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上刀山,下火海】(慣)指奮不顧身去做最危險、最艱難的事情。 也作入火海,上刀山。 爬刀山,下火海。
【第2句】:一次吃魚,魚刺差一點卡在喉嚨里,我嚇壞了,發誓不再吃魚。媽媽笑了:“你啊,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哪能因噎廢食呢?”(廣東·平遠)
【第3句】:【表壯不如里壯】釋義:事物的外表強壯不如事物的內里強壯。也可以比喻妻子善于持家,比男子更重要。例句:“嫂嫂是個精細的人,不必用武松多說。我哥哥為人質樸,全靠嫂嫂做主看覷他。常言道:‘表壯不如里壯。’嫂嫂把得家定,我哥哥煩惱做甚么?……”
【第4句】:業余劇團晚上要在村東演戲,請爸爸去伴奏,爸爸沒吃晚飯就急著要去。媽媽嚷道:“吃了飯再去。晚一會兒去,狗吃不了日頭,人家少你這碟驢肉還成不了席?”(河南·南召)
【第5句】:【糊涂油蒙了心】(慣)斥責人糊涂,不明事理。 也作“糊涂脂油蒙了心”。
【第6句】:【喝了人家的酒,跟著人家走】釋義:比喻接受了人家的好處,就順從人家的意愿辦事。例句:最后,還有兩句話送給你:喝了人家的酒,跟著人家走;花了人家的錢,鼻子被人家牽。危險啊!
【第7句】:【婆娘做鞋——一針一線往前錐】(歇)錐:諧“追”。指一點一點地深入追問。
【第8句】:老虎吃豆腐——口素心不善
【第9句】:大伯和大嬸吵架后,大嬸委屈得在屋里直哭。媽媽勸她說:“大妹子,兩口子家,哪有筷子不碰著碗的啊?想開一點兒吧!”(山東·臨的)
【第10句】:【困難像彈簧,看你強不強】只要堅強,就能克服困難。劉 彥林《東風浩蕩》:“工人們說:困難像彈簧,看你強不強,你 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
【第11句】:妹妹的嘴巴不饒人,總愛滔滔不絕地為自己辯護,有時把媽媽氣得哭笑不得:“你這妮子,翻著是鑼,扣上是鼓,什么都是你的對了?”(廣東·化州)
【第12句】:會計的表格——道道不少
【第13句】:壁畫上的櫻桃——中看不中吃;好看不好吃
【第14句】:【又吃紂王水土,又說紂王無道】(慣)紂王:商朝最后一個君主,荒淫無道,是有名的暴君。比喻既要靠人養活,又說人壞話。
【第15句】:煎過三遍的藥——早該倒了
【第16句】:【人有七貧八富】(諺)七貧八富:窮和富反復交叉出現。指人生一世,窮和富沒有定準,富起來又會窮下去,窮下去又會富起來。
【第17句】:【大意失荊州】釋義:荊州:今湖北江陵,三國時是蜀漢政治、軍事重鎮,據《三國演義》第七十五回描寫,關羽鎮守荊州,由于出兵進攻曹操,荊州沒有嚴密設防,上了東吳的當,孫權派兵襲取了荊州。比喻麻痹大意,造成重大損失。例句:他推了推眼鏡說:“也要防備他們惱羞成怒,來個不管三七二十一,亂搞一氣,怎么辦?‘大意失荊州’,想得太簡單,容易出事。”
【第18句】:坐著飛機放聲唱——高歌猛進
【第19句】:【低棋也有神仙著】(諺)著(zha。):下棋時走的一步棋。指低水平的棋手,偶爾也會走出一步極其高明的棋著。比喻平庸或愚笨的人,偶爾出言謀事也會有過人處。 也作“低棋陣里有高著”。
【第20句】:高桿上敲瓷瓶——站得高,響(想)得遠
【第21句】:【寧作治世犬,莫作亂離人】(諺)治世:沒有動亂的太平盛世。亂離:兵荒馬亂的動蕩時局。寧可在太平年間做狗,也不要在動亂年間做人。指動亂年間人們苦不堪言。 也作寧做太平狗,莫做亂世人。 寧作太平犬,毋為亂世人。
【第22句】:大風吹倒了大樹——勁(盡)吹
【第23句】:狗熊戴涼帽——里外不像人
【第24句】:【棋逢敵手難相勝,將遇良才不敢驕】(諺)下棋要是遇著棋藝不相上下的對手,想贏對方很不容易;打仗時良將相遇,彼此都不敢掉以輕心。指在競爭中兩強相逢,誰也不敢輕視對方。 也作棋逢對手難藏幸,將遇良材好用功。藏幸:心存僥幸。 棋分對手無上下,將遇良材各逞能。
【第25句】:【衙門口,向南開,有理沒錢是白來】見“八字衙門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
【第26句】:【來了龍叫它先抓我】謂出事由我負責。《小說月報》 (1980,2):“要沒有啥大變動,天明就開火。天塌下來我頂 著。來了龍叫他先抓我。咱生就的拿鞭子打牛屁股的手, 誰還能奪下咱的鞭子?”
【第27句】:【借東風】(慣)相傳曹操率重兵要攻打東吳,劉備與孫權決定聯合抗曹,在赤壁之戰中,諸葛亮巧借東風,采用火攻,使曹兵大敗。比喻憑借某種有利的條件和時機。
【第28句】:貍貓換太子——以假充真
【第29句】:玻璃缸內關蒼蠅——亂竄
【第30句】:這天,奶奶看到一群螞蟻爭先恐后地往樹上爬,忙對我說:“螞蟻上樹,滿天風雨;螞蟻下山,必有干旱。婷婷,快把晾著的衣服收起來吧!”(河北·唐山)
【第31句】:【七孔生煙,三尸冒火】(慣)七孔:七竅,指雙眼、雙耳、雙鼻孔和口。三尸:道家稱在人體內作祟的三個神,每于庚申日將人的罪過奏聞天帝,以減人祿命。形容著急或生氣到極點。
【第32句】:【河水不礙船】(諺)河水寬廣,船只往來互相并不妨礙。比喻生活的空間是廣闊的,人們盡可以各行其道,彼此沒有妨礙。 也作“河廣不礙船,路寬不礙車”。
【第33句】:煮熟的鴨子——飛不了
【第34句】:【弓開如滿月,箭發似流星】(慣)形容弓弦拉得足,射出的箭又快又多。
【第35句】:【無中生有】“無中生有”指把沒有的說成有的,憑空捏造,栽贓陷害他人。這個詞源自道家學說,原是一種哲學思想,并無貶義。道家認為世間萬物都是從“無”開始的。從“無”生出“有”,又從“有”發展成萬物。《莊子·齊物論》指出,小到生命,大到宇宙,都有一個開始,在開始之前有一個未曾開始的開始。宇宙之初的形態是“有”,在“有”之前是“無”,還有連“有”和“無”都沒有的“無”。莊子這話聽起來有點玄。不過老子早就說過:“玄而又玄,眾妙之門。” 道家認為:“天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易經》也說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直至無窮。但是事物一開始,首先是“無中生有”。后來“無中生有”雖是貶義,但用到兵法當中卻是克敵制勝的法寶,“無中生有”是三十六計當中的重要一計,常能收到出人意料之戰績。《三國演義》中“蔣干中計”就是運用的“反間計”,也是“無中生有”之計。“增灶計”、“減灶計”都是“無中生有”之計。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千萬不要“無中生有”編造事實,中傷朋友或同志。
【第36句】:爛魚開了膛———副壞心腸
【第37句】:【小娘愛俏,鴇兒愛鈔】見“鴇兒愛鈔,姐兒愛俏”。
【第38句】:芳芳跑到媽媽面前說:“媽,三嬸家的豬還是沒圈,把園里的菜又拱了。”她媽一聽,想想上午拱倒的幾棵小樹剛扶好,不由來了氣:“你三嬸就怕豬長慢了,巴不得扒著腚眼子吹!也不問糟蹋人不糟蹋人。”(江蘇·新沂)
【第39句】:老叫驢噙本《三字經》——皎文嚼字
【第40句】:外練身、法、步,內練精、氣、神。
【第41句】:【把個懶驢子逼上了磨】釋義:比喻把不務正業的人領上了正路。例句:哪知這句話倒說著了!那位打算詩酒風流的公子,何嘗不是被他姊妹兩個一席話,生生地把個懶驢子逼上了磨呢!
【第42句】:【天不怕,地不怕】(慣)指什么都不怕,無所畏懼。
【第43句】:【龍不離海,虎不離山】(諺)龍不能離開大海,不然就無從發揮它的神力;虎不能離開深山,不然就難以施展它的威勢。比喻權勢人物不能超越自己行使權勢的特定范圍。 也作龍不離灘,虎不離山。 虎不離山,龍不離淵。
【第44句】:【 穿針要個引線人】需要有人介紹推薦。成語:穿針引線。 馬加《北國風云錄》:“我可不認識日本指導官,穿針還要個 引線的。”
【第45句】:林大爺是山上的看林員,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茍。他常說:“寧可巡查千日空,不可麻痹一時松啊。山林著火,國家的損失就大嘞!”(湖北·荊門)
【第46句】:筆尖論戰——文斗
【第47句】:曹操諸葛亮——脾氣不一樣
【第48句】:雕刻工人看章子——反更清楚
【第49句】:【吃哪廟的飯,撞哪廟的鐘】靠誰生活,就為誰服務。張孟 良《兒女風塵記》:“人隨王法草隨風;吃哪廟的飯,撞哪廟的 鐘。”
【第50句】:【 樹倒猢猻散】猢猻,猴子。比喻勢運衰敗,原有的人各自 走散。相關的:大樹一倒,猢猻亂跑。清代《紅樓夢》:“如今 我家赫赫揚揚,已將百載,一日倘或樂極生悲,若應了那句 樹倒猢猻散的俗語,豈不虛稱了一世詩書舊族了?”
【第51句】:【潑出的水,收不回;咽下的米,吐不出】釋義:比喻事情已做了,不可挽回。例句:有的說:“潑出的水,收不回;咽下的米,吐不出。接受教訓,互相監督,今后別犯這樣的錯誤就是了。”
【第52句】:大河里的水旋渦——遲早要隨大流
【第53句】:黃病鬼開藥鋪——自產自銷
【第54句】:【踩窩子】(慣)比喻探查底細。
【第55句】:【 一回生,二回熟】開始生疏,以后會逐漸熟悉。回,也說: 次。老舍《四世同堂》:“以后我就曉得怎么留神,怎么見機 而作了!一次生,二次熟!”
【第56句】:【死店活人開】(諺)店是死的,開店的人是活的。指會做生意的人,會把生意做得很活、很興旺。也泛指凡事貴在靈活處理,不死守成規。
【第57句】:我的鄰居明明剛當了班長,就在班里不是訓這個就是吵那個,耍一些小威風。他爺爺知道后批評他說:“芝麻小的權力也想抖出西瓜大的威風來。你以后可不能再這樣啦!”(河南·新蔡)
【第58句】:書記把暖瓶碰掉在地上,卻怪公務員放的不是地方。公務員背地里說:“唉!只有丫環的不是,沒有姑娘的不是。”(安徽·利辛)
【第59句】:孔夫子的褡褳——書袋(呆)子
【第60句】:【貧賤之交不可忘】釋義:不可忘記貧窮時交下的朋友,說明不可忘本。例句:“薄幸賊!你不記宋弘有言:‘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第61句】:【拉黑牛】(慣)指賣主讓同伙裝成顧客,假裝購買其貨物,誘騙顧客上當。
【第62句】:【 和尚寺對著尼姑庵,沒事也得有事】所處環境容易引起人 懷疑,說閑話,容易產生麻煩。寺、事諧音。韓志君 等《古船·女人和網》:“你想小庚那人小心眼兒,這個飯店又 只有你跟棗花。大栓呀,你聽大嫂一句話:和尚對尼姑庵 兒,沒事兒也得有事兒!”
【第63句】:糠餅回榨——油水不大
【第64句】:【不會做飯的看鍋,會做飯的看火】(諺)火:火候。指生手做飯,只看鍋里;行家做飯,只看火候。 比喻會辦事的人,總是掌握時機,不讓時機錯過。
【第65句】:【船頭坐得穩,不怕浪來顛】釋義:只要自己站得穩,立得正,就不怕別人的攻擊。例句:銀花道:“隨她說?她那黃口白牙,逢人便講,遇人就說,講的那些話難聽死了。”金花道:“只要船頭坐得穩,不怕浪來顛。”
【第66句】:我家的小鬧鐘不走了,媽媽在它的背面擰了幾下,笑著對我說:“你呀,和它一樣,每天都需要上發條。”(河南·內鄉)
【第67句】:【剃頭挑子一頭熱】這條俗語的意思是比喻做事情一方愿意,另一方冷淡,也叫“一廂情愿”。為什么這么說呢?在過去,不僅有固定的理發店,還有走街串巷的流動理發師。所謂“剃頭挑子一頭熱”,是因為當時剃頭的工具全部用扁擔挑著。一頭是紅漆長方凳,供顧客坐著理發用,是涼的一頭。凳腿間夾置三個小抽屜:最上一個是放錢的,錢從凳面上開的小長方孔里塞進去的,就好像公交車上的投幣箱一樣。第二第三個抽屜分別放置圍布、刀、剪之類工具。另一頭是個高長圓籠,里面底部放一小火爐,是熱的一頭。上面放置一個大沿的黃銅盆.水總是保持著一定的熱度,供顧客洗頭。圓籠下邊三條腿,其中一條腿向上延伸成旗桿,桿兒上掛鋼刀布和手巾。如今,這種挑著擔子剃頭的已經很難見到了。故而,民間有句歇后語“剃頭挑子——一頭熱”現在還常用,如一方熱戀,另一方冷淡,被人稱為“剃頭挑子——一頭熱”。也就是單戀了。
【第68句】:【不識路能走千里,不識人寸步難行】(諺)不認識路可以向人打聽,分不清好人壞人就得上當受騙。 指在社會生活中識人最重要。 也作不識字也有飯吃,不識人卻無生路。 不怕不識字,就怕不識人。
【第69句】:【大槐樹】槐樹是個很普通的品種,全國各地都有種植,緣何只有洪洞縣的大槐樹聞名于世?在國內許多地方和海外華僑中,曾經流傳著這樣一首古老的歌謠:“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問我老家叫什么,大槐樹下老鴰窩。”原來,在山西省洪洞縣城北二里處,有座始建于唐代貞觀二年(628年)的廣濟寺,寺旁有株漢代古槐,“樹身數圍,蔭蔽數畝”,長勢十分旺盛。槐樹上老鴰窩層層疊疊,無數鳥兒在此盤旋聒噪,成為遠近聞名的一道風景。明代初年,就在這棵大槐樹底下,發生了一件歷史上驚天動地的大事——大移民。一群群男女老少手拿“憑照川資”,在官兵的催逼下走向新的定居地。這株洪洞古槐,留在移民的心中。明朝初年為何要大移民?元末明初,由于連綿不斷的戰爭,致使冀魯豫蘇和兩淮一帶,十室九空。而且自然災害接連不斷。從《元史》記載看,元末較大的水旱災害,山東18次,河南17次,河北15次,顆粒無收的蝗災竟有18次之多,出現了“春燕歸來無棲處,赤地千里少人煙”的荒涼局面。明朝建國后,有些州縣人煙稀少,形同虛設。據《明太祖實錄》:洪武十年(1337年),河南等地“凡州改縣者十二,縣并者十六。”七年之后,又把全國不足3000戶的30余州降為縣。為此,朱元璋做出了千里移民以充實各地的決定。當時的山西如同世外桃源,風調雨順,沒有受到天災人禍的影響,人口激增。據《明太祖實錄》:洪武十四年(1381年)統計,當時的河南人口為1【第89句】:1萬人,河北人口1【第89句】:3萬,而山西人口多達40【第3句】:04萬人,比河北河南兩省人口總和還多出30萬人。要實現向中原一帶的移民方針,山西自然成了理想的選擇地。洪武九年(1376年)移民開始。《洪洞縣志》記載:當時政府規定:“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其余一律外遷。移民主要來自大原府、平陽府和潞、澤、遼、沁、汾五州(即今太原、臨汾、長治、晉城、沁縣、汾陽一帶),因洪洞人口稠密,交通便利,被政府定為移民集散中心,從此名留青史。據傳,在孩子臨行前,父母把其小腳趾咬為兩瓣,留為記號以備以后認親,從此全都成了復形小腳甲。傳說,凡長“猴指甲”的都是洪洞縣來的。現在,每年的四月一日到十日為“尋根祭祖節”,人們從四面八方來到這里,以不同的方式,表示對祖先故土的崇敬與懷念之情。“蔭庇群生”的大槐樹永遠扎根在無數炎黃子孫的心中。
【第70句】:【行得春風有夏雨】(諺)指刮過了春風,才會有夏天的雨水。常比喻人情往來,有所施然后才望有所報。 也作行得春風,指望夏雨。 行春風,收夏雨。
【第71句】:【砍倒大樹,不怕枝葉不死】釋義:比喻為首的打倒了,隨從爪牙也自然垮臺。例句:張景祥反對老孫頭的話,“大伙先斗韓老六,砍倒大樹,還怕枝葉不死?”
【第72句】:【只恨爹娘少生兩只腳】(慣)形容倉皇逃命時的急切心情。
【第73句】:瓦罐子和土坯子——穿的貨
【第74句】:弟弟學習不認真,經常完不成作業,老師教育他說:“筆桿幾克重,無志拿不動。你呀,要知道成功在于勤奮。”(廣東·龍門)
【第75句】:【解開悶葫蘆】見“打破悶葫蘆”。
【第76句】:【事忙先落賬】(諺)落賬:下筆記好賬。指生意場中無論怎樣忙,必須先把出入的賬目記清。也泛指再忙也得把手頭的緊要事作個了結。
【第77句】:【山高皇帝遠/天高皇帝遠】地區偏遠,政權管轄不到。趙 樹理《孟祥英翻身》:“這地方是個山野地方,從前人們說山 高皇帝遠,現在也可以說山高政府遠吧,離區公所還有四五 十里。”
【第78句】:叫花子串大街——窮逛
【第79句】:【一鍬挖出個金娃娃】獲利迅速而豐厚。金,也說:銀。西 戎《麥收》:“能多打糧食?一镢頭刨個金娃,我也不愛!” —碗倒不出一碗經過一道手續,會有損耗。碗,也說: 瓢。明代《金瓶梅》:“還要舊時原價,就是清水,這碗里傾倒 那碗里,也拋撒些兒。”
【第80句】:媽媽經常批評我,我對媽媽說:“媽媽,你為什么不說我的優點呢?”媽媽說:“優點不說不會跑,缺點不說不得了。”(四川·大竹)
【第81句】:【黃杏熬北瓜——一色貨】(歇)一色:本指黃杏和北瓜一起熬時顏色相同,轉指全都一樣。指一伙人都是同一類型的壞人。常含譏諷意味。
【第82句】:媽媽見爸爸什么事都不想做,就說:“身上的懶筋都快有柱子那么粗了。”(江西·吉安)
【第83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句話的本意是桃樹李樹不會說話,從不自我宣傳,但開出的花艷麗動人,結出的果實甘甜可口,所以大家就會經常來欣賞,時間久了,樹下自然就會踏出一條小路來。它的寓意是比喻為人真誠,踏實自律,成就突出而不炫耀,自然就會贏得別人的尊敬,朋友和學生就會多起來。此語典出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西漢名將李廣,為人謙恭謹慎但不善言辭,以驍勇善射、智謀超群著稱。因在一次戰斗中飛身奪得敵人馬匹,射殺追騎無數,被匈奴人稱為“漢之飛將軍”。李廣一生跟匈奴打過七十幾次仗,戰功卓著,雖然身居高位,但他從不居功自傲,始終和士兵同甘苦,深受廣大官兵和百姓的愛戴。他的事跡,有詩為證:“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前是唐代詩人盧綸的《塞下曲》,后是唐代大詩人王昌齡的《出塞》,都描寫了李廣將軍的傳奇故事。大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李將軍列傳》中稱贊道:“諺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喻大也。”此典就來源于此。李廣雖然戰功赫赫,但命運多舛,始終未能封侯,有一成語日:李廣難封。盡管如此,他能忍辱負重,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來盛贊他,非常貼切。不是嗎?朝廷不封,后人自有公論。
【第84句】:【百樣通,不如一樣精】(諺)指在技藝上樣樣都會,不如有一樣是精到的。 也作“寧要一藝精,不要百藝通”。
【第85句】:【條條大路通北京】謂達到目的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更 早的說法是:條條大路通長安。西方諺語有:條條道路通羅 馬。《北京日報》(1984,11,14):“與其如此,何不向‘勁松’ 學習,條條大道通北京,只要為四化培養了有用之才,不就 完成了教育者的使命嗎!”
【第86句】:【不會做官看前樣】(諺)指不熟悉當官的事,只要看看以前的種種事例,也就知道該怎么做了。也泛指多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就可知道如何從政。
【第87句】:【生看衣衫熟看人】(諺)指對于素不相識的人,只能從衣著外表上進行觀察;而熟人就不必這樣了。
【第88句】:【丈夫人前走,帶著老婆的手】見“男人往外走,帶著娘們手”。
【第89句】:【過五關斬六將】釋義:《三國演義》記載:蜀國大將關羽連闖了東嶺關等五個關口,殺掉了不許他通過的守將孔秀等六人。比喻過去值得驕傲和稱贊的英雄業績。也比喻克服了重重困難。例句:席間談話大都是追溯往事,三個人凈說“過五關斬六將”的光彩事,對他們互相傾軋、不歡離別的丑行只字不談。
【第90句】:【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不求獎勵,只求不受處罰,能夠平靜 地生活。黃谷柳《蝦球傳》:“今后不管訓練和作戰,明哲保 身之道,全在‘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八個大字。”
【第91句】:【土塊擦屁股——迷了門】(歇)門:本指肛門,轉指門路。形容人迷迷糊糊,不知所措。
【第92句】:【欲知山中路,須問打柴人】(諺)打柴人成天緣山打柴,最知山中路徑。比喻親自實踐的人最熟知實情。
【第93句】:【交白卷】(慣)1指考生在考場上什么也沒答上來就交了卷子。2指回答不出別人的提問,或任務沒完成。 也作“繳白卷”。
【第94句】:【收船好在順風時】(諺)收船:收起船上的風帆。帆在順風時容易收。比喻做事要見好就收,在順境中收場是最明智的。
【第95句】:【冷手撾不著熱饅頭】(諺)撾(zhua):抓。饅頭:饃饃。指冰冷的手難抓熱饃饃。比喻時機不到辦不好事,或方法不對頭難辦成事。 也作冷手難抓熱饅頭。 冷手抓不住熱饃饃。
【第96句】:【平安就是福】(諺)指生活中平平安安,無病無痛無禍殃,這就是一種福氣。 也作“平安是福”。
【第97句】:【貓老不逼鼠】(諺)逼:威懾。指貓老了,對老鼠就失去威懾力。比喻人到老年,就不再像青壯年時期那樣有威勢,有作為。
【第98句】:大圣菩薩——大手大腳
【第99句】:【人怕逼,馬怕騎】見“馬怕騎,人怕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