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校畢業贈言
在大學四年里,有太多的人、太多的事,時常浮現在眼前,揮之不去:忘不了軍訓時的情景,忘不了琴房里熟悉的聲音,更加忘不了那一份份真摯的友誼與祝福......在這四年里,我有過成功,更加有過挫折、有過失敗、有過遺憾,也正是這些不順利,使我成熟、讓我變得勇敢歲月匆匆,轉瞬四年,留下無數美好的回憶.從陌生到熟悉,收獲了珍貴的友誼,從青澀到成熟,收獲了難忘的經歷,大學四年將成為我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即將畢業,心中不免有一些難舍,但更希望的是:在大家走出校園之后,一切都好!人生就像110米欄,跨完大學這個欄之后,還有更精彩的下一個等著我們。
昨日在海邊的事仿若夢里煙塵,恰似流年難再。
那只受傷的白鳥亦像我們無法割舍的年輕,卻再也找不到它停留過的痕跡。
終于會遠走,終于也會分離。
但總算留了驚艷的風景,亦和上了我們溫熱的淚。
踏出學院,邁向社會,演繹新的舞曲。
把四年的點點滴滴珍藏心中,帶著它們開始我們新的旅程。
這四年來,感謝學校和老師對我的培養與照顧
畢業后我一定學以致用,腳踏實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鼓足勇氣,挽起手,出發
好的大學四年即將結束,我們在此期間學到了很多。
四年讓我們知道什么是痛并快樂著,我們帶著這樣美好的回憶踏入社會,開始另一段的奮斗。
我們朝夕相處,情同手足。
這四年的盛宴,讓我們更加懂得了珍惜。
時光飛逝,轉眼間四年的大學生崖即將結束。
在即將畢業離校之計,我心中充滿了對母校的不舍以及對學校領導和老師
軍校畢業贈言
關于奧數的大學生進行國防教育的現實意義,就是通過我們的現實來通過來。
寫給軍校教官的祝福語二十字
黃埔軍士的感悟今天去埔軍校。
這些地方就想去逛逛,今日才成行,真憾。
下午吃晚飯我們就坐上車直接到大學城,這里真是不小,我們隨便圍著一個體育會館繞了圈就累得不行。
完了去黃埔軍校舊址。
沒有想想中的好。
沒有氣魄,很小,樓也很舊。
不過靠近珠江邊,江風吹來,淡淡的腥味,很是舒服。
很多賣紀念品和軍用品的。
又看了孫中山的紀念堂。
三民主義 辛亥革命 真是物是人非了。
晚上回去都5點多了,坐了輪渡。
轉公交車的時候看到一個MM,廣東人吧。
扎著馬尾,真的很漂亮,身材也好,露肚臍。
很是時尚。
但是當她轉過頭來得時候。
哇,她得這邊耳朵連上脖子,整個的被燙傷或燒傷的感覺。
看著真是觸目驚心。
我突然想。
世界上果真是沒有完美的人,老天總是給你找一點缺點。
我很喜歡她的坦然,高高的乍起馬尾。
不在乎別人的目光。
我都幻想自己是位醫生幫她看好病。
就算是自己的缺點,如果實在隱藏不了,大膽露出來,沒人會嘲笑,大家反而會欣賞你得坦誠。
【篇二:黃埔軍校觀后感】黃埔軍校,位于廣州市東南的黃埔區長洲島上,恰和中科院南海所的新洲碼頭隔江相望。
實驗結束后的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我們一行十余人,隨擺渡而前往參觀了綠樹叢中靜謐的軍校舊址。
走近黃埔軍校,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陸軍軍官學校的牌匾高掛在歐陸式的白色大門上,雖并不華麗,卻簡單中透著莊嚴。
校門兩側的圍墻上分別刷著“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的大字。
走進首道校門,具有傳統嶺南風格的祠堂式建筑群映入眼簾。
房屋很高大,因騎著戰馬可從樓下穿堂而過,俗稱走馬樓,是典型的南方祠堂式建筑,二門之內,前后四進,東西兩邊各有四棟房子,形式一致,布局對稱,錯落有致。
來到黃埔軍校,不僅能領略軍校的風采和建筑藝術,更重要的是,可以了解其輝煌的歷史,感受濃厚的英雄氣息。
沿著院落正中的紅磚小路緩步前行,左右兩邊的展廳會依次講述著黃埔軍校的史跡、黃埔群英的故事,描繪著北伐戰爭中黃埔軍人的颯爽英姿和錚錚傲骨。
黃埔軍校是孫中山先生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積極支持和幫助下創辦的,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物。
1924年,國共兩黨首次攜手,國民革命風起云涌,視“教育為神圣事業,人才為立國大本”的孫中山先生,親手創辦了一文一武兩所學堂,即國立廣東大學和黃埔軍校,前者即是今天的中山大學。
而黃埔軍校,以“創造革命軍隊來挽救中國的危亡”為宗旨,培養了大批優秀的軍事人才。
在當時是與美國的西點軍校、英國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和蘇聯的伏龍芝軍事學院齊名的世界著名軍校之一。
【篇三:黃埔軍校觀后感 作文】2024年6月7日下午,廣州華南商貿職業學院信息工程系黨支部組織黨員,預備黨員,積極分子去位于黃浦區長洲島的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參觀,共有31名黨員,預備黨員,積極分子參加活動。
讓我重溫了以前歷史學習過的“黃埔軍校”精神
孫中山先生在黃埔軍校題詞: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們仍需努力
可以看出孫中山先生的民族愛國主義精神
為民族的獨立而奮斗的夢想
今天也爬上了孫中山先生的紀念碑親眼目睹了,小時候奶奶和我說過:“孫先生臨終訓詞:和平,奮斗,救中國
遺憾的是他老人家壯志未酬,卻與世長辭
黃埔軍校位于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上,走近黃埔軍校,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陸軍軍官學校的牌匾高掛在歐陸式的白色大門上,雖并不華麗,卻簡單中透著莊嚴。
此行的目的,我們不僅能領略軍校的風采和建筑藝術,更重要的是,可以了解其輝煌的歷史,感受濃厚的英雄氣息。
沿著院落正中的紅磚小路緩步前行,左右兩邊的展廳會依次講述著黃埔軍校的史跡、黃埔群英的故事,描繪著北伐戰爭中黃埔軍人的颯爽英姿和錚錚傲骨。
黃埔軍校是孫中山先生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積極支持和幫助下創辦的,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物。
黃埔軍校建立后,為國民黨培養了大批軍事將才。
從這里,也走出了一批戰功顯赫、揚威中外、影響深遠的中共名將,例如黃埔一期的徐向前、陳庚,黃埔四期的林彪、劉志丹,黃埔五期的許光達、陶鑄等。
巾幗英雄趙一曼也曾在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學習。
當年,孫中山先生對軍校關懷備至,多次來這里辦公。
孫中山先生革命屢經挫折,痛感革命的失敗在于沒有建立革命的武力。
1924年1月28日,正在國民黨“一大”期間,孫中山先生蘇聯共產黨和中國共產黨的支持下,決定創辦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校址就選在原廣東陸軍學校和廣東海軍學校的舊址長洲要塞――黃埔,故簡稱為黃埔軍校。
這是我國第一所培養革命軍隊干部的學校。
孫中山先生任命蔣中正為校長、廖仲愷為國民黨軍校黨代表、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葉劍英任教授部副主任。
當時黃埔軍校的特色在于實行政治與軍事并重教育方針,注重培養學生的愛國革命精神。
黃埔軍校的建制是學習蘇聯紅軍的,設立黨代表和政治工作制度,后來推行到國民革命軍各級部隊中去,成為區別于過去一切舊軍隊的主要標志。
后來,我登上孫總理紀念碑參觀。
登上這山巔遠眺,滾滾珠江,萬頃沃野,林立高樓,無限風光盡收眼底。
此刻,才對范仲淹《岳陽樓記》里“銜遠山、吞長江”的氣勢有了些許體味。
也遙想200多年前中國的海上絲綢之路就是從這古黃埔港發祥,一時間商賈云集,船只穿梭,幾多繁華。
古時的黃埔云檣便是黃埔十景之一。
而今日更是錦上添花。
我們在軍校門口前集體合影,把難忘的瞬間停留下。
在“陸軍軍校學校”幾個大字前面留下了我們人生中的一段美好記憶,也讓我們置身感受那莊嚴的氣氛,這也啟示了我們歷史是不可改變的。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蒼勁有力地題寫在門口兩邊的白色墻壁上,異常醒目,相信它曾激勵著中華子孫一代又一代人向前努力奮斗。
走進各個展覽廳,聽著導游有條不紊的詳細講解,霎時使我更加對歷史的了解,歷史的那一幕幕似乎在眼前重現了,仿佛那炮聲,沖殺聲在耳邊回繞著。
同時對那些在戰爭中立下了不朽榮功的先烈肅然起敬,佩服他們的勇敢,佩服他們為國犧牲的可貴精神。
他們的輝煌戰績在中國史冊上永垂不朽,何以讓人忘懷
歸途的路上,隨之浮想,不論是國民黨的主帥還是共產黨的將領,都曾是胸懷報國理想的精英青年,他們曾一同生活、學習、訓練,一同成長,卻又因不同的政治信仰而分道揚鑣,甚至針鋒相對。
而歷史已經證明,只有把個人的理想和信仰與為多數人謀福址的事業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名垂青史,造福后世,歷史,讓我們銘記
通過這次黃埔軍校之旅,增進各黨員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培養了黨員關注國家和黨的發展。
讓黨員們更加關注群眾,服務群眾
學習和貫徹十八大精神,兩會前后的時事,尤其是國家未來發展的方針和政策。
為今后開展更多的黨員學習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
【篇四:黃埔軍校觀后感】黃埔軍校,在我心中一直是一個令人興奮不已的名字,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地方,因其歲月的崢嶸,培育了一批批時代的精英,創造了一個個歷史的輝煌,更因其精神的偉大,為了民族的存亡,南征北戰,戎馬一生,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奮斗不息,百折不撓。
這次的黨組織特色活動就組織了相關同學去參觀,然而我因為有事所以沒有去,真的感到很遺憾。
不過下次有時間一定要去參觀一下,到那里緬懷革命的歷史以及革命軍人的精神。
不過雖然沒去,但是我自己還是有上網查了相關黃埔軍校的資料,做了一個詳細的了解。
黃埔軍校建于1924年,建校時的正式名稱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
因其校址設在廣州東南的黃埔島,史稱黃埔軍校。
黃埔軍校建立以來,以孫中山的“創造革命軍隊,來挽救中國的危亡”為宗旨;以“親愛精誠”為校訓;以培養軍事與政治人才,組成以黃埔學生為骨干的革命軍,實行武裝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在中國的統治,完成國民革命為目的。
一方面積極進行孫中山革命的三民主義教育;一方面灌輸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思想。
軍校采用軍事與政治并重,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教學方針,為中國革命培養了大批軍事政治人才。
廣大黃埔師生在反帝反封建、爭取國家統一與民族獨立的斗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為中國革命做出了重大貢獻。
黃埔軍校培養了多少杰出的軍人,多少革命戰士,而這些戰士又為我們中國民族的復興的奮斗付出了多少,有些還付出了偉大的生命。
每當想到這些,我都不由自主地在內心升起一種對那些為民族事業不斷奮斗犧牲的革命烈士的崇敬之情。
我覺得這次的組織參觀黃埔軍校的活動對于我們現在這些沒有經過革命時期的80后一代來說真的是非常的有意義。
可能關于那個時代的所有的種種我們都是聽老一輩的人說起過或者是看書。
但是我們對這些的感觸有多深呢
然而聽過的又還有多少是深深的記在了心里
聽參觀回來的同學說起他們參觀軍校的種種,參觀過程中他們的心情都是很激動的,每人的心里名都有一份豪情壯志。
這是屬于一種對軍人的一種敬仰,一種軍人精神在參觀者心里產生的一種共鳴。
【篇五:黃埔軍校觀后感】黃埔軍校,位于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上,是1924年孫中山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幫助下創辦的一所新型陸軍軍官學校,是國共第一次合作時期的產物。
它以創造革命軍來挽救中國的危亡為宗旨,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培養了大批優秀的軍事人才。
軍校貫徹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積極開展革命宣傳,支援工農運動,進行統一廣東革命根據地斗爭和北伐戰爭,成為國民政府的支柱。
在當時是與美國西點軍校、日本士官學校、英國皇家軍官學校、蘇聯伏龍芝紅軍大學齊名的世界著名軍校之一。
黃埔軍校一經建立,就成為當時的革命搖籃。
名將輩出,戰功顯赫,揚威中外,影響深遠,在中國現代史上占有顯赫的地位。
軍校中國共產黨的一批重要干部都曾在那里鍛煉成長,如周恩來、葉劍英、熊雄、惲代英、蕭楚女、聶榮臻、張秋人等。
他們在東征、北伐和抗日戰爭中英勇奮戰、流血犧牲,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勛,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鐵的紀律,形成了“親愛精誠,團結合作,衛國愛民,不怕犧牲”的黃埔精神。
毛澤東同志在抗戰時期曾對黃埔軍校的歷史功績給予高度評價。
他說:“昔日之黃埔,今日之抗大,是先后輝映,彼此競美的。
”黃埔軍校師生為了民族的解放、祖國的統一與富強,在中國現代史上譜寫了輝煌的篇章。
80年過去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完成了孫中山先生沒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的輝煌成就。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繼續推向前進。
今天的中國,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進步,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國家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個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中國正在和平崛起,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展現出燦爛的前景。
這是一堂具有革命教育意義的黨課,老一輩革命家的足跡還歷歷在目,他們的精神也將一直鼓舞著我們不斷前行。
在新的歷史時期,作為一名人民教師,作為一名中共黨員,我會繼續發揚黃埔精神,繼承老一輩革命家的優良傳統,將我畢生的精力投入到社會主義教育事業中去,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發揮更大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貢獻
【篇六:黃埔軍校觀后感】2024年6月7日下午,廣州華南商貿職業學院信息工程系黨支部組織黨員,預備黨員,積極分子去位于黃浦區長洲島的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參觀,共有31名黨員,預備黨員,積極分子參加活動。
讓我重溫了以前歷史學習過的“黃埔軍校”精神
孫中山先生在黃埔軍校題詞: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們仍需努力
可以看出孫中山先生的民族愛國主義精神
為民族的獨立而奮斗的夢想
今天也爬上了孫中山先生的紀念碑親眼目睹了,小時候奶奶和我說過:“孫先生臨終訓詞:和平,奮斗,救中國
遺憾的是他老人家壯志未酬,卻與世長辭
黃埔軍校位于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上,走近黃埔軍校,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陸軍軍官學校的牌匾高掛在歐陸式的白色大門上,雖并不華麗,卻簡單中透著莊嚴。
此行的目的,我們不僅能領略軍校的風采和建筑藝術,更重要的是,可以了解其輝煌的歷史,感受濃厚的英雄氣息。
沿著院落正中的紅磚小路緩步前行,左右兩邊的展廳會依次講述著黃埔軍校的史跡、黃埔群英的故事,描繪著北伐戰爭中黃埔軍人的颯爽英姿和錚錚傲骨。
黃埔軍校是孫中山先生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積極支持和幫助下創辦的,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物。
黃埔軍校建立后,為國民黨培養了大批軍事將才。
從這里,也走出了一批戰功顯赫、揚威中外、影響深遠的中國共產黨名將,例如黃埔一期的徐向前、陳庚,黃埔四期的林彪、劉志丹,黃埔五期的許光達、陶鑄等。
巾幗英雄趙一曼也曾在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學習。
當年,孫中山先生對軍校關懷備至,多次來這里辦公。
孫中山先生革命屢經挫折,痛感革命的失敗在于沒有建立革命的武力。
1924年1月28日,正在國民黨“一大”期間,孫中山先生蘇聯共產黨和中國共產黨的支持下,決定創辦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校址就選在原廣東陸軍學校和廣東海軍學校的舊址長洲要塞――黃埔,故簡稱為黃埔軍校。
這是我國第一所培養革命軍隊干部的學校。
孫中山先生任命蔣中正為校長、廖仲愷為國民黨軍校黨代表、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葉劍英任教授部副主任。
當時黃埔軍校的特色在于實行政治與軍事并重教育方針,注重培養學生的愛國革命精神。
黃埔軍校的建制是學習蘇聯紅軍的,設立黨代表和政治工作制度,后來推行到國民革命軍各級部隊中去,成為區別于過去一切舊軍隊的主要標志。
后來,我登上孫總理紀念碑參觀。
登上這山巔遠眺,滾滾珠江,萬頃沃野,林立高樓,無限風光盡收眼底。
此刻,才對范仲淹《岳陽樓記》里“銜遠山、吞長江”的氣勢有了些許體味。
也遙想200多年前中國的海上絲綢之路就是從這古黃埔港發祥,一時間商賈云集,船只穿梭,幾多繁華。
古時的黃埔云檣便是黃埔十景之一。
而今日更是錦上添花。
我們在軍校門口前集體合影,把難忘的瞬間停留下。
在“陸軍軍校學校”幾個大字前面留下了我們人生中的一段美好記憶,也讓我們置身感受那莊嚴的氣氛,這也啟示了我們歷史是不可改變的。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蒼勁有力地題寫在門口兩邊的白色墻壁上,異常醒目,相信它曾激勵著中華子孫一代又一代人向前努力奮斗。
走進各個展覽廳,聽著導游有條不紊的詳細講解,霎時使我更加對歷史的了解,歷史的那一幕幕似乎在眼前重現了,仿佛那炮聲,沖殺聲在耳邊回繞著。
同時對那些在戰爭中立下了不朽榮功的先烈肅然起敬,佩服他們的勇敢,佩服他們為國犧牲的可貴精神。
他們的輝煌戰績在中國史冊上永垂不朽,何以讓人忘懷
歸途的路上,隨之浮想,不論是國民黨的主帥還是共產黨的將領,都曾是胸懷報國理想的精英青年,他們曾一同生活、學習、訓練,一同成長,卻又因不同的政治信仰而分道揚鑣,甚至針鋒相對。
而歷史已經證明,只有把個人的理想和信仰與為多數人謀福址的事業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名垂青史,造福后世,歷史,讓我們銘記
通過這次黃埔軍校之旅,增進各黨員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培養了黨員關注國家和黨的發展。
讓黨員們更加關注群眾,服務群眾
學習和貫徹十八大精神,兩會前后的時事,尤其是國家未來發展的方針和政策。
為今后開展更多的黨員學習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
現在大學生當義務兵有可能從部隊考軍校嗎
如果退伍后可以安排工作或有什么補助嗎
是在校大學生入伍,還是應屆畢業生入伍
情況不一樣,待遇也不一樣。
服役期不滿12年的,退伍后不再安置工作,自主就業。
你想通過當兵來曲線就業的算盤還是別打了,你想通過當兵獲得什么金錢利益,還是用你的大學數學計算一下吧。
義務兵退伍后,自主就業,兩年給予的補貼是9千元,加上退伍費和地方補貼(各地不統一),最多在5萬元。
看似很多,其實平均每年2萬5。
平均每月不到2千。
現在別說你大學畢業的工資了,就是一個保安的工資兩年下來都可能與這個持平。
軍人的價值觀就是:忠誠于黨,熱愛人民,報效國家,獻身使命,崇尚榮譽。
從你還沒當兵問的問題中可以看出,你當兵的動機很明確,就是:曲線就業,撈取資本,賺得補貼,獲得利益,回家致富。
價值觀扭曲了。
在部隊考上軍校的士兵有沒有寒暑假
過去我軍部隊軍官數都是從優秀士兵中錄取的軍校,畢業后任初級指揮軍但近幾年來,我軍主要是從地方大學中招收4+1學員,只從部隊招考少量優秀士兵。
士兵考試的科目有文化、專業和體能三項。
文化考數學、物理、政治、語文、英語,專業考士兵本人在部隊從事的專業,體能通常有單雙杠、中短跑、手榴彈等。
通常每年7月初全軍進行統一考試,考場紀律非常嚴格。
被軍校錄取后正式成為軍員,既是軍人也是學生,但不同于地方大學生,每年寒暑假雖說是稍短一些,但仍然有7周的時間。
津貼費要比普通士兵高一些。
畢業的時間要看你的學制,二年的是中專,現在已經基本沒有了,三年的是大專,四年的是本科,畢業后的工作分配與成績關系不大,都是要到部隊任職的。
軍官的待遇應該說是好的,初任職的排長工資大約2000元,以后隨著職務的提高還會水漲船高。
在部隊考上軍校的士兵有沒有寒暑假
過去我軍部隊軍官數都是從優秀士兵中錄取的軍校,畢業后任初級指揮軍但近幾年來,我軍主要是從地方大學中招收4+1學員,只從部隊招考少量優秀士兵。
士兵考試的科目有文化、專業和體能三項。
文化考數學、物理、政治、語文、英語,專業考士兵本人在部隊從事的專業,體能通常有單雙杠、中短跑、手榴彈等。
通常每年7月初全軍進行統一考試,考場紀律非常嚴格。
被軍校錄取后正式成為軍員,既是軍人也是學生,但不同于地方大學生,每年寒暑假雖說是稍短一些,但仍然有7周的時間。
津貼費要比普通士兵高一些。
畢業的時間要看你的學制,二年的是中專,現在已經基本沒有了,三年的是大專,四年的是本科,畢業后的工作分配與成績關系不大,都是要到部隊任職的。
軍官的待遇應該說是好的,初任職的排長工資大約2000元,以后隨著職務的提高還會水漲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