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博物院觀后感350字
平原博物院是河南省館藏量第二大博物館,僅次于河南博物院,為全國重點博物館之一。
為了能讓媽媽和我了解更多的歷史文化,走近歷史,感受中原歷史文化的厚重與積淀,2024年12月18日上午,我和媽媽又一次參觀了平原博物院,穿越歷史的時空,領略歷史的魅力,尋找文化的記憶。
走近平原博物院,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幢非常別致而又極具特色的恢宏建筑,整體造型簡約而靈動,外觀嚴謹又具創意,表現出莊重、大氣、包容的建筑性格特征與自身獨特的文化氣質。
平原博物院進入大門就是第二層,整體建筑也是非常有藝術氣息。
平原博物院擁有現代化展廳19個,包括文物展廳、專家研討廳、觀眾互動廳、紀念品展示廳。
展覽有基本陳列《牧野華章》和專題展覽《宗教藝術展》、《館藏書畫精品展》、《古代青銅器展》、《古代瓷器展》《館藏精品拓片展》。
展覽著不同時期的青銅器、玉器、陶瓷、佛像、碑拓文等。
今天運氣很好,剛進去沒多久,遇到一批來參觀的學生,他們配有專門的講解員,我和媽媽就順勢跟隨著他們的講解員,耐心聆聽講解員的講解,我們從西側的《牧野華章》開始了此次平原博物館學習之旅。
首先走進了的是原始社會展廳,在這一展廳,講解員為學生們介紹了新鄉地區發掘發現的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等史前時代的遺址,主要遺址有孟莊遺址、同盟山遺址、河洼遺址、浮丘店遺址、洛絲潭遺址、小崗遺址、蘇墳遺址、李大召遺址、青堆遺址、魯堡遺址等。
同時講解員還為學生們介紹了新舊石器時代的陶器、骨器以及甕棺葬,雙人合葬等新鄉原始社會的文化。
在第二個展廳夏商周時期,講解員帶領我們一起學習了商周時期的出土的一系列青銅器以及牧野古戰場的復原圖,其中重點為我們介紹了鎮館之寶后司母戊鼎,青銅器上的饕餮紋、蟠螭紋,精湛的制作工藝,讓我和其他學生們紛紛感嘆商周人民的勤勞智慧和獨特的藝術審美。
在第三個展廳秦漢兩晉北朝隋唐時期,講解員為我們介紹了新鄉歷史上的名人軼事和新鄉地區精美的佛像雕刻。
如西漢名人陳平,西晉《竹書紀年》在汲郡的發現以及通過介紹獲嘉出土的石碑讓我們了解獲嘉地名的由來。
在《牧野華章》的最后一個展廳——宋元明清時期,講解員依次帶領大家學習了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黃袍加身的地方,明代璐簡王墓以及清代廢除科舉的圣旨等一系列新鄉地區宋元明清的文物以名人軼事。
其中講解員通過提問互動的方式,使大家明白為什么新鄉當地人稱潞簡王墓為潞王墳而不是墓,隨后又介紹了潞簡王的生平,超規格的中原定陵所蘊藏的建筑藝術價值。
在三樓的《館藏精品書畫展中》,講解員為我們介紹了博物館鎮館之寶——商代玉鸮。
這件玉器立體圓雕,高
【第4句】:6厘米,寬
【第3句】:3厘米,厚
【第3句】:5厘米,和田青白玉,油潤壓手,玉質極好,是由籽料琢成;局部有老土紅沁,老土紅沁深淺不一、層次分明。
鸮作站立狀,呈圓雕立狀,勾啄,目字形大眼,眼珠稍突出,雙立耳, 小耳上豎;突胸,雙翼并攏,短尾下垂,足尾處有小十字空;頭頂飾一斜穿體呈圓形孔;胸飾羽毛紋,雙翼、頭背部皆飾云雷紋。
此鸮比婦好墓出土的那件略小,但玉質更優,沁色更美。
這件玉鸮,顯示的是商代王公貴族的權力、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極其珍貴。
講解結束后,學生中間有位老師做了總結,她說,學習歷史就應該多去生活中感受歷史,要從實際出發,要抓住研究歷史的第一手資料,全方位的理解、感受歷史,而絕不僅僅是死記硬背課本上有限的歷史資料,參觀并不是看看而已,要通過講解員的介紹和自己與文物的近距離接觸,對歷史問題有所思,有所得。
是的,這次參觀平原博物院,感觸很多,學了很多。
讓我更進一步的接近歷史,了解歷史,相信在以后的生活和學習中我會更加重視歷史,尊重歷史。
新鄉市平原博物館的觀后感
好(?▽?)
參觀中國文字博物館觀后感2000字
“五一”節放假,到安陽《中國文字博物館覽 一進安陽地盤走在了人民大,由東向西剛行不遠,路北一座氣勢恢宏新型的建筑躍入我的眼簾,它金碧輝煌,遠遠地看去像是很開闊的一片大地上鋪滿了金子,光芒四射。
隨即喝令停車,這就是我們要參觀的《中國文字博物館》。
中國文字博物館位于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國家文化歷史名城——安陽市,是經國務院批準的國家級博物館。
集文物保護、陳列展示和科學研究功能為一體的專題博物館。
是“十一五”期間國家重大文化工程,我國第一座以文字為主題的博物館。
我們一行四人隨即下車,漫步走到博物館的正前方。
只見人來人往熱鬧非凡,很像是人們在趕廟會。
我拿出手機對準最前面的地面上的牌子進行拍照。
牌子的名字是由江澤題的《中國文字博物館》。
牌子的前面地面上擺滿了鮮花,簇擁著牌匾,更顯得牌匾的靚麗、醒目。
抬眼望去,匾牌的兩側有兩只金黃色的甲骨型的玄鳥。
后面屹立著高大的字坊。
字坊高
【第18句】:8米,寬10米,取甲骨文、金文中“字”之形。
字坊之后是通向展館前的既開闊又整潔的廣場。
廣場兩旁是青銅甲骨片組成的碑林,由中國文物學會青銅修復委員會委員、殷商青銅工藝研究所所長兼總工趙乾民制作的28片極具代表性的青銅甲骨片,隱含了殷商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兩種元素——甲骨文和青銅器。
這批甲骨文精品大都來自《甲骨文合集》《小屯南地甲骨》和《花園莊東地甲骨》,最大尺寸高達
【第1句】:4米、寬0.9米,總重量3噸,青銅甲骨片背面則為這些甲骨卜辭的釋義。
同時,28片向上天卜問吉兇禍福的甲骨片又代表著28星宿,象征人與自然密切相連,是我國古典哲學中“天人合一”思想的生動體現。
由字坊再向前走,通過中間整潔的廣場,上博物館的臺階。
臺階上有許多個大柱子,我們一行手拉手,三個人還抱不住。
紅色底面上繪有黑色圖案,看上去非常壯觀、氣勢磅礴。
之后我們進入博物館內。
環顧大廳四周,是四塊巨大的白色浮雕,大氣磅礴。
大廳頂部采用穹廬頂的樣式。
北面的浮雕介紹的是中國文字發展簡史,南面的則是一片甲骨驚天下,東面的是中國書法簡史,西面的是少數民族語言文字。
我們乘電梯到二樓,開始細細地參觀并品味著中國文字從甲骨文到現代簡體文字的全過程,不覺已是三個多小時,大飽了眼福。
再看看表,已是下午一點多,腸胃已經多次報警了。
我們依依不舍地離開了中國文字博物館,到餐館安撫腸胃去了。
中國文字博物館是一座全面反映、專題研究中國各民族文字、文字歷史、文字文明的專題博物館。
它薈萃了歷代中國文字樣本精華,講解中國文字的構形特征和演化歷程,反映中華文明與中國語言文字的研究成果,展示了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和輝煌的文明。
這對進一步提高中華民族在人類文明史上的地位,展現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自豪感,起著重要的作用。
將對我國文字、文化、文明的傳承和保護、研究和發揚產生深遠影響。
這一次的參觀,增長了很多知識。
中國的文字有著很悠久的歷史,這里蘊含著勞動人民的辛勤汗水,也展示了中華民族先祖們的智慧。
中國文字所獨具有的魅力會使這座氣勢恢宏的中國文字博物館,將對中國以至于全世界具有很深遠的影響,會對弘揚民族文化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新鄉平原博物館觀后感650字
十一中讓寫這個作文了、
新鄉市平原博物院觀后感
免費參觀。
在全國來看,規模、水平堪稱一流。
觀看金鄉羊山紀念館后感想作文,學校組織去的
今天上午在北京舉行魯西南戰役紀念館暨羊山古鎮國際軍事旅游度假區新聞發布會。
全國紅色旅游協調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羅迪輝、處長王樹茂,北方交通大學旅游管理系主任、博導張輝,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游管理學院院長鄒統釬,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研究員王聚英,以及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人民網、新華網、中紅網等20多家媒體的記者參加了新聞發布會。
1947年,在劉伯承、鄧小平指揮下,著名的羊山戰役在金鄉羊山打響并取得重大勝利,為解放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打開了通道,拉開了解放戰爭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的序幕。
為紀念在魯西南戰役中犧牲的8500多名革命先烈,1952年,國家在此建起了羊山革命烈士陵園,1997年更名為魯西南戰役紀念館,后被國務院授予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今年又被中宣部批準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占地6000平方米的魯西南戰役全景畫館、館舍主體建筑3000平方米的王杰紀念館正在建設,擴建后的魯西南戰役紀念館占地510畝。
自建館以來,先后有500多萬人次到紀念館瞻仰、憑吊革命烈士。
近幾年,每年都有60多萬人次前來瞻仰參觀,緬懷先烈豐功偉績,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充分發揮了愛國主義教育主陣地的作用,成為魯西南著名的紅色旅游勝地。
據悉,金鄉縣委、縣政府根據濟寧市“十一五”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和金鄉旅游開發建設總體規劃,充分利用羊山特有的文化資源,以軍事題材和羊山獨特的地質地貌、自然景觀為依托,全面整合羊山旅游資源,按照國際化的要求聘請北京大學對羊山古鎮國際軍事旅游度假區進行規劃設計。
羊山古鎮國際軍事旅游度假區以軍事題材為主題,以羊山古民居、小屯古民居、紅色旅游和山東罕見的地質地貌為依托,以奇特的山水石林景觀為特征,以悠久的歷史人文景觀為內容。
度假區位于魯西南平原腹地,總面積15平方公里,預計總投入
【第12句】:4億元。
根據高起點規劃、高水平開發、高標準建設、保護與開發并重的總體要求,依托現有資源正在重點開發建設6個景區:即魯西南戰役紀念館景區、羊山地質公園景區、生態觀光景區、民俗文化與漢文化博物館景區、葛山景區、羊山古鎮景區。
同時建造軍事訓練場、軍事五項比賽場所、CS模擬戰場等軍事體驗設施,正在建設魯西南戰役全景畫館、兵器館、王杰紀念館、漢代生活文化展館、崇德寺、回龍山等景點,把羊山古鎮國際軍事旅游度假區建設成為集古鎮古村、紅色旅游、佛教文化、漢代墓群、地質公園、生態園林于一體的軍事旅游度假勝地。
平原博物院怎么樣
平原博物院成立于1949年,位于河南省新鄉市,是河南省館藏量第二大博物館,僅次于河南博物院,為全國重點博物館之一。
身是成立于1949年的原平原省博物館、新鄉市博物館、新鄉市檔案館,2007年總投資約3億元開工,于2011年合并建成集博物館、檔案館、史志館、城建檔案館于一體的綜合性建筑。
規劃總用地面積
【第7句】:5公頃,總建筑面積52585平方米,地上三層建筑。
首層為庫房、技術用房及設備電氣用房;二、三層為展覽空間和辦公用房,設文物展廳19個,檔案展廳6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