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在吃飯時主動給長輩讓座家長的感言
感謝各位老師的辛勤培養,孩子進步比較明顯,希望在接下來的時間里過關注孩子的言行禮儀,我會積極做好配合,謝謝
愛心小作業給長輩讓座請問家長感言怎么寫
作家長的更應該給孩子做個榜樣,讓他們學會做一個好人其實很簡單。
給老奶奶讓座后的感受與收獲
在一個的星期日,我懷著愉快的心情和媽媽一起去商場買東西. 去商場要坐107路公交車。
我們在站臺上等了好一會,公交車總算來啦
我交了錢后飛快的跑上車。
今天乘車的人可真多呀
只剩下3個座位了,我、媽媽、和一位小妹妹坐上了空座位。
我一邊坐車,一邊想:“我們的城市可真美啊
”正當我望著窗外的美景時,車又到站了。
這次沒有人上車,倒是有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奶奶上了車。
老奶奶滿頭白發,看上去有60多歲了,老奶奶一手提著一包蔬菜,一手拄著一根拐杖,一搖一晃的上了車。
可是車上已經沒有空座位了。
我猶豫不決,到底是讓座還是不讓座呢
如果讓座的話,我就要一直站著了,但如果不讓座的話,老奶奶就要一直站著了。
正當我思考的時候,一個悅耳的聲音打斷了我的思路,只見一個小妹妹從座位上站起身來說:“老奶奶,您坐吧
”老奶奶感激的說:“謝謝你啊,小朋友。
”“不用謝,這是我應該做的。
”小妹妹的臉上浮起了一絲笑容,老奶奶那慈祥的臉上也浮現了感激的笑容。
乘客們都像小妹妹投向了贊許的眼神。
我的臉卻發燒起來,我和小妹妹同樣都是少先隊員,小妹妹還比我小,而她卻主動讓座給老奶奶,我這個高年級學生實在感到很羞愧。
但是,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人與人之間要互相關心、關愛、這樣,我們彼此的心里都會感到甜蜜和溫暖
給老人讓座的作文
新郎,新娘是婚禮上理所當然的主角,是來賓們目光的焦點,整個婚禮是否能夠順利,圓滿地完成,取決于客人對新郎,新娘的印象,因此新郎,新娘在婚禮上的禮節是否周全、適當非常重要,一般來說,應注意以下幾點:儀表著裝:新婚喜慶,新郎、新娘要格外注意儀表,可適當化妝,作好發型,保持容光煥發。
新郎一般穿西裝系領帶,新娘一般穿婚紗,并適當佩帶項鏈,耳環等飾物,但不可多,以免俗氣。
迎賓等客:新郎、新娘應手持鮮花雙雙立于大門口迎接客人,不可來回走動;客人到來時應熱情地表示歡迎和感謝,并適時地把客人介紹給家中的長輩或其他來賓,然后依長輩或輩份按次序讓座,對于客人此時送上的紅包,不論禮輕禮重,新郎、新娘都要一視同仁地致以謝意。
敬煙、敬茶時要用雙手送上,并為吸煙的長輩或平輩客人點火。
談話說笑:與長輩交談要誠懇謙遜,不可高談闊論,信口開河;與平輩講話要熱情禮貌,注意謙恭;不可無休止地縱聲大笑,或沉默寡言;對晚輩要熱情友好。
坐立行走:不可歪歪斜斜地坐在沙發上,更不要高蹺二郎腿,站立講話時,要腰板挺直,不要全身抖動或前后左右經常挪動;行走時不要慢慢吞吞,狀似散步,但也不要跑來跑去。
可快步疾走,但要注意走姿和節奏。
相互配合:新郎、新娘在婚禮上雙出雙入,最好不要分開單獨行動,并且在相互配合方面,應注意禮節,例如:應相互向對方介紹各自的長輩或平輩親戚,朋友;相伴而行時,雙方不要離得太遠,但也不要過于親昵;如有賓客取鬧,應相互為對方解圍,入座時,應讓新娘先坐。
婚宴開始:新郎、新娘要按主次,依次到客席向各位客人敬酒,敬酒時要親手為客人將酒杯倒滿并雙手為客人端起,但不要一律強求客人一飲而盡,等客人放下酒杯后,新郎、新娘要說聲“謝謝”,并再次為客人將酒杯添滿,方可再向下一位客人敬酒。
新郎、新娘在婚禮宴席上應多照顧客人,讓親朋好友吃好喝好,高興而來,滿意而去。
不要自己大吃大喝,甚至飲酒過度,當場醉倒,那就過于失禮,對于客人敬酒,即使酒量有限,也要略加表示,至少要舉起酒杯向客人致以謝意,并說明不能多喝的理由。
婚宴結束:客人離去時,新郎、新娘要雙雙立于門口,一一同客人握手再見,并說些“謝謝光臨”、“請慢走”之類的話。
文明禮儀小標兵自我簡介
從我做起,爭做文明小標兵所謂文明,不是一朝一夕便可形成的.文明,需要全社會的努力和自身的約束.作為社會大家庭成員之一的我們,更應該為創造文明城市,建設和諧濟寧出一份力.那么,作為中學生的我們能做些什么呢? 其實很簡單,文明就是見到老師說聲老師好,文明就是擰緊流水的水籠頭,文明就是公交車上的一次讓座,文明就是制止在公共場所吸煙的人,文明就在我們身邊.有時只是十幾厘米的寬度,有時只是一張紙的厚度,有時只是一個手勢.卻能體現出一個人的品質,一個民族的美德,一個時代的精神,一個社會的文明.在奧運會的場所內,關閉閃光燈,手機設置靜音,不大聲喧嘩.不僅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美德,還在各國友人的心目中留下了文明中國的永不磨滅的印象. 我們偉大祖國素以“禮儀之邦”著稱于世,我們中華民族歷來十分注重文明禮貌。
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多少名人志士以禮待人的故事至今還被人們廣泛傳誦,“融四歲,能讓梨”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毛澤東是上個世紀影響最大的人物之一,他從小養成了對長輩有禮貌的美德,后來當了國家主席,仍然能以禮待人。
一九五九年,毛主席回韶山,曾專門邀請親友的老人吃飯,毛主席給老人敬酒,老人們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
”毛主席回答:“敬老尊賢,應當應當
”由此可見,文明禮貌是多么重要。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生活中最主要的是文明禮貌,它比最高的智慧、一切的學識都重要。
我們共同生活在社會主義的大家庭中,文明禮貌地處事待人,是我們每個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必修的一課。
因此,我們一定要養成講文明禮貌的好習慣,爭做文明小標兵。
The shortest answer is doing. 最簡短的回答就是行動。
公交車上給老人讓座 500-600字感想
車讓人,讓出一份安全;車讓車,讓出一份秩序;人讓車,讓出一份文明;人讓人,讓出一份友愛。
在現實生活中,這類讓的現象實在很多。
在家庭中,可以讓出濃濃的親情;在校園里,可以讓出濃厚的友誼;在社會上,可以讓出和諧的天地……但是,生活中也有很多不“讓”的現象 在公交車上,只剩下一個座位了,這時上來了一位年輕的少女和一位年邁的老人,少女眼尖,看見了座位,又由于動作比較靈敏,所以三步并做兩步的走了過去,一屁股坐在空位上,還沖那老人揚了揚臉,表示她贏了。
可憐的老人只能眼巴巴的再找別的座位,可是沒有;他還希望別人給他讓個座,可是也沒有。
車上的人不是裝作看書看報,就是歪著脖子睡覺,要不就兩眼直勾勾的盯著窗外,好像著了迷似的。
老人只好站在晃晃悠悠的車廂里的,有幾次險些摔倒,但是車中的人好像都得了“目中無人”癥,沒有一個人去理會那位老人。
設想一下,人總有老的時候,如果那個老人是自己呢
站在車廂中,沒有人讓座,是多么“悲慘”的場面。
中國人那么不講文明,不懂得謙讓,相反外國人卻十分有禮貌,為人處事很講究,并且也很禮讓,這一點作為中國人是不是應該感到內疚
中國素有文明禮儀之邦的美稱,可我們做出來的事卻那么不文明:公交車上的搶座,排隊時的加塞等現象比比皆是,難道我們連外國人也不如
難道我們需要外國人給我們上一堂文明教育課
文明禮讓在現在人的心中到底還有多少
看來真該給我們上一課了。
小學生作文小小新聞報道120字
今天我從報紙上看到這么一則新聞,報道了紹興公交車上一名老人上車,無人讓座。
我又看到了另一則新聞,報道了一個71歲的老人給79歲的老人讓座。
讀了這兩則新聞我感慨萬分。
首先,尊老愛幼是我們中國人的美德,居然在我們紹興的公交車上沒人老人讓座,真是為那些人感到難過。
如果是我看到了這樣的情況我肯定會主動讓座的。
想想倒也是,現在的小孩子在家里,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六個大人圍著我們轉,有什么要求立刻滿足。
不用做飯,不用洗衣服,不用整理床鋪,更不用為老人做任何事情。
尊老愛幼的這一優良傳統在我們這一代孩子身上將得不到發揚光大。
其次,我覺得榜樣的作用是很重要的。
71歲老人給79歲老人讓座,感動了車上所有的人。
從這篇報道中平時我們的長輩應為我們一代作好榜樣,因為71歲老人為車上的年青人作了一個很好的榜樣,給車上所有的人上了一節尊老愛幼的課。
作為一紹興人,我應該積極地向這兩人老人學習,讓我們的紹興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