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魯迅故居有感
魯迅先生的故居,靜靜的坐落在阜成門內的一個胡同內。
魯迅故居,是一個寧靜的四合院,雖是冬天,但是陽光射到這里,并不顯清冷。
這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四合院,院子空間不大,但很精致,東、南、西、北四面的屋子緊湊的立在那兒。
院子的中間是魯迅先生親手栽種的丁香樹,歷經八十年的風風雨雨,雖然已人去樓空,它們依然還在吐芳爭艷。
每間房子的門都鎖著,因此我沒有機會進入房間細細觀賞。
只是通過玻璃向里面瞧了幾眼,北屋是正房,兩邊是魯母和魯妻的住所,中間就是魯迅先生的書房,也稱“老虎尾巴”,每間房子的布置都是魯迅先生親自設計的。
家具非常古樸典雅,擺設整齊對稱。
房屋的后面還有一個后院,有兩棵棗樹,不過是后來補種的。
現在的這個四合院,完好的保留了其原貌,也是對魯迅先生最為崇敬的一種表達方式。
在故居的東邊,后來又開辟了一大片地方,作為魯迅博物館的陳列廳。
那天去的時機不錯,剛好是新的陳列廳落成不久的時候,全部的建筑、展覽和裝修都是新近完成的。
一進大廳,我就被這種集合古典與現代之美的室內裝修給吸引住了。
大廳四周的墻壁,用白色大理石和木頭相間覆蓋而成。
仔細看來,上面還有一些字,刻著魯迅先生的作品名稱。
不同的文集之間以不同顏色縱向隔開,大字是文集的名字,有《朝花夕拾》、《且介亭選集》等,小字是每篇文章的名字,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紀念劉和珍君》等。
每種顏色的材料都像是一本直立的書,這也符合魯迅先生一生的寫照。
沿著臺階拾級而上,就進入魯迅博物館的展廳,各種展板和實物,濃縮了魯迅先生一生的經歷。
首先是“在紹興”部分的展覽,展示了魯迅先生的童年和少年時光,有些是兒童的浪漫和幻想,也有些是生活的艱辛和無奈。
也就是從這時開始,他經歷了家道的敗落,也由此體驗了人生的辛酸。
“有誰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頓的么,我以為在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見世人的真面目”。
因此,經歷家族由盛及衰的曹雪芹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璀璨的明星,而那時的周樹人,也注定會在中國文學史上非同凡響。
“在南京”、“在日本”的求學經歷,使青年時期的魯迅抱定“救國救民”的信念,后來又毅然做出“棄醫從文”的決定。
“在北京”的教學與革命經歷,使他有機會宣傳進步思想,在反動派的白色恐怖之下寫出慷慨激昂的戰斗檄文,喚醒沉睡的國民,激勵人們革命救國。
在這段時光中,他遇到了志同道合的忠實伴侶許廣平。
可以說,正是有了許廣平的大力支持,才有了先生在“在上海”,也是生命的最后9年時間內,留下了浩卷繁帙的文學作品。
除了寫作之外,魯迅先生對美術和文物有著特別的嗜好和獨特的鑒賞力,他喜歡木刻畫,也收集了許多木刻,在展廳的中央,開辟了兩道高達的展板,用木刻畫堆積而成。
在展出的展品中,還有先生收藏的魏晉時代的陶俑、明代的青花瓷碗和銅鏡,后來他還將明代的兩件古物毫無保留的捐給了國家歷史博物館。
除此之外,我還了解到,先生曾經得到“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但他放棄了。
在他看來,一個民族的命運,遠遠重于個人的得失。
展廳中不時擺放著先生的名言,雖然有些都曾經讀過,但是,當我今天完完全全的走進他的世界時,這些震撼人心的詞句,依然還在深刻的激勵著我,因為我——能夠真切的感受到先生那顆熾熱的心靈和那恒久不熄的熱情。
先生生于19世紀八十年代,而我生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恰好比先生晚出生一百年,今天的我,感覺自己是懷著一顆敬仰的心,努力感受他的感受,努力走入他那高遠的精神境界。
先生的一生,是與整個國家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先生是圣人,他堪稱“民族魂”。
因此,魯迅是屬于整個民族的。
游魯迅故里感受三百字以上
我們沿著窄窄的石板路來到了位于東昌坊口西側的周家新臺門。
魯迅在周家新臺門內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給人們留下了耐人尋味的蹤跡。
新臺門坐北朝南,青瓦粉墻。
從魯迅故居臨街兩扇黑油油的石庫臺門進去,穿過小天井,是一間泥地的臺門間,系魯迅家當年用來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
那里陳列著轎和櫓。
從臺門斗側門進去,有一口水井。
那水井里的水多么清澈,多么清涼。
把手一伸進井里,你就會感到渾身十分涼爽,仿佛來到了冰涼的世界。
井邊有棵小樹,像是一頂撐開的綠傘為井遮風擋雨。
穿過長廊,就來到了桂花明堂。
這里原種著兩株茂盛的金桂,所以得名為“桂花明堂”。
桂花樹下有一張大圓桌,據說魯迅小時候,在烈日炎炎的夏天,經常躺在桂花樹下的桌子上乘涼,聽繼祖母給他講故事…… 過了桂花明堂,便來到了魯迅臥室兼書房。
里面有鐵梨木床、桌子、椅子……據說魯迅從日本留學歸國后,在紹興任教期間,常在這里備課、寫作。
穿過天井,迎面就是保存完好的魯迅故居兩樓兩底。
那兒有間會客室,魯迅常在那兒接待朋友、同學。
會客室里除了桌椅外,還陳列著一張皮躺椅,聽說是魯迅的父親在生病的時候用來休息的原物。
除了會客廳外,那兒還有他母親的臥室、夫人的臥室……忽然我想起魯迅的《從三味書屋到百草園》中有段描述:我家的后面有一個很大的園子,相傳叫作百草園……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我多么想一睹為快,于是漫步來到百草園。
百草園其實只是一個普通的菜園,那里種著各種各樣的瓜和菜還有清香撲鼻的桂花樹……導游姐姐介紹道:“魯迅小時候經常和小伙伴們到百草園里玩耍嬉戲,他們在這片小天地里捉蛐蛐,看螞蟻背蒼蠅 ……冬天還常常在雪地里捕鳥呢
”聽了介紹,我仿佛看到魯迅在此玩耍的情景,聽到了他的歡聲笑語。
經過百草園,我們又來到了三味書屋。
這是魯迅曾經讀書過的地方。
我發現魯迅書桌右下角有一個“早”字,覺得奇怪。
后來聽了導游姐姐的講述才知道:原來魯迅在一次上學時因故遲到,受到塾師的嚴厲批評,于是就悄悄地用小刀在書桌右下角刻下了這個“早”字,用以自勉。
我深深地佩服魯迅的這種精神。
瞻仰魯迅故里,更激起對這位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崇敬之情。
稽山常青,鏡水長綠。
魯迅浩然正氣,高風亮節永留人間,將激勵我們發奮學習,長大為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作不懈的努力。
寫一句魯迅故里參觀的歡迎語
大家和我一起去瞧一瞧那里的美麗風光吧
走進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嵌在一塊灰色光滑的石碑上的四個黑色大家:是“魯迅故里,”上面還有坑坑洼洼的圖片,石碑前面有孔乙己等四人雕像,我給你們十分鐘時間快快合影拍照。
現在大家再和我一起去游賞一下魯迅祖居吧
魯迅祖居里面是魯迅以前家,里面有少爺房間、少爺書房、臥室、琴室、廚房…… 大家走出魯迅祖居,去看看對面的三味書屋,三味書屋時魯迅小時候讀書的地方,但是魯迅的課桌上雕刻著一個“早”字,“早”字是因為有一次他的父親生病了,他一大早就匆匆地跑到藥鋪里去為父親買藥,然后再把藥煎好,才去讀書,結果上學遲到了,還被教授打了幾下,后來他就在課桌上雕刻了一個“早”字,心想以后不能遲到了。
現在我們去百草園看看吧
走進百草園的大門可以看見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那里是魯迅小時候玩耍的地方……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魯迅故里游覽結束了,歡迎下次再來細細流瀉,再見
魯迅故里參觀的歡迎詞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寄意寒星荃不察,。
心事浩茫連廣宇,。
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
《七律 無題(慣于長夜過春時)》 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
去紹興參觀了魯迅故居和魯迅祖居 觀后感該怎么寫
應邊描述故居的樣子,說明環境,然后聯系魯迅生前的事情,說明故居對他的影響,就這樣邊述邊寫,邊述邊寫,結尾再發出感嘆。
我想和同學去參觀一下魯迅故居,
【公交路線】為:火車站-解放路-魯迅路-紀念館如乘公交車,可在火車站坐
【第7句】:
【第8句】:88路車或旅游觀光巴士直達;紹興客運中心坐9路或者32路到魯迅路口下車。
杭州吳山廣場每天8:20亦有旅游專線車前往。
【吃飯】咸亨酒店(比較有意義)但是價格可能會貴
【住宿】不知道,周圍應該會有不同價位的旅館
來到魯迅故居參觀,讓我們不禁想起他的一句名言: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自嘲》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自題小像》心事浩茫連廣宇,于無聲處聽驚雷.《無名》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答客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