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憶字的詩句
詩歌是中華文化的瑰寶,而“憶”字則是一種富有文化內涵的漢字。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憶”字常常被用于表達回憶、追思等情感,也經常出現在許多優美的詩句中。
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中便出現了一句膾炙人口的帶憶字詩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這首詩描繪了大自然中變幻無窮的景色和生命循環。末兩句“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表達了作者對親友分別時難舍難分之感。其中,“滿別情”四個字通過運用“憶”字音韻,使整個詩篇更加婉轉動聽。
宋代詞人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中也有一句經典帶憶字詞句:
己亥歲除夕,獨坐幽篁里。
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在這首詞中,“思歸多苦顏”這句帶憶字的詞句表達了作者對家鄉、親友的思念之情。通過運用“憶”字音韻和“思歸”的意境相得益彰,更加生動地描繪了旅途中的孤寂和思鄉之感。
元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喻世明言·冤獄》中也有一句膾炙人口的帶憶字詩句:
宿昔富貴固非盼,為今榮華竟不追。
臨命猶聞奴婢淚,葬身空憶故山秋。
這句詩描繪了一個官員被冤枉入獄的悲慘遭遇。其中,“空憶故山秋”四個字表達了作者對家鄉、親友的思念之情。通過運用“憶”字音韻和“故山”的意境相得益彰,更加深刻地表現了主人公在困境中面對生死離別時的無奈和悲涼。
總結:
帶憶字的詩句不僅能夠抒發情感,也能夠增強詩歌的音韻美感和意境深度。這些經典詩句通過運用“憶”字音韻,描繪出了回憶、追思、思鄉等情感,使整個作品更加動人心弦。
上一篇:2010年精辟的佛語禪心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