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一物降一物】(諺)降(xiang):降伏。一個人或一種東西,總會有另一種人或東西來降伏他。指天下萬事萬物,沒有制伏不了的。
【第2句】:【 有志不在年高】年紀(jì)大了,只要有志氣,仍能有所作為。 然《艷陽天》:“唉,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活百歲;我現(xiàn)在 盤算的是出多少力,不是活多大年紀(jì)。”
【第3句】:婊子立牌坊——假裝正經(jīng);令人作嘔
【第4句】:【瓜好吃,夜難守】釋義:看瓜守夜很辛苦,不容易。例句:他邊吃邊稱贊說:“看二大爺噦,這些瓜都能叫上名呀!有的說:瓜好吃,夜難守。大爺一個人睡這里不怕呀?”
【第5句】:【拉長線兒】(慣)比喻作長遠(yuǎn)打算或安排。
【第6句】:我放學(xué)后貪玩弄臟了褲子,爸爸讓媽媽給我換條干凈的。媽媽數(shù)落了我半天后說:“現(xiàn)在穿的褲子就這一條,沒換的。”爸爸接著說:“怎么,老虎下山一張皮啊?明天給孩子再買一條吧!”(山西·洪洞)
【第7句】:【不知道鐵鍬幾個齒】齒、恥諧音。頭腦不清醒,不知恥辱。 周立波《暴風(fēng)驟雨》:“韓老六殷勤地勸酒,嚷得熱乎乎,三二 樽高粱,就把楊老疙瘩灌得手腳飄飄,不知道鐵鍬兒個齒 了。”
【第8句】:【樹老易空,人老易松】見“人老易松,樹老易空”。
【第9句】:我纏著媽媽買橘子吃,媽媽很不高興地說:“今天要吃這樣,明天要吃那樣,你真是一個小饞貓。”爺爺在一旁插話說:“這就叫‘生根的要肥,長口的要吃’。”(湖南·沅江)
【第10句】:【不說不笑不熱鬧】指空閑時有說有笑,心情愉快。《馬烽 小說選》:“不說不笑不熱鬧,那兩個年輕人整天忙工作,讓 他們也歇一歇,喘一喘。”
【第11句】:【 見風(fēng)使舵,望水彎船】根據(jù)具體情況,采取靈活變通的辦 法。成語:隨機(jī)應(yīng)變。周立波《山鄉(xiāng)巨變》:“雖然他一向愛 走直路,不會拐彎,這會也不得不見風(fēng)使舵,望水彎船了。”
【第12句】:【書到用時方恨少】遇到實際問題需要解決,才體會到自 己學(xué)習(xí)不夠,讀書太少。王蒙《活動變?nèi)诵巍罚骸啊熳x唐詩三 百首,不會做詩也會謅。’她又說,‘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jīng) 過不知難。”’
【第13句】:【丟飯碗】(慣)比喻失去了賴以生存的職業(yè)。
【第14句】:【善門難開,善門難閉】(諺)行善做好事,一要確定目標(biāo),二要掌握分寸,三要分清界限,此即善門難開;及至招致麻煩,欲止無術(shù),欲行乏力,進(jìn)退作難,此即善門難閉。 指做好事不易。
【第15句】:【敢怒不敢言】(慣)指心里憤怒,但不敢說。
【第16句】:【東扯葫蘆西扯瓢】借喻說話漫無邊際,閑聊天。成語:東 拉西扯。馬烽《劉胡蘭傳》:“二寡婦見胡蘭不給她開收條, 只好坐在板凳上,和那些等著交鞋的婦女,東扯葫蘆西扯瓢 地扯起閑話來了。”
【第17句】:【好牛不緩,好馬不顛】釋義:好牛行走不遲緩,好馬騎著不顛簸。例句:不騎就不騎,不要胡說八道。我的白龍馬可不是顛人哩!常言說,“好牛不緩,好馬不顛”,不相信可以實踐。
【第18句】:閻王爺審案子一盡是鬼事
【第19句】:【螳臂當(dāng)車——萬無一濟(jì)】(歇)濟(jì):幫助,有益。指白白遭受損失,于事無補。
【第20句】:【敵不可縱,縱敵患生】(諺)縱:放縱,寬容。對于敵人,絕不能寬容,以免留下無窮的后患。指對敵對勢力不能心慈手軟,必須徹底消滅。
【第21句】:【黃河尚有澄清日,豈可人無得運時】釋義:舊指人或早或晚總會碰到好運氣的。例句:就是那李九強得了那兩吊錢,二十多兩銀子,也成了個過活。雖說是“黃河尚有澄清日,豈可人無得運時?”畢竟還得那“貴人提掇起,才是運通時。”
【第22句】:【東河里沒水西河里走】(諺)指東河里沒小時,就去西河,總會取到水的。比喻做事貴在靈活通變,一處不通,還可另找途徑。
【第23句】:【牛口里的草——扯不出來】(歇)比喻東西再也拿不出來。 也作“牛口里的草——不容易扯出來”。
【第24句】:驚險小說——危言聳聽
【第25句】:晚上,我見爺爺又在讀那本發(fā)黃的《紅樓夢》,就不解地問:“爺爺,這本書你不是早已看過了嗎?”“是啊。”爺爺樂呵呵地說,“好鐵要經(jīng)三回爐,好書要經(jīng)百回讀,好文章百讀不厭哩!”(浙江·紹興)
【第26句】:【荷葉包鱔魚,一下子就溜跑了】釋義:鱔魚:體形像蛇而無鱗,有黏液,很滑。比喻悄悄地走開。例句:爸爸曉得有理說不清,三十六計,走為上計,荷葉包鱔魚,一下子就溜跑了。
【第27句】:【惻隱之心,人皆有之】釋義:對有難的人,人人都有同情心。例句:劉翁道:“‘惻隱之心,人皆有之。’你肯在我船上相幫,管教你飽暖過日。”
【第28句】:背后施一禮——沒有領(lǐng)情;不領(lǐng)情
【第29句】:【牙齒還有和舌頭相碰的時候】(諺)比喻在一起生活的人,關(guān)系再親密,也不免有時要發(fā)生沖突。 也作牙跟舌頭還有不和的時候。 牙齒跟舌頭那樣親,有時也會咬到。 牙齒有時也會嚼痛舌頭。
【第30句】:在鎮(zhèn)上召開的“嚴(yán)打”審判大會上,爺爺見罪犯都是年紀(jì)輕輕的小伙子,不由得感慨道:“這些人伸手可提得一斗,抬肩可挑得一擔(dān);站著是根柱子,橫著可當(dāng)枕木。年輕力壯的,為啥大路不走走歪道啊?”(湖南·瀏陽)
【第31句】:【衣裳】“衣裳”指一年四季能穿的所有衣服,都叫衣裳。最初的衣裳應(yīng)該是樹葉與獸皮連在一起的“圍裙”。后來傳說黃帝創(chuàng)上衣下裳,即是上下連在一起的服飾,故后人稱上衣為“衣”,下衣為“裳”。到有文字記載時,我國的服裝樣式早已形成。如殷商時期上衣下裳連在一起的“深衣式”服裝。到春秋戰(zhàn)國時,這種上衣下裳開始變化,女子的“裳”(裙)已比男子的“裳”長了一些,就是說這一時期男女還都穿裙子。《詩經(jīng)》中多次提到有“麻”(衣領(lǐng))的新式服裝,以及“袍”(一種行軍者日以當(dāng)衣,夜以做被的長式衣服)、“裼”、“裘”等兒童褓衣和皮衣。可見,當(dāng)時人們的衣著已十分可觀了。
【第32句】:【一法通,百法通】(諺)指精通了某一方面的方法、技巧,其他相關(guān)方面的技術(shù)也就融會貫通了。
【第33句】:【大意失荊州】釋義:荊州:今湖北江陵,三國時是蜀國軍事、政治重鎮(zhèn)。關(guān)羽鎮(zhèn)守荊州因設(shè)防不嚴(yán)而被孫權(quán)襲取。比喻疏忽大意會造成損失。例句:“四嶺山的地位可不同尋常,對我們來說,是生死攸關(guān)的大事,我{門可不能大意失荊州呀!”
【第34句】:玉皇大帝娶土地婆——驚天動地
【第35句】:貓兒抓老鼠——本能;祖?zhèn)髅胤?/p>
【第36句】:【上山擒虎易,開口告人難】釋義:求別人很不容易。例句:回去,是的,現(xiàn)在就是路費問題了。怎么張口,怎么要?上山擒虎易,開口告人難。她跟誰提頭呢?表姑?表姑父?根本不行。
【第37句】:【輸贏勝敗,兵家常事】見“兵家勝負(fù),自古無常”。
【第38句】:【抓不住老虎,在貓身上出氣】(慣)比喻斗不過厲害的,就把怒氣發(fā)泄在弱者身上。
【第39句】:老鷹見小雞——個喜來一個憂
【第40句】:【打耗子還得個油紙捻兒】(諺)耗子:老鼠。指要逮老鼠還得用個油紙捻兒作誘餌。泛指做任何事都得付出相應(yīng)的代價。
【第41句】:【吃一次虧,長一次見識】釋義:從失敗中吸取教訓(xùn)。例句:“吃一次虧,長一次見識,把人都教能啦。”
【第42句】:【門縫里瞧人——把人看扁了】見“從門縫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第43句】:不是魚死,便是網(wǎng)破——有你無我
【第44句】:【外頭趕兔,屋里失獐】(慣)獐:獐子,哺乳動物,像鹿而比鹿小,頭小而尖,毛較粗,沒有角,皮可制革。外頭趕著捉兔子,家里卻丟了獐子。比喻貪小而失大。
【第45句】:【又抱西瓜,又揀芝麻】(慣)比喻大事小事全都抓。
【第46句】:每當(dāng)拿到新一期《學(xué)習(xí)報》時,我就會翻過來掉過去地看個沒完。看我那入迷的樣子,媽媽說:“莫非《學(xué)習(xí)報》是塊磁石,吸住了你?”我聽了,笑著說:“《學(xué)習(xí)報》是個寶,學(xué)習(xí)少不了嘛!”(河南·南樂)
【第47句】:【鋦鍋的戴眼鏡——找碴兒】(歇)碴兒:器物上的破裂處,諧“茬兒”。比喻故意挑毛病,找差錯。
【第48句】:【金女銀男,不如生鐵老伴】(諺)值金值銀的兒女,也比不上生鐵般的老伴。指人到老年,貴在有老伴彼此體貼照料。
【第49句】:【端誰的碗,受誰管】釋義:吃誰的飯,給誰干活,就得受誰管。例句:張楓林欲擒先縱,故意拿捏著說:“端誰的碗受誰管。人家蹺起腿來比咱們腦袋都高,不斗意氣,不生閑氣,閉著眼睛活著吧。”
【第50句】:【人急造反,狗急跳墻】人被逼得過分,就會不顧一切地反 抗。清代《紅樓夢》:“他素昔眼空心大,是個頭等刁鉆古怪 的丫頭,今兒我聽了他的短兒,人急造反,狗急跳墻!不但 生事,而且我還沒趣。”
【第51句】:【政如冰霜,奸宄消亡;威如雷霆,寇賊不生】(諺)奸宄(guv):犯法作惡的人。指執(zhí)法嚴(yán)明,犯法作惡的現(xiàn)象自然就少;政令威嚴(yán),偷盜搶劫的事情就不易發(fā)生。指要使社會穩(wěn)定,必須嚴(yán)法清政。
【第52句】:【鉆腦袋不顧屁股】見“顧頭不顧尾”。
【第53句】:【荒田無人耕,耕起來有人爭】人們不去想投資開發(fā),而只 想爭利。或說:荒田不耕,才耕便爭。電視劇:“他們培養(yǎng)了 青年作家?過去刁難的人,現(xiàn)在居然自稱伯樂了。荒地?zé)o 人耕,長出糧食就有人爭了。”
【第54句】:【湖區(qū)出好谷,山區(qū)出好屋】(諺)湖區(qū)澆灌方便,稻谷就長得好;山區(qū)木材豐富,房屋就蓋得好。指哪方面的資源厚實,哪方面就得天獨厚。
【第55句】:【推完磨,殺老驢】(慣)比喻事成之后,鏟除有功勞的人。
【第56句】:【 好借好還,再借不難】借東西要守信用。明代《西游記》: “老孫可是那當(dāng)面騙物之人?這叫做好借好還,再借不難。”
【第57句】:【翻老賬】(慣)老賬:過去的賬。 比喻重提已經(jīng)過去,讓人厭惡的事情。 也作“翻舊賬”。
【第58句】:針對這幾年村上刮起的賭博歪風(fēng),我和村里的伙伴成立了“少年禁賭隊”。一位大叔陰陽怪氣地說:“嘿嘿,榔頭扔在河里,細(xì)頭朝上啊!幾個小不點,也不撒泡尿照照有多大能耐,管起我們來了!”“路不平有人鏟,事不平有人管。”我不客氣地回敬道,“這事我們管定了!”(江蘇·鹽城)
【第59句】:【躲過初一,躲不過十五】(諺)指躲得了今天躲不了明天,終歸躲不過去。
【第60句】:人多智多出諸葛。
【第61句】:媽媽讓我去河邊提水,我說:“以后我要換上自來水,免得天天朝河邊跑。”媽媽聽了說:“你是吃了燈草,說得輕巧。一個人能架得起管子?”(湖南·新寧)
【第62句】:原來,我寫作文半天也寫不出幾個字。后來,我認(rèn)真閱讀課外書,經(jīng)常觀察周圍的事物,不懂就問,還堅持寫日記。現(xiàn)在不大一會兒我就能寫一篇作文。爸爸說:“這就叫‘處處留心皆學(xué)問,辛勤觀察神筆來’。”(河南·許昌)
【第63句】:【_E軌道】(慣)比喻生活或工作開始正常有序地進(jìn)行。
【第64句】:小紅姐出嫁了,鄰居們議論紛紛,說她是“高門不去,低門不進(jìn),結(jié)果挑來揀去找了個窮家兒”。快嘴二嬸卻在一旁反駁道:“高樓塌了一堆土,人要發(fā)了一只虎。我看那小伙兒挺能干。”(山西·清徐)
【第65句】:【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釋義:有地有牛,一家老小過舒服的日子。這是農(nóng)民的一種小農(nóng)經(jīng)濟(jì)思想。例句:他仍舊一心直奔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
【第66句】:【過橋米線】“過橋米線”是云南著名的地方小吃,現(xiàn)在,它已落戶全國各地。它源自一個傳說的兩個“版本”。從前有一個讀書人,家里窮,沒地方讀書,便每天到三里以外的一個涼亭里去看書。書生的妻子特別賢惠,每天給他送飯,但每次送到那里飯菜都涼了。于是她想了一個好辦法,在連飯帶菜的米線上,澆了一層熱油湯,利用它來保溫,這樣送去的飯菜就不涼了。因送飯途中必須經(jīng)過一座橋,人們便把這澆過熱湯油的米線叫做“過橋米線”。另一版本,是同人同事,不同的是以前吃米線是就著菜吃,像吃米飯一樣。一次,妻子提著送飯籃子過橋時,不小心腳下拌了一下,將菜湯撒到米線中。送到后書生干脆把剩下的半碗菜湯也倒進(jìn)米線中,不料吃起來味道更好了。從此,米線的吃法變成了在米線上澆上做好的菜鹵,連米線帶湯一塊吃,十分好吃。因此法得于橋上,故稱“過橋米線”。
【第67句】:【捉刀】“捉刀”,現(xiàn)在指代替別人做文章。源出南朝劉義慶主編的《世說新語·容止》,而發(fā)明捉刀的人就是三國時期的曹操。東漢末年,群雄逐鹿,曹操滅掉袁紹平定北方后,聲威大振,晉封魏王,許多少數(shù)民族部落紛紛歸附,匈奴也派使者拜見曹操。但在高大的匈奴使者面前,曹操覺得自己長得有些呵磣,“不足雄遠(yuǎn)國”,弄不好會損害國家形象。決定找大臣崔琰做自己的替身。崔琰是當(dāng)時有名的美男子,身材高大。曹操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崔琰,崔琰也滿口答應(yīng)了。于是,曹操讓崔琰假扮自己接見使者,而他自己卻“捉刀”扮成護(hù)衛(wèi)站在崔琰旁邊。等朝見完畢,曹操派人向匈奴使者打聽他對魏王的印象,匈奴使者回答說:“魏王看起來很有威嚴(yán),但是站在座榻旁邊的那個拿著刀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啊!”看來這個使者真是慧眼識英雄,崔琰雖然帥氣,但還是敵不過曹操的霸氣。其實,曹操是多慮了,據(jù)《魏氏春秋》記載:“武王姿貌短小,而神明英發(fā)。” 曹操的“捉刀”演變成代人寫文章或頂替別人做事的意思了。現(xiàn)在,“捉刀”的含義又有所發(fā)展,“槍手”是不是從“捉刀”變化來的呢?
【第68句】:期中考試快到了,李老師說:“同學(xué)們,現(xiàn)在是火燒眉毛水淹鼻子的時候了,可得抓緊時間復(fù)習(xí)啊!”(江西·進(jìn)賢)
【第69句】:坐飛機(jī)寫文章——高論
【第70句】:【初生牛犢不怕虎】這一俗語比喻年輕人大膽勇敢,有創(chuàng)新精神。此典出自《三國演義》第七十四回,原句是“初生之犢不懼虎。” 東漢末年,劉備的大將關(guān)羽率軍襲擊曹操的襄陽和樊城,打得曹軍退守樊城。曹操便派于禁和龐德前去增援。龐德領(lǐng)兵來到樊城腳下,與名將關(guān)羽展開了激烈的戰(zhàn)斗。龐德是員勇將,且年輕氣盛,和關(guān)羽大戰(zhàn)一百多回合,分不出勝負(fù),雙方各自鳴金收兵。關(guān)羽退回營寨后,對關(guān)平說:“龐德刀法很厲害,是個對手。”關(guān)羽還說:“俗話說,初生之犢不懼虎。”龐德雖然勇猛,但缺乏經(jīng)驗。當(dāng)時正是秋季,陰雨連綿,河水猛漲,于是關(guān)羽采用水攻戰(zhàn)術(shù)消滅了曹操派來的七路援軍,擊殺龐德。龐德是第一個不怕虎的牛犢。
【第71句】:【太歲頭上動土】(慣)太歲:傳說中神名,迷信認(rèn)為太歲之神在地,與天上的歲星(木星)相應(yīng)而行,掘土建屋要避開太歲的方位,不然就會遭受禍殃。比喻冒犯有權(quán)勢或強有力的人。
【第72句】:【無家鬼送不了家人】見“沒家親引不出外鬼來”。
【第73句】:一位老人因兒子和媳婦不孝順,非常傷心。別人安慰他說:“熬吧,等孫子長大就好了。”老人難過地說:“上窩雛兒還不得濟(jì),怎能指望秋雞子?”(江蘇·新沂)
【第74句】:銀圓當(dāng)眼鏡——光看錢
【第75句】:【 拄棍要拄長的,結(jié)伴要結(jié)強的】應(yīng)與有能耐的人交朋友,以 得到幫助。柳青《創(chuàng)業(yè)史》:“拄棍要拄長的,結(jié)伴要結(jié)強的! 他認(rèn)為姚士杰的指頭比他梁生寶的胳膊粗!”
【第76句】:媽媽炒了一盤兔肉,我邊嘗邊問媽媽:“怎么這樣香啊?”媽媽說:“常言說得好,‘天上飛禽——鴿子鵪鶉;地上走獸——兔子狗肉’。”(河南·鄧縣)
【第77句】:一著小慎,滿盤皆輸。
【第78句】:【人逢喜事情神爽】遇到好事,心情舒暢,喜形于色。葉辛 《蹉跎歲月》:“人逢喜事情神爽,今天三喜臨門會喝的多喝, 不會喝的少喝,個個都喝一點。”
【第79句】:【馬虎】“馬虎”用來形容某些人為事草率或粗心大意。馬、虎和粗心大意這風(fēng)馬牛不相及的三者,怎么會聯(lián)系到一起,成為一個有特定含義的固定詞語“馬虎”呢?相傳,宋代時京城有一個畫家,作畫往往隨心所欲,令人搞不清他畫的究竟是什么。他非常喜歡畫虎,有一次,他剛畫成一只虎頭,有位朋友登門來拜訪,請他畫一幅馬。這位畫家大筆一揮,非常隨便地在虎頭之下添上了馬的身軀。朋友見他如此不認(rèn)真,便質(zhì)問他說:“你這畫的到底是馬呀還是虎呀?”沒想到這位仁兄隨口便答道:“管它什么呢,馬馬虎虎吧!”朋友見狀,一氣之下拂袖而去。別人不要,畫家就把自己這幅“得意之作”掛到墻上。他的大兒子看見后很奇怪,用手指著畫問他:“爸爸,那上面畫的是什么啊?”“是虎”,畫家漫不經(jīng)心地回答。后來二兒子也好奇地問他,畫家又隨口支吾著說:“是馬”。不久,大兒子外出打獵,碰上一匹馬,卻以為是虎,搭上箭,一箭就把它射死了。馬主人不干了,要他賠償,害得畫家不得不原價賠償。后來二兒出門,路上遇到一只老虎,以為是馬,就想去騎,結(jié)果被老虎吃掉了。畫家聞訊,悲痛萬分,就把《馬虎圖》燒了,還寫了一首詩自責(zé):“馬虎圖,馬虎圖,似馬又似虎,長子依圖射死馬,次子依圖喂了虎。草堂焚毀馬虎圖,奉勸諸君莫學(xué)吾。”于是這位畫家贏得了一個“馬虎先生”的外號。從此,“馬虎”這個詞獲得了新義,流傳至今了。
【第80句】:【朝內(nèi)無奸,干戈不動】(諺)奸:奸佞。干戈:古代兵器,代指戰(zhàn)爭。 朝廷內(nèi)部沒有奸黨,就不會引起事端,發(fā)生戰(zhàn)爭。指奸賊是禍亂之根。
【第81句】:【土塊擦屁股——迷了門】(歇)門:本指肛門,轉(zhuǎn)指門路。形容人迷迷糊糊,不知所措。
【第82句】:【淮陰將兵——多多益善】見“韓信將兵——多多益善”。
【第83句】:烏鴉當(dāng)向?qū)А讶藥У剿朗?/p>
【第84句】:媽媽又做面條,弟弟一看便說:“又是面條,我不吃。”媽媽說:“芝麻稈喂驢——吃不吃讓到。”(河南·泌陽)
【第85句】:【壓大的力氣嚇大的膽】見“力氣是壓大的,膽子是嚇大的”。
【第86句】:吃了煤炭——火氣沖天
【第87句】:【 火大沒濕柴】力大勢猛,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類似的: 濕柴擋不住熱灶。電視劇《轆轤·女人和井》:“火大沒濕柴, 火燒旺點,談戀愛哪有燒一把火的!”
【第88句】:上個月,我纏著媽媽帶我游覽了紹興。這個月,我拉著媽螞的衣角,又要她帶我去杭州游覽。媽媽用手指輕輕點了一下我的額頭,笑著說:“人心不足蛇吞象。你有了五福,想六福,有了豆腐,想吃肉。可別光惦記著游玩落下功課啊!”(浙江·紹興)
【第89句】:【八拜之交】現(xiàn)在的詞義是結(jié)拜兄弟的鐵哥們。源出兩處。一處是源自徽宗時期著名文人邵伯溫的《邵氏聞見錄》,其中記載了“八拜之交”典故:文彥博聽說國子博士出身的李稷待人傲慢,決心給他點教訓(xùn)。有一次,文彥博任北京守備,李稷聽說后,便上門來拜謁。文彥博故意讓李稷在客廳等候多時后方出來接見。見了李稷之后,文彥博說:“你的父親是我的朋友,你就對我拜八拜吧。”李稷因輩分低,不敢造次,只得向文彥博拜了八拜。文彥博以長輩的身份挫了李稷的傲氣。這就是“八拜之交”的典故。到后來,“八拜之交”成為了古人結(jié)拜兄弟的最重要禮儀,拜把子、認(rèn)兄弟都要行八拜之禮。一般認(rèn)為“八拜之交”是行八次下拜,分別沖著東、南、西、北以及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八個方位行禮。但據(jù)古書記載,“八拜之交”的頭一拜是伯牙子期知音之交;第二拜廉頗藺相如刎頸之交;第三拜陳重雷義膠漆之交;第四拜元伯巨卿雞黍之交;第五拜角哀伯桃舍命之交;第六拜劉關(guān)張生死之交;第七拜夷吾叔牙管鮑交交;第八拜孔融禰衡忘年之交。拜的是八份感天動地的友情。二處是“八拜之交”是以清初以來秘密會社“洪門”入會立誓的儀式。入會之始,舉行八拜之禮。一拜天為父,二拜地為母,三拜日為兄,四拜月為嫂,五拜五圣賢(即五個創(chuàng)會始祖),六拜萬云龍,七拜眾兄弟,八拜萬年香。自此,“八拜之交”在江湖道上通行慣用。
【第90句】:【三打不回頭,四打連身轉(zhuǎn)】(慣)形容人反應(yīng)遲鈍,懦弱膽小。 也作三答不回頭,四答和身轉(zhuǎn)。 三推不上肩,四推和身轉(zhuǎn)。
【第91句】:挑燈草的扁擔(dān)——擔(dān)空心
【第92句】:【老虎借豬,有進(jìn)沒出】釋義:強行奪取,不付代價。例句:“連個價錢也不容說定,就硬逼著把豬宰了。可是至今,連一文錢也不給。”說到這里,她揩著眼淚說:“大老板呵,你替我們想想,這不是合著了那句老話‘老虎借豬,有進(jìn)沒出’么?”
【第93句】:【明水暗道紫花泥】(諺)指雨后夜間行路,在無光照的情況下,看著亮亮的是積水,看著紫花樣的是泥坑,看著黑呼呼的才是路。
【第94句】:【城樓上雀兒——好耐驚耐怕的蟲蟻兒】(歇)城樓:修建在城門洞上的樓,用來瞭望敵情和指揮作戰(zhàn)。蟲蟻兒:方言,稱麻雀一類的小鳥。比喻見過世面,經(jīng)得起驚嚇的人。
【第95句】:雪里梅花——飽經(jīng)風(fēng)霜
【第96句】:鯊魚把兒請貓代管——不保險
【第97句】:郵遞員丟郵包——失信了
【第98句】:快要期末考試了,可我還沒把心思放在學(xué)習(xí)上,老師說:“急時抱佛腳。難道真要火炭落到腳面上,你才知道疼嗎?”(重慶·萬縣)
【第99句】:【吃錯了藥/吃錯了耗子藥】做事反常,顛三倒四。韓志君 等《古船·女人和網(wǎng)》:“你吃錯藥了吧?她是我老婆,還是你 老婆?”
上一篇:句句深入人心經(jīng)典文案,抖音很火的文案八個字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