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句古詩詞體現獲獎感言
用一句古詩詞體現獲獎感言
【第1句】:獲獎名單我 上榜,漫卷詩書喜若狂。
【第2句】:榜單高中非終點,新征路上繼續忙。
【第3句】:獎牌激勵再鞭策,矢志高峰豈能忘。
畢業留言古詩詞
一:意氣年華太匆匆, 此間離愁千萬種。
舉杯共飲說奈何, 話別來時待相逢。
二:云垂柳低風飄絮,飛落紅塵去百家。
莫愁前途多坎坷,越過高崗見(現)百花。
高中要背的文言文和古詩詞
高中必背古文和詩詞有哪些
(一)古文20篇 寡人之于國也 《孟子》 勸學 《荀子》 ☆逍遙游 《莊子》 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 ☆過秦論 賈 誼 ☆屈原列傳 司馬遷 ☆報任安書 司馬遷 陳情表 李 密 蘭亭集序 王羲之 歸去來兮辭 陶 潛 諫太宗十思疏 魏 徵 ☆滕王閣序 王 勃 師說 韓 愈 阿房宮賦 杜 牧 六國論 蘇 洵 ☆游褒禪山記 王安石 赤壁賦 蘇 軾 石鐘山記 蘇 軾 項脊軒志 歸有光 登泰山記 姚 鼐 (二)詩詞曲50首 靜女 《詩經》 無衣 《詩經》 ☆氓 《詩經》 湘夫人 屈 原 ☆離騷 屈 原 長歌行 漢樂府 ☆孔雀東南飛 漢樂府 迢迢牽牛星 《古詩十九首》 短歌行 曹 操 白馬篇 曹 植 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 陶 潛 山居秋暝 王 維 夢游天姥吟留別 李 白 越中覽古 李 白 蜀道難 李 白 將進酒 李 白 登高 杜 甫 蜀相 杜 甫 兵車行 杜 甫 客至 杜 甫 旅夜書懷 杜 甫 詠懷古跡(其三) 杜 甫 閣夜 杜 甫 登岳陽樓 杜 甫 漁翁 柳宗元 石頭城 劉禹錫 琵琶行 白居易 聞樂天左降江州司馬 元 稹 李憑箜篌引 李 賀 過華清宮 李商隱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溫庭筠 錦瑟 李商隱 浪淘沙(簾外雨潺潺) 李 煜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李 煜 雨霖鈴(寒蟬凄切) 柳 永 桂枝香?金陵懷古 王安石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曰夜記夢 蘇 軾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 軾 鵲橋仙(纖云弄巧) 秦 觀 蘇幕遮(燎沉香) 周邦彥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李清照 聲聲慢(尋尋覓覓) 李清照 書憤 陸 游 臨安春雨初霽 陸 游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 揚州慢(淮左名都) 姜 夔 ☆竇娥冤 關漢卿 ☆長亭送別 王實甫 醉太平(人皆嫌命窘) 張可久 ☆哀江南 孔尚任 注:有☆的只背誦其中一部分。
請問誰知道高中課本出現的古詩詞?有點急,本人先在此感謝大家帳
當一聲聲口令穿透操場, 當一陣陣腳步聲踏過地面, 當一顆顆汗珠劃過臉頰, 我們笑了
為我們堅強的意志而感動, 為我們整齊的步伐而自豪, 為我們團結一致的精神而欣慰, 為我們進取的心而鼓舞; 有苦,有樂,有酸,有甜, 讓我們將此化為最美好的回憶, 在心中埋藏, 加油吧
將軍訓堅持到底
回憶自己學習古詩詞的經歷(感受)以“走進……”為題寫一篇六百字以上的作文。
走進古詩詞 感悟真善美 中外名著,童話寓言,詩歌散文,名人傳記,科普科幻是每位讀者不可不讀的經典。
本學期我讀了《唐詩三百首》、愛麗絲漫游奇境》和《愛麗絲鏡中奇遇記》這三本書。
下面讓我來談談讀了《唐詩三百首》的收獲吧
從這本書中,我認識了“詩仙”李白,他的詩歌抒發了進步思想,氣勢豪放,想象豐富。
認識了“詩圣”杜甫,他的詩歌以詩寫歷史,而是在深刻、廣泛反映現實的同時,通過獨特的藝術手段表達自己的主觀感情。
還認識了“詩魔”白居易,他的詩歌淺切、生動自然 ,讀來瑯瑯上口且便于記憶傳誦……《春夜喜雨》一詩中詩人杜甫面對春雨心中十分歡喜,所以詩中句句都充滿了喜悅之情,而且描寫的十分生動、形象,猶如一幅絕妙的春雨圖。
此時我的眼前仿佛又浮現了這一番生機勃勃的景象。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讓我體會到了詩人王維那深深的思念親友,思念家鄉的情感。
從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中體會到了詩人李白對即將分別得故友依依不舍的情感,他們之間的真摯友情令人感動。
《游子吟》一詩中描寫了一位慈母雙手不停地飛針走線,為兒子遠行趕制衣衫的情景。
在兒子臨走的時候還將衣衫密密地縫了又縫,只怕兒子遲遲不回家園。
讀罷全詩不覺被這位慈母而感動,這首詩很貼近生活,非常真摯感人。
每當我吟起這首詩就讓我想起了那對我恩情濃厚的媽媽。
她每天早起晚睡,不停地工作著。
記得有一次,爸爸勸媽媽不要這么拼死拼活的工作,好好保重自己的身體。
媽媽卻說:“我再苦再累沒關系,主要是得讓孩子過好
”聽了這句話躲在門外的我頓時熱淚盈眶,無比激動。
從現在開始,我一定要好好學習,使爸爸媽媽付出的一切沒有白費。
古詩詞是中國文化領域中一朵絢爛的奇葩。
無論是思想內涵與形式,還是優美的意境與格律都獨樹一幟。
我相信,在古詩詞的熏染下,我定會更懂得用心去感悟生活,體味人世間的真善美。
高中作文能用到的古詩詞
能用的很多很多,重點是審對題并從你背的古詩詞里找到符合立意的來用,下面推薦幾個比較好用的:
【第1句】:十日畫一水,五日畫一石。
——杜甫 適用主題:堅持不懈,工匠精神,慢生活等主題。
如2024年北京卷《老規矩》、2024年福建卷《運動中的賽跑和人生中的賽跑》。
好評如潮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給我們介紹了一位位默默無聞的故宮文物修復師們。
“故宮男神”王師傅,耗費200多天的時間,只為修好一個文物表。
他們耐住了寂寞,沉下心,十日畫一水,五日畫一石地修復一件件國寶。
快節奏的社會里,我們依舊呼喚這種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第2句】:清風有意難留我,明月無心自照人。
——王夫之適用主題:拒絕誘惑、堅持信念,愛國精神等主題。
語出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晚年王夫之窮困潦倒,疾病纏身,但他堅守舊朝遺臣的身份,拒不接受清朝的接濟,他的回答“清風有意難留我,明月無心自照人”表現了他崇高的氣節。
示例:如今,越來越多走出國門進行深造的學子選擇回歸祖國的懷抱,清風有意難留我,明月無心自照人。
他們婉拒的是更豐厚的待遇,但收獲的是一顆愛國心。
【第3句】:浮生卻似冰底水,日夜東流人不知。
——杜牧 適用主題:適用于青春的時光悄然而逝,勿虛度光陰等作文立意,比如2011年安徽卷《時間在流逝》。
原句語出自杜牧的《汴河阻凍》,以冰底之水比喻浮生,說此事人不知,意在言人生匆匆而過,難以察覺。
《南方人物周刊》在年度總結中寫道:“有的人在這一年經歷了人生重大變故,也有的人一如既往地平淡活過,杜牧有詩云:‘浮生卻似水底冰,日夜東流人不知。
’我們希望能在時間冰封之前,記錄時代洪流下的那些暗涌。
”
【第4句】:知足天地寬,貪得宇宙隘。
——曾國藩適用主題:摒棄貪念,知足常樂的作文立意。
語出曾國藩《家書》:“知足天地寬,貪得宇宙隘。
豈無過人姿,多欲為患害。
”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曾提出過一個“快樂方程式”:快樂=特質\\\/欲望,欲望越多,則快樂越少,苦惱隨之而來;欲望少了,得到的利益可能也不如他人,但心卻是快樂的。
天地之大,我們總要有閑逸淡泊之心才可知其廣闊;當我們汲汲于利欲,眼界、胸懷自然也被局限,又談何多得
【第5句】: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
——陸九淵 適用主題:關于讀書方法、戒除浮躁、減少功利心、提倡深閱讀等作文立意。
例如2024全國卷II《如何提高語文素養》。
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我們也許會遇到這樣的困境:雖然完成了大量閱讀任務,可實際上,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卻沒有得到提高。
這與我們在閱讀過程中不重視甚至不會品味文本的語言有很大關系。
因此,我們在閱讀時不能只求囫圇吞棗地整體感知,而忽視了對語言的揣摩品味。
以上內容全部來自作文紙條APP,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幾個步驟
以為例課題:《》科目: 語文教學對象: 高二課時: 1提供者:尹區英單位: 一、教學內容分析本課題來源于蘇教版選修《唐詩宋詞選讀》,因被貶之后的作品,詞人以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因此淋雨的生活小事,表達了樂觀、淡然、自適的人生態度,學習該詞有利于學生掌握方法,提高學生對古典詩詞的鑒賞能力,陶冶性情。
二、教學目標
【第1句】:了解的成就思想,了解本詞的寫作背景。
【第2句】:欣賞、評價詞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第3句】:探究文中的“詞眼”,并以此豐富學生的情感。
【第4句】:學會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第5句】:通過主旨句的分析、感悟,培養學生勇敢面對人生風雨的精神。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第1句】:通過平時上詩歌閱讀課時的穿插講解,學生已經對于詩歌鑒賞的方法有了一個總體的系統的把握;
【第2句】:根據學生的檢測成績及上課的表現觀察得出學生基礎較差的事實,適合引導式教學;
【第3句】:對于,學生高一的學習對其生平及風格已有一定程度的認知。
四、選擇與設計本課擬采取提問法、講解法、點撥法相結合的教學方式。
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作為一種傳統文學形式,詞與作者的生平境遇是分不開的,要理解詞作中所隱含的傳統文化心態必須經歷一個探究的過程,需要在教師的指導和講解下探究。
讓學生運用朗讀和默讀相結合的方法。
詩詞貴在吟誦,通過反復的朗讀,理由在于對詞這跳躍性、象征性極強的文學形式的接受必須經過一個由形式到內涵的過程。
誦讀有利于學生通過揣摩詞的音韻、情感,從而體會和把握詩歌的深層意蘊。
合作探究法,調動學生思維,學生相互討論,主動鑒賞詩詞,自己處理文本,提高鑒賞能力。
五、教學重點及難點本課教學重點和難點在于體會詞中所表現出的蘇軾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第1句】:探究文中的“詞眼”,并以此豐富學生的情感。
【第2句】:學會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難點:通過主旨句的分析、感悟,培養學生勇敢面對人生風雨的精神六、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第1句】:遇雨定人生平常事一樁.你途中遇雨會怎樣
【第2句】:走進《》去感受蘇軾是如何面對人生風雨的
說說自己旅途中突然遇雨的表現結合學生實際,走進學生的日常生活,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一)知人論世:
【第1句】:知人:作者簡介:蘇軾(1)基本信息(2)人生經歷:《定題金山畫像》(3)成就風格:①成就 ②風格
【第2句】:論世:背景鏈接:(1)一貶謫(2)道中遇雨(二)全體感知:
【第1句】:小序交代了什么關鍵信息
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第2句】:詞的上下兩片分別寫了什么內容
都在描寫雨中的情況嗎
【第3句】:本詞的詞眼是什么
【第1句】:| 時間: 3月7日 丨地點:道中 丨環境:先雨后晴| 事件:遇雨 丨人物:仆人、同行、余.丨 情感:狼狽不覺→作用:說明了寫作緣由。
【第2句】:→雨中事:踏雨吟嘯 → 怡然自樂→雨后情:驀然回首 → 云淡風清
【第3句】:→ \\\/ 也無風雨也無晴讓學生自主學習,獨立完成。
培養學生提取關鍵信息的能力,初步感知怎本內容,對詞的內容有個整體性的把握。
【第1句】:從詞中我們可以剖析出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
2這首詞是運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來成就其藝術高度的
1.→一個拄拐杖、踩草鞋、頂風冒雨、吟嘯徐行、不畏艱難、藐視禍難、鎮定從容、曠達灑脫的詞人形象。
(1)雨中笑對人生風雨的達者(2)雨后看破人生得失的智者
【第2句】:表現手法:① 以小見大② 曲筆一語雙關③ 對比④ 隱喻寄托(象征).學生合作探究,點撥指導學生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直接描寫+間接描寫\\\/外貌、語言、動作、心理描寫+他人他物襯托對比),提高學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以及概括能力,學生從中可以分析總結出分析鑒賞詩詞的方法技巧以及著手點。
整體系統的了解一下詩歌的表現手法,細致入微地掌握這幾類表現手法的含義并可以在以后的詩歌閱讀中輕而易舉地分析。
作業處理:寫日常小事一樁,來反應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要求:以小見大的手法,300字左右)評價歸納定 這人:蘇軾風 這景:風雨波 這情:曠達課堂練筆\\\/課后練筆培養學生的及時運用一些高超的技巧來構建文本的寫作能力。
七、教學評價設計
【第1句】: 學生系統的具體的掌握了分析人物形象的方式方法。
【第2句】: 本課內容有些過多,學習對詞的表現手法中,能完全理解對比及以小見大的手法,對一語雙關仍有待拓展。
【第3句】: 學生互動積極,真正做到了學生自己“動”起來。
八、板書設計定 這人:蘇軾 一智者\\\/\\\/達者風 這景:風雨 ——自然\\\/\\\/人生波 這情:曠達灑脫
古詩詞的魅力作文3000字
中國五千年悠久文產生了許文字與文體,其中最有特色的,高度凝煉的便是詩歌,詩,就是一篇文章,甚至一本書,古詩散發出一種難以抗拒的魅力。
讀詩,讓你成為一個有內蘊的人。
王維的詩中有畫,明明只是讀詩,眼前卻常常表現一幅幅畫面。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些膾炙人口的詩句并沒有新奇的結構,奇特的想象,絢麗的情思,有的只是平淡如水,近乎白話的語言,可卻有一種難以言喻的魅力,使人一遍又一遍的去讀去品。
其實,做人何嘗不是這樣呢
追求名利,跟隨潮流,讓自己金光閃閃,其實只是為了掩飾自己空白而又自卑的心罷了。
一個真正自信的,有才華的人并不需要這些外在的修飾,他僅僅是站在那里,就有一種讓人折服的氣場。
“天然去雕飾,清水出芙蓉”的美才是真正的美,它是由內而外的。
所以。
讀詩,讓我們成為一個有內蘊的人吧
讀詩,讓你成為一個灑脫的人。
時光易逝,一生幾十年仿佛一眨眼就過去了,人于世光,如蚍蜉于天地,滄海之一粟,有時難免會產生一些傷懷。
這時去讀一讀李白,蘇軾的詩,去品味詩中的灑脫人生。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狂放,“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自信,“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淡然,他們活得隨性,沒有為世俗所累,難道不是這樣嗎
人生短短數十載,如果不能活得充實灑脫盡興,豈不可惜?讓我們做一個灑脫的人吧
讀詩,讓你成為一個正直的人。
現在的人,少了一份“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決心,多了一份利欲熏心的貪婪,少了一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堅持,多了一份溜須拍馬的奉承;少了一份“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俱歡顏”的博愛,多了一份自私的貪心。
所以,讀詩,讓我們成為一個正直的人。
古詩,就像茶一樣,初入口只覺苦澀,但卻有綿長的回味,期中蘊含了無數做人的道理,需要仔細品讀,這大概就是古詩的魅力吧
詩詞如歌,在平平仄仄中婉轉悠揚,在抑揚頓挫里低回不盡,讓人忘憂,使人開顏;詩詞如畫,在蟲魚鳥獸中描摹自然,在小橋流水中展現乾坤,為我們描繪出或凄美、或壯闊、或靜謐、或熱烈的絕美意境;詩詞又像一位哲人,在歷經千年后,向我們娓娓道來人生的真諦,激勵我們走向生活,面對挑戰。
喜歡詩詞,喜歡詩詞的韻律美。
誰不曾陶醉于詩詞的天籟中
誰不曾被詩詞的音韻之美撥動心弦而樂以忘憂、喜笑顏開
牙牙學語時,我們被父母教以“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雖然不通其意,但心中卻有種異樣的感覺;上小學時,我們背著手,昂著頭,搖晃著腦袋朗誦“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越。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個個都瞪著無知的雙眼,樂在其中;至于現在,當我在心中吟誦“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時,仍有一種異樣的感覺——這就是詩詞的音樂美所帶來的美好體驗。
詩詞如歌,讓我們陶冶性情,促我們享受人生。
喜歡詩詞,喜歡陶醉于詩詞的意境。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開始向往荒居野處的古人,攜一張琴,捧一杯茶,于深山幽林之中偃仰嘯歌,在千里澄江之上快樂垂釣。
與自然同呼吸,和天地共變幻,倘佯在大自然奇妙的景物中。
喜歡陶淵明式的隱居,“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淡觀天邊云卷云舒;沉醉于王維的山水田園,“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更流連于蘇軾“水風清,晚霞明”的初晴鳳凰山,“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子湖畔……詩詞如畫,展現了自然萬物的奇妙瑰麗,我只愿做一個畫中人,永遠陶醉在詩詞的意境中。
古詩詞是中華民族文化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從《詩經》起,一直到今天,古詩詞以其廣泛的內容,深邃的內涵,真摯的情感,承載著華夏民族輝煌的歷史。
古詩詞正是先人給予我們的一份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小學課本中的古詩詞是經過篩選出來的精品中的精品。
短短的幾行字,寥寥數語,卻蘊涵著豐富的哲理和醇厚的美韻。
而這其中的哲理與美韻是讓學生受益終生的知識積淀。
那么,如何在小學古詩教學中使學生領悟蘊涵在古詩詞中的各種美,從而陶冶學生自身的情操呢
一、吟——古詩詞聲律之美吟,即“吟詠”。
古詩詞教學,我認為“吟詠”是第一位。
所謂“吟詠”,就是有節奏地誦讀詩文。
說“吟詠”是第一位,這是古詩詞這一特定文學形式所決定的。
作為古詩詞,其語言本身就是有音響、節奏、旋律的,是抑揚頓挫的,是音樂性的。
正如劉勰在《文心雕龍?聲律》中指出“聲轉于吻,玲玲如振玉;辭靡于耳,累累如貫珠。
”所以,要想從根本上感悟古詩詞,還是要從“吟詠”開始。
當然,就現階段而言,我們不可能向學生灌輸有關古詩詞聲律方面的知識。
但我們完全可以通過用“吟詠”的方式來讓古詩詞呈現其特有的聲律之美韻。
就拿程顥的《春日偶成》來說吧。
全詩的內容是這樣的:“云淡風輕近午天,旁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
”而全詩的主題是:通過描寫風和日麗的春日景色,抒發了詩人春日郊游的愉悅心情,表達了對春天的贊美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如果我們只是讓學生一味地不遵循任何方法地去讀去背;或者通過教師的無休止的講解。
我想,學生是很難從古詩中體會到詩人那近乎孩童似的無比愉悅心情的,更無從談起從詩中得到美的享受。
但如果我們教師指引學生來“吟詠”這首詩,我想,那效果就明顯不一樣了。
首先,我們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相關知識,將這首詩分出節奏:云淡∕風輕∥近午天,旁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
接著,讓學生根據自己分的節奏來讀一讀,并根據自己的理解,來標上需要重讀的字詞:云淡∕風輕∥近午天,旁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
最后,讓學生根據教師的范讀,標出何處該揚,何處該挫,從而形成這首詩的“吟詠”效果:云淡∕風輕∥近午天△⌒,旁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
經過反復吟詠之后,那云之“淡”,那風之“輕”,那鮮花之清香,那綠葉之婀娜,一幅絢麗多姿、色彩斑斕、光彩奪目的春光美景圖不就早已呈現在學生的眼前了嗎
那“余心樂”之高亢,那“學少年”之竊喜,不也都早就蕩漾在學生那因“吟詠”而陶醉的小臉之上了嗎
學生不懂什么是聲律,但他們在教師的引導下或低沉,或高昂,或急促,或綿長的“吟詠”,這正是對古詩詞聲律的最好詮釋。
二、品——古詩詞妙語之美品,即“品味”。
古詩詞語言本身就是一個高度概括性的語言。
對于古詩詞語言的教學,一是要品詩眼,正如北宋大文豪蘇軾所說“天工忽向背,詩眼巧增損。
”古人寫詩最講究煉字,總是去搜求最貼切的字辭入詩。
這一點,我們從賈島的“推敲”一事上就可以略知一二了。
二是要品佳句,古詩詞中有著許多令人回味一生的句子,這些句子或給人以啟迪,或給人以美的享受。
面對如此精湛的詞句,如何能讓學生感受到其中的巧妙呢
引導學生去細細品味,不能不說是一種非常好的途徑。
用心去“品”,古詩詞妙語當盡展眼前。
在教學白居易《暮江吟》時,我是這樣引導學生去“品”詩中之妙語的。
師:請大家讀古詩的第一、二句。
生: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師:誰能說說這兩句話描寫了什么
生:描寫了夕陽余輝照在平靜的江面上,江水一半呈綠色,一半成了紅色。
師:是“照”嗎
生:是“鋪”在江面上。
師:大家看得真仔細,可白居易為什么不用“照”,而用“鋪”呢
(生一時語塞)師:沒關系,我們來好好讀一讀這兩句。
注意在讀到“鋪”字時,我們大家要慢慢地,輕輕地去讀一讀,回味回味。
讓這個字響在耳邊,現在眼前,熔在心中。
(生又開始讀詩了。
)生:我想,此時的太陽一定是貼在江面上,所以作者才用了“鋪”字。
生:我覺得“鋪”這個字用得特別好,一個“鋪”字就能把夕陽照在江面上這一畫面寫“動”起來了。
生:我也認為作者“鋪”字的運用非常得恰當,當我讀到這個字的時候,我仿佛看到了紅紅的陽光從江的那一頭向江的這一頭緩緩滾來。
生:讀到“鋪”字,我感覺到夕陽是多么的美好,它輕輕地為江面撫上一層紅綠相間的衣服,是那樣的體貼入微;也讓我知道秋天不僅有豐收的果實,更有美倫美幻的夕陽。
生:當我從“鋪”字展開去看這江面時,那江水在緩緩流動,微波粼粼的江面上光彩在不停的閃爍,那紅的,那綠的,映入眼簾,好一個“半江瑟瑟半江紅”的江面
師:是呀
多美的景色
一個“鋪”字用得多形象。
當我們大家讀到這個字的時候,心中會有一種說不出的親切與安閑。
這是秋天夕陽的柔和,這也是秋天夕陽的魅力之所在。
讓我們再來讀讀兩句話,讀讀這首詩,品一品這無與倫比的“鋪”字
回味回味這江水一半是綠,一半是紅的壯觀景象吧
長期以來,我們的教師在教學古詩詞的時候,總是停留在對詩的字面意思的膚淺理解上,或只是把詩人的思想簡單地灌輸給學生。
這樣的教學方式只能使學生始終無法在古詩詞學習中走得更遠。
所以,古詩詞的教學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淺層,指引學生去對古詩詞語言的品味是一條必經之路。
畢竟,古詩詞語言的精妙、美韻是要“品”出來的。
三、想——古詩詞意象之美想,即“想象”。
中國的古詩詞有著豐富意象,這也決定了古詩詞深沉的內涵和表達的含蓄。
如何把詩歌的渾厚內在傳達出來,讓學生與古詩詞來一起做一個深呼吸
這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賴學生對古詩詞意象美的感悟。
如何引領學生去感悟古詩詞意象之美呢
我認為,除了“想”,別無其他佳徑。
看看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在教學《長相思》一詞時是怎樣讓學生在想象之中感悟古詩詞意境的吧
伴隨著如裊裊輕煙似的絲竹民樂《琵琶語》,王老師開始了:師:好,孩子們,請停下手中的筆,讓我們一起回到作者的家鄉,走進納蘭性德的故園。
我們去看一看,在他的家鄉有著怎樣的畫面和情景。
生1:我看見了納蘭性德的家鄉鳥語花香,他的家人在庭院中聊天,小孩子在巷口玩耍嬉戲,牧童趕著牛羊去吃草,姑娘們坐在門口繡著花,放學歸來的孩童們,放下書包,趁著風,放起了風箏,還有的用花編成花環戴在頭上。
家鄉一片生機勃勃。
師:好一幅鄉村樂居圖啊
這是他看到的,你們看到了哪些? 生2:我看到了晚上,月光皎沽,星星一閃一閃的。
他的親人坐在窗前,望著圓圓的月亮,鳥兒也不再“唧唧喳喳”地叫,只聽見外面“呼呼”的風聲,花兒合上了花瓣,親人是多么希望納蘭性德能回到家鄉與他們團聚啊。
師:一個多么寧靜多么美好的夜晚。
你看到了—— 生3:在一個晴朗的日子里,妻子正繡著錦緞,孩子們在門外的草地上玩耍,一會兒捉蝴蝶,一會兒又玩起捉迷藏的游戲。
漢子們正往家挑著水,做好飯后,一家人圍在一起,喝酒聊天。
可以說,“想象”是古詩詞教學的生命。
缺乏“想象”的一堂古詩詞教學課,必將會使堂課變得一潭死水,毫無生機。
王老師的這一教學片段,使得教師與文本,課堂與文本渾然一體,當學生置身其間時,必然會與課堂的意境也渾然一體了。
這么一個依托“想象”而整合而成的意境,能不是一種“美”的享受嗎
其實,我們真的要感謝我們的祖先,是他們為我們創造這么一種讓人誦讀起來朗朗上口、鏗鏘有聲而不乏美韻的文學形式。
古詩詞是“美”的,我們要以“美”的方式來讓其展現在我們學生的面前。
正如《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中指出的那樣,讓我們的學生在“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同時,“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上一篇:高中戲劇節節家長感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