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百日連陰雨,總有一朝晴.
【第2句】:【飽食傷心,忠言逆耳】(諺)過度貪食會損傷身體,忠言勸告往往令人難以接受。
【第3句】:【沒骨頭的傘——支撐不開】(歇)本指張不開傘,轉喻人軟弱,打不開或支撐不了局面。
【第4句】:【小人無罪,懷璧其罪】見“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第5句】:【貓下的貓疼,狗養的狗愛】見“狗養的狗親,貓養的貓愛”。
【第6句】:【饒人不是癡漢】(諺)饒:饒恕,寬容。遇事能寬容別人,這不是癡呆的表現。指寬容是聰明人的行為。 也作饒人不是癡,過后得便宜。 饒人不是癡,癡漢不饒人。 饒人三分不為癡。
【第7句】:【東家種竹,西家治地】(諺)東邊的人家種了竹子,西邊的人家只要整好地,竹子就會長出來。指竹子愛向西南方向滋長,只要東邊種竹,西邊自然長出。
【第8句】:吃要吃有味的,說要說有理的。
【第9句】:【摘了奶忘了娘】(慣)斷了奶就把母親忘了。比喻忘本。
【第10句】:【涼水澆頭】見“冷水澆頭懷抱冰”。
【第11句】:【鴉浴風,鵲浴雨,八哥兒洗浴斷風雨】(諺)浴:鳥兒在天空飛翔。 指烏鴉在空中飛翔,是將要起風的征兆;喜鵲在空中飛翔,是天要下雨的征兆;八哥兒在空中飛翔,是無風無雨的征兆。
【第12句】:要知山中事,鄉間問老農。
【第13句】:【三只手】“三只手”是小偷的代稱。這一稱呼怎樣來的呢? “三只手”是個外來詞。古羅馬有位劇作家叫普圖斯,據說它寫過一百多部喜劇,如《一壇金子》、《孿生兄弟》等。這些作品曾在羅馬舞臺上風行一時,風格幽默,情節生動。“三只手”便和《一壇金子》有關。 劇中的老爸吝嗇鬼尤克里奧丟了一壇金子,他懷疑是家里的奴才拿了,便要奴才伸出手來給他看有沒有拿黃金。看了一只,沒有,又看一只,還是沒有,最后要奴才給他看“第三只手”。從此“三只手”便成了小偷的代稱。
【第14句】:【成事在天,謀事在人】見“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第15句】:【拿得住的是手,掩不住的是口】(諺)手能抓住,嘴卻無法掩住。偏指人人都有傳播消息的自由,不論采取什么嚴密的措施,也禁不住信息的交流。
【第16句】:藕發蓮生,必定有根
【第17句】:【人有三分怕虎,虎有七分怕人】(諺)人怕虎只有三分,虎怕人卻有七分。指人怕老虎,其實老虎更怕人。也比喻善良的人害怕惡人,惡人更怕善良的人。
【第18句】:和尚任期已滿,則稱退居和尚,俗稱老和尚。由于佛教在中國歷史悠久,和尚一詞深人民間,一般俗人不知佛教內部的稱呼,凡見僧人都一律稱作和尚,按其年齡大小稱小和尚、大和尚或老和尚。有些鄉村地方知其俗姓者,甚至冠以俗姓稱某和尚等,這是極不妥當的。
【第19句】:【上當】“當鋪”是一種買賣,自愿交易,這種商業行為在我國早已有之。“上當”現在的詞義是被捉弄,利益受損。它的來源始于明末清初,與一只花瓶有關。明末時期,北京城有許多當鋪,當鋪的管事人叫“朝奉”。“同仁當”當鋪有個姓張的朝奉,站堂口十余年,見多識廣。不料,這位從不失手的老朝奉被人騙了。一天,忽然闖進一位老者,聲稱有只寶瓶要押當。張朝奉接過瓶子一看,果然是一只“雨過天晴”的寶瓶,堪稱無價之寶。如將鮮花置于瓶內,不澆水不施肥,可保鮮花艷麗長存。老者聲稱家遭大難,急等用錢,開口要價十萬兩銀子,后以八萬兩銀子成交。 老者走后,老朝奉急于驗寶,將一束鮮花插入瓶內,結果三天不到,這花就沒了生機。老朝奉急忙到“寶古齋”鑒定,結果是景德鎮成化年間出產的瓷瓶,連八十兩銀子也不值。老朝奉趕忙回店向東家匯報,二人商議,轉天向諸位同仁下帖,就說“同仁當”由于錯認“寶瓶”傾家蕩產,不得已宣布當鋪關門。第二天“同仁當”在后院請了四桌賓客,老朝奉聲淚俱下講了自己被騙的經過,末了轉身拿起花瓶摔成碎片,眾人看了憤憤不平。這消息很快傳遍北京城。 老朝奉摔花瓶不久,那當“寶瓶”的老者又來贖當。老朝奉變戲法般拿出那只所謂的寶瓶“雨過天晴”,當場清點銀兩,二人錢貨兩清。 原來,這個老者是個老奸巨猾的江湖騙子,專騙當鋪銀子,沒想到落人老朝奉的圈套,引誘他再次上當鋪來贖,如果拿不出押當品,當鋪還要賠償挨罰。那貪心不足的騙子果然“上當”,這事又在北京風傳開來,便有了“上當”一詞。
【第20句】:【亂世出英雄】(諺)戰亂的年代,往往會涌現出收拾局面的英雄人物。
【第21句】:【七十三,八十四】(慣)形容說話東拉西扯,嘮嘮叨叨。
【第22句】:【東明西暗,等不到撐傘】(諺)天空東方發亮,西方陰暗,這時候,來不及撐開傘,大雨就到了。指東明西暗是暴雨即將到來的征兆。
【第23句】:【拿話當經念】(慣)比喻把他人說的話當作行為準則。
【第24句】:【難得糊涂】在官家或民宅,經常看到“難得糊涂”的書法匾額或橫幅,那么,“難得糊涂”到底是糊涂還是不糊涂呢? “難得糊涂”源自清朝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1754年,鄭板橋由山東范縣調任濰縣知縣,而此時濰縣正遇上百年罕見的旱災,遍地餓殍。鄭板橋心急如焚,而欽差大臣姚耀宗卻不聞不問,反倒向鄭板橋求字畫。氣憤的鄭板橋就畫了一幅鬼來諷刺他,欽差大臣怒而毀畫。鄭板橋的妻子見他為百姓憂慮日漸憔悴,便勸他既然皇帝不管,欽差大臣也不理,你一個小小的知縣能管得了什么,不如裝作糊涂。鄭板橋聞言大怒:裝糊涂,我裝不來,聰明難,糊涂難,由聰明變糊涂更難,難得糊涂。他的這句話后來成了“難得糊涂”的注解:“聰明難,糊涂難,由聰明變糊涂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后來福報也。” 那他真的糊涂嗎?當然不是。鄭板橋以“拯救萬民,在所不惜”來激勵自己,他愛民如子,有詩為證,他提筆寫下“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雖些小小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他責令濰縣富豪為饑民輪流熬粥,帶頭捐出自己的俸銀,開官倉借糧賑災,這才穩住了局面。后來百姓無法按期歸還糧食,他干脆燒掉借券了事。雖然他救了一方百姓,卻得罪了上司,不久就被罷官。為此,他用自己獨創的“板橋體”書寫“難得糊涂”四個大字,并成了他的座右銘。不愿巴結上司、一心想為百姓謀福的他顯得和官場格格不入,但又抗爭不過官場的黑暗,“難得糊涂”是他的無奈之舉,他才是大智若愚。
【第25句】:【初生牛犢不怕虎】(諺)犢(du):牛犢,小牛。剛生下的牛犢連猛虎也不怕。比喻年輕人未經世事,不知天高地厚。也比喻年輕人不受世俗約束,敢沖敢闖,敢說敢干。
【第26句】:【青菜蘿卜一鍋煮】 釋義:比喻不加區別,同樣對待。 例句:李春山過去攔住,想緩和他,被他觸了一鼻子的灰:“噢!青菜蘿卜一鍋煮,黃鱔泥鰍一簍裝!沒有那么安逸!”
【第27句】:【清酒紅人面,黃金黑世心】(諺)清酒能使人面色發紅,黃金能激起人的貪欲。指金錢的引誘力極大。 也作清酒紅人面,黃金動道心。 清酒紅人面,財寶動人心。
【第28句】:【豆芽菜長不成大樹】 釋義:諷刺人沒有出息,不成材。 例句:趕明日叫那幫害人精都給轟去……呔,那小子還一勁窮倒騰,我看呀一“豆芽菜長不成大樹”。
【第29句】:不圖便宜不上當,貪圖便宜吃大虧.
【第30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睛還有晴】(歇)晴:諧“情”。指說是無情卻還有情。
【第31句】: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
【第32句】:【險道神撞著壽星老兒——你也休說我的長,我也休嫌你的短】(歇)險道神:迷信稱出殯時的開路神,身材細長。壽星老兒:民間傳說中長壽的神,身材矮胖。指彼此都有缺點,不要互相嫌棄。
【第33句】:【晚娘的拳頭,云里的日頭】(諺)晚娘:繼母。日頭:太陽。云里的日頭,看起來不紅,但暴曬力很強;晚娘的拳頭,看起來不重,但打起來很毒。指舊時繼母對前妻的子女往往十分狠毒。 也作“云里的日頭最毒,晚娘的拳頭最狠”。
【第34句】:【家有千金,不如薄技在身】見“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
【第35句】:意思是:羅漢已經殺盡煩惱之賊,不再生到三界六道之中,從而證到小乘的最高果位,人“無余涅檗”了。在“聲聞四果”中,羅漢是最高果位;但在四圣位中,羅漢還是初位,次于緣覺、菩薩和佛。經中說,有些大阿羅漢實際上是不入涅檗的菩薩,示現羅漢身在世間利樂眾生,民間祀奉的,多屬于這類大阿羅漢,如唐代司空圖《十會齋文》:“維摩赴會,捧瑞露以同沾;羅漢飛空,曳危峰而亦至。”
【第36句】:【路見不平,也有向燈向火】(諺)向燈向火:燈火不是一碼事,代指這一邊和那一邊。指遇到不公平的事,總有人出來說話,有向這邊的,有向那邊的。
【第37句】:【甕里捉王八——跑不了】(歇)指陷入困境,無處躲藏,無法逃跑。 常含譏諷意味。 也作甕中捉鱉——跑不了。 甕里捉鱉——沒跑。
【第38句】:【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諺)病來時就像山倒下一樣猛烈可怕,病去時就像~根根絲往外抽一樣緩慢。指病發作時很猛,治病養病的過程卻很費時。
【第39句】:【山高怕慢上】(諺)山再高,只要有耐性慢慢向上爬,終有到達目的地的時候。借指在巨大的困難面前,最可貴的是有耐力,能持久,信心足。
【第40句】:【臉上帶笑,袖里藏刀】(慣)指表面上和善,內心狠毒。
【第41句】:【廳上一呼,階下百諾】見“堂上一呼,階下百諾”。
【第42句】:“地獄”這個詞是按漢語習慣意譯的。“地”有“底下”的意思,“獄”有“拘困”的意思;在六道輪回中,地獄最下劣、最慘苦,列為“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之首。據說,造五逆十惡的人,死后將受地獄報應。地獄名目很多,如阿鼻地獄、十八地獄、火車地獄、八大地獄……今山西蒲縣柏山寺保存有唐代塑造的“十八地獄”,其中有閻羅、鬼卒,還有刀山、鑊湯、鐵床、鐵磨等,形象逼真,陰森可怖。
【第43句】:【話是開心的鑰匙】 釋義:說話能打開人的心扉。 例句:“人常說:話是開心的鑰匙,只要打通大家的思想,事情就會好辦得多。”
【第44句】:【管丈母娘叫大嫂子——沒話找話】(歇)指本來無話可說,硬要找些話來說。常含譏諷意味。 也作“見了丈母娘叫大嫂子——沒話搭拉話”。搭拉:方言,閑談,閑扯。
【第45句】:【天落饅頭,也要起早去拾】(諺)指機緣再好,也要靠自身的努力才能成功。
【第46句】:【好郎沒好妻,瘌痢配花枝】(諺)郎:男子。瘌痢:黃癬,長滿黃癬的頭,形容形象丑陋。俊美的男子娶不到嬌妻,丑陋的男子偏配上美女。指男女婚配往往不相稱。 也作好漢無好妻,賴漢娶嬌枝。 好漢無好妻,賴漢娶仙女。
【第47句】:【圣人面前賣字畫】 釋義:比喻在內行人面前逞能。 例句:我可不敢在圣人面前賣字畫呀!
【第48句】:【驚蟄不凍,寒到芒種】 釋義:驚蟄:二十四節氣之一,在3月5日、6日或7日。芒種:二十四節氣之一,在6月5日、6日或7日。驚蟄這一天如果不冷,寒冷的天氣要持續到芒種。 例句:驚蟄不凍,寒到芒種。記得驚蟄那天就不冷,天氣反常,以后還有冷的呢。
【第49句】:【雞肚不知鴨肚事】 釋義:比喻這個人不知那個人的心思。 例句:“不是不相信老三。你是‘雞肚不知鴨肚事’。我有我的難事,你可就無所謂了。”
【第50句】:【拉牛皮糖】(慣)牛皮糖:一種粘牙而嚼不動的糖。比喻事情很難辦。
【第51句】:【百日床前無孝子/久病無孝子】病人難伺候,孝子也難以堅 持。香港梁鳳儀《西風逐晚霞》:“老實說,我是個明白人,久 病無孝子,你們年輕一輩總要養家哺兒,有我這么個老人在 身邊肯定添很多麻煩。”
【第52句】:【花又不損,蜜又得成】(慣)比喻既沒有受到損失,又得到了好處。
【第53句】:重整旗鼓宋代《圓悟佛果禪師文案》卷中:“這僧吞釣三千浪激,洞山眼正千里同風,法燈重整槍旗,再裝甲胄。雖然如是,山僧即不然。”這句話中的“重整槍旗”意為重振宗風,后來衍變為俗語中的“重整旗鼓”,比喻失敗后,整頓再起。清代湘靈子《軒亭冤·驚夢》:“依欲重振旗鼓,煩你擬篇男女平權文勸戒女子。”楊嘯天《參加第九鎮南京起義》:“我軍既敗,復重整旗鼓,聯合江浙諸軍,協謀進攻南京。”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八章:“我就知道你不會完蛋,定有重整旗鼓的一天。”
【第54句】:【五谷】“五谷豐登,六畜興旺”是農民所盼。“五谷”的說法源自春秋戰國時代。《韓非子·難二》中說:“務于蓄養之理,察于土地之宜,六畜遂,五谷殖,則人多。”它說明了掌握蓄養的規律和明了土地的特性,六畜才能迅速繁殖,五谷才能順利生長,收入就會增多。 五谷,古代有多種說法。《莊子·逍遙游》注五谷為麻、菽、麥、稷、黍;《周禮·夏官·職方氏》注五谷為黍、稷、菽、麥、稻。后泛指各種莊稼。
【第55句】:白沙在涅,不染自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第56句】:【皇帝不急,急死太監】(慣)指當事人不急,其他人卻非常著急。譏諷人瞎操心。 也作“皇帝不急太監急”。
【第57句】:實踐是一切智慧的源泉
【第58句】:【鋼刀雖快,不斬無罪之人】(諺)鋼刀無論怎樣鋒利,也不該斬殺沒有罪行的人。指國家的法律再嚴,也不會向守法的人施以刑罰。 也作“刀斧雖利,不加無罪之人”。
【第59句】:【前人種樹,后人歇涼】 釋義:比喻前人為后人造福。 例句:小炮彈咯略笑起來:“說你農民意識,多想不開。莊稼熟了,終歸有人收、有人吃就行了。你操那個心千什么?古語說:‘前人種樹,后人歇涼’,咱們是專管開荒下種的。”
【第60句】:【快刀不削自己的柄】 釋義:借指自己不會傷害自己。 例句:眾人看了,盡皆駭然道:“怎么外感癥好吃這種大補藥?算來快刀不削自己的柄,一定是他錯了,開錯的,須接位高明先生來評評看。”
【第61句】:【遠親近鄰,不如對門】(諺)指對門人家比遠親和近鄰更便于相互照應。 也作遠親不如近鄰。 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
【第62句】:立身方知人辛苦
【第63句】:【壓歲錢】春節拜年時,很多地方都有長輩給晚輩“壓歲錢”的習俗,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這個傳統由來已久,清人吳曼云《壓歲錢》的詩中云:“百十錢穿彩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談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由此看來,壓歲錢牽系著一顆顆童心,而孩子們的壓歲錢主要用來買鞭炮、玩具和糖果等節日所需的東西。 也有一種說法是,分壓歲錢給孩子們,當惡鬼妖魔或“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們可以用這些錢賄賂它們而化兇為吉。 古時候,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壓歲錢”以彩繩穿錢,置于床腳,待年過后方可花掉,《燕京歲時記》有記載。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民國以后,流行用紅紙包一百元銅元,寓“長命百歲”之意。紙幣廣泛使用后,大人們則喜愛選用號碼相連的新鈔票,贈給孩子們以作春節禮品。 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后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下。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壓歲錢的數額不斷攀升,從幾十元到上百上千元不等,這些壓歲錢多被孩子們用來購買圖書和自己喜歡的物品,有的還把壓歲錢拿出來支援災區。新的時尚為壓歲錢賦予了新的內容。
【第64句】:【柴無一根,米無一粒】 釋義:形容貧窮到無法生火做飯的地步。 例句:只是眼下難過,你豈不知?我衣衫首飾都典賣盡了,今日柴無一根,米無一粒,如何是好!
【第65句】:【感冒】“感冒”也叫傷風,是一種傳染性呼吸道疾病,多發生在冬春季節。它看似是個現代醫學流行詞,其實古已有之,它源自宋代。 宋代的最高學府是太學,隸屬于國子監,負責招收官民子弟學習經典。 太學有嚴格的考核升級制度和管理規定,凡是太學生有特殊情況需要外宿的,都要在請假薄上登記。這個請假薄的封皮上,常按慣例寫上“感風”二字,因此被稱為“感風”簿。“感風”是醫學詞,感風的意思就是感受到了風寒的侵襲,造成身體不適。 太學生畢業后通常會成為學者或官員,因此“感風”這個請假的理由也順理成章地進入了官場。例如,宋時的館閣有規定要求每天晚上安排一名官員值宿,也就是值夜班,這是個很辛苦的差事,因此官員們常以“感風”、“感冒”、“傷風”為由請假。 到了清代,“感冒”更受官員們的青睞,是官員請假時最常用的托辭。再后來,感冒被大眾廣泛認可,成為上呼吸道感染的俗稱。
【第66句】:【處暑若還天不雨,縱然結實也難收】 釋義:處暑時還沒有下雨,莊稼縱然結了籽實也無收成。指干旱難以成孰。 例句:處暑日宜雨。諺云:“處暑若還天不雨,縱然結實也難收。”
【第67句】:天下烏鴉一般黑
【第68句】:【有錢買馬,沒錢置鞍】見“買起馬備不起鞍”。
【第69句】:【駱駝擱在橋板上,兩頭無著落】 釋義:駱駝背有駝峰,仰臥橋板上,頭和尾沒有著落處。比喻兩方面都無著落,處境困難。 例句:陶子堯一聽這話,臉上一紅,知道各事瞞他不過,不妨同他實說,或者有個商量。便說:“我現在好比駱駝擱在橋板上,兩頭無著落。你總得替我想個方法才好。”
【第70句】:【寺廟】謂佛寺。如《晉書·佛圖澄傳》說:“百姓因澄故多奉佛,皆營造寺廟,競相出家。”印度的佛寺原有兩種:一種名僧伽藍摩(sangharama),略稱伽藍,指出家人共修行的園林、道場。另一種名阿蘭若(aranya)意為空閑處,系統一人或兩三人隱居修處的簡陋處。中國漢地建佛寺,始于漢末洛陽的白馬寺。“寺”原為古代官舍、衙署之稱。漢明帝時,印度僧人攝摩騰、竺法蘭以白馬馱經至洛陽,舍于鴻臚寺,后因以稱第一座佛寺為“白馬寺”。至于“廟”,原為宗廟,系祭祀先祖神位的場所,后亦用于稱佛寺。如巴金《砂丁》:“前面遠遠地有一座高大的廟宇。”在宋代,大的稱為“寺”,小的稱為“院”。到近代,又分為兩類:大的稱為“十方叢林”,小的稱為“子孫廟”、“小廟”。俗語中一般把“寺”和“廟”連稱為“寺廟”,也稱為“寺院”。如孫犁《關于鐵木前傳的通信》:“徒步走到那里,在寺院聽一整夜的佛號,她們也跟著念。”(李明權)
【第71句】:【哀樂】“哀樂”在功能上如同古代的挽歌,都是哀悼亡者。但又有著本質的區別,挽歌重上層社會,而哀樂則是為悼念去世的革命者和普通百姓的哀歌。它源自革命圣地延安。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初,延安的音樂工作者安波、馬呵、時樂蒙等同志深人民間采風,在安塞地區搜集到了這支陜北民樂商調式哀樂。不久,在陜北人民公祭劉志丹同志的大會上,首次唱了由安波同志記譜和填詞的挽歌。解放戰爭時期,此曲傳到了晉察冀解放區,作為挽歌形式使用過。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任軍樂團團長、指揮羅浪同志為了禮儀的需要(國家需要有莊嚴的哀樂),把此曲配置了和聲作為軍樂隊的禮儀曲使用,這樣.這支哀樂被沿用下來。
【第72句】:【人生但講前三十】(諺)指人的一生在事業上有無作為,只要看三十歲以前就行了。
【第73句】:現世報原稱“現報”,為佛家所謂三業報之一。晉代慧遠《三報論》說得很明白:“經說業有三報。一日現報,二日生報,三日后報。現報者,善惡始于此身,即此身受。”后俗語用“現世報”為詈詞,意為今生乃至當下就遭到惡報。如《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再沒有一個身子上,先前做了貴人,以后流為下賤,現世現報,做人笑柄的。”還特指不肖子孫。如清代顧張思《土風錄》卷十一:“罵人日現世報,見李翊《戒庵漫筆》。張桂當國,有帖‘十可笑’于門。八可笑,駙馬招個現世報。”又如《醒世恒言·李道人獨步云門》:“自他死后,家事都就零落,況又遭著兵火,遂把我閣族子孫,都滅盡了。單留得我一個現世報,還在這里。”
【第74句】:【一跤跌入青云里】(慣)青云:高空的云,比喻高的地位。指交了好運。
【第75句】:【鍋里無米白添柴】(諺)比喻缺乏關鍵的條件,一切都是徒勞。
【第76句】:腳正不怕鞋歪,心正不怕雷打.
【第77句】:愚蠢的人,幸福是錢和官;
【第78句】:【養不教,父之過】(諺)對孩子只知生養而不知管教,這是做父親的過錯。指對后代除了生養,還要教育。 也作“養子不教父之過”。
【第79句】:【七七】民間有“七七”之俗。人死之后,親屬每隔七天營齋治喪,或延僧追薦。依次為頭七、二七直至七七(斷七),共四十九天。“七七”之俗起源很早。《北史·外戚傳》記載,外戚胡國珍去世后,魏孝明帝在“七七日中”為他設千僧齋,并度僧七人。“七七”之俗出于佛教的因果輪回之說。佛教認為,除大善、大惡者因業力牽引極大而直接投生轉世外,一般人在死后生前都有一種過渡狀態的“中陰身”。據說“中陰身”脫離了粗濁的軀殼,由意念凝聚微細的物質而成,常人無法感知其存在。“中陰身”如小兒大小,感覺敏銳,行動迅捷。“中陰身”逢到轉世機緣,即生“倒心”,因來世父母交會而投入胎中。這種轉世機緣以七日為一期,最多四十九天內,必然投生,進入下一次輪回。這便是“七七”薦亡的教義上的依據(可參閱《瑜伽師地論》卷一等)。在“七七”期間,以“善愿功德力”(如營齋、修福、念佛、誦經)追薦亡人,可使他不墮落到地獄等“惡道”,而可望超生到“人天”等“善趣”中,甚至可能往生“凈土”,這就是所謂“超度”。 (李明權)
【第80句】:處貧賤易,耐富責難,安勞苦易,安閑散難;
【第81句】:【話說三遍淡如水】(諺)三:泛指多。同一內容的話說上多遍,就會像清水一樣淡而無味。指說話不宜重復啰嗦。
【第82句】:弘揚在佛教中,指佛菩薩傳播教法,化導眾生。后世泛指大力宣揚某種宗教、文化思想或觀念。唐代玄奘《大唐西域記·迦濕彌羅國》:“當于此地建國安人,弘揚佛法。”《元代白話碑集錄·敕修(百丈清規)》:“好生遵守清規,修行辦道,專與上位祈福祝壽,報答圣恩,弘揚佛法者。”呂瀲《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五講:“三論宗的開創人吉藏,弘揚關河三論,曾著《三論玄義》,反復解釋三論之間的關系。”現多作發揚光大解,如“弘揚祖國傳統文化”.
【第83句】:跟著好人學好人,跟著巫婆跳假神
【第84句】:【恨不得爺娘多生兩只腳】(慣)形容恨自己跑得太慢。 也作“恨爹娘少生了兩條腿”。
【第85句】:【籠里的鳥兒,有翅難逃】 釋義:鳥兒關在籠子里,有翅膀也飛不出去。比喻人處于困境,有本領也無法施展。 例句:咱們現在是籠里的鳥兒,有翅難逃啊!待過了這種年月,咱們再設法報仇!早晚要向西霸天和趙六算賬的!
【第86句】:【沒玻璃的眼鏡框子,再也蓋不住爛眼邊兒了】 釋義:比喻真相掩蓋不住了。 例句:往回想也罷,往遠看也罷,越想越清楚,越看越透亮;沒玻璃的眼鏡框子,再也蓋不住爛眼邊兒了!
【第87句】:【磨磚砌的喉嚨——又光又滑】(歇)喉嚨像用磨磚砌成似的很光滑。形容食物吞咽得很快。
【第88句】:【大海里撈針】 釋義:比喻難找到,難碰到。“撈”又作“尋”。 例句:可是,大海里撈針,到哪里去摸姓周的影兒呢?
【第89句】:【翻老底】見“揭老底”。
【第90句】:【有鹿就無虎】(諺)指有鹿群的地方,周圍必定無虎,因為有虎的話,鹿會遠逃他處。
【第91句】:三天不吃餓成病,十日無餐送了命
【第92句】:【臘月水土貴三分】(諺)指舊時一到臘月,逼近年關,所有貨物都要漲價。
【第93句】:十個指頭有長短,世上誰人無缺點
【第94句】:【飛鳥各投林】 釋義:比喻各有各的歸宿。 例句:戰事雖長,也終有和平的一天,有一天,勝利來到,驚喜襲擊了各個人的心,那時真是“飛鳥各投林”,所剩下的只是一片白茫茫的大地。
【第95句】:【倆山字兒摞一塊兒——請出】見“兩個山字落在一塊兒——請出”。
【第96句】:一根木頭蓋不成房,一塊磚頭砌不成墻。
【第97句】:【丟了三魂,喪了七魄】見“頂門上不見了三魂,腳底下疏失了七魄”。 古國名,即今南洋群島的爪哇島,古人視為遼遠虛無之地。本指扔得遠遠的。比喻忘得一干二凈。
【第98句】:【刀快不怕脖子粗】(諺)只要砍刀鋒利,哪怕脖子再粗也能砍斷。比喻只要具有無堅不摧的力量,就不怕敵手強硬,不怕困難重重。
【第99句】:人見利而不見害,魚見食而不見釣.
上一篇:早安文案讓人連連稱贊!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