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達之行心靈感悟寫一篇色達旅游后感悟記
感悟 那是一片最為純凈的佛國天堂,在雄偉的群山之間,碧藍的,古老的寧瑪紅教傳承著藏傳佛學的博大文化和濟世情懷。
隨風飄揚的,依山而建的紅屋,慈祥溫暖的僧眾,匆匆一眼,那些累世光景,俗世梵音便會深深烙印在腦海,由此,心存眷念,再難割舍。
由來 “”藏語譯作金馬,相傳遠古部落,族人受神靈指引,在廣闊無垠的草原中挖出了狀如母馬的黃金,他們確信,這是上天的旨意,從此應該在這里生活下去,后來,人們便把這個地方稱作“金母馬壩”,譯成漢文就是“色達”,這便是“色達”的由來。
五明歷史 “去世千年后,他的以及他對宇宙萬物深邃透徹的理解,越過世界最高巔,在地球脊梁的另一側播下了常轉不息的法輪。
”二千五百年前,佛祖已經預見萬法之王將在今世降生,藏民們都相信法王是千百年來經,智慧藏菩薩及伏藏大師列繞朗巴等若干前世菩薩多世轉世而來的菩薩化身。
然而,不負眾望,在史無前例的文革運動,藏地對寺廟僧侶的瘋狂迫害后,為了振興一度慘遭蹂躪的精華,最終歷盡波折,在色達洛若的一處群山之中,擇當年大成者的修行地,歷來人跡罕至的賴榮溝,辦起了一個小規模的密宗講經班,向有緣弟子講授密宗精要,起初,學院只有三十幾人,這便是日后五明佛學院的前身。
”一路西行 長久以來的夙愿變得觸手可及,難免誠惶誠恐,僅僅只是臆想,那片紅色海洋也似要將人吞沒。
色達的魅力并非來自想象,而是自你踏上佛國凈土的一刻起,至始至終洋溢著的溫暖與感動,它就在那里,永遠不會讓人失望。
三千世界,碎為微塵
三千里跋涉,不為修來世,只為那佛國炊煙; 三千思緒,以素齋之心,赴色戒之地。
去過色達的話,還有必要去西藏嗎
為什麼
劉書宏,網名老蛋,安徽人,素食者,天涯社區天涯雜談版主。
《祖國啊,我只是擺個小攤》、《關于老嫗摔掉門牙的新聞報道》等文章在網絡上廣為流傳。
劉書宏,網名老蛋,安徽人,素食者,天涯社區天涯雜談版主。
小說《招娣》獲得2002年貝塔斯曼全球網絡文學大賽中篇小說獎。
出版有《你不就是希望我快樂嗎》、《我就是希望你快樂》、《赤色童年》、《盲流》等作品。
創作題材廣泛,曾在《京華時報》、《新京報》、《三聯生活周刊》、天涯、榕樹下等國內知名媒體上發表文章與繪畫作品,其中,《祖國啊,我只是擺個小攤》、《關于老嫗摔掉門牙的新聞報道》等文章在網絡上廣為流傳。
2009年,劉書宏正式出家。
出家劉書宏出家前寫給六歲的兒子的一封信出家后的賢書劉二子:你好
你媽媽帶來你的消息,說你讀書讀的很好,在山里一邊讀書還能幫著做很多事情,我很高興,如果沒有意外的話,明年我就在北京的龍泉寺剃度出家了。
上一次我和媽媽去看你,那算是在世間的最后一次,你送我下山,你拉著我的手說不愿意走近路,寧可走遠路是為了和爸爸在一起的時間多一點。
寫這封信的時候,還有一個月你就七歲,雖然暫時可能還理解不了出家這種比較深刻的問題,但是,有些事情我覺得還是可以說清楚的,在你成年后,你讀到它,也許會對你有點益處。
有人得知我要出家后,立刻就問,那你的孩子怎么辦
作為你的父親,這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我的選擇和我對父親的意義的理解有關系,我認為,父親存在的意義不是給予兒子舒適和富裕的生活,而是,當你想到你的父親時,你的內心會充滿力量,會感受到溫暖。
從而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能力,以此獲得人生真正的樂趣和自由。
出家,是追求真理的道路。
真理,是我暫時借用的一個名詞,因為我想你一時還理解不了出家到底是干什么
在你成長的日子里,可能會聽到種種的說法。
在這里,我先幫你解釋一下,有人會說,你老爸是因為家庭矛盾而選擇了出家。
這是不對的,雖然我們的家庭有點矛盾,但沒到解決不了的地步,我出家,跟這沒關系;還有人會說,你老爸在世間搞不出什么名堂了,所以就出家了,這是不對的,我的出家跟這也沒關系;還有人可能會說你老爸是為了逃避,這個說法就更外行了。
當然,還會有更多稀奇古怪的說法。
比如,有人會說,你老爸躲到廟里白吃白住地去享清閑去了。
這些說法都很不靠譜。
我出家是很久以來的選擇和考慮。
你是個男孩子,比較喜歡運動,所以,我想用體育運動來做個比喻,我們的社會中,有很多種工作,有的人從事體育運動,他們不斷挑戰人類體質的極限,為人類探索體能上可能;我選擇出家修學,跟這類似,只是我做的工作是挑戰心靈的極限,在心靈世界里去追求盡可能地高、盡可能地遠的境界。
所以,我想告訴你的是,你老爸出家是去做一個心靈的運動員去了。
從理論上講,這個心靈的運動員和一個好木匠,一個好鐵匠,一個好作家,一個好的鉗工、好的掏糞工以及社會上種種為大家服務的職業一樣,都有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我覺得,心靈的運動員對社會產生的影響更為深遠,更有意思。
出家有出家的辛苦,也有出家的樂趣,絕非世間人理解的那樣白吃白住,給你寫信的時候我已在龍泉寺做了三個月的“凈人”了,凈人是出家前寺院里的僧團里的一個身份。
這三個月,我有很多的感想,很難在這里都跟你說清楚。
我能告訴你的是,我的選擇是經過慎重的思考的,肯定不是盲目和沖動,我是為了獲得更大的喜悅和快樂,同時,也為了給更多的人,包括你在內,學習和探索出一條真正的幸福生活的道路,獲得快樂的方法。
乃至找到那條傳說中了脫生死的道路。
在兩千多年以前,偉大的佛陀找到了這條道路,歷代祖師大德們印證了這條道路,傳承到我們這一代,你老爸愿意付出一些代價追隨著祖師的足跡,也走上這條道路。
這條道路到底是什么呢
最后一次你送我下山,你說想多和老爸待一會兒。
即便我們分別都活一百歲,到時候也是要分別,一死兩散伙。
生死茫茫,哪里是歸宿呢
你老爸可不是稀里糊涂活著的那種人,遇事是要找究竟的,所以,我愿意通過修學獲得解脫。
有人會說,你老爸真自私,他自己找解脫去了,讓孩子在世間受苦。
這么講的,也很外行。
爸爸有個生活經驗,我們從小要吃苦,小時候吃的苦,長大了都是財富。
我身邊很多的有錢人都會花錢讓孩子去上各種培訓班去吃苦,或者受所謂的挫折教育,但那大多數都是業余的苦,裝著苦,不是真的。
真的苦也是相對的,比如你現在經歷的,在大山里讀書,沒有電視,沒有報紙,沒有很多現代物質享受。
但是,你有真正的好老師,有圣賢教育,有理想,有時間、有條件思考。
雖然你要自己去抱柴燒炕,你要做種種的事情,沒有條件洗個舒適的熱水澡,沒有零食,沒有電話,沒有游戲機。
上次我山上看你,看到你讀書用的破桌子和破凳子,也覺得挺苦的,但是,正是這一切,將是你未來人生中最大的財富。
相信你老爸。
我給你姐姐劉真然寫了三本關于快樂成長的書,你也很愛看,其實我也悄悄給你寫了一本,寫你小時候成長的經歷的,內容也是關于快樂的。
這些書里藏著我對快樂人生的理解,我理解的快樂是來自內心的,不僅僅是依賴物質的快樂。
物質的快樂總是那么靠不住,不究竟,這么說,不是說物質不重要,而是人在追求物質快樂丟棄心靈快樂的時候,往往連物質快樂也是追求不到的。
一個擁有心靈快樂的人,物質快樂自然就不在話下。
有人會講,父親不在身邊,兒子成長總是會有缺憾的。
可是,世界上存在沒有缺憾的生活嗎
生活就是讓我們面對,而不是要求生活一切都給我們讓步。
爸爸在寺院里會有各種各樣的功課,其中有拜佛的功課,每次拜佛時,爸爸不是祈求一切順利圓滿,而是祈求我們都能夠擁有克服困難的心靈力量,能有有勇氣能力去面對不圓滿的生活。
祈求懺除過往所做的錯事,痛改前非,凈除罪障。
也許,長大了,有人會問你,你爸爸出家了,他沒有為社會做什么貢獻,光在寺院里念經拜佛坐禪勞動了。
現在我試著替你回答一下,就在前幾天,我在寺院參與接待了一個美國的宗教組織參觀考察。
你知道,人類社會所有的經濟、政治的沖突,其背后都是意識形態的沖突,東、西方文明的交流中,宗教的交流極為重要。
對世界的現在和未來都有不可估量的影響,那一天,爸爸在寺院的廚房里干活,我用這種方式讓西方的文明力量感受到東方中國的熱情和愛還有智慧和包容,用這種方式為眾生奉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這也不過是一個方式,接待西方的宗教組織有價值,在深山里寂靜地修學,實踐和體驗解脫之路也有價值,都一樣。
而且,進行宗教間的東西方交流并不是佛法的目的,真正的目的還有與生死和宇宙人生真相的終極目的。
會有人質疑,在家學佛和出家學佛不是一樣嗎
這個問題我也抉擇過,也沒怎么抉擇清楚,我極其尊重那些在家修行的行者,但我覺得自己更適合做個僧侶,能夠更專心,而且,這條心靈之路走的人越來越少了,我愿意在這條路上增加一個行者。
雖然爸爸的天資很差,但是愿意在實踐上、文化上乃至嘴上都接起這個傳承。
多年前,有一個乒乓球世界冠軍告訴我,有很多人終身苦練乒乓球,可是最終成為世界冠軍的人只有那么幾個,剩下的人都注定一生默默無聞。
在我看來,所有乒乓球冠軍背后的人都很了不起。
所以,不見得爸爸將來就有成就,但我是走在這條路上的人之一。
埋頭走,不去想成就不成就的事情。
這個小聰明,你也是可以借鑒的啊,將來你做事情的時候,就這么干,認準了,埋頭干,干好當下的每一件事情。
不去管別的。
對于你的未來,爸爸從不擔心,爸爸已經試著學會關照當下,而不是期待未來,做好當下的每一件事情,比如當下我在給你寫信,我很溫暖,很幸福,很快樂。
當下你在讀這封信,可能你躺在床上讀,可能是靠在搖椅上讀,可能邊拉屎邊讀,不管怎樣,當下,你也很快樂。
未來的某個當下,我在誦讀某部經論,你在背誦圣賢書;或者我在出坡勞作,你在干點什么和文化藝術有關的工作乃至也發心出家等等,做好當下的事,未來就沒有什么值得憂慮的。
憂慮未來是因為沒有把握當下。
爸爸在世間的公司和一些收藏留給了你的堂兄和母親,給你和姐姐留下一些我寫的書,有的書我自己也找不到了,你們在在網上買或者書店里買吧。
書籍的版稅以及影視改編權以及一些劇本都委托給你的母親處理,還有一些字畫作品留給了她,希望這些對你們都沒有用。
當然,如果你們在成年后愿意的話,可以在征得你們母親的同意下,用這些錢干點你們愿意干的事情,或者拿他買個你喜歡的車什么的。
不過,那個東西畢竟是個玩具而已,不要當真。
如果到時候你母親也用不上,你也用不上,可以把它捐給北京仁愛慈善基金會,賬號可以在網上搜到,那個基金會一直承載有爸爸的理想,是接引過爸爸的修學之橋。
出家講“辭親割愛”,我對這個詞有新的理解和認識,親是要辭的,愛是割不斷的,只是愛的性質變了,變的越來越大,不再是世俗之愛,努力干掉對自我的執著。
殺掉自私,培植智慧,出小家,進大家。
所以,如果有人說,你爸爸不愛你了,所以就出家離開你,不要你了,你就自豪地告訴他,我爸爸是愛我的。
我觀察過你小時候,很聰慧,比我要厲害多了,而且自幼就讀誦經典。
愛學習,愛思考,所以,還有很多很多的話,都在不言中。
最后,再跟你分享一個重要的人生體驗,那就是家常豆腐不放辣椒也很好吃。
也很歡迎你經過抉擇之后,也和我一樣走上解脫之路。
祝你一直這樣聰慧、正直、還有善良......愛你的老爸劉書宏2009-10-22“準凈人”的日常生活 龍泉寺那兩株千年銀杏樹,幾個月來天天看到劉書宏和他的妻子。
看著他們衣著簡樸,神情越來越清冽。
“十一”之后,劉書宏就要成為“凈人”,之后不久,就要正式剃度。
如今,他還只是“準凈人”,和妻子碰面,還會談及手里沒處理完的“俗事”。
妻子在寺里做義工,每天開著車忙采購。
從7月份開始,劉書宏每天的生活是這樣的:每天凌晨4點起床,到5點半,都是早課時間。
最近,早課內容是楞嚴咒。
6點20分吃罷早飯,到寺里的仁愛慈善基金會學百法明門論。
之后,其他同修去勞動,劉書宏開始寫未完的電視劇,下午5點開始上晚課,晚飯后跟著法師上經論,8點參加寺院建設,有時候直到22點過后才休息。
10月底前,他必須完成劇本。
同時也要處理完所有“世間”的事,包括和妻子離婚。
公司這兩年已經交給侄子經營,幾本書和電視劇的版權交給妻子,不久之后,劉書宏就了無牽掛,完成剃度。
寺里的僧眾和俗眾都知道他們是夫妻。
他們見過虔心求佛的男人女人,卻幾乎沒見過同時修佛的夫妻。
不過沒人驚奇。
沒人對他們怎么處理那些千絲萬縷的家事好奇,甚至沒人好奇他們曾是什么身份,為何到了山上。
沒人知道這個和他們看起來沒有區別的男子,曾是炙手可熱的網絡紅人、成功商人,有一對可愛的兒女。
2008年11月,北京郊區的鳳凰嶺十分寒冷,劉書宏租住的農家小院里已經堆了不少柴禾。
跟女兒最親的小狗寶寶,經常會在柴禾上撒尿。
這些柴禾,最終也沒用上多少。
他就是不由自主想砍。
他買了斧子、鋸子,每天開著車滿山找柴。
為了砍到更多更好的柴,他總是想買更好的工具。
這一天,劉書宏照常開著車上山找柴。
初冬的鳳凰嶺,很多樹木已經落光了葉子,有的卻頑強地綠著。
劉書宏從后備箱拿出新買的斧子,滿心喜悅,很快就砍了一捆柴。
當他扛著柴禾走向汽車的時候,突然涌上一陣迷惘:這些柴真的用得上嗎
自己真的需要它們嗎
自己追求的快樂生活,就是現在這樣,直到老死在小院嗎
劉書宏不大不小算個名人。
老網民,對《我就是傳說中的壞老板》、《祖國啊,我不過是擺了個小攤》等名帖不會陌生。
作者老蛋,就是劉書宏的ID。
那個時候的劉書宏,文風犀利幽默,專挑時弊,是一個有精英意識的“憤青”。
他為女兒寫書,《你不就是希望我快樂嗎》、《我就是希望你快樂》、《我還是希望你快樂》,從女兒呀呀學語到10歲,他細膩地記錄女兒成長的點點滴滴,幽默老爸和搞怪女兒的故事風靡一時。
他對女兒進行快樂教育,女兒從不參加學校考試,想玩爸爸去給老師請假,另類教育引起廣泛爭論。
劉書宏最后一次引起公眾關注,是2007年公開抵制電視播放動畫片《虹貓藍兔七俠傳》,引發網民熱議,甚至導致央視停播該片。
在老蛋蓬勃成長為一個網絡紅人、自由撰稿人的同時,劉書宏也慢慢成為一個成功老板。
他的般若廣告公司,在天津漸漸有了名氣,細水長流經營到今天。
2007年春,劉書宏把公司交給侄子打理,自己攜妻挈子來到北京。
第二年春天,他在鳳凰嶺下為孩子們找了間私塾,在山下租了間農家小院住下來。
夫妻倆除了到山上的龍泉寺上早課,“什么都不做”,整日就養花砍柴打發時間。
妻子和孩子們都很喜歡這樣的生活,他們像浮士德一樣,希望“停留一會吧”。
然而憤青劉書宏,卻想要成為一個僧人。
劉書宏萌生出家念頭,不是對現實不滿,“遁入空門”,而是有更高的精神追求。
1995年,一個朋友去四川色達學習,出發前,和劉書宏見了一面。
這位朋友是個居士,這次去色達,是要受五戒。
劉書宏提出了所有人都會問的問題:你放棄了世間所有的快樂,圖什么呢
朋友說,放棄是因為確信有更大的快樂。
25歲的劉書宏莫名震驚。
如今,劉書宏說他體會到了那種快樂,那是一種放大了的快樂,“站在那兒就是快樂的。
”十幾年來,劉書宏從來沒有斷過對“快樂”的追尋。
他戒煙,戒酒,戒葷,讀經,接觸僧人。
2005年,他成為天津第一個“短期出家”的人,跟著禪寺的一個高僧學習,做了7天的“和尚”。
7天里,他和僧人們一道上早晚課、吃素、干活。
就是那時,他對妻子表達了將來想出家的愿望。
妻子哈哈一笑,“你別開玩笑”。
然而說得多了,她慢慢意識到丈夫并非說笑。
2009年9月,在龍泉寺菜地干活的妻子小董神色平靜,“他是遲早要出家的。
當時只想時間能晚些。
”那位領劉書宏入門的朋友,至今仍是個居士。
劉書宏說,每個人的因緣不一樣,朋友的因緣是在家,而他,就是出家。
至于為什么非得出家不可,劉書宏笑了,“出家才專業啊
”他說,出家是一個繼續學習的過程,有了修為再出來幫助眾生,那就是他所追求的“更大的快樂”。
2008年11月的一天,劉書宏正式跟妻子說要退掉租用的小院,搬到山上去住。
妻子不樂意,兩人爭執起來。
但這個跟著丈夫學佛多年的女人,已經習慣了跟著丈夫走,她妥協了。
女兒劉真然也強烈反對搬家。
她舍不得山下自由自在的生活,舍不得養的那些花,尤其舍不得叫寶寶的小狗。
令人驚訝的是,沒幾天,寶寶無緣無故不見了。
劉真然一下興味索然,同意搬家。
當月,一家人退掉了農家小院,處理了汽車,搬到了龍泉寺的居士樓。
妻子和女兒住一樓的女眾宿舍部,劉書宏和兒子住男眾宿舍,平時劉書宏則跟著僧團學習。
2009年8月,劉書宏去私塾看孩子們。
這是上山以來第二次見孩子。
12歲的劉真然10歲那年從公眾視野里消失。
因為父親的另類教育,因為她的古靈精怪、快樂成長,很早她就是個小小的名人,經常受訪、做節目。
按照劉書宏的話說,如果她愿意,她有很多路可以選擇。
可是她覺得那些都“沒意思”,不如讀經來得快樂。
她和7歲的弟弟在一個免費的私塾學習,每天起得很早,只吃兩頓飯。
姐弟倆都很習慣。
弟弟劉湛然從5歲開始跟父母上早課,一站一個多小時,不幾天經書拿起來就會誦。
劉湛然一直生活在父親的書外,但父親對他的關注絲毫不少于姐姐。
2007年劉書宏發起抵丨制“虹貓藍兔”,最直接的原因就是4歲的小湛然受其影響,整天拿著個長劍嚷嚷“我要殺了你”。
劉書宏“在世間”的最后一次父女見面,他認真和女兒談了一次,告訴她,爸爸要出家了。
劉真然很平靜,說出就出唄。
語調一如“快樂系列”里那個搞怪小女孩。
但劉書宏分明知道,不一樣了,眼前的小姑娘,對人生的認識已經超越了不少成人。
采訪的時候,小董告訴劉書宏,女兒前幾天借同學手機給她發短信,從吃肉說到對生命的認識,讓她刮目相看。
告別女兒上山的時候,劉書宏心里掠過一絲不舍。
他把不舍強壓了下去。
從7月份開始,他開始作為準凈人封閉學習,學習各種戒儀,為剃度做準備。
整個修行的過程也是和自己搏斗的過程,和一切俗念搏斗,包括情欲。
在龍泉寺的栗子園里,因為記者采訪,幾天未見面的夫妻倆坐到了一起。
從成為準凈人開始,劉書宏見妻子就少了,只是吃飯的時候偶爾碰上。
北京的深秋當得起秋高氣爽幾個字,熟透的栗子不時從樹上跌落,發出輕微的碰擊聲。
兩個人神情淡然,跟在山上呆了很久的其他人差不多。
但說話間,仍然能夠感受到兩人間隱隱的親昵。
這個21歲嫁給他的女人,如今已經34歲了。
結婚13年,倒有12年跟著他學佛。
“她對我幫助挺大的。
”劉書宏笑,“沒有哭天搶地的,這幫助太大了。
”
我在色達,要不要去看天葬
可以去感受一下,現在看天葬已經不像前幾年什么都能看到,在禿鷲下來之前都是用簾子拉起來的,禿鷲下來之后幾乎都被它們擋住了。
其實看天葬主要是感受氛圍,在天葬開始之前不要一直在山坡上等著,可以在下面轉一下,了解很多關于天葬習俗的由來和意義。
希望能幫到你,有其他關于色達的問題和出行也可以去“色達旅游服務中心”網站,還不錯
胡歌和霍建華,你覺得誰更紅呢
不一定要立即出家,可以先去寺院做法工,或者參加短期出家體驗一下。
西雙版納的曼聽佛塔寺(法樂禪修園)是中國風氣最好、戒律最嚴的寺廟之一。
曼聽佛塔寺(法樂禪修園)屬于南傳上座部佛教,上座部屬于佛教中的“保守派”,比庫們依然穿著佛陀時代的三衣,延續佛陀時代托缽的習慣,采用佛陀講述佛法的古老語言。
比庫們的生活謹遵佛制戒律,不得隨意取舍。
南傳佛教認為:對于佛陀所制定的戒律,任何人都沒有資格進行增刪修改,作為上座部佛弟子,必須依照佛陀所教導的正法、律而遵行。
正因如此,南傳上座部佛教才相對完整地保持世尊正法、律的純潔性和正統性,使我們今天仍然能夠感受到兩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在世時比庫僧團修持生活的風貌。
在修行方面,按照戒定慧的次第,開展止觀禪修,有完整的傳承和明確的次第。
在禪定方面,對于禪相、有分心、禪支、五自在的次第,非常明確清晰,是我們國內聞所未聞的。
在慧學方面,按照十六觀智修習,次第明確,通過修行見到這個物質世界的最小組成單位,可以見到前世及來生,見證輪回,通過自己親證親見,達到解脫。
《撒哈拉的故事》好段摘抄、評價、感悟
【第1句】:黃昏,太陽正地平線,遼沙漠被染成一片血色的紅。
這時鼓聲響了 起它的聲音響得很沉郁,很單調,傳得很遠,如果不是事先知道是婚禮,這種 神秘的節奏實在有些恐怖。
我一面穿毛衣一面往罕地家走去,同時幻想著,我正跑 進天方夜譚的美麗故事中去。
動靜結合,用沙漠的色彩和鼓聲襯出作者當時的心情
【第2句】:“我不要,先給家,再來裝修我,沙漠里用不著衣服。
” 他仍穿鞋底有洞的皮鞋上班。
一句話寫出荷西樸實顧家的性格,同時也寫出了當時生活的艱苦。
【第3句】:太陽像溶化的鐵漿一樣灑下來,我被曬得看見天地都在慢慢的旋轉。
用當時的天氣寫出荷西的辛苦。
4飛蛾撲火時,它一定是極快樂幸福的 一個女人已經刮得全身的黑漿都起來了,還沒有沖掉,外面一間她的孩子哭了,她光 身子跑出去,將那個幾個月大的嬰兒抱進來,就坐在地上喂起奶來。
她下巴、頸子、臉上、 頭發上流下來的污水流到胸部,孩子就混著這些污水吸著乳汁。
我呆看著這可怖骯臟透頂的景象,胃里又是一陣翻騰,沒法子再忍下去,轉身跑出這個房間。
一直奔到最外面一間,用力吸了幾口新鮮空氣,才走回到鐵絲上去拿衣服來穿。
她們說你不洗澡,只是站著看,有什么好看
老板娘很有興趣地問我。
看你們怎么洗澡。
我笑著回答她。
你花了四十塊錢就是來看看
她張大了眼睛。
不貴,很值得來。
這兒是洗身體外面,里面也要洗。
她又說。
洗里面
我不懂她說什么。
她做了一個掏腸子的手勢,我大吃一驚。
哪里洗?請告訴我。
既吃驚又興奮,衣服扣子也扣錯了。
在海邊,你去看,在勃哈多海灣,搭了很多夏依麻,春天都要去那邊住,洗七天。
當天晚上我一面做飯一面對荷西說:她說里面也要洗洗,在勃哈多海邊。
不要是你聽錯了
荷西也嚇了一跳。
沒有錯,她還做了手勢,我想去看看。
我央求荷西。
從小鎮阿雍到大西洋海岸并不是太遠,來回只有不到四百里路,一日可以來回了。
勃哈 多有個海灣我們是聽說,其他近乎一千里的西屬撒哈拉海岸幾乎全是巖岸沒有沙灘。
車子沿著沙地上前人的車印開,一直到海都沒有迷路,在巖岸上慢慢找勃哈多海灣又費 了一小時。
看,那邊下面。
荷西說。
我們的車停在一個斷巖邊,幾十公尺的下面,藍色的海水平靜地流進一個半圓的海灣里 ,灣內沙灘上搭了無數白色的帳篷,有男人、女人、小孩在走來走去,看上去十分自在安詳 。
這個亂世居然還有這種生活。
我羨慕地嘆息著,這簡直是桃花源的境界。
不能下去,找遍了沒有落腳的地方,下面的人一定有他們秘密的路徑。
荷西在懸 崖上走了一段回來說。
荷西把車內新的大麻繩拉出來,綁在車子的保險杠上,再將一塊大石頭堆在車輪邊卡住 ,等綁牢了,就將繩子丟到崖下去。
我來教你,你全身重量不要掛在繩子上,你要踏穩腳下的石頭,繩子只是穩住你的 東西,怕不怕
我站在崖邊聽他解釋,風吹得人發抖。
怕嗎
又問我。
很怕,相當怕。
我老實說。
好,怕就我先下去,你接著來。
荷西背著照相器材下去了。
我脫掉了鞋子,也光腳吊下崖去,半途有只怪鳥繞著我打轉 ,我怕它啄我眼睛,只好快快下地去,結果注意力一分散,倒也不怎么怕就落到地面了。
噓
這邊。
荷西在一塊大石頭后面。
落了地,荷西叫我不要出聲,一看原來有三五個全裸的撒哈拉威女人在提海水。
這些女 人將水桶內的海水提到沙灘上,倒入一個很大的罐子內,這個罐子的下面有一條皮帶管可以 通水。
一個女人半躺在沙灘上,另外一個將皮帶管塞進她體內,如同灌腸一樣,同時將罐子提 在手里,水經過管子流到她腸子里去。
我推了一下荷西,指指遠距離鏡頭,叫他裝上去,他忘了拍照,看呆了。
水流光了一個大罐子,旁邊的女人又倒了一罐海水,繼續去灌躺著的女人,三次灌下 去,那個女人忍不住呻吟起來,接著又再灌一大桶水,她開始尖叫起來,好似在忍受著極大 的痛苦。
我們在石塊后面看得心驚膽裂。
這條皮帶管終于拉出來了,又插進另外一個女人的肚內清洗,而這邊這個已經被灌足了 水的女人,又被在口內灌水。
據泉那個老板娘說,這樣一天要洗內部三次,一共洗七天才完畢,真是名副其實的 春季大掃除,一個人的體內居然容得下那么多的水,也真是不可思議。
過了不久,這個灌足水的女人蹣跚爬起來,慢慢往我們的方向走來。
她蹲在沙地上開始排泄,肚內瀉出了無數的臟東西,瀉了一堆,她馬上退后幾步,再 瀉,同時用手抓著沙子將她面前瀉的糞便蓋起來,這樣一面瀉,一面埋,瀉了十幾堆還沒有 停。
等這個女人蹲在那里突然唱起歌時,我忍不住哈哈大笑特笑起來,她當時的情景非常 滑稽,令人忍不住要笑。
荷西跳上來捂我的嘴,可是已經太遲了。
那個光身子女人一回頭,看見石塊后的我們,嚇得臉都扭曲了,張著嘴,先逃了好幾十 步,才狂叫出來。
我們被她一叫,只有站直了,再一看,那邊帳篷里跑出許多人來,那個女人向我們一指 ,他們氣勢洶洶地往我們奔殺而來。
快跑,荷西。
我又想笑又緊張,大叫一聲拔腿就跑,跑了一下回頭叫:拿好照 相機要緊啊
我們逃到吊下來的繩子邊,荷西用力推我,我不知道哪里來的本事,一會兒就上到懸崖 了,荷西也很快爬上來。
可怖的是,明明沒有路的斷崖,那些追的人沒有用繩子,不知從哪條神秘的路上也冒出 來了。
我們推開卡住車輪的石塊,繩子都來不及解,我才將自己丟進車內,車子就如炮彈似的 彈了出去。
過了一星期多,我仍然在痛悼我留在崖邊的美麗涼鞋,又不敢再開車回去撿。
突然聽見 荷西下班回來了,正在窗外跟一個撒哈拉威朋友說話。
聽說最近有個東方女人,到處看人洗澡,人家說你--那個撒哈拉威人試探地問荷西。
我從來沒聽說過,我太太也從來沒有去過勃哈多海灣。
荷西正在回答他。
我一聽,天啊
這個呆子正在此地無銀三百兩了,連忙跑出去。
有啦
我知道有東方女人看人洗澡。
我笑容可掬地說。
荷西一臉驚愕的表情。
上星期飛機不是送來一大批日本游客,日本人喜歡研究別人怎么洗澡,尤其是日本女 人,到處亂問人洗澡的地方--荷西用手指著我,張大了口,我將他手一把打下去。
那個撒哈拉威朋友聽我這么一說,恍然大悟,說:原來是日本人,我以為,我以為… …他往我一望,臉上出現一抹紅了。
你以為是我,對不對
我其實除了煮飯洗衣服之外,對什么都不感興趣,你弄錯了。
對不起,我想錯了,對不起。
他又一次羞紅了臉。
等那個撒哈拉威人走遠了,我還靠在門邊,閉目微笑,不防頭上中了荷西一拍。
不要發呆了,蝴蝶夫人,進去煮飯吧
吃過飯后我們在天臺上坐著,那夜沒有風,荷西叫我開燈,燈亮了,一群一群的飛蟲馬上撲過來,它們繞著光不停地打轉,好似這個光是它們活著唯一認定的東西。
我們兩人看著這些小飛蟲。
“你在想什么
”荷西說。
“我在想,飛蛾撲火時,一定是極快樂幸福的。
” “我在想,為什么我們一定要做家具
為什么我們不能學撒哈拉威人一輩子坐在席子上
” “因為我們不是他們。
” “我為什么不能改,我問你
”我抱住三塊木條再思想這個問題。
“他們為什么不吃豬肉
”荷西笑起來。
“那是宗教的問題,不是生活形態的問題。
” “你為什么不愛吃駱駝肉
基督教不可吃駱駝嗎
” “我的宗教里,駱駝是用來穿針眼的,不是當別的用。
” “所以我們還是要有家具才能活得不悲傷。
” 那個下午,我整理海運寄到的書籍紙盒,無意間看到幾張自己的照片。
一張是穿了長禮服,披了毛皮的大衣,頭發梳上去,掛了長的耳環,正從柏林歌劇院聽了《弄臣》出來。
另外一張是在馬德里的冬夜里,跟一大群浪蕩子(女)在舊城區的小酒店唱歌跳舞喝紅酒,我在照片上非常美麗,長發光滑地披在肩上,笑意盈盈—— 我看著一張一張的過去,丟下大疊照片,廢然倒在地上,那種心情,好似一個死去的肉體,靈魂被領到望鄉臺上去看他的親人一樣悵然無奈。
沙是一樣的沙,天是一樣的天,龍卷風是一樣的龍卷風,在與世隔絕的世界的盡頭,在這原始得一如天地洪荒的地方,聯合國、海牙國際法庭、民族自決這些陌生的名詞,在許多真正生活在此地的人的身上,都只如青煙似的淡薄而不真實罷了。
“這兒是我的土地,我父母埋葬的地方。
”沙依達的眼光突然朦朧了起來,好似內心有什么難言的秘密和隱痛,她竟癡了似的靜坐著忘了再說話。
“你呢
三毛
”過了好一會兒,她才問我。
“我是不想走的,我喜歡這里。
” “這兒有什么吸引你
”她奇怪地問我。
“這兒有什么吸引我
天高地闊、烈日、風暴,孤寂的生活有歡喜,有悲傷,連這些無知的人,我對他們一樣有愛有恨,混淆不清,唉
我自己也搞不清楚。
” “如果這片土地是你的,你會怎么樣
” “大概跟你一樣,學了護理醫療,其實——不是我的和是我的又怎么分別
”我嘆息著。
世界上沒有第二個撒哈拉了,也只有對愛它的人,它才向你呈現它的美麗和溫柔,將你的愛情,用它亙古不變的大地和天空,默默地回報著你,靜靜地承諾著對你的保證,但愿你的子子孫孫,都誕生在它的懷抱里。
不偷生茍活,就去流亡吧
我的朋友,我們原來并不相識,而今也不曾相逢,但是人生相識何必相逢,而相逢又何必相識。
在臺北,我不覺得離你們近,在非洲我也不覺得離你們遠,只要彼此相知欣賞,天涯真是如此比鄰啊
我雖然常握著我生命小船的舵,但是在黑暗里,替我掛上了那顆在靜靜閃爍的指路星,卻是我的神。
他叫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在我心的深處,沒有懼怕,沒有悲哀,有的只是一絲別離的悵然。
因為上帝亙久不變的大愛,我就能學習著去愛每一個人,每一個世上的一草一木一沙。
上一篇:三年級上冊期中家長會家長感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