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的感想是什么
《時刻聽黨話 永遠跟黨走 》讀后感從小爺爺對我說,吃水不忘挖井人。
歷經苦難才明白,沒有共產黨哪有新中國。
從小老師教我唱,唱支山歌給黨聽。
幾經風雨更懂得,跟著共產黨才有新中國。
流金的“七一”,閃爍著真理的光芒。
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迎來了她的九十六周年華誕。
風風雨雨九十六年,有太多的艱苦記憶值得我們銘記;有太多的革命精神值得我們頌揚;讓我們走進歲月的遠方,打開記憶的長卷,一起回眸這九十六年的艱苦歷程。
看,那是煙雨迷蒙的江南,那是山雨欲來的南湖。
1921年7月,幾十名來自全國各地的熱血青年,創建中國共產黨。
從這一刻起,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史即將翻開開天辟地的一頁。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長征是一首雄壯、豪邁、大氣磅礴的革命交響曲
長征,把驚濤壯觀推出,把日出瑰麗托起,讓松柏昂首挺拔,讓雄鷹翱翔藍天
新中國的誕生,告訴我們一個真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歷史翻開了新的篇章。
猶記得在抗戰勝利七十周年之際,我和家人一起觀看閱兵式時的情形。
盛大的閱兵慶典讓我感受到了祖國的強大,我情不自禁的感嘆:只有銘記歷史,緬懷先烈,才能更加珍惜現在;把握今天,才能創造更好地未來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
”從偉大的“五四”愛國運動起,青年就站在愛國的前沿,當時,北京和各地愛國學生為了維護國家民族挺身而出,肩負者“反帝、反封建”的偉大任務,與工人階級一起,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取得了這次運動的光輝勝利。
憑著一股力量,學生們首先站了起來; 憑著一股力量,他們勇敢地游行示威不怕軍警的鎮壓和逮捕。
這股力量,是從筋骨里迸出來; 血液里激出來; 性靈里跳出來; 生命里震蕩出來的真純而可貴的愛國思想。
這股力量是多么偉大啊!在它的面前,人的愛生之念,畏苦之情,算得了什么呢? 在那個黑暗踐踏著
對企業文化的認識與感受怎么寫?
一堂教學“主體”理論各種學簡要討論及“辯證主體”新理論名詞的提出課堂教學主客體關論是教育學的基礎性理論,如何認識課堂教學過程中主客體關系理論就是大家討論的焦點之一,自古至今,都是教育學領域需要探討和改革的重中之重。
它有其豐厚的理論學說,先后有教師主體論、教材主體論、雙主體論、學生主體論等課堂教學主體理論繁衍生息,各放異彩,百家爭鳴。
直至現在我們大家比較認同的“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主體理論,關于課堂教學的主客體理論爭論才有風平浪靜的趨勢,但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仍層出不窮,欲止彌彰。
課堂教學主客體關系理論作為教育學的基礎性理論,我們只有正確認識它,拋棄各種主體論的糟粕,宏揚其精華,才能放下包袱,開動機器。
我們只有正確認識學生、教師、教材、教學環境的各自特性及之間的相互關系,才能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理論水平,教學模式和方法才能有正確的改進方向;教師從教育教學實踐中總結出的理論才能經受住實踐的檢驗和推敲,并在實踐中經受住課堂教學實踐大熔爐的鍛造,最終涅盤出教育學新體系的教學新思想、新模式和新方法。
從現行的教育學理論和教學法的書籍來看,多數大家在編寫教育理論書籍時,談及其教學等問題必須首先看它在什么主體理論支配下,都把關于教學主體理論這一塊作為獨立的一個章節來寫,其地位可見一般。
但我們多數都是引用歷史的典籍,人云亦云地重述大家認同的觀點;至于獨辟蹊徑的實踐感言,如鯁在喉,不敢多言。
筆者愿意在此贅述幾筆,析評“教師主導、學生主體”課堂教學理論的優點和缺陷,提煉其它幾種主體理論的長處或共同點,優化提出課堂教學“辯證主體”理論的觀點或假說,與大家共謀課堂教學主體理論的出路。
二、關于課堂教學“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理論的討論忘記歷史就是背叛,現實不能割斷歷史。
通過對幾種主體理論的學習、體會、思考和研究,其實在我個人看來,不知大家是否有同感,“教師主導、學生主體”這一說法,應該是在課堂教學主客體關系理論指導下,只屬于教學模式和方法的具體思路的應用,還不能將其上升作為一種主體理論的說法來提用。
【第1句】:“教師主導、學生主體”課堂教學理論產生的背景、作用及影響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或更早至現在,“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課堂教學理論主流地位,性而使然地被大家認可,并不斷地被貫徹到教學實踐中去,同時也起到了解放教育思想的作用。
它進一步明確了教師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所處地位的關系--引導與被引導的關系,--也就是教與學的關系,有力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活力。
在有力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基礎上,同時也給教育學理論帶來了新的生機,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有力地推動了中國教育教學事業的發展。
盡管有的人對這一理論提出疑義,但還不能扼住它作為一新生事物茁壯成長的正勁風頭,同時提出疑義的人也不能否認這一理論或是新觀點的優勢。
至于判斷這一理論什么時候已完成歷史性的引領作用和現代課堂教學改革任務,或想盡快地把它錯誤的誘導負性思想扔進歷史的垃圾箱,則在于我們教育學理論改革發展的速度和具體狀況,也就是我們能否在教學實踐中盡快地對這一理論的優點加以保留,缺點進行時代的“揚棄”。
其實,教師、學生、教材,還有其它因素組成的教育大環境,究竟誰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誰是課堂教學的客體呢
自古以來,一直爭論不休,樹欲靜而風不止。
目前,我們在默認“教師主導、學生主體”這種課堂教學思想的同時,雖然時時在倡導使用、貫徹這一課堂教學主體思想,但對于絕大多數基層教師來說,其實也只停留在口頭上,多數還是談談而已,只是作為一種思潮來聽,寫文章或做報告時引用一下,教學實踐的力度還有待提升。
至于在教學實踐研究中是否所有的人能否確實得出“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課堂教學理論還有待進一步實踐。
至于這一理論是否有悖于我們辯證地看問題更沒有去思考,贊同者有之,持不同政見者有之,多數只是人云亦云,權威人士怎么說,我們怎么用。
也就是說課堂教學“教師主導、學生主體”這一理論或觀點是來自教育專家和學者對當時具體教學現象和教育活動的抽象總結。
現象反映本質,它是教學現象對教學規律的一個側面反映。
【第2句】:課堂教學“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理論的誤區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處于主導地位,學生處于主體地位的理論或說法,我認為有如下誤區:一是教育專家根據教育教學現象總結出來的理論或觀點,不符合客觀事物的本質規律,而做了非本質規律的總結。
現象反映本質,但這種現象是一種虛像或只是一個側面,沒有完全反映客觀事物的真實本質。
二是沒有弄清事物的本質屬性,具有主導性的客觀事物,一定具有主體性的特性。
三是沒有弄清“教師主導、學生主體”概念含義,這里教師主導其實就是教師主體,學生主體其實是說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是被開發的對象,是培養的目標;四是它絕對地劃分了教師和學生的地位關系,這也不符合辯證法的要求;五是“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作為主體理論作這種說法格調太高,如果說作為某種主體理論指導下的教學模式或思路則比較確切;并且,把它作為一種主體理論不足以支持現代煥然一新的教學教研成果;六是現實不能割斷歷史,完全否定了教師主體論、學生主體論、雙主體論的部分先進理念,更是全盤否定了教材等客觀事物有作為主體地可能性或優點。
因此,我認為“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課堂教學主體論提法是不確切的,它阻塞了教師的實踐視角和思路,在課堂教學理論研究和課堂教學模式實踐上出現了絕對化或閉塞的誘導,犯了唯物主義二元論的錯誤,不符合唯物主義一元論的要求。
當然,我們對它的理論提法和觀點要一分為二的看,加以批判地繼承。
三、課堂教學“辯證主體”理論的提出及討論
【第1句】:新理論產生的意義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我國政治、經濟、文化日新月異地飛速發展,新課改理念逐步發展和漸趨成熟,鑒于以往主體理論都有多方面的局限,我們應該考慮將如何豐富新課堂教學的主客體論理論工作提上日程,有必要把課堂教學主體理論加以進一步討論。
教師、學生、教材以及教育環境是否都有成為主體的可能,也都有成為客體的必然呢
澄清這一基礎理論,認清主客體之間的辯證關系,剔除關于“課堂教學主體”理論認識的誤區,有利于我們宏揚中華傳統教育思想的精華,有利于我們當前教育學理論的長足發展和改革,有利于我們教育活動和教學實踐活動的蓬勃開展。
【第2句】:教師、學生、教材三者主、客體地位的劃分及其所具有的特性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我們這里主要談教師、學生、教材的主客體關系問題。
這一點想通了,我們的教學實踐才有對象,不會瞎撞,不走瞎道,我們的視野會越來越開闊,工作才有的放矢,看問題才能準確,才會離我們想到達的目標越來越近,我們才能逐漸地把對新課堂教學主體理論認識由主觀真理過渡到客觀真理。
1)關于教師、學生主客體關系及其特性的討論 考慮任何問題不能一刀切地把原則作為事實的出發點,我們應該根據教學實驗反映的客觀情況去重新認識具體現象。
我們把“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理論和“雙主體論”做一下比較。
根據歷史唯物主義人是社會實踐的主體理論,筆者認為,這二種理論都有科學性和合理性,但他們都沒抽象出他們自身所具有規律性的本質內涵。
前者完全拋棄教師個體的主體地位的主性,把其個體具有的主導屬性作為主性加以要求,更沒有看到教師個體還具有作為客體的屬性;同時也沒有看到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具有學習的主導的屬性和處于學習被動開發地位的客體屬性。
雖然雙主體論者認識到了教師和學生都是課堂教學的主體,但沒有認識到這種雙主體是瞬間變化的,也就是不能同時出現的,而是交替出現的。
它們沒有說明導致這種情況的出現的原因是教師個體和學生個體都具有主導屬性的原因;也沒有說明教師和學生同時還具有客體的屬性,雙方客體屬性的表現也是二者的主導屬性在發揮作用,主導屬性隨時控制著二者的主體性和客體屬性。
主導屬性又分為主觀的(前臺的)引導決定性和客觀的(后臺的)引導決定性,決定二者的主客體出場順序。
(二者同時作為客體時,誰又是主體呢
)同時,我們還考慮到,學生作為主體時,可以是部分主體,客體亦然。
由以上討論,我們可以得出教師和學生都有作為課堂教學主體的屬性,也都有成為課堂教學主體或客體的可能性。
當教師的主導屬性發揮前臺的引導決定性時,教師的主體作用就顯現出來,同時學生作為教學的被開發者的后臺引導決定性發揮作用,學生客體屬性就顯現出來,學生就處于客體地位。
隨著教學過程的進展,客觀實際情況的出現,反之亦然。
這樣我們就可以概括教師個體和學生個體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都具有三個特性:主導性、主體性和人的物化的客體屬性。
他們雙方的特性的作用的發揮都是針對對方的客觀變化而變化。
這符合唯物辯證法的要求,也符合歷史唯物主義人是社會實踐活動主體的理論。
2 )教材主體地位、教師與學生客體地位的劃分及其所具有的特性 上面只談到教師和學生的主客體關系變化,并且教師和學生作為客體時,是人的物化,是特殊的客體。
說到客體,我們還得談及教材。
教師、學生、教材是教學的三大主要因素。
教材作為教學的工具書,它是物,它作為客體,相對于人來說,是無可厚非的。
那么,它有沒有成為主體的可能呢
它像教師個體和學生個體一樣,具有客體性的同時,具有主體的屬性和主導屬性。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為,主體和客體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教師教學時,首先他得研習教材,下一節課怎樣按課程標準要求,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把知識傳授給學生。
在備課過程中,教師主動向教材學習,教材做了一回“教師”,教師向教材學習,教師做了學生。
同時學生也可以進行自學教材,來個無師自通,其實教材就是它的教師。
我們教師也好,學生也好,我們在獲得知識時,教師和學生通過反復閱讀教材,在感知教材的過程中,往往會有所開悟,我們不自覺就學會了所要學的知識,最終達到理解教材。
再者,教師也好,學生也好,知識獲得也不一定都是教師在課堂上教會的。
自學往往是我們獲得知識的重要手段。
我們常說書籍是我們最好的老師。
古語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小說,教育了幾代人。
所以我們說,作為教育客體身份的教材或書籍,有時也扮演主體教師的作用,發揮教師的角色功能,同時具有了學習的主導性,調動人的求知欲望,吸引人去自學,把它的主體屬性發揮出來,變成了學生和教師的老師,發揮了教學主體的作用,釋放了物的人化功能,引領人們走進現實生活的實踐中去,并獲得成功。
世界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有一段名言:“生活在書的世界中,意味著領略思維之美,享受文化財富,使自己變得更加高尚。
”也正如高爾基所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通過整理,經過判斷,我們可以得出創新的結論:教材也就有三個特性,主導性、客體性、物的人化主體性,后二種特性的體現也同教師、學生一樣,他們的先后變化,是他們自身所具有的主導屬性控制的結果。
【第3句】:教師、學生、教材的特性及其主客體關系辯證變化的猜想我們進行教學主體理論的探討,我認為教師、學生、教材(甚至教學環境)都有作為課堂教學主體的屬性和機遇,同時作為客體的功用也是這樣。
我們看不到它,摸不到它,它們經過我們的思維過濾后,能夠被我們清楚的認識,是因為他們分別能夠通過假設具有一種(不是唯一)相對應的這樣排列的特性,分別依次:一、教師個體的特性,主導性、主體性、人物化的客體屬性;二、學生的特性,人物化的客體屬性、主導性、主體性;三、教材的特性,客體性、主導性、物的人化的主體屬性。
這只是課堂教學“辯證主體”理論的一種簡要的變化方式,在實際教學中,根據教師功底、教學能力、教學意識與學生基礎、接受能力及學習意識,以及教學環境的變化,會有無窮的變數,不勝枚舉,這里只是掛一漏萬地舉一個事例。
綜上所述,那么教師、學生、教材的主客體地位變化的源動力是什么呢
我們說,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性,主導性。
這種主導性就是它們變化的源動力。
這種源動力就是人的能動性對課堂教學節奏、教學現象、教學規律的正確認識和把握,是教學規律的流動體現。
為了區別原有的“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課堂教學主體理論,我們把教師、學生、教材(甚至包括教學環境在內)在課堂教學中辯證地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不斷地交替變化成為課堂教學主體的理論,暫時命名為課堂教學辯證主體理論。
四、關于教學環境是否能夠作為主體的討論環境教育決定論的理論有其積極性的一面。
我們知道,什么樣的教學都不能脫離環境,營造好的教學氛圍對教學質量的提高有百利而無一害。
環境教學目前也在悄悄興起,而且有蓬勃發展之勢。
教學環境可分為課內教學和課外教學,教學環境也可分為課外環境和課內環境。
求份2分鐘的入黨自我介紹,主要內容是入黨動機,對黨的了解
尊敬x老師及各位黨員同志: 大家好
我叫xxx,來xxx學院xxx六班,今天很以一名入黨積極分子的身份在此向大家做介紹,在過去的一年中,經過這段時間的學習使我在思想上和行動上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在思想上,通過黨課和黨史的學習,對中國共產黨有了更深認識,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先進和光榮的政治組織,中國共產黨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
能成為一名共產黨員我感到橫榮幸,我非常愿意為社會發展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
在學習上,作為一名學生,學習永遠是最主要的任務,因此我一直努力的學習,不斷積累知識和經驗,在過去的一年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在生活中,要成為一名合格的黨員,必須要有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因此我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向這個方向發展,當周圍的同學有困難時,我也是積極主動經我所能的去幫助他們,當我有錯誤時,我也虛心聽取他人的教誨。
我知道,在很多方面做的還不夠好,但我會更加努力,以一名正式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請黨組織監督考驗。
謝謝大家。
如何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感悟
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小學生的讀書方法、讀書興趣、讀書習慣等處于漸長階段、尚不成熟,所以培養閱讀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正在成長的小學生而言尤為重要。
我們知道,書作為知識的源泉,是開發兒童智力的鑰匙。
讀書能夠啟迪孩子的心智,能擴大他們的知識視野,能提高其寫作能力,使之才思敏捷,能陶冶他們的性情,使其溫文爾雅。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就明確提出:“學習語文的目標就是得到閱讀和寫作的知識,從而養成閱讀的習慣”。
那么,怎樣才能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呢
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先培養閱讀興趣,讓學生愛讀書、想讀書興趣是人特有的心理傾向,是一種內在的力量,所以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必先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如今的孩子讀書習慣不好,原因之一是興趣欠佳。
培養孩子閱讀興趣的方式很多,比如老師組織一場故事會或讀書心得交流會,家長每天陪孩子讀書一小時等活動,為孩子做讀書的榜樣,并為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濃郁的書香氛圍。
孩子長期生活在一個充滿書香的環境中,耳濡目染,潛移默化,自然就會感知到讀書的樂趣,認識到讀書的價值意義,從而喜好讀書。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讓學生嘗到讀書的甜頭,他們會自覺主動地尋書而讀,久而久之,他們就酷愛讀書、手不釋卷的良好閱讀習慣會逐漸養成。
就拿《別餓壞了那匹馬》一文中的“我”來說吧,由于“我”嗜好讀書,每天放學后都要到殘疾青年的書攤去讀書,進而感動了青年并為“我”讀書創造條件的動人故事。
二、讀書指導不可或缺,它是墊好學生閱讀習慣的基石我們經常要求學生好讀書、讀書好、多讀書,但很少予以指導,學生讀書處于盲從,難以成“型”。
常言道:“不成規矩難成方圓。
”所以我們要向學生推薦適合他們讀的書籍,教給他們讀書的方法,讓他們成為一個會讀書學習的人。
我們可以指導他們如何邊讀邊記、讀誦相宜,引導他們如何讀寫并存、讀悟結合,從而養成讀書動筆、讀書思考的習慣。
徐特立說過:“不動筆墨不讀書”,閱讀時勤動筆勤思考,可以抓住重點,深入理解;做好摘錄、記好筆記,并及時寫下心得體會。
從本質意義上講,閱讀的過程實際就是思維的過程。
這樣以來,學生讀書積累就有目的,寫作實踐就會得到歷練,思維感悟就能得到提升。
譬如在學習《草船借箭》之前,老師讓學生讀一讀、看一看《三國演義》。
有意識地向學生介紹作家及作品和有關的奇聞逸事,向學生介紹三國形成、對峙、衰敗過程以及曹操、諸葛亮、周瑜等歷史人物性格特點,激發學生主動閱讀和積極探究的興趣。
在平時教學中,我們要注意糾正個別學生那種“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的不良讀書習慣。
指導學生積極思維和逆向思維——讀書時多問幾個“為什么”或“為何不”,培養其創造性思維。
三、激勵評價是孩子愛讀書、形成讀書習慣的興奮劑和助推器人們常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
”這話不假,因為孩子的心理意愿希望得到別人的賞識和悅納。
賞識教育是激勵性教育的一種有效形式。
我們多賞識激勵學生,他們就會燃起自信的力量,心中產生一種積極的情緒體驗,像是沐浴在春風之中,感到無比歡欣和幸福,從而有了戰勝困難的勇氣,有了追求上進的信念。
家長對孩子身上某個閃光點的賞識,實際就是對孩子的評價與肯定。
“羅森塔爾效應”告知我們真摯的愛與熱情的期望,可以使一個人獲得新的生命和動力。
教師對學生的賞識其實就包含對學生的關愛與期望。
他們在獲得贊許之后,心懷一種成就感,故而讀書學習的欲望會更高,這樣更加激起他們在某一方面向縱深發展,使其個性得以發展,潛力得到挖掘,讀書習慣自然成之。
總之,兒童自主閱讀是獲取知識的一條重要途徑,學生養成早期閱讀的良好習慣會終身受益,我們要很好地把握和利用這一黃金階段,促進他們健康、和諧、全面發展。
學習校本課程的收獲
校本培訓的收獲學習時,只要態度端正就一定會有收獲。
一年的校本培訓,有特別多的收獲,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第1句】:思想的碰撞骨干教師的講座滲透著優秀教師對教育、教學的態度,也體現出他們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他們一直堅持不懈的努力,這些對我觸動很大。
比如會計專業骨干教師從開發校本教材的角度出發,探討教育、教學方式方法的改變,歷時6年,一個團隊一直在努力作校本教材開發這項工作,只要感覺到這種堅持不懈的毅力就會讓人為這動容。
機械高級教師則從教師專業成長的角度,結合企業的發展規律給全體老師上了一課,一所學校與一家企業之間從發展的角度要求是一樣的,企業的發展要求人進步、企業人要學習,學校的發展更需要人的進步與發展。
號召教師要主動到企業學習,了解企業的運作模式,給自己一個成長的壓力與動力。
骨干教師的經歷與思想讓我感受到了教育工作的艱辛與價值,更感覺一名教師要時刻提高自己,否則會誤人子弟并影響到社會的發展。
【第2句】:學習到先進的技能校本培訓的內容中,還有針對教學技能的各種學習。
比如說:課件制作中的色彩要素、電教平臺使用、精品網站推薦與精品課建設、虛擬仿真技術等等。
這些技術都來源于身邊的教師,是他們在工作中的積累,通過這些方法的學習迅速提高了技能水平,很快就將其應用到教育、教學中。
我針對虛擬仿真技術制作課件,還撰寫了專題文章。
【第3句】:讀書活動促成長人的一生是一個不斷學習與發展的過程,讀書則是成長過程中最方便、最有效的方法。
我堅持讀書已有幾年,近來讀書的數量明顯增多,只要一有時間就讀幾頁,床頭、桌面、衛生間都有書放在那里,一伸手就拿得到。
我為自己規劃了一個系列讀書的目標。
第一,讀史書,以明志。
讀簡單明快的歷史書籍,不給自己帶來很多壓力,放松的同時,吸取歷史人物的風格、態度、價值觀念;第二,讀論語、道德經一類的書。
主要是透過哲學的角度看待中國文化,提升自己文化底蘊,這類圖書是要慢讀、細讀并且要時時品味;第三,讀專業書箱,提高業務水平;專業書籍中以課程為核心展開,因為課程是教學的核心,研究課程才能帶來教學水平的本質提高。
通過圖書錧下載各種針對性的論文,通過閱讀保持自己理念不落后。
讀書的過程也是一個成長的過程,我在讀很多書的過程中要求自己撰寫文章,努力做到讀書就要有收獲,部分內容上升到撰寫論文的高度,本學期結合工作需要我撰寫了“基于EON的模具仿真拆裝系統設計、模具實訓導師制與學長制的實踐與思考、實訓教學教考分離的探索、中職實訓文化建設”四篇文章,通過這種方法提高自己的教研水平。
一、深刻領會了校本課程的內涵校本課程是指課程開發,從計劃的制定、內容的設計到相應的評價體系建立的全部活動都是以學校為出發點并且由學校組織發起的,在學校中實施學習內容。
學校是真正的課程開發場所。
在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中,雖然也強調校外專家、學者及教育行政人員的指導,也需要家長、社區人士的參與,但參與決策與開發的主體成員仍然是廣大教師。
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是新課程賦予我們的新任務,是學校特色發展的需要,是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是素質教育的需要,是教師成長的需要。
校本開發已經成為我們不能推卸的一種責任,成為學校、教師凸顯特色和特長的一種機遇,同時也成為省、市教學工作督導評估的一項重要內容。
二、進一步了解了校本課程與以往的綜合實踐活動或興趣活動的區別
【第1句】: 由自由、自發、自主到剛性的、統一的要求;
【第2句】: 由校長決定開發什么活動到由教師特色和學生需求決定;
【第3句】: 由面向部分特長生到滿足全體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第4句】:由課程之外到課程之內;
【第5句】:由部分學生參加到全部參加。
三年級下冊讀書筆記20篇好詞好句好段感受
題目:《海底兩萬 作者:儒勒?凡爾納主要內容:1866年,海上發現了一只被為獨角鯨的大,人們都感到非常驚奇.邀請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參加追捕,他在追捕過程中不幸落水,但他并沒有淹死,恰恰落到了怪物的背脊上.其實這怪物不是獨角鯨,而是一艘構造奇妙的潛水船,正是這艘船救了他.船長邀請阿龍納斯海底旅行,他們從太平洋出發,經過珊瑚島,印度洋、紅海、地中海,進入大西洋,看到了許多海底生動植物和水中奇異景象,又經歷了許多驚險曲折,最后潛水船到達了娜威海岸.好詞:奇幻莫測 美不勝收 驚天動地 無窮無盡 屹立不動好句:
【第1句】:你只有探索才知道答案
【第2句】:信不信,到底也沒有什么關系.
【第3句】:固然他的命運是離奇古怪,但他也是崇高偉大的.
【第4句】:但愿所有的仇恨都在這顆倔強的心中平息!感想:主人翁尼摩船長是一個帶有浪漫、神秘色彩的人.他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精心研究、設計、建造了這只獨角鯨大怪物——潛水船(鸚鵡螺號),他與潛水船在海底進行大規模的科學研究,但好像這又不是他這種孤獨生活的唯一目的.他躲避開他的敵人和迫害者,在海底搜尋自由,又對自己孤僻的生活感到悲痛.在這孤獨的生涯中他巧遇了阿龍納斯并與他共同經歷了一幕幕驚心動魄,扣人心弦的事件.題目:《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作者: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主要內容:奧斯特洛夫斯基出生在烏克蘭一個工人家庭,父親是一家釀酒廠的季節工,母親在大戶人家當廚娘,家境十分貧寒.因此,他只念了三年的書,十歲左右就開始干活謀生.奧斯特洛夫斯基干過各種職業,如幫人家牧馬,在車站食堂當小伙計,在發電廠當助理司爐等,貧困屈辱的生活培養了他對舊世界的仇恨和反抗性格.好詞:聲色俱厲 皮膚松弛 兇神惡煞 心驚膽戰 提心吊膽好句:
【第1句】:不管一個人多么有才能,但是集體常常比他更聰明和更有力.
【第2句】:光明給我們經驗,讀書給我們知識.
【第3句】: 所謂友誼,首先是誠懇,是批評同志的錯誤.
【第4句】:對時間的慷慨,就等于慢性自殺.感想: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感觸很深.讀時的心情是隨著保爾?柯察金的成長、命運而起伏.細細品味著這本書,品味著保爾的精神.越發覺得我們應從保爾精神中汲取營養,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記得書中有段名言膾炙人口:“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應該為碌碌無為而悔恨…… 題目:《三國演義》 作者:羅貫中主要內用:三國演義寫的是東漢末年群雄紛爭,三國鼎立的故事,三國演義里有很多紛繁錯雜的人物,他們的性格各有特點.好詞:一臂之力 一親芳澤 七步成詩 三顧茅廬 下筆成章 不出所料 不由分說好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誅國賊.臨表涕泣,不知所云.芳澤無加,鉛華無御.感想:這本書里體現了作者對那個時代的獨特的洞察力和維護皇室正統的思想局限.我總是忘不掉趙云在長坂坡七進七出為救少主不顧自身的安危,這是何等偉大的精神啊.我還忘不掉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忠心,就這一點就需要我好好學習.雖然最后的結局違反了我的期望,但這本書真是一本好書.題目:《水滸傳 》 作者:施耐庵主要內容:水滸傳寫的是宋朝一次豪俠起義的故事.好詞:從長商議、徹里徹外、重巒復嶂、以禮相待、徹里至外好句:一切諸煩惱,皆從不忍生.見機而耐性,妙悟生光明.禍福無門,惟人自招.心安茅屋穩,性定菜羹香.世味薄方好,人情淡最長.感想:人們都說:少不看水滸,就是因為水滸傳會讓年輕人激情燃燒,壓不住自己的火氣.這話說得真是沒錯.比如魯智深拳打鎮關西,我被魯智深的正義感震撼了,一邊看一邊在心中暗暗地為魯智深吶喊助威. 題目:《西游記》 作者:吳承恩主要內容:西游記寫的是一些神怪妖魔的故事,說的是孫悟空如何護送唐僧前往西天取經,普渡眾生.好詞:臥魚將腳 飄揚翠袖 搖拽緗裙 玉筍纖纖 金蓮窄窄好句: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自古紅顏多薄命,懨懨無語對東風..閨心堅似石,蘭性喜如春.嬌臉紅霞襯,朱唇絳脂勻.感想:我覺得古人真是了不起,居然有這么豐富的想象力.孫悟空這個人物簡直是寫活了,有的時候我甚至覺得他不像是一個神仙,這本書真能吸引人.題目:《童年》 作者: 高爾基主要內容:高爾基的自傳體三部曲最初發表1913年,它既是作者童年至青年時期生平的自述,也是舉世公認的藝術珍品,是作者根據自己親身的生活經歷,對俄羅斯19世紀末期社會政治生活所描繪的一幅生動的歷史畫卷.好詞:忽如其來 飄忽 興趣盎然 熠熠生輝好句:伏爾加河藍色的水面上,桔紅色的輪船在逆流而上,而一張張金色的葉片則緩緩順流漂下.我非常害怕外祖父,總覺得他的綠眼珠無時無刻不在盯著我看.那曲子激昂中含著憂傷,仿佛是從高山奔流而下的河水,激蕩在房間中.感想:作者將主人公當時所處的骯臟的環境寫得很到位,在語言描寫上很有功夫.使文章生動,令人身臨其境,對美與丑及人復雜的感情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題目:《神筆馬良》 作者:洪汛濤主要內容:從前有個孩子叫馬良,他特別愛畫畫,畫什么都像活的一樣.他的家里非常窮,買不起筆.一天,他干完活回到窯洞里休息.在這時,窯洞里亮起了金色的光芒,一個白胡子老爺爺給了他一支神筆,并交代要好好用它.好詞:神筆 元寶 半夜 鄉親 洶涌好句:
【第1句】:馬良有了這支神筆,天天給村里的窮人畫畫.
【第2句】:大官明白了,那支神筆離開了馬良,就成了一支普通的筆了.
【第3句】:從前,有個孩子叫馬良.
【第4句】:馬良很喜歡畫畫,可是家里窮,連一支筆都沒有.感想:我從馬良身上學到了善良.懂得了:用自己的能力盡力幫助別人.同時,也從馬良身上學到了不怕困難,同壞人斗爭到底的勇氣. 題目:《漁夫和金魚》 作者:普希金主要內容:漁夫捕獲一條金魚又把它放生后,他那貪婪的妻子對它無情的斥責及對金魚提出的各種要求,金魚為報恩而不斷滿足她,但她的貪得無厭最終還是使她變回了最初的樣子,一無所有.好詞:骯臟 別墅 清澈 愿望好句:
【第1句】:忽然,釣鉤猛地往下沉,沉得很深很深,都快沉到海底了.
【第2句】: 他來到海邊時,海水綠得泛黃,也不像以往那樣平靜.
【第3句】:漁夫心情很沉重,本來是不想去的.感想:今后,我也要努力學習,吸取漁夫的教訓,不依賴他人,要靠自己的勞動,創造真正屬于我自己的美好未來!題目:《魯賓遜漂流記》 作者:丹尼爾?笛福主要內容:主人公魯濱遜在一次航海中不幸遭到了暴風雨的襲擊,他被漂到了一個沒有人煙的孤島上.他的心中充滿了無助和孤獨.但他卻不斷地安慰自己,憑著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克服了種種困難.好詞:擱淺 兜底 吞噬 山坳好句:
【第1句】:我的這種天性,似乎注定了我未來不幸的命運.
【第2句】:這種幸福足以補償我曾經遭受的和可能遭受的全部不幸還有余.
【第3句】:人在恐懼中所作出的決定是多么荒唐可笑啊!感想:一個鮮明的例子告訴我們:只有勇敢的面對困難,我們才會越戰越勇,永遠做勝利的強者!題目:《神筆馬良》 作者:洪汛濤主要內容:從前有個孩子叫馬良,他特別愛畫畫,畫什么都像活的一樣.他的家里非常窮,買不起筆.一天,他干完活回到窯洞里休息.在這時,窯洞里亮起了金色的光芒,一個白胡子老爺爺給了他一支神筆,并交代要好好用它.好詞:神筆 元寶 半夜 鄉親 洶涌好句:
【第1句】:馬良有了這支神筆,天天給村里的窮人畫畫.
【第2句】:大官明白了,那支神筆離開了馬良,就成了一支普通的筆了.
【第3句】:從前,有個孩子叫馬良.
【第4句】:馬良很喜歡畫畫,可是家里窮,連一支筆都沒有.感想:我從馬良身上學到了善良.懂得了:用自己的能力盡力幫助別人.同時,也從馬良身上學到了不怕困難,同壞人斗爭到底的勇氣. 題目:《漁夫和金魚》 作者:普希金主要內容:漁夫捕獲一條金魚又把它放生后,他那貪婪的妻子對它無情的斥責及對金魚提出的各種要求,金魚為報恩而不斷滿足她,但她的貪得無厭最終還是使她變回了最初的樣子,一無所有.好詞:骯臟 別墅 清澈 愿望好句:
【第1句】:忽然,釣鉤猛地往下沉,沉得很深很深,都快沉到海底了.
【第2句】: 他來到海邊時,海水綠得泛黃,也不像以往那樣平靜.
【第3句】:漁夫心情很沉重,本來是不想去的.感想:今后,我也要努力學習,吸取漁夫的教訓,不依賴他人,要靠自己的勞動,創造真正屬于我自己的美好未來!題目:《魯賓遜漂流記》 作者:丹尼爾?笛福主要內容:主人公魯濱遜在一次航海中不幸遭到了暴風雨的襲擊,他被漂到了一個沒有人煙的孤島上.他的心中充滿了無助和孤獨.但他卻不斷地安慰自己,憑著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克服了種種困難.好詞:擱淺 兜底 吞噬 山坳好句:
【第1句】:我的這種天性,似乎注定了我未來不幸的命運.
【第2句】:這種幸福足以補償我曾經遭受的和可能遭受的全部不幸還有余.
【第3句】:人在恐懼中所作出的決定是多么荒唐可笑啊!感想:一個鮮明的例子告訴我們:只有勇敢的面對困難,我們才會越戰越勇,永遠做勝利的強者!格式一:(摘抄形讀書筆記)好詞:鍥而不舍,孜孜不倦,堅持不懈,頑強不屈,不屈不撓,執著追求,孜孜以求,持之以恒,日雕月琢,繩鋸木斷……佳句:①第一天,我要看人,他們的善良、溫厚與友誼使我的生活值得一過.首先,我希望長久地凝視我親愛的老師,安妮·莎莉文·梅西太太的面龐,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她就來到了我面前,為我打開了外面的世界.我將不僅要看到她面龐的輪廓,以便我能夠將它珍藏在我的記憶中,而且還要研究她的容貌,發現她出自同情心的溫柔和耐心的生動跡象,她正是以此來完成教育我的艱巨任務的.我希望從她的眼睛里看到能使她在困難面前站得穩的堅強性格,并且看到她那經常向我流露的、對于全人類的同情.②我身旁的朋友,我了解得很清楚,因為經過長年累月,他們已經將自己的各個方面揭示給了我;然而,對于偶然的朋友,我只有一個不完全的印象.這個印象還是從一次握手中,從我通過手指尖理解他們的嘴唇發出的字句中,或從他們在我手掌的輕輕劃寫中獲得來的.③我重見光明的第二晚,我要在劇院或電影院里度過.即使現在我也常常出席劇場的各種各樣的演出,但是,劇情必須由一位同伴拼寫在我手上.然而,我多么想親眼看看哈姆雷特的迷人的風采,或者穿著伊麗莎白時代鮮艷服飾的生氣勃勃的弗爾斯塔夫!我多么想注視哈姆雷特的每一個優雅的動作,注視精神飽滿的弗爾斯塔夫的大搖大擺!因為我只能看一場戲,這就使我感到非常為難,因為還有數十幕我想要看的戲劇.感想:讀完此書后,我的確受益不少.海倫的堅強勇敢,友誼的真摯,莎莉文老師的無私……許許多多都激起我心靈的共鳴與碰擊,每當我遇到煩惱時,特別是學習上,我就會想起海倫·凱勒,它是個盲聾啞人,但她同樣堅持學習,獲得學位.而我是個四肢健全的人,條件比她好幾百倍,但卻總輕言說放棄.以之相比,我是何等的渺小啊!《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給我的啟示遠遠不止這些,她的精神激勵著我面對一次次困難,并勇敢地戰勝它.我也相信,“征服一個困難,隨后而來的事情將會變得容易很多!”格式二:(不是摘抄形的讀書筆記)《假如給我3天光明》的讀書筆記海倫·凱勒是一個又聾又盲的人,但她寫出的《假如給我3天光明》卻影響了世上的千萬人. 《假如給我3天光明》是海倫·凱勒對于自己的一本自傳.里面記錄了海倫聾盲后到成年的點點滴滴,包括她在暴風雨中的害怕、無助等等.最后,海倫在自己的努力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海倫的親身經歷讓我想起我們在上個星期一玩的那個“黑暗游戲”.那是一個白天如黑夜的暴風雨上午,教室的燈被老師一一關掉了.我們班的同學全身心地感受著黑暗,黑暗給我們帶來了恐懼.雖然那一次關燈之后還不是很黑,但也讓我感覺到了盲人在社會上遇到的困難.一個人是多么地需要光明呀!記得我曾經看過中國第一位女盲人鋼琴調律師——陳燕的自傳.陳燕和海倫的經歷都有一點相同,她們在生活中都遇到了困難,她們都是在自己努力了之后才獲得現在輝煌的成就的. 假設一下,如果每個人在成年之后都聾盲幾天的話,那這個人一定能體會到聾盲人的感受,也能更加珍惜自己所擁有的視力和聽力,而且能親身體驗到黑暗中的生活是怎么樣的.在他恢復視力和聽力之后,會像失去光明一樣的去感受大自然的奇妙!那對他來說將是一個超好的大好處呀! “如果每個人在成年之后都失去幾天的視力和聽力,那對他來說將是一種幸福!”這是海倫·凱勒的經典名句,現在,我也非常贊同海倫的觀點——每個人在成年之后都需要聾盲幾天呀!附: 家長評論:該文是一篇讀后感,從“海倫·凱勒是一個又聾又盲的人,但她寫出的《假如給我3天光明》”開頭引入,到簡述《假如給我3天光明》內容,開頭即觸及文章的中心,再通過聯想身邊的事,以及自己看過的書,總結歸納自己的讀書體會,通過假設,吸引讀者,讓讀者更深層次感受自己的讀書體會,最后,畫龍點睛結尾,讓讀者繼續回味思考,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結構清晰,條理明晰,反映了靜怡寫作能力;對《假如給我3天光明》的正確感言,反映了靜怡正確的思維能力;能夠將生活中的瑣事,以及所讀過的書與觀后感聯系在一起,反映了靜怡是一個善于觀察、思考和歸納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