閌倪萍簡歷
倪萍 - 基本介紹1976年畢業(yè)于青島39中;1979年考取山東藝術(shù)學院,學習期間,參加了電影《女兵》、《山菊花》的拍攝;1982年畢業(yè)后,分配到山東話劇院工作;1983年被定為國家二級演員;1988年任中央電視臺業(yè)余節(jié)目主持人;1990年調(diào)中央電視臺任綜藝大觀專業(yè)主持人;1994年6月獲第一屆全國廣播電視百優(yōu)雙十佳節(jié)目主持人金話筒獎;1996年5月獲第二屆全國廣播電視百優(yōu)雙十佳節(jié)目主持人金話筒獎;1997年12月獲第三屆全國廣播電視“百優(yōu)雙十佳”節(jié)目主持人金話筒獎;曾參加話劇《決戰(zhàn)》,電影《梅嶺星火》、《雪城》、《祁連山的回聲》及電視劇《那五》的拍攝和演出。
曾獲大眾電影金鷹獎。
1980年,倪萍參加了故事片《女兵》的拍攝,在影片中飾演女主角周憶嚴,她的表演準確流暢,受到電影界的注意,從此,倪萍開始走上了影視之路。
1990年,倪萍調(diào)入中央電視臺做節(jié)目主持人,她在《綜藝大觀》及連續(xù)十多屆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中的瀟灑表演給廣大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另外,倪萍還連續(xù)十年主持收視率在十億觀眾左右的大型晚會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并在晚會中擔任最重要的節(jié)目主持人,是中央電視臺迄今為止主持現(xiàn)場直播大型文藝晚會最多的節(jié)目主持人。
2000年12月,倪萍開始擔任《聊天》欄目的制片人和主持人。
《聊天》是周末的一檔晚間談話類節(jié)目,在每期節(jié)目中倪萍會邀請一至兩位來自各界的嘉賓走進演播室,選擇能引起共鳴的話題,結(jié)合嘉賓的自身體驗和經(jīng)歷,以聊天的方式,以輕松的姿態(tài),以輕松的節(jié)奏進行自然、平等、真誠的溝通。
在完成主持人與嘉賓的心理互動和情感交流的過程中,讓觀眾得到多元的話語內(nèi)容。
倪萍 - 專業(yè)工作經(jīng)歷1980年至1990年間共拍攝《女兵》、《山菊花》、《流淚的紅蠟燭》等七部電影和《中國姑娘》、《雪城》等五部電視連續(xù)劇。
1989年至今,中央電視臺主持人、記者、編導、制片人、高級編輯。
1990年至今,主持中央電視臺周末黃金時段的直播娛樂節(jié)目《綜藝大觀》。
1990年至今,連續(xù)十年主持收視率在十億觀眾左右的大型晚會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并在晚會中擔任最重要的節(jié)目主持人。
專業(yè)獲獎情況。
《雪城》中飾演女主角,獲大眾電視金鷹獎(國家級大獎)最佳女主角獎。
《美麗的大腳》中飾演女主角,獲金雞最佳女主角獎。
1990年至今的十年主持人生涯中,獲得過授予主持人的 國家級大獎的全部獎項:曾連續(xù)三次獲得金話筒十佳主持人;曾兩次獲得星光獎最佳主持人,即第六屆和第十屆,是國內(nèi)惟一兩次獲得此項殊榮的主持人;另外獲得數(shù)十項全國及地方各類團體群眾頒發(fā)的獎杯、獎狀,多次被評為最受歡迎的主持人。
專業(yè)文章及書籍曾在全國數(shù)十份報紙、刊物和雜志上發(fā)表文章。
1997年出版《日子》,發(fā)行量達一百多萬冊,成為近幾年來中國最暢銷書之一。
倪萍 - 影視作品主要影視作品列表《女兵》、《山菊花》、《祁連山的回聲》、《梅嶺星火》、《流淚的紅蠟燭》、《他們并不陌生》、《中國姑娘》、《黑房間,白房間,紅房間》、《美麗的大腳》、《雪城》、《那五》、《浪漫的事》、《天高地厚》 等。
電影《女兵》(1980年)根據(jù)鄧友梅《追趕隊伍的女兵》改編的影片中,倪萍飾演周憶嚴。
《他們并不陌生》(1982年)倪萍飾演一個“上山下鄉(xiāng)”知青代表光靜,回城后,毅然放棄城里優(yōu)越生活,扎根農(nóng)村、獻身教育。
《山菊花》(1982年)《苦菜花》的姊妹篇,倪萍飾演桃子,從農(nóng)婦成長為抗日戰(zhàn)士。
《梅嶺星火》(1982年)倪萍飾演甜水,是陳毅將軍轉(zhuǎn)戰(zhàn)贛南的隊伍中的女戰(zhàn)士。
《流淚的紅蠟燭》(1983年)倪萍飾演忠于愛情、倔強的農(nóng)村姑娘白蓮花。
《祁連山的回聲》(1984年)紅軍女戰(zhàn)士的悲壯史詩,倪萍飾演干練的女子紅軍團團長。
《紅房間,白房間,黑房間》(1988年)一個類似30年代美國“乖僻喜劇”的都市故事,倪萍飾演葛藤子。
《美麗的大腳》(2002年)十幾年后重返銀幕,倪萍飾演山村教師張美麗。
《兩個人的芭蕾》(2004年)倪萍飾演單身母親德貴家的。
《泥鰍也是魚》(2004年)倪萍飾演來京打工的農(nóng)民工女泥鰍。
《雪花那個飄》(2005年)倪萍飾演農(nóng)村電影放映員王艷梅。
電視劇《中國姑娘》(1987年)講述中國女排的光榮史,倪萍飾演一號主攻手 。
《那五》(1988年)倪萍飾演女藝人風魁。
《雪城》(1988年)倪萍飾演返城知青姚玉慧 。
《浪漫的事》(2003年)倪萍飾演大姐宋雪。
《天高地厚》(2003年)倪萍飾演農(nóng)村婦女鮑月芝。
《大浴女》(2005年)倪萍飾演章嫵。
話劇《決戰(zhàn)》、《王昭君》、《霓虹燈下的哨兵》等。
倪萍 - 感情生活倪萍三次婚姻四段感情倪萍在與知名攝影記者王文瀾結(jié)婚前,與大導演陳凱歌曾有過一段情緣,在倪萍的《日子》一書中,她對此也做了披露。
拍攝《風月》時,陳凱歌與倪萍已經(jīng)在談戀愛,倪萍曾來劇組探過班,隨后關于兩人結(jié)婚的消息也曾見諸報章,但被迅速澄清。
據(jù)說,1994年底,陳凱歌的父親陳懷皚因病去世,陳凱歌因為拍攝時間緊張無暇分身,后事是倪萍幫助料理的。
后陳凱歌與陳紅結(jié)婚,倪萍也于1997年與王文瀾結(jié)婚,1999年40歲的倪萍生下兒子虎子。
2004年和王文瀾合作出版了第二本書《自行車的日子》,在書中,兩人還描述了生活中的種種感悟。
倪萍最早的男朋友是郭達——演小品的那位,還是高干子弟,由于父母反對而分手。
而倪萍的第一任丈夫也是個記者,在山東時結(jié)合的,育有一女,倪萍調(diào)到央視后分手。
倪萍 - 倪萍和保姆的故事內(nèi)蒙古赤峰姑娘婁曉穎,1998年赴京打工,在央視主持人倪萍家做保姆。
8年里,她的工作博得了倪萍全家的贊賞。
在倪萍的幫助下,她考上了中央財經(jīng)大學,成為一名大學生。
到倪萍家做保姆婁曉穎今年28歲,家住內(nèi)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解放營子鄉(xiāng)梅林營村三組,她還有一個弟弟,一家四口靠著十多畝薄田維持生活。
1998年,高中還沒畢業(yè)的婁曉穎因家境貧困,輟學回家。
當年4月,聽說旗婦聯(lián)正在辦一期家政培訓班,婁曉穎報了名。
培訓一個多月后,她和全旗五十多名小保姆和月嫂,被送往北京一家大型家政公司。
三天后,一名衣著普通的中年男子開著車,帶著一位老太太來和婁曉穎見面。
很喜歡婁曉穎的老太太當即在家政公司和她簽訂了聘用合同。
老太太的家在北京西部門頭溝區(qū)的一個小山村。
一片向陽的山坡上,是一座新蓋的四合院。
本來以為雇主的家住在北京城的鬧市,沒想到卻住在像自己家一樣的農(nóng)村,婁曉穎未免有點失望。
走進了四合院,一個在躺椅上曬太陽的孕婦笑著迎上來,握著婁曉穎的手說:“小妹,歡迎你到我們家來工作,我叫倪萍,這是我愛人叫王文瀾,這是我媽媽……”她指著那位男士和老太太說。
“你是倪萍
就是我經(jīng)常在電視上看到的那個倪萍
”回過神來的婁曉穎大吃一驚,剛到北京來工作,怎么就偏巧會到倪萍家當保姆
倪萍家怎么會住在這里
看到倪萍待人非常隨和,她緊張的心情也漸漸放松下來。
晚飯時,懷孕反應明顯的倪萍說沒有食欲。
初來乍到的婁曉穎自告奮勇地說:“大姐,我聽說懷孕的人都喜歡吃酸的,要不我給你做一頓飯,用羊肉和西紅柿做我們老家的酸湯面片……”婁曉穎在廚房里挽起袖子,和面、切肉、熬湯,不到半個小時,就麻利地給大家端上了一盆香氣撲鼻的面片湯。
倪萍一口氣吃了兩小碗,笑著對婁曉穎說:“曉穎,你的考試合格了,以后我們家每天晚上干脆就吃酸湯面片……”小保姆成了倪萍家的“頂梁柱”1998年11月,倪萍的兒子出生了。
因為兒子屬虎,又長得虎頭虎腦,所以起名叫虎子。
從虎子出生起,除了媽媽倪萍,婁曉穎就成了對他照顧最多的人。
虎子11個月時被檢查出患有先天性白內(nèi)障,但醫(yī)生說只能等到孩子3周歲的時候才能手術(shù)。
倪萍叮囑婁曉穎要好好帶孩子,千萬不能讓他在外面磕碰了。
婁曉穎的工作非常細心,從沒有出過什么閃失。
在手術(shù)治療前,只能為兒子進行穴位按摩和針灸理療。
在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治療一段時間后,專家叮囑以后要每天三次為虎子進行穴位按摩。
倪萍和丈夫每天早出晚歸,為孩子按摩的任務自然就落在了婁曉穎的身上。
為了掌握按摩技法,婁曉穎讓倪萍帶著自己到協(xié)和醫(yī)院向?qū)<覍W了幾次后,每天雷打不動地為虎子按摩。
晚上還要變著法子哄他喝中藥,又要唱著歌哄他入睡,每天從早忙到晚。
倪萍看在眼里,心里很感動。
過完3歲生日,倪萍按照醫(yī)生的囑咐,帶兒子到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去做了一次康復手術(shù)。
手術(shù)完成后,兒子終于變成了一個健康的小孩。
當兒子終于可以在院子里歡快地跑動時,倪萍接到了導演楊亞洲請她參加電影《美麗的大腳》拍攝的邀請。
這部電影在寧夏固原的農(nóng)村開拍。
當?shù)丨h(huán)境條件的艱苦,倪萍都能忍受,但第一次遠離兒子,倪萍卻無論如何也忍受不了。
倪萍拍戲所在的地方?jīng)]有手機信號,放心不下兒子的她經(jīng)常讓劇組的師傅開著車到縣城給兒子打電話。
倪萍因為惦記兒子,吃不香睡不著,拍戲也不在狀態(tài)。
看到倪萍情緒萎靡,導演楊亞洲也犯了難。
這部電影在這里要拍三四個月,現(xiàn)在剛開始倪萍就這樣,這以后的戲還怎么拍
2002年5月,春暖花開的時候,在王文瀾的陪伴下,婁曉穎帶著虎子從北京飛往寧夏。
在寧夏同心縣的外景地,見到兒子,倪萍開心極了,憂郁的心情一掃而光。
倪萍拍片的外景地是當?shù)氐囊凰W,在倪萍的提議下,在小學附近的一個村莊里,劇組為倪萍一家租了一套老鄉(xiāng)的土坯房。
就這樣,婁曉穎帶著虎子,在同心縣農(nóng)村陪著倪萍整整拍了兩個月戲,一直到這部影片殺青。
這兩個月,在婁曉穎的精心照料下,虎子不僅沒有得病,還長高長壯了,回到北京,倪萍的媽媽摟著外孫,直夸婁曉穎能干。
一天,倪萍對婁曉穎說:“你來我們家已經(jīng)四年了,大姐已經(jīng)把你當成自家人了。
虎子馬上就要上幼兒園了,你的工作就輕松點了。
有了時間,你就多學點文化和技術(shù),將來也好找個好一點的工作……”令婁曉穎沒有想到的是,幾天后,倪萍碰見一個在中央財經(jīng)大學工作的朋友,得知中央財經(jīng)大學的成教學院正在招生,于是向朋友要了一份招生簡章,給婁曉穎報了名。
小保姆在北京成了家為了能讓婁曉穎的成績提高得更快,倪萍還給表妹倪煒下了“命令”,讓她每天晚上下班后,專門抽出一個小時的時間給婁曉穎補習英語和數(shù)學。
每到周末,趙忠祥、崔永元、宋丹丹等一幫倪萍的同事和好友,都紛紛到倪萍家來做客。
趙忠祥有一定的國學基礎,倪萍開玩笑地說:“趙老師,我們家曉穎正忙著準備考大學,以后你再想吃曉穎做的餡餅和酸湯面片就要有點表示了……”趙忠祥專門買來了初中、高中的語文書和參考資料,每次都至少給婁曉穎輔導兩個小時。
一次,趙忠祥在給婁曉穎講解成語時,一時疏忽,將“更上一層樓”這個成語誤解為是詩人王之渙登黃鶴樓所作。
回到家里,查資料是登鸛雀樓,他第二天又專程驅(qū)車來給婁曉穎更正并補課。
2003年8月,婁曉穎參加了北京市考試院組織的成人高考入學考試,如愿以償?shù)乜忌狭酥醒胴斀?jīng)大學金融學院的會計學大專專業(yè)。
怕婁曉穎學習吃力,倪萍和丈夫商量,想讓婁曉穎干脆脫產(chǎn)學習,在學校和在校學生一樣上課學習,并為她交清了第一年1萬多元的學雜費。
婁曉穎過意不去,堅持每個周末到學校上課,她說:“大姐,我是你家雇來的保姆,我掙著你家的錢,還每天在學校里上學,我心里不踏實。
我還是不上脫產(chǎn)班,平時在家里一邊干活一邊自學,周末到學校里來上課,我一定會刻苦學習,拿到文憑的
”2006年8月,婁曉穎終于拿到了中央財經(jīng)大學頒發(fā)的會計學大專文憑。
2006年9月,倪萍得知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財務處招聘出納,于是帶著婁曉穎前去應聘。
通過筆試和面試,婁曉穎從多名競爭者中勝出。
婁曉穎在上學的同時,也收獲了一份真摯的愛情,她的男朋友叫王剛,而介紹他們認識的“紅娘”,就是熱心的倪萍。
王剛是北京商務會館飯店的一名廚師,倪萍因為經(jīng)常在這里開會吃飯,認識了他。
小伙子是北京人,畢業(yè)于一所餐飲技術(shù)學校。
和王剛熟悉了以后,倪萍得知他還沒有女朋友,想到他和婁曉穎很般配,就有意給他們牽線。
此后,王剛就成了倪萍家的???,每次王剛到家里來做菜,倪萍都有意安排婁曉穎給他做“徒弟”。
在倪萍的熱心撮合下,一來二去,二人互生好感,很快就成為戀人。
2006年國慶節(jié),婁曉穎和王剛在北京舉行了婚禮。
倪萍因為在連云港主持“同一首歌”晚會,沒能及時回京。
婚禮后,回到北京的她專門將婁曉穎夫妻,還有從內(nèi)蒙古趕來參加女兒婚禮的婁曉穎的爸爸婁樹中請到自己家做客。
一直像大姐一樣關心婁曉穎的倪萍,不僅為婁曉穎送去了祝福,送給她一臺大液晶彩電做“嫁妝”,還送給她一個厚厚的紅包做賀禮。
從1998年起,婁曉穎在倪萍家工作了8年。
倪萍除了每月給她發(fā)工資,逢年過節(jié)給她過節(jié)費,婁曉穎三年上大學的學費也都是倪萍資助的。
婁曉穎的父母對倪萍非常感激。
婁曉穎非常節(jié)儉,在外打工掙的錢都寄回了家里。
靠著女兒掙的錢,婁樹中全家在當?shù)匾策^上了像樣的生活。
他把舊房拆了,蓋起了六間寬敞明亮的磚瓦房,還買了一臺小拖拉機,農(nóng)閑時外出打工掙錢。
全家人的生活讓村里的鄉(xiāng)親很是羨慕。
在城里有了工作的婁曉穎,言談氣質(zhì)頗具都市青年女性的風采。
憑著自己的勤勞、善良和努力,她不僅贏得了倪萍一家人的喜愛,也為自己在北京這個大都市贏得了一個美好的前途。
如今,因為分娩休假在家的婁曉穎,又報名參加了本科自考,她說,將來她不僅要干好工作,還要努力自學,爭取能拿到本科文憑,直至能到大學里讀研究生……倪萍 - 個人榮譽1994年6月獲第一屆全國廣播電視百優(yōu)雙十佳節(jié)目主持人金話筒獎1996年5月獲第二屆全國廣播電視百優(yōu)雙十佳節(jié)目主持人金話筒獎1997年12月獲第三屆全國廣播電視“百優(yōu)雙十佳”節(jié)目主持人金話筒獎曾參加話劇《決戰(zhàn)》,電影《梅嶺星火》、《雪城》、《祁連山的回聲》及電視劇《那五》的拍攝和演出。
曾獲大眾電影金鷹獎。
2011年7月10日,“紀念建黨90周年·共和國脊梁系列活動頒獎盛典”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主持人倪萍等人獲得共和國脊梁十大卓越人物的稱號。
倪萍 - 專業(yè)文章及書籍曾在全國數(shù)十份報紙、刊物和雜志上發(fā)表文章。
1997年出版《日子》,發(fā)行量達一百多萬冊,成為近幾年來中國最暢銷書之一。
倪萍 - 被曝完婚有媒體拍到倪萍與導演楊亞洲在完成新劇《沒有語言的生活》宣傳后一起共進晚餐,令倪萍與楊亞洲原本撲朔迷離的關系更加引人猜想。
前日,有知情人透露,其實早在倪萍與前任丈夫王文瀾離婚后不久,她與楊亞洲就已喜結(jié)連理,低調(diào)辦完了婚事。
1997年,倪萍與攝影記者王文瀾結(jié)婚,1999年倪萍生下兒子虎子。
2005年,媒體傳出倪萍與王文瀾離婚的消息,據(jù)說倪萍和王文瀾婚姻破裂主要原因竟然是兒子虎子,虎子一出生眼睛就不好,夫妻倆為了孩子煞費苦心,其間二人因此產(chǎn)生了不少矛盾。
2006年,有媒體通過民政局婚姻登記處證實了倪萍與前任丈夫王文瀾離婚的消息,不過因為當時兩位當事人都強烈否認此事,令真相顯得撲朔迷離。
而在此之后,因為在工作中倪萍與楊亞洲兩人合作了《美麗的大腳》《最浪漫的事》《家有九鳳》《泥鰍也是魚》等影視作品,她與楊亞洲戀愛的消息又開始在圈內(nèi)發(fā)酵。
前日,一位知情人透露,倪萍與楊亞洲之間早已不是外界傳言的只是戀人關系了,二人已是如假包換的合法夫妻,倪萍在2005年與王文瀾離婚后不久,就與楊亞洲結(jié)了婚,只是因為保密工作做得相當?shù)轿?,所以只有很少的幾個人知道此事。
有記者向當事人楊亞洲導演電話求證,對方對此不置可否、欲言又止,只一再強調(diào)希望媒體能放他一馬,讓自己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當中。
倪萍 - 人物軼事李承鵬質(zhì)疑倪萍摘獎“共和國脊梁”系列活動于2011年7月10日頒獎。
主持人倪萍、老藝術(shù)家田華、導演張繼剛、評書名家劉蘭芳等300多人獲評“共和國脊梁”功勛人物、杰出人物等稱號。
作家李承鵬在微博中對倪萍獲獎提出異議。
7月13日,倪萍在博客中回應稱,她獲得的是“十大杰出藝術(shù)成就獎”。
“我的獲獎感言是這么說的:和同時獲獎的田華老師、劉蘭芳老師及張繼剛相比,我真的不配拿這個獎,如果能退,這個獎我退了吧。
我僅是沾了職業(yè)的光”。
有網(wǎng)友質(zhì)疑此類評獎活動涉嫌“花錢買獎”。
針對網(wǎng)友質(zhì)疑,倪萍表示,“共和國脊梁”活動沒收任何費用。
如果真的有“花錢買獎”行為,相關部門會查處。
另一“共和國脊梁”獲獎者、國畫家、慈善家吳東魁表示,曾接到相關活動的電話邀請,但沒要求他繳費。
首度受訪否認買獎傳聞2011年7月19日,“共和國脊梁”獲獎者倪萍接受新華社“中國網(wǎng)事”記者獨家專訪,首度通過媒體回應獲獎前后。
倪萍表示,7月初,她收到一個自稱是“紀念建黨90周年組委會”發(fā)出的“共和國脊梁十大杰出藝術(shù)成就獎頒獎典禮”邀請函。
主辦方隨后來電說,她與田華、李雙江、張繼剛、劉蘭芳等老藝術(shù)家一道獲此殊榮,頒獎時間是7月10日,地點在國家會議中心。
“當時我第一反應是這個活動與建黨90周年有關,評獎很嚴肅。
再加上覺得能和這些老前輩同臺獲獎,是一種榮幸,就答應了。
”倪萍說,她自始至終沒向任何單位或個人繳納一分錢的所謂“獲獎費”。
“在我的生涯中,從沒干過托人甚至拿錢奪獎的勾當,我覺得這太不要臉。
” “共和國脊梁系列活動組委會”秘書長、主辦方之一的《影響力人物》雜志社總編輯劉學文證實,對本次活動的獲獎者,組委會并未收取任何費用。
在主辦方的邀請函上,這項活動由中華愛國工程聯(lián)合會、中國經(jīng)濟報刊協(xié)會、中國報紙副刊研究會、《影響力人物》雜志社等單位聯(lián)合主辦。
邀請函并沒有關于“收取獲獎者費用”的內(nèi)容,反倒有“如能出席,組委會將頒發(fā)獎金5000元略表心意”的字樣。
對此,倪萍助手說:“這錢我們根本沒要。
” 針對網(wǎng)民關于“配不配‘脊梁’稱號”的問題,倪萍回答:“我覺得自己不配,這些都是我應該做的。
所以在頒獎典禮上我說‘和同時獲獎的田華老師等藝術(shù)家相比,我真的不配拿這個獎,如果能退的話,這個獎我退了吧……’” 針對李承鵬就此事在網(wǎng)上連續(xù)發(fā)帖對倪萍“惡言相向”,倪萍在采訪中幾度落淚:“開始我本想當‘啞巴’忍了,但后來發(fā)現(xiàn)自己被卷入輿論漩渦,假的也被炒成真的了,不得不回應。
”她還說:“這件事對我傷害很大,我保留對李承鵬起訴的權(quán)力。
”當聽說這次評獎內(nèi)幕后,倪萍心有余悸:“我曾獲過無數(shù)獎項,從沒懷疑過獎項的真假,更無從核實。
如果知道它是假的,我肯定不會參加。
但這次事件給了我一個巨大的警醒,今后這類活動我得留個心眼兒,弄清組織者是誰、頒發(fā)者是誰、調(diào)查過程怎樣后再確定是否參加。
如果有組織者利用文化界人士出名甚至斂財,利用人們的善良玷污公益和慈善的招牌,我絕不容許。
” 對于《影響力人物》雜志“身份”存疑,王兆平秘書長坦陳:“‘中經(jīng)報協(xié)’對下轄會員單位的資質(zhì)審核有漏洞,需要吸取教訓。
以后不再搞這類評獎活動。
” 公開回應“買獎”傳聞在上海參加上海星尚頻道2011華語主持人選拔大賽《今天我主持》的相關活動時,倪萍首次對媒體開腔,表示最近她的沉默只是“不想添亂”,“一切的質(zhì)疑也好,一切的罵聲也好,我都能夠承受,只是不希望大家人身攻擊。
”此前有爆料稱,一些帶“脊梁”名號的評獎,參加者只要繳納9800元“會務費”便可獲獎。
不少網(wǎng)民直指獲得此獎的倪萍“花錢買獎,拿的只是一個山寨獎而已”。
倪萍對此曾在微博上進行解釋,結(jié)果遭來媒體人李承鵬在微博上的炮轟,面對鋪天蓋地的言論,倪萍從7月13日開始選擇沉默。
到了7月23日溫州動車追尾事件發(fā)生以后,一向喜歡對時事評價一番的倪萍,這次一反常態(tài)選擇了不發(fā)表任何意見,于是這幾天網(wǎng)上開始出現(xiàn)倪萍很冷漠不夠格當“脊梁”的聲音。
面對近半個月的網(wǎng)絡“圍剿”,昨天在發(fā)布會上,倪萍終于按捺不住首次面對媒體回應此事:“我原本不想再做任何的回應,但是我覺得有必要再說兩句,我從7月13日開始一直處于沉默狀態(tài),是因為不想因為自己這點兒事情再來添亂了。
這段時間,祖國發(fā)生了一些事情,我很想為國家分擔憂愁,可是真的有種無能為力的無奈之感。
而且我堅信真的事情假不了,假的事情真不了。
一切的質(zhì)疑也好,一切的罵聲也好,我都能夠承受,只是不希望大家人身攻擊。
”對于這段時間全民關注的熱點“溫州動車事件”,作為一名具有影響力的公眾人物,倪萍卻沒有做出任何表態(tài)。
對此,倪萍喊冤說:“這是一些偏激的網(wǎng)友故意在挑事,一個真正強大的人,并不是靠罵人潑臟水的,我沒有在網(wǎng)絡上表態(tài),并不代表對事態(tài)的不關注、無動于衷。
并不是說一天在微博上發(fā)十條言論就代表自己對事實的關心。
這些偏激的網(wǎng)友只會讓名人和普通人之間的鴻溝和矛盾加深,所以我選擇不回應,我希望大家都可以發(fā)出有根據(jù)的言論,即使這些言論帶一些個人情緒也可以。
但是每一位言論者都要自律
”
我的物理不好,但是化學和數(shù)學還可以,語文英語也行。
想要找一個易于就業(yè)的專業(yè),希望大家推薦
電子商務比較適合你。
現(xiàn)在科技越來越發(fā)達,各行各業(yè)都離不開電腦。
而且你英語不錯,更容易找到好的工作
如何成為一名高中教師的目標規(guī)劃
給大家分析一下慧源的升學率。
2024年高復就3個班,一百零幾人,今年同學們反應大部分考的不好,平時一本就十幾個人,哪來的50%一本率
慧源一直吹噓的復讀考清華那個(清華大學、常謙、連云港新海高級中學),這個常謙是慧源盜用連云港新海高級中學一個考清華的應屆生,人家與慧源沒毛關系(若真有清華,報紙早就報道了)。
慧源其實是2024年才辦(網(wǎng)上搜無錫慧源會發(fā)現(xiàn)15年之前沒有慧源任何痕跡),成績一直很差宣傳的成績,學生照片是假的,名字成績?nèi)蔷幵斓摹?/p>
吹牛2024年考了400,390,可是同學們之間溝通,原來成績最好幾個同學都考的不怎么樣。
例如袁同學考401(我們班確實有個袁同學平時成績慧源第一,這次高考卻沒考好),楊同學392分(純屬編造,全校350都沒幾個人)。
朱自清《春》賞析
各段賞析
文明--只差一步 我看幅發(fā)人深思的漫畫,我非常喜,因為它讓我知道了“文到底離我們多遠。
這幅漫畫,僅有四格,大致內(nèi)容是這樣的; 放學后,一年級新生小明與小豆正往家走,路過垃圾桶時,細心的小豆發(fā)現(xiàn),垃圾桶四周全是果皮紙屑,非常不衛(wèi)生,小豆情不自禁地捏住鼻子,對小明說:“這可真臟
不知道是誰那么缺德,只差一步了,都懶得走。
”說完,便招呼小明來幫忙,收垃圾。
小明神秘地搖頭說:“我也 有一個好辦法,你先收拾吧
”小豆分工后,麻利地干了起來,只見她先把垃圾堆在一起,然后,用厚紙板一點一點的鏟進垃圾筒。
不一會,小豆就把垃圾全部放進垃圾筒,而此時,明明也沒閑著,他的字也寫完了,并且將它貼在垃圾桶上,只見上面寫著;文明-只差一步。
看完這幅短小的漫畫,我不僅浮現(xiàn)出一個問題;文明真的離我們只有一步 嗎
的確 ,在漫 畫中垃圾只差一步 就投進垃圾桶了,垃圾扔 進垃圾桶就是文明了嗎
我認為似是的。
不僅如此,走橫行道 ,遵守交通法規(guī)都是文明。
文明其實離我們很近。
文明只是一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
大家都知道 文明很重要,但實踐起來,卻很難。
漫畫中有一句話—文明,只差一步。
但這一步,卻很難走,因為懶惰,撒慌等往往會使我們跨不出那一步,但這些又是人的本性,如果你能刻服這些不良習慣。
那就是文明,漫畫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有人為了省事,就不走那一步 ,把垃圾投到垃圾桶外面。
往往文明真的和我們只有一步之遙 我們?yōu)槭裁床徽J真地邁出那一步,到達文明彼岸呢
這是一發(fā)人深思的問題,我想,我們的確應該考慮一下,邁出最后一步…… 江蘇連云港張灣小學六(2)班 孫文文 世上只有媽媽好……電視里傳出了這首人人都會唱的歌.這時,桌前坐著小時的一家.小時的爸爸張三激動地用手指著電視屏幕說:瞧,我為咱娘七十大壽點的歌.而奶奶正為他們端飯送菜,累得兩腿發(fā)軟,頭昏眼花.那么張三又為什么為他媽點歌呢 這里面還有緣幫故. 說那個張三哪,他是個不孝之子,一家人吃好的,穿好的,唯獨讓那位已過七旬的老媽媽吃粗茶淡飯,穿的還是六十年代的老棉襖,一點兒也不擋風.張三也舍不得為他娘制辦點新衣服.而他們一家人穿豹皮大衣,高級皮鞋.因此,張三被別人稱為臟三.他們一家人換下來的衣服,鞋子,襪子等,都要奶奶一個人去洗,連塊小手拍都懶得洗.老人畢竟老了,有時大衣服洗不干凈,小時媽就把奶奶的十八代祖宗都罵了,奶奶也不還嘴.小時看父母常這樣對奶奶早就表示不滿,可他人小不頂事,因此,奶奶繼續(xù)操勞著. 一天,小時爸爸在外面賭錢回來,輸了錢,到家就往奶奶身上發(fā)泄不滿.吼叫道:老不死的,都怪你,讓我輸了錢,快拿杯飲料來,快渴死了.奶奶聽了,從棲身的地方——小庫房挪動著三寸金蓮,顫顫抖抖地到壁櫥里拿了杯果汁,向客廳走去.由于過度操勞,病了,邊走邊咳嗽.咳咳,還不快點臟三喊道.奶奶剛把果汁遞給爸爸,在里間的媽媽就嚷了起來.她是小病大養(yǎng),沒病裝病.讓奶奶給洗衣服.奶奶向里間走去.在這個家庭里,奶奶似乎已經(jīng)沒有了尊稱,取代之的是老不死的.由于他們長期虐待老人,很快引起了左鄰右舍們的不滿,都紛紛指責臟三,說他做得太過分了.竟把老奶當仆人來使喚,再不改,還有良心嗎 也該讓老人家享清福了. 奶奶過生日,臟三為了掩人耳目,于是,他就去電視臺點了一首歌《世上只有媽媽好》.臟三老婆還特地關照,別太浪費了,老不死的快入土了,衣服不要買了,穿不穿也沒啥. 還是回到剛才那幕上去.小時看奶奶也辛苦了,就招呼說奶奶歇歇吧!吃塊蛋糕,這蛋糕可好吃了.可小時爸爸說:那么大年紀,還嘴饞.這時,小時再也忍不住了,插嘴道:爸爸可別忘了,奶奶辛辛苦苦把你養(yǎng)大,現(xiàn)在該是你養(yǎng)奶奶的時候了,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你們?nèi)暨€是執(zhí)迷不悟,還這樣對待奶奶將來你們老了,我也這樣對你們. 臟三夫婦做夢都沒想到孩子會說這樣的話,兩人的臉紅了,又羞又愧.忽然,張三像是醒悟過來了,他去廚房把奶奶扶到桌前,說:媽媽,真對不起,多虧孩子的提醒,我連孩子都不如.小時的媽媽也應和著說是,奶奶說:你們都別自責了.我會原諒你們的.一家人高高興興地坐在餐桌旁吃飯,多少年來,生活在底層的奶奶吃了她一生中最好的,也是最舒心的一頓飯. 從此以后,媽媽再也不讓奶奶干這又干那,呼來喚去了.奶奶幸福地度過了晚年.當然臟三又變成原來的張三了. [點評] 這是一篇漫畫作文,習作的內(nèi)容來源于生活,小作者運用推前想后的方法,以小見大,把漫畫中電視屏幕上的內(nèi)容和生活中的事結(jié)合起來,反映了值得深思的社會問題.小作者一開始運用對比的手法具體刻劃張三奶奶和張三夫婦的衣著外貌,心理活動等,體現(xiàn)了人物的各自特點.這樣一個不孝之子張三的形象躍然紙上.接著小作者筆鋒一轉(zhuǎn),由于張三的言行太過份了,遭到了社會的遣責,特別是張三的兒子用類推的方法教訓了他爸媽,使他們夫婦訓識到自己的錯誤改變了對老人的看法,使老人能歡度晚年.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