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紅色基地觀后感 。
。
乘車來到位于重慶西北郊的歌樂山,參觀曾經關押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的白公館和渣滓洞兩座監獄。
走過如茅廁般的崗哨,頓感白色恐怖的陰森;狹小黑暗的牢房和破舊潮濕的棉被,見證了革命者生存的艱苦和斗爭的頑強;陰森恐怖的刑訊室和銹跡斑斑的刑具,熔煉出革命者的堅強信念和鋼鐵般毅志。
面對這一切,我們心潮澎湃,悲痛不已,感慨萬千。
。
渣滓洞因曾經遭遇一場后山下來的泥石流,大部分房子被破壞,現僅僅只開放少部分讓游人參觀,我們只能看到1949年11月27日大屠殺時幾十名黨員逃出去時留下的圍墻洞和當時兩百多名共產黨員被屠殺的所在地—--一棟兩層男監獄的一樓。
據介紹說國民黨為了盡快逃跑,在1949年11月27日那天,他們把200多名共產黨員分別集中關在一樓的幾個房間里用機槍進行掃射,真是慘絕人寰。
在白公館里,主要關押有一定知名度的共產黨員和國民黨內部有軍銜的愛國將領,小說中的烈士小蘿卜頭及他的父母都被關押在此。
通過參觀地牢,我們能想象到國民黨是怎樣用陰暗潮濕的地牢來折磨我們優秀的共產黨人的意志的,一張張英氣的烈士臉龐,他們還是那么的年輕·······在革命烈士遺作前有示兒詩,有寫給妻子、孩子不要悲傷跟著黨走的離別信,有給兄弟姐妹勉勵革命斗志的勵志詩。
之后,我們來到位于重慶南山的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依次參觀了現在作為陳列室的侍衛室、宋美齡別墅松廳、蔣介石官邸云岫樓、馬歇爾官邸草亭等遺址,重溫重慶作為戰時首都、世界反法西斯戰線遠東指揮中心、國民黨與中共合作的抗戰歲月。
沿途還參觀了紅巖魂陳列館,再次感受紅巖魂。
緬懷革命先烈,繼承先輩欹遺志。
通過參觀革命基地,每個人的心靈都受到了洗禮和極大的震撼,江姐、李青林、劉國志、陳然、小蘿卜頭等一個個革命先烈的光輝形象浮現在每一位共產黨員眼前,他們鋼鐵一般的意志、不屈不撓、大義凜然、置生死于度外的精神和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時刻教育著、激勵著我們。
我們一致認為:在改革開放的中國,不僅需要大力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更加需要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時刻牢記五星紅旗的紅色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染成,新中國的一切是無數革命先烈用生命鑄就而成的;要繼承和學習革命先烈崇高的思想境界,堅定的理想信念,偉大的人格力量,浩然的革命正氣;要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環境和幸福生活,在學習和工作中要大力弘揚“愛國、團結、奉獻、奮斗”的紅巖精神,扎實工作,銳意進取,勇于創新,為社會主義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也許,歲月能改變山河,但歷史將不斷證明,這種紅色精神永遠不會失落:崇高、忠誠和無私,將超越時空,成為人類永恒的追求。
也許,時間會沖淡記憶,但人們決不會忘記,為祖國犧牲的人們,他們的理想,他們的信念,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也許戰爭的硝煙已離我們遠去,但愛黨、愛祖國的信念卻始終沒有改變。
每天有大量的參觀者、游客紛至沓來,重溫歷史,找尋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從勝利走向勝利的答案。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這是我在參觀紅色革命教育基地最深的感受。
偌大的革命烈士和革命史紀念館中,一幅幅珍貴的照片、一個個逼真的場面,真實地再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近代革命史,也讓我們認識了一個個為了光明而戰的英烈們。
他們為真理而戰,受盡折磨仍寧死不屈,甚至用生命照亮了后人前進的方向,真是可歌可泣。
戰爭時期黨員們的鮮活事跡感染著大家,他們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譜寫了一曲曲時代的凱歌。
他們大義凜然的氣概,讓每一位參觀的人感慨不已,同時更深深地感受到和平時期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的理想信念,在烈士陵園參觀者的心中默默傳遞。
我們從烈士的足跡中找到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從勝利走向勝利的真正原因。
時代沒有選擇讓我們像烈士們那樣轟轟烈烈的為祖國就義,但我有一顆同他們一樣愛黨、愛祖國、愛人民的心。
忘記歷史是最大的背叛,我們每一個積極分子都應該了解我黨帶領中國人民走過的艱苦的歷程,理解我黨在重大問題上的決策,從而更加相信共產黨,擁護共產黨,堅持并加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在過去艱苦的環境中,烈士們能為革命獻出寶貴的生命而不計較個人得失。
在新時期,我們一定要更加珍惜今天所擁有的一切;一定要以先輩們為榜樣,勇挑重擔,攻堅克難。
時光漫漫,許多往事都會如同過眼浮云,稍縱即逝,但參觀紅色革命教育基地所激發出來的堅定信念,將會永遠銘刻在心。
沒有人出娘胎就是豪杰,就是英雄,只要我們努力,每天進步一點點,多堅持一點點,多向前邁進一點點,成功,離我們只剩下一點點,90后的我們,一樣會不勝不休,永不言敗。
并且作為入黨積極份子也要首先帶頭學好紅色精神;其次,我以為,參觀重要,學習重要,宣傳重要,但更為重要的,是在平常工作中時時刻刻將紅色精神融入其中,將“精神”轉化為“物質”,轉化為扎扎實實的、實實在在的行動。
此次的旅途雖然十分短暫,但卻讓我充分領略到愛國將士們不屈不撓的靈魂,我的思緒也在此得到了升華,我堅信,以后,我的身邊將不只有我一人,而是隨著五星紅旗飄揚的烈士英魂,他們將激勵我,向人生成功的彼岸不斷沖刺。
今后的日子里我將會珍惜每一天,努力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
我想它日,若有機會,我將以一個成功人士的身份再次步入這神圣的殿堂。
游后感怎么寫啊
哪位大蝦會
(渣滓洞,白公館)
渣滓洞、白公館監獄觀后感 “紅巖上紅梅開,千里冰雪腳下踩,三九嚴寒何所懼,一片丹心向陽開……”這熟悉的紅梅贊,似乎又把我們帶回到了那段難忘的歲月。
白公館中、渣滓洞里,關押和殘害了多少優秀的共產黨員和各界愛國人士,他們雖早已化作千古忠魂,但他們那團結、奮斗、愛國、奉獻的紅巖精神卻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歌樂山在重慶的西北郊,這天,下著蒙蒙小雨,給美麗的歌樂山更增加了幾分秀色。
望著美麗的山,讓人難以想象這里曾經是中外特務和國民黨反動派殘害革命烈士的大本營,聽著淅瀝的雨聲,給我的心情又增加了幾分沉痛。
1949年,國民黨蔣介石反動政權被歷史的車輪碾碎了;1949年10月,毛澤東領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在歌樂山下的集中營里仍關押著200多名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新中國成立的消息,他使每一個被關押者無比興奮和萬分喜悅,他們為之奮斗的事業終于獲得成功
但這些革命烈士沒有享受到革命勝利的成果,沒有看到我們鮮艷的五星紅旗,就遭到了敵人的殺害,用他們的鮮血和生命譜寫下了人生最壯麗的凱歌。
記得少年時代,《紅巖》這本書曾使我愛不釋手,《烈火中永生》這部電影曾經看過幾遍,江姐、許云峰、華子良等英雄形象至今仍留在我的腦海。
看著他們的先進事跡和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我曾經向著少先隊旗宣誓,繼承先烈的遺志,踏著先烈們的腳印前進。
不辜負先烈們的期望,長大后要為先烈們用鮮血換來得江山貢獻我們的力量。
現在,我站在革命先烈曾經犧牲的地方,看著一間間陰暗的牢房,我的心情非常沉痛。
革命先烈在恐怖的環境中,至死不屈,用自己的鮮血和寶貴的生命捍衛了黨的尊嚴,用頑強和驚人的毅力同敵人做不懈的斗爭,為黨和人民奉獻了自己的生命。
尤其是有的革命烈士出生在富裕家庭,本可享受人間富貴,但他們卻為了革命和大多數人民的幸福,選擇了革命,選擇了這陰暗破舊的牢房,這就是先烈們的利益觀。
先烈們的利益觀是生和死的選擇,當今擺在我們面前的是對物質利益的選擇,和先烈們相比,我們面對任何物質利益還有什么不能放棄的呢
我們應該向先烈們學習,國家利益、集體利益高于一切。
現在,我站在革命先烈曾經犧牲的地方,望著革命先烈們一張張激人肺腑的照片,使我的心情無比激動。
看到多數先烈們在犧牲時是那么年輕,小蘿卜頭宋振中烈士被殺害時才9歲,他當時連糖都沒有吃過,更不知道什么是糖,他還沒有見過監獄外面的世界,更不懂得什么叫人生。
就畫上了生命的句號。
楊虎城將軍和葉挺將軍,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表現出了他們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和威武不屈的革命精神。
這就是革命先烈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想想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關和先烈們相比,不盡心感慚愧,覺得自己對國家和社會的貢獻太小太少,我們應該向先烈們學習,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有一熱,發一分光。
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充分體現自身的價值。
現在,我站在革命先烈曾經犧牲的地方,看到監獄里一件件殘酷的刑具,我的心情非常憤慨。
它是國民黨反動派的幫兇,它是用來殘害革命先烈的,在敵人的嚴刑拷打下,一些革命志士成了英雄,一些意志薄弱者成了叛徒,是什么力量使革命先烈經受住了人間最殘酷的折磨
是黨、是國家、是人民的利益,憑著他們對革命的信念和中國共產黨的信仰,為了民主自由,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甘灑一腔熱血,無私地奉獻了個人的一切,這就是英烈們的世界觀,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想一想,我們應該樹立什么樣的世界觀呢
當今時代我們在舒適的環境中學習,我們應該如何為國家和社會主義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這次革命教育中我找到了答案,我們是21世紀的建設者,應該去面對21世紀的挑戰。
在今后的學習中,我們應該以革命先烈們在戰爭年代表現出的那種高昂的精神再造我們的時代精神,用這種時代精神來為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和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鞏固革命先烈們用生命和熱血換來的美好河山,讓紅巖精神世世代代永垂不朽。
僅供參考
(*^__^*) 嘻嘻……
讀紅巖的感悟
最近,我懷著十分崇敬的心情讀完了這本書。
是一部中國軍事文學名著。
它描寫了眾多革命英雄:成崗臨危不懼,視死如歸;英勇斗敵,舍己為人;江姐受盡酷刑,從不畏懼;出身豪門卻參與革命;成瑤在共產黨的熏陶下,漸漸成長,懂得處理各種事;渣滓洞的難友們,相互幫助,智斗敵人;白公館的人們戰勝敵人,迎來新中國。
在紅巖里,我最欽佩江姐。
紅巖開頭不久,江姐的鋼鐵形象就已經在我心中樹立起來。
當她知道丈夫犧牲了,她不像普通女性一樣面對殘酷的現實變得不堪一擊,擦干了淚水,重新站起來了,因為她知道共產黨托付給她的命令還沒完成,要舍小家為大家。
而在渣滓洞監獄的生活過程中,她還是穿著那藍色的旗袍,始終以干凈的面貌迎接大家。
當敵人拷問她時,她不透露黨的任何秘密,當敵人用竹簽釘她的手指,她堅強地說:“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驗,竹簽子是竹做的,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做的。
”最后江姐將要犧牲,她也讓大家不要哭。
面對這些敬佩的同志,只能給他們肉體上的折磨,卻動搖不了他們精神上的一分一毫。
現實生活中,在他們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
我只要遇到小小的挫折,就會想到放棄。
讀了紅巖之后,我知道了越是充滿困難的路我們越要走,越是艱巨的任務我們更要堅定不移。
“晨星閃閃,迎接黎明。
林間,群鳥爭鳴,天將破曉。
東方的地平線上,漸漸透出一派紅光,閃爍在碧綠的嘉陵江,湛藍的天空,萬里無云,絢麗的朝霞,放射出萬道光芒。
”這是紅巖中新中國成立一個黎明的描寫。
這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是無數位戰士用鮮血換來的,血染紅巖,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們更因該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永遠不忘那些偉大的戰士,將他們銘記在心
關于忠州的作文
《你是星星的笑容》八面來風盡洗塵居處忠州白公祠易水硯田著筆墨贊語盡心化彩云 ——著名詩人韋藝和即興作于白公祠 3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夢公園的組織策劃下,梁上泉、徐偉鋒(筆名北塔)、韋藝和、尹英希(筆名雁西)、魏峰(筆名大衛)等40多名全國著名詩人來到我縣,前往中國柑橘城新立核心區、天池山森林公園、白公祠、石寶皇華城、三峽橘海、陸贄墓、濱江路等景區采風,為“半城山水滿城橘”大型音樂詩歌朗誦會創作作品。
他們深深地被忠縣的歷史文化和自然風光所折服,不少藝術家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現場揮毫潑墨,吟詩作畫,盛贊忠縣的歷史文化、“半城”文化和柑橘文化……春天里的秋天“沒想到忠縣的橘園在這個季節里還碩果壓枝,真是春天里的秋天
”青年作家、詩人、評論家尹英希(筆名雁西)來自臍橙之鄉江西,他用詩意般的語言盛贊忠縣柑橘產業的規模和科技含量。
“真正的柑橘之鄉是忠縣
”不少藝術家以前只曉得贛南臍橙,當他們親眼目睹了三峽橘海和新立核心區之后,大家都發出如此的感嘆,個個都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紛紛爭相摘果品嘗。
“一棵小白楊,站在哨所旁,根兒深,干兒壯,守望著邊疆……”著名作家、詩人梁上泉先生這首經典之作--《小白楊》在大江南北廣為傳唱,他親臨中國柑橘城后更是嘆為觀止,即興作了一首優美的歌詞《柑橘花》: 柑橘花呀,柑橘花 凈潔素雅誰能不愛它 葉兒四季青 花兒新春發 清清白白顯芳華蝴蝶舞啊,百鳥夸 催繁果實甜了千萬家 唱響柑橘節 歌聲傳天涯 引來賓朋如云霞 啊…… 美不過柑橘節 香不過柑橘花一棵棵,一叢叢 銀花翠葉笑春風 南國嘉樹屈原頌 品味高潔香味濃 園林今又報喜訊 待迎豐收樂融融千點紅,萬點紅 紅紅的柑橘掛燈籠 爭為節日添喜慶 照映得人心暖烘烘 湖區播下幸福種 甜蜜的事業跨時空傾情忠州文化“忠縣深厚的歷史文化都是貨真價實,無以倫比的。
”藝術家們參觀了白公祠、陸贄墓和石寶寨、皇華城景區后等景區后,對忠縣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自然美景羨慕不已,感慨萬千。
著名詩人韋藝和(筆名江南平虹),現任北京藝緣虹畫院院長,自幼崇拜大詩人白居易,他步入白公祠后,激情迸發,現場潑墨,即興創作了一幅融歷史文化和柑橘文化于一體的印象派國畫《白公祠》,令現場的人們嘖嘖稱贊。
攀上石寶寨,環繞皇華城后,韋藝和又詩興大發,他在渡江船上即興創作了一首《陌上吟》,盛贊忠州的山水風光: 環環婉如水中花 相伴相攜江山情 古往今來眾行善 忠心報國歸忠州 飛龍入江行無處 坐落江池故鄉田 生命愛情魂通徑 石寶皇華攜手來 風起兩漢不為先 池藏風骨照汗襟 何時數目風流物 江山不改我天行 往日無風今起浪 勝日紅花陌上吟 我將丹心筆墨舞 一煙吞并萬古安 著名書法家、詩人巴山是忠縣人,離開故土20載后重歸故里,對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文化旅游宣傳贊賞不絕,他飽含激情地揮毫寫下一首《懷鄉思》: 一別校園十八載 今日重上巴子臺 巴子臺上草蔓蔓 斜陽古道春燕回巴子巴子今安在 臺上老樹何年栽 江上往來船不息 舊人去后新人來訴不完的感言“是詩歌讓我們認識和了解了忠縣,忠縣這塊熱土激發了我們的創作靈感
”20日下午,在三峽風大酒店舉行的創作研討會上,藝術家們對到忠縣采風的體會感觸頗深。
“用文學和詩歌來強化宣傳,這是忠縣領導們藝術眼光的體現
”著名詩人、新疆建設兵團文聯黨組成員秦安江在發言中表示,忠縣找到了詩歌和經濟的一個完美結合點,確實難能可貴,這在全國也是罕見的。
“忠縣的‘半城’山水滿城橘,是歷史文化的符號,在全國都極具宣傳和旅游價值
”中國作家協會現代文學館副研究員、著名詩人徐偉鋒說,他們將竭盡全力,創作出最美的詩歌來宣傳忠縣…… 采風有期,意義無窮。
詩人們采風雖然時間短暫,但他們將為忠縣的歷史文化譜上藝術的音符,這對扮靚忠州、唱響忠州,挖掘長江三峽忠州“半城”文化,推動忠縣旅游文化的發展,一定會起到重要的作用。
急需一篇游重慶三峽博物館的感想
首先,大家參觀了“壯麗三峽”展廳。
在這里,不僅領略了三峽燦爛深邃的文化和輝煌的歷史,還觀看了雄偉壯觀的三峽工程模型,感受了三峽工程的偉大恢弘,以及三峽人舍小家為大家而遷移他鄉的無私奉獻的精神品格。
接著,大家觀看了震撼人心的“大三峽”環幕電影,仿佛置身于美麗的自然歷史人文畫卷之中,見識數字環幕電影的驚人魅力和逼真效果的同時,重溫了昔日的壯麗三峽風光。
通過“遠古巴渝”、“城市之路”和“抗戰歲月”等展廳,見識了巴渝遠古文明,重慶的歷史變遷和百年發展之路,進一步加深了大家對重慶的了解。
在參觀過程中,神州大地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無數次地震撼著我們的身心,讓我們深深地陶醉其中。
參觀完后,大家還討論著今天的收獲和感想,讓這次歷史文化之旅在心中延續。
此次活動讓我們了解了重慶的歷史,看到了重慶的未來,也明白了我們的任務和責任,我們青年一代應該努力地不斷提高自己讓中國更快更好地發展。
紅色紀念館觀后感
初,趁著休假間隙,我去了一趟紅巖革命紀念走進紅巖魂廣場,就到一股嚴肅莊氣息,這是全國第一個以烈士精神命名的廣場,在紀念“11·27”革命烈士殉難50周年之際,在原“中美合作所”閱兵場的基地上修建而成。
步入陳列館,那種浩然之氣油然而生,館里的氣氛讓人頓時有種莫名的壓抑感。
前軍委主席鄧小平的題字,將烈士們的豐功偉績給予絕對肯定和高度贊揚。
那遒勁有力的字跡、深情懷念的語句讓我仿佛看到了烈士們不畏強權的凜然氣概
陳列館里那面鮮紅的用被單衣物繡成的五星紅旗格外顯眼,那是一種多么興奮的期盼的表現呀
我至今仍可以想見,當獄外傳來解放戰爭結束,新中國即將成立這樣的消息時,那些為祖國獻出自由和乃至生命的都在所不惜的偉大共產黨人心中將是何其自豪與振奮,他們含著熱淚為祖國繡出的那面五星紅旗,正是他們革命信念的最最真切和感人的詮釋
陳列館里,真實地重現了當年這些共產黨人被關押的監獄的狀況。
大量的照片和文物向世人宣告著國民黨反動派對于革命先烈的慘無人道的鎮壓和迫害。
犧牲的革命者里,年齡最小的“小蘿卜頭”宋振中犧牲時僅九歲,與此類似地,多數烈士都是在極為年輕的時候被殺害,在那個黑色的1949年11月27日。
他們懷揣著對于革命的忠誠與信仰,無悔地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這就是共產主義理想的偉大召喚,這就是對于偉大共產黨的無限忠誠和信任,這就是擺脫貧困落后、告別專制獨裁、追求人民幸福、國家安定的愛國主義精神的彰顯。
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一位名叫“誼軍”的革命同志。
1992年,一家單位在搬遷時,發現一件標明為渣滓洞革命烈士遺物的包裹,包裹里有兩封信和五塊銀圓。
一封信上寫道:“中國共產黨萬歲
親愛的黨和你永別了。
誼軍。
”一塊銀圓上深深地刻著“最后一次黨費誼軍”八個字。
誼軍是誰
他的真實姓名是什么
他做過哪些革命工作
我無從得知,但這種情懷,這種對待共產黨事業大于生死的英雄故事,卻深深的刻在了我心里。
犧牲在重慶軍統集中營的烈士,還有很多人沒有留下真實姓名,但是,他們有著共同的名字就是“紅巖先烈”。
歲月飄逝,蕩滌著人生無數可歌可泣的故事。
那久違的歷史似乎又在眼前重映,一幕幕,一樁樁,打動人的肺腑,震撼著人們的心靈。
先烈的事跡給徘徊在人生十字路口的我以當頭棒喝。
茍利國家生死許,豈因禍福避趨之。
共產黨人同敵人展開不屈不撓的斗爭。
在渣滓洞,白公館,歌樂山下,松林坡刑場都灑下了烈士們的斑斑碧血。
紅巖精神是烈士對共產主義信念執著追求的高度概括;是先烈堅持真理改造社會的偉大實踐;是為人民無私奉獻的真實寫照;是改革開放,發展建設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偉大瑰寶。
今天的我們,應感先烈之功業,勵后人之壯舉。
為祖國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甚至生命。
革命烈士的精神是我們新時期建設社會主義必不可少的 一種精神支柱,他們對于共產主義信念的執著追求,對于真理的無悔堅持,對于黨的秘密的嚴格保守,對于艱難困境的坦然面對,對于獻身祖國和人民的大無畏氣概,都值得我們去學習和繼承。
作為一名積極要求加入共產黨的積極分子,我想,我更應該身體力行,珍惜今日來之不易的生活,以革命先烈們為榜樣,在新時期的建設中,做一個敢為人先、樂于奉獻、甘于吃苦、勇于實踐的新青年
謝謝,望采納
上一篇:獲獎感言800字在公司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