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求人不如求己】主要靠自己,不能依賴別人。成語:自力 更生。清代《紅樓夢》:“俗語說的好:求人不如求己。說不 得姐姐擔個不是,暫且把老太太查不著的金銀家伙,偷著運 出一箱子來,暫押千數兩銀子,支騰過去。”
【第2句】:【君子不記小人過】見“大人不責小人過”。
【第3句】:【獨頭蒜——沒瓣】(歇)獨頭蒜:指沒分成瓣狀的蒜頭。瓣:諧“伴”。指未成家,單身。
【第4句】:光屁股打老虎——又不要臉,又不要命
【第5句】:【 過篩子過籮/過了粗籮過細籮】原指篩面粉。借指審查,篩 選,或經過嚴酷的考驗。徐光耀《平原烈火》:“大掃蕩的時 候,一塊過了篩子過籮,一塊吃苦共難,在生死關頭,你幫我 助,誰也沒有說過誰占了便宜,誰吃了虧。”
【第6句】:【井淘三遍吃甜水,人從三師武藝高】釋義;比喻虛心好學,多向人請教,學到的知識就多。例句:俗話道:“井淘三遍吃甜水,人從三師武藝高。”往后兒,你要注意隨時隨地向認字的人們學習,多認些老師。
【第7句】:【下坡容易上坡難】(諺)人走下坡路不費力,要走上坡路卻是每一步都得使勁的。比喻退步容易進步難。
【第8句】:【染缸里拉不出白布】釋義:說明人處在不良的環境中,必然受到不良的影響。例句:“染缸里拉不出白布!”河邊相會時,火把大發雷霆,“不許你跟楊吉利蹬渾水?!?/p>
【第9句】:我又向爸爸要橘子,爸爸拿出最后一個說:“砍了樹子免得老鴉叫。”(四川·射洪)
【第10句】:看到別人開飯館掙了錢,哥哥一時心血來潮也掛凼了個飯店招牌,可沒過多久就關門了。爺爺說他是“吹燈拔蠟卷氈子,關門收貨散攤子”。(河南·輝縣)
【第11句】:救火沒水——干著急
【第12句】:爸爸一到家就看起了電視,快睡覺時卻又開始備課了。媽媽說:“你爸是日不做,夜摸索,洋燈不點點蠟燭?!保ńK·南通)
【第13句】:兩個縣長摔跤——官倒
【第14句】:【土地廟里長草——荒神】(歇)土地廟:供奉土地神的小廟?;模夯氖彛C“慌”。神:本指神靈,轉指心神。形容人心慌意亂。
【第15句】:鳥籠里的小鳥總是上下躥來躥去地跳著不吃食。原來,奶奶喂了它一些陳谷子。我要給它換些新的,奶奶卻說:“不用管它,槽里有草餓不死驢!”(山東·萊陽)
【第16句】:【車走車路,馬走馬路】(諺)車和馬各走各的路,互不碰撞。比喻人事上各行其是,互不相干。也比喻做事各有各的門路。
【第17句】:【棉花耳朵風車心】(慣)形容人耳軟心活,沒有主見,容易聽信他人。
【第18句】:【背鄉出好酒】釋義:背:偏僻。比喻偏僻、不起眼的地方出入才。例句:別看咱們的胡同小啊,背鄉出好酒!
【第19句】:【噙著骨禿露著肉】(慣)骨禿:骨頭。形容說話吞吞吐吐。
【第20句】:【扯葫蘆倒秧】(慣)比喻東拉西扯地說些無聊的話。
【第21句】:【拉弓得膀子,唱戲得嗓子】(諺)拉弓,靠的是好膀力;唱戲,靠的是好嗓門。指不同的行業,各自以本行業的專長取勝。
【第22句】:兔子上樹——趕急了
【第23句】:我和同桌為一件小事吵了架,去找老師評理。老師說:“一個巴掌拍不響。你倆是針尖對刀刃,有理五八,沒理四十,一個不服另一個,都該做自我批評了。”(內蒙古·開魯)
【第24句】:【打翻了五昧瓶——甜酸苦辣咸樣樣全】(歇)五味:指酸、甜、苦、辣、咸,泛指各種味道。形容心情極其復雜,各種感受都有。 也作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都有。 碰翻了五味瓶——咸酸苦辣都涌上心頭。 潑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各色俱全。
【第25句】:【人間少有,天上無雙】(慣)形容非常稀有、少見。
【第26句】:【自家掘墳自家埋】自己坑害自己。魯迅《墳》:“所以,要 說得苛刻一點,也就是自家掘墳自家埋,怨天尤人,全是錯 誤的。”
【第27句】:【捧得高,跌得重】(諺)被人吹捧得越高,跌落下來摔得就越慘重。 指人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接受別人的吹捧。 也作捧得越高,摔得越重。 捧得高高的,摔得扁扁的。 抬的高,跌的重。
【第28句】:【哪根指頭也是自己的肉】釋義:都是自己的兒女,都一樣心疼。例句:“哪一根指頭也是自己的肉,當老人的自然用不著偏誰為誰!”
【第29句】:【 以不變應萬變】謂拿定主意,沉著應付。臺灣《吳濁流小 說選》:“思源的意思是,這個時候討論這些,實在無濟于事, 應該等到接受后再計議,此際最好是冷靜,以不變應萬變為 上策。”
【第30句】:【一只羊也是趕,兩只羊也是放】(諺)比喻事情既然做了,做多做少無甚區別。也指反正費一番事,不如該做的放在一起做。
【第31句】:【快馬丕用鞭催,響鼓不用重捶】比喻人能干,自覺,無須督 促。此兩句亦可分開使用。金近邁《歐陽海之歌》:“快馬不 用鞭催,響鼓不用重捶,像歐陽海這樣的戰士,只要道理上 明白了,改正起來一定很快?!?/p>
【第32句】:娃娃魚上樹——左看右看不像入
【第33句】:【人不解甲,馬不卸鞍】保持作戰準備。姚雪垠《李自成》: “后來又到了西番地,整整一個月,一邊走一邊同曹變蛟打 仗,人不解甲,馬不卸鞍,找不到糧食就殺馬充饑?!?/p>
【第34句】:【猴子撈月亮】“猴子撈月亮”是家喻戶曉的寓言故事,形容愚者盲目相隨從而受苦受累,比喻竹籃打水一場空,白忙乎一陣子。它源自佛教。據《摩訶僧祗律》卷七第十一載,過去世時,有五百獼猴,閑游于林中,發現樹下有井,井中有月影出現。這時獼猴頭領看見月影,便告訴諸位伙伴說:“月今日死,落在井中,當共出之,莫令世間長夜昏冥。”于是,諸猴共同商議:“云何能出?”這時獼猴頭領說:“我知出法,我捉樹枝,汝捉我尾,輾轉相連,乃可出之。”于是,諸獼猴便按照頭領的辦法,輾轉相捉,快到水面時,因為獼猴加在一起分量太重,樹弱枝折,所有獼猴皆墜入井水中……由此可見,“猴子撈月亮”乃佛教經典譬喻,后來廣為流傳,成為民間寓言故事。
【第35句】:腳打拍子不跳舞——原地踏步
【第36句】:【砸鍋】“砸鍋”這一俗語常用來比喻把事辦壞了。如“把事辦砸了”。 “砸鍋”源自戲劇不同劇種的聯合演出。清末民國初年,我國北方的京劇曾同直隸梆子(今河北梆子)同臺演出,而劇目、表演等又仍舊各自保持原狀不相混同。人們就將這種班社俗稱“兩下鍋”或“雙下鍋”班社。后來,唐山地方戲評劇后來居上,登上京津舞臺,成為北方影響力較大的劇種之一。有時出現了京、評、梆同臺演出的場景,人們稱之為“三下鍋”。另外,京劇演員為了扮演自己所不會的角色而臨時去鉆研、排練,拓寬戲路,本行也俗稱為“鉆鍋”。在這里,“鍋”已經成了“戲”的代名詞。舊時,人們常用“砸鍋飯”來喻失業,而戲要是唱得不好演不下去,自然也就“砸鍋”了。如果演砸了,兩下鍋也好,三下鍋也好,自然又得另起鍋灶。
【第37句】:【狼到天邊不改性】釋義:比喻壞人本性不改。例句:狼到天邊不改性,會同我們一條心?十年來,我們的人怎么死的,我兩眼怎么瞎的?他們比狼還狠十分!
【第38句】:我看到媽媽做那么多的菜,伸手就要抓。媽媽急忙攔住說:“哎!你可是九寸九的嘴——不夠一吃(尺)喲!”(山東·蒼山)
【第39句】:【氣可鼓不可泄】釋義:只可鼓勵,不可泄氣。例句:濮陽蓀揚起眉毛,拔高嗓門說:“氣可鼓不可泄!智珠呀,實跟你說吧,只要明兒個晚上他們到了‘萃華樓’,你就看我的吧……”
【第40句】:【兵無糧自散】(諺)兵:指軍隊。 軍隊要是斷絕了糧草,自然就會解體。指糧草是行軍用兵的生命線,缺糧斷草就意味著不戰自敗。
【第41句】:井里吹喇叭——低聲下氣
【第42句】:【家有萬石糧,揮霍不久長】(諺)家里縱然有萬石存糧,要是揮霍浪費,很快也會耗完。指無論怎樣厚實的家底,也經不住揮霍浪費。
【第43句】:【放虎容易擒虎難】釋義:比喻敵人一旦放走,再不易抓獲?!叭菀住庇肿鳌皻w山”?!扒堋庇肿鳌白健薄@洌耗阍趺窗妖垵帕??俗話說,放虎容易擒虎難。他們一走,你拿什么救爹呢?
【第44句】:【能者多勞】(諺)指能干的人總比別人多勞苦。 也作能者多勞,智者多憂。 巧者多勞拙者閑。
【第45句】:瘋狗跳院墻——逼的
【第46句】:【天狗吃不了日頭】釋義:迷信認為,日、月之蝕是天狗吃了太陽和月亮。比喻事情不會變壞,不用擔心。例句:天狗吃不了日頭,你就把心放在肚里吧!
【第47句】:【耳目】“耳目”一詞指替人刺探消息的人。耳目,本義是耳朵和眼睛,如孔子“非禮勿視、非禮勿聽”的文案,要求的便是耳和目的安分守禮。眼睛能視能見,耳朵可聽可聞,于是在古漢語中,耳目再引申為審察和了解的意思。作為刺探消息的“耳目”,即源于此引申義。如《國語·晉語五》中說:“若先,則恐國人之居耳目于我也,故不敢?!奔热欢坑羞@種審察、了解的功能,于是發揮耳目作用的人,如我們今天說的特工、暗探、線人等,便也成了別人的“耳目”?!稘h書·趙廣漢傳》載:“趙遷潁川太守,……吏民相告訐,廣漢得以為耳目,盜賊以故不發,發又輒得?!边@里的“耳目”,指為間諜情報機構刺探情報的人。和當今一些國家的安全部門的間諜活動有很相似的地方。
【第48句】:【一文錢難倒英雄漢】(諺)哪怕只是一文錢,關鍵時刻缺了它,能耐再大也會被難住。指金錢是生活的必需品,應珍惜,莫浪費。 也作一文錢急死英雄漢。 一文錢逼死英雄漢。
【第49句】:【好貨不怕行家瞧】(諺)行家是最識貨的。只要貨好,就不怕行家反復驗看。指優質貨物不會在行家眼中降低了品位。
【第50句】:【老先生】“老先生”這一稱呼,感情比較復雜,一般是對年事已高有學問的人的一種尊稱。特別民間把有經驗的老中醫尊稱為“老先生”。這種稱呼最早見于《史記·賈誼傳》。到了明朝,把當翰林官的人稱為老先生,盡管有的翰林年齡不大,但仍稱之為老先生。到了清朝,則把做相國或兩司撫臺官員也統稱為老先生。時至今日,老先生這一稱謂有多種含義。它不只尊稱,有時還含有戲謔和譏諷的味道。如有人在會上發言冗長且不著調,旁人勸他說:“老先生,你少說兩句吧!”
【第51句】:吃了鳥槍藥——火氣沖天
【第52句】:【開弓沒有回頭箭】(諺)比喻事情既然已經啟動,就要一直做下去,絕不能反悔停頓。 也作“開弓難收回頭箭”。難收:無法收住。
【第53句】:星期天,媽媽買回一斤腸子,饞得我直流口水。媽媽有事要出去,把腸子放在桌子上后,轉身叮囑我說:“別叫小貓吃了。”媽媽走了,我望著桌上香噴噴的腸子,自言自語地說:“我只吃一口?!庇谑?,我咬了一口。這一吃不當緊,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一下子就吃了一大半。媽媽回來一看,說:“這真是老鼠看倉——越看越光啊!”(河北·望都)
【第54句】:【家有千口,主事一人】釋義:應該由當家人主事。也借指集體中要有領導,辦事要有負責人,不能亂當家。例句:“家有干口,主事一人。有你男人在場,叫你做什么?走吧走吧!”
【第55句】:筍子變竹——節節空
【第56句】:【臘月】我國農歷十二月稱為“臘月”,來歷有二。一是接也,含有送舊迎新的意思?!端鍟ざY儀志》記載:開皇四月十二日,詔日:“古稱臘者,接也,取新故交接之意,可以十二月為臘?!笨梢?,在隋朝以前就稱十二月為臘月。二是同獵同祭有關,用獵物祭祀?!芭D”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從周代起,各諸侯均于年終時以獵物舉行祭祀祖先和百神的活動。漢代以后,臘月祭祀更隆重。由于臘祭都是在農歷十二月舉行,所以十二月被稱為“臘月”。以后,與臘月相關的往往都加上一個“臘”字,如臘月開的梅花叫“臘梅”,臘月腌制的肉也稱“臘肉”,民俗臘月初八喝粥稱“臘八粥”。
【第57句】:【老虎吃蚊子——枉張空口】(歇)指白張嘴求人,沒效果。
【第58句】:司馬昭之心——人人皆知
【第59句】:【喝酒見人心】釋義:一起喝酒,邊喝邊談,往往能吐出心里話,加深相互了解。例句:俗話說,喝酒見人心。一邊喝一邊談,豈不更痛快?
【第60句】:河伯娶親——坑害民女
【第61句】:臉上寫字——表面文章
【第62句】:【寧跟叫花子娘,不跟做官的爹】(諺)寧可跟著討飯的娘,也不跟做官的爹。指親娘對孩子知冷知熱,最為關心。 也作“寧舍做官的爹,不舍叫街的娘”。叫街:沿街乞討。
【第63句】:【消停作好事】(諺)消停:從容做事,不慌不忙。指做事出錯,常由于慌亂;能從容舒緩,不急不躁,事情自然就做得圓滿。
【第64句】:【腳不點地】(慣)形容走得飛快或不停地走。 也作腳不沾地。 腳不停趾。
【第65句】:【按著三眼一板/守著一板三眼】說話有條理,或按一定規矩 行事。成語:循規蹈矩、一板一眼。茅盾《霜葉紅似二月 花》:“不論干什么事,他老守著他那一板三眼?!?穿新鞋,走老路表面上改變,實質上未變。浩然《山水 情》:“讓他上臺,肯定得穿新鞋走老路。怎么樣,我這眼光 沒錯吧?”
【第66句】:【就熱鍋炒熱菜——一勺兒燴】(歇)就:趁……之便。比喻一網打盡。
【第67句】:【淡淡長流水,釅釅不到頭】(諺)釅(yan):濃烈。指清清淡淡,長流不斷;濃濃釅釅,不會久遠。比喻人際交往,平淡可以保長久,過熱往往難到頭。
【第68句】:大炮打群狼——轟而散
【第69句】:【拍馬屁拍到馬蹄子上】見“馬屁拍在馬腿上”。
【第70句】:瓦屋蓋蒿草——匿屋(物)
【第71句】:【降半旗】“降半旗”是當今世界上通行的一種致哀方式。一個國家的重要人物逝世或發生重大人員傷亡,通常都要把懸掛在旗桿上的國旗下降到距頂端1/3或一半處,表示對死者的哀悼。降半旗致哀的方式,據說是在1612年由英國海船“哈茲·伊斯”號首創的。哈茲·伊斯海船在北美海岸探尋通向太平洋的航道時,船長不幸遇難。為了表示對船長的敬意和哀悼,船員提議下半旗。后來,發生不幸事故的船只也都效仿,下半旗致哀的方式便逐漸流行開來。陸地上首先采用這種致哀方式的是英國,隨后,其他國家相繼仿效,成為世界各國通行的致哀方式。
【第72句】:【 知道鏵是鐵打的】知道原委。鐵打的,兼指強硬,厲害。 姚雪垠《李自成》:“三年來我們吃了不少虧,才知道鏵是鐵 打的。”
【第73句】:【小報告】人們把告黑狀等目的不純的報告稱為“小報告”。這種“小報告”在明朝首次被制度化,由見不得人登上了“大雅之堂”。上奏折參奏朝野大事,是大臣行使自己職責的一部分。唐代時規定,由“下之所以達上的”官文書有“表、狀、箋、啟、辭、牒”等六種形式。到明代時,朱元璋通過改革,又增加了一種新的形式——密疏。就是皇帝特許大臣之間寫秘密奏折,報告大臣的言行。密疏突出“密”,其內容一定屬于機密事宜,一般只需要皇帝本人知曉就可以了,所以它是除了大臣向皇帝所上的正常奏章表議之外的一種非正式文書,即秘密奏章,具有保密性強、無正式地位和非制度參與等特點,類似于現在的小報告。從洪武時期實行密奏形式,永樂之后逐漸制度化,到明朝后期,密疏言事范圍更加廣泛。密疏的目的就是為了維護專制皇權,突出了它的政治功能。在前朝不登大雅之堂的密疏(小報告),被朱元璋首次肯定并大力推行,使得皇帝又多了一條控制官員的信息渠道。但同時也為心術不正的大臣提供了陷害他人的機會和條件。被人暗算了,還不知道是誰。
【第74句】:【武大郎開店——比我高的別進店】(歇)《水滸傳》描寫武大郎身材矮小。指人妒賢嫉能,不能容納比自己強的人。
【第75句】:對牛吟詩——不入耳
【第76句】:吃晚飯時,又聽見二溜子在門外喊窮,奶奶生氣地說:“二溜子怕動彈,不勞動不生產,人家穿好他穿爛,人家吃好他在看?!保兾鳌び芰郑?/p>
【第77句】:開了發票沒蓋章——不足為憑
【第78句】:【一言抄百總】(慣)一句話總括所有內容。猶言“總而言之”。
【第79句】:二嬸來找媽媽商量:“明天給朋友祝壽,這人情錢給十塊吧,拿不出手;給五十吧,又是打腫臉充胖子……”媽媽打斷了她的話:“他二嬸啊,你也別太為難了。人情不隔年,一錢還一錢,她原先給你家多少,你也隨著給多少唄!”(江蘇·高郵)
【第80句】:【自己的耳朵——看不見】(歇)指事情明擺在那里,卻沒有看見。
【第81句】:【和事老】“和事老”通常是指那些沒有原則立場來調解爭端的人,意同“和稀泥”,多含貶義。那么,和事老源自哪里呢? “和事老”始于唐,成于宋?!昂褪隆弊鳛橐粋€專有名詞出現在唐朝。據《新唐書》載,唐中宗景龍三年,監察御史崔琬彈劾宰相宗楚客“專威福,有無君心,納境外交,為國取怨。”并請求將其下獄。而宗楚客則怒目爭辯,聲稱自己“忠誠鯁直”,為崔琬所嫉恨,故遭陷害。而性格軟弱的唐中宗競不問是非,親自為他們調和,詔令崔琬和宗楚客“約為兄弟”。由于唐中宗無原則和稀泥的態度,故而時人竊稱其為“和事天子”。因此歷史上第一個“和事老”就是唐中宗。但“和事老”這一完整的專有名詞的出現是在宋朝。北宋著名文學家黃庭堅在《南鄉子》詞中寫道:“風力裊萸枝,酒面紅鱗愜細吹。莫笑插花和事老,摧頹,卻向人間耐盛衰?!边@首詞是重陽節懷念他遠在成都的弟弟而做的。這里描寫的“插花和事老”,是指頭上戴花、萬事隨和、無所爭競的老者,雖然“和事老”沒有原則,但也無憂無慮,更能經得起人間的盛衰。自此,“和事老”常用來代指那些調解爭端的人。如南宋初,洪皓出使金國,和金人力爭和議條件,金朝宰相怒道:“汝作和事官,而口硬如此,謂不能殺汝耶?”露出一副霸道嘴臉。那時的和事老、和事官用起來已很普遍。
【第82句】:【馬老卸鞍,虎老歸山】(諺)馬老了,就應卸下鞍韉,不再征戰;虎老了,就應歸臥深山,不再騰躍。比喻人到老年,就應辭去職務,頤養天年。
【第83句】:【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原為佛教偈語。修行已經很高,還 需要追求更高境界。借指不能滿足已有成績,要繼續進步。 《傅雷家書》:“再加一個月的琢磨,自然會百尺竿頭,更進一 步?!?/p>
【第84句】:【一尺水翻騰做百丈波】(慣)比喻夸大其詞,把小事渲染成大事。 也作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 一尺水十丈波。
【第85句】:星期天,我在家里做作業。窗外有幾個小朋友在玩,我不時地往窗外張望。媽媽見了說:“你呀,真是‘長脖子鵝娘,隔籬笆想吃菜秧’。你還是好好做作業吧!”(浙江·嵊州)
【第86句】:弟弟很調皮,爸爸讓他喊媽媽回來吃飯,他跑到別人家去看電視;讓他做作業,他卻手不識閑兒地玩玩具。爸爸生氣地說:“叫你去東你去西,叫你打狗你攆雞。你這是前襟穿在后背上,盡跟我反著板兒,別筋兒哩!”(河南·汝南)
【第87句】:玩具店里的娃娃——有口無心
【第88句】:【動力綱,素為常,酒少量,莫愁腸】(諺)一要堅持活動身體,二要常吃粗茶淡飯,三飲酒只可少量,四要胸懷寬廣不憂愁。指人能做到以上四點,就可健康長壽。 也作“動力綱,素為常,少煩惱,酒少量”。
【第89句】:【近家無瘦地,遙田不富人】(諺)瘦地:貧瘠的土地。遙田:離家遠的田地。指離家近的土地管理方便,故而肥沃;離家遠的土地難以管理,故而薄收。
【第90句】:【久住山林辨鳥音】見“家住山前識鳥音”。
【第91句】:【是藥能治病,當今無死人】(諺)如果說,只要是藥就能把病治好,世上就沒有死人了。指服藥不能包治百病。
【第92句】:我愛笑,按媽媽的說法是“癡笑、傻笑、苦笑,樣樣占全;狂笑、冷笑、微笑,一樣不落;皮笑肉不笑,也是行家”。(山東·招遠)
【第93句】:【三人說著九頭話】(慣)指每個人說的都不一樣。
【第94句】:【東風射馬耳】(慣)東風在馬耳邊吹過,馬沒有任何反應。比喻對別人的話充耳不聞,無動于衷。
【第95句】:害了芝麻打跟斗——碰到茬子上了
【第96句】:一天,我和媽媽到地里拔草,我忽然看見一棵麥子長穗了,媽媽笑著說:“一穗二穗,一月上囤?!保ê幽稀らL垣)
【第97句】:菖蒲花兒——難見面
【第98句】:【以眼還眼,以牙還牙】謂采取相應的斗爭方式、報復行動。 成語:針鋒相對。老舍《四世同堂》:“不行,不能讓她跑掉。 對她,就得以眼還眼,以牙還牙?!?/p>
【第99句】:【八桿子打不著/三桿子搭不上】離得遠,不相干。打,也說: 夠。端木蕻良《科爾沁旗草原》:“其實哪,幾門子人情是正 經的!還不都是八桿子打不著的外甥,三年不作揖的姥姥, 一輩子就等著你這份人情來發家呢。”
上一篇:慧人慧語,走心的文案簡短一句話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