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科技變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科技事業蓬勃發展,科技實力持續增強,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得到加強,創新型國家建設進展良好,自主創新能力穩步提高,取得了一系列舉世矚目的科研成果,有力地推進了高技術產業發展和國際競爭力的提高。
一、科技投入不斷增加,科技隊伍不斷壯大 改革開放以來,為確保國家科技發展戰略和各項科技發展計劃的順利實施,我國對科技事業的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科技經費投入大幅增長,科技隊伍不斷發展壯大,為各項科技活動的蓬勃開展和大批科技成果的涌現創造了良好條件。
(一)科技經費投入快速增加 近年來,國家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財政支出中對科技的投入逐年增加。
2006年國家用于科技事業的財政撥款為1689億元,是1980年的
【第26句】:1倍,年均增長達
【第13句】:4%。
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政府在加大財政扶持力度的同時采取有效措施積極引導全社會加大對科技事業的投入。
據統計,2007年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達37
【第10句】:2億元,是1991年的
【第26句】:1倍,年均增長
【第22句】:6%;按全國人口計算的人均R&D支出為2
【第80句】:8元,是1991年的
【第22句】:8倍。
2007年R&D經費支出與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為
【第1句】:49%,比1991年增加0.84個百分點,表明社會資源配置對于自主研發的傾斜逐年加大。
從2006年的情況來看,我國的研發投入總量排在美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之后,已成為世界第六的研發投入大國。
(二)科技隊伍不斷壯大,人員素質不斷提高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的科技人力資源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
截至2007年底,國有企事業單位擁有工程技術人員、農業技術人員、科學研究人員、衛生技術人員和教學人員等五類專業技術人員2255萬人,是1978年的
【第5句】:2倍。
同時,我國科技人力投入不斷增加,科技研發人員的水平與素質不斷提高,逐步形成了一支具有較大規模和較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隊伍。
到2007年,全國從事科技活動人員達4
【第54句】:4萬人,是1991年的2倍;全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折合全時人員達1
【第73句】:6萬人年,其中科學家和工程師1
【第42句】:3萬人年,分別是1991年的
【第2句】:6倍和3倍;科學家和工程師所占比重由1991年的
【第70句】:3%提高到82%,增加了
【第11句】:7個百分點。
目前,我國的研發人員總量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二位。
二、創新體系建設取得進展,企業在科技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日益顯現 推進和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不僅是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目標之一。
近年來,國家創新體系建設進展順利,尤其是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越來越穩固,對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愈發明顯。
統計結果顯示,在2007年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中,各類企業支出26
【第81句】:9億元,是2000年的5倍,占全社會R&D支出的
【第72句】:3%,比2000年高
【第12句】:3個百分點;其中起主導作用的大中型工業企業支出21
【第12句】:5億元,是1995年的
【第14句】:9倍,年均增長達
【第25句】:3%,大中型工業企業R&D支出占全社會R&D支出的比重已達
【第56句】:9%,比1995年高出
【第16句】:3個百分點。
以建立企業技術中心為主要形式的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不斷加強,國家重點企業中的工業企業基本都建立了企業技術中心。
至2007年,國家認定的企業技術中心已有499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達4023家。
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2007年投入研發經費超過800億元,企業新產品銷售收入超過2萬億元,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
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是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政府專項基金。
該基金自1999年6月啟動以來,共安排資助資金逾70億元,其中2007年安排
【第12句】:6億元。
創新基金為營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和發展的良好環境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三、基礎研究工作得到加強,原始創新能力得到提升 基礎研究是科學技術發展的根基,代表了一國原始創新的能力,對整個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也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過去三十年,我國基礎研究得到長足發展并進入躍升期,從量的擴張向質的提升轉變,某些領域已處于世界前列。
近年來,我國對基礎研究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據統計,2007年全國用于基礎研究的經費支出為1
【第74句】:5億元,是1995年的
【第9句】:7倍;用于基礎研究的人力投入達
【第13句】:8萬人年,是1991年的
【第2句】:3倍。
原始創新能力得到提升,在雜交水稻、高性能計算機、高溫超導研究、人類基因組測序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并涌現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創性和廣泛社會影響的研究成果。
納米科學、量子信息、生命科學等前沿領域的一批原始性創新成果在國際上產生了重要影響;重大疾病防治及創新藥物發現、礦產資源勘探開發、節能減排、氣候變化預測等重點戰略需求領域的一批創新成果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化工、鋼鐵、鋁材、聚合物材料、水泥、油氣勘探開發等行業中的一些關鍵科學問題的解決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近年來涌現出的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上發現一個新粒子、精確測量銀河系英仙座旋臂距太陽系距離、新型鈰基金屬非晶結構材料金屬塑料研制成功、澄江動物群化石的發現、完成水稻第四號染色體全序列測序工作等基礎研究成果,也表明我國的基礎研究發展正處于一個比較活躍的創新階段。
四、高技術產業快速發展,國際競爭力日益增強 (一)高技術產業成就矚目 為跟蹤世界高科技發展前沿,我國自1986年開始實施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簡稱863計劃,下同)。
二十多年來,863計劃順利實施,使我國在高性能計算機研制、微電子裝備、能源技術、生物和現代農業、新材料等領域取得了一批標志性成果,掌握了一批重大關鍵技術和產業核心技術,培育了一批新興產業的生長點,培養和凝聚了一批高技術創新型人才和團隊,為我國高技術研發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高技術產品進出口貿易不斷擴大 高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了我國高技術產品進出口貿易的不斷擴大。
據統計,2007年我國高技術產品進出口總額達6348億美元,是1986年的1
【第11句】:3倍(1986年以前無該項統計);其中出口3478億美元,進口2870億美元,分別是1986年的4
【第84句】:4倍和
【第57句】:6倍;進出口貿易實現了由1986年的逆差
【第42句】:7億美元到2007年順差608億美元的轉變。
高技術產品出口在我國對外貿易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
2007年高技術產品出口占商品出口總額的份額為
【第28句】:6%,比1986年的
【第2句】:3%增加了
【第26句】:3個百分點。
(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得到推進 1988年,政府開始批準建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在國家相關政策引導和扶持下,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不斷推進,區內企業不斷增加,區域集聚進一步加快,產業集群加速形成。
至2007年底,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已從1990年的27個發展到54個,區內企業數由1600多家發展到超過
【第4句】:8萬家,從業人員由
【第12句】:3萬人增加到6
【第50句】:2萬人;2007年實現總收入和總產值分別達到
【第5句】:5萬億元和
【第4句】:4萬億元,分別為1990年的726倍和769倍。
高新技術園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已經成為我國高技術產業的重要集聚地。
五、科技產出成績斐然,重大成果振奮人心 (一)科技獎勵凸現成就,重要成果層出不窮 據統計,從1981年到2007年,我國共累計取得省部級以上重大科技成果
【第74句】:6萬項;累計頒發國家自然科學獎842項,國家技術發明獎2962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0099項;吳文俊、袁隆平、王選、黃昆、金怡濂、劉東生、王永志、吳孟超、葉篤正、李振聲、閔恩澤、吳征鎰等十二位科學家獲得2000年開始評選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和做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獲得了國家獎勵。
這些重要成果的取得為創新型國家建設提供了技術保障。
(二)各個領域碩果累累,重大成果影響深遠 三十年來,我國的科技實力大為增強,在一些重點領域和尖端領域涌現出了一系列有著深遠影響的重大成果。
在航天科學領域,我國不僅掌握了衛星回收和一箭多星等技術,還迎來了兩座新的里程碑:由我國自主研發的“神舟”系列航天飛船的成功發射,特別是“神舟”五號、“神舟”六號和“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的圓滿成功,實現了載人航天工程的重大突破;而“嫦娥”一號成功探月之旅則標志著我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圓滿成功,中國航天成功跨入深空探測的新領域。
在信息技術領域,銀河系列巨型計算機研制成功,量子信息領域避錯碼被國際公認為量子信息領域最令人激動的成果,納米電子學超高密度信息存儲研究獲突破性進展,6000米自制水下機器人完成洋底調查任務,每秒峰值運算速度10萬億次的高性能計算機曙光4000A系統正式啟用,首款64位高性能通用CPU芯片問世。
在生物科學領域,解決了億萬人吃飯問題的雜交水稻技術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完成水稻基因圖譜的繪制,完成人類基因組計劃的1%基因繪制圖,首次定位和克隆了神經性高頻耳聾基因、乳光牙本質Ⅱ型、漢孔角化癥等遺傳病的致病基因,體細胞克隆羊、轉基因試管牛以及重大疾病的基因測序和診斷治療技術均取得突破性進展。
此外,三峽工程成功完成,水庫蓄水成功、永久船閘通航、首批發電機組全部投產,許多指標都突破了世界水利工程的記錄;青藏鐵路全線通車,成功解決凍土施工的世界性難題;秦山核電站、大亞灣核電站成功建成并投入使用;材料科學、工程技術科學、地球系統科學、新能源技術、原子能技術、高能物理等各個新老學科均涌現出了一批較有影響、意義深遠的重大成果。
(三)專利事業取得長足進展,知識產權保護環境明顯改善 專利情況是反映創新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標。
為保護知識產權,鼓勵發明創造,促進技術交流,國家于1985年正式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專利法》實施二十多年來,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環境明顯改善,科技人員知識產權意識普遍提高,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逐年增加。
從1986年到2007年,我國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以
【第16句】:7%和25%的年平均增長速度遞增,至2007年底,我國專利部門已累計受理國內專利申請3
【第31句】:5萬件,授權專利179萬件。
其中2007年當年受理國內專利申請
【第58句】:6萬件,是1986年的
【第25句】:4倍;其中技術含量較高的發明專利申請
【第15句】:3萬件,是1986年的
【第20句】:2倍;發明專利所占比重為
【第26句】:1%。
2007年授予國內專利權
【第30句】:2萬件,其中發明專利
【第3句】:2萬件,是1986年的3
【第54句】:9倍;發明專利所占比重為
【第10句】:6%,比1986年提高了
【第7句】:4個百分點。
從國際比較來看,據世界各主要國家均為成員的《專利合作條約》(PCT國際專利申請)顯示,2007年我國發明專利申請量達5456件,排名從1997年的第22位躍升至世界第7位。
(四)論文數量與質量均有提高,國際地位得到提升 近年來,隨著科研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科技人員在國內外發表的論文數逐年增加,也迅速縮小了我國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
2006年中文科技期刊刊登的科技論文達
【第40句】:5萬篇,是1990年的
【第4句】:6倍。
而據國際上幾種較有影響的主要檢索工具收錄的最新數字顯示,《科學論文索引(SCI)》2006年收錄我國論文
【第7句】:1萬篇,是1987年的
【第14句】:6倍,論文總量的世界排位從1987年的第24位躍升到2006年的第5位;《工程索引(EI)》2006年收錄我國論文
【第3句】:6萬篇,是1987年的
【第15句】:7倍,世界排名從第10位升至第2位;《科學技術會議錄索引(ISTP)》2006年收錄我國論文
【第6句】:5萬篇,是1987年的
【第36句】:7倍,世界排名從第14位躍居第2位。
從論文引用情況看,從2002年到2006年共有
【第69句】:2萬篇《SCI》收錄的我國科技論文被引用,是1995到1999年間累計量的
【第4句】:9倍。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的科技事業蓬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
科技發展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生改善、國家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撐,其整體水平已位居發展中國家前列,有些科研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但同時也應看到,在我國的科技發展中仍存在不少問題,很多領域的科技水平和世界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
當今世界,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科技已成為支撐和引領經濟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的主要動力,誰掌握了先進科技,誰就掌握了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動權,這既是機遇,更是挑戰。
科學家的故事30字
下文僅供參考: 電影真實地講述了一位普通殘疾人工作者如何用自己微小的力量去扶持他人,如何在自身患病的同時也在想著如何幫助別人的故事。
2005年正月十二,年僅五十二歲的寧波海曙區殘聯理事長王延勤在工作崗位上去世。
作為一名基層殘聯干部,生前他有“三件寶”:一本聯系全區殘疾人的通訊錄、一輛破舊的自行車、一本從不離身的工作筆記。
其中,他從1992年開始記錄的工作筆記就有30本,對殘疾人群體給予了細致入微的關心和力所能及的幫助。
在王延勤去世后,上千名殘疾人自發為他守靈三天三夜。
在他的遺體前,一些殘疾人長跪不起。
他的事跡傳遍整個寧波,經媒體報道后感動了億萬人。
中殘聯、浙江省、寧波市委分別作出了向王延勤學習的決定。
寧波市委還追授他為“優秀共產黨員”。
此部電影就是通過他的事跡改編而成。
電影《一生有愛》中李領導沖破重重阻力幫助殘疾青年黃昆的婚姻大事成為影片的主要看點。
女孩王靜與殘疾青年黃昆深深相戀,可是遭到家人的反對并對她進行逼婚已換錢財,王靜死活不愿意。
為了這對有情人他不怕被王靜的母親和親戚罵打,一次一次上門,可都無濟于事。
婚后王靜因慘遭家庭暴力而出逃,男方見狀就向王靜索還20萬元才離婚,可王靜的舅舅已把錢花光拿來蓋房子了。
他覺得既然做好人那就做到底,當李多海聽妻子燕華為了兒子的婚事,決定把家里存了一輩子的20萬元給兒子買房子。
李多海就叫妻子把錢拿出來給黃昆王靜。
妻子燕華與丈夫李多海第一次發生了爭執。
其實李領導的妻子燕華是個富有愛心的人,賢惠而又善良,她對丈夫的工作可以說是百分之百支持的,沒有任何怨言,李多海把家里剛買的空調“借”給盲人按摩院,燕華也是沒有怨言。
他的兒子小朔雖說有點叛逆,但十分孝順,小朔賺到第一筆工資就給父親買了一輛嶄新的自行車,在得知父親打算把家里給自己買房付首付的錢借給黃昆時,小朔并沒有反對,十分慷慨同意了。
受李東海的影響,妻子燕華和兒子小朔也體現了人間有愛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這些只是一小部分的影片內容里面還有很多是寫李多海和妻子兒子的故事我就不一一細說了,李領導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人們如何做一個有愛的人。
李東海的一生是無私的,有愛的,他把他的一生獻給了他的事業,他的一言一行使我懂得,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中,認真的做好每件事,并用心去幫助身邊有困難的人。
看完了這部電影讓我感動不已,同時也想到了自己的職業,我是一名人民教師。
每天都生活在孩子堆中,雖然有時候因為孩子調皮會生氣可是大多數時候孩子們天真的笑臉還是很可愛的,我要向電影里的李領導學習,待人熱心、主動,用一個真誠的微笑,一個關切的眼神去對待每一個學生。
設想一下當你獨自一個人在一個陌生的地方,很無助,很迷茫的時候,看到一個面部沒有任何表情,在上前詢問時,回答我們的也一臉不耐煩的,當這個時候,你的內心是什么樣一種感覺
而此時若看到一個微笑著的友人,關心的問你遇到什么麻煩,并愿意幫助你時,你的內心是什么感覺
我們每天都生活在校園中,也會遇到種種不同的問題、麻煩,我們會想方設法的完美解決。
可是卻缺少了對學生該有的耐心和愛心。
孟子說過“敬人者,人恒敬之;愛人者,人恒愛之”,生活在世上,我們離不開別人的幫助,別人也同樣需要我們幫助,助人為樂是一種美德,他在給人幫助的同時,也讓幫助人得到快樂和欣慰。
和諧的社會處處充滿愛和溫情,愛是人生活的動力,可以使人的心靈得到進化。
只有毫不吝嗇的幫助他人的人,才可以享受這種幸福。
向李領導學習,將愛灑滿人間。
我要點現代詩 別太長 別太短
2007感動中國頒獎詞 2007感動中國頒獎詞
【第1句】:錢學森
【頒獎詞】(民族脊梁) 在他心里,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
5年歸國路,10年兩彈成。
開創祖國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荊斬棘,把智慧鍛造成階梯,留給后來的攀登者。
他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范。
【第2句】:李劍英
【頒獎詞】(天地英雄) 煙籠大地,聲震藍天。
星隕大地,魂歸長天,他有22年飛行生涯,可命運只給他16秒
他是一名軍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傾斜。
飛機無法轉彎,他只能讓自己的生命改變航向。
【第3句】:鐘期榮 胡鴻烈
【頒獎詞】(樹仁立德) 獅子山下的愚公,香江邊上的夫子。
賢者伉儷,本可錦衣玉食,卻偏偏散盡家產,一生奔波。
為了學生,甘為駱駝。
與人有益,牛馬也做。
我們相信教育能改變社會,而他們為教育做出楷模。
【第4句】:孟祥斌
【頒獎詞】(義無反顧) 風蕭蕭,江水寒,壯士一去不復返。
同樣是生命,同樣有親人,他用一次輝煌的隕落,挽回另外一個生命。
別去問值還是不值,生命的價值從來不是用交換體現。
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給我們一個溫暖的啟示。
【第5句】:方永剛
【頒獎詞】(踐行信仰) 一個真正的戰士,在和平年代也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一個忠誠的戰士,在垂危的時候,不會忘記自己的使命,他是一位滿懷激情的理論家 ,更是敢于奉獻生命的實踐者。
在信仰的戰場上,他把生命保持在沖鋒的姿態。
【第6句】:李麗
【頒獎詞】(心靈強者) 殘疾打不垮、貧困磨不壞、災難撞不倒,堅強和她的生命一起成長。
身體被命運拋棄,心靈卻唱出強者的歌。
五年時間,溫暖八萬個冰冷的心靈,接受、回報、延伸,她用輪椅為愛心畫出最美的軌跡。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王振耀,對李麗這樣評價:我們從李麗的事跡中感到了愛的力量。
李麗也證明這樣一點,一個人無論多么平凡,無論多么孱弱,只要孜孜不倦,奉獻愛心,就一定能夠促成社會的良好道德風尚的廣大。
【第7句】:閔恩澤
【頒獎詞】(人生如炬) 在國家需要的時候,他站出來
燃燒自己,照亮能源產業。
把創新當成快樂,讓混沌變得清澈,他為中國制造了催化劑。
點石成金,引領變化,永不失活,他就是中國科學的催化劑
【第8句】:陳曉蘭
【頒獎詞】(大醫醫心) 雖千萬人,吾往矣
曾經艱難險阻,她十年不輟,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對生命負責,在這個神圣的崗位上,良心遠比技巧重要的多。
她是一位醫生,治療疾病,也讓這個行業更純潔。
【第9句】:謝延信
【頒獎詞】(有信延信) 當命運的暴風雨襲來時,他橫豎不說一句話,生活的重擔壓在肩膀上,他的頭卻從沒有低下
用33年辛勞,延展愛心,信守承諾。
他就像是一匹老馬,沒有馳騁千里,卻一步一步地到達了善良的峰頂。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杜玉波,對謝延信這樣評價:這個人對愛情忠貞,對老人孝順。
謝延信,人如其名,信守一生。
【第10句】:羅映珍
【頒獎詞】(真愛無疆) 把愛人從沉睡中喚醒,是生命的奇跡,還是心靈的力量
她用一個傳統中國女人最樸素的方法詮釋了對愛人不離不棄的忠貞。
甜蜜不是愛情的標尺,艱難才能映照愛情的珍貴。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劉姝威,對羅映珍這樣評價:誰說久病床前無賢妻
羅映珍用行動告訴我們:愛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王曉暉,在推薦羅映珍的時候這樣寫:苦難磨勵愛情的堅強,愛情總因苦難而顯光芒。
她不僅喚醒了丈夫,也喚醒了許多人在這紛雜時代中對內心情感最深處的拷問。
【第11句】:「嫦娥」團隊
【頒獎詞】 一個千古不變的奔月夢想,幾代中華兒女的不懈追求,「嫦娥」一號是中國航天科技創新的轉折點,更是中國航天人完成代季交接的里程碑,從此我們仰望星空,‘嫦娥’不再寂寞,環顧宇宙,驕傲在中國人的心中蕩漾。
價值決定價格,供求影響供給,寫一篇800字作文
在談到人生價值的時候,有人認為帝王將相成就偉業,他們的人生是有價值的;也有人認為平民布衣辛勤勞作,他們的人生是充實的。
的確,帝王將相也好,布衣平民也罷,只要人盡其才,方顯其人生價值。
不論森林中的參天大樹還是荒漠中的柔弱小樹,只要它的存在對別人,對它生存的環境有意義,那么它的生命就是美麗的。
沒有藍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飄逸,沒有大海的壯闊,可以有小溪的優雅,沒有原野的芬芳,可以有小草的翠綠。
同樣,人生的訣竅是什么
就是什么型號的人做什么型號的事,永遠不要奢望插根筷子會長成參天大樹。
沒有政治家的雄才大略,可以有普通人的勤勞儉樸,沒有科學家的縝密思維和創造靈感,可以有自己豐富的思想和感人的情懷。
人盡其才,便是一種可貴的價值。
國家科學獎獲得者黃昆,他一生在知識的海洋中默默地傳遞著知識的火種,面對名利的起落,他處之泰然,他把自己的一生的精力,都奉獻給了自己鐘愛的科學事業。
為祖國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青年學生,為國家四化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
只要人盡其才,平凡也是一種偉大。
雷鋒是軍人中的平凡一員,他要把自己變成永不生銹的螺絲釘,以“為人民服務”的號角,奏響了時代永恒不變的主旋律。
還有掏糞工人時傳祥,普通售票員李素麗,水電工人徐虎……,一個又一個平凡人物的名字展現在我們面前,他們是平凡的,難道你能說他們的人生平凡,他們的生命沒有意義嗎
現實中有許多人認為自己崗位不好,職位不高,展現不了自己的價值,他們幻想卓越,幻想成功,自己卻不腳踏實地,愛崗敬業,從一點一滴做起,這樣的人生是毫無價值可言的。
人盡其才,就是不要站在一山望著另一山高,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在回首人生之時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保爾,“
西南聯大歷史簡介,西南聯大有哪些名人
陳健———一個生者對死者的承諾,只是良心的自我約束,但是他卻為此堅守37年,放棄了夢想、幸福和骨肉親情。
淡去火紅的時代背景,他身上有古典義士的風范。
無論在哪個年代,堅守承諾始終是支撐人性的基石,對人如此,對一個民族更是如此。
叢飛———從看到失學兒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顧之前,他把所有時間都給了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沒有絲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貸。
他曾經用舞臺構筑課堂,用歌聲點亮希望,如今,他的歌喉不如往昔嘹亮,卻獲得了最飽含敬意的喝彩
洪戰輝——當他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就對另一個更弱小的孩子擔起了責任,就要撐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學會友善、勇敢和堅強。
生活讓他過早地開始收獲,他由此從男孩變成了苦難打不倒的男子漢,在貧困中求學,在艱辛中自強。
今天,他仍然文弱,但精神上他從來是強者。
中南大學 校長 黃伯云——這個和世界上最硬材料打交道的人,有著溫潤如玉的性格,淵博寬厚,抱定赤子之心;靜能寒窗苦守,動能點石成金。
他是個值得尊敬的長者,艱難困苦,玉汝以成,三萬里回國路,二十年礪劍心,大哉黃伯云
李春燕———她是大山里最后的赤腳醫生,提著籃子在田垅里行醫。
一間四壁透風的竹樓,成了天下最溫暖的醫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擔負起十里八鄉的健康,她不是遷徙的候鳥,她是照亮苗鄉的月亮。
費俊龍 聶海勝———誰,能讓全世界五分之一的心靈,隨著他們的節奏跳動五天五夜
誰,能從前所未有的高度,見證中國實力的飛躍
他們出征蒼穹,劃出龍的軌跡,升空日行,巡天遙看,他們是中國航天的黃金一代
邰麗華———從不幸的谷底,到藝術的巔峰,也許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絕美的舞蹈。
于無聲處展現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間勾勒人性的高潔。
你這樸素女子,為我們呈現華麗的奇跡
心靈的震撼不需要語言,你在我們眼中是最美。
王順友———他樸實得像一塊石頭。
一個人,一匹馬,一段世界郵政史上傳奇,他過灘涉水,越嶺翻山,用一個人的長征傳郵萬里,用20年的跋涉飛雪傳薪。
路的盡頭還有路,山的那邊還是山,近鄰尚得百里遠呵,世上最親郵遞員
魏青剛———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為了一個陌生人,他在滔天巨浪中三進三出,危險面前,他根本不需要選擇,因為這瞬間動作源自內心品質。
從人群中一躍而出,又悄然回到人群中去,他,是俠之大者。
楊業功———鑄就長纓銳旅,鍛造導彈雄師。
他用尺子丈量自己的工作,用讀秒計算自己的生命。
未曾請纓提旅,已是鞠躬盡瘁。
天下雖安,忘戰必危,他是中國軍人一面不倒的的旗幟
青藏鐵路建設者———每當汽笛聲穿過唐古拉山口的時候,高原上的雪山、凍土、冰河,成群的藏羚羊,都會想念他們,想念那些有力的大手和堅強的笑容。
他們能驅動鋼鐵,也會呵護生命。
他們,是地球之巔的勇者,他們,締造了世界上最偉大的鐵路
獲獎者感言: 洪戰輝:不是我感動了中國,而是大家自己感動了自己,因為大家心中都有一份愛、都有一份責任,都知道該做什么,是大家從我身上看到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大家感動了大家。
叢飛:希望(感動中國)能評更多的典型,更多的有愛心的人物,不要每年只評十個,要多評一些,因為默默無聞(奉獻)的人還有很多。
魏青剛:沒想到做這么一點點的小事情會引起這么大的反響,更沒有想到有這么多的觀眾,對我這么關心和支持。
邰麗華:我們始終抱著一顆感恩的心,來感謝曾經幫助我們和關心我們的社會各界的朋友和殘疾朋友們。
陳健:既然人民給了我這個榮譽,我感到十分的高興和自豪。
王順友:從今以后,我必須把馬班郵路走好,繼續為人民服好務。
37年堅守諾言:陳健 上海知青陳健用37年的光陰,書寫著中華民族信守諾言的大德大義。
1969年8月15日,20歲的上海知青金訓華為搶救國家財產英勇獻身。
來到黑龍江遜克插隊的近5000名上海知青陸續返城了,只留下了一位默默的守墓人、當年跟金訓華一同跳入洪水中的陳健。
陳健不是不想回上海,也不是沒有機會。
一次生命的交換,讓他內心留下了永遠的歉疚:“有金訓華的犧牲才有我今天的活著。
金訓華留在了遜克這片土地上,我一個活著的人為什么不可以陪伴他呢
我們坐一趟火車來的,住在同一個宿舍,一起在煤油燈下學《毛澤東選集》,我無法用生命去報答他,我對我所做的一切,昨天沒后悔,今天不后悔,明天也不會后悔,我始終珍惜我的諾言,走我的路,歷史也不該把金訓華遺忘。
” 30多年里,無論刮風下雪,陳健每年要到金訓華墓地祭掃。
他信守著當年戰友下葬時自己心底默默許下的一個諾言:一輩子留在此地,陪伴這位長眠黑土地、再也不能還鄉的戰友。
搏擊巨浪勇救人:魏青剛 借助于青島一位普通市民不經意間留下的DV影像,我們認識了一位平民勇士——魏青剛。
去年8月8日,成百上千的人聚集在青島嶗山海岸邊觀看“麥莎”臺風帶來的海潮。
不料一個巨浪襲來,把岸邊的一個女青年卷入海中。
此時,正在岸邊、從河南農村來青島做裝修工的魏青剛沒有絲毫猶豫,縱身跳下兩米多高的防浪墻,向落水女青年游過去。
一次、兩次、三次,魏青剛跟巨浪搏斗了40分鐘,而在這次下海救人前,他從未見過海,也從未在海浪中游過泳,只在家鄉有過兩次勇救落水者的經歷。
穿著被海水浸透的衣服,拖著極度疲憊的身軀,魏青剛緩步走回了工棚。
3天后,人們才知道了英雄魏青剛的名字。
魏青剛的義舉很英勇,但他的言辭卻極樸素:“小的時候,父親就對我說,能幫助人家就盡量幫。
你有困難,別人可以幫你,人家有困難你不幫助別人,你的善心在哪里
我總是想人家的命是命,自己的命也是命,比方自己犧牲了,換取了人家的生命也是一樣的。
” 馬班郵路的鐵漢:王順友 孤獨是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縣投遞員王順友的一種生活常態。
每送一次郵件需要半個月,在這段時間里自己跟自己的歌聲打交道,跟身邊陪伴他的馬打交道,這種“孤獨”,是讓人尊敬的。
20年,每年至少330天,在蒼涼孤寂的深山峽谷里躑躅獨行;20年,步行26萬公里,足可重走長征路21回,環繞地球6圈半;20年,沒延誤一個班期,沒丟失一封郵件,投遞準確率100%。
平凡的工作呈現出一種不平凡的偉大。
中國軍人的旗幟:楊業功 在夫人楊玉珍的回憶中,第二炮兵某基地原司令員楊業功總是很忙,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在外面工作,即使不出差,到下班總要打電話催他回家。
而一家四口人待在一起時間最長的,就是楊業功因病住院的8個月。
生病期間,他練書法寫得最多的4個字是“銳旅雄師”;在彌留之際,出現在楊業功最后幻覺中的,依然是沙場點兵。
把時間獻給孩子:叢飛 12年前一次義演改變了叢飛的人生,從此他熱心公益事業,為社會公益演出400多場,義工服務時間6000多小時,無私捐助失學兒童和殘疾人達146人,認養孤兒37人,捐助金額超過300萬元。
但叢飛的家儉樸得令人難以置信,經濟狀況時常捉襟見肘。
去年,叢飛罹患胃癌晚期,而他卻把大家捐給他治病的錢留下3個療程的化療費用后,拿出2萬元捎往貴州織金縣貧困山區。
在錄制頒獎會的時候,他說:“我剛剛做完第10次化療,還要做第11次、12次,因為我要盡最大的努力活下去。
我活一天有一天的意義,哪怕多活一個小時都很有意義的。
” 帶著妹妹上大學:洪戰輝 13歲單薄的肩膀擔起整個家庭的重擔,洪戰輝帶著妹妹走進大學校園的事跡,已經廣為傳頌。
在頒獎典禮上,他動情地說:“有句話是我想送給大家的:苦難的經歷并不是我們博得別人同情的資本,奮斗才是最重要的。
” 特別獎 地球之巔的勇者:青藏鐵路建設者 青藏鐵路已創下許多第一: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鐵路;世界上穿越凍土里程最長的鐵路;擁有世界海拔最高的火車站;包含世界海拔最高的凍土隧道;架起了世界最長的高原鐵路橋……它的誕生,結束了世界屋脊沒有火車的歷史。
特別獎的獎杯,將乘坐青藏鐵路通車后首列抵達拉薩的火車,送到建設者手中。
飛天英雄:費俊龍、聶海勝 “沒有哪一年會讓這么多的中國人那么久地凝望天空,在漫天的繁星中我們好像看到了兩雙黑眼睛。
那黑眼睛里帶著自豪、帶著笑意,好像在和我們對視,我們所有的中國人都知道牽連著我們的是什么”。
去年10月12日至17日,費俊龍、聶海勝完成了5天5夜115小時的太空之旅,國人為之矚目。
無聲世界創造美麗:邰麗華 2005年的春節晚會,一下子讓所有的中國人都知道了邰麗華,以及她領銜主演的舞蹈《千手觀音》。
在無聲的世界里,邰麗華創造出一種特殊的美麗,給人們帶來純凈至美的藝術享受。
推選委員會評價道:邰麗華的美麗來源于心靈和品質,這美感因克服殘疾頑強地表現出來更顯燦爛,她的美麗,體現著追求光明、戰勝困難的人類精神。
15年鑄成倚天劍:黃伯云 他花了15年,終于磨成了一柄倚天長劍——高性能炭\\\/炭復合材料制成的大型民用飛機剎車片,使我國成為繼英、法、美之后第4個擁有航空制動材料生產技術的國家。
去年他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結束了該獎項連續6年空缺的歷史。
有件事讓黃伯云至今感到屈辱:當時跟一個航空大國同時起步研究航空制動材料時,他們說自己的技術很先進了,你花幾百萬美金來買我們的技術。
但黃伯云沒料想到的是,對方提供的試驗樣品竟是廢料。
歷經15年的坎坷,黃伯云和他的課題組終于收獲了成功。
就在中國科學家歡慶勝利之時,人們發現,當年賣廢料的那個國家,在航空剎車片技術方面仍未實現突破。
照亮苗鄉的月亮:李春燕 李春燕是最后一個到達頒獎典禮現場的獲獎者。
從位于貴州東南部月亮山區的苗族村寨大塘村出發,坐了40多分鐘的拖拉機到達從江縣縣城,又坐中巴到貴陽,總共用了9個小時,然后才坐飛機抵達北京。
5年前來到大塘村的李春燕在當地建起了第一個衛生室。
但原來想靠行醫養活全家的她很快發現,現實情況完全不像她設想的那樣,很多來看病的人根本就付不起醫藥費。
幾年下來,李春燕得到的只是一堆欠賬條。
由于長期入不敷出,難以支撐,2004年初李春燕夫婦準備外出打工。
就在他們要走的頭一天晚上,許多村民靠賣米、賣雞蛋湊了100多塊錢還給李春燕。
看著一張張皺巴巴的一元、兩元錢,聽著“李醫生你走了,我們可怎么辦”的話語,李春燕又決定留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