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老鼠舐貓鼻梁子】(慣)比喻做十分冒險的事情。 也作“老鼠啃貓鼻子”。
【第2句】:【樹不打權(quán)要歪,人不教育要栽】(諺)樹不剪修權(quán)枝,就會長得歪歪斜斜;人不加強(qiáng)教育,就容易走向邪路。指教育對成才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第3句】:【好樹結(jié)好桃,好葫蘆開好瓢】(諺)瓢:葫蘆從正中剖開而成的舀水用的工具。指桃樹好,結(jié)出的桃子就好;葫蘆端正,開出的瓢就端正。常比喻有良好的環(huán)境,就能熏陶出好的人才。 也作“好種出好苗,好葫蘆鋸好瓢”。
【第4句】:一天我起得很早,到學(xué)校時卻遲到了。媽媽說我是“起了個五更,趕了個晚集”。(山東·東平)
【第5句】:鴨子吃田螺——眼朝上;眼向上看:不知滋味
【第6句】:表妹把我的圓規(guī)弄丟了,我氣得打了她一耳光,她嗚嗚地哭了起來。媽媽責(zé)備我說:“平時看你很老實(shí),真是烏肚魚不吃麥麩,一吃就吃好幾斗。”(安徽·樅陽)
【第7句】:【三分人才,七分修飾】(諺)人才:人的身材長相。一個人的儀表美,三分靠生成,七分靠打扮。指衣著打扮對人的外觀形象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也作三分人樣,七分打扮。 三分相貌,七分打扮。
【第8句】:十一歲的小明要到鎮(zhèn)上去念初中,爸爸鼓勵他:“在家里你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這回也該出去鍛煉一下了。”媽媽卻不放心:“這么小個娃子,吃飯不知道饑飽,睡覺不知道顛倒,真叫我掛心哩!”(河南·鄧州)
【第9句】:【吃槍藥】(慣)比喻人火氣大,無端地沖人發(fā)脾氣。
【第10句】:【關(guān)門養(yǎng)虎,虎大傷人】(諺)關(guān)住門養(yǎng)老虎,養(yǎng)大的老虎會吃了主人。比喻庇護(hù)縱容邪惡小人,反要被小人所暗算。
【第11句】:肚臍眼上掛鑰匙——開胃(味)
【第12句】:雪地里的青松——巍然挺立
【第13句】:【在蜜罐里長大】(慣)比喻在優(yōu)越的生活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
【第14句】:【積財(cái)千萬,不如薄技在身】(諺)薄技:小手藝。積攢下萬貫錢財(cái),也不如掌握一門小手藝好。指即使有萬貫錢財(cái)也會坐吃山空,有薄技在身就可以長久維持家庭生計(jì)。 也作積財(cái)千萬,不如一藝隨身。 一藝:一門小手藝。 家有千金,不如薄技在身。
【第15句】:鷹飛藍(lán)天,狐走夜道——各有各的路
【第16句】:【巫咸雖善祝,不能自祓也;秦醫(yī)雖善除,不能自彈也】(諺)巫咸:古神巫名。祓(fu):古時除災(zāi)祭祀儀式。秦醫(yī):秦越人,古神醫(yī)。彈:針灸。巫咸雖然善于祈禱,卻不能自我免禍;秦醫(yī)雖然善于治病,卻不能自我治療。指再有本事的人,也必須有別人的扶持。
【第17句】:【劉備借荊州——有去無還】(歇)荊州:古代行政區(qū)名,漢、三國時約轄今湖北、湖南二省之境,州治在今襄樊市,是歷史上的戰(zhàn)略要地。赤壁之戰(zhàn)后,劉備趁曹操兵敗,以“借”為名占據(jù)了荊州,東吳多次派人討還,劉備以各種借口拒絕歸還。指不講信用,一旦借走就不歸還。常含譏諷意味。
【第18句】:【水平不流,人平不言】釋義:人遇到不公平的事,才出面講話。例句:常言道:水平不流,人平不言。這些閑漢替過遷衙門打點(diǎn)使錢,亦是有所利而為之。若是得利均分,倒也和其光而同其塵了。
【第19句】:【一客不煩二主】(諺)指求人辦事,應(yīng)一家求到底,不要再去麻煩其他人。 也作一客不犯二主。 一事不煩二主。
【第20句】:【 小罵大幫忙】在小的方面批評指責(zé),貌似公正,實(shí)際上是 為了維護(hù)大的利益。《汪精衛(wèi)的末日》:“這叫小罵大幫忙, 校長是可以理解的。”
【第21句】:木頭人投河——不沉(成)
【第22句】:【雞啄到毛蟲,叼走獨(dú)吞】借指自私心理。柳青《種谷記》: “狗為了一塊骨頭互相咬得頭破血流,滿嘴是毛;兩個牲口 拴在一個槽上,互相踢得神嚎鬼哭,雞啄到一條毛蟲,連忙 夾在嘴里跑開雞群獨(dú)吞了,人比它們更會耍心眼。”
【第23句】:割雞用牛刀——大材小用;小題大做
【第24句】:【晴天不肯走,直待雨淋頭】釋義:比喻不識時務(wù),辦事恰到好處就該收,過頭了就壞事,招致沒趣或禍害。例句:“你真是‘晴天不肯走,直待雨淋頭’,還不趕快借坡趕驢,要不,可就沒你的好果子吃了。”
【第25句】:【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diào)】(慣)比喻各干各的,各行其是。也比喻說法各不相同。 也作各唱各的調(diào),各吹各的號。 各打各的鑼,各唱各的調(diào)。 各敲各的磬,各行各的令。 磬:古代打擊樂器,用石或玉制成。
【第26句】:【 萬事不由人】事情不能由人的主觀愿望決定。浩然《艷 陽天》:“世道變了,萬事不由人呀,也不能光按著老理兒辦 事情。”
【第27句】:【臥榻之側(cè),豈容他人鼾睡】(諺)鼾睡:呼呼大睡。在自己的臥床旁邊,哪容得別人呼呼大睡。比喻在自己的勢力范圍內(nèi),不容許有異己的力量存在。 也作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 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酣睡。
【第28句】:【大樹死了也得站著】比喻堅(jiān)強(qiáng)。成語:寧死不屈。電視 劇:“我們是陷入困境了。中國有句俗話,大樹死了也得站 著。”
【第29句】:【放空炮】(慣)比喻光說空話,不做實(shí)事。
【第30句】:【賊風(fēng)透骨】(諺)賊風(fēng):從小洞或小縫隙中吹進(jìn)的風(fēng)。指賊風(fēng)可穿透骨關(guān)節(jié),使人患風(fēng)濕癥或感冒。
【第31句】:【一根篙竿壓倒一船人】(慣)篙竿:撐船用的竹竿。比喻所說的一番話傷害了眾人。
【第32句】:媽媽聽我把一句話說了好幾遍后說:“話說三遍淡如水。”(陜西·西安)
【第33句】:藕斷絲連——情意纏綿
【第34句】:媽媽夸我普通話講得標(biāo)準(zhǔn),寫文章有條理,我也喜滋滋地說:“常說口里順,常寫手不笨,這是我勤奮的結(jié)果。”(廣東·龍門)
【第35句】:弟弟放學(xué)回來后哇哇大哭,說在路上被小同學(xué)欺負(fù)了。哥哥一聽,火冒三丈,馬上就要去尋那個小同學(xué)。媽媽讓他回來,并說:“干什么去?沒聽說過‘以大欺小不公道,以大幫小呱呱叫’?”(山西·平陸)
【第36句】:【水深不響,水響不深】(諺)水深的地方東西掉下去沒響聲,東西掉下去有聲響的地方水不會深。比喻品德厚重、學(xué)識淵博的人絕不淺露,好自我炫耀的人往往缺德少才。
【第37句】:蒼蠅飛進(jìn)牛眼里——找淚(累)吃
【第38句】:【人不說不知,木不鉆不透】釋義:話說清楚別人才能明白。例句:“三爺三嫂都是勞苦人民,一說就通!就是可惜呀,咱們說的還不夠;人不說不知,木不鉆不透啊!”
【第39句】:艄公不努力,耽誤一船人。
【第40句】:【斑鳩嫌樹斑鳩起】釋義:斑鳩討厭樹,只能斑鳩飛起,而樹不動。比喻客人與主人之間有了矛盾,只能是客人離開。例句:誰不愿遵守軍紀(jì),請不要留在我的大旗下邊,斑鳩嫌樹斑鳩起,任諸位遠(yuǎn)走高飛,我決不相留。
【第41句】:【渾身是刀,沒一把是快的】(慣)形容人掌握的東西雖多,卻沒有一樣是精通的。
【第42句】:【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軟】得了人家好處,不容易堅(jiān)持 原則。張賢亮《河的子孫》:“不過,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 嘴軟。兩碗香噴噴的羊肉大米飯下肚,不給人家撂下些啥, 總覺得過意不去。”
【第43句】:【老牛拉破車】指速度太慢。馬烽《臨時收購員》:“我想收 購工作也不能再老牛拉破車了,我們下決心好好完成上級 規(guī)定的指標(biāo)。”
【第44句】:【寡人】古代皇帝自稱寡人,這是怎么回事呢?“寡人”就是“寡德之人”的意思,是古代君王的一種謙稱,意思是說自己無能無德,有負(fù)臣民的重托。應(yīng)該是一種美好的愿望,是一種謙虛的姿態(tài)。但實(shí)際上明君不多,暴君、昏君卻不少,同稱“寡人”。作為皇帝專稱的“寡人”,有一個發(fā)展過程。先秦時期,可以自稱寡人的人很多《禮記·曲禮下》記載:“諸侯見天子,日‘臣某侯某。’其與民言,自稱日‘寡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趙王問藺相如:“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除此之外,士大夫也有自稱寡人的。《世說新語》中:“君輩勿為爾,將受困寡人女婿。”到了唐代,寡人成了皇帝自稱,其他身份的人都不能自稱寡人了。
【第45句】:【 土命人心實(shí)】謂人心地誠實(shí),不會用心眼,不會耍花招。 浩然《艷陽天》:“你往后別跟五嬸逗著玩了,五嬸是土命人 心實(shí),遇著不順眼的事兒,愛著急、上火,我要沒輕沒重地給 你一頓,多讓人瞧不起你。”
【第46句】:【甘蔗沒有兩頭甜】釋義:比喻不能兩方面好處都占。“沒有”又作“不能”。例句:人們常說:甘蔗沒有兩頭甜。要發(fā)財(cái),就得擔(dān)干系呵。
【第47句】:【頭三腳難踢】(諺)原指武技表演場上開頭的拳腳難施展。借指任何事在打開局面之前,很難理出頭緒。也指凡事開頭難。 也作頭三腳難踢,頭茬樹難立。 頭三腳難踢,開鑼戲難唱。 頭一腳難踢,頭一句難唱。
【第48句】:【抱粗腿】(慣)指攀附有錢有勢的人。
【第49句】:【一是一,二是二】(慣)形容說話做事老老實(shí)實(shí),是一不二。 也作一則一,二則二。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第50句】:【六必居】“六必居”是全國聞名的老字號醬菜店,不僅它的咸甜適口、味美的小菜人人稱贊,而且它那“六必居”的三字大匾,書法結(jié)構(gòu)勻稱、蒼勁有力,人人贊嘆。你道它出自哪家之手?它出自明朝奸相嚴(yán)嵩之手,距今已有五百年的歷史,是名副其實(shí)的老字號。六必居的掌柜為什么給自己的店鋪起個“六必居”的字號呢?傳說頗多,這里只錄比較可信的一則。最早六必居的后廠釀酒,前店除賣酒外,還賣些柴,米、油、鹽、醬、醋等六樣人們的日常生活必需用品,所以叫“六必居”。為什么不賣茶,試想茶和前六樣混在一起容易串味。六必居是山西臨汾趙姓人于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創(chuàng)辦的。由于趙姓會經(jīng)營管理,六必居所處的地理位置好,所以買賣開張后,生意很是興隆。后來又?jǐn)U充了門面,買賣越做越大。但是店外的牌匾太小,不像樣子,想弄塊好匾。關(guān)于嚴(yán)嵩給六必居寫匾有種種傳說,最普遍的有兩種說法。一說嚴(yán)嵩在沒做官以前,閑居在家,時常來六必居喝酒,與六必居的掌柜和伙計(jì)都很熟悉。店里聽說他寫得一手好字,掌柜的就請他寫了此匾。當(dāng)時嚴(yán)嵩還是個小人物,所以沒有落款。另一說六必居的匾是嚴(yán)嵩做官以后寫的。據(jù)說嚴(yán)嵩愛喝六必居的酒,嚴(yán)府時常派人到六必居買酒。店掌柜想用嚴(yán)嵩的社會地位以抬高六必居的身價,就托嚴(yán)府仆人請嚴(yán)嵩為六必居寫塊匾。于是男仆就去求女仆,女仆又去求夫人。夫人知道嚴(yán)嵩不能為一個普通店鋪寫匾,就天天在嚴(yán)嵩面前反復(fù)練寫“六必居”三個字。嚴(yán)嵩不知是計(jì),看夫人寫不好,他就給寫個樣子,讓夫人照著去練,于是“六必居”大匾就這樣寫成了,所以沒有題名。自嚴(yán)嵩手書“六必居”的黑底金字大匾掛出后,原來無名的小醬園身價倍增,六必居的名聲很快傳遍北京城,來買東西的越來越多。由于醬菜賣得快,以后就專營醬菜了。
【第51句】:媽媽從二嬸家拿來一些韭菜根,準(zhǔn)備栽。我拿起一撮看了看問:“媽,能活嗎?”媽媽說:“俗話說得好,干不死的蔥,餓不死的僧。韭菜也是這樣,不會死的。”(天津·寧河)
【第52句】:【大盜沿街走,無贓不定罪】(諺)偷搶財(cái)物的大盜明目張膽地走在街上,沒有真憑實(shí)據(jù),就無法給他定罪。指懲辦罪犯,要有證據(jù)。
【第53句】:【生、旦、凈、丑】“生、旦、凈、丑”是京劇的表演行當(dāng)。京劇是中國的國粹,博大精深。京劇表演行當(dāng)最齊全,初概括為五種,即生、旦、凈、末、丑;現(xiàn)為四種,生、旦、凈、丑。每一行當(dāng)又細(xì)分為若干種,如生,有老生、小生、武生等。那么,它們是怎么來的呢?據(jù)傳是反其意而得名的。 “生”,是生疏的意思。而角的演出老練成熟,故反其意為“生”。 “旦”指旭日東升。日為陽,而且角表演的是女性,女屬陰,故反名為“旦”。 “凈”,即清潔干凈,而凈角都是大花臉,看起來很不干凈,反其意為“凈”。 “丑”,指屬相,丑屬牛,牛很笨。而演丑角的人,要求伶俐、活潑、聰明、智慧,反其意為“丑”。
【第54句】:【房頂開門,灶炕打并】不與周圍環(huán)境發(fā)生關(guān)系,自顧自。 或說:屋地下打井,房頂上開門。韓志君等《古船·女人和 網(wǎng)》:“我這個壞人跟你這個好人再不來往,行吧?咱們兩 家,都屋地打井,房頂扒門兒,行吧?”
【第55句】:水里石頭——雷打不爛
【第56句】:【人到一萬,無邊無沿】(諺)指人數(shù)上萬,氣勢就會非常壯觀。 也作人馬一萬,無邊無岸;人到十萬,徹地連天。 人有一萬,無邊無沿;人有十萬,徹地連天。
【第57句】:【千中不挑一,萬中不挑一】(慣)千萬個人中也挑不出一個來。形容人極其優(yōu)秀,誰也比不上。
【第58句】:出來進(jìn)去走窗戶——沒門兒
【第59句】:【裙帶關(guān)系】“裙帶關(guān)系”指官場上任人唯親的用人不正之風(fēng)。 “裙帶”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宋代。趙升《朝野類要》卷三:“親王南班之婿,號日西官,即所謂郡馬也。俗謂裙帶頭官。”同是宋代,周輝《清波雜志》也記載:“蔡卞之妻七夫人頗知書,能詩詞。蔡每有國事,先謀于床第。然后宣之于廟堂……,蔡拜右相,家宴張樂,伶人揚(yáng)言日:‘右丞今日大拜,都是夫人裙帶。’譏其官職自妻而致。”原來卞妻為王安石之女。在宋朝時,民間管官職由妻而得叫“裙帶頭兒官”。通常人們所稱的“裙帶關(guān)系”一詞即起源于此。由此可見,古人所謂“裙帶關(guān)系”,主要指由妻妾親緣聯(lián)絡(luò)紐結(jié)的官場利益關(guān)系。后泛指因血親、姻親和密友、師生等關(guān)系而獲得政治、經(jīng)濟(jì)上的利益,以及領(lǐng)導(dǎo)人物對效忠者、追隨者給予特別的庇護(hù)、提拔和獎賞都?xì)w為“裙帶關(guān)系”。
【第60句】:懷里揣刀子——存心不良
【第61句】:【恨不得生出一百張口來】(慣)形容被人懷疑,急切想分辯清楚。 也作“恨不得長出一百張嘴來”。
【第62句】:【羊上狼不上,馬跳猴不跳】(慣)形容心不齊,步調(diào)不一致。
【第63句】:【家丑家丑,家家都有】(諺)指家庭內(nèi)部發(fā)生丟人敗興的事,是家家都難免的。
【第64句】:頭上插扇子一大出風(fēng)頭
【第65句】:【天上天堂,地下蘇杭】見“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第66句】:蝙蝠身上插雞毛——你是個什么鳥
【第67句】:【 一肚子花花腸子】壞主意多。韓志君等《古船·女人和 網(wǎng)》:“巧姑這娘們兒,一肚子花花腸子。今天這事兒,硬是 讓她給攪了!”
【第68句】:【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指想做大事,應(yīng)該肚量大,心狠 毒。浩然《艷陽天》:“我告訴你吧,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 夫,千萬不要為小事毀了自己的前途。你就先忍下這口氣。 沒別的路,你得跟我走。”
【第69句】:【舍不得姐姐嫁,哪有外甥回】有付出才有收入。做事不能 怕吃虧,應(yīng)該全面考慮。類似的:阿婆不嫁女,哪得孫兒抱。 韓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網(wǎng)》:“舍不得往外嫁,還想往回領(lǐng)外 甥?小伙子,為得兒子,該咋辦,你自個琢磨。”
【第70句】:宋瓷花瓶——古瓷(詞)
【第71句】:【見一半兒不見一半兒】(慣)指看見的事裝作沒看見。
【第72句】:【鏡里的花,水里的月】(慣)1比喻只是傳聞,沒有真憑實(shí)據(jù)。2比喻看得見卻摸不著、得不到。 也作“鏡里看花,水中撈月”。
【第73句】:【岸上修船易,到得江中徹底沉】(諺)比喻問題要趁容易解決時及早解決,拖延會釀成災(zāi)禍。
【第74句】:【機(jī)不可失,時不再來】(諺)時機(jī)到來時,要緊緊把握好,一旦失去就不會再來。指機(jī)緣可貴,稍縱即逝。 也作機(jī)不可失,時不我待。 時不再來,機(jī)不可失。
【第75句】:【老公雞披蓑衣——嘴尖毛長】(歇)蓑衣:一種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多用棕制成。形容說話尖刻或多嘴多舌。含責(zé)罵意。
【第76句】:騎驢吃豆包——樂顛了餡
【第77句】:【一瓶子不足半瓶子晃】見“滿壺全不響,半壺響叮當(dāng)”。
【第78句】:【黃鱔坭鰍一簍裝】釋義:坭鰍:即泥鰍。比喻不加區(qū)別,混為一談。例句:李青山過去攔住,想緩和他,被他觸了一鼻子灰:“噢!青菜蘿卜一鍋煮,黃鱔坭鰍一簍裝!沒有那么安逸!”
【第79句】:【上不傳父母,下不傳妻子】絕對保密。成語:秘而不宣。 袁靜孔厥《新兒女英雄傳》:“你小聲些!這事兒可得保守秘 密;上不傳父母,下不傳妻子,誰也不能給知道。”
【第80句】:【饑荒年餓不死手藝人】見“荒年餓不死手藝人”。
【第81句】:【會嫁的嫁對頭,不會嫁的嫁門樓】(諺)對頭:合適的男子。門樓:高門樓,有錢有勢的門第。指給女兒選擇婆家,要選個合適的女婿,不要著眼于有錢有勢。 也作會嫁的嫁兒郎,不會嫁的嫁家當(dāng)。 會選的選兒郎,不會選的選田莊。
【第82句】:【朋友莫交財(cái),交財(cái)仁義絕】(諺)朋友之間不可在錢財(cái)上糾纏不清,一旦成了金錢朋友,就沒有仁義情分了。指交友重在情義,切忌錢財(cái)交往。
【第83句】:【陰陽不可信,信了一肚悶】(諺)陰陽:算命、占卜、星相等迷信活動。指占卜、算命等迷信不可相信,信了令人氣悶不舒、心緒難寧。
【第84句】:【兵不厭詐】釋義:用兵作戰(zhàn)時可以用欺詐的策略和方法迷惑敵人。例句:難道你不知道“兵不厭詐”的道理嗎?我軍虛虛實(shí)實(shí),所以使你們的指揮官無所適從,吃了敗仗。
【第85句】:【石敢當(dāng)】在我國的許多地區(qū),若家門口或墻正對橋梁、路口就要立一石碑,上刻“石敢當(dāng)”三字,可以禁壓不祥,防止兇煞長驅(qū)直人家門作祟。除此之外,石敢當(dāng)也立于沿海、山區(qū)作平浪、壓風(fēng)之用。石敢當(dāng)?shù)倪@些作用,據(jù)考證出自西漢黃門令史游的《急就章》,唐顏師古注釋說:“敢當(dāng),所向無敵也。”又宋王象之在其書《輿地紀(jì)勝》中指出,石敢當(dāng)用來“鎮(zhèn)百鬼,壓災(zāi)殃”,可使“官吏福,百姓康,風(fēng)教盛,禮樂強(qiáng)。”石敢當(dāng)制成石碑狀,尺寸在《魯班經(jīng)》中有記載:高四八寸,寬一尺二寸,厚四寸,埋人土中八寸。上刻“石敢當(dāng)”或“泰山石敢當(dāng)”字樣。那么,石敢當(dāng)?shù)膫髡f是怎么產(chǎn)生的,有二說。一說民間傳說在黃帝時代,蚩尤聯(lián)合南方苗民企圖推翻黃帝,蚩尤有八十一個銅頭鐵額的兄弟兇猛無比,頭角所向,玉石難存,黃帝迎戰(zhàn)屢遭失敗。一日蚩尤登泰山,自稱“天下誰敢當(dāng)?”女媧遂投煉石以制其暴,上鐫“泰山石敢當(dāng)。”于是黃帝遍立泰山石敢當(dāng),蚩尤軍隊(duì)膽戰(zhàn)心驚,望石而逃,終于兵敗涿鹿。另一說民間傳說石敢當(dāng)為一人名,山東泰山人氏,他膽大勇猛,善捉妖邪。四方鄉(xiāng)鄰請其捉拿妖邪,石敢當(dāng)應(yīng)接不暇,遂想出石刻其名立于當(dāng)沖處辟邪。立石敢當(dāng)辟邪這一風(fēng)俗,現(xiàn)在尚存,“泰山石敢當(dāng)”碑民間小販有售。
【第86句】:【道三不著兩】(慣)三件事,就有兩件說得不對。形容人說話不著邊際,語無倫次。也形容人糊涂,不明事理,做事顛三倒四。 也作“著三不著兩”。
【第87句】:【豬八戒掉在泔水桶里——得吃得喝】(歇)泔水:淘米、洗刷鍋碗等用過的水,可用來喂豬。指得到吃喝的機(jī)會。
【第88句】:【此一時,彼一時】釋義:指情況已經(jīng)大不相同,不能同樣看待或一概而論。例句:此一時,彼一時。那時他要不裝裝過激派的樣子,怎么能成得了名,怎么能當(dāng)?shù)蒙辖裉斓拇笫埂?/p>
【第89句】:相逢不下馬——各自奔前程
【第90句】:【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無人關(guān)心,無人喜愛。老舍《正紅旗 下》:“他最愛花草,每到夏季必以極低的價錢買幾棵姥姥不 疼舅舅不愛的五色梅。”
【第91句】:舅舅做生意虧了本,心灰意冷的,媽媽勸他:“你呀,獨(dú)腳難行,孤掌難鳴;好花要有綠葉鑲,能人還須眾人幫。還是先跟親戚商量一下再說吧!”(寧夏·固原)
【第92句】:老天爺?shù)墓展鳌斓刂畡e
【第93句】:【豬八戒上陣——倒打一耙】(歇)豬八戒以九齒釘耙為武器,常用倒打一耙的戰(zhàn)術(shù)來戰(zhàn)勝對方。 指對方想算計(jì)自己,自己反過來算計(jì)對方。也指反咬一口,把責(zé)任或過錯推到他人身上。 也作豬八戒開戰(zhàn)——倒打一耙。 豬八戒耍把式——倒打一耙。耍把式:練武術(shù)。
【第94句】:爸爸經(jīng)常叫媽媽做這事做那事,可自己什么也不做。媽媽說:“光說不做假把式,連說帶做好把式。說到底,你還是假把式。”(四川·渠縣)
【第95句】:麥稈吹火——小氣
【第96句】:一天,媽媽買了二斤月餅,弟弟連看都不看。后來,等我們都快吃完了,弟弟卻對媽媽說他也要吃。媽媽指著弟弟的腦袋瓜說:“一人嘴動,十人嘴酸。你早干啥去啦?”(河南·魯山)
【第97句】:奶奶見我整天跑來跑去地玩,不知道學(xué)習(xí),就說:“東邊有虎去捉虎,西邊有龍去捉龍。你這樣,什么事也干不成。”(河南·林州)
【第98句】:兒子成親父做壽——好事成雙
【第99句】:【路是人走的,錢是人掙的】釋義:只要努力干,就可以辦到。例句:“路是人走的,錢是人掙的;我不信我小子就沒有能耐蓋上三間房,買上二畝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