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語人生】向后看是檢驗和修正。有多少事,如果當初回頭看看,就會做得更好;有多少人,如果能回頭一看,可以免去多少錯誤和遺憾。回頭,其實身后也寫著前方的路。
【第2句】:【佛心禪語】包容還是委屈,不是外在行為上的區別,而是自己內心的狀態。心里超越了,放下了,就是寬廣、包容;心里一直在計較、反抗,而外表卻隱忍不發,就會覺得委屈受傷。
【第3句】:心態決定思想,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一旦你的心門打開了,心態調好了,就能“豪情壯志盡施展”,就能“珠璣錦繡任揮灑”。“心開,路就開,心死,路就死。”
【第4句】:若見一切諸法無起,即解苦諦;若見一切諸法無住,即能斷集;若見一切諸法畢竟涅槃,即能證滅。。若見一切諸法無自體,即是修道。《文殊道行經》
【第5句】:每天的言行舉止,也和走路一樣,都是修行。因此,我們每天開口,所說的言語都要是正語,利益別人之語,借著不斷的熏修,將原來不習慣以愛語贊嘆、關懷他人的心,轉成喜悅愛語、柔軟慈悲的心。
【第6句】:【禪心佛語】出家是一件非常殊勝的事,三世諸佛最后身,都是示現出家相成就佛道。不管我們現在是否具足出家的條件,各位都要發出家的好愿。即使今生不能夠如愿出家,也要為來世種下出家修道的因種。
【第7句】:【禪語人生】有一年仲秋,景岑禪師與仰山禪師一起賞月,仰山禪師指著天空說道:“這個大家都有,只因無明,不能充分使用。
【第8句】: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圣,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金剛經》
【第9句】:【禪語早安心語】人,這一生,如果事事都要記住的話,那實在是太多了;所以,我們應該學會忘卻。懂得忘卻之人是最明智之人,他們追求的是未來,而不是過去。善忘,是一種人生佳境,秋去春來,花謝花開。
【第10句】:【心靜禪語】有些事不愿發生,卻不得不接受;有些人不可失去,卻不得不放手。有時候,我們等的是時間,等時間,讓自己改變。當幸福近在咫尺的時候,我們要學會珍惜。別當它離開了,才恍悟:原來,我們曾那樣接近過幸福。
【第11句】:也許一生,就是一句話,也許一段經歷,就是一個章節,也許的也許,就是一次嘆息一種結局。這本書,其實只有自己能讀懂!
【第12句】:長歌可以當哭,遠望可以當歸。勸君莫打春來鳥,兒在巢中忘母歸。火炎昆崗,玉石俱焚。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二人同心,其利斷金。既讀孔圣之書,必達周公之禮。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
【第13句】:【禪心佛語】寸有所長,尺有所短。用人要取長補短,個人發展,則要揚長避短。方能真做到人盡其才,也才能真做到少走彎路。
【第14句】:【禪語人生】修凈土法門,如果你能夠悟到清凈自性,就是實相念佛;去,就是法身,是大菩薩—你的果報就是大菩薩;去,就是常寂光凈土。
【第15句】:【佛心禪語】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有我們必經的路程,花季的爛漫,雨季的憂傷,腳下路過的每一道風景,身邊經歷過的每一個人,哪怕就此刻一秒,腳踏實地的經歷,足夠讓我們的生命自成一種景致。
【第16句】:寧以熱鐵挑其兩目,不以染心視他好色。寧以利斧斬斫其身,不以染心貪著諸觸。《大般涅槃經》卷十一,圣行品
【第17句】:【佛心禪語】做人三不原則:一不比,強我者不慚,勝人者不傲;二不氣,無心之失,不過敏;有意挑釁,不陷進;三不怨,別人的做法相信也有他的道理。
【第18句】:富人思來年,窮人思跟前。腹中書萬卷,身外酒千杯。趕路怕腳懶,學習怕自滿。干活不隨東,累死也無功。高山有靚女,平地有好花。高者未必賢,下者未必愚。隔墻須有耳,窗外豈無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第19句】:【禪語人生】歇一歇,不要翻來覆去地做同一件事。什么時候該深呼吸?就是你沒時間深呼吸的時候深呼吸。如果你繼續做你現在所做的,你就只能收獲你現在所收獲的。有時,你需要站遠一點,這樣才能看得更清楚。
【第20句】:【佛家禪語】從古至今,凡夫俗子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追求金銀財寶與名聞利養,最終卻沒有一個人是滿足于榮華富貴而死亡的。為心的力量是無限的,欲望也是沒有限制的,因此對于物質的貪欲是永遠不可能滿足的。
【第21句】:【禪心佛語】將過去抱的太緊,就會騰不出手來擁抱現在。與其傷心回憶,不如微笑遺忘。浮生若夢,浮塵如空,為歡幾何,百轉千折。因為看輕,所以快樂;因為看淡,所以幸福。
【第22句】:人生的美,在于緣分;緣分的美,在于相遇;相遇的美,在于相知;相知的美,在于懂得。生命中,總有一個懂你的人,即便不聯系,那份牽掛卻一直在,懂得,是靈魂相擁的美麗;懂得,是心與心的相惜;懂得,是緣分最美的遇見。
【第23句】:【禪語人生】現代社會,人們面臨的誘惑越來越多,如果人們缺乏自制力,那么就會被誘惑牽著鼻子走,偏離成功的軌道。
【第24句】:今韻增訂,宜誦易記。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謹慎從事,低調做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酒多人癲,書多人賢。酒中含毒,色上藏刀。居家要儉,待客宜豐。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舉不失德,賞不失勞。
【第25句】:譬少毒藥能害多命,知彼毒已還能壞毒。又于分別而強分別,以清凈有破煩惱有。。如若有人為火燒烙,還炙以火。即以是貪,令斷貪縛。而不能知是顛倒觀想者,是人名為佛法中外道。《佛說大悲空智慧金剛大教王儀軌經》卷三
【第26句】:婆婆的衣服均由她親手縫制,全家羹湯也是自己下廚烹煮,來配合婆婆、先生以及兒女的胃口,令全家高興快樂。
【第27句】:【禪語人生】心如果松散,則凡事做不成;心如果疏忽,則凡事不能專心;心如果固執,則萬事不得真諦。凡事都要在心,擁有責任感是做人最高貴的情操。
【第28句】:若善男子、善女人,聞說凈土法門,心生悲喜,身毛為豎如拔出者。當知此人,此過去宿命,已作佛道來也。(《無量清凈平等覺經》,依迦才《凈土論》引文)
【第29句】:愛上你自己,愛上每一寸肌膚,愛上每一個細胞,愛上你可以觸摸到的你的身體的任何一個部分,愛上你的靈魂,這樣你就如同愛上了神祗、佛陀一樣,你的生命,開始真正地成長。
【第30句】:佛言:出家沙門者,斷欲去愛,識自心源,達深佛理,悟無為法。內無所得,外無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結業,無念無作,非修非證,不歷諸位而自崇最,名之為道。《四十二章經》
【第31句】:“得”與“失”的分際,往往系于一念之間。在此娑婆世界,有的人可以在平凡清淡中,過著安詳而有意義的人生,不唱高調,少說多做,能以寬大的心胸包容別人的是非與愚癡,在平凡中顯露他的不平凡。
【第32句】:為了恒順一切眾生,為了引導一切眾生,我們要自我修養。世間一切人與事,正是我們修行的環境,若能好好地修身養性,必定有所成就。
【第33句】:【禪心佛語】凡是能夠干大事的人,都是能夠坐的住的人。釋迦牟尼一坐9年,毛澤東在岳麓書院閉關一坐3個月。
【第34句】:【禪語人生】我們人的眼睛跟耳朵,它所感受到的世間、世界是非常小的,它的范圍是非常的少,我們不懂的事情太多了,無量無邊的多,因此我們不能用有限性的方式,去思維這個佛法,若是這樣,就永遠沒有辦法契入佛陀的心。
【第35句】:佛家禪語:蓮花因其功用之大而香飄四海,性命若能服務于大眾,那這性命定是愉悅的。把自我的安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那是一種罪過。
【第36句】:倘若我們每個人在面臨人生的種種不如意和利益紛爭的時候,都能夠常常想到這句“放下便是”,那么我們的生活一定可以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煩,一定可以減少一些敵人而增加一些朋友,一定可以在行程中擁有更多快樂和從容的時刻。
【第37句】:【佛心禪語】做事要一步一個腳印,踏實,穩步前行,在磨礪中不斷壯大自己;要不斷積累自己的專業知識,提升自我,要謙虛進取,吃苦耐勞,目標正確,懂得放棄,恰如其分地展現自我的實力。
【第38句】:【佛道禪語】這個世界上,陪伴我們最多的人就是我們自己。但我們常常太過關注別人,而忽視了自己。在人群里,你看到的總是別人,你追著別人的步伐,以為那就是你想要的,可是你有沒有停下來過,問問自己的心。
【第39句】:【禪心佛語】危困,可以考驗一個人的耐力,安泰的境遇,任何平凡的人都能適應。在風平浪靜的海面上,所有的船只,都可以并駕齊驅,但當命運的鐵掌擊中要害時,卻只有大智大勇的人,方能泰然處之。
【第40句】:【禪心佛語】次日早晨,彌光老和尚拜天童寺,寺內設有養老院,共四十多人,不許過夜,后來找到當家師,才被勉強留宿,但不許走動。老和尚深夜偷偷去往大雄寶殿,見殿中佛像大多被砸毀,只剩幾尊石刻的羅漢像了。
【第41句】:【禪語人生】給自己一個方向,哪怕不能天荒地老。給自己一個信仰,何懼一路慌張。只要心有所向,萬事皆無法阻擋。
【第42句】:真正的財富,是在自己的心中。心里的滿足,宇宙三千都是我們的;你如果不滿足,一味地貪財好利,就是擁有再多,也是不夠的。《星云大師講演集》(一),第266頁
【第43句】:【禪心佛語】世間上還有什么比心靈的力量大呢,建立善念是做人的當務之急,惟有這樣我們的人生才會有一??圓滿的人生結果。未來擁有什么樣的結果、完全取決于我們現在的起心動念。
【第44句】:【禪心佛語】生活的教育重于知識的教育,道德的教育重于功利的教育,普及的教育重于特權的教育,自覺的教育重于接受的教育。
【第45句】:雖誦千章,不義何益?不如一義,聞可得道。雖誦千言,不義何益?不如一義,聞可得道。《增一阿含經》卷二十三,增上品
【第46句】:有些人,在不經意的時間相遇;有些事,在不經意間開始;有些話,在不經意里承諾;有些人,在不經意時分開;有些話,在不經意里脫口;有些愛,在不經意中刻骨。人生,總會有不期而遇的溫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第47句】:【心靈禪語】這體現了中華民族舍己為人的傳統美德。寧可自己承擔痛苦和不幸,也要將快樂和幸福讓給別人。這種富于犧牲精神的胸懷,令人景仰,在當今社會猶為珍貴。
【第48句】:如負少物者,度水則不沒,少惡業之人,上升不下沉。如鳥翅堅牢,行空無障礙,持戒堅固者,則生于天中。《正法念處經》卷三十六
【第49句】:【禪心佛語】若無貪著,何須說奉獻;若無冷漠,何須說友愛;若無仇恨,何須說放下;若無狹隘,何須說豁達,凡此種種,如藥治病。此心,原本無善無惡、無美無丑、無背無面,如虛空一般湛然寂靜,無邊無垠,一切具足。
【第50句】:所以,人類行道的目的就是“絕圣棄智”,打碎這些加于人身的藩籬枷鎖將人性解放出來,做到重新復歸于自然,達到一種“萬物與我為一”的精神境界。
【第51句】:【修心禪悟】向往天上的行云,青草邊的流水,羨慕它們的自然安詳,和諧靜謐。生活就應如行云流水般順其自然,生活中點滴的殘缺,并不應影響人生的旅途,“花自飄零水自流”,人生本不完美,又何必庸人自擾。
【第52句】:“放下、再放下”,可以說是一個追求幸福的妙方。如果我們都像佛陀指示的那樣能夠放下,我們就一定可以和幸福相遇。所以圣人言:懂得放下,才是大智慧。
【第53句】:【禪心佛語】所謂一念之別,善惡立判;一念之差而成千古之恨等都是說明心力的作用。“心能造萬物”告訴我們,我們每天可以生活在地獄,也可以生活在天堂,關鍵看怎么選擇。
【第54句】:生活需要規范,但又不可以把自己變成規范的奴隸;因為死守著規范,就不能解決新的問題。有時候,為了達到某種目的,可以采取違反常規的方法,重要的是先改變自己看待事物的標準。
【第55句】:必常恭敬,精進行道,報父母恩,衣取蔽形,不以文彩,食取支命,不得嗜味,花香脂粉無以近身,好以邪聲一無視聽。精勤思議,溫故知新。——《敕修百丈清規》
【第56句】:【禪心佛語】你的身體不屬于你自己,是屬于上師三寶的,屬于眾生的,是普渡眾生的工具,是用來成辦眾生利益的,所以要珍惜。
【第57句】:【禪心佛語】佛說,生是苦,老是苦,死是苦,與所怨憎的聚會是苦,與所愛的分離是苦,所求而不得是苦——所謂,五蘊皆苦。五蘊皆全,謂之”有情“.愛欲之河流轉生死,愛樂受,愛有,愛無常,于是六道輪回,苦海無涯。
【第58句】:一直相信,愛,無關乎時間長短,情,能跨越山遙水遠。緣分真的是很奇妙,有的人相伴一生,也走不進你的心靈,而有的人,只需一眼,便再也走不出你的牽絆。總有一種遇見,會溫暖了你的生命,總有一種愛戀,能望穿最深的流年。
【第59句】:只需拈花一笑,萬千心事盡在其中。往事的腳步輕了,悄悄地走過歲月。一笑于休閑處,坐看時光著地成灰。生活仍是一片寧靜。禪在心中,悟自心生。
【第60句】:【禪心佛語】順其自然,是一種心靈的灑脫;不計得失,是一種人生的豁達。人生沉沉浮浮,如若能淡然處之,生活就會展現優雅的笑容。活得淡泊,方能平和;心態平和,方能致遠。
【第61句】:【禪心佛語】人生的重大決定,是由心規劃的,像預先計算好的框架,等待著你的星座運行。如期待改變我們的命運,首先要改變心的軌跡。
【第62句】:樹苗越是小,越是主干突出,少有枝葉,甚至是光禿禿一條,點綴幾片葉子而已;長大了,才分枝發權,枝葉繁茂。越是初學的人,越要一門深入;所學深入堅固,則不妨廣博,如樹分枝成冠,蔚成莊嚴。
【第63句】:【禪心佛語】快樂,是精神和肉體的朝氣,是希望和信念,是對自己的現在和未來的信心,是一切都該如此進行的信心。
【第64句】:人生的道路有千萬條,但最后殊途同歸。若都是為了尋找生命中的精彩與生活的意義,又何必非執著于某一條路呢?
【第65句】:【佛語摘抄精選】見一事,見一切事;見一心,見一切心;見一道,見一切道,一切處無不是道;見一塵,十方世界、山河大地皆然;見一滴水,即見十方世界、一切性水。(《黃檗斷際禪師宛陵錄》)
【第66句】:【禪心佛語】學佛人易出現的弊端:遇事聽之任之、隨波逐流、有頭無尾、無真無假、無善無惡、無是無非、無丑無惡,這種人實是軟骨頭、無主見、活死人,千萬不能和這種做朋友,更不能和這種人共事。
【第67句】:【禪心佛語】佛曰:萬發緣生,皆系緣分佛曰:千燈萬盞,不如心燈一盞佛曰: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而已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第68句】:【圣經文案】46因此,我的心歡喜,我的靈(原文作“榮耀”)快樂,我的肉身也要安然居住。(詩16:9)
【第69句】:【禪心佛語】謙卑與奉獻上可通天堂,中可通人間,下可通地獄。神仙好做,世人難為。世無艱辛,何來人杰。能服人者,才能做好人。
【第70句】:土地不耕種,則必雜草叢生,所以行善要日日行、時時行,不斷去行,哪怕是舉手投足也要存有一分善念。——證嚴法師
【第71句】:【禪語】接納是一種恩典,使我們能夠看清楚生活中每一個經歷其實都是在教導我們成長。接納可以加速我們的個人成長,以及加深每一個體驗的美好品質。
【第72句】:【經典佛語】有時既然不能放棄追求,就要承受為追求理想可能承擔的苦痛。其實放棄容易承擔很難,抱怨容易理解很難。取與舍之間,總是讓人難以抉擇,抉擇之所以如此艱難,常常是因為我們內心舍不得放棄。(東方微博)
【第73句】:【佛心禪語】“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因緣,就是人與人間的相互關系,人與人之間相敬相愛、相爭相逐、相善相惡。的種種關系,就是“因緣”。
【第74句】:【禪心佛語】生活原來是一支鉛筆,而不是其他的筆。因為鉛筆具有不可復返性,一去不回,會不斷地磨損、衰減,過一段就少一段。鑒于此,我們必須學會珍惜自己的時光,認真對待每一天。
【第75句】:又云:“論人須帶三分渾厚。非直遠禍,亦以留人掩蓋之路,觸人悔悟之機,養人體面之余,猶天地含蓄之氣也。’
【第76句】:法譬如水,若江若河,能洗凈眾生污染的心;法譬如藥,藥無貴賤,能治病即是良藥。歡喜心即是一帖良藥。——證嚴法師
【第77句】:離心無佛,離佛無心,亦如離水無冰,亦如離冰無水。凡言離心者,非是遠離于心,但使不著心相。——《達摩大師血脈論》
【第78句】:三界如火宅,謹記“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擯除自大驕傲之心,以慈悲柔和的聲色待人接物,方可安心立身處世于人間。
【第79句】:【佛家看透生死的禪語】命運給我們設定了開始,也告訴我們最終的結局,但是中間這數十年如何過卻掌握在我們手中,而若想成為更好的自己,唯有熱愛,熱愛這來之不易的生命,和我們遇到的人。——《從未想過失去你》
【第80句】:熄滅欲望之火驅除各種各樣的妄想,擺脫名、利、欲等的束縛,才能消除心中的憂慮,才能不顛倒,在無事中得大自在。
【第81句】:無障礙解脫智,不離一切法如實覺;一切法如實覺,不離無行無生行慧光;無行無生行慧光,不離禪善巧決定觀察智;禪善巧決定觀察智,不離善巧多聞。《華嚴經》卷三十五,十地品
【第82句】:所有的問題終歸是時間問題,一切終將離去,人活著本身就是一個奇跡,要學會知足、感恩、把握當下,方能活得幸福快樂。
【第83句】:一個傲慢的人常常會因為過于以自我為中心而忽視了身邊人的感受,會漠視甚至傷害到身邊的人,傲慢的人往往經受不住挫折,一旦遭到別人的批評或者責怪,就容易憤怒,甚至攻擊別人,以求自衛。
【第84句】: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于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因為修行要有超越之心、承擔之心、轉化之心、和合之心。
【第85句】:【禪心佛語】活著的意義是什么。一般人的生命,根本就不屬于自己,完全隨著環境在團團轉。為了別人的錯誤而自我折磨,不要把錯誤當作是一種罪惡哦。如果錯誤是一種罪惡,那么一個成功者,就是一個累積滿身污穢的人。
【第86句】:大氣是總能高屋建瓴地去看待問題,讓人感覺厚重,像一本好書,讓人蕩氣回腸,不輕不浮,無論從何種角度去看,都不會感覺索然無味,一旦讀起來讓人愛不釋手,受益匪淺。
【第87句】:想成就大的事業,必須肯從小事做起。因為你連一枚硬幣都不要,只是一味地盯著大錢,就很難發現和把握生活中的機會——小錢都抓不住,怎么能抓住大錢呢?
【第88句】:【圣經文案】496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里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啟3:20)
【第89句】:【禪語人生】心中常存知足、善解、感恩、包容。敬重貴人,禮待小人。真正的妙法是由智慧流露出來,真正的慈悲是用智慧的力量去推動。
【第90句】:【禪心佛語】觀古知今,無論科技多么先進,吾人必須要求自己,健全自己,才得以生存;吾人必須反觀自省,培植善緣,才能邁向佳境。
【第91句】:【禪心佛語】生活就是你微笑一下,然后再去回味。生活也就是你痛苦一會,休息一會,然后再去擦掉眼淚。最后才明白,生活就是哭了累了,繼續活。
【第92句】:【禪心佛語】若一直追逐境界,則會引導自己走向迷惑與混亂,然而,若你清楚的去觀照世間,真實的智慧就會顯現出來。
【第93句】:【禪心佛語】人何謂善?簡單地說,有付出之心和行動,這就是善念的發揮,佛陀在世時也是教人要體念眾生,憐憫悲苦之人。
【第94句】:是清凈的、真誠的、是無限量的,當我們時常面對內心,反觀內省,掃塵除垢,我們會發現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住著一個無塵無垢的小孩,它單純、透明、澄清,它不喜歡鉤心斗角,它討厭追名逐利。
【第95句】:【禪語人生】一根最細小的魚刺也可以扎破喉嚨。一只麻雀大小的肉也可能挽救一條危弱的生命。生存無小事,珍惜每一口食物,把它當作救命的一口。
【第96句】:【禪心佛語】水貴在無私奉獻。水洗凈了世界,卻把污垢留給自己。只求奉獻,不求索取,它不戀高處,默默流向低處。彰顯出大德和大愛。
【第97句】:我們需要一個很長的壽命,那就是法身的壽命。法身需要福德智慧來照顧、延長,就像色身需要衣食住行來保護一樣。因此我們除了照顧色身之外,更要為未來的法身慧命努力,使愛心永留人間。
【第98句】:生活里的磨礪很多,不只需要我們一個友好的態度,還要需要我們一個堅韌的勇氣,生活中,很多細小的問題,換個角度,或者稍微忍一忍,你都能笑著處理好。心態是調整出來的,笑著看世界,世界會還你一份好心情。
【第99句】:【禪心佛語】那些放不下的人,也是明明很富有,卻過著像乞丐樣的生活,這就像佛經故事里那個不知道自己衣服里面裝有很多珠寶的窮人一樣。
上一篇:朝花夕拾讀書筆記初一600字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