【第1句】:過去,總以為“別人尊重我們,是因為我們很優秀。”后來才明白,“別人尊重我們,是因為別人很優秀。”優秀的人對誰都會尊重!尊重上級是一種天職!尊重同事是一種本分!尊重下級是一種美德!尊重客戶是一種常識!尊重對手是一種大度!尊重仇人是一種豁達!尊重所有人是一種教養!
【第2句】:【禪語人生】以后要成大器,為佛法做貢獻,就不能懈怠懶惰,但也不要操之過急。沒有因,不會有果的。我們都見過蓮花,蓮花是怎樣開放的?是一點一點開放的。心里的蓮花也是如此。
【第3句】:【佛言禪語】人生也許有許多的缺憾,有一種缺憾會更加傷感,那就是忘了和這個世界說再見,生命百歲,別離一會,說起來簡單,過起來糾纏,人生一回不容易,珍惜這一回別離,也許是揮一揮手,也許是微微一笑,寫好這一回別離,對得起自己,對得起世界。
【第4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佛說,苦非苦,樂非樂,只是一時執念而已。執于一念,將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會自在于心。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有些人,有些事,是可遇不可求,既然這樣,就放寬心態,順其自然。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擁有一顆安閑自在的心,保持豁達的心態,不要讓自己活得太累。
【第5句】:【一心向佛的禪語】人生之路,坎坎坷坷。用心感悟,每一輪日出,總會讓人心花怒放,忘了煩惱;用心感念,每一場日暮,總會讓人心曠神怡,忘了世俗;用心感受,每一縷陽光,總會讓人心暖如春,忘了困乏;用心感覺,每一絲細雨,總會讓人心靜如水,忘了憂傷;用心感懷,每一位友人,總會讓人心潮澎湃,忘了遺憾。
【第6句】:淡字,一半是水,一半是火;人生,一半是披荊斬棘,一半是急流勇退。水火本不相融,造字者巧妙地將二者融匯貫通在一起,揭示了“淡”的真味:剛柔相濟。人生的“淡”,既需要披荊斬棘的拿得起,更需要急流勇退的放得下。月虧則圓,月圓則虧,人生的至境,不是一味的“進”,更不是一味的“退”。
【第7句】:【經典禪語】如此謊言,猶如掩耳盜鈴一般,不僅欺騙不了別人,反而把自己的丑惡行徑暴露無遺。是自己的東西,總有自己不可磨滅的痕跡保留在上面;不是自己的東西,即便你再怎么遮掩也經不住稍事推敲。一旦露出了馬腳,便會把自己推到無可挽回的地步,后悔都來不及。
【第8句】:【佛心禪語】人生在世,有時候免不了要被冤枉、受辱。這時,不要怒發沖冠,招別人理論,或者反過來侮辱他人。真正聰明的人,善于“忍”,在忍中尋找機會。
【第9句】:【禪心佛語】我們為什么活得累?就是心轉不過來,不會忍讓,斤斤計較,所以有很多矛盾,心特別累。心累才是真正的累,心苦才是真正的苦,心里的矛盾才是真正的矛盾。學佛就是學容納、學圓融,不管面對什么,都容納一點、圓融一點,心胸不要太狹窄。心胸打開,能夠容納一切、圓融一切的時候,才能從煩惱中解脫出來。
【第10句】:【禪心佛語】初戀是讓人難忘,覺得美好。不是因為他/她很漂亮或很帥,也不是因為得不到就是好的,而是因為人初涉愛河時心理異常純真,絕無私心雜念,只知道傾己所有去愛對方,而之后的愛情隨著人的成長也愈加成熟,但是不管是青澀的愛情還是成熟的愛情,都是人世間最美妙的,不一樣的愛情給人的體驗也不一樣。
【第11句】:【禪語人生】有些佛教徒,總想用自己的知見去糾正別人的認知,一旦糾正不成便惱怒、便退群。且不管誰正誰偏,誰執著,其實,這種想糾正別人的念頭的本身就是執。
【第12句】:【禪心佛語】活著,要學會接納,所有的愛恨情仇,都是生命的一部分,別用情感來選擇,莫拿標準去衡量,只有斑斕多姿,才能領略各異風景;要懂得寬容,外界與他人,沒誰非要沿著你的軌跡,佛以悲胸闊,人因諒得友,聚散天定,對錯隨心;要坦然淡忘,往昔心靈的負重,重疊為精神的枷鎖,唯有放下,方不至于太累。
【第13句】:【生活禪語】有些人事,看不清會糾結,看清了會心痛。人生如一粒塵埃,渺小、短暫和脆弱。表面是自己做主宰,實際上卻被天地、人道主宰著。很多變遷,你無法左右,只能隨緣。
【第14句】:【禪心佛語】對一個學佛的人而言,家人或許是你前世不共戴天的仇人,今生也成為修行的惡緣;或許是你生生世世共同發愿的道友,今生成為修行的善緣。但不管怎么樣,你們既然集聚在一起了,就是一種因緣,最好能夠彼此理解,這樣一來,對自己的修行也會有幫助。
【第15句】:每個人都可以虛擬自己的才華和能力,做做夢無傷大雅,但千萬不要因此當真。假如因為這種虛擬的東西膨脹自己,甚至不知天高地厚,以為無所不能,可以藐視眾生,那么離絕地就不遠了。這種人往往像一塊美麗的冰,經不起陽光;仿佛一種脆弱的瓷器,經不起摔打。
【第16句】:【一句禪語一種人生的經典文案】不要等待機會.而要創造機會。最使人疲憊的往往不是道路的遙遠,而是心中的郁悶;最使人頹廢的往往不是前途的坎坷,而是自信的喪失;最使人痛苦的往往不是生活的不幸,而是希望的破滅;最使人絕望的往往不是挫折的打擊,而是心靈的死亡。
【第17句】:【佛心禪語】走過每一個平常的日子,免不了口舌紛爭是非困擾,還有那些波瀾曲折,成為了人生坎坷和逆境,既然是一條向前的路,那么就需要在困惑中開辟,在悲觀中展望,還有就是在壓力中默然前行,這經過的歲月,也都活成了對生命忠誠的信念和詮釋。
【第18句】:【佛心禪語】【不容錯過】【第1句】:同樣一瓶飲料,便利店里3塊,飯店30塊。個人價值取決于所在的位置。【第2句】:話說出去前你是話的主人,說出去之后你便成了話的奴隸。【第3句】:地球是運動的,你不會永遠處在倒霉的位置。【第4句】:腦袋空不要緊,關鍵是不要進水。【第5句】:一個成熟的人往往發覺可以責怪的人越來越少,因為人人都有難處。
【第19句】:人往高處走,是人生追求。人往低處走,是追求人生。越是經歷了風雨的人,越懂得低調;越是不諳世事的人,越張牙舞爪。不牛的人,怕不被人知道;真正牛的人,何須主動讓人知道?上品的瓷器,收斂、溫厚、寧靜;下品的瓷器,艷俗、夸張、討巧。年幼允許無知,年少應該輕狂,但一輩子無知、輕狂,就是愚昧。
【第20句】:各有各的專長,各有各的短板。有短板沒有關系,你可以力所能及地補齊。倘若實在沒有能力補齊也不要緊,發揮你的專長就是了。一個人只要盡力做好自己能夠做到的事情,就沒有虛度人生。不能原諒的是,能夠做好的事卻不愿也不屑去做。世上沒有完人,不腳踏實地者則往往成為廢人。
【第21句】:【禪心佛語】快樂的人不是沒有痛苦,而是不會被痛苦所左右。人生難免和痛苦相遇,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調整自己。無休止的憂慮,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一味逃避,也不是智慧的選擇。唯有以一顆感恩知足的心去面對,放下心頭的包袱,輕裝上陣,才能走出困頓,找到平安喜樂的生活。
【第22句】:“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武侯如是說。靜是什么?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是大胸襟,也是大覺悟,非絲非竹而自恬愉,不煙不茗而自清芬。
【第23句】:輪回之路絕非坦途,我們會遇上順境,也會遇上逆境,要學會在面對挫折時,把它當成一種讓自己克服挫折的磨練,這種磨練會讓你成長、茁壯。要感謝欺騙你的人,是他增長了你的智慧;要感謝傷害你的人,是他磨煉了你的心志;要感謝藐視你的人,是他覺醒了你的自尊;要感謝遺棄你的人,是他鍛煉了你的獨立。
【第24句】:計較,是生活的陷阱。但凡計較的,都是在乎的。在乎,是因為看到希望。然而,希望的背后往往緊跟著失望。一段飄然而來又飄然而逝的情緣,一架扶你上樓又被拆除的梯子,一句溫馨的謊言。它們如同一個個陷阱,上面覆蓋著“希望”,下面卻深藏痛苦。一次掉進陷阱是意外,反復掉進陷阱是貪婪。
【第25句】:延參法師:人間多風波,枉自添曲折,世上那些癡兒女,迎過往,送過往,既知曉苦空無常,緣起緣滅,為何不一笑轉身,一笑釋然,能祝福,不相怨。
【第26句】:凡事做到問心無愧就夠了,誤會也罷,委屈也罷,甚至被抹黑、被侮辱也罷,你就當作人生的一種修煉好了。人生不過百年,說過去也就過去了,這一世再怎么糾纏,都是歲月里的瞬間,反正過了這一世,就是不想躲,也注定不會再見面。
【第27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只看物缺,物皆廢物;只看人缺,人皆廢人。只看人孬,人皆蠢才;只看人優,人皆天才。其實,每個人身上都有其優點,只是我們沒有發現罷了,所以說,少看他人的缺點,多看別人的優點,則人人都是我們的老師。
【第28句】:生活不是只有溫暖,人生的路不會永遠平坦,但只要你對自己有信心,知道自己的價值,懂得珍惜自己,世界的一切不完美,你都可以坦然面對。
【第29句】:不要總是把所有過錯都推給煩惱。更多的時候,是我們自己緊抓住煩惱不撒手。而這又何嘗不是對生命的漠視乃至褻讀?煩惱,對生命的作用不是傷害,恰恰是為了凸顯生命的重要,并引領我們去探索生命最深層的意義。
【第30句】:有一絲無奈,也有一些淡然。不論人生是暖是寒,總覺得還是包容一些好。人生假如遙遠,那么就多問候幾聲。人生假如面對面,那么就相逢一笑。人生假如相約,那么就先包容。人生假如別離,那么就先忘記。歲月的好,人間的好,在心底,在眉梢,在記憶里。都好。
【第31句】:【佛心禪語】如果自己的心清凈,世界就變得完美;如果自己的世界就變得骯臟,無論我們的心安定、穩同還是發揮功用,修行的成長都是階梯式的,需要一個過程。要在時間的打磨下,不斷地成就與完善自己。只要得到善知識的正確引導,依教奉行,并持之以恒地勇往直前,大器晚成又何妨?
【第32句】:你過得快不快樂,只有你自己知道。其實誰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其實誰都會脆弱的想要一個停靠,其實誰都想和某個人完成曾經諾言,其實誰都能微笑然后轉身流淚,其實誰都的生活都多少有那點苦澀,經歷風雨。我只想要少一點悲傷,多一點快樂。我只想要少一點孤獨,多一點幸福。
【第33句】:【心靈禪語】活在當下,并不意味著拋棄過去,也不表示不顧未來,只是應當記住,今天才是真正把握在我們手中的。我們擁有了當下這一刻,就有可能修正過去,并且創造未來。因此,不要為過去的事徒增煩惱,也不要為將來的事憂心忡忡,認真地做好眼前的事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第34句】:呂新吾云:“責善要看其人何如,又當盡長善救失之道。無指摘其所忌,無盡數其所失,無對人,無峭直,無長言,無累言。犯此六戒,雖忠告非善道矣。”
【第35句】:【揀佛燒香】唐朝詩僧寒山子有詩:“揀佛燒好香,揀僧歸供養。”后世多用引用。如明·吳炳《療妒羹·游湖》:“這是觀音大士,青娘可謂揀佛燒香矣!”生活中亦用以比喻出于某種需要而選擇某當事人進行拜訪饋贈。(李君岡)
【第36句】:對憤怒的人,以憤怒還擊是愚蠢的,那樣只會給自己帶來更大的憤怒。而且兩虎相斗必有一傷。所謂“逢強智取”,如果保持冷靜,態度更平和些,讓對方心平氣和地接受,對雙方都有益。
【第37句】:知足是控制感官瘋狂傾向的唯一辦法,我們不應做我們感官的奴隸;相反我們必須做感官的主人。到那時候,我們就能了解生活的真正目的非常簡單:尋求永恒的幸福。——《法露緣》雜志
【第38句】:【禪心佛語】生活中固然有不少煩惱與痛苦,只要善于擴展心胸,把以前認為特別嚴重的事情看淡,把過去無法放下的困擾連漸解脫,我們的境便會出現奇妙的改變。當心量拓展到了相當寬廣的時候,我們就會擺脫煩惱、憂愁的的生命狀態,轉變為幸福、喜樂的無悔人生。
【第39句】:【禪語人生】陽光在心,看世間美景,各有奇趣;品人生百態,各有其味。心中常有感恩之意,眼里絕無可憎之人。陽光在心,求的是做事全力以赴,無愧于心。放得下功名利祿,看得開成敗得失,得志時不驕橫,失意時不氣餒。心里有陽光,見的一定是光明;眼中有愛意,說的一定是善良。只要陽光在心,一切皆有可能。
【第40句】:【禪語感悟】藝術品的欣賞要站在某個特定的角度或距離才可以獲得十足的神韻,那我們對待生活的態度不更應如此嗎?欣賞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感受也迥然有異,或晴空萬里或烏云密布,全在于你個人的選擇!只有站好位置,選取最佳的角度,你才會發現美麗的所在!
【第41句】:【禪心佛語】建立人脈的15個行為心理:【第1句】:學會換位思考;【第2句】:學會適應環境;【第3句】:學會大方;【第4句】:學會低調;【第5句】:嘴要甜;【第6句】:有禮貌;【第7句】:言多必失;【第8句】:學會感恩;【第9句】:遵守時間;【第10句】:信守諾言;【第11句】:學會忍耐;【第12句】:有一顆平常心;【第13句】:學會贊揚別人;【第14句】:待上以敬,待下以寬;【第15句】:經常檢討自己。
【第42句】:【禪心佛語】客觀地理解生活,一半是向前,一半是堅持,一個人需要照看好自己的心地,不要對那些過往傷痛固執地眷戀,也要活出對自己的善待,用了足夠的堅持才能活下去,所以更要照顧好內心的瀟灑與希望,做一個安心生活、點贊生活,把每天的生活都能當成每天的起點,酸甜苦辣,多多包涵。
【第43句】:人生的路,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一路上會有風和日麗,也會有雨雪風霜;會有艱難險阻,也會有一馬平川。有人相伴也罷,一人獨行也罷,人這一輩子,總有些事情需要你去面對,總有些無奈需要你去承受。無論怎樣,都要守住自己的心。人生無常,心安即是歸處。
【第44句】:如果日夜為欲望奔走,就會耗失健康;如果成為古物癡,就會忘卻有情世界的珍貴。好好吃一頓飯、歡喜喝一杯茶,一日喜樂無惱、一夜安眠無夢,價值多少?“百花叢里過,片葉不沾身”。那樣的生活才是我們向往的生活,百花叢里是“有情”,片葉不沾身是“覺悟”。
【第45句】:【禪心佛語】度人,不是給他多少好處,而是讓他知道自己的不足和殘缺,知道這個世界沒有白來的午餐,給他苦難、折磨、煩惱和挫折,只有走過這些他才會覺醒,能讓人覺醒自心就是真正的度人。度人,不能增長他的惰性和奢求的妄想,需要一瓢涼水徹底潑醒他。說法不是講課,也不是生意,隨緣施教,有緣即施,無緣即定。
【第46句】:【圣經文案】417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饑餓、或有余、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腓4:12)
【第47句】:【佛心禪語】修行要修到如混沌赤子之心,心無一物,就像小孩似的,返老還童。但返老還童并非叫你等著吃奶,而是教你的貪瞋癡慢疑心都沒有,這時叫返本還原,和小孩子的知見差不多,很天真無邪,一點也沒有懶惰懈怠心,也沒有占便宜心,或人我是非的心,這時是“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第48句】:【禪心佛語】人生若變成一座寂寞的孤島,何有生活的快樂和愜意?人與人之間若總是充滿火藥味,這種沖突和矛盾能帶來寧靜嗎?自己必須去掉鋒利的言辭,改變冷漠待人的態度,克服有意無意的怪癖…真誠去尋求與別人的合作。人往往在反對聲中得到煩惱,又在支持聲中獲得快樂。
【第49句】:【禪心佛語】人的心,是高山、海洋所不能比的,所謂“心如虛空”,就是放下頑強固執的己見,解除心中的框框,把心放空,讓心柔軟,這樣我們才能包容萬物、洞察世間,達到真正心中萬有,有人有我、有事有物、有天有地、有是有非、有古有今,一切隨心通達,運用自如。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