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滄海賞析
這首詩是曹操北征烏桓勝利班師,途中登臨碣石山時所作,詩人借大海的雄偉壯麗景象,表達了自己渴望建功立業(yè),統(tǒng)一中原的雄心偉志和寬廣的胸襟。
“東臨碣石,以觀滄?!边@兩句話點明“觀滄?!钡奈恢茫涸娙说巧享偈巾敚痈吲R海,視野寥廓,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
以下十句描寫,概由此拓展而來。
“觀”字起到統(tǒng)領全篇的作用,體現了這首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的特點。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是實寫眼前的景觀。
雖是秋天的典型環(huán)境,卻無半點蕭瑟凄涼的悲秋意緒。
作者面對蕭瑟秋風,極寫大海的遼闊壯美:在秋風蕭瑟中,大海洶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島高聳挺拔,草木繁茂,沒有絲毫凋衰感傷的情調。
這種新的境界,新的格調,正反映了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則是虛寫,作者運用想象,寫出了自己的壯志情懷。
前面的描寫,將大海的氣勢和威力凸顯在讀者面前;在豐富的聯想中表現出作者博大的胸懷、開闊的胸襟、宏大的抱負,暗含一種要像大海容納萬物一樣把天下納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這是合樂時的套語,與詩的內容無關,也說明這是樂府唱過的。
這首詩全篇寫景,其中并無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詞,通過詩人對波濤洶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動描繪,讀者仿佛看到了曹操奮發(fā)進取,立志統(tǒng)一國家的偉大抱負和壯闊胸襟,觸摸到了作為一個詩人、政治家、軍事家的曹操,在一種典型環(huán)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動。
寫景部分準確生動地描繪出海洋的形象,單純而又飽滿,豐富而不瑣細,好像一幅粗線條的炭筆畫一樣。
尤其可貴的是,這首詩不僅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時也賦予它以性格。
句句寫景,又是句句抒情。
既表現了大海,也表現了詩人自己。
詩人不滿足于對海洋做形似的摹擬,而是通過形象,力求表現海洋那種孕大含深、動蕩不安的性格。
過去人們稱贊曹操的詩深沉飽滿、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將,氣韻沉雄”,從這里可以得到印證。
全詩的基調為蒼涼慷慨的,這也是建安風骨的代表作。
全詩語言質樸,想象豐富,氣勢磅礴,蒼涼悲壯。
心XX患的成語
思母心切心心相印鬼迷心竅嘔心瀝血癡心妄想語重心長心靈手巧別具匠心心甘情愿大快人心粗心大意做賊心虛膽大心細專心致志觸目驚心心急如焚很數都是成語比登天還難,你誤解題目意思了吧
關于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故事
1841年5月29日,英軍劫掠隊竄到三元里一帶搶劫,并侮辱菜農韋紹光的妻子。
韋紹光等忍無可忍,與敵力搏,當場打死幾名英國士兵。
為預防英軍報復,三元里人民在北郊三元古廟集會,決定立即武裝抗擊,以三星黑旗作指揮旗,旗進人進,旗退人退。
三元里附近103鄉(xiāng)人民聞訊后義憤同赴,組成一支反侵略的武裝力量。
5月30日晨,數千名義勇軍逼近英軍司令部所在地四方炮臺,誘敵軍至預設的包圍圈牛欄崗,經一天激戰(zhàn),打死英軍200多人(其中有兩名校官),英軍逃回四方炮臺。
牛欄崗一仗,三元里人民大獲全勝,英軍慘敗。
31日,番禺、南海、花縣、增城、從化等縣400余鄉(xiāng)的義勇也聞訊趕來助戰(zhàn),達10多萬人。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是中國人民第一次自發(fā)的大規(guī)模武裝反侵略斗爭。
當年三元里人民誓師抗英的三元古廟舊址,現已辟為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史料陳列館。
廣州市人民政府于1950年在三元里建立1841年廣東人民在三元里反對英帝國主義侵略斗爭犧牲烈士紀念碑。
給莫字加偏旁并組詞
土+莫=墓組詞:盜墓、墓碑、墳墓、丘墓、墓室扌+莫=摸組詞:撫摸、摸底、觸摸、咂摸、捉摸宀+莫=寞組詞:落寞、索寞、寂寞、窈寞、辱寞月+莫=膜組詞:角膜、隔膜、瓣膜、胎膜、虹膜钅+莫=鏌組詞:鏌鎁、鏌耶、鈷鏌、干鏌、鏌铘一、墓的釋義:
【第1句】:墳墓:公~。
烈士~。
掃~。
【第2句】:(Mù)姓。
二、摸的釋義:
【第1句】:用手接觸一下(物體)或接觸后輕輕移動:我~了~他的臉,覺得有點兒發(fā)燒。
【第2句】:用手探取:~魚。
他在口袋里~了半天,~出一張紙條來。
三、寞的釋義:寂靜;冷落:寂~。
~然。
四、膜的釋義:
【第1句】:人和動植物體內像薄皮的組織:鼓~。
腹~。
葦~兒。
【第2句】:像膜的薄皮:橡皮~。
紙漿表面結成薄~。
五、鏌的釋義:古代寶劍名,常跟“干將”并說,泛指寶劍。
也作莫邪。
求帶mu這個音的字的成語
入木三分 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