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感悟
我的讀后感 1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懂得辛酸的偉大,才會慢慢走向成熟。
2得失成敗盡量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于心。
成敗
計較成敗的人永遠不會長大。
任何事情都有其兩面性。
3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
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廊清無累,真正解脫。
難免有低潮和高潮的流轉。
我們就該在這流轉之中學會處變不驚,由平凡走向不平凡。
4太陽太強烈,會把五谷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
做人不要太張揚,不然,你會傷到其他人。
5人壽有限。
精力也有限,要從長遠著眼,馬拉松才會跑得好。
我們應該把精力放在值得去做的事情上。
6我們一輩子的追求,有史以來有多少世代的人追求的無非是完美。
但完美永遠是追求不到的,因為人的理想、幻想永無止境。
所謂完美像水中花、鏡中月,始終可望不可及。
追求完美是每個人心底的愿望。
但不要只追求完美的殿堂,而忽略了拼裝完美的磚瓦。
7一個人要做一件事,事前必須考慮周詳。
尤其是改弦易轍,丟開老路的時候。
一定要把自己的理智做一個天平。
把老路和新路放在兩盤里和精密的稱過。
三思而后行,永遠不會過時。
唯有如此,才能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上生存。
8孩子,可怕的敵人不一定是面目猙獰的,和顏悅色、一腔熱血的友情,有時也會耽誤你許許多多寶貴的光陰。
糖衣炮彈那里都有,要學會分辨別人給你的是糖果還是炮彈。
9藝術特別需要苦思冥想,老在人堆里。
會缺少反省的機會;思想、感覺、感情、也不能好好的整理、歸納。
藝術是苦心孤詣的結晶,是需要在靜寂無聲的夜晚獨自品味的。
藝術,需要寂寞。
10人畢竟是有感情的動物,偶爾流露一下不是可恥的事。
偶爾自然的感情流露,是對美的最好點綴。
這些是我自己在看書時的感受。
或許會有些膚淺,畢竟我還沒有真正走進社會這本大書,去面對它的質問。
希望會對你有幫助
^-^
《傅雷家書》感悟
。
信中首先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的問題。
在付聰消沉苦悶時,父母教育孩子如何正確面對生活的感情創傷戰勝挫折。
“太陽太強烈,會把五谷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
”這是他對兒子的勸慰又何嘗不是給我們啟迪呢?我們的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困難與挫折,而我們只有用一顆平常心去對待,不過分的在意為之焦急,也不能輕視,蔑之,不應風暴而消沉努力報警遠方,我們必會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他把兒子的信是為珍貴的禮物,他在兒子成功時滿懷星星激情洋溢的勉勵激勵兒子保持千危不懼,孤獨勇于攀登藝術的至高境界,確對待成功,“別擔心,解決一個矛盾就會前進一步矛盾是解決不完的,所以藝術是沒有止境的。
”我們的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生命之河,綿綿不斷,有時平,無波瀾,有時間有涌進但從不會停下前進的步伐總是在向遠方奔騰。
人生有幸與不幸,但我們平靜面對驚喜時,則是我們又跨出一大步時,寵辱不驚,為著我們更遠的目標而奮斗,我們就是中國的接班人 。
傅雷家書中給我們的啟示有太多太多,他不僅是至于我們個人也給我們在家庭教育放有了啟發。
現今許多家長為了所謂的“為了孩子好”每天忙于工作,之間卻忽略了孩子們真正想要的不過是父母的關愛。
傅雷家書好詞好句好段 感悟
【第1句】:從文中的語句,字里行間可以看出傅雷的愛子情深。
對于長大的兒子,希望他茁壯成長,向外發展,但又不忍孩子遠離身邊。
其實家長都是這樣的,從八月懷胎到十月分娩,家長辛辛苦苦,一步步將兒女哺育成人,為的就是希望子女才有所用,以后不至于露宿街頭。
而,兒女成才之際,亦是離開屋檐獨飛之時。
作為父母,既為他們而高興,也為此傷心難過。
畢竟是骨肉之情。
作為我們應該體會、理解父母的苦心,讓父母看到他們想看的一幕--我們快快樂樂的生活
【第2句】:精細的分析,以及客觀的贊賞。
并且在后面提到了對兒子的希望。
這是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法。
既要體現出自己對孩子的肯定,讓其有努力拼搏的決心,以及會成功的信心。
另一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給孩子指明了前進的路線,發展的方向。
而我們當子女的,也應在父母指引的道路上,吸取父母的經驗,取長補短發展自己的新道路。
【第3句】:千叮嚀萬囑咐,父母心放不住。
兒子面臨社會千變萬化,如何應對,作為父母百感交集。
用自己走過的經驗,提醒兒子少走怨路,多踏捷徑。
這是天下父母的想法。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是父母心中托起太陽的希望。
父母走的彎路,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轍,希望他們能比自己“更上一層樓”.青春期的我們,應該放下逆反的心理,聽從父母的教訓,理解父母的苦心。
其實,這也是為了我們自己好,為了我們以后的生活更加輕松、快樂。
【第4句】:離別之時,父親傅雷自責對兒子的管教嚴格,手段“殘忍”.竟然成了自己的錯誤。
哎,其實這是愛子情深啊
“少時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傅雷老師在兒子幼時,嚴加管教、一絲不茍,“殘忍地虐待”了兒子傅聰。
聽來笑話,哪里有父親虐待自己的親生骨肉的呢
俗話說得好,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傅雷老師用的是嚴父底下出才子。
平時,父母對我們實行“暴力”的時候,我們應該抱有理解的態度,我們要體諒父母的心急如焚。
因為他們這么做是對我們好,也是恨鐵不成鋼。
畢竟父母們都抱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愿望啊
你可以自己摘抄。
望樓主采納,我可是準備了好半天
36篇傅雷家書感悟(每篇300字)
一、傅雷的愛子情深 “親愛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著你, 每天清早六七點鐘就醒,翻來覆去的睡不著,也說不出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著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 前面的語句摘自《傅雷家書》,是傅雷老師寫給他兒子傅聰的.從上面的語句,字里行間可以看出傅雷的愛子情深.對于長大的兒子,希望他茁壯成長,向外發展,但又不忍孩子遠離身邊.其實家長都是這樣的,從八月懷胎到十月分娩,家長辛辛苦苦,一步步將兒女哺育成人,為的就是希望子女才有所用,以后不至于露宿街頭.而,兒女成才之際,亦是離開屋檐獨飛之時.作為父母,既為他們而高興,也為此傷心難過.畢竟是骨肉之情.作為我們應該體會、理解父母的苦心,讓父母看到他們想看的一幕——我們快樂樂的生活,也算是報答了父母含辛茹苦的養育之恩. 二、傅雷對兒子的鼓勵 “以演奏而論,我覺得大體很好,一氣呵成,精神飽滿,細膩的地方非常細膩,tonecolour變化的確很多.我們聽了都很高興,很感動.好孩子,我真該夸獎你幾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剛從昆明回滬的時期,你真是從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從此注意整個的修養,將來一定能攀蹬峰頂.” 這是傅雷老師,聽過兒子傅聰的錄音后,對兒子所講評的.這里面包括了,傅老師對兒子的錄音,精細的分析,以及客觀的贊賞.并且在后面提到了對兒子的希望.這是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法.既要體現出自己對孩子的肯定,讓其有努力拼搏的決心,以及會成功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給孩子指明了前進的路線,發展的方向.而我們當子女的,也應在父母指引的道路上,吸取父母的經驗,取長補短發展自己的新道路. 三、傅雷的囑咐 “在公共團體中,趕任務而妨礙正常學習是免不了的,這一點我早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堅定的意志和立場,向領導婉轉而有力的去爭取.否則出國的準備又能做到多少呢?——特別是樂力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從今以后,處處都要靠你個人的毅力、信念與意志——實踐的意志.” 千叮嚀萬囑咐,父母心放不住.兒子面臨社會千變萬化,如何應對,作為父母百感交集.用自己走過的經驗,提醒兒子少走怨路,多踏捷徑.這是天下父母的想法.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是父母心中托起太陽的希望.父母走的彎路,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轍,希望他們能比自己“更上一層樓”.青春期的我們,應該放下逆反的心理,聽從父母的教訓,理解父母的苦心.其實,這也是為了我們自己好,為了我們以后的生活更加輕松、快樂. 四、母親的關心 “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學問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當然那是要靠你堅強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煩惱,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非克服不可.對于你的感情問題,我向來不參加任何意見,覺得你各方面都在進步,你是聰明人,自會覺悟的.我既是你媽媽,我們是體戚相關的骨肉,不得不要嘮叨幾句,加以規勸.” 要說還是母親的心細,父親在兒子前途上,用心良苦,而母親在最細微的地方——兒子的感情問題著手,給兒子一明確的道路方向.告訴他如何處理自己的感情與事業的問題,讓兒子明白著重點是那里.我們也應接受傅雷妻子的教訓,我們應該明白自己的重點,明白自己的任務以及道路和方向,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把握住方向的分寸.這樣有助于我們成功. 五、傅雷愛子心切 “孩子,我謔待了你,我永遠對不起你,我永遠補贖不了這種罪過!這些念頭整整一天沒離開過我的頭腦,只是不敢向你媽媽說,人生做錯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寧!真的,巴爾扎克說得好:有些罪過只能補贖,不能洗刷!” 離別之時,父親傅雷自責對兒子的管教嚴格,手段“殘忍”.竟然成了自己的錯誤.哎,其實這是愛子情深啊!“少時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傅雷老師在兒子幼時,嚴加管教、一絲不茍,“殘忍地虐待”了兒子傅聰.聽來笑話,哪里有父親虐待自己的親生骨肉的呢?俗話說得好,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傅雷老師用的是嚴父底下出才子.平時,父母對我們實行“暴力”的時候,我們應該抱有理解的態度,我們要體諒父母的心急如焚.因為他們這么做是對我們好,也是恨鐵不成鋼.畢竟父母們都抱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愿望啊!傅雷家書》摘抄P12 不能充分掌握時間與區別事情的緩急先后,你的一切都會打折扣.P13 三四月在北京是最美的季節(除了秋天以外);丁香想已開罷,接著是牡丹盛放.P14 一個人發泄是要求心里健康,不是使自己越來越苦悶.P16 寫實可學,羅曼蒂克不可學;故杜可學,李不可學;國人談詩的尊杜的多于尊李的,也是這個緣故.P17 《長恨歌》看的時候可以有幾種不同的方法:一是分出段落看敘事的起伏轉折;二是看情緒的忽悲忽喜,忽而沉潛,忽而飄逸;三是體會全詩音節與韻的變化.P18 許多寶貴的意見,千萬別當耳旁風,一定要牢牢記住,而且要經過一番思索.P19 把自己的思想寫下來,比著光在腦中空想是大不同的.寫下來需要正確精密的思想,所以寫在紙上的自我檢討,格外深刻,對自己也印象深刻.P20 天下事有利有弊,有長有短,往往感受快的,不能沉浸得深,不能保持得久……新感受的東西不要讓它浮在感受的表面,而要仔細分析.P22 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褲袋里,這兩件都不符合西洋的禮貌;對客氣的人,或是師長,或是老年人,說話時手要垂直,人要立直;在飯桌上,兩手不拿刀叉時,也要平放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擱在自己腿上或膝蓋上……你要學習的不僅僅在音樂,還要在舉動、態度、禮貌各方面吸收別人的長處. 把自己的思想寫下來,比著光在腦中空想是大不同的.寫下來需要正確精密的思想,所以與在紙上的自我檢討,格外深刻,對自己也印象深刻.這也證明你的感受力極快.但天下事有利有弊,有長必有短,往往感受快的不能沉浸得深,不能保持得久.但你至少得承認,你的不容易“牢固執著”是事實.我現在特別提醒你,希望你時時警惕,對你新感受的東西不要讓它浮在感覺的表面,而要仔細分析,究竟新感受的東西和你原來的觀念情緒表達方式有何不同.這是需要冷靜而強有力的智力,才能分析清楚的.慢慢的你會養成另外一種心情對付過去的事,后是能夠想到而不是驚心動魄,能夠從容客觀的立場分析前因后果,做將來的借鑒,以免重蹈覆轍.一個人難有敢于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終不至于被回憶侵蝕…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過感情,就是要你把這件事當做心靈的灰燼看,看的時候不免感觸萬端,但不要刻骨銘心地傷害自己,而要像對著古戰場一般的存著憑吊的心懷. 理論與實踐絕對不可分離,學習必須與現實生活結合,馬列主義不是抽象的哲學,而是極現實具體的哲學,它不但是社會革命的指導理論,同時亦是人生哲學的基礎.就是一般人的學習,完全是為學習而掌心.所以談起理論來頭頭是道,什么唯物主義,什么辯證法,什么 批評與自我批評等等, 能長篇大論發揮一大套,一遇到實際事情,一坐到辦公桌前,或是到了工廠室,農村里,就把一切理論忘得干干凈凈……既既然一切都在變,不變就是停頓就是死亡,那未來為什么 是思念過去 ,自傷不已,把好好的眼前的陽光也毒害了呢?…… 一個人的思想 不動筆就不在會有系統,日子久了,也就放過去了,甚至于忘了,豈不可惜,就為這個緣故,我常常逼你多寫信,這也是很重要的:理性認識的訓練.我屢次要你生活正規化,學習規范化,不正規如何能持久?不持久如何能有成績?如何能鞏固已有的成績?而且作品的了解與掌握,就需要長期的慢慢消化、咀嚼、吸收… 一個人太順利,很容易于不知覺間忘形的.我自己這次出門,因為被稱為模范組長,心中常常浮起一種得意的感覺,猛然發覺了便立刻壓下地去.但這樣的情形出現過不止一次.可見一個人對自己的斗爭是一刻也放松不得的. 感情激動時期不僅會耳不聰,目不明,看不清對方,自己也會無意識的只表現好的方面,把缺點隱藏起來,保持冷靜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不至于為了談戀愛而荒廢正業,或是影響功課,或是浪費時間或是損害健康,或是遇到或大或小的波折時擾亂心情. 所謂冷靜,不但是表面的行動,尤其內心和思想都要做到,其次人是最復雜的動物,觀察決不可簡單化,而要耐心、細致、深入,經過相當的時間,各種不同的事物的場合.…問題不在于找一個全無缺點的對象,而是要找一個雙方缺點都能各自認識,各自承認,愿逐漸改,同時能彼此容忍的伴侶. 注意社會問題與世間艱苦,為人類社會中丑惡的事情而悲痛,是磊落的行為,故此,以一個人敏感的年青人來說,對人類命運的不公與悲苦感到憤慨是理所當然的,但是為此而郁郁不樂都是不可取的,無此必要. 只顧往前沖,不問成效,什么都可以孤注一擲,一切只問眼前,冒起危險來絕不考慮值不值得…不難視生命如鴻毛,這一等民強,能創業,能革新,但缺乏明智,難于守成,也不容易成業,自信太強,不流于驕傲,來太輕易,未免幼稚狂妄.批評界容易成為垃圾.高明、嚴肅、有良心、有真知灼見的批評家,所以比真正的藝術家少得多…… 人生之中,不如意的時候往往占大多數,此時心中的苦悶該如何排解,是任由郁悶的心情侵蝕自己的生活,還是用更積極的態度來面對. 一位純潔、正直、真誠和靈魂有時會遭到意想不到的磨難、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齒于人群的絕境,而最后真實的光芒不能永遠淹滅,還是要為大家所認識,使它的光焰照徹人間,得到它應該得到的尊敬和愛. 一個人孤獨了思想集中了所發的感情都是真心實意.你所賞識的李太白、白居易、蘇東坡、辛稼軒等各大詩人了是我們喜歡的,一切都有同感,亦是一樂也,等到你有什么苦悶、寂寞的時候,多多接觸我們祖國的偉大詩人,可以為你遣興解憂,給你溫暖. “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獨的.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當代哲學家周國平則說過,孤獨、寂莫和無聊是三種不同的境界,分別屬于精神、感情和事務的層面;只有內心世界豐富的人,對精神與靈魂有著執著追求的人,對人間充滿摯愛的人,才可能體驗真正的孤獨;孤獨產生于愛……藝術表現的動人,一定是從心靈的純潔來的!不是純潔到像明鏡一般,怎能體會到前人的心靈?怎能打動聽眾的心靈?”正因為赤子之心是最純潔的,它不含私心雜念,沒有欲望紛爭,只容納人間最美好、最真摯的感情,所以“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赤子的現實生活也許境遇不佳、缺少知音,甚至會遭到誤解和排斥,身邊的世界讓他孤獨;但人類最純潔最美好的感情與思想,是相通而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將成為他的知音和朋友.這心靈的朋友,這精神的世界,足以讓他無懼身邊的孤獨,永遠不感精神的孤獨!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脫.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太陽太強烈,會把五谷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一個人的思想 不動筆就不在會有系統,日子久了,也就放過去了,甚至于忘了,豈不可惜,就為這個緣故,我常常逼你多寫信,這也是很重要的:理性認識的訓練.我屢次要你生活正規化,學習規范化,不正規如何能持久?不持久如何能有成績?如何能鞏固已有的成績?而且作品的了解與掌握,就需要長期的慢慢消化、咀嚼、吸收…傅雷對兒子的鼓勵 “以演奏而論,我覺得大體很好,一氣呵成,精神飽滿,細膩的地方非常細膩,tonecolour變化的確很多.我們聽了都很高興,很感動.好孩子,我真該夸獎你幾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剛從昆明回滬的時期,你真是從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從此注意整個的修養,將來一定能攀蹬峰頂.” 這是傅雷老師,聽過兒子傅聰的錄音后,對兒子所講評的.這里面包括了,傅老師對兒子的錄音,精細的分析,以及客觀的贊賞.并且在后面提到了對兒子的希望.這是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法.既要體現出自己對孩子的肯定,讓其有努力拼搏的決心,以及會成功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給孩子指明了前進的路線,發展的方向.而我們當子女的,也應在父母指引的道路上,吸取父母的經驗,取長補短發展自己的新道路. 三、 傅雷的囑咐 “在公共團體中,趕任務而妨礙正常學習是免不了的,這一點我早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堅定的意志和立場,向領導婉轉而有力的去爭取.否則出國的準備又能做到多少呢?——特別是樂力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從今以后,處處都要靠你個人的毅力、信念與意志——實踐的意志.” 千叮嚀萬囑咐,父母心放不住.兒子面臨社會千變萬化,如何應對,作為父母百感交集.用自己走過的經驗,提醒兒子少走怨路,多踏捷徑.這是天下父母的想法.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是父母心中托起太陽的希望.父母走的彎路,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轍,希望他們能比自己“更上一層樓”.青春期的我們,應該放下逆反的心理,聽從父母的教訓,理解父母的苦心.其實,這也是為了我們自己好,為了我們以后的生活更加輕松、快樂. 四、 母親的關心 “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學問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當然那是要靠你堅強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煩惱,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非克服不可.對于你的感情問題,我向來不參加任何意見,覺得你各方面都在進步,你是聰明人,自會覺悟的.我既是你媽媽,我們是體戚相關的骨肉,不得不要嘮叨幾句,加以規勸.” 要說還是母親的心細,父親在兒子前途上,用心良苦,而母親在最細微的地方——兒子的感情問題著手,給兒子一明確的道路方向.告訴他如何處理自己的感情與事業的問題,讓兒子明白著重點是那里.我們也應接受傅雷妻子的教訓,我們應該明白自己的重點,明白自己的任務以及道路和方向,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把握住方向的分寸.這樣有助于我們成功. 五、 傅雷愛子心切 “孩子,我謔待了你,我永遠對不起你,我永遠補贖不了這種罪過!這些念頭整整一天沒離開過我的頭腦,只是不敢向你媽媽說,人生做錯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寧!真的,巴爾扎克說得好:有些罪過只能補贖,不能洗刷!” 離別之時,父親傅雷自責對兒子的管教嚴格,手段“殘忍”.竟然成了自己的錯誤.哎,其實這是愛子情深啊!“少時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傅雷老師在兒子幼時,嚴加管教、一絲不茍,“殘忍地虐待”了兒子傅聰.聽來笑話,哪里有父親虐待自己的親生骨肉的呢?俗話說得好,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傅雷老師用的是嚴父底下出才子.平時,父母對我們實行“暴力”的時候,我們應該抱有理解的態度,我們要體諒父母的心急如焚.因為他們這么做是對我們好,也是恨鐵不成鋼.畢竟父母們都抱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愿望啊! <三十一> 一位純潔、正直、真誠和靈魂有時會遭到意想不到的磨難、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齒于人群的絕境,而最后真實的光芒不能永遠淹滅,還是要為大家所認識,使它的光焰照徹人間,得到它應該得到的尊敬和愛. (三十二) 一個人孤獨的思想集中了所發的感情都是真心實意.你所賞識的李太白、白居易、蘇東坡、辛稼軒等各大詩人是我們喜歡的,一切都有同感,亦是一樂也,等到你有什么苦悶、寂寞的時候,多多接觸我們祖國的偉大詩人,可以為你遣興解憂,給你溫暖. (三十三)把自己的思想寫下來,比著光在腦中空想是大不同的.寫下來需要正確精密的思想,所以你在紙上的自我檢討,格外深刻,對自己也印象深刻.這也證明你的感受力極快.但天下事有利有弊,有長必有短,往往感受快的不能沉浸得深,不能保持得久.但你至少得承認,你的不容易“牢固執著”是事實.我現在特別提醒你,希望你時時警惕,對你新感受的東西不要讓它浮在感覺的表面,而要仔細分析,究竟新感受的東西和你原來的觀念情緒表達方式有何不同.這是需要冷靜而強有力的智力,才能分析清楚的.慢慢的你會養成另外一種心情對付過去的事,后是能夠想到而是驚心動魄,能夠從容客觀的立場分析前因后果,做將來的借鑒,以免重蹈覆轍.一個人難有敢于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終不至于被回憶侵蝕…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過感情,就是要你把這件事當做心靈的灰燼看,看的時候不免感觸萬端,但不要刻骨銘心地傷害自己,而要像對著古戰場一般的存著憑吊的心懷. (三十四)理論與實踐絕對不可分離,學習必須與現實生活結合,馬列主義不是抽象的哲學,而是極現實具體的哲學,它不但是社會革命的指導理論,同時亦是人生哲學的基礎.就是一般人的學習,完全是為學習而學習.所以談起理論來頭頭是道,什么唯物主義,什么辯證法,什么批評與自我批評等等,能長篇大論發揮一大套,一遇到實際事情,一坐到辦公桌前,或是到了工廠室,農村里,就把一切理論忘得干干凈凈……既既然一切都在變,不變就是停頓就是死亡,那未來為什么 是思念過去 ,自傷不已,把好好的眼前的陽光也毒害了呢?…… 回答者: 凡凡飯飯 | 二級 | 2009-8-2 13:35 | 檢舉 文章節選記得我從十三歲到十五歲,念過三年法文;老師教的方法既有問題,我也念得很不用功,成績很糟(十分之九已忘了).從十六歲到二十歲在大同改念英文,也沒念好,只是比法文成績好一些.二十歲出國時,對法文的知識只會比你的現在的俄文程度差.到了法國,半年之間,請私人教師與房東太太雙管齊下補習法文,教師管讀本與文法,房東太太管會話與發音,整天的改正,不用上課方式,而是隨時在談話中糾正.半年以后,我在法國的知識分子家庭中過生活,已經一切無問題.十個月以后開始能聽幾門不太難的功課.可見國外學語文,以隨時隨地應用的關系,比國內的進度不啻一與五六倍之比.這一點你在莫斯科遇到李德倫時也聽他談過.我特意跟你提,為的是要你別把俄文學習弄成“突擊式”.一個半月之間念完文法,這是強記,決不能消化,而且過了一響大半會忘了的.我認為目前主要是抓住俄文的要點,學得慢一些,但所學的必須牢記,這樣才能基礎扎實.貪多務得是沒用的,反而影響鋼琴業務,甚至使你身心困頓,一空下來即昏昏欲睡.——這問題希望你自己細細想一想,想通了,就得下決心更改方法,與俄文老師細細商量.一切學問沒有速成的,尤其是語言.倘若你目前停止上新課,把已學的從頭溫一遍,我敢斷言你會發覺有許多已經完全忘了.你出國去所遭遇的最大困難,大概和我二十六年前的情形差不多,就是對所在國的語言程度太淺.過去我再三再四強調你在京趕學理論,便是為了這個緣故.倘若你對理論有了一個基本概念,那末日后在國外念的時候,不至于語言的困難加上樂理的困難,使你對樂理格外覺得難學.換句話說:理論上先略有門徑之后,在國外念起來可以比較方便些.可是你自始至終沒有和我提過在京學習理論的情形,連是否已開始亦未提過.我只知道你初到時因羅君患病而擱置,以后如何,雖經我屢次在信中問你,你也沒復過一個字.——現在我再和你說一遍:我的意思最好把俄文學習的時間分出一部分,移作學習樂理之府.提早出國,我很贊成.你以前覺得俄文程度太差,應多多準備后再走.其實像你這樣學俄文,即使用最大的努力,再學一年也未必能說準備充分,——除非你在北京不與中國人來往,而整天生活在俄國人堆里.自己責備自己而沒有行動表現,我是最不贊成的.這是做人的基本作風,不僅對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和你說的,只有事實才能證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動才能表明你的心跡.待朋友不能如此馬虎.生性并非“薄情”的人,在行動上做得跟“薄情”一樣,是最冤枉的,犯不著的.正如一個并不調皮的人要調皮而結果反吃虧,一個道理.一切做人的道理,你心里無不明白,吃虧的是沒有事實表現;希望你從今以后,一輩子記住這一點.大小事都要對人家有交代!其次,你對時間的安排,學業的安排,輕重的看法,緩急的分別,還不能有清楚明確的認識與實踐.這是我為你最操心的.因為你的生活將來要和我一樣的忙,也許更忙.不能充分掌握時間與區別事情的緩急先后,你的一切都會打折扣.所以有關這些方面的問題,不但希望你多聽聽我的意見,更要自己多想想,想過以后立刻想辦法實行,應改的應調整的都應當立刻改,立刻調整,不以任何理由耽擱. 《傅雷家書》好段
【第1句】:記得我從十三歲到十五歲,念過三年法文;老師教的方法既有問題,我也念得很不用功,成績很糟(十分之九已忘了).從十六歲到二十歲在大同改念英文,也沒念好,只是比法文成績好一些.二十歲出國時,對法文的知識只會比你的現在的俄文程度差.到了法國,半年之間,請私人教師與房東太太雙管齊下補習法文,教師管讀本與文法,房東太太管會話與發音,整天的改正,不用上課方式,而是隨時在談話中糾正.半年以后,我在法國的知識分子家庭中過生活,已經一切無問題.十個月以后開始能聽幾門不太難的功課.可見國外學語文,以隨時隨地應用的關系,比國內的進度不啻一與五六倍之比.這一點你在莫斯科遇到李德倫時也聽他談過.我特意跟你提,為的是要你別把俄文學習弄成“突擊式”.一個半月之間念完文法,這是強記,決不能消化,而且過了一響大半會忘了的.我認為目前主要是抓住俄文的要點,學得慢一些,但所學的必須牢記,這樣才能基礎扎實.貪多務得是沒用的,反而影響鋼琴業務,甚至使你身心困頓,一空下來即昏昏欲睡.——這問題希望你自己細細想一想,想通了,就得下決心更改方法,與俄文老師細細商量.一切學問沒有速成的,尤其是語言.倘若你目前停止上新課,把已學的從頭溫一遍,我敢斷言你會發覺有許多已經完全忘了.
【第2句】:你出國去所遭遇的最大困難,大概和我二十六年前的情形差不多,就是對所在國的語言程度太淺.過去我再三再四強調你在京趕學理論,便是為了這個緣故.倘若你對理論有了一個基本概念,那末日后在國外念的時候,不至于語言的困難加上樂理的困難,使你對樂理格外覺得難學.換句話說:理論上先略有門徑之后,在國外念起來可以比較方便些.可是你自始至終沒有和我提過在京學習理論的情形,連是否已開始亦未提過.我只知道你初到時因羅君患病而擱置,以后如何,雖經我屢次在信中問你,你也沒復過一個字.——現在我再和你說一遍:我的意思最好把俄文學習的時間分出一部分,移作學習樂理之府.
【第3句】:提早出國,我很贊成.你以前覺得俄文程度太差,應多多準備后再走.其實像你這樣學俄文,即使用最大的努力,再學一年也未必能說準備充分,——除非你在北京不與中國人來往,而整天生活在俄國人堆里.
【第4句】:自己責備自己而沒有行動表現,我是最不贊成的.這是做人的基本作風,不僅對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和你說的,只有事實才能證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動才能表明你的心跡.待朋友不能如此馬虎.生性并非“薄情”的人,在行動上做得跟“薄情”一樣,是最冤枉的,犯不著的.正如一個并不調皮的人要調皮而結果反吃虧,一個道理.
【第5句】:一切做人的道理,你心里無不明白,吃虧的是沒有事實表現;希望你從今以后,一輩子記住這一點.大小事都要對人家有交代!
【第6句】:其次,你對時間的安排,學業的安排,輕重的看法,緩急的分別,還不能有清楚明確的認識與實踐.這是我為你最操心的.因為你的生活將來要和我一樣的忙,也許更忙.不能充分掌握時間與區別事情的緩急先后,你的一切都會打折扣.所以有關這些方面的問題,不但希望你多聽聽我的意見,更要自己多想想,想過以后立刻想辦法實行,應改的應調整的都應當立刻改,立刻調整,不以任何理由耽擱.
【第7句】: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褲袋里,這兩件都不符合西洋的禮貌;對客氣的人,或是師長,或是老年人,說話時手要垂直,人要立直;在飯桌上,兩手不拿刀叉時,也要平放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擱在自己腿上或膝蓋上……你要學習的不僅僅在音樂,還要在舉動、態度、禮貌各方面吸收別人的長處.
上一篇:紅星照耀中國個人感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