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于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 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歷史英雄人物故事100字四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第一篇: 歷史英雄人物故事100字
疫情初期,武漢就診發熱病人突增,各大醫院不斷有醫務人員感染,急診科成為重災區。然而武漢第三醫院感染的醫務人員相對較少,至今只有一位男護士感染。董芳的職業敏感,保護了許多同事。
1月初,董芳的丈夫陳偉工作的武漢市中心醫院發現幾例不明原因肺炎。他回家告訴了董芳。董芳同時參加了國家疾控中心專家的培訓,培訓時說不明原因肺炎是一個呼吸道的疾病,沒有確定人傳人。但董芳敏銳地感覺到,呼吸道疾病就很容易通過飛沫傳播,類似于肺結核。于是她馬上第一個向醫院申請給ICU配N95口罩、防護服和空氣消毒機。ICU病房原來是大通間,董芳又想辦法改造成隔離病房,安裝了56臺移動滅菌站。她在全院第1個培訓N95口罩和防護服的使用方法,全科找視頻學習,嚴陣以待。
“我感覺這就像打仗一樣,得先把戰壕挖好了,才能去打,不然的話就會暴露在流彈面前,如果自己倒了,就沒有辦法去戰斗。”董芳常對科室的同事們說。
董芳自己也幾次踏上了生死線。
最危險的事發生在2月24日,天較悶熱,董芳正在ICU救治新冠肺炎病人,防護服穿了好幾層,滿頭大汗,汗水流到她的N95口罩里。N95口罩防水性能好,把汗水兜住了,口罩內層全部打濕。她一吸氣,汗水汗就吸到鼻子和嘴里,讓她快要窒息,腦袋一陣暈眩。董芳趕快讓其他醫生接手,而她必須馬上從10樓下到1樓清潔區才能脫防護服。她不敢跑快,因為呼吸一急促,吸的又是水。如果把口罩拉下來,便有被傳染的危險,因為10樓和電梯里都是污染區。等電梯時感覺很漫長,電梯上到3樓停一下,在8樓又停。飽受煎熬的她感覺沒法呼吸,終于等到電梯下去,短短的路程她走了15分鐘,但她還是堅持按順序脫防護服、鞋子、護目鏡、外層口罩,每一個步驟完了都進行手消,最后摘下N95口罩時,董芳長吁了一口氣,感覺自己像是起死回生。
“新冠肺炎病人呼吸困難的時候,是不是也是這種可怕的感覺?”董芳又想到了病人。
第二篇: 歷史英雄人物故事100字
一本散發著墨香的書——《英雄人物故事》在我面前,好奇心促使我翻開看一看。
啊!一篇篇充滿了戰爭的硝煙和英雄的豪氣的故事,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了千百英雄的民族精神和愛國熱情。
翻開書,讀上幾頁:寧死不屈的江姐,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這些英雄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里,抹也抹不掉。
他們就像一面明鏡,告訴我什么是善,什么是惡,人應該怎么活,路應該怎樣行……而他們的滿腔熱血就像滔滔江水一樣涌入我的心田,越流越遠。
《英雄人物故事》這本書讓我實在太感慨了。
書里記敘了既真實又打動人心的英雄故事。
每一篇都向我們講訴著英雄們永垂不朽、流傳千古的愛國精神。
逼供、毒刑這些在我們眼里都是可怕的,而在英雄們的眼里,這只是一個個熟視無睹的手段,不畏懼、不投降。
啊!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支撐著你們!是祖國的未來支撐著你們!是人民的希望支撐著你們!讓你們永不倒下!
偉大的英雄們啊!雖然你們已離開了人世,但是,你們的足跡,你們的精神,還有你們的形象,卻永遠留在此人們的心中。
看吧,現在的社會像你們這樣盡心盡職的人也有:當哪里燃起了大火,哪里就會有消防隊叔叔與大火展開生死拼搏;當哪里有人掉下水,哪里就會有警察叔叔艱難救人的場面;當哪里發生了大事,哪里就有偵探的日夜煎熬……難道他們只是在完成任務嗎?不!他們是在為祖國效力,為人民服務!瞧,我們小學生也行動了起來,在老師的教育組織下,為災區小伙伴獻愛心……捐款捐物,那是因為我們也想為祖國獻上微薄的力量,也想為祖國爭光添彩。
英雄們可歌可泣的事和令人震撼的情打動了我。
我要好好學習,以優異的成績來回報他們,接過他們的接力棒,繼續報效祖國,讓祖國的明天更輝煌!
第三篇: 歷史英雄人物故事100字
1、鐘南山:中國工程院院士,再次臨危受命,掛帥親征,敢于發聲,家喻戶曉,一聲號令,全民不動,是一位院士,也是一位戰士,更是一位國士。
2、李蘭娟:中國工程院院士,對打贏這場戰役都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勛,第一個提出“武漢封城”的人,奮戰在抗疫一線,嘔心瀝血,帶領團隊研發疫苗。
3、陳薇:中國工程院院士,生化專家,病毒終結者,縮短核酸檢測時間,加快了確診速度。
4、張文宏:上海市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更像是一個醫術高超的心理治療師,他在和人們調侃的同時醫治著疫情帶給人們心靈的創傷,“最有效的藥物是什么?人的免疫力”“你在家隔離也是戰士,病毒都給你悶死了”,“都在歌頌醫生,完整說法應該是醫護人員”,“防火防盜防同事”成為抗疫的名句。
5、張繼先:武漢市中心醫院醫生,疫情上報第一人,奮戰在抗疫第一線,急病人所急,“我這次把一生的眼淚流光了!”
6、王辰: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內首屈一指的呼吸病學與危重癥醫學專家,與鐘老齊名,大膽提出建設方艙醫院的設想,讓武漢在短短24小時之內,迅速建成3所“方艙醫院”,增加了4000多張床位,是火神山醫院床位的4倍還多。
7、張伯禮:中國工程院院士,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提高了中度和輕度病人治愈率,降低了重度和危重病人死亡率。
8、張定宇: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疫情狙擊手,身患漸凍癥依然戰斗在抗疫一線。“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里搶回更多病人。”這位硬漢、這位狙擊手眼中只有一個目標---新冠狀病毒,狙擊、狙擊、再狙擊。
9、張思兵:武漢火神山醫院院長,解放軍總醫院衛勤部部長。2003抗擊非典年他和他的醫院做到了三個“零感染”,援建小湯山醫院,這次抗疫臨危受命,他要把救治流程搞好,因為流程很重要。
10、王行環:武漢雷神山醫院院長,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院長。“一切為病人著想”,是王行環的座右銘。“盡量針對不同的病人制定不同的方案,做到因人而異、個性化治療。”截至2月16日,雷神山醫院收治患者總人數近600人。
第四篇: 歷史英雄人物故事100字
生于戰火紛飛的年代,關羽從不忘記自己的道義,對兄弟不棄不離。中平元年,劉備組織了一支義勇軍參與撲滅黃巾軍的戰爭,關羽就在其中。他們桃園結義,情同兄弟,常一起同床而睡。一生追隨劉備,不辭辛苦,隨身守護。
關羽智勇雙全。與劉備下邳失散,關羽陷身曹營,劉備去投袁紹。關羽得知劉備下落,單人匹馬,保護二家皇嫂千里尋兄。為護得皇嫂周全,關羽被逼無奈,過五關斬六將,最終在古城兄弟君臣夫妻相會。219年,劉備稱漢中王,封關羽為前將軍。同年關羽進攻荊州北部樊城,曹操派大將于禁救援。當時大雨令漢水暴漲,于禁所率領的七軍都被大水淹沒,將士紛紛往高處避水。而關羽則乘勢坐大船進行攻擊,大破敵軍,威震華夏。
他忠義兩全,為報曹操恩義,放他敗走華容道。他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劉備的天下大業,用自己的一生在歷史的長河中敘寫了一個大大的“忠”字。真是可歌可泣!
上一篇:競聘副校長的演講稿【匯編八篇】
下一篇:現代英雄人物事跡【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