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事跡材料都不陌生吧,事跡材料是對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模范事跡進行綜合整理所形成的總結性書面材料。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現代英雄人物事跡【3篇】,歡迎品鑒!
第一篇: 現代英雄人物事跡
在經歷了2024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讓整個中國,甚至世界都知道了這位如今84高齡,還在為疫情奮戰一線的“民族英雄”鐘南山院士!而在之前或許大家對于鐘南山這個名字和人并不了解,只知道他是一名醫生!而在疫情來臨之后他的表現卻值得我們尊敬和銘記一輩子!
不管是古代還是當今社會,醫生這個職業說起來就是:救死扶傷的偉大職業!尤其是在國家有危難的時刻,作為一名醫生更需要挺身而出,幫助那些更多需要幫助的人!而已經84歲高齡的鐘南山完全可以享受著退休的晚年生活,卻并沒有選擇這么做,而是奮斗了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前線工作中!
而鐘老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在國家危難之際挺身而出了!早在2003年的時候,大家對于這一年最不陌生的莫過于當時的非典了,一度造成了恐慌!而當時的鐘南山擔任了廣東省“非典”醫療救護專家組組長。這個“擔子”,他自己也知道是多么的重要!并主動提出:“把重病人都送到我這里來!”那一年,他67歲。醫護人員們在鐘南山的帶領下,經過不懈努力和強有力的隔離,以及糖皮質激素療法和夏至溫度的升高,非典在同年的六月份終于控制了這場“危機”!鐘南山院士也因此被廣州市授予“抗非英雄”榮譽稱號!
在生活中鐘南山院士的座駕,是一輛豐田皇冠!而相信對車子了解的朋友們或許會清楚,豐田皇冠這款車的性能和豪華感還是相當不錯,而鐘老的這款皇冠已經開了十多年了,市面上早已停產,而網友紛紛表示這么“老”的車子,為什么還不換呢?
據了解這款豐田皇冠還是院里給他配的車子,要知道在當時能擁有一輛這樣的“公家車”,說明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地位了!而鐘老能夠堅持十多年不換這款車,說明我們鐘老在生活中真的是非常低調了!
要知道這樣一位為國家做出貢獻的“國士”,換輛好一點的車子都無可厚非,但鐘老卻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我們祖國的醫學研究上,光憑這點怎么能不讓我們國人對他肅然起敬,更何況鐘老這一生為我們中國做出了太多的貢獻!在此小編由衷希望我們中國的這位“國寶”,身體健康!也為此次疫情鐘老及眾多醫護人員所做出的貢獻表示感謝,你們辛苦了!
第二篇: 現代英雄人物事跡
在旁人看來,抗擊非典是鐘南山一生中遇到的最大挑戰。但鐘南山不這么認為,他坦言遇到的最大挑戰是早年留學英倫時的求學生涯。
1979年鐘南山考取公派留學資格,前往英國倫敦愛丁堡大學進修。但英國法律不承認中國醫生的資格,導師不信任鐘南山,把2年的留學時間限制為8個月,鐘南山暗下決心為祖國爭口氣。他拼命工作,取得了6項重要成果,完成了7篇學術論文,其中有4篇分別在英國醫學研究學會、麻醉學會和糖尿病學會上發表。他的勤奮和才干,徹底改變了外國同行對中國醫生的看法,贏得了他們的尊重和信任。英國倫敦大學圣·巴弗勒姆學院和墨西哥國際變態反應學會分別授予他“榮譽學者”和“榮譽會員”稱號。當他完成2年的學習后,愛丁堡大學和導師弗蘭里教授一再盛情挽留。但鐘南山回國報效的決心已定,他說:“是祖國送我來的,祖國正需要我,我的事業在中國!”
為黨工作高于生命
2003年我國局部地區發生SARS疫情,國外一小撮別有用心的勢力借機丑化中國。鐘南山作為防治SARS的權威專家,利用經常參加國際性學術會議的機會,實事求是地告訴各國的專家學者在中國發生的SARS事件,中國政府和人民所做的努力及取得的成績。5月28日,鐘南山應邀在全美胸肺學會(ATS)上作了《中國重癥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發病情況及治療》的專題學術報告,他專業、開放、實事求是的態度,有理有利有節的辯論風格,引起美國主流媒體的關注。著名的CNN電視臺在《今日美國》中評論“中國大陸的SARS發病率已經明顯下降,令人鼓舞”。鐘南山的努力,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國外勢力借SARS事件丑化中國的“話語壟斷”企圖,使國際社會對中國疫情有了一個客觀公正的認識。
那段時間,鐘南山既要在臨床一線救治SARS患者,又要協調各地的防治工作,極少休息,身體很疲憊。老伴經常勸他少外出、多休息,甚至為此朝他發脾氣。但鐘南山停不下來,因為他把自己為祖國服務、為黨工作的有限時間,看得比健康、比生命更寶貴!
看病“三個一樣”
說起鐘南山,廣州市郵政局女工阿瓊總是很動情。她說:假如不是遇上鐘院長,自己就沒命了。8年前,阿瓊反復咳嗽、氣喘,吃了很多藥也不行,病越來越重,后來慕名找到了鐘南山。根據阿瓊的病史和癥狀,鐘南山給她做了哮喘檢查,結果呈陽性,一般而言,診斷應該已經明確,剩下的就是對癥下藥了。而鐘南山卻不放心,繼續細心地觀察了一段時間,終于從一個細微的癥狀里發現了新問題,懷疑是氣管腫瘤。為確診,鐘南山親自為她做了支氣管纖維鏡檢查。病情得到證實后,鐘南山又親自安排了醫生手術,術中一看,好險,那隱蔽得很好的腫瘤竟已堵住氣管的五分之四,什么時候堵滿了,阿瓊什么時候就沒了。阿瓊深情地說:“鐘教授的過人之處豈止在于他的醫術,他對病人的高度責任心和對病人的愛心,同樣常人難及。”
對個別醫生索取紅包禮物的行為,鐘南山深惡痛絕,“醫生的天職就是救死扶傷,不能有任何折扣,你選擇了這個職業,就必須具備這個品德。”在鐘南山身邊工作的人員都知道他有一句名言:看病只看病情,不看背景。他還有著名的“三個一樣”——高干、平民,有錢、無錢,城市、農村,一樣的熱情耐心,一樣的無微不至,一樣的負責到底。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現在,“三個一樣”成了所內醫務人員的共同追求。
科學不能明哲保身
鐘南山是一個求實嚴謹的科學工作者。早在留學英國的時候,他決定開展關于吸煙與健康問題的研究。為了取得可靠的資料,他讓皇家醫院的同事向他體內輸入一氧化碳,同時不斷抽血檢驗。當一氧化碳濃度在血液中達到15%時,同行們都不約而同地叫嚷:“太危險了,趕快停止!”但他認為這樣還達不到實驗設計要求,咬牙堅持到血紅蛋白中的一氧化碳濃度達到22%才停止。實驗最終取得了滿意效果,但鐘南山卻幾乎暈倒。要知道,這相當于正常人連續吸60多支香煙,還要加上抽800cc的鮮血。
在2003年抗擊SARS戰斗中鐘南山更是這樣。他堅持實事求是,不畏權威,勇敢地對“衣原體之說”提出質疑,促成廣東省決策層堅持和加強了原來的防治措施,這也是廣東省取得SARS患者病死率最低、治愈率最高的很重要的原因。充分表現出了一個科學家應有的良知和勇氣。
人要活在理想中
鐘南山很喜歡中學老師的一句教導:“人不只生活在現實中,還應生活在理想中。”他經常跟身邊的人強調,一個人的理想信念最重要,它是精神的靈魂和支柱。
從醫以來,鐘南山先后取得了國家、省市各級科研成果20多項,其中國家級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部省級科技進步二等獎各一項,三等獎一項,在國內外醫學雜志發表論文70多篇。他是近十幾年來推動我國呼吸疾病科研和臨床事業走向世界前列的杰出領頭人之一。他和他的同行們在這個專業的突出貢獻,奠定了我國呼吸疾病某些項目的研究水平在亞太地區的領先地位。用“著述等身”、“聲名顯赫”來形容鐘南山的成就一點也不為過。但這位68歲的老人,他仍然對事業保持著熾熱的追求,在科學的殿堂堅持創新、永不停步。這種性格也深深地感染了他周圍的人,熏陶出了一個勇于奉獻、蓬勃向上的群體,使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成為了國內矚目的學術陣地——國家重點學科、廣東省重點實驗室、國家臨床藥理基地、博士學位授予點。
多年來,鐘南山“奉獻、開拓、實干、合群”的精神被同志們親切地譽為“南山風格”。1997年1月15日,中共廣州市委授予他“模范共產黨員”的稱號。廣東省衛生廳也專門行文,要求全省醫療戰線的同志學習“南山風格”。2003年6月19日,因在抗擊非典戰斗中表現卓越,他被廣東省委省政府授予唯一的特等功。2004年4月8日,又被授予國內衛生系統的最高榮譽稱號——白求恩獎章。
第三篇: 現代英雄人物事跡
? 經過全力搶救,武漢市中心醫院醫生李文亮終究離開了人世。武漢市政府已在官網發布公告,對李文亮的去世表示哀悼,對其堅守一線抗擊疫情表示敬意,并對其家人表示慰問。
深夜時分,很多人關心李文亮醫生的安危,他是倒在了抗擊疫情的醫護一線上。疫情面前,每一條生命都是珍貴的,每一聲與病毒搏擊的吶喊都值得傾聽。公眾為良知和正義鼓掌,向李文亮和所有奮戰在抗疫戰爭一線的工作人員致敬。
死者已矣,生者如斯。打贏這場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我們依然面臨著嚴峻和復雜的形勢。各行業各部門在這個時候都要繼續提高警惕,積極救治患者,遏制疫情的蔓延,捍衛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
打贏抗疫戰爭,我們要有堅定的信心。疫情的變化不等人,面對被新冠病毒奪取生命的罹難者,惟有擦干眼淚,負重前行,才能告慰他們的靈魂。現在,來自全國不同地方的醫療力量都來到了湖北、來到了武漢,來自海內外的愛心援助也源源不斷地發往疫情嚴重地區。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遇到困難一起扛,一定能夠打贏這場抗疫戰爭。
無論是新冠疫情爆發的當下,還是疫情平息以后,都要尊重醫護人員的專業價值。醫生是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吹哨人”,必須尊重他們的專業判斷,保護他們在業務領域發聲建言的權利,及時響應來自一線的預警。
醫護人員是沖在抗疫戰爭最前面的戰士,也是疫情中最需要呵護的人。當前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防護物資欠缺的問題,不管怎樣,必須優先保障對一線醫護人員的供給,掃除他們工作上的后顧之憂。對因為工作不幸感染新冠肺炎的醫護人員,要全力救治,容不得一點怠慢,讓更多的“李文亮”堅強地站起來。
突如其來的疫情,是對地方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大考。李文亮醫生生前的一些遭遇,反映出當地疾控體系存在不容忽視的短板。人們哀悼李文亮,也不禁惋惜,如果他的“哨聲”被更及時地傾聽,如果新冠肺炎能更早地得到重視,也許疫情的破壞可以控制在更小的范圍。這都值得我們深刻反思不足,認真汲取教訓,切實提高處理重大突發事件的能力。
千夫諾諾,不如一士諤諤。作為醫生,李文亮向身邊人發出疫情早期預警時,不是不知道這會給自己帶來風險。是醫者仁心的擔當意識,讓他鼓起勇氣吹出預警疫情的哨音。在抗擊疫情的戰斗中,李文亮醫生明知有風險,仍然堅守在最危險的崗位。在患病以后,他在病床上對記者表示,希望盡快治愈,重返前線戰場。這種責任擔當,這份大仁大愛,在當下的抗疫戰爭中,何等寶貴!疫情嚴峻,只有各個部門及時補足短板,擔當責任,每個人盡職盡責,把自己分內的工作做好,才能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
生者奮然,死者安息。愿醫務工作者的付出都得到銘記,愿所有為戰勝疫情作出的犧牲都不被辜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