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布施的真正意義是放下貪慳,而不是懷著吝嗇之心施舍于人。持戒的真正意義是降伏自心,而不是執著于極端苦行。
【第2句】: 一日,某地一學生家長說:現在有極少數老師為了掙自己學生 的補課費,上課該講授的內容不講,故意留到補課的時候才講。為了孩 子的前程,盡管非常不情愿,部分家長還是不得不出這個補課費。行者 日:若真有此事,豈不誤了無錢交補課費人家的子弟,于心何忍?
【第3句】: 淡泊以清心,日日是好日 善知識,心中眾生,所謂邪迷心、誑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惡毒 心,如是等心,盡是眾生。各須自性自度,是名真度。
【第4句】:補血養顏四物湯當歸、熟地、川芎、白芍各15克。在所有藥材里先加入適量的酒,再加水煎煮即可,早晚空腹飲用。注意:藥材煮過之后最好不要放置隔夜再煮。功效:補血調血,不僅能改善面色蒼白、肌膚粗糙,還能使發質變得潤澤。(by:禪一)此方需辨證使用,非所有體質適合。
【第5句】:如果忍辱時神情愉悅,臉色像蓮花一樣好看,如同得了至尊至貴的福報,即是忍辱。例如母親面對因饑餓哭鬧的孩子,心中油然生起幸福感,表情愉悅,臉色好看,一點沒有厭煩的感覺,這是真“忍辱”。若能對任何人、任何事都如此,便是忍辱的至高境界。
【第6句】:人生有很多事其實并非太過重要。在必要的時候,放下不失為~條解脫之道。走過去,再回首看,不過爾爾。
【第7句】:世人外迷著相,內迷著空,若能于相離相,于空離空,即是內外不迷。——《壇經·機緣第七》
【第8句】:如果我們時時存有正念,時時修持善心,累積陰德,就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改變因果的報應。而相反,如果我們處處作惡,時時存有害人之心,我們即使在前世累積了許多福報,也會有消耗怠盡的時候,總有一天我們會為我們的行為負責。
【第9句】:一輩子看不上別人,換一種說法就是,從來沒看清過自己。活到通透,才會把自己看得真切。通透,就是隔著前塵,把后世看到岑渺;就是隔著喧囂,把自我沉到闃寂。就是按下妄念,心無所執,就是明白什么叫非分和僭越,而從此不越雷池一步。
【第10句】:人生無常,人命只在呼吸間,一秒間過不了關,生命就結束了。所以:我們要好好把握每一分、每一秒。
【第11句】: 面對不幸還有悲憫,面對幸福還有憧憬;面對丑惡還有憤 怒,面對善良還有感動;面對白云還有暢想,面對流水還有柔情,面 對綠葉還能懷春,面對花朵還會沖動……朋友,哪怕你已經年華逝 去,哪怕你已經白發叢生,但你依然不老,你的人生之樹仍舊青蔥, 你還有理由仰望星空放飛豪情。
【第12句】:(三)涅槃一切行無常,生者當有死,不生不復滅,此滅最第一?!对鲆话⒑洝肪硎耍囊鈹嗥?/p>
【第13句】:缺憾的必然性要求我們學會放棄。為了生命中的美好和希望,我們必須放棄那些絕望的情緒、悲觀的思想,以及內心的自艾自憐。
【第14句】:如果燈受到外面的風吹就易搖動,發出的光明就不太清楚,就會影響我 們看書做事。同樣,我們內心如果一直在起煩惱,為人處事也會迷惑而不清 楚。當我們守護好內在的清凈心,啟發內在的自性光明,這樣才能對治煩 惱,明心見性。
【第15句】:前世,我是那漢水邊迎風而立的女子,在蒼蒼蒹葭的搖曳間輕揚筆墨,依香而吟,靜書著一份澄澈若水的禪心。
【第16句】:禪心,要修禪,要有一顆禪心,首先我們要做到第一無憂,第二無悔,第三無怨。希望我們記住這禪心三無。在平時經常反觀內照,現在心里是不是有憂了?是不是有悔了?是不是有怨了?經常反照,經常的自凈其意。自凈其意就是不斷的反照,不斷地把自己心里面憂、悔、怨凈化,化,放下。
【第17句】:你必須做到唯求心安,事事無愧,人活著是責任義務,如初祖達摩所說“不謀其前,不慮其后,無戀當今”,這才是真正的解脫?!葡壬?/p>
【第18句】:愛是陽光,讓心靈的鮮花開放;愛是雨露,滋潤仇恨的心靈;愛是和煦的微風,吹去心頭的陰影。世界是互動的。你給世界多少愛,世界就會回報你多少愛。當我們接受愛的同時刪忘了給別人以關愛。
【第19句】:【名人佛學經典文案】《法句經》說:“過失犯非惡,能追悔為善,是明照世間,如日無云噎?!币馑际钦f:過失不屬于罪惡,能夠自我懺悔就是向善了,這樣的光輝普照人世間,就像太陽普照沒有云翳遮擋一樣。
【第20句】:經年的厚重,浩蕩了取舍,擁有與失去,不過月的盈虧,在點點禪意里都會了悟。貪戀著晨曦的朝陽,云端之上細細臨摹著妥貼的篇章,但凡不愛的,皆已悄然拜別,心底的花瓣離開枝頭,也還有一點暗香幽遠。
【第21句】:擁有本是一種簡單原始的快樂,然而擁有太多,則會失去最初的歡喜,變得越來越不如意。唯有舍得放棄,才能從“占有太多”和“得不到”的痛苦中解脫。
【第22句】:封滯者不解脫,不封滯則解脫。云何封滯不解脫?比丘,攀援四取陰識住?!谏珉x貪,受想行識離貪,乃至清涼真實,是則不封滯則解脫?!峨s阿含經》卷二,第34經
【第23句】:生活中,我們難免會做出一些令自己后悔的事情。后悔是一個人做了錯事之后正常的心理狀態,但是,后悔過度,就會變成一種心理負擔。對生活計較太多,就會深陷后悔的陰影之中。
【第24句】:佛家禪語:心中常存知足、善解、感恩、包容。敬重貴人,禮待小人。真正的妙法是由智慧流露出來,真正的慈悲是用智慧的力量去推動。
【第25句】:生病是對生命的反省,對身體的關照。當你躺在病床上,是為了讓你感覺上帝的存在,讓你停下來對生命系統進行維修和保養。生病其實是一種需要,平時從來不生病的人一旦進醫院就是大病,有的甚至就回不來了,所以小病小災等煩惱都是必須的,它是對生命的一種關照。
【第26句】:要突破小范圍的愛,將愛心普及一切眾生,視眾生的苦痛如自己的苦痛,這才是佛教所倡導的愛。愛本來就無窮無盡,擴大可以利益天下,增長慧命;縮小則成自私自利,增長惡業。
【第27句】:茶,如禪。在路上,需要一個小睡在樹下,聽鳥鳴深樹,聞到氣味芬芳。夜晚,點一個豆大光,留下微弱的光的道路。當累了,給你力量,嗜睡,精神,拯救你流浪。
【第28句】:百千萬劫久習結業,以一實觀,即皆消滅。《大寶積經》卷一一二,普明菩薩會
【第29句】:【禪語感悟】 佛說:“送禮物與他人,別人若不接受,如何?只得自己帶回。惡口 向人,欲污人,若人不為所動,那么所有惡言,將如數帶回自受自污?!?/p>
【第30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七佛通戒偈)《法句經》卷下,述佛品
【第31句】:【一日一禪】佛曰:有心無相,相由心生;有相無心,相由心滅。相是一副皮囊,也是給人的外在形象;心是一種境界,也是操控情緒的源泉。要想自己成為什么樣子,一切的取舍都在于自己。
【第32句】:凈土法門,深大圓廣,統攝無量,而居佛法中最高之位也。故吾人對此不可不明信奉行。隨順阿彌陀佛,發如是愿,自利利人,超此惡世,直入極樂,得不退轉;行菩薩道,廣化一切眾生,皆使離一切苦,得究竟樂。此則修彌陀凈土之大勝利也,吾人豈可忽諸!(民國)太虛《佛說無量壽經要義》
【第33句】:法身體遍諸眾生,萬德凝然性常住。不生不滅無來去,不一不異非常斷,法界遍滿如虛空,一切如來共修證。有為無為諸功德,依止法身常清凈。《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三,報恩品
【第34句】:噶舉祖師密勒日巴尊者曾經說:“內在所起的一切意識,當不明其性的時候,意識即是無明,即一切業煩惱之根源;一旦證悟的時候,意識即是自證智慧,善緣的功德都會得以圓滿。究竟的意義中,智慧不可得,一切諸法消融于窮盡之中。”窮盡一一空性或者法界之義。
【第35句】:學佛者,道心不可斷。道心斷,明燈暗;明燈暗,智慧失,就會招來障礙道業的因。修行人當看好心念,莫讓外境滅了心中的明燈。
【第36句】:如人夢中說夢,所見種種自性,如是所說夢境自性,都無所有,何以故?善勇猛,夢尚非有,況有夢境自性呵說?《大般若經》卷五九六
【第37句】:有人說,人的一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選擇,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人生境界中,我們的選擇標準會隨之發生變化。一旦選擇的標準發生了變化,視野就會隨之發生變化。以前可能只看得到自己身邊的一人一草一木,當眼光變得長遠、遼闊后,看到的就是整個世界的寬廣無限。
【第38句】:察友在為謀,別伴在急時,觀妻在房樂,欲知智在說?!斗ň浣洝肪砩?,多聞品憑真理獲得聲譽,憑施舍獲得朋友。《經集》第十章,《林主夜叉經》
【第39句】:夫佛法本平常,而世人以奇特求之,故往往不得佛心也。故日“平常心是道”?!蹲习刈鹫呷?/p>
【第40句】:【禪語感悟】 這個世界,隨時隨地可聽見罵聲,可看見罵人事件。“罵”字兩個口, 祖先造字時用了兩個口,想必有其用意。罵人是兩張嘴對著罵,罵人者自 會得到被罵者的回應,其實也就是通過別人罵自己。
【第41句】:【天天禪語】清明節,透過媒體看到很多祭掃群眾在為去世者祭祀。僅僅從傳統的角度來看待,這是非常好的現象,但從佛教的角度看,這還是陷于迷信的狀態??吹胶芏嗟膲災梗@更加提醒我們死亡無常。在這個世界上,從古至今,無論有多少顯貴、富翁、名人,最后的歸宿只有一個,就是死亡。
【第42句】:生活的禪法,在于協調自己內心的情緒,面對千變萬化的情緒,需要一個向前的方向,與內心厚重的力量,建立好內心與外界與諧相處的一種關系,在哪里憂慮,在哪里釋然,在哪里波瀾,在哪里忘記,在哪里沉重,就在哪里承擔。
【第43句】:人活在世間,不能脫離人群。有人就有是非,有是非就會有困境,這些都必須一一克服。要克服難關就必須忍讓,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就是菩薩寬闊寧靜的境地。
【第44句】:有二位年輕比丘尼來精舍,問:“法師?。≡谀扌械倪@條道路上,有否碰到困難的事?”師父反問他們:“什么nL{做困難?我從來沒有時間去想困難?!?/p>
【第45句】:【天天禪語】調與:萬物因水的存在而匯聚融合。譬如石灰石、黏土與鐵礦粉是三種不同的事物,因為水的調與而融合為水泥。H1于水的存在,它們三種才有可能按比例調與而成。同樣的道理,由于愛心的存在,人與人之間、人與動物之間、人'j社會之間、人與大自然之間才有可能與諧相處、充滿與平。
【第46句】:中國古代著名的得道高僧慧能有一偈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人本是赤條條來,赤條條去,卻始終難以看破因緣,洞穿生死,超脫愛恨情仇。所謂人有百歲壽,卻有千歲憂。千憂萬憂到頭來都是一個“空”字。不如付之一笑,坐看云淡風輕。
【第47句】:修行,主要是“修心于內而顯于外”。心在內沒人看得見,唯有借行于外的整齊以顯示內在的清凈。
【第48句】:以彌陀心中之眾生,念眾生心中之彌陀,豈眾生心中之彌陀,不應彌陀心中之眾生耶!《徹悟禪師文案》
【第49句】:無論從事任何事業,持之以恒才有成功的希望。但是,持之以恒的前提是熱愛。你真正熱愛這項事業,自然樂在其中;如果并不熱愛,就難以堅持到底了。
【第50句】:我們應該從本身做起,第一要學“能吃虧,肯上當”,雖然吃虧上當, 也絕不糊涂,那才是真實的智慧與德行。
【第51句】:父母、妻子、奴婢、使人、親友、眷屬,悉非我有;……是現伴侶,非他世侶;是樂伴侶,非苦伴侶;……不能救我,非我歸依,非我舍宅,非我洲渚,非我蔭覆,非我我所?!洞髮毞e經》卷八十二,郁伽長者會
【第52句】: 英雄就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和平年代,鋪在路上他就是路, 砌在墻上他就是墻,不求聞達,甘于奉獻。而一旦有外敵人侵,他堅 硬的特質便展露無疑,瞬間化身戰場利器,沖鋒陷陣,勇猛無匹。
【第53句】:若知自心是佛,不應心外覓佛。佛不度佛,將心覓佛不識佛,但是外覓佛者,盡是不識自心是佛?!哆_摩大師血脈論》
【第54句】:這世間,有一條道路,叫做歸途;還有一種淡泊,叫做菩提。于是,將心放逐于天涯地角,把那曾經的舊事,遠去的回憶裝入行囊,風情山水,沉淀歲月。在花開時,約見菩提,作一場心際修行,歸于心靈的原鄉,找找一顆云水禪心。
【第55句】:從佛教的立場來看,人的內心要和諧,必須從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做起;家庭要和諧,必須從慈悲孝敬、友愛尊重做起;社會要和諧,必須從感恩、包容、分享、結緣做起。
【第56句】:過去的不可得,未來的還沒有到,當下也是當生即滅。就要在這當生即滅的時候,抓住當下這一念,面對世間、面對煩惱、面對生死。
【第57句】:修行,就是修身、口、意。通過聞、思、修和戒、定、慧的實踐,讓自己的身、口、意與諸佛的身、口、意逐漸相融合,最終達到自己和諸佛全然地合二為一,乃至超越一體和異體等二元對立的境界,并任運圓滿弘揚佛法和普度眾生的偉大事業。
【第58句】:有照有覺,俱名障礙,是故菩薩常覺不住,照與照者,同時寂滅。譬如有人自斷其首,首已斷故,無能斷者。則以礙心自滅諸礙,礙已斷滅,無滅礙者?!秷A覺經》卷上
【第59句】:喻如百千年垢膩,可于一日浣令鮮凈。如是百千劫中所集諸不善業,以佛法力故,順善思惟,于一日一時,盡能消滅?!洞蠹洝肪硎?/p>
【第60句】:謂善男子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是名戒具足。《雜阿含經》卷四,第91經
【第61句】:佛教徒常說“功德無量”,是指對該做的事從不計較,無限量地做、及時地做,而且不求回報,此即真正無量的大福報,亦即所謂的“功德無量”。
【第62句】:我們信什么呢?首先是要信自己。因為不信自己,就不能樹立起遠大的志向,就不能發起菩提心,就不能成就大菩提果。
【第63句】: 人至中年,日已當空,時光的脾氣似乎變得越來越古怪,一 會兒無端在你的頭頂撒一把霜雪,一會兒冷漠地在你心里劃一道傷 痕。雖然陽光依舊熱烈,卻已經漸行漸遠,夜的寒意一點點侵入思 緒,化為離愁。你的肉身不可挽回地遲鈍,激情慢慢被風吹薄。有一 個聲音在呼喊,我不服氣,還有夢想!
【第64句】:一切諸苦樹,放逸為根本,是故欲離苦,應當舍放逸?!墩钐幗洝肪砦迨卟环乓莶凰?,放逸是死處。不放逸不死,放逸常生死。《正法念處經》卷二十五
【第65句】: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塵世間,最能寬容為懷的就是大自然。因為 有了大地的寬容,才有了萬物生機;有了河流的寬容,才有了大海的浩 瀚;有了嚴冬的寬容,才有了百花盛開的春天。誰不期盼一個寬容以待、 和諧相處的生活環境呢?大自然就是我們的榜樣。
【第66句】:【佛學大師經典文案】感謝我所擁有的,感謝我所沒有的怎樣看待生活中的種種不足?佛日:富貴貧窮各有由,夙緣分時莫強求。未曾下得春時種,坐守荒田望有秋。——《因果經》
【第67句】: 多年前我到一個村莊訪問。因為山高路險,外面的人也很少 到這里來,我的造訪在村莊里引起不小的轟動。村長告訴我,因為我 的到來,村里熱鬧得像過年一樣。所有跟我照面的人都向我問候,表 示友好。記憶最深的是經過一棵果樹時,村長順手摘下幾個果子遞給 我:吃吧。說著自己徑自吃了起來。
【第68句】:若見若眾生,了知無體性,能見及所見,見者悉除遣,不壞于真法,此人了知佛?!度A嚴經》卷十六,須彌頂上偈贊品
【第69句】:【佛心禪語】 和尚只要做到專心,就會撞好鐘。同樣,我們只要用心就沒有做不好 的事,沒有什么攻克不了的難關。
【第70句】:對于每一個人來說,家庭都是非常重要的。當我們忙碌工作了一天或者心情不順時,總會想到在溫暖的家中已經有人為我們沏好了一杯熱茶;當我們奔波在外身心俱疲時,總會想到冬夜家中那一盞守望的燈火。
【第71句】:我們不能選擇什么果報,但是可以選擇種什么因緣;我們無法改變結果,但是我們可以創造一切善因善緣。
【第72句】: 遠和近 微博將長篇時代 推向微篇時代,將拖沓 語言逼向精致語言。微 博不僅革新了文風,而 且最大限度地精密了思 想,令微言大義成為一 代時尚。
【第73句】:通身是眼見不及,通身是耳聞不徹,通身是口說不著,通身是心鑒不出?!秷A悟佛果禪師文案》
【第74句】:有信無解,增長無明;有解無信,增長邪見;信解圓通,方為行本?!赌鶚劷洝?/p>
【第75句】:我們念佛、參禪,其目的就是要把守六根門頭,使眼不貪美色、耳不貪美聲、鼻不貪香、舌不貪味、身不貪觸、意不貪染一切六塵緣影之法。
【第76句】:看禪門文案,對于祖師的言行往往不明所以,只因我們尚未契于祖師之 悟境,就在不明所以處,心意識也使不上力,此刻正是入門處。若在不 明所以處用心意識講說的頭頭是道,佛心更被障蓋。
【第77句】:為了修持慈悲心,一個人必須丟開自私的愛,這個世界有太多的愛是以自我為中心,人們只愛個人的自我。——海濤法師
【第78句】:受人批評,等于上了一課。應該認真聽、仔細做,謹言慎行,去除我慢心,無我執、無我相,修心養性,端正自己的行為。
【第79句】: 有種期待,永遠不能實現;有種逃亡,永遠不能停歇。有些 味道,只能一個人靜靜品嘗,有些景致,只能一個人遠遠觀看;有些 情懷,只能一個人默默珍藏。有些該記住的被忘記,有些該忘記的去口 被記住。
【第80句】:枯有枯的道理,榮有榮的理由,本無好壞之分,好與不好只是個人根據主觀感受作出的評判而已。事無好壞,唯人揀擇,就像身在紅塵中的我們,每一天的起臥作息皆順其自然,饑來張口困來眠,看似平常,卻正是無限風光!
【第81句】:入眼處,綠波漾錦,清妍灼灼,清美靜遠,有著道不盡的況味禪意;巧綠嫣紅,舒緩嫻靜,慈心幾度,更是呢喃不完的梵語簌簌。蓮以一種低溫的姿態散發著一季的浮世清香,然后在花開花謝的輪回里完成自我的豐富與沉淀。
【第82句】:以應薩婆若心,自具足忍辱,亦教他行忍辱,以無所得故,是名菩薩摩訶薩羼提波羅蜜?!赌υX般若經》卷五,問乘品
【第83句】: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看破不如看開。紅塵繁復,看破世間種種的七竅玲瓏心又有多少呢?一顆慈悲的心,才可以讓生命如虎添翼,抽干一切浮躁在心中的惡水,注入一股清新的泉流,還一個清靜的靈魂,容江海之天下。
【第84句】:古人教導我們:“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睙o論是佛道修行,還是世俗生活,目標的實現絕非一蹴而就,其秘訣在于能夠堅持到底。
【第85句】: 靜謐的夜晚,精靈們在看不見的天幕飛翔,我睡意全無地等待, 夢的君臨。我知道你就在那些精靈之中,翅膀綴滿我的魂魄,你隱秘的 心思仿佛震顫的琴弦。我情感的羽翼早已生銹,飛不動了,你卻仍然要 帶我飛!飛向黎明,飛向山里的柴扉,飛向另一個早晨,另一縷霞光。
【第86句】:佛家認為,智慧有“佛智”,有“俗智”,“佛智”明了生死究竟的圓覺智慧,無掛無礙,“俗智”只是有所知識、有所領悟,仍然存在各種障礙。在俗家人看來很高的智慧,在佛家看來,可能什么都不是。
【第87句】:本心法爾涅槃門,貪瞋癡慢任起滅。猶如云霧不壞空,求遍空界無徑路。(古印度)土瓜覺落比丘
【第88句】:《菜根譚》有云:“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边@樣的境界才是將一切放下之后能夠感受到的。
【第89句】: 需要足球的耐受力!這兩樣東西中國缺嗎?我看足球,兼看球場以外 的人生百態。大凡腐敗官員都是踢皮球的高手,如果讓他們到足球場 上踢足球,或許能為國足換回一點面子。
【第90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即使我們某方面比別人差,也不必因此自輕自賤。每個人都是獨特的,都有無限的潛能,只等自己去開掘出來,盡情發揮。發展自己的潛力,就等于掌握了看清自我、發掘自我、成就自我的秘訣。
【第91句】:所謂“宿命通”,就是洞悉過去,了解現在,預知未來?師言:“想知道過去、未來,其實現在就能一清二楚了。有句話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豈不是明顯地告訴我們過去和未來嗎?”
【第92句】:智者之所以為智者,并不在于他能從外界獲取多少智慧和信息,而在于他對自己內心的智慧開發出多少。
【第93句】:及時行善,以免你的心里再起壞念頭。凡是做善拖延的人,內心不易與惡事絕緣?!斗鹜拥母裱浴?/p>
【第94句】: 一日,一作家山中訪狐。狐日:陪聊一百,陪宿三百。作家 問蒲先生時的行情,狐嗤日:如今不若蒲先生當年,普天下一大市場 耳,實無免費午餐。作家默然。狐復日:當今之世,雖清風無錢不能 買,何況靈狐?行者言:《聊齋》既成絕唱,豈可怪乎?
【第95句】:偶爾放空自己吧,拋開都市的喧囂,放棄沒有止境的貪欲,用無欲無求的視線,掃過湛藍的天空,越過斑駁的樹影,讓疲憊的心找到棲息的港灣。
【第96句】:擁有少欲,才能生起小乘的出離心;擁有愛心,才能圓滿大乘的菩提心;擁有智慧,才能證得金剛乘的大手印。有了出離心,才能做到諸惡莫作;有了菩提心,才能做到眾善奉行;有了大手印,才能做到白凈其意。出離心、菩提心和大手印之見地,是一切佛法的精髓,三藏十二部的要義,顯密佛教的核心。
【第97句】: 佛說:煩惱重的人,芝麻小事都令他煩惱;想解脫的人,天大的事都 束縛不了他。證嚴法師開示:佛前的燈不必刻意去點,要緊的是點燃我們 的心燈。所謂的煩惱,并非以人的生活物質作標準,而是以心境狀態來分 別。人若不知足,就永遠處在煩惱中。我們要轉變自己的心境,來迎接佛 的光明。
【第98句】:若人無實語,小人中小人。實是法之階,明中第一明。實是解脫道,財中第一財,救中第一救?!墩钐幗洝肪戆?/p>
【第99句】:有大智慧的人沒有煩惱,因為他把萬法的本質都看得非常透徹,不被一切現象所迷惑。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