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是我們人生道路上的一盞明燈。他們默默地為我們付出,用自己的雙手編織了我們的幸福生活。古詩中有很多描寫父親的篇章,它們或儒雅高潔、或豪放激昂,讓我們看到了父親形象的豐富性和多樣性。
先來看杜甫那首《贈別二十五友之一》中對父親的描寫:
“綠竹入青云,一行曲徑通幽去。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首詩在描寫旅行時所見之景色時也提到了父親,“綠竹入青云”這句話暗含著對于父親極度尊敬與敬意。因為,在當時社會中家庭財富不足以供養兒子讀書探索世界,而杜甫卻得以遠游四方,正是因為他的父親不懼艱險、不求回報地送他出門才得以如此。“欲窮千里目”則是帶著感恩之心,在遠游時把自己的心聲寫在紙上,希望能夠更加努力地向前走。
又如,元稹那首《離思五首·其四》: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這首詩雖然沒有直接提到父親,但是其中“半緣修道半緣君”一句話中所表達的情感,恰恰揭示了父子之間那始終堅定的情感。元稹用“修道”表達自己的理想追求,“君”則指代他的父親。在這里,“修道”和“君”都是他人生中重要的支撐點。
最后再來看白居易那首《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這首詩雖然也沒有直接提到父親,但是其中的“又送王孫去”卻讓我們聯想到白居易的父親。在古代,父親子承父業是一種普遍現象,這首詩中“王孫”指的就是白居易自己,“送去”的則是他的父親。雖然只有短短一句話,但卻表達出了對于父親的依戀與不舍。
以上三首詩都有著各自不同的情感表達方式,卻都顯露了對于父親無限敬意和深厚感情。在這些古代文人筆下,我們看到了一個個真實而鮮活的形象,在歷經歲月洗禮后仍能為我們注入力量。
最后說說我自己。我有個勤勞、善良、堅強而又溫柔賢惠的爸爸。他默默地工作著,每天早出晚歸;他關心著我的學習和生活,時刻關注我的需求;他為我樹立起了一個健康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的家庭環境。每當我感到迷茫或者失落時,他總是那個伸手拯救我的人。他是我的引路人,也是我心中最堅實的后盾。謝謝你,爸爸!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