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二虎相斗,必有一傷】釋義:比喻雙方互相爭斗,終有一方失敗、受損失。“相斗”又作“相爭”、“爭斗”。例句:他無情,咱們不能無義。如今到底是怎么回事兒,咱們還不很清楚。二虎相斗,必有一傷,正中楊嗣昌的心懷。
【第2句】:干魚給貓當枕頭——過不了夜
【第3句】:【偷雞不成蝕把米】(慣)雞沒偷成,還損失了一把米。比喻本想占便宜,反倒吃了虧。 也作偷雞不著蝕把米。 偷雞不著白蝕米。 偷雞不成白搭上幾把米。
【第4句】:老母豬吃碗渣——滿嘴是瓷(詞)
【第5句】:【東酸西辣,南甜北咸】(諺)東部人愛吃酸的,西部人愛吃辣的,南方人愛吃甜的,北方人愛吃咸的。 指我國各地人們對飲食的調味各有偏愛。
【第6句】:【殺人不見血】(慣)殺了人連血跡都沒有。形容人很陰險,害人不留痕跡。
【第7句】:【豬朝前用嘴拱食,雞往后用腳扒食——各有各的路】(歇)本指豬和雞覓食的方法不同,轉指人各有各的主意、方法或門路。 也作豬往前拱,雞往后扒——各有各的路。 豬往前拱,雞往后刨——各有各的高招。
【第8句】:【能挑千斤擔,不挑九百九】盡最大的努力。電臺廣播:“中 國體操隊的誓言是:能挑千斤擔,不挑九百九,為國爭光。”
【第9句】:表姐為了考入理想的大學,終日埋頭苦讀,可一次測驗的失敗讓她失去了信心。舅媽心疼地說:“眼前苦,往后甜,凡事都要往前看。既然努力了,就會有收獲的。”(廣東·龍門)
【第10句】:自行車爆胎——氣崩了;氣炸了:泄了氣
【第11句】:【官人、死鬼】“官人”怎么能和“死鬼”放在一塊相提并論呢?而且都是指古代女子的丈夫或相好。直到現在有的女人對丈夫或相好既愛又恨時還會說:“你個死鬼。”那么,這種奇怪的稱呼是怎么形成的呢?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古人常有通假字之說,“官”同“管”,古代是種男尊女卑的社會形態,男人在外要管財,在內要管好家中的妻妾,這個“管”字就諧音而來了,“官人”就是“管人”之人。另一種說法是:這種稱呼源自陰陽五行。根據五行理論,生我者為父母,我生者為子孫,比我者為兄弟,克我者為官鬼,我克者為妻財。古人由于男尊女卑觀念,把嫁后女子列入“我克者”,相對于男人是“妻財”(妻子和財物);娶后男人處于支配地位,相對于女人是“克我者”,是“官鬼”。所以女人為了表示接受“支配”,通常稱丈夫為“官人”;有些比較厲害的女人稱丈夫為“死鬼”。意為丈夫在生前是妻子的“官”,死后是妻子的“鬼”。所以“官人”、“死鬼”都是對丈夫的稱呼,其根源是“克我者為官鬼”。“死鬼”多在女人與丈夫或相好打情罵俏時使用。
【第12句】:【被窩里伸腿——不是腳也是腳】(歇)腳:諧“攪”。指橫豎都是胡攪蠻纏。
【第13句】:【亂七八糟】“亂七八糟”是人們常用的口頭語,用來形容雜亂無章、一片混亂的一個詞語。這詞源自歷史上的兩次叛亂,一次是西漢時的“七國之亂”,一次是西晉時的“八王之亂”。西漢景帝時,膨脹起來的諸侯王勢力已危及到皇帝的統治。漢景帝采納晁錯的意見,削減諸侯王的領地和特權,引起諸侯王的強烈不滿,吳王劉漳串通楚王、趙王、膠東王等六王,打著“誅晁錯,清君側”的旗號,聯合起來叛亂。漢景帝聽信讒言,錯殺了晁錯,仍不能退兵。最后,派大將周亞夫領兵平定了這場叛亂。史稱“七國之亂”。西晉晉武帝司馬炎死后,他的兒子司馬衷做了皇帝,司馬衷昏庸無能。有一次他外出,聽到青蛙的叫聲,便問侍從:“為官乎,為私乎?”是說這些青蛙是公家的,還是私人的。侍從聽后,哭笑不得,只得說,在官田為官,在私田為私。這樣的皇帝當然掌不了權,結果大權落到其外祖父楊駿手中。司馬衷的皇后賈后野心勃勃,欲掌皇權,她設計謀殺了楊駿,請汝南王司馬亮輔佐,后又對汝南王不放心,便派楚王司馬韓殺死了汝南王。后來趙王司馬倫發動政變,殺死賈后,自立為帝。這又引起其他一些諸侯王的強烈反對,先后又有五個王參與了這場叛亂,最后,以司馬衷被毒死,另立一個新皇帝結束。這場叛亂持續了十六年,先后有八個王參與了叛亂,史稱“八王之亂”。 “七亂”、“八亂”,人民災難深重,將社會搞得一團糟,后人將兩次叛亂聯系起來,造出一個“亂七八糟”的詞來。
【第14句】:大地養活人民,英雄保衛祖國。
【第15句】:【 只此一家,別無分店】原為商店謹防假冒的用語,引申為 唯一的意思。成語:獨一無二、絕無僅有。老舍《四世同 堂》:“說真的,她的咖啡,點心,和招待的殷勤,到底是只此 一家,并無分號,在咱們這條胡同里!”
【第16句】:【把守山門的哼哈二將——不鎮廟還嚇人】(歇)哼哈二將:佛教稱守護廟門的兩員神將,傳說一個叫鄭倫,能鼻哼白氣制敵,一個叫陳奇,能口哈黃氣擒將。比喻即使壓不住陣,也能起到威嚇作用。
【第17句】:【殺風景】“殺風景”一詞源于民間隱語,原意是損壞美好的景色,后來用于比喻在興高采烈的場合使人掃興。唐代詩人李商隱在他撰寫的《雜纂》一書中曾有六個“殺風景”的例子:一、清泉濯足。在清澈晶瑩的泉水中洗腳。二、花上曬裨。在美麗的花枝上曬褲衩。三、背山起樓。背靠山起樓,開窗看不到令人神清氣爽的山色。四、焚琴煮鶴。把琴當做木柴燒,把鶴宰了煮著來吃。五、對花啜茶。賞花本應飲酒,但不飲酒而喝茶。李白有“花間一壺酒”的詩句。六、松下喝道。清幽靜謐的松下是歇腳小憩的理想所在,不料達官貴人驅使車騎人馬吆喝而過。這是“殺風景”的典型例子,后來泛指一些掃興和不愉快的事情。如魯迅《致山本初枝》信:“龍華的桃花雖然已開,但警備司令部占據了那里,大殺風景,游人似乎也少了。”此例“殺風景”一詞用得非常到位準確,一語雙關,不愧為文學泰斗。
【第18句】:【錐子剃頭——一個師傅一個做法】(歇)剃頭不能用錐子。指各人有各人的不同做法。
【第19句】:【懶驢上磨——不趕不會上道】(歇)上磨:指拉磨。道:磨道。比喻沒人督促或施加某種壓力,就不會去干某事。常含譏諷意味。
【第20句】:【是癤子就得流膿】借指壞事總要暴露。類似的:膿包早 晚要破。浩然《艷陽天》:“他甚至于感到,只要政局不發生 一點兒變化,自己身上這個膿包早晚要破。”
【第21句】:【十家鍋灶九不同】釋義:比喻人的思想各不相同。例句:你姓張,他姓李,人多心多,十家鍋灶九不同。
【第22句】:【樹大有枯枝】釋義:比喻聚集的人多了,難免出現少數壞人。例句:俗語說的,樹大有枯枝,一國之大,自然是有好有壞的,何必一棍打一船呢?
【第23句】:閻王的客堂——死去活來
【第24句】:【有一說一,有二說二】(慣)指老老實實地有什么說什么,不夸大也不隱瞞。
【第25句】:【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原指軍隊被圍困,也可指其他內外 交困的情況。明代《三國演義》:“止有孤城一區,內無糧草, 外無救兵,危在旦夕。”
【第26句】:鍋邊上的小米——熬出來的
【第27句】:黃牛打架——死頂
【第28句】:【丑人多作怪,黑饃多就菜】見“黑饃多包菜,丑人多作怪”。
【第29句】:吃了定心丸——做事踏實
【第30句】:花果山上的孫猴子一稱王稱霸
【第31句】:鄰居為了一件小事吵了起來,爺爺勸架說:“人吃的是鹽和米,講的是情和理。有話好好說,有理慢慢講,何必為雞毛蒜皮的小事鬧翻臉,傷和氣?”(江蘇·高郵)
【第32句】:大木匠鋸板——推來推去
【第33句】:【把心掏出來】(慣)指對人一片赤誠。
【第34句】:【老虎也有打盹兒的時候】釋義:比喻本事再大的人有時也會疏忽。例句:她時時留意著,老虎也有打盹的時候,終于有一天,老頭出門鎖沒有鎖死,叫她拔開了。
【第35句】:【十個指頭咬著都疼】(諺)比喻骨肉情深,無論傷著哪一個,都一樣心疼。 也作十個指頭咬咬哪個都疼。 十個指頭扎了哪一個都是一樣疼。
【第36句】:【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釋義:極言蘇州、杭州可與天堂相媲美。例句:江南真是個好地方,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不像我們這地獄世界。
【第37句】:【只有招架之功,并無還手之力】(慣)指在爭斗中只能勉強抵擋,沒有能力還擊。 也作只有招架之功,更無還手之力。 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
【第38句】:【金錢墊香爐——各抱一條腿兒】(歇)香爐:供神佛時燃香用的器具,底有三條腿。比喻各自選定投靠的人。
【第39句】:【有情那怕隔年期】(諺)感情深厚的男女,即使相約來年再見,也會耐心等待。指真正的情愛經得住時間考驗。 也作“有情不怕隔年約”。
【第40句】:【 樹葉掉下來怕砸破腦袋】形容膽小怕事,或把事情看得太 嚴重。類似的:聽見樹葉響,就低頭轉彎/黃葉飛來怕打頭。 王朔《編輯部的故事》:“還單純。本來膽就小,樹葉掉下了 怕砸頭。”
【第41句】:【請小姨子做伴,不安好心】做事另有企圖。成語:別有用 心。柳青《種谷記》:“我早看見行政請女客引外甥,就是請 小姨子做伴,不安好心眼。”
【第42句】:【吊膀子】(慣)指男女輕薄調情。
【第43句】:關公亮相——大紅臉
【第44句】:【包子有肉不在褶上】(諺)褶:包子上端的折紋。指包子的肉餡在里面,好看的褶上卻沒肉。比喻看人與物要看實質,不要看表面。
【第45句】:山鷹站在崖頂上——登高望遠
【第46句】:【揚州雖好,不是久戀之鄉】見“長安雖好,不是久戀之鄉”。
【第47句】:爸爸已是快五十歲的人了,可他卻要買綠色毛衣穿。媽媽沒好氣地說:“你要是穿上,準能把哭娘的逗樂。”(寧夏·銀川)
【第48句】:父親要出外做生意,奶奶不同意,說:“守著聚寶盆,偏拿討飯棍。常言說得好,‘土能生金’。咱每人三畝責任田,只要莊稼種好了,比啥都強。”(河南·鄧縣)
【第49句】:【心病從來無藥醫】(諺)心病:精神上、心理上的病癥。指心病自古以來就沒有藥物能治療。
【第50句】:瘋狗吃日頭——不曉得天高地厚
【第51句】:【肚饑吃好飯】(諺)指人在饑餓時食欲最盛,吃什么飯都香。
【第52句】:【百金買駿馬,千金買美人,萬金買爵祿,何處買青春】(諺)駿馬、美人、爵祿,都可用金錢買到,惟獨人的青春是無法用金錢買到的。 指青春是人生最可寶貴的。
【第53句】:【馬前諸葛亮——啥也少不了你】(歇)馬前:事前。指對方管事太多,什么都要過問。常含責罵意。
【第54句】:【賊人有妙計】(諺)賊人有作案的狡詐手段。指壞人有常人意想不到的詭計陰謀。
【第55句】:【八寸三分帽子話】(慣)直徑為八寸三分的帽子很大,人人都能戴上。比喻不著邊際的套話。
【第56句】:【黃杏熬北瓜——一色貨】(歇)一色:本指黃杏和北瓜一起熬時顏色相同,轉指全都一樣。指一伙人都是同一類型的壞人。常含譏諷意味。
【第57句】:哥哥沒有考上大學,回家才做了兩天農活就厭煩了。媽媽說:“黃瓜還沒起蒂蒂——早得很呢!”(四川·璧山)
【第58句】:【化緣和尚大手腳】(諺)化緣:和尚、道士向四方求布施。大手腳:大手大腳,即花錢毫不心疼。指不是靠辛苦勞動掙來的錢,往往容易揮霍掉。
【第59句】:【廳上一呼,階下百諾】見“堂上一呼,階下百諾”。
【第60句】:刨嘴吃刨花——沒個飽
【第61句】:小旭拿著標有20分的語文卷子說:“爸爸,下次我要考95分,讓你高興一下……”小旭媽媽在一旁說:“你這才是破褲子先伸腿,說不定下次還考10分呢!”(山東·單縣)
【第62句】:【不暗不聾,不成姑公】(諺)喑(yIn):啞。姑公:婆婆與公公。指不會裝聾作啞,就當不了公婆。也泛指當家人就得要裝得糊涂些。 也作不癡不聾,不做家翁。 不癡不聾,不作阿家阿翁。
【第63句】:吃飯防噎,走路防跌。
【第64句】:麻繩打毛衣——亂牽扯
【第65句】:【人老惜子,貓老吃子】見“貓老吃子,人老惜子”。
【第66句】:【饒人是福,欺人是禍】見“欺人是禍,饒人是福”。
【第67句】:【會捉老鼠的貓不叫】(諺)善于捕捉老鼠的貓不聲張。比喻精于辦事的人,只求實際效果而絕不張揚。
【第68句】:【抱元寶跳井——舍命不舍財】(歇)元寶:舊時較大的金銀錠,銀的一般重五十兩,金的重五兩或十兩。指愛財勝過愛性命。譏諷人極其吝嗇。 也作“揣著元寶跳井——舍命不舍財”。
【第69句】:【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慣)棧道:在懸崖峭壁上鑿石打孔支架木樁,鋪上木板而成的窄路。陳倉:古縣名,在今陜西省寶雞市東,是關中、漢中間的交通要道。《史記·高祖本紀》載,劉邦采納張良、韓信的計策,從漢中出兵攻打項羽時,表面上派人修復棧道,暗中卻繞道奔襲陳倉,取得大捷。比喻表面上佯裝做某事來迷惑對方,實際上另有所圖。
【第70句】:【近視眼看匾】(慣)近視眼看不清匾上的字。比喻看不清、抓不準問題的實質。
【第71句】:【跑江湖】見“走江湖”。
【第72句】:【吃紂王俸祿,不說紂王無道】釋義:紂王:商朝末代暴君。比喻從主子那里得到好處,不說主子的壞話。例句:“啟翁,百姓倘能安居樂業,斷然不會造反。許多人只是因為吃紂王俸祿,不肯說紂王無道,將百姓造反看成罪不容誅,而誰逼百姓造反倒不問了。”
【第73句】:【 喜笑怒罵,皆成文章】不論采取何種態度表達,都很有條 理,中肯深刻。魯迅《南腔北調集》:“但必須止于嘲笑,止于 熱罵,而且要喜笑怒罵,皆成文章,使敵人因此受傷或致死, 而自己并無卑劣的行為,觀者也不以為污穢,這才是戰斗的 作者的本領。”
【第74句】:【拿到一根金剛鉆,勝過一箱鐵釘子】釋義:比喻要抓住主要的,重要的。例句:你可挑揀那大而珍貴的,捉住一個打鐵的,頂一群小爐匠;拿到一根金剛鉆,勝過一箱鐵釘子。
【第75句】:【瓜兒不離秧,孩兒不離娘】釋義:比喻彼此存在依附關系,離不開。“秧”又作“藤”。例句:“瓜兒不離秧,孩兒不離娘呀!”連陰天老虎掛念珠兒,假充善人,“蓑嫂,我把你留下吧!”
【第76句】:【風吹連檐瓦,雨打出頭椽】釋義:比喻突出、冒尖的人容易受到打擊。例句:有個中年漢子緊攥著一雙手,嘆息著說:“唉,風吹連檐瓦,雨打出頭椽,像高二佬這樣干個里難選一個的人,死得好苦!”
【第77句】:【墻里的柱子——捶使勁不顯身】(歇)指暗中不露聲色地出力。也指不吭聲地埋頭苦干。
【第78句】:不怕風大閃了舌頭——就怕風大栽了跟頭
【第79句】:【一山比一山高】比喻有更高更強的人。臺灣李敖《啟發 你的小故事》:“這可不一定,一山比一山高。”
【第80句】:【一醉能消萬古愁】(諺)只要喝醉了酒,就能把心頭所有的愁煩事都消解掉。指酒有暫時排憂解愁的功能。 也作一盞能消萬種愁。 一醉解干愁。 一杯熱酒解干愁。
【第81句】:【從胳肢窩里掏出來的】不是出自內心,說的不是真心話。 成語:言不由衷。浩然《艷陽天》:“你說的這些好話是從五 臟里說出來的,還是從胳肢窩里掏出來的呢?”
【第82句】:八個人抬大轎——步調一致
【第83句】:【晴天還要防陰天】見“好天也得防陰雨”。
【第84句】:【敲鑼賣糖——各執一行】(歇)行:行當。本指各干各的行當,轉指各干各的事,互不干預。也指各人干慣了各自的一行,精通各自的一行。 也作敲鑼賣糖——各干一行。 敲鑼賣糖——各搞一行。
【第85句】:早上,我無精打采地走在上學的路上,爸爸從后面趕上來催促道:“三斤重的豺狗子,卻長了條九斤重的尾巴,你拖呀拖地走得怎么這么慢?”(湖南·醴陵)
【第86句】:【八面不著底兒】(慣)比喻對事情弄不明白或沒有把握,心里不踏實。
【第87句】:人皮包骨頭——心里臟
【第88句】:狐貍吵架——派狐(胡)言
【第89句】:【搭起戲臺賣螃蟹——買賣不大,架子倒不小】(歇)譏諷人本事不大,派頭卻不小。 也作“賣螃蟹的搭戲臺——架子大”。
【第90句】:【 鯉魚跳龍門】比喻人地位高升。海外梁容若《故鄉集》: “你要當學生,暑假可不是休息的時候,正像傳說里鯉魚跳 龍門一樣,是過關前進的時機。”
【第91句】:【癲狂的馬容易閃失,慌張的人常出亂子】釋義:比喻做事要謹慎穩定,不可輕舉妄動。例句:頭腦不要發脹,這些年來,咱們吃虧就在于輕舉妄動,別忘了,癲狂的馬容易閃失,慌張的人常出亂子。
【第92句】:【新官上任三把火】(諺)指新上任的官員,往往一上任先抓幾件緊要的事,以樹立自己的威信。也泛指事情的開頭往往雷厲風行,之后就風平浪靜。
【第93句】:六個手指頭抓腦門——眼前盡是叉
【第94句】:不愛人民的人,什么也不愛。
【第95句】:【善者不來,來者不善】見“來者不善,善者不來”。
【第96句】:【雞急上房,狗急跳墻】(諺)雞逼得急了,會飛上屋頂;狗逼得急了,會跳躍過墻。比喻人被逼到走投無路時,會做出意想不到的冒險事。 也作“雞慌了上房,狗急了跳墻”。
【第97句】:【小罵大幫忙】(慣)指批評、反對不過是作姿態,實際上是支持、擁護、幫大忙。
【第98句】:【狗不嫌家貧,人不嫌地薄】釋義:比喻人總是眷戀故土和家庭。例句:人們常說:狗不嫌家貧,人不嫌地薄。金窩銀窩,不如自己家的草窩。
【第99句】:【皇帝】“皇帝”是最高封建統治者的稱號。 “皇帝”這個稱號始創于秦始皇。夏、商、周三代,既沒有“皇”,也沒有“帝”。夏朝稱“后”,商、周都稱“王”。春秋時期,諸侯無論爵位高低,通稱國君;后來,周王勢力衰落,諸侯兼并,齊、楚、燕、韓、趙、魏、秦都先后稱王,甚至中山小國也稱起王來。秦王贏政統一六國,結束了戰國紛爭的局面。但贏政自以為“德兼三皇,功高五帝”,“采上古帝位號,號日皇帝。”“朕”成為皇帝自稱的專用詞,也是由秦始皇開始的。歷史上雖然對秦始皇褒貶不一,但他確實是“千古一帝”。
上一篇:古詩講座(古詩講座發言稿)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