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父親的菜園你有什么感受到
今天,我們學習了《父親的菜園》這篇課文,它深深地打動了我。
課文主要講的是“父親”通過艱辛的努力,在荒涼而貧瘠的山坡上為家人開辟出了一處菜園。
這是一位執著、勤勞的父親,他選擇了一塊相對平緩的坡地,作為菜園的基地。
每天天還有亮,他就扛著鋤頭,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著一擔柴草回家來。
在父親的精心照料下,死黃土變成了足有三四分翻過的土地,然而,一場暴雨將父親的心血沖得一干二凈。
面對困難,這位執著勤勞的父親卻沒有氣餒。
他又在菜地的兩邊砌上石墻,由從山下挑土上來,父親的雙肩紅腫,腳也磨出了泡。
但他并沒在意。
,終于蓋住了那可怖的巖石。
父親堅韌不拔的毅力,靠自己的雙手“創造”了一塊新菜園,父親笑了。
讀到這里,對“父親”的敬佩和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他堅毅、勤勞、不畏艱辛、堅忍不拔、熱愛土地、熱愛勞動的精神感動著我,多么平凡的父親,卻又是那么偉大的父親。
他的目標很小,只是為了開一塊菜園地,讓全家吃上新鮮的蔬菜,但這個目標里卻飽含著他對家人濃濃的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是那么執著,那么不辭辛勞,我佩服他那執著的精神。
我由此想到自己,在學習上我不正是缺乏這種執著精神嗎
“執著,是成功的基石。
”我想,這就是《父親的菜園》給予我的啟示。
今天我學了《父親的菜園》這篇課文。
這篇課文的作者是黃樹槐。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作者門口新修了一條公路,是作者家失去了四季翠綠的菜園。
有一天,作者的父親望著飯桌上總也盛不滿的菜碗,決定就在山坡上選上了一塊相對平緩的坡地,開了一個菜園。
可是,作者父親還沒來得及整理菜園,一場暴雨沖走了菜地上薄薄的一層泥土,作者的父親沒有氣餒,他砌了一道矮墻,挑了黃土,終于開出新菜園。
這個菜園一年四季,都是一片誘人的翠綠。
我的感受是:父親使貧瘠的荒地變成了翡翠似的菜園,這都是通過父親的辛勤勞動、不畏艱辛、還有堅持不懈所改變的。
我們一定要向作者的父親學習要干好一件事情,不要只遇到一點困難而不想干了,我們一定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只要努力了,就一定會做好每一件事,不會遇到困難就退縮。
《父親的菜園》講述“我”的父親開的片菜園,要造馬路而失去了,,父親并放棄菜園,在坡開了菜地,事不湊巧,一場說來就來的暴風雨把那塊還未開完的土地沖毀了,父親不懈地把土一步腳印挑那塊平坡上,不懈的努力,土地終于開成了。
從這里可以看出,做都要,只要了總的。
來源:作文網_小學文中的父親堅毅的精神,很容易讓我運動會上的運動員,在200米跑的,小運動員不幸摔倒了,他頑強地站了,一瘸一拐地跑著,終于,結果贏全場的掌聲,里,也可以看出不懈的精神。
父親堅毅的精神,令我感動,應該向他學習。
父親的菜園讀后感150個字
父愛無聲。
讀完課文,我們不僅感受到父親的執著和勤勞,更感覺到了那濃濃的父愛。
父親同惡劣的自然環境進行抗爭,付出艱親努力,才擁有了這塊“翡翠般的菜園”。
他不僅僅是一個拓荒者,更是深愛“我們”的父親
父親的菜園子讀后感500字左右
在這世上,總有一個人將我們支撐,總有一種愛讓我們心暖;這個人就是父親,這種愛就是父愛。
——題記 今天我閱讀了《父親的菜園子》。
這篇文章主要是講作者的父親是個農民,他會干粗活,細活卻一塌糊涂,但為了孩子能有健康的菜吃,去幫工,又怕孩子擔心,于是撒謊騙孩子自己有個大菜園,自己什么都會種,而當被妻子揭穿后又像個孩子一般,因疼惜孩子還要自己建造一個大菜園。
文章在內容上沒有直接抒發父愛子、子愛父的感情,卻用一句孩子的話結束文章:到時你給我送點青菜,芫荽,還有豌豆葉,我喜歡吃。
簡單的一句陳述,卻扣人心弦。
因為作者這時已經知道了父親只會種青菜、芫荽、豌豆,而其他的菜則是從鄰居那里買來的。
本是什么都不會種的父親卻因疼愛孩子而學會種菜;本是挑剔的孩子卻因父親的關愛而不嫌棄又小又不新鮮的菜,這實際上也是在告訴讀者,父親對孩子的寵愛之深和孩子對父親的關愛之深。
作者真正地做到了點而不破。
文中有一個很大的轉折,那就是母親揭開了父親的謊言,這讓我情不自禁地感嘆,多么優美華麗的轉折,多么引人入勝的情節,就在作者母親的一語之間,我的鼻子一酸,眼淚在眼眶里打轉轉,多么疼愛孩子的一位父親,多么可愛的一位父親,一位愛孩子的普通農民父親的形象躍然紙上
一件普通的小事,卻能展現出父愛這一種偉大的感情。
是啊,父愛本就沒有必要轟轟烈烈地展現出來,哪怕只是冬日里的一縷陽光,不也可以給他鄉的游子帶來一絲溫暖嗎
都說父愛如山,母愛如水,我想有時候仔細想想,父愛其實也像水,時而如那黃河之水,滔滔不絕;時而如那海洋之水,表面風平浪靜而在深處卻洶涌澎湃;時而又如那清泉之水,清冽甘甜……父愛如此偉大,我們不能辜負了它,而作為中學生的我們,物質上不能幫助父親,不代表精神上不能,我們首先要做好的,是要好好學習,在學校里好好表現,爭取取得好成績,正直做人,用一個出色而健康的自己來報答父親對我們所付出的父愛
讀了《父親的菜園》,讓我感受到了父愛的親切,讓我明白了許多,我受益匪淺。
父親的菜園子讀后感。
今天,我們學習了《父親的菜園》這篇課文,它深深地打動了我。
課文主要講的是“父親”通過艱辛的努力,在荒涼而貧瘠的山坡上為家人開辟出了一處菜園。
這是一位執著、勤勞的父親,他選擇了一塊相對平緩的坡地,作為菜園的基地。
每天天還有亮,他就扛著鋤頭,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著一擔柴草回家來。
在父親的精心照料下, 死黃土變成了足有三四分翻過的土地,然而,一場暴雨將父親的心血沖得一干二凈。
范文,僅供參考面對困難,這位執著勤勞的父親卻沒有氣餒.他又在菜地的兩邊砌上石墻,由從山下挑土上來,父親的雙肩紅腫,腳也磨出了泡.但他并沒在意.,終于蓋住了那可怖的巖石。
父親堅韌不拔的毅力,靠自己的雙手“創造”了一塊新菜園,父親笑了。
讀到這里,對“父親”的敬佩和感激油然而生。
他堅毅、勤勞、不畏艱辛、堅忍不拔、熱愛土地、熱愛勞動的精神感動著我,多么平凡的父親,卻又是那么偉大的父親。
他的目標很小,只是為了開一塊菜園地,讓全家吃上新鮮的蔬菜,但這個目標里卻飽含著他對家人濃濃的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是那么執著,那么不辭辛勞,我佩服他那執著的精神。
我由此想到自己,在學習上我不正是缺乏這種執著精神嗎
“執著,是成功的基石。
”我想,這就是《父親的菜園》給予我的啟示。
寫給父親逝世三周年的深度短文
父親生于一九三八歷九月十六日(?),卒于二零一農歷十一月日,享年七十三歲轉眼間父親離世已三年了。
三年來父親的音容笑貌、舉手投足、諄諄教誨經常浮現眼前,也時常會在夢中相見。
確切地說,連父親也不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天
我也曾問過父親兄弟三人中唯一在世的二伯,他也不知道父親的生日。
但人總得有個生日吧,于是媽媽的生日也便成了父親的生日一起過了。
父親童年不幸,歷盡苦難。
父親兄弟三人,父親最小,在其六歲的時候先后失去雙親,從此,寒九三伏,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在同齡孩子圍在父母膝下撒嬌時,孩提時的父親即已飽嘗人間疾苦,后期又和大伯二伯分離,無家可歸,幸虧被離家二十多里的一戶好心人家收養,從此雖然有了所謂的“家”,但生活的艱辛和缺少父母疼愛的幼小心靈,依然伴隨著辛酸和凄然
直到在18歲參軍入伍的時候,在公社武裝部的政審過程中,才偶然的與二伯相聚,在那個物質生活非常匱乏的年代,生存才是第一需要,雙親已故,兩個哥哥尚幼,除了父母那會有人記得父親的生日
應該說父親的人生從小開始就充滿了坎坷和磨難。
父親性情溫和謙遜,慈愛有加。
可能是因為童年的不幸造就了父親成年后堅韌不屈和溫和的性格,父親是出了名的好脾氣,從小到大的記憶中從未見過父親生氣發火,總是和顏悅色,一臉的笑容,即使我們做錯了什么事,也從不打罵,甚至沒有大聲的呵斥,但事后會給我們講很多做人的道理,從小沒有得到父母疼愛的父親,將自己所遭遇的不幸埋在心底,根本不舍得的打罵子女,只是加倍的疼愛我們。
父親堅韌頑強,宅心仁厚。
父親自6歲離家,18歲參軍入伍,退伍后在村里擔任了多年的村干部,人緣極好。
文革時期村內的派系斗爭、自己親手培養的村干部離心離德,還有村內強勢人家的欺侮……,所有的這些事情父親總是大度的包容,豁達置之,從不耿耿于懷、與之計較,表現出了堅韌頑強的性格。
“是非曲直任評說,日久自然見分明”。
果然多年之后各自都有了不同的結果,至此我便明白了許多做人處世之道,但更佩服父親的寬大胸懷。
父親與人為善,不貪不占。
父親性情隨和,做事講究原則,擔任村干部多年,從不占集體的便宜,口碑很好。
80年代在鄉里上班時,辦公室同事敞開的抽屜里,放置了大量剛收的還未來得及清點的現金,父親發現后便找來鎖將其鎖上,等同事回來后再交給他,為此同事非常感激,即便多年后同事和父親回村務農也一直保持深度交往。
父親善良熱心,樂于幫忙,南莊北疃、鄰里之間遇人有求,總是力所能及,傾心相助,鄰村一戶人家因為父親幫了其大忙,至今還一直當親戚走動。
父親知書明理,豁達樂觀。
父親雖然讀書不多,但明事理、辨是非,更是寫得一手好字,在那個年代的村里也算是文化人了。
應該說童年的磨難和坎坷對父親影響很大,望子成龍,跳出農門應該是那個時代父親的美好愿望。
我們家中子女多,都是出生在60-70年代困難時期,當時的物質條件和生活水平極差,解決全家人的溫飽是父親的第一要務和主要責任,但父親(除大姐外)都能將每一個子女送到學校讀書,生活雖然艱辛,但父親卻想方設法培養我們學習,讓我們盡己所能完成自己的學業,體現了父親對我們子女的殷切期盼。
記得我在讀小學三年級的時候,老師讓第二天帶2元錢的書費,否則不讓到校,因要的很急,父親一大早就去鄰居家借了錢給我而沒有耽誤上學。
在讀初中的時候,家中條件已好了很多,父親當時也到了鄉里工作,離學校也很近,于是隔三差五地給我改善伙食,而自己卻省吃儉用,只是我很不爭氣,貪玩厭學,最終也沒有達到父親的預期。
父親一生勞苦,甘受清貧。
媽媽去世后,本想讓父親來城里居住,但父親只住了二十多天就掛念著家里的菜園回去了,本來說好回家收好菜后就回城居住,不曾想那次的回家竟成了永別。
我不是那種有能力的人,沒有金錢給不了父母物質上的滿足和保障;沒有權勢給不了父親家祖的榮耀和驕傲;所以多少年來父母一直住在老家普通的房子里,居住條件和環境始終沒有得到改善;即便還有一點想讓父母過上好日子的心思,有時也力所不及,能做到的只能利用空閑的時間,盡可能地多回家幾趟,盡可能地滿足父母的簡單需求,盡可能地讓父母滿意,但最終也沒有讓父母達到物質生活的隨心所欲,想起來真是愧疚
父親善解人意,細心體貼。
自2006年母親手術后病情轉移,父親就再也沒有離開過母親,雖然家里不再種田養畜,但閑不住的父親仍然整理著菜園,間或在路邊種點紅薯、黃豆;一旦母親需要趕集、串親,父親就會用三輪車載著母親一同前往。
尤其是在母親病重期間,身體每況愈下,幾乎每周都要去醫院打針或是輸液,父親總是獨自陪伴,從來沒有麻煩子女;后期母親痛疼難忍,整夜的都睡不好覺,父親總是盡心服侍,日夜操勞,從未提出讓子女回家照顧,父親將所有的重擔都挑在肩上,不向我們提出任何要求,不給我們增添任何負擔,獨自一人,默默地承受著這一切。
“可憐天下父母心”,不曾想在母親去世的兩個月后,歷盡磨難本該好好享受生活的父親竟追隨母親而去……。
父親關心子女勝過關心自己,總希望我們都過得幸福。
記得剛轉業時,面臨著工作、 孩子上學、購房等多重壓力,對我來說應該是困難時期,父親曾多次問起我的房貸和工作情況,看得出父親很擔心我當時的經濟能力和生活質量,而每每聽到我房貸的壓力減輕及經濟條件好轉之時,父親就會表露出欣慰的神態。
父親的一生雖然極其普通,也沒有給我們留下什么值錢的東西,但他那種堅韌頑強、善良寬容、樂觀豁達的品格是我們寶貴的財富;雖然從小飽受磨難,但決不向命運低頭;雖然家境清貧、但勤勞苦干,用微駝的脊梁擔負起了整個家庭的重擔;父親的這些優良品質對于我們來說,就是無形的、寶貴的財富。
有父親在身邊的時候,我們沒有覺得什么,看到父親身體尚好,還年輕,總認為時間有的是,有些想法和計劃沒有付諸實施,一再地拖沓,最終留下了深深的遺憾。
憶往昔,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那時為了所謂的工作,總能在心中找出各種各樣的理由為自己解脫,而減少了回家和父母團聚的機會,如今已是“子欲養而親不在”,真是痛心之極。
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來得及好好孝敬父親,就已離我而去了,以后即使有再多的時間,也無法孝敬雙親了。
沒有父母的孩子,生活中少了不少的色彩,逢年過節、喜慶之事總與別人有不一樣的感覺,平添了一絲淡淡的憂傷和思念;平時即使有再多的想法也得面對失去雙親的現實。
人們說:“時間是療傷最好的藥物”,對我來說,時間并不會真的幫助我解決任何問題,它只是把原來怎么也想不通的問題和事情慢慢地淡化,變的不再重要了;時間讓我逐漸習慣了孤獨,學會了堅強;時間讓我明白了人生無常、世事難料;時間還讓我學會適應并接受所發生的一切。
父親的突然離世是我一生至今的最痛,三年來每一次撰文祭父都是對我心靈的洗禮,也最能觸動心靈深處最痛的記憶。
“當你真正感覺到痛的時候,才知道‘痛’是什么”,這種感覺無以言表,只能親歷感受。
花開自有花落時,天地茫茫兩不知;又是一年大雪日(父親于大雪節氣的晚上離世),獨思父親淚濕巾。
爸爸,三年來家里一切都好,所有家庭幸福美滿;嘉(稼)已上了一所較為理想的大學;瑞(佳庚)也已上小學二年級,聰明好學,成績優異,這個圍棋比賽還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您就放心地走吧。
爸爸,今天兄弟姐妹和所有的親朋好友均到您的墳前看望您,就連二伯也親自到了您的墳前,并給您送去了很多的紙錢和您所需的用品,足夠您在天國終生的享用
聽老人們講,去世之人過了三周年后,魂魄也將遠去,因此在父親去世三周年之際,特撰此文以示紀念,并向父親作一告別。
祝福父親在天堂的生活開心快樂,事事如意
一切都已過去,生活還將繼續……。
不孝兒
我了解了父母童年的哪些故事,我的感受
哎70年代中我們兒時的小伙伴們在天心閣聚會,大家談笑風生,憶往昔,嘆歲月的無情,人到中年,兒時的往事似乎就在眼前。
當我說起當年排成一排站在天心閣城墻上,對外拿出我們的水機關槍比誰射得遠
誰尿的時間最長時,不可思議的事情出現了,有的小伙伴說記不清楚了,有的干脆說沒有此事,說是我的記憶力欺騙了我,為什么會這樣,我明明記得很清楚,難道我老糊涂了嗎
不可能,決不可能。
最后大家決定不再追究此事到底有沒有,因為誰也說不清。
決定進行另一項比賽,就是同時兌茶,同時吃,看誰能堅持到最后上洗手間,哈哈,我又嬴了,我是倒數第二個去的。
在我記憶中城墻上的比賽我也是名列三甲,好了,講了不說又說,打住,回到我的天心閣下的童年趣事來。
稻香別墅50年代初,我大慨5歲,我們一家租住在古稻田上天心閣下的稻香別墅。
稻香別墅按照老長沙人的話來講實際上就是一座公館(在我記憶中此公館好象是長沙金行有名的余太華老板的屋業,哦,忘了告訴你,我伯伯和我父親解放前都是銀匠師傅),進大門的左右兩邊是魚池,實際是防火用的水池,然后是天井,再就是廳堂,右手邊是廚房,(現在回想起當年春節廚房飄出來的香氣,還忍不住垂涎欲滴),廳堂中有一座貝殼車扣機,是做襯衫扣子用的。
公館里住有:我們一家;伯父一家;羅干媽一家,是否還有別的家庭就記不清了。
羅干媽是省人民醫生(護士
)有一個女兒比我大,后來只知道羅姐姐在湘潭某大型國營企業工作(羅姐姐您如果看到此文請和我聯系好嗎)。
傍晚的黃昏,是我最快樂的時刻,當年天心閣靠古稻田這一段是沒有磚墻的,只有一段竹籬笆做的圍墻,夏夜,蜻蜓飛累了要在竹籬笆上停歇,就是我要父親幫忙捉蜻蜓的最好時機,然后用線牽了讓它飛,這微型的風箏在線的牽引下飛呀飛,我高興得小手拍呀拍,追呀追。
回家后,這些蜻蜓都拴在車扣機上,最后這些小生命都離不開被老鼠吃掉的悲慘命運。
(現在回想起來當時我是多么的殘忍,小蜻蜓請您原諒當年無知的我,不懂事的我把自己的快樂寄托在小小無辜者的生命上)。
但是童年畢竟是童年,不能用現在的眼光看過去,您說呢
我們當年這些小屁孩又有誰沒有在看螞蟻搬家時拿出小雞雞水淹七軍,讓多少無辜的小生命命喪在我們這些小頑童手中呢
當年靠天心閣北邊有一條小溪溝,一汪汪清澈的泉水從石縫中流出,晨風中夕陽下我們幾個小童時不時玩耍在溪水邊,,看著透亮的流水不斷的沖刷碰撞著溝旁的石塊,小小漩渦中飛翻著串串銀白色小小浪花,小小心思也在惦記著小小流水你流向了何方,跳動的水珠你還會回來和我玩嗎
思緒中有時能動也不動看著望著幾個時辰,只到大人們來叫吃飯一邊扯回家一邊柔聲的嗔罵“又看癡了,又看呆了”,但小小年紀的我總是一邊被大人牽著一邊還要不時扭過頭去回望我的流淌珍珠,身心中蒙蒙地涌動著我幼嫩的小小的牽掛……。
當年天心閣靠北邊有一段是沒有磚砌的圍墻,有一條小溝,生長了許多野韮菜、野蔥……是我們不花錢嘗鮮的好地方,也是我們這些小屁孩玩耍的好天地。
春天開出的無名野花,讓我們驚喜不巳,不知名的昆蟲讓我們想捉又怕,彩蝶飛飛害我們追呀追,一天到晚不想回。
公舘出門的右手邊是一塊有幾個足球場般大小的空閑之地,沒膝雜草之中略有幾處不知是不是戰后留下的彈坑焦土,四處滾落著碎石枯枝,隨意走動一下群鼠亂竄,野兔飛奔。
當年就是我父親和伯父一起將這塊無人理睬的荒蕪野地開墾成幾大塊幾大塊平整土地,其中圍出了不小的自家菜園,順便說一下“父輩們六十年前開墾的這塊土地,六十年后要是在天心閣旁擁有這樣幾十畝土地,來搞地產開發,豈不成了金山銀地,恐怕福布斯都要忙于求他簽名了,當然這是比小孩子還小孩子的胡扯”。
瓜蔬熟落之時,我們這些小伙伴在黃瓜棚下伸出小手摘瓜吃的情景還歷歷在目十分清晰;這也是我們最喜歡的時候,天空是那樣的湛藍湛藍,白云翻滾變幻著各種各樣動物、人像等卻又是那樣的潔白剔透,(真的,我總覺得小時候的天空是那樣明亮亮的藍,白云也是那樣明亮亮的白,全然不像現在的天空總有一種灰蒙蒙的感覺,難道這就是人們所說的環境污染
唉
人們也太對不住自己了)。
陽光下微風吹拂中,父輩講述古今幼兒故事,既有司馬光砸缸智救小朋友,又有岳母刺字精忠報國,還有書法家王什么自小如何如何練字,連磨墨的水都用了十幾大缸,等等,最今人費解的是有個叫什么羅甘的竟然十幾歲當上了管部長級的高官
小時候愚鈍,又喜瞎猜想,干嘛非得要尋個磚頭砸,隨手撿起塊石頭不快多了,救人時間多要緊啊
磨那么多墨水要消耗多少歲月啊,恐怕不等到字練成小兒就長成了大人了……,不過講歸講,想歸想,多少人生的啟蒙,卻在此中一滴一滴潤入心田得益人生。
夏秋來臨了,鳮冠花的收獲更有我們后來快樂的時光,因它的花和種子是一味藥,花清熱止血,種子清肝明目,每次送到馬王亍藥店時,換成錢后,父親會在包子鋪里給我們每人一個香噴噴的肉包子,那種滿足感幸福情是用文字無法表達出來的,時光飛快的流淌,我在不懂事中長大,又在不懂事中漸漸告別了幼稚的童年。
無憂的童年,快樂的童年你問誰
每個人的童年都是幸福的,因有父愛母愛的光輝照耀著,我們不怕風和雨,回憶是甜蜜的,但又是痛心的,子欲孝而親不在,這是人生最大的悲劇,陰陽兩隔追不回,還有什么比這更痛心更無奈的。
在天堂的爹娘你們好嗎,兒在想、兒在昐,日日夜夜思念。
歲月在流淌,人生有多少無奈我們是沒有辦法的,生活在繼續,天天開心過,這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做到的。
租住大慨一年以后,我們全家搬到了講德里巷(伯父一家遷居水月林,而干媽一家就不知住在什么地方去了),雖然遠離了古稻田,但范圍還是在天心閣下。
水滸傳每回感悟+概括
李白寫的早發白帝城,和繁星,他是著名的詩詞歌手,他唱過的歌有芒種有,白浪翻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