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花古詩
油菜花,是中國春天里最為美麗、最為熱門的一種花卉。它開在田野上,像一片金黃色的海洋,讓人心曠神怡。
在中國的文學藝術中,油菜花作為一種自然景觀,自然而然地成了詩人們筆下的主題。下面就來看看幾首膾炙人口、經典至今的油菜花古詩。
唐代李白《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
丹丘生,
將進酒,
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
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
但愿長醉不復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
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
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
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
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
與爾同銷萬古愁!
李白的《將進酒》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其中也有一段描寫油菜花的詩句:“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這里并沒有明確提到油菜花,但是“五花馬”、“千金裘”和“呼兒”都是田野中牧民們喜歡用的詞匯。因此,這首詩被認為暗示著油菜花絢爛耀眼、令人心曠神怡的美麗景象。
晉代陶淵明《桃花源記》
至于太行、巖陔之間,則殷以為中地。山行數十里,漸見桑竹之屬,而無民居。道逢放者群牛馬,皆有駢闐之勢,而蓬頭垢面,與衣裳不相離者。及至其家,問其所從來,對曰:“向南行數十里,便至桃花源。”
《桃花源記》是陶淵明晚年創作的一篇小說。在這篇小說中,作者描寫了一個充滿詩意、充滿理想的烏托邦式社會——“桃花源”。其中有一段描述到:在前往“桃花源”的路上,“山行數十里”后,“漸見桑竹之屬”,這里指的就是油菜花和竹子。
元代鄭思肖《題破山寺后禪院》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
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
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
但余鐘磬音。
鄭思肖是元代著名文學家和書法家,在他的墨寶中也留下了關于油菜花的詩作。他在《題破山寺后禪院》中寫到:“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边@里的“花”就是指油菜花。
油菜花作為田園詩歌中的主題,不僅體現了中國文化中對自然美麗和寧靜生活的追逐,也展示了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每年春天,人們都會來到田野中,欣賞這片金黃色的海洋,感受到大自然帶給我們的美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