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后再回部隊感言句子
【第1句】:當兵兩朵大紅花,只不過一朵是入伍光榮,一朵是退伍萬歲…
【第2句】:走了才知道什么是真的走了。
-
【第3句】:習慣性敬禮,顎然發現自己沒軍銜了,微微放下手,自己不是兵了…
【第4句】:新兵和老兵這只是兩個稱謂詞,退伍兵這個詞才讓人感到無語凝噎。
【第5句】:嘿嘿,不用再擔心晚上有哨睡不好覺了…
【第6句】:還想穿81牌子的衣服
【第7句】:用一半的青春澆鑄軍旅,再用另一半青春回憶軍旅,這,就是一個兵…
【第8句】:多年后,我們再見面,擁抱…,感嘆:又聞到這種熟悉的男人味,好懷念。
【第9句】:當兵就像喝茶,苦得難受,但喝到最后,開始回憶那種味道還想喝,沒了。
【第10句】:軍旅路不是走出來的,是一步步用低姿匍匐爬出來的,爬到最后,可以讓你起身走了,才發現面對大門外的路,自己不會走路了。
【第11句】:看著留下的照片,才發現,里面的人已經走了。
【第12句】:看著留下的照片,才發現,我們曾經是一起扛過槍的人。
【第13句】:我穿一身便裝,你穿一身軍裝,我們依然是兄弟 。
【第14句】:去年冬天,我們送兵,今年冬天,兵送我們,一年一年,兵又送兵 。
【第15句】:想華麗的從你們面前滾蛋,不料悲傷的從你們面前離別。
【第16句】:撕下貼在床頭有自己名字的標簽,無奈:人要走,連名字都留不住。
【第17句】:唉
戰友,不管你是什么軍種,不管你是什么兵種,不管你在什么地方服役,但我們曾經,都豪邁的喊過:“為人民服務
”
【第18句】:回家后,千萬別忘了…我們曾經在軍營里當過兵。
再多話也說不清道不完離別的味道,我相信我們會再見,但我怕你們不相信再見,所以我想仔細的聽你說聲:“戰友,再見”
描寫知青的詩句
滿江紅少小離家,千里外,茫茫荒野。
風起處,金戈鐵馬,旌旗獵獵。
壯志干云沖牛斗,丹心似火融冰雪。
放聲歌,起舞挽清風,邀明月。
韶華去,追學業;勞作苦,拼爭烈。
縱幾多厄運,志堅如鐵。
千萬青春留沃土,一泓碧水存山岳。
踏西峰,回首望夕陽,拈紅葉。
什么是知青三十多年前我們扛著行李“上山下鄉”,自然地當上了“知青”。
如今,我們兩鬢泛白,卻不知道如何言簡意駭地回答孩子們的好奇:什么是“知青”
什么是“知青”
本來算不上是一道難題,可是,問一百個“知青”,竟然會有八十八種不同的回答。
這就是“知青”。
“知青”就是一群小年輕在還不懂得如何生活的時候,已經開始需要料理自己。
把自己料理得有條有理的,是“知青”。
把自己搞得人不象人、鬼不象鬼的,也是“知青”。
“知青”就是一群小年輕在還不懂得種地是咋回事的時候,已經扛起農具下了地。
可以和老農賽一賽的,是“知青”。
真他娘的不象樣、不趕趟的,也是“知青”。
“知青”就是一群小年輕在還不懂得起碼的建筑常識的時候,已經脫坯、打壘、蓋上了房。
把房子蓋成了的,是“知青”。
把房子整塌了的,也是“知青”。
“知青”就是一群小年輕在還不懂得騾子與馬的區別的時候,已經喂豬、養兔、甩著鞭兒趕羊上山岡。
把牲口伺候得膘肥體壯的,是“知青”。
把牲口喂死了、整垮了的,也是“知青”。
“知青”就是一群小年輕在還不懂得“順山倒”號子的時候,已經掄起大斧伐木進山林。
輸送出大批木材的,是“知青”。
缺了胳膊少了腿的,也是“知青”。
“知青”就是一群小年輕在還不懂得大火厲害的時候,已經頂著大風沖火海。
烈火中玩命地挽救別人生命和集體財產的,是“知青”。
燒成木炭、毀容傷殘的,也是“知青”。
“知青”就是一群小年輕在還不懂得世故人情的時候,已經憑著樸素情感當起了“愣頭青”。
敢愛敢恨、勇敢無畏的,是“知青”。
被人利用、好心辦壞事的,也是“知青”。
“知青”就是一群小年輕在還不懂得戒條森嚴的時候,已經投入了稚嫩而熱烈的初戀。
情深意長、花好月圓的,是“知青”。
一意孤行、欠下孽債的,也是“知青”。
“知青”就是一群小年輕在還不懂得思念之情常常要壓抑的時候,已經開始自己折磨自己。
立志“不混出個人樣不回家”的,是“知青”。
逃票扒車、忍饑挨凍、背個處分也要回去看娘親的,還是“知青”。
...... 什么是“知青”
說來也不過就是那些城里在特殊年代上山下鄉的一群小年青。
他們在該讀書時,沒書讀。
他們在該結婚時,沒房子。
他們在該生育時,沒指標。
他們在找工作時,沒文憑。
他們在謀發展時,沒實力。
有人說,“知青”是無知、無能、無力、無奈的代名詞,有人卻也說,“知青”是有情、有義、有擔當的“鐵”的含義。
發達了的“知青”,不無矜持地陳述:“那是一段人生難得的寶貴練歷。
”名人了的“知青”,不無深沉地揭示:“那是一場耐人回味的人生體驗。
”富豪了的“知青”,不無得意地表白:“那是一次人生拼搏的熱身訓練。
”洋化了的“知青”,不無悔恨地發現:“那是一種對生命價值的褻瀆和浪費。
”下崗了的“知青”,不無懊喪地埋怨:“那是一輩子不如意的開始。
”數百萬人青春的寶貴年華啊,已經逝者如斯,想起來,各有各的境遇,各有各的理解,什么是“知青”
說得明白、說不明白現在都無大礙,“知青”的孩子們一點也不賴,有著自己的生活時代。
花甲已近的老“知青”啊,重要的還是對自己有個交代。
從繁華城市向窮鄉僻壤的行走,也算是文化的遷徙。
從暖巢可棲到風雨世間的磨練,也算是人生的機遇。
從年輕心靈到成熟理性的變化,也算是心路的歷程。
從孑然一身到成家立業的結果,也算是生命的大概。
我們親近過江河、大地,我們享受著親情、友誼,這些難道還不夠嗎
因為我們“知青”本來就沒有把多少奢求留給自己。
什么是“知青”
如果這是一個學術課題,就讓社會學家去研究。
如果這是一個政治命題,就讓政治家去考慮吧。
留給我們自己的只應該是:永遠珍惜生命,積極享受生活的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