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五十年代二十一兵團是哪幾個軍
中國解放軍第二十一,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個兵團。
陳明仁指揮的國軍第團于1949年8月5日追隨程潛在長沙通電起義。
8月14日集結于瀏陽地域,改稱“中國國民黨人民解放軍第一兵團”,兵團司令員陳明仁,副司令員李覺、魏鎮,轄第一軍、第二軍、第三軍。
實際上起義不久就嘩變地差不多了,日后撤消了剩余人員組成55軍
三大戰役中,我軍在各個戰役的參戰的兵力各是多少?
遼沈戰役,中國國民黨方面稱為遼西會戰,是國共內戰的“三大戰役”之一,1948年9月12日開始,同年11月2日結束,共歷時52天。
林彪、羅榮桓指揮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約七十萬人以傷亡
【第6句】:9萬人的代價,消滅及改編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衛立煌所帶領的1個剿匪總司令部、4個兵團部、11個軍部、33個師,空軍各型飛機一四三架,海軍作戰艦艇二十六艘。
共
【第47句】:2萬人,并占領了東北全境。
兵力架構 國軍: 東北剿總總司令衛立煌 第一兵團:司令鄭洞國 第7軍李 鴻(3個師) 第60軍曾澤生(3個師) 第八兵團:司令周福成 第53軍周福成(3個師) 第九兵團:司令廖耀湘 第3軍龍天武(3個師) 第6軍李 濤(2個師) 新一軍:潘裕昆(3個師) 第49軍:鄭庭笈(2個師) 第52軍:劉玉章(2個師) 第71軍:向鳳武(2個師) 第207師 騎兵1~3旅 錦州指揮所兼主任范漢杰 第六兵團:司令盧浚泉 第93軍 盛家興(3個師) 第184師 第5軍:劉云瀚(3個師) 第8軍:沈向奎(3個師) 第54軍:闕漢鶱(3個師) 暫62師 解放軍: 東北野戰軍 司令員林彪 政委 羅榮桓 第 1縱隊 李天佑(3個師) 第 2縱隊 劉 震(3個師) 第 3縱隊 韓先楚(3個師) 第 4縱隊 吳克華(3個師) 第 5縱隊 萬 毅(3個師) 第 6縱隊 洪學智(3個師) 第 7縱隊 鄧 華(3個師) 第 8縱隊 黃永勝(3個師) 第 9縱隊 詹才芳(3個師) 第10縱隊 梁興初(3個師) 第11縱隊 賀晉年(3個師) 第12縱隊 鐘 偉(3個師) 炮兵縱隊 蘇 進 獨立師17個 淮海戰役是國共內戰“三大戰役”之一。
1948年11月6日開始,1949年1月10日結束,歷時55天。
鄧小平、劉伯承、陳毅、粟裕和譚震林指揮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中原野戰軍在地方部隊配合下消滅及改編劉峙、杜聿明所部國民革命軍的5個兵團部、22個軍部、56個師共
【第55句】:5萬人,解放軍傷亡
【第13句】:4萬人。
濟南戰役后,蔣中正為鞏固江淮、屏障南京,以徐州為中心,利用津浦、隴海兩條鐵路,布置了五個兵團和三個綏靖區的部隊80萬人,組成“一點兩線”的防御陣線,采取戰略守勢。
中共中央軍委決定華東、中原野戰軍及華東軍區部隊共60余萬人在東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臨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與之進行戰略決戰。
平津戰役,國民黨方面稱為平津會戰,國共內戰“三大戰役”之一,1948年11月29日開始,1949年1月31日結束,共64天。
林彪、羅榮桓和聶榮臻指揮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部隊,以傷亡
【第3句】:9萬人的代價,消滅及改編國民黨軍隊3個兵團,13個軍50個師
【第52句】:1萬人,控制北平、天津等華北大片地區。
1948年11月,華北地區傅作義所部50余萬國民黨軍隊放棄承德、保定、山海關、秦皇島等地,以6個軍18個師守北平、5個軍16個師守天津,1個軍8個師守張家口,準備在戰局不利時坐船南撤投入淮海戰場或向西撤退退回內蒙古地區。
同時,林彪、羅榮桓率東北野戰軍主力80萬人在遼沈戰役結束后迅速入關,與聶榮臻指揮的華北軍區2個兵團共100余萬人,按照中共中央軍委的方針將國民黨軍隊包圍在華北地區。
在古代各個時期,內蒙古分別屬于哪個國家
春秋戰國之前,一些北方的游牧民族,如匈奴和東胡人在今天的內蒙古地區游牧生活。
戰國后期,燕國、趙國、秦國的領土已經拓展到今天的內蒙古地區,中原的華夏民族開始在內蒙古南部定居。
如趙武靈王在今呼和浩特托克托縣境內始建云中城。
“趙長城”經過呼和浩特北面的大青山。
燕將秦開擊敗東胡之后,構筑“燕北長城”,在今內蒙古赤峰市南建右北平部,治所在寧城。
秦朝、漢朝在今天的內蒙古地區設立郡縣。
秦朝修筑萬里長城,連接從前各國的長城,以防御匈奴。
內蒙古南部,如云中郡,是邊防重鎮。
而北部塞外主要是匈奴人和烏桓、鮮卑等東胡人的領地。
西漢王朝建立后,匈奴是漢民族和平生活的重大威脅:幾十次入侵邊境,攻城屠邑,掠奪財物和大量人口,給西漢北方地區民眾帶來沉重的災西漢前期對匈奴和親,但匈奴仍然大舉入侵,西漢皇帝和人民對匈奴的屢屢犯境,被迫出軍還擊。
西漢時漢武帝對匈奴的戰爭取勝,匈奴勢力北遷、西遷。
在整個漢朝及其后的五胡十六國、南北朝時期,南匈奴人和東胡人逐漸和華夏民族融和,形成今天的漢族的前身。
公元前129年2月, 匈奴入上谷郡,殺略吏民。
以太中大夫衛青為車騎將軍出上谷郡,太中大夫公孫敖為騎將軍出代郡,太仆公孫賀為輕車將軍出云中郡,衛尉李廣為驍騎將軍出雁門郡,各萬騎,咸擊匈奴。
衛青至龍城。
公元前一一九年,衛青從定襄,霍去病從代郡,向匈奴總攻。
衛青兵團深入匈奴汗國五百公里,伊稚斜單于大敗。
衛青追擊到寅顏山的(外蒙古哈爾和林西南)趙信城。
霍去病兵團深入沙漠一千余公里,滅七萬余人,霍去病追擊到狼居胥山(蒙古肯特山)。
漢朝在今天的內蒙古地區設立郡縣。
如西漢(前127年)設置五原郡,轄境相當于今巴彥淖爾盟東部、包頭市和鄂爾多斯市(伊克昭盟)達拉特旗、準格爾旗等地。
三國時期著名將領呂布就出生于此。
后內蒙古南部大部為從北朝北魏直到隋朝是中國領土。
唐朝前期時全部是中國領土,唐朝中后期內蒙古東部、南部大部為中國領土。
大漠南北皆為唐所有,唐設置安西都護府、安北都護府等單位進行管理。
隋唐時突厥勢力有時左右蒙古高原。
宋朝時出現蒙古部落;后為遼朝、金朝領地。
元朝時全部是中國領土。
蒙古族統一中國后,中國皇帝忽必烈改國號為元朝,其地直屬中書省及遼陽行省、嶺北行省、甘肅行省、陜西行省。
13世紀中期開始內蒙古已經再次是中國領土。
明朝前期內蒙古東部、南部大部為中國領土。
清朝時再次全部是中國領土,內蒙古以漠南蒙古而得名。
清統一蒙古,以漠南蒙古居內地稱內蒙古,漠北蒙古居邊外稱外蒙古,并屬理藩院。
清設立烏里雅蘇臺將軍轄區管理外蒙古,將內蒙古分成六盟、四十九旗,直屬中國清朝中央政府。
清亡之后內蒙古則一直是中華民國的領土,被恢復為若干個省。
民國初分屬熱河、察哈爾、綏遠等特別 區,后均改省;新中國建國前中共以今內蒙古中部設內蒙古自治區,區名至今未變。
1978年后內蒙古擴大管轄范圍,把原來的甘肅北部,吉林西部,黑龍江西部劃給內蒙古。
全區現設呼和浩特、包頭、烏海、赤峰、通遼、鄂爾多斯、呼倫貝爾、烏蘭察布、巴彥淖爾9個地級市;興安、阿拉善、錫林郭勒3個盟;另外有滿洲里、二連浩特2個計劃單列市;下轄11個縣級市、17個縣,52個旗,其中包括鄂倫春、鄂溫克、莫力達瓦達斡爾3個少數民族自治旗。
誰告訴我有哪些蘭姓名人
解放戰爭有三大: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
【第1句】:遼沈戰中國近代史中第二次國共內戰的“三役”之一,1948年9月12日開始,同年11月2日結束,共歷時52天。
共產黨稱之為遼沈戰役,中國國民黨稱之為遼西會戰,又作”遼沈會戰“。
【第2句】:淮海戰役于1948年11月6日開始,1949年1月10日結束,徐州剿匪總司令部劉峙指揮中華民國國軍五個兵團部、22個軍部、56個師及一個綏靖區共
【第55句】:5萬人被消滅及改編,解放軍總共傷亡
【第13句】:4萬人。
【第3句】:平津戰役(中國大陸稱作平津戰役,臺灣稱作平津會戰)是國共內戰“三大戰役”之一,1948年12月5日開始,1949年1月31日結束,共64天。
林彪、羅榮桓、聶榮臻、劉亞樓指揮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部隊共100萬大軍,以北平、天津為中心,以傷亡
【第3句】:9萬人的代價,消滅及改編中華民國國軍3個兵團,13個軍50個師共計
【第52句】:1萬人,解放了北平、天津在內的華北大片地區。
【第4句】:解放戰爭是指1945年8月至1950年6月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爭奪領導權,而在中國大陸及海南島進行的內戰,戰爭以共產黨及中國人民解放軍取得勝利而告終。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國民黨敗退臺灣。
上一篇:年會服裝超市獲獎感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