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lùn wén,古典文學常見論文一詞,謂交談辭章或交流思想。疫情面前所有人應當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形勢與政策論文精選三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1篇: 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形勢與政策論文
穿越血與火的歷史煙云,歷經建設與改革的風雨洗禮,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迎來了她100歲的生日。
憶往昔崢嶸歲月,百年史浸滿多少屈辱的淚水,數十年抗爭又流盡了多少中華兒女熱血滿腔。100年前,一艘南湖上的紅船從黎明中駛來,中國革命放射出第一縷絢麗的曙光。從此,中國革命有了正確的航向。黨以七月的名義,呼喚八月的南昌風暴,呼喚秋天的井岡星火,呼喚長矛、大刀和紅纓槍。100年風雨兼程,說不盡的坎坷滄桑;九十九年風云巨變,道不完的偉業輝煌!忘不了,太行山下抗日的烽火,忘不了,微山湖畔的凱歌嘹亮。在無數先烈們用鮮血染紅的黨旗上,翻卷著的是x日本帝國主義的怒濤,流淌著的是為保衛祖國而澎湃的血浪。是黨帶領我們斬關奪隘,歷盡風險奪取勝利;是黨帶領我們艱苦奮斗,建設家園,奔向小康。
滄海桑田,神州巨變,100年征程歲月崢嶸,100年征程金光燦爛。如今,南極上空早已飄揚著我們的五星紅旗,太平洋上出現了我們強大的海軍艦隊,神州5號也帶著剛強的氣勢沖向了太空;如今,一座座現代化的城市迅速崛起,一個個商廈、工廠、高科技企業正遍地生花……香港回來了,澳門回來了,那些曾經蔑視我們為東亞病夫的列強,一個個低下了自命高貴的頭,就連大洋彼岸那個自恃天下第一的超級大國,也不得不一次次為他們的傲慢和無禮道歉。我們這個曾經饑寒交迫的民族,已經可以驕傲地告訴世界:一個偉大的黨正帶領地球上五分之一的人口實現小康,走向富裕。請問,世界上還有哪一個政黨能夠創造出這樣的奇跡。
50多年前,新中國成立伊始,美聯社一位記者在香港發出電訊說:“這個國家太大了,又窮又亂,不會被一個集團統治太久,不管他是天使、猴子,還是共產黨人。”時光荏苒。50年后,當人類跨入新世紀,回首百年歷程時,一組關于中國的長篇報道出現在《紐約時報》的頭版。這組報道的總標題赫然寫著:“中國半個世紀--壯麗、驕傲與渴望”。
100年風云變幻,100年潮起潮落,中國共產黨歷久彌新,青春常在,有什么賦予它如此神奇的力量?放眼未來,滄海橫流,征途漫漫,中國共產黨又靠什么領導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結合起來,緊緊把握時代潮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永葆黨的先進性和青春活力。這,就是中國共產黨100年成功的真諦。
今天,我們團結在黨的旗幟下,發揚傳統,艱苦奮斗。永保先進性、經得住各種風浪,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社會和諧、人民幸福;學習與時俱進,熱愛祖國,心系人民,勤政廉政,用生命和熱血,為黨旗爭光。我們新一代大學生們理應跟隨黨的腳步,明德勵志勤踐行,創先爭優爭先鋒。
歷史的塵煙,掩蓋不住世紀的風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無數先驅者已將希望的種子撒向人間,綻開了一片爛漫的紅色。彈指一揮間,上下越千年,黯淡與輝煌、幻滅與再生,永恒的悲愴與不朽的豪情,貫穿于這一清晰的脈絡。這便是我們的黨堅韌求索的過程,我常常在心里重復著這幾句話,每一次都熱血沸騰,胸膛里燃燒著對祖國的熱愛。作為一個中國人,我深深地為我們欣欣向榮的國家而感到榮耀、為我們不斷求索、不斷前進的政黨而感到驕傲,更為能夠投身充滿機遇和挑戰的現代化建設而感到自豪。滔滔沅江邊,巍巍陽山下,我無數次重復自己年輕的誓言……哪怕我只是一塊磚,也要去構筑祖國興旺強盛的大廈;哪怕我只是一顆螺絲釘,也要去鋪設民族走向輝煌的路軌;哪怕我只是一棵小草,也要為祖國的春天奉獻自己生命的綠色!
第2篇: 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形勢與政策論文
中國共產黨始終同全國人民心連心,與中國命運的脈搏一起跳動,步履堅定,從偉大走向偉大。實踐證明中國共產黨無愧是偉大、光榮、正確的黨,是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形勢與政策論文1000字,供大家參考。
2024百年奮斗路啟航新征程形式與政策論文【1】
穿越血與火的歷史煙云,歷經建設與改革的風雨洗禮,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迎來了她100歲的生日。
憶往昔崢嶸歲月,百年史浸滿多少屈辱的淚水,數十年抗爭又流盡了多少中華兒女熱血滿腔。100年前,一艘南湖上的紅船從黎明中駛來,中國革命放射出第一縷絢麗的曙光。從此,中國革命有了正確的航向。黨以七月的名義,呼喚八月的南昌風暴,呼喚秋天的井岡星火,呼喚長矛、大刀和紅纓槍。100年風雨兼程,說不盡的坎坷滄桑;九十九年風云巨變,道不完的偉業輝煌!忘不了,太行山下抗日的烽火,忘不了,微山湖畔的凱歌嘹亮。在無數先烈們用鮮血染紅的黨旗上,翻卷著的是x日本帝國主義的怒濤,流淌著的是為保衛祖國而澎湃的血浪。是黨帶領我們斬關奪隘,歷盡風險奪取勝利;是黨帶領我們艱苦奮斗,建設家園,奔向小康。
滄海桑田,神州巨變,100年征程歲月崢嶸,100年征程金光燦爛。如今,南極上空早已飄揚著我們的五星紅旗,太平洋上出現了我們強大的海軍艦隊,神州5號也帶著剛強的氣勢沖向了太空;如今,一座座現代化的城市迅速崛起,一個個商廈、工廠、高科技企業正遍地生花……香港回來了,澳門回來了,那些曾經蔑視我們為東亞病夫的列強,一個個低下了自命高貴的頭,就連大洋彼岸那個自恃天下第一的超級大國,也不得不一次次為他們的傲慢和無禮道歉。我們這個曾經饑寒交迫的民族,已經可以驕傲地告訴世界:一個偉大的黨正帶領地球上五分之一的人口實現小康,走向富裕。請問,世界上還有哪一個政黨能夠創造出這樣的奇跡。
50多年前,新中國成立伊始,美聯社一位記者在香港發出電訊說:“這個國家太大了,又窮又亂,不會被一個集團統治太久,不管他是天使、猴子,還是共產黨人。”時光荏苒。50年后,當人類跨入新世紀,回首百年歷程時,一組關于中國的長篇報道出現在《紐約時報》的頭版。這組報道的總標題赫然寫著:“中國半個世紀--壯麗、驕傲與渴望”。
100年風云變幻,100年潮起潮落,中國共產黨歷久彌新,青春常在,有什么賦予它如此神奇的力量?放眼未來,滄海橫流,征途漫漫,中國共產黨又靠什么領導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結合起來,緊緊把握時代潮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永葆黨的先進性和青春活力。這,就是中國共產黨100年成功的真諦。
今天,我們團結在黨的旗幟下,發揚傳統,艱苦奮斗。永保先進性、經得住各種風浪,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社會和諧、人民幸福;學習與時俱進,熱愛祖國,心系人民,勤政廉政,用生命和熱血,為黨旗爭光。我們新一代大學生們理應跟隨黨的腳步,明德勵志勤踐行,創先爭優爭先鋒。
歷史的塵煙,掩蓋不住世紀的風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無數先驅者已將希望的種子撒向人間,綻開了一片爛漫的紅色。彈指一揮間,上下越千年,黯淡與輝煌、幻滅與再生,永恒的悲愴與不朽的豪情,貫穿于這一清晰的脈絡。這便是我們的黨堅韌求索的過程,我常常在心里重復著這幾句話,每一次都熱血沸騰,胸膛里燃燒著對祖國的熱愛。作為一個中國人,我深深地為我們欣欣向榮的國家而感到榮耀、為我們不斷求索、不斷前進的政黨而感到驕傲,更為能夠投身充滿機遇和挑戰的現代化建設而感到自豪。滔滔沅江邊,巍巍陽山下,我無數次重復自己年輕的誓言……哪怕我只是一塊磚,也要去構筑祖國興旺強盛的大廈;哪怕我只是一顆螺絲釘,也要去鋪設民族走向輝煌的路軌;哪怕我只是一棵小草,也要為祖國的春天奉獻自己生命的綠色!
第3篇: 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形勢與政策論文
[摘要]新常態下,“形勢與政策”課教學改革應重新審視課程性質和特點,回歸課程和教育教學原本。本文針對現在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對癥下藥,從課程定位、教學模式和長效機制三個方面進行改革,以提高課程內涵和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高職院校;形勢與政策;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5918(2024)02-0137-02
一、引言
“形勢與政策”課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新時代國內外形勢,深刻領會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面臨的歷史性機遇和挑戰的核心課程,也是引導大學生準確理解黨的基本理論、路線和方略的重要渠道。新時代高職院校如何定位“形勢與政策”課,探索全新的教學模式并構建長效機制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二、“形勢與政策”課的特點
“形勢與政策”課具有理論武裝時效性、釋疑解惑針對性、教育引導綜合性等三個特點。
(一)理論武裝時效性。理論性是指該課程理論性強,要講好“形勢與政策”課,任課教師必須具備比較深厚的理論功底。比如中東局勢為代表的國際局勢類的問題就涉及諸如勞動、剩余價值、資本、(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等概念和理論,同時也涉及諸如戰略位置、自然環境、歷史文化、(陸)海權論、文明沖突等軍事、地理、歷史、政治多學科的相關知識。該課程理論性強的特點就要求任課教師必須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下,綜合多學科相關知識背景以及相關學者的論述,才能將相關的焦點、熱點講透說明,否則就熱點講熱點,就焦點講焦點,流于表面而影響教學效果。另一方面,該課程時效性強。根據教育部社政司每學期初下發的《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要點》,選取半年內發生的要聞組織教學,而國際國內的焦點熱點瞬息萬變,不可能有固定的教材,甚至本周的課結束后,下周的課講什么內容都要重新嚴格界定和組織。這里要說明的是,不管是理論性還是時效性,對教師的要求都非常高。而理論性和時效性同時集聚在該課程里面,教學難度更可想而知了。
(二)釋疑解惑針對性。根據理論的時效性特點,“形勢與政策”課必須理論聯系實際和直面學生的問題。一方面,“形勢與政策”課在大部分高職院校都被劃人理論課,但實際講授中,理論只能是一條隱形的支撐線索,更多的還是針對一個個鮮活的熱點和焦點問題。“形勢與政策”課不同于高職院校一般的理論課,前者重例有理,后者重理有例;前者具體鮮活,后者抽象概括;前者要透過大量紛雜的現象點明本質再回到現象本身,難以有固定的模式套用,后者邏輯分析和推理過程都有理可循。另一方面,“形勢與政策”課必須經常直接面對來自學生的各種質疑和問題,現實而敏感,差異性大而又有相似之處。如何正確回答這些問題,是對任課教師極大的考驗,也是“形勢與政策”課課堂教學效果好壞的關鍵點。
(三)教育引導綜合性。如上所述,“形勢與政策”課不僅要求任課教師具備比較深厚的理論功底,還要綜合利用各相關學科理論和背景知識,更要有針對性地回答來自學生的各種問題。學生所提問題,從三觀缺失到大學生活適應,從學業迷茫到失戀迷失,從網絡時尚到人際關系,從社會萬象到人間小事,紛繁雜呈應接不暇。在這種情況下,“形勢與政策”課要想起到教育引導作用,教師要綜合考慮學生各種情況,要掌握當代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的特點,使學生通過課堂教學,從不同的側面和不同角度分析,使學生不失時機地實現智力發展,逐漸促進學生優良思想品質的形成。
三、“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育觀念和重視不到位。高職院校對“形勢與政策”課重要性和特殊性認識不到位,對課程重視不夠,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思政課“無用論”的觀念根深蒂固。長久以來,對思政課的厭倦,幾乎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學生幾乎把思政課與“洗腦”“無聊”等字眼直接掛鉤,很多教師甚至是學校領導也把思政課歸入雞肋課程行列。第二,高職院校普遍存在重專技輕思政的傳統。第三,高職院校的思政課的生存空間逐步被實習實訓、頂崗實習、技能大賽和考證侵吞。于是,“形勢與政策”課學分少課時少,任課教師之間以及與專業課教師之間各自為政,大班上課成為常態。
(二)教師隊伍建設有待加強。在大多數高職院校,“形勢與政策”課任課教師一般歸屬于三類——帶其他思政課專任教師、輔導員和學校行政人員。第一類教師能上但不愿上,能否上好還是未知數。第二、三類教師愿意上但很難上好。這三類教師分屬不同部門,很難進行有效的組織課堂教學。同時在這三類教師中,中級職稱和本科學歷的人員居多,比例高達60.5%,高級職稱和博士學歷的教師嚴重缺乏,占比不到7%。這三類教師一般教學任務繁重,在完成授課任務之余,難以留存科研工作所需的充足時間和自我提升的學習精力,繁重的教學任務在客觀上也制約了教師繼續學習和教研活動的開展,因而導致部分教師職業能力水平低下難以勝任教學工作。
(三)教學方法和手段不夠豐富。高職院校許多教師仍然采取滿堂灌式教法,有的更是集中起來作報告。這樣的教學形式往往會抑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總處于被動學習,興趣和激情就得不到有效調動,于是開小差、遲到、曠課、睡覺也就成了普遍現象。另外,有的“形勢與政策”課仍然是教師一支粉筆、一本講稿、一張嘴的授課方式,網絡化、數字化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沒有充分利用,有些教師做的PPT課件,充其量是對傳統板書的簡單代替,達不到應有的教學輔助效果。
四、對“形勢與政策”課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
(一)重視程度和教育觀念雙到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是全方位的,而思想道德素質和法治素質是人應該具有的基本素質,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就不能局限于專業知識和技能,更應關注學生的思想品質和全面發展。“形勢與政策”課不是單純地灌輸時事熱點,而是磨礪學生的雙眼,使其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不是機械地進行道德大義說教,而是磨礪學生的思維,使其學會辯證唯物主義方法論;不是強制式的頭腦洗禮,而是引導學生的靈魂,在帶人中發現差異,在對比中發現自我、認識自我、回歸自我。如果“形勢與政策”課有幸能讓學生搞清楚“我是誰”,那么接下來能做什么和應該做什么就順理成章簡單自然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形勢與政策”課的真正意義和作用就能呈現出來。因此,高職院校要對其給予足夠的重視,無論是在人力、財力上,還是政策、組織、措施上都給予足夠支持,確實保障其健康和持續發展。?“形勢與政策”課只是一門課程,但其課程改革和建設發展離不開高職院校的辦學定位和辦學實際。為誰培養人和培養什么人是高職院校辦學定位的根本問題,也是高職院校包括“形勢與政策”課在內的各類課程教學改革的根本方向。高職院校辦學都面臨經費、生源、師資以及大環境的變化等等都是具體而不能繞開的辦學實際問題,直接關乎怎樣培養人的問題。“形勢與政策”課教學改革關鍵在于,如何將課程性質與辦學定位、辦學實際相結合,在綜合平衡中找到真正適合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起點。只有找到這個起點,才能找到走適合自己的道路,才能不被各種光鮮艷麗的教育潮流所迷惑。否則,人云亦云始終走不出困境。只有找到這個起點,才能構建良性發展的基本框架。
(二)構建課程改革的基本框架。首先,加強師資隊伍多元化建設。專業教師結構配置要多元化。專任教師要“好”,輔導員和行政人員要“能”,其他專業課教師要“愿”。選拔那些政治素質強、知識結構合理、教學技能豐富的作為專任教師,形成師資隊伍的中堅力量。選拔經驗和閱歷豐富的輔導員及行政人員作為兼職教師,充分發揮多學科融人的優勢。切實提高“形勢與政策”任課教師的地位,讓其他專業課教師“愿”加入其中,并在統一規劃和有力領導下,塑造良性的競爭狀態和發展趨勢。當然,多元化不是無底線,而是讓“形勢與政策”課任課教師構成形成良性互補和充分競爭的良好態勢。另外,專業教師成長多元化。在教師成長類型上。教學效果良好的任課教師應多鼓勵和支持其賽課、評課,培養“以賽促長”“以賽促建”和“以賽促學”的軟環境;在教師成長激勵上,要物質獎勵、精神獎勵和政策支持相結合。在教師考評上,實現學生評教、同行互評和學校考核相結合。在職稱評審上給予關注。
其次,規范教學內容和管理。“形勢與政策”課沒有固定的教材和教學內容,卻有一條不變的紅線——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圍繞這條紅線,模塊化每學期的教學內容以確保教學內容的整體性和系統性。結合教育部的“教育教學要點”,可視化每學期的教學專題以確保教學內容的統一性。發揮教研室的作用,標準化備課、編寫教案和制作課件以確保教學內容的規范性。另外,課程管理規范化,課程由誰組織協調、由誰布置實施、由誰負責考評,高職院校要出臺文件務必落實到各具體職能部門。
(三)課程改革重在形成長效機制。課程教學改革的起點和基本框充其量只能算是制度設計,并不是實施過程更不是結果。因此,高職院校應該在具體教學組織和實施過程中,隨著各種問題的暴露,不斷結合本校實際,摸索和建立起一套長效機制,并充分發揮高職院校靈活多變的優勢,實施一校一方案和一課一方案的“四一工程”,走特色發展之路,走創新發展之路,走內涵發展之路。
豐富教學方法和手段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教師素質和業務水平的集中體現。“形勢與政策”課教學瓶頸或許不是選擇規范性、系統性的教學專題,而是如何找到合適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參與進來并入腦人心。因此,應充分考慮各學院以及不同專業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編制課表,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充分激活專題,以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為導向調動學生的興趣;充分研究高職學生的特點,找到起點代人理論,內化于心;充分利用熱點分析、主題演講、時政報告、現場辯論等多樣化教學手段,提高課程互動比重,激發學生思考,外化于行。
五、結語
綜上所述,面對各種實際問題,高職院校的“形勢與政策”課教學改革,應該在了解課程性質和特點的基礎上,綜合本校的辦學定位和辦學實際,找到課程教學改革的起點,進而構建課程教學改革的基本框架,并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逐步形成特色發展模式。
上一篇:關于班主任的工作思路【三篇】
下一篇:環境整治月工作總結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