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在詩歌中的含義
“來”是一個具有豐富內(nèi)涵的漢字,它可以表示時間、空間、行動等多種意思。在古代詩歌中,“來”常常被用來表示時間和行動,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其中幾個典型例子。
《登高》——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
這首《登高》是杜甫的名篇之一。第三句“吳楚東南坼”,表明了作者在向東南方向遠眺,而這個方向正好對應(yīng)了洞庭湖和岳陽樓所在位置。第四句“乾坤日夜浮”,則暗示了時間的變化。“乾坤”指天地宇宙,“日夜浮”則意味著時間不斷推進。最后兩句“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則表達了作者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
《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這首詩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第一句“離離原上草”,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感慨和贊美;第二句“一歲一枯榮”,則暗示著時間的流逝,“枯榮”也象征著人生的起伏。“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用來形容大自然中萬物生命力的強大。“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則描繪了山野之間清新的景色。最后兩句“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則表達出作者對朋友的別離之情。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樂府詩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首詩是一首樂府詩,被譽為“氣勢雄渾、情感深沉”的傳世佳作。第一句“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以時間為背景,暗示了歷史的長河。“萬里長征人未還”,則表達了軍隊?wèi)?zhàn)爭中壯士的悲慘命運。最后兩句“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則表達出對勝利和自由的向往。
結(jié)語
“來”這個字在古代詩歌中有著極為豐富的內(nèi)涵,在描述時間、空間和行動等方面都有著獨特的含義。通過閱讀這些經(jīng)典詩歌,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文化與情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