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黃毛娃娃坐上席——人小輩分大
【第2句】:破茶壺掉進水里——幾頭吃水
【第3句】:【八十歲的老頭學吹打——上氣不接下氣】(歇)吹打:用管樂器和打擊樂器演奏。形容人氣力不支。
【第4句】:戴鈴鐺的駱駝——后面跟著
【第5句】:鍋爐上燒足氣的壓力表——直線上升
【第6句】:暖水瓶里裝開水——外面冷,里面熱
【第7句】:雷聲大,雨點小——虛張聲勢
【第8句】:看乒乓球比賽——左顧右盼
【第9句】:腳上的泡兒——自己走出來的
【第10句】: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第11句】:船到江中觸暗礁——散板了
【第12句】:染坊門里吹笛子——有聲有色
【第13句】:山雞變孔雀——長俊啦
【第14句】:背后掛鏡子——照見別人照不見自己
【第15句】:【見了火的蠟——軟了】(歇)本指蠟熔化后變軟,轉指人遇到強手,態度由硬變軟。
【第16句】:【拿著趕狗棒兒罵皇帝——貴賤也不自量】(歇)趕狗棒兒:乞丐討飯時用來打狗的木棍。指人不知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自以為了不起。含譏諷意味。
【第17句】:過了春的白菜——不吃香
【第18句】:地球安把——大梨一個(大梨:吹牛或指吹牛的人)
【第19句】:【反貼門神——不對臉】(歇)門神:舊俗貼在兩扇門上以為能驅鬼避邪的神像,多為唐朝秦瓊、尉遲恭的畫像,也有以鐘馗和溫(溫嶠)、岳(岳飛)二元帥等為門神的。比喻雙方意見不相合,不來往,或不理睬。
【第20句】:【黃柏汁里泡過的——苦不堪言】(歇)苦:本指味苦,轉指痛苦。指生活苦得不能用言語形容。
【第21句】:老母豬吃稻草——橫豎不是味
【第22句】:禿子打傘——無法無天
【第23句】:彎藤結歪瓜——孬種
【第24句】:【隔墻掠肝腸——死心塌地】(歇)掠:撩,順手拋。本指心肝被拋過墻,是死了的心落在地上;轉指人主意已經拿定,死不改變。
【第25句】:大爺比太爺——只差一點
【第26句】:【搟面杖抹油——光棍一條】(歇)指單身漢一個。
【第27句】:林沖進白虎堂——上當受騙
【第28句】:躲過野牛碰上虎——個更比一個兇
【第29句】:瓦匠干活——拖泥帶水
【第30句】:屁股上掛個死老鼠——假充獵(里)手
【第31句】:【聾子放炮仗——散了】(歇)炮仗:爆竹。聾子聽不見炮仗聲,只看見炮仗爆炸時炸散了。散:本讀san,轉讀san。指散伙了。也作“聾子放炮竹——散伙”。
【第32句】:猴子吃辣椒——抓耳搔腮
【第33句】:雞飛蛋打——雙重損失;一場空
【第34句】:老虎吃爆豆——略崩脆(說話干脆)
【第35句】:【陛下.殿下、閣下】這三個詞都是敬辭,“陛下”指皇帝,“殿下”指太子,“閣下”一般指宰相。這三個詞最早出現在《漢書·高帝紀下》,其中有“大王陛下”的說法。顏師古注引漢應劭的話:“若今稱殿下、閣下、侍者、執事,皆此類也。”古人的尊稱有陛下、殿下、閣下、足下。這四種稱呼共同的一個意思就是:表示對對方的尊重,不敢正視對方,因為對方地位太高。陛下。見到皇帝,不能正視,只能站到臺階之下,更不能直接與皇帝說話,寶座上面有臺階,那個臺階叫做陛,因此“陛下”代指皇帝,表示對皇帝的尊稱。殿下。見到太子或王子,也不能正視他們,只看他們的宮殿之下,因此,用“殿下”代指太子、王子,表示對他們的尊重。閣下。見到宰相,也不敢正視,只能看到他的樓閣之下,于是稱之為“閣下”。“閣下”可解釋為在你的閣樓之下。到了明代,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政府機構——內閣。到了明朝中后期,內閣才成為權力的中樞,內閣成員稱為閣老。在這時,閣下又增加了一層意思,就是對內閣大臣的尊稱。現在“閣下”多用于外交場合,如:首相閣下、大使閣下。陛下、殿下、閣下是對他人的敬稱,以自稱的“在下”地位來襯托出他們的高貴地位。
【第36句】:【摟草打兔子——捎帶】(歇)指做某件事時順便做另一件事。也作“摟草打兔子——捎帶手”。
【第37句】:杉木靈位——做不了主
【第38句】:八哥學話——饒舌
【第39句】:【糟房的姑娘——酒手】(歇)糟房:糟坊,釀酒的作坊。酒:諧“久”。指老手、行家。
【第40句】:火車離軌——寸步難行
【第41句】:哥哥要外出做工,媽媽幫他裝了許多衣服。哥哥嫌多,媽媽說:“飽拿干糧,熱拿衣裳——寬備窄用嘛!”(河南·鄧縣)
【第42句】:【羊角蔥靠南墻——越發老辣】(歇)羊角蔥:蔥的一種,莖部粗大,葉子長得像羊角,味辛辣。本指老而味辣,轉指人老練狠毒。含譏諷或責罵意。
【第43句】:【立秋的石榴——滿腦袋的點子】(歇)立秋: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8月7日、8日或9日。石榴:果:樹名,果實圓形,內多種子,立秋前后成熟。點子:本指石榴的種子,轉指主意、辦法。指主意、辦法多。
【第44句】:端午節拜年——不是時候
【第45句】:三月打扇——滿面春風
【第46句】:象棋斗勝——紙上談兵
【第47句】:人家的棺材抬自家——自討晦氣
【第48句】:飛機上生孩子——高中生
【第49句】:鴨子吃黃鱔——吞吞吐吐
【第50句】:老鼠集合——愉糧大隊
【第51句】:耍大刀的唱小生——改行了
【第52句】:七月天的雷雨——說下就下,說晴就睛
【第53句】:【狗不理】一提“狗不理”,人人都知道是天津那個“狗不理”包子鋪。清咸豐年間,河北武清縣楊村(現天津市武清區)有個名叫高貴友的年輕人,其父四十得子,由于期望他無病無災,健康成人,好養活,故取了乳名“狗子”。高貴友十四歲到天津學藝,在南運河邊上的劉家蒸吃鋪里做小工,練就一手好活。三年師滿后,他精通了做包子的各種手藝,于是就自立門戶,開了一家專營包子的小吃鋪——“德聚號”。由于高貴友手藝好,制作的包子色香味美,加上做事又十分認真,從不摻假,引得十村百里的人都慕名而來,生意十分興隆。由于來吃包子的人越來越多,高貴友忙得不可開交。后來高貴友急中生智,想出了一個新的經營點子。顧客們想買包子,他要求先把零錢放進碗內,然后他按價給相應的包子。顧客們吃完包子,放下碗筷離店時,高貴友常常忙得顧不上跟他們說話。于是街坊鄰里都取笑他說…狗子’賣包子不理人”,…狗子’賣包子,一概不理睬”。后來,好事者干脆把他的包子店改名“狗不理”,把他制作的包子叫“狗不理包子”,而高貴友對此也一笑而已,并不介意。此名一經傳開,原店鋪字號卻漸漸被人們淡忘了。“狗不理包子”以其味道鮮美而名揚中外,關鍵在于用料精細,制作講究。在做工上,它有明確的規格標準,每個包子褶花疏密一致,宛如白菊花形,都是十五個褶。剛出屜的包子,大小整齊,色白面柔,咬一口油水汪汪,香而不膩,所以一直深得大眾百姓和各國友人的青睞。據說袁世凱在天津編練新軍時,曾把“狗不理包子”作為貢品進獻給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品嘗后大悅,道:“山中走獸云中雁,陸地牛羊海底鮮,不及狗不理香矣,食之長壽也。”這個一百多年老店至今生意興隆,為保住名聲,慎設分店。但頭腦活絡的商人卻打起了擦邊球,“天津包子”卻在全國遍地開花。
【第54句】:【水灣里照影子——倒過來】(歇)指把事物顛倒過來。
【第55句】:仙女下凡——騰云駕霧;飄飄然
【第56句】:【黃連樹上長的草——苦苗苗】(歇)比喻苦孩子。
【第57句】:娃娃魚上樹——左看右看不像入
【第58句】:拿了秤桿忘秤砣——不知輕重
【第59句】:拖拉機轉彎——卷土重來
【第60句】:肚里藏生鐵——心情沉重
【第61句】:山谷里敲鑼——處處有回音
【第62句】:【三十晚上盼月亮——沒指望】(歇)農歷三十晚上沒有月亮,盼也白盼。指前景渺茫,沒有盼頭。
【第63句】:胡蔥掐了頭——裝蒜
【第64句】:【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此語的意思是同類的物種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此語出自《周易·系辭上》。春秋戰國時期,齊國有一位著名的學者叫淳于髡,他博學多才,能言善辯,被任命為齊國的大夫。齊宣王喜歡招賢納士,于是讓淳于髡舉薦人才。淳于髡一天之內接連向齊宣王推薦了七位賢能之士。齊宣王很驚訝,就問淳于髡說:“寡人聽說,人才是很難得的,如果一千年之內能找到一位賢人,那賢人就好像多得肩并肩站著一樣;如果一百年能出現一個圣人,那圣人就像腳跟挨著腳跟來到一樣,現在,你一天之內就推薦了七個賢士,那賢士不是太多了?”淳于髡回答說:“大王此言差矣。要知道,同類的鳥兒總是聚在一起飛翔,同類的野獸總是聚在一起行動。人們要找柴胡、桔梗這類藥材,如果到水澤洼地去找,恐怕永遠也找不到;要是到梁文山的背面去找,那就可以成車地找到,這是因為天下同類的事物,總是要相聚在一起的。我淳于髡大致也算個賢士,所以讓我舉薦賢士,就如同在黃河里取水,在燧石里取火一樣容易,我還要給您再推薦一些賢士,何止這七個!”這句話是至理名言,當年,革命青年冒著生命危險從全國各地跋山涉水涌向革命中心——延安。延安聚集著一大批國家的棟梁之才。
【第65句】:節節草——虛心
【第66句】:大海里找針——沒處下手
【第67句】:【銅鈴打鼓——另有音】(歇)本指用銅鈴打鼓,除了鼓聲,還有鈴聲;轉喻話里有話,另有用意。
【第68句】:【叫花子撥算盤——窮有窮打算】(歇)指經濟困難的人有切合自己實際的安排、打算。
【第69句】:【狗長犄角——羊相】(歇)犄角:牛、羊等頭上長出的角。狗頭上長出角,想裝扮成羊的樣子。羊:諧“洋”。譏諷人出丑,鬧笑話。
【第70句】:地頭的韭菜——去了一茬又一茬
【第71句】:拔了蘿卜栽上姜———茬比一茬辣
【第72句】:【莊家老兒讀祭文——難】(歇)莊家老兒:老農。祭文:祭祀神靈、祖先,或祭奠死者時朗讀的文章。指某事做起來很困難。
【第73句】:眉毛胡子一把抓——主次不分
【第74句】:【蛤蟆跳在戥盤子里——自稱自贊】(歇)戥盤子:戥子(一種測定貴重物品或藥品重量的小秤)一端盛放所要測定重量的物體的小盤子。稱:本指測定重量,轉指稱贊。指自己稱贊、夸耀自己。常含譏諷意味。也作“蛤蟆跳在戥盤——自稱自贊”。
【第75句】:脊梁馱黃連——背(悲)苦
【第76句】:賣西瓜的碰到賣王八的——連滾帶爬
【第77句】:黃瓜打驢——剩半截兒
【第78句】:【羝羊觸藩——進退兩難】(歇)羝羊:公羊。藩:籬笆。語本《易·大壯》“羝羊觸藩,贏其角”。贏:通“累”,纏繞。本指公羊角夾在籬笆縫里,進退不得,轉以形容處境困難,不能前進也不能后退。
【第79句】:【老鼠尾巴上綁雞毛——不是什么正經鳥】(歇)比喻不是個正派人。常含責罵或譏諷意味。也作“老鼠尾巴綁雞毛——不是個正經鳥”。
【第80句】:吃了白糖吃冰糖——乏味
【第81句】:老鼠拱墻——家賊難防
【第82句】:扯鈴扯到半空中——空響(想)
【第83句】:王母娘娘戴花——老妖艷
【第84句】:【雞蛋殼兒里發面——沒有大發頭兒】(歇)發頭兒:本指發酵程度,轉指發達、發展程度。指沒有大的發展前途。也作“雞蛋殼兒發面——沒多大發頭兒”。
【第85句】:【鐵路巡警——你管不著這一段】(歇)巡警:舊時指警察。指各有各的管轄范圍,互不干涉。也指不該管的管不著。也作鐵路警察擺手——管不著這一段。鐵路警察——各管一段。
【第86句】:【半夜吃黃瓜——不知頭尾】(歇)指不知道事情的底細或經過。也作半夜吃黃瓜——摸不著頭腦。半夜摸黃瓜——不知頭尾。
【第87句】:玻璃耗子琉璃貓,鐵鑄公雞銅羊羔———毛不拔
【第88句】:眉毛上掛鑰匙——開眼界
【第89句】:【閻羅王做生意——鬼也沒得上門】(歇)形容生意冷淡,沒有顧客上門。也泛指遭冷遇,無人光臨或光顧。也作閻王老子開飯店——鬼都不上門。閻王開店——鬼兒都不上門。
【第90句】:白瓷壺——有口無心
【第91句】:矮梯上高房——搭不上檐(言)
【第92句】:大門口的春聯——對紅
【第93句】:屬麂子的——膽小怕事
【第94句】:八只腳的螃蟹——橫行
【第95句】:木頭人鋸樹——忘本
【第96句】:玻璃菩薩——神明
【第97句】:高梁地里種玉米——秋后見高低
【第98句】:大海退潮——水落石出
【第99句】:【小爐匠跟著行香的走——鎖碎一浪蕩】(歇)小爐匠:修鎖焗鍋的匠人。行香:古代禮拜神佛的一種儀式,齋主抱著香爐巡行道場及街市。鎖碎:諧“瑣碎”。指人說話瑣碎,沒有條理。含有譏諷意味。
上一篇:晚安笑話文案帶圖片-晚安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