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忙寫篇關于黃家駒的演講稿
家駒留名不僅僅是因為音樂,還有他的社會責任感和鏘鏘的感言,而且他們熱衷于公益事業,建立了第一個第三世界基金會;家強更是在家駒不在時候一直堅持搞公益~~ 說實話比安并沒有真正的大紅大紫,反倒是一直受人非難和質疑~其實建個樂隊不易,能真心相待情同兄弟更是難得,但比安做到了而且每一個成員都才華橫溢~~中國這種環境實在很難有真正地搖滾,畢竟搖滾需要自由的精神和真實的表達,需要純粹的樂與怒,但是家駒帶領BEYOND頂住了,并且超越了自我沖破了束縛……所以BEYOND成為經典,家駒成為歌迷心中的神,這個深度遠遠超過“紅”的概念~ “紅”,本身就是炒作和商業運作的產物而已,聽著媒體稱飛輪海組合為“天團”,我覺得紅這個字眼實在是沒有多少音樂價值~ 許多東西是要經過時間的洗禮,而家駒就是靈魂閃光的巨人。
影響力 家駒帶領了香港樂團創作風范,一改靠英文,日文譯曲度日的局面,開原創的先河;這個誰也比不了。
按理說,當今的傳媒輿論非80年代所能比,但是Beyond在歌迷心中的地位無可撼動的~這要歸功于家駒,因為面對輿論單飛的誘惑,家駒親口說過“不是樂隊需要我,而是我需要BEYOND,我沒辦法承受離開樂隊的打擊”,所以Beyond是被當作一個完整的樂隊被世人記住的~ 至于為什么比安的歌迷能那么“死硬”,是因為家駒是歌迷值得托付的歌者,他號召歌迷欣賞音樂感知旋律,去欣賞音樂,并善意勸說歌迷不要“聽到歌就只知道叫阿,喊啊,特別是聽靜靜的慢歌的時候”;至今也沒有人敢這樣直白的同歌迷說。
歌曲創作的高度 家駒深信即使弱小的國家也不應該在我們都有所進步的時候還在停滯.他怒吼,因為戰爭最后受傷是兒童;他奮爭,因為這個世界不應分開各種色彩;沒有科班的樂理基礎,是什么讓黃家駒寫出800首歌曲?那一顆赤子的心,因為它貼近大地,聽到了血脈跳動的絕然與掙扎. 其中分別體現在: 《AMANI》,創作于海灣戰爭之后,有感于世界需要和平;而且我看過視頻,家駒是在當地非洲老師口述他們“AMANI ”(和平)“NAKUPENDA WEWE”(我們愛你)的情況下即興創作的~ 《大地》,因為家駒很關注世界時政要事,在87-88年臺灣準許老兵回大陸探親,家駒有感而發創作該曲并以此曲地大獲成功在當年奠定了樂隊的地位~ 《光輝歲月》,非洲之行后,家駒出于對非洲雄獅曼德拉的崇敬和愛戴,寫下這首高歌自由的驚世之作,這也是在華語樂壇至今沒人能達到的視界高度~ 其實當初家駒一班人因為出草根階層,而且又是“地下樂隊”(即缺乏演出機會和簽約機會),所以歌曲大都是抨擊社會現實,表達憤怒和不滿;但是他們最終上升到這個高度,實在是成員不懈追求和努力的結果~ 精神境界 不可否認,黃家駒,BEYOND能被那么多人關注確實與家駒的意外和突然離世有關,我是在2008年5月才開始真正去聽比安的歌,但是我亦知道家駒在93年出了事,所以我覺得關注BEYOND決不是和這件事有什么必然聯系…… 你可以根本不喜歡BEYOND,但是認真聽過就很難戒掉~ 當人們為<長城>感到驕傲的時候,他卻直言那是一道疤痕;當歌迷被偶像青春臉龐迷醉時,他呼吁大家用心去聽真正的音樂...與媒體的直言不諱難免帶來不少麻煩,可就是這樣一個豪爽大氣的漢子用他果敢堅實的步伐以絕對領袖的姿態帶領著BEYOND登上一個又一個頂峰. 我知道有個性的Rocker很多,但是我不相信誰能像家駒一樣說出“香港只有娛樂圈沒有樂壇”;我也知道熱愛音樂的人千千萬,但是我不相信有人會再說出“我不能沒有音樂,沒有音樂我會死”;我還知道現在天王天后的光環能把人眼睛都晃暈了……可是你告訴我誰能給家駒什么“封號”
他厭惡商業炒作,他根本不需要任何帽子,他就是黃家駒
說到令人佩服,大家多會想到BEYOND~因為他們有“打不死的精神”。
其實好多香港著名藝人當年的境遇都很苦,比如曾志偉最潦倒的時候,靠著一只雞過了二十天,其艱辛讓人難以想象~但是很少有人能被人信服有某種精神,但是比安就有---為什么
不僅僅是因為他們出身草根,自然懂得勤力才能生存;更重要是家駒身上有一股沖勁,在不知樂隊有無明天的情況下他們堅持原創,堅持自己是玩音樂的而不是藝人`明星,在出臺的時候他敢提議“visual”(視覺)搖滾,而且他提議讓家強貝司獨奏這在以前絕無僅有~~ 黃家駒具備男人的優秀品質,有膽有識有才華有責任感,他真的很好
請大家客觀評價黃家駒和伍佰
一代人的精神鼓舞,一代人的青春寫照 顧城先生有一首詩是這樣寫的: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不知為什么,在提筆準備寫家駒和BEYOND時,突然間想起了這樣一首詩,詩的名字叫做“一代人”。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有了七十年代這個概念
那么在流行樂壇,七十年代的精神偶像是誰
羅大佑和崔健嗎
不可否認他們的影響之巨大深遠,但是他們影響更多的停留在上****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出生的那一撥人。
而影響真正貫穿整個七十年代生人的卻是黃家駒以及他領導的BEYOND,他的歌聲和大佑和崔健一樣記錄了我們真實而生動的青春。
也許是偶然,可能是必然,在BEYOND樂隊最為活躍的1983年——1993年,剛好是1970——1979年出生的人們成長的關鍵時期。
BEYOND以一種非同尋常的音樂精神征服了這一代人的心靈。
他們的音樂以搖滾為基調,以旋律化的歌曲直抒胸臆。
他們的歌詞題材廣泛,但是全部都是積極向上的,即使是情歌,也有一種大氣磅礴的力量。
那個年代,流行音樂是純粹的,沒有宣傳費,沒有打榜黑幕,音樂在一張張唱片和一家家電臺之間流傳,在一個一個歌迷之間流傳,對個體的影響逐一相加擴散成一個群體,蔓延到整個有華人的地方,蔓延了整個時代。
那時候我們的青春就像家駒的歌,激越而又內斂,自信而又悲壯。
太多人的生命軌跡因為聽到家駒的歌而產生變化,我們無從計數。
他們改變了大眾對流行樂的看法 20年前,一個嶄新的搖滾樂隊,出現在一張叫做《香港》的唱片里,它的名字叫做BEYOND,樂隊的名字面解釋了他存在的意義——超越。
20年來,他們超越的東西已經太多。
簡而言之,他們超越了時間,影響了潮流。
當BEYOND的聲音沖擊我們的耳膜之前,我們都認為搖滾樂只是一小部分人的專利,而且在大眾的心目中,搖滾樂必然是吵鬧的另類的和不好聽的,但是他們改變了這一點,他們用好聽的易于流傳的旋律,傳達了同樣人文的,大氣的,有深度的內容。
從另外一個方面,他們的浮出水面,為香港的樂壇注入了思想,為流行音樂注入了人文精神。
從而改變了大眾對流行音樂的看法,在此之前的流行音樂是靡靡之音,是市井的小曲。
BEYOND讓人們意識到流行音樂也可以抒懷詠志,也可以為國為民。
中國有幾個像黃家駒一樣紅
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