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共產黨宣言》心得感悟
產黨宣言》學習心得《共產黨宣言》作為無產向全世界的一個綱領性的宣言,她代表一個劃時代的意義――無產階級將成為資產階級的掘墓人,共產主義將接替資本主義。
馬克思主義從此成為全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理論武器,從此世界誕生了蘇聯和中國的社會主義革命。
歷史走過了無數個春夏秋冬,世界發生了天翻覆地的變化,歷史走到今天,馬克思主義發展到今天,我對《共產黨宣言》和共產主義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今天再次學習《共產黨宣言》,進一步了解《共產黨宣言》的相關內容。
《宣言》作為全世界無產階級的理論和實踐的綱領,它的主要觀點、內容、地位和作用又一次深深震撼了我。
下面就再次學習《共產黨宣言》談談體會:1847年11月,“共產主義者同盟”召開第二次大會。
大會委托馬克思和恩格斯為同盟起草綱領。
1848年2月,新綱領發表,這就是國際工人運動的第一個戰斗綱領——《共產黨宣言》。
《共產黨宣言》深刻分析了資本主義不可克服的矛盾,
閱讀《共產黨宣言》感悟心得
學習共產黨宣言心得體會(共20篇)(篇一)《共產黨宣言》是一部偉大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作為一名黨齡近20年的黨員,自己卻從來沒有認真系統地閱讀過,更談不上深刻理解,腦海中印象最深的就兩句話:“一個幽靈,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大陸游蕩。
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心中實感慚愧。
通過這次遞進班的學習,聆聽了省委黨校郭從倫教授的講解,又認真閱讀了這部久負盛名的著作,使我對《宣言》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領會,對馬克思主義有了更深層的理解,在這里談談自己的幾點收獲。
一、進一步了解了《宣言》產生的背景《共產黨宣言》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為第一個國際性無產階級政黨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黨綱,是科學社會主義的綱領性文獻,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宣言》的產生有著當時特殊的五大歷史背景,一是三大工人運動的出現,標志著無產階級已經作為一只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無產階級的充分發展是宣言產生必不可少的條件;二是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有制和社會化大生產的弊端日益暴露,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產生的社會矛盾日益尖銳;三是工業革命的發展與經濟危機的頻繁爆發,無產階級的生活進一步惡化;四是馬克思經過對黑格爾辯證法和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批判繼承,創立了辯證唯物主義,并將此用于人類社會歷史的研究,創立了歷史唯物主義,為宣言分析資本主義提供了方法。
五是共產主義者同盟的革命行動需要科學的理論,宣言正是作為其黨綱而
求一篇共產黨宣言讀后感 200字左右
讀了共產黨宣言,我感悟了不少道理,革命先輩們的偉大理想確實令后來者鼓足勇氣向前大步走,為了人民,為了共產主義,共產黨人必須付出自己的一切一切去,這是歷史的使命,是人民的愿望。
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經歷了多少艱難和險阻啊
東歐國家劇變、蘇聯解體,而現在除了中國外,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發展水平不高,所以形勢也不容樂觀。
此外,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憑著幾次科技革命使得經濟飛躍,國力增強,對社會主義國家虎視眈眈。
美國對越南等國家進行過掠奪,如今又以擁有大規模核武器為借口對朝鮮進行威脅,所以社會主義的崛起,每個人共產黨人必須有莫大的責任,只有一心為了理想,為了人民,實事求是地去奮斗,才能最終實現理想。
資產階級,一個推翻以往封建統治的階級,現在主導著世界的潮流,但和以往所有的社會制度一樣,這是一種私有制度,是一種剝削制度。
資本主義根子里就存著一個致使的矛盾,它就是廣大工人階級和資本家之間的矛盾。
只有充分維護工人階級的利益,社會才會有根本的發展。
而作為社會主義的執政黨,共產黨代表了廣大工農階級的根本的利益,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所以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一種必然趨勢,只是所有的一切都等著時間去證明,這是一個偉大的理想。
《共產黨宣言》道:“共產黨人不屑于隱瞞自己的觀點和意圖。
他們公開宣布:他們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現存的社會制度才能達到。
讓統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面前發抖吧。
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
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
”是啊,這個理想隨著時間越來越使人覺得振奮,因為我們證明了它的可行性,這些都體現在當今世界里猛然崛起的社會主義新中國。
新中國是社會主義的,而不再是100年前那個腐敗無能的半殖民半封建制度的大清王朝,也不是當初被列強分割的“資本主義”舊中國。
幾十年來的實踐經驗證明,社會主義制度適合時代發展的趨勢,并取得了輝煌成果。
新中國成立以后,四代領導人一直腳踏實地地按照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的指導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目前國力大大增強,成為世界多極化中的強勁一員。
上個世紀的80年代,在經歷了文化大革命的浩劫后,中國共產黨得到了沉重的教訓,重新審視自己的發展道路。
而80年代初開始進行的改革開放政策,使中國經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
每年以9%以上的增長速度發展,使得中國到了21世紀初就成為世界強國之一。
在2001年,中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從此社會主義新中國很好地融進了世界發展潮流,社會主義新中國從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國的成就,對社會主義各國有很大的借鑒和指導作用。
而相反在蘇聯失敗的經歷也是社會主義發展的重要指導性教訓,社會主義要走好,必須與封建殘余思想斗爭,反對形式主義、個人崇拜和專制主義,只有更好地發揚黨內民主,真正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社會主義才有更好的明天。
社會主義要發展好,離不開經濟的健康發展。
而像蘇聯那樣和美國進行冷戰,大量發展了軍工業而忽視國內的經濟狀況,最終還是被美國打敗。
蘇聯的失敗,與當初共產黨宣言所期望的不符,可謂走錯了路。
《共產黨宣言》言:“現在來看看俄國吧
在1848-1849年革命期間,不僅歐洲的君主,而且連歐洲的資產者,都把俄國的干涉看作是幫助他們對付剛剛開始意識到自己力量的無產階級的唯一救星。
他們把沙皇宣布為歐洲反動勢力的首領。
現在,沙皇在加特契納已成了革命的俘虜,而俄國已是歐洲革命運動的先進部隊了”。
不過其中所料的俄國公有制便能成為共產主義發展的起點,確實是正確的。
蘇聯10月革命的勝利,確實給當時的無產世界起到了很大的豉勵作用。
十月革命給中國共產黨、歐洲各國的共產黨人寶貴的革命經驗。
社會主義有今日如此大的發展,確實與蘇聯的作用息息相關。
社會主義最終會代替資本主義已經是一個不可扭轉的歷史潮流,這是馬克思主義正確指導和世界各國共產黨人結合本國實踐出來的結果。
而資本主義雖然現在處于相對和平和相對完善階段,但其固有的缺點必然導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再次發展。
而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又使資本階級剝削工人階級的關系不能變化。
隨著社會發展的日趨完善,工人階級壯大了,最終還是會拿起武器去推翻。
總之,共產主義的明天是美好的,只要共產黨人堅持不懈地奮斗,那么最終會實現人類的共同理想,為人民造福
半個多世紀以前,當馬克思、恩格斯發表《共產黨宣言》,以無比巨大的理論威力、思想鋒芒和戰斗精神令西方統治階級發抖時,中國正在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下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淵……157年后的今天,社會主義中國昂然屹立于世界東方,中國共產黨以“三個代表”的先進思想,迎接著世界變局的挑戰……從《共產黨宣言》到“三個代表”,濃縮了157年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更顯示著中國共產黨84年奮斗發展的輝煌。
懷著崇敬的心情閱讀了《共產黨宣言》這部慕名以久的著作,我感慨很深。
這部有著深刻歷史意義的宣言,不僅對當時資本主義社會中的階級對立和斗爭進行了深刻的分析,而且為無產階級的斗爭指明了方向。
即使是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對我們分析和理解當今國際政治經濟局勢以及我國社會主義的發展,仍舊有著深刻的指導和借鑒意義。
《共產黨宣言》正文分為四個部分:資產者和無產者、無產者和共產黨人、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文獻、共產黨對各種反對黨派的態度。
它明確指出迄今一切社會的歷史是階級斗爭的歷史。
詳細論述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形成和各自的特點,繼而以此為基礎分析了當時的革命形勢,指出了無產階級的奮斗目標。
資產階級作為一個當時的新興階級在人類社會的發展史上,起過重要的積極作用。
宣言詳細的概括了資產階級的起源,發展,用辯證的觀點指出了資產階級起的積極作用,包括反對封建,追求自由,開拓世界市場,極大的提高了人類社會的生產力水平。
同時也指出,資本主義其固有的缺陷和弊端也逐漸暴露出來,它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系,把財產重新聚集在少數人手中,它與無產階級的矛盾日益突出,越來越不適合生產力的發展。
而無產階級作為資產階級的對立階級,也日益顯示出其特有的先進性,他們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是和他們的存在同時開始的;無產階級沒有自己的個人利益,因為他們沒有生產資料;他們通過機器化大工業和歷次革命活動的到了鍛煉,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團結,其革命的目的必然是為了絕大多數人民的利益,最終解放全人類。
從科學發展觀的視角重讀《共產黨宣言》作者:陳明凡《探索》2007年2期《共產黨宣言》通篇體現歷史唯物主義的社會發展觀。
《宣言》不僅全面系統地剖析了資本主義誕生、發展到必然滅亡的歷史過程,而且也預測了未來社會的本質特征。
我黨倡導的科學發展觀是結合時代特征和中國國情對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觀的運用、創新和發展。
今天我們從科學發展觀的視角重讀《共產黨宣言》,仍會獲得頗多教益。
一、考察社會發展問題的哲學基礎恩格斯在《宣言》的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指出:“構成《宣言》核心的基本思想”是:“每一歷史時代主要的經濟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以及必然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的和精神的歷史所賴以確立的基礎,并且只有從這一基礎出發,這一歷史才能得到說明;因此人類的全部歷史(從土地公有的原始氏族社會解體以來)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既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之間、統治階級和被壓迫階級之間斗爭的歷史;這個階級斗爭的歷史包括有一系列發展階段,現在已經達到這樣一個階段,即被剝削被壓迫的階級(無產階級),如果不同時使整個社會一勞永逸地擺脫一切剝削、壓迫以及階級差別和階級斗爭,就不能使自己從進行剝削和統治的那個階級(資產階級)的奴役下解放出來。
”這是《宣言》作者對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的精辟概括。
它包含了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原理;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歷史發展動力的原理;無產階級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的原理,等等。
歷史唯物主義是《宣言》的靈魂,《宣言》對資本主義的剖析和對未來社會的預測為我們樹立了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考察社會發展問題的典范。
早在《宣言》發表之前,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一書中就已對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做了全面的清晰的表述,并且從根本上劃清了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的界限。
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這種歷史觀和唯心主義歷史觀不同,它不是在每個時代中尋找某種范疇,而是始終站在現實的歷史的基礎上,不是從觀念出發來解釋實踐,而是從物質實踐出發來解釋觀念的形成”。
[1]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的歷史唯物主義為我們考察社會發展問題提供了科學的指導線索,也是我黨倡導的科學發展觀的理論基石。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社會是活的機體,生產力是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生產關系、上層建筑又反作用于生產力、經濟基礎,它們之間的矛盾運動推動社會的發展。
科學發展觀正是立足于歷史唯物主義關于社會結構及其矛盾運動的原理,以生產力的發展為原動力,使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協調發展,良性互動,形成合力,從而推動社會全面進步。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本身是他自己的物質生產的基礎,也是他進行的其他各種生產的基礎”。
〔2〕歷史就是追求目的的人的活動。
所以,考察歷史的前提是人,“是處在現實的、可以通過經驗觀察到的、在一定條件下進行的發展過程中的人。
”〔l〕作為科學發展觀指導原則的“以人為本”正是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人學觀點,與資產階級人本主義有著本質的區別。
它不是從抽象的人出發,而是從現實的人出發;不是“實現人的本質”的無謂思辨,而是對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徹底解放的不懈追求。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早在《宣言》發表前的1844年,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一書中就指出:“歷史活動是群眾陶事業,隨著歷史活動的深人,必將是群眾隊伍的擴大。
”[3〕科學發展觀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體論。
科學發展觀所倡導的“以人為本”就是以作為歷史主體的人民群眾為本。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社會的發展是有規律的,這種規律是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作為科學發展觀指導原則的“以人為本”,決不是唯意志論,決不是說人無論怎樣任意活動都能創造歷史,人的活動必須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科學發展觀要求把經濟社會的發展納人科學軌道,就是要求把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結合起來。
二、資本主義發展史給我們的啟示《宣言》對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過程做了生動的論述,對其發展的規律做了深刻的揭示,對資本主義的歷史地位做了科學的評估。
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是具有歷史聯系的兩種性質不同的社會制度。
由于社會主義首先在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取得勝利,實現現代化尚需很長的一個歷史過程,在這方面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成為先行者,因此作為后發型國家的社會主義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應當也可以從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經驗和教訓中獲得有益的啟示。
《宣言》指出:“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
……過去哪一個世紀料想到在社會勞動里蘊藏有進樣的生產力呢
”[1〕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力發展比以前的任何社會的生產力發展都要快。
人類社會正是在生產力的推動下,不斷地從低級向高級發展。
所以生產力是社會歷史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
生產力水平的高低是決定社會制度優劣的根本標準。
社會主義要最終戰勝資本主義,必須使生產力得到進一步的大解放,創造出使資本主義文明黯然失色的輝煌成就。
只有這樣,才能顯示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增強社會主義的吸引力。
所以《宣言》指出:元產階級取得政權后,在對生產資料所有制進行改造的同時,必須“盡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
”[1〕在《宣言》作者的預想中,社會主義國家最先應在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產生,而事實是,現實社會主義國家都是在經濟比較落后的基礎上建立的。
因此,發展生產力就成了這些國家極其迫切的任務。
鄧小平有一句名言:“發展是硬道理”。
他指出:“社會主義的任務很多,但根本一條就是發展生產力,在發展生產力的基礎上體現出優于資本主義,為實現共產主義創造物質基礎。
”〔4」我黨倡導的科學發展觀堅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議》指出:“必須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為社會和諧創造雄厚的物質基礎。
”《宣言》指出:資產階級“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伴隨著相應的政治上的進展”。
《宣言》還指出:資產階級關于自由、教育、法等等的觀念“是資產階級的生產關系和所有制關系的產物”。
資本主義的教育是由資產階級“進行教育時所處的那種社會關系決定的”。
〔1〕任何社會的發展都包括經濟、政治、文化各個方面的發展,這是一個客觀的規律。
社會主義和以前社會的區別在于人們能夠認識這個規律,自覺地按照這個規律行事。
促進社會全面發展是我黨領導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的一貫方針。
從鄧小平提出“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戰略方針,到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提出“三個文明”協調發展的戰略思想,到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戰略布局,反映出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不斷拓展和深化。
如果只是把經濟搞上去,政治腐敗、社會道德淪喪、社會風氣敗壞,那就完全背離了社會主義,就會走到邪路上去。
《宣言》指出:“資產階級除非使生產工具,從而使生產關系,從而使全部社會關系不斷地革命化,否則就不能生存下去”。
這個特點也適用于社會主義社會,恩格斯說:社會主義社會“不是一種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應當和任何其他社會制度一樣,把它看成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
”[5〕所不同的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帶有對抗性,而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非對抗性的。
所以資本主義社會的變革往往會引起社會的動蕩,社會主義改革不會破壞反而會促進社會的穩定。
20多年來的實踐證明,中國的改革是在社會穩定的條件下進行的。
但是,已經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在改革過程中如果背離了社會主義方向,其社會基本矛盾的性質也會由非對抗性轉化為對抗性,甚至出現社會大動蕩、大倒退,蘇聯東歐劇變就是活生生的例證。
《宣言》指出:“資產階級,由于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
”“物質的生產是如此,精神的生產也是如此。
”“資產階級使農村屈服于城市的統治……,它使未開化和半開化的國家從屬于文明的國家,使農民的民族從屬于資產階級的民族,使東方從屬于西方。
”一句話,它按照自己的面貌為自己創造出一個世界。
“[1]《宣言》在這里雖然沒有使用全球化的概念,但已經對資本主義全球化的本質做了深刻的揭示,資本主義條件下的全球化就是資本的擴張,就是靠火與劍實施對落后民族的侵略和掠奪。
所以按照資產階級面貌創造出來的世界不可能是和諧的世界,只能是霸權的世界、兩極分化的世界、動蕩不安的世界。
我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國的發展決不能走侵略和擴張的道路,必須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的道路,這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屬性決定的。
社會主義國家人民的利益和全世界人民的利益是相一致的。
胡錦濤同志在聯合國成立60周年首腦會議上向世界宣告:“中國將是始終不渝地把自身的發展與人類共同進步聯系在一起。
”〔6〕所以,只有社會主義國家才能發出建立和諧世界的呼聲。
我黨提出的“對內建設和諧社會,對外推進和諧世界”的戰略體現了我國內政和外交政策的高度統一。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的發展越來越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越來越需要中國。
我們黨站在時代發展和中國振興的戰略高度,將國內執政理念與外交理念相統一,這不僅是出于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只要資本主義、霸權主義存在,建立和諧世界的美好愿望是不可能真正實現的。
但是,從中國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利益出發,我們必須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為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做出應有的貢獻。
《宣言》指出:“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
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
”〔l〕不同階級的運動是如此,不同社會的建設也是如此。
資本主義生產目的不是為人民謀利益,而是為少數人謀取暴利。
正如馬克思所說∫生產剩余價值或賺錢,是這個生產方式的絕對規律。
”〔7〕這樣的生產目的必然會產生兩極分化,人和社會都畸形發展,在階級對立和斗爭中陷入不可調和的危機。
而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目的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實現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富裕。
這既是社會主義社會的奮斗目標,也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集中表現。
因此,社會主義的生產目的必然要求生產的成果由全體人民共享。
成果共享正是科學發展觀的題中之義,正如胡錦濤同志所說:“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8〕《宣言》指出:“共產黨人為工人階級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爭,但是他們在當前的運動中同時代表運動的未來”。
[1]共產黨人在革命運動中必須堅持的這條原則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也同樣適用。
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建設是既要考慮當前發展的需要,又要考慮未來發展的需要,決不能以犧牲后代人的利益為代價,來滿足當代人的利益。
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化走的是一條先發展后治理的路子,資本家為謀取高額利潤而破壞生態環境,《宣言》發表前,恩格斯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一書中不僅揭露了資產階級對工人進行的殘酷剝削,而且也揭露了由于資本主義發展而造成的生態環境惡化給工人帶來的災難。
我國的工業化絕不能走資本主義的這條老路,必須走一條發展生產,同時保護環境,降低資源消耗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黨中央倡導可持續發展的方針正是從廣大人民群眾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相結合的原則出發的。
《宣言》指出:“在資產階級社會里,活的勞動只是增殖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的一種手段。
在共產主義社會里,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只是擴大、豐富和提高工人的生活的一種手段。
因此,在資產階級社會里是過去支配現在,在共產主義社會里是現在支配過去。
”[1]在資本主義社會,工人失去了獨立性和個性,只是資產階級增殖資本的工具。
“人為物役”,資本主義不是以人為本,而是以物為本,以金錢為本。
我國目前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但人民已經當家作主,勞動者不再成為增殖資本的工具。
我黨倡導“以人為本”,就是以做了國家主人的人民為本。
隨著生產力發展和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現在支配過去”將會越來越充分地實現。
三、社會和諧的最高境界《宣言》對未來社會的本質特征做了經典性概括:“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
”〔1〕《宣言》的作者在其他著作中對這一思想也多次作過大體相似的表述。
尤其值得注意是,1894年瑞士準備出版《新紀元》周刊,請恩格斯找一段題詞,用簡短的字句來表述未來社會主義紀元的基本思想,以別于但丁曾說的“一些人統治另一些人受苦難”的舊紀元。
恩格斯答復說:“除了《共產黨宣言》中的下面這句話,……我再也找不出合適的了”。
[1]接著,恩格斯抄錄了上面我們所引用的《宣言》中的那個經典論斷。
這件事表明,《宣言》中的這個論斷在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中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
“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這是社會主義新社會區別于資本主義及一切舊社會的根本性標志。
資本主義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成金錢關系,淹沒在利己主義的冰水之中。
19世紀初的社會主義空想家傅立葉曾經以辛辣的筆觸描述了一幅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利害沖突的諷刺畫:“醫生希望自己的同胞患寒熱?。宦蓭焺t希望每個家庭都發生訴訟;建筑師需要一場大火把一個城市的四分之一化為灰燼;安裝玻璃的工人希望下一場大冰雹把所有的玻璃打碎……”。
[10]既然資本主義生產目的是為了獲取最大利潤,因此少數人的幸福必然建立在多數人的痛苦之上,損人利己,唯利是圖也就成了天經地義。
|要充分實現“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這一偉大目標,不僅要消滅一切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的現象,而且要消滅工農之間、城鄉之間、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之間的差別,還要使社會的每個成員都能受到良好教育,思想道德素質和文化素質都極大提高。
只有這樣,人與人之間、人與整個社會之間的利益才能達到高度一致,社會和諧才能達到最高境界。
那時,“讓別人的生活由于你的生存而更美好”,將會成為每個人的生活信條,成為普遍的社會現實。
實現《宣言》提出的這個偉大目標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
我黨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是朝著這個偉大目標前進的現實步驟。
當前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比較落后,改革給我國的發展帶來巨大活力,也必然帶來這樣那樣的矛盾和問題。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是一個不斷化解社會矛盾的持續過程。
我們必須切實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為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過程的長期歷史任務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現實課題抓緊抓好。
新世紀新階段,重讀《共產黨宣言》,立足當前,放眼未來,使我們更加堅定對社會主義的信念和信心。
求解答 論《共產黨宣言》的感悟與收獲..
無產階級是在對資產階級不滿的情況下產生的 無產階級是對自由平等的向往 馬克思那個年代資產階級下工人吃不飽穿不暖所以才有共產黨宣言
學習《共產黨宣言》,有哪些收獲
“共產黨宣言”一名來自日語,最初是“共產主義者宣言”的意思,后來在1904年11月13日日本《周刊·平民報》上,這部著作首次被譯成「共產黨宣言」。
馬克思1847 年11月共產主義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會委托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一個周詳的理論和實踐的黨綱。
馬克思、恩格斯取得一致認識,并研究了宣言的整個內容和結構,由馬克思執筆寫成。
《共產黨宣言》第一次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指出共產主義運動已成為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
構成《宣言》核心的基本原理是:每一歷史時代主要的生產方式與交換方式以及必然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的和精神的歷史所賴以確立的基礎,并且只有從這一基礎出發,歷史才能得到說明。
從原始社會解體以來人類社會的全部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這個歷史包括一系列發展階段,已經達到這樣一個階段,即無產階級如果不同時使整個社會擺脫任何剝削、壓迫以及階級劃分和階級斗爭,就不能使自己從資產階級的剝削統治下解放出來。
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和恩格斯系統、集中地闡述了他們的觀點:“消滅私有制”,“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由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然后“一步一步地奪取資產階級的全部資本,把一切生產工具集中在國家即組織成為統治階級的無產階級手里,并且盡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而且,“共產黨人不屑隱瞞自己的觀點和意圖。
他們公開宣布:他們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現存的資本主義制度才能達到。
”恩格斯上述就是共產主義(后來人們又叫作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思想。
《共產黨宣言》運用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分析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分析階級和階級斗爭,特別是資本主義社會階級斗爭的產生、發展過程,論證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客觀規律,作為資本主義掘墓人的無產階級肩負的世界歷史使命。
《共產黨宣言》公開宣布必須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建立無產階級的“政治統治”,表述了以無產階級專政代替資產階級專政的思想。
《共產黨宣言》還指出無產階級在奪取政權后,必須在大力發展生產力的基礎上,逐步地進行巨大的社會改造,進而達到消滅階級對立和階級本身的存在條件。
《共產黨宣言》批判當時各種反動的社會主義思潮,對空想社會主義作了科學的分析和評價。
《共產黨宣言》闡述作為無產階級先進隊伍的共產黨的性質、特點和斗爭策略,指出為黨的目的而奮斗與爭取實現共產主義終極目的之間的聯系。
《共產黨宣言》最后莊嚴宣告:“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
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
”并發出國際主義的戰斗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一八九五年三月六日,恩格斯在《〈法蘭西階級斗爭〉導言》中 對馬克思主義的整個理論體系進行了最后的反思和修正:“歷史表明我們也曾經錯了,我們當時所持的觀點只是一個幻想。
歷史做的還要更多:它不僅消除了我們當時的迷誤,并且還完全改變了無產階級進行斗爭的條件。
一八四八年的斗爭方法(引者注:指《共產黨宣言》中說的暴力革命),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經陳舊了,這一點是值得在這里較仔細地加以研究的。
歷史清楚地表明,當時歐洲大陸經濟發展的狀況還遠沒有成熟到可以鏟除資本主義的程度……在一八四八年要以一次簡單的突襲來達到社會改造,是多么不可能的事情。
舊式的起義,在一八四八年以前到處都起決定作用共產黨宣言原版封面的筑壘的巷戰,現在大都陳舊了。
如果說在國家之間進行戰爭的條件已經起了變化,那么階級斗爭的條件也同樣起了變化。
實行突然襲擊的時代,由自覺的少數人帶領著不自覺的群眾實現革命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無產階級的一種嶄新的斗爭方式就開始被采用,并且迅速獲得進一步的發展。
原來,在資產階級借以組織其統治的國家機構中,也有許多東西是工人階級可能利用來對這些機構本身作斗爭的。
工人開始參加各邦議會、市鎮委員會以及工商仲裁法庭的選舉;他們開始同資產階級爭奪每一個由選舉產生的職位,只要在該職位換人時有足夠的工人票數參加表決。
結果,資產階級和政府害怕工人政黨的合法活動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動,害怕選舉成就更甚于害怕起義成就。
在羅曼語國家里,人們也開始愈益了解到對舊策略必須加以修改了。
德國所作出的利用選舉權奪取我們所能奪得的一切陣地的榜樣,到處都有人模仿;無準備的攻擊,到處都退到次要地位上去了。
”請采納
求一篇(共產黨宣言)讀后感,求大神給我來幫一篇。
“一個幽靈,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大陸徘徊”、“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這是我對《共產黨宣言》印象最深的兩句話,仿佛讓我看到了90多年前,一伙兒19世紀的80后、90后,為了尋找中國的未來正走到一起,共謀新中國的發展道路;仿佛又讓我看到南湖那艘載著希望之火的紅船,變成噴著巨焰的神舟,翱翔在世界之林。
掩卷撫書,心里激動萬分,《共產黨宣言》鮮明的觀點、嚴謹的體系、緊湊的結構以及引人入勝的敘述,令人渾身熱血澎湃,久久難以忘懷。
1848年2月24日,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產黨宣言》在倫敦第一次出版,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100多年來,馬克思主義推動著全世界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培育 了在世界東方的中國共產黨。
9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革命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推翻了三座大山,勞動人民翻身做了主人。
建國60多年來,馬克思主義仍然是中國改革、開放和建設的指導思想,不斷地推動了中國的可持續科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