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在线欧美_性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在线_91caoporn超碰最新地址_天堂网在线最新版www资源网_欧美视频精品_91嫩草精品_久久精品成人免费观看97_中文字幕在线2018_久久久综_a级免费毛片_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aⅴ图片_国产无遮挡又爽又黄的视频_欧美激情二区三区_久久天天_色老头一区二区_三级网站免费_91探花国产综合在线精品_精品日韩中文字幕_精品中文字幕在线_日韩美女在线视频

歡迎訪問散文集文學網!

太虛大師的幾句名言-經典名人名言

文心雕龍 分享 時間: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點贊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講話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又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般若心經》或《心經》,是般若經系列中一部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提綱挈領、極為重要的經典,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誦的佛經。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講話

竺摩法師

「心經講話」自序

一心經與佛法關系

二提示般若的要點

三心經盛行的原因

四經題的綜集解釋

1略解經題的意義

2尊重般若的梵音

3確定真理的法印

4世智佛智的比觀

5粗陳般若的種類

6波羅密多的名義

7分析心識的種類

8本經和十二部經

五譯本與譯者略歷

1譯本的略史

2譯者的簡歷

六圣者的自在生活

七五蘊皆空的真義

八觀空所得的利益

九融相歸性的正觀法

十泯相證性的體悟

1觀五蘊空

2觀十二處空

3觀十八界空

4觀十二因緣空

5觀四諦空

6觀六度空

十一三乘共證的斷果

十二諸佛不共的智果

十三般若無上的神力

十四密咒加持的效益

「心經講話」自序

心經在華譯諸大乘經中,可說是一部文句極其簡短的經典;但是它所包涵的義理,卻是非常的深廣,世出世間法和利大小乘教義,都有概要的提示。因此,也有人要求,最好能寫一部既簡單又明白、既切要又確當的注解。這倒是極好的想法,只是說來容易寫來難,確實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筆者在廿多年來,曾經講過心經五六次:第一次是在一九五四年五月,暹羅龍華佛教社所建筑的太虛大師舍利塔落成,恭請暹僧王朱點法粉,邀我由香港飛去主禮舍利奉安入塔,講彌勒上生經後,又在曼谷中華佛學研究社宣講心經三天,因為時間短促,只講了一個輪廓。第二次是五七年七月,在吉隆坡扶風精舍,為諸信眾,作了七天的通俗演講。第三次是七八年五月,在美國舊金山慈恩寺開光法會中,用不純熟的粵語,生吞活剝地講了一番。第【第4句】:五兩次,是八月由美國歸來,在檳城三慧講堂和馬來西亞佛學院各講一遍,尚有多少研究的性質。第六次是同年十一月阿彌陀佛誕,在新加坡佛緣林佛七期間,每晚宣講,情形非常踴躍,雖然在第三四晚大雨滂沱,漳宜路有些地方水漲兩尺多,而自大小坡和中魯遠道而來的聽眾都不顧危險,涉水而過,形色歡悅,得未曾有!在這數次的講說中,事前都未預算出版講錄,因我覺得有關心經的著作,古今以來的大德緇素,尤其是中日兩國的佛教學者,他們所寫的心經注解,已不下三四百家之多,其中有不少名著,發揮經義,淋漓盡致,用不著我再來浪費紙張和筆墨,縱使我能寫一本注釋出來,絕不會比別人家的高明,所謂「言前人之所未言,發前人之所未發」,那又是談何容易?常見有人為心經寫序,多有贊為「言所未言,發所未發」;其實呢,前人早已言之,早已發之,只是自己短視,未曾見及,未曾發現吧了。那么,我這次為何又要出版「心經講話」呢?這因為這次飛美之前,搜集了多少參考的資料;回來又為講堂和學院的同學們講解,其中亦有人作筆記的;同時亦有人希望出版一部比較簡要明白的講錄。因此,便有這本講話出版了。不過所講的話,都是普通話,毫無特別,仍不免是「仰古德之鼻息,拾前人之牙慧」,更談不到什么「言所未言,發所未發」了。

我有一個感覺,在講心經時,覺得經中有好些地方,對於修學佛法的人,是極有利的;因它雖然是著重空義的發揮,但決非如普通一般哲學的空理空論,不落邊際,而是處處空有齊舉,解行并進的。如經文開頭就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正是簡約地揭發出一個教人由修養而得解脫的法門。我們現在所以受苦受難,是因未空五蘊,在五蘊法上生起執見情愛,起惑造業,故受諸苦;同時即使能依五蘊法作觀,若是落於虛妄分別,仍是成為解脫清凈自性的障礙。如我們現在見到一尊佛像,以五蘊法來說,見到是眼受「色」(色蘊),感「受」了這色,就會生起「想」,想起佛陀莊嚴的相好,功行、以及教義,又會從教義更生起「行」動的實踐,然後「識」別了解是非邪正的道理。對於佛像可以生起這五種知解的作用,對於其他各種事物,亦一樣可以生起這五種知解作用。這作用運想構思慣了,久而久之,就會在心體上叢生一些「知識影像」,好似一張網蓋覆著,把我們本來無物的清凈自性蓋覆了,迷昧了,自己不覺不知,反而妄認這不清凈的知解作用,以為是自己的真心,簡直是認賊作子。正是「譬如百千大海,棄去不用,而認一浮漚體」。現在觀自在菩薩工夫得力,以甚深般若的妙觀,照察而知這在五蘊上所起的知解作用,都是因緣假法,虛妄無體的,把這一張蓋覆自性的網揭開,就可明心見性,直透真源,清凈自在,得大解脫,什么苦厄都可以消除了。所以心經一開始,就教導我們這一個離苦得樂的簡明方法,我們能依之修學,觀空五蘊,揚棄一切虛妄分別的知見,就可對這煩擾的人生,生起清凈自在的實際受用。

此外,經文中的:空三科法,由有相到無相;空四諦法,由苦集到滅道;空十二因緣法,由順生到還滅;空六度法,由相對到絕對;遠離夢想顛倒,由生死到涅槃;依般若波羅蜜多故,由煩惱到菩提;能除一切苦,由悲觀到樂觀;大眾度到彼岸,由消極到積極;在在都是教人即知即行、自利利他的方法。所以學佛的人,未能廣學八萬四干法門,只要能選擇心經中所講的方法去修習,解行相應,皆境圓明,那所起的受用,亦是如「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取之無盡,用之不竭」了。

佛歷二五二三(一九七九)年五月十日衛塞節。

一心經與佛法關系

現在講的這部「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可以簡稱「般若心經」;還有更簡單通俗的稱呼,叫做「心經」。這個心經的經名,很通俗普遍,不但學佛的人都知道,就是未學佛的人,亦多有聽過這個經名;只是懂得它的道理的人,卻是很少。如有些人,把「般若波羅密多」的「多」字,拖到下面與「心」字連在一起讀,於是就變成了「多心經」。自己以為讀得不錯,或者這部經是講很多心的,真是會笑彎了人的肚腸!因找遍了佛說約三藏十二部經,也找不到有一部叫做「多心經」的經。凡是佛教的經典,都是釋迦牟尼佛講的;而佛是出生在印度,所以中國的大乘佛經,都是從印度的梵文翻譯過來的。除了大乘的三藏經典,還有小乘的巴利文三藏,卷數之多,真如汗牛充棟,說之不盡;而其部派的教史與教義,亦有很大的演變。原始的小乘佛教,最初只有根本的上座部和大眾部,後來演化成二十部;大乘原來的教義,則不出性相空有之學。性空之學,弘盛於龍樹大師,亦名中觀學,傳來中國謂之空宗,或三論宗;相有之學,傳之於彌勒無著,亦名瑜伽學,在中國謂之唯識學,或法相唯識宗。所以凡是說相有的經典,都屬於唯識部門所攝;而說性空的經典,則屬於中觀學系的典籍。現在講的這部心經,是屬於中觀性空部門的寶典。在佛教的大藏經中,屬於般若部門的經典,不但義理湛深,即數量亦相當豐富,總共有七百四十七卷。在中國唐代初期所編的大藏經,共有五千零四十八卷(現代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經已增至一萬多卷),把般若經的卷數與之一比,已占全藏卷數七分之一強。而唐玄奘法師所譯的大般若經六百卷,尤稱般若部門之巨構。這可見般若經在全部佛教中所處地位,是非常地重要。古今諸家判教,抑揚教法雖各有不同的見解,但對於般若法門,都是十分重視的。如唯識宗立三時教??有相教、無相教、中道教,把般若經判在第二時教,是屬於空的無相教,由於無相的法空,就接近了最高深、最圓滿的中道教。天臺宗五時判教,把般若判在第四時教,由於般若時的融通淘汰,蕩執成智,才悟入法華的圓教。但天臺判教的五時,有「別五時」與「通五時」,別五時固然判般若為第四時教,而通五時則通前華嚴、阿含、方等,通後法華、涅槃,於其中間,常演般若妙義。所以佛陀曾說:「初自鹿苑,終至泥洹,於其中間,常說般若」。天臺判的別五時,說佛講般若經講了二十二年;但在通五時中,更證明了佛陀的一生,常談般若。可見般若經不但卷數很多,義理亦很重要,如果不重要,何必常常演說般若呢?太虛大師嘗說:「業力是佛法重要的一法」;我想,般若更是佛法重要的一法。因般若與業力,同是佛法的根本要義,大乘佛教以般若為根本,小乘佛教以業力為根本。知道大小乘的根本教義,是在般若與業力,才能把握到佛教的重心。同時業力固然重要,六道眾生的上下升沉,不是有什么最高的神在主宰、在操縱,完全就是操縱在每個人自己所造的業力;而業力是幻現於妄心,華嚴經所謂:「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楞伽經則謂:「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心欲使之善,則所生之法都是清凈;心欲使之惡,則所造之法都是染污的。清凈的天宮凈土,染污的地獄苦器,都從每個人自己的心識所創造,所發現;而染凈的主使,則受控制於自己所做善惡的業力。所以魔力不大,業力最大,然而心識之力更大,它可以轉移業力。我們學佛的目標,在凈法的追求,先要凈化身心,才能凈化世界,故維摩謂:「眾生心凈故國土凈,心垢故國土垢」;然欲修習凈法,消除罪業,又非從修習般若「行深般若波羅密多」不為功,因從文字般若而修觀照般若,由觀照般若功深,才達到學佛的究竟目的實相般若。所以說,業力固然是佛法重要的一法,而般若亦是佛法重要的一法,并無有錯。

佛法有兩種:一種是證法,一種是教法。證法,是佛陀內自修證的境界,是第一義諦,非語言文字思量之所能及。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教法,是佛陀為憐眾生的迷情,解除眾生的苦難,從自己所證真實無妄的理體,而起利他方便的作用,於無分別中而起分別,無言說中而起言說,從大悲心中流露出無量的言教,後世編成了三藏的經典。法華方便品說:「諸佛智慧,甚深無量;其智慧門,難解難入」。諸佛智慧,就是實相般若的證法;其智慧門,就是方便般若的教法。解深密經勝義諦相品說:「我說勝義,是諸圣者內自所證,超過一切尋思境相,尋思但行有相境界;我說勝義不可言說,尋思但行言說境界;我說勝義絕諸表示,尋思但行表示境界;我說勝義絕諸諍論,尋思但行諍論境界」。這佛陀內自所證的超過尋思、言說、表示、諍論的勝義諦相,便是證法;那尋思所行,言說所及的世俗諦相,就是教法。

這兩種證法與教法,與般若的理趣,亦極接近,因般若亦有「有言般若」與「無言般若」?有言般若,是尋思所行,言說所及的,即三般若中的文字般若、觀照般若,也就是教法;而無言般若,便是佛所修證而悟得的實相般若,也就是離言的證法。有人說金剛經,佛在「飯食訖、洗足已,敷座而坐」,寂然入定。是說的「無言般若」;到後來出定開口說金剛經,才是「有言般若」。所以證教二法,與有言無言兩種般若,亦是相通的。

二提示般若的要點

現在再把般若的要義,舉出幾點:

【第1句】:般若是諸佛的父母:般若為諸佛的父母,亦是一切經典的根源。大般若經說:「般若波羅密,能生諸佛」。大智度論說:「般若能生諸佛,攝持菩薩,佛法即般若」。又說「般若波羅密是諸佛之母;諸佛以法為師、法者,即是般若波羅密」。又說?「甚深般若波羅密多,能生諸佛一切功德;能示世間諸法實相。由此因緣,我等諸佛,常以佛眼觀視,護念甚深般若波羅密多,為報彼恩,不應暫舍」。金剛般若則說:「一切諸佛及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本經亦云:「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因此,學佛者如不多聽般若經,不明了般若的奧義,恐亦不能明了其他一切大乘的經典。

【第2句】:般若是諸法的先導:諸法、是指六度中前五度所修的事功;般若,是指第六度的智眼。前五度如布施等所修的一切善行,都要靠般若的智慧來做先導,因般若是「擇法智眼」,沒有智眼的觀照明了,如盲人行夜路,難免有墮坑落塹的危險。故智論說:「五度如盲,般若如導」。原因是在般若的空智,能掃蕩執情,心無住著,使一切法都能離去煩惱的纏縛,解脫自在;不然,住相行善,都與世善相同,不能成為出世的佛法了。如金剛般若所說:「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則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般若智照,如日如燈,行於大道,明達標的;無此智導,如盲如暗,難脫坑塹。如修人天善行的人,上生天堂,福樂自然,但報盡仍會墮落三途。永嘉證道歌云:「有相布施生天福,猶如仰箭射虛空,勢力盡,箭還墜,招得來生不如意」。原因亦在缺乏了般若的智導,所修善行,未能忘情,執相成病,落於有漏的愛染,難成無漏功德,故不能超脫三界的輪回道路。明朝蓮池大師,一晚在法堂看經,看到一個「父子作賊」的故事,忽然哈哈大笑。同伴問他為何大笑如此?他說:「笑他父子情忘,始能作賊」。原來有一個賊子,一向不知父親是靠偷竊為生的。一日見父年老,要求傳受一藝,以維持生計。老賊笑而不答,至當晚三更,呼子一同出門,行止在一巨富家,在窗下挖一地洞,命其子跟隨爬入,登堂入室,撬開衣櫥之門,命子入內,還將櫥門關鎖,自己溜歸大睡。賊子在櫥難出,情急計生,作老鼠咬衣服聲。女主人驚醒急啟其門,賊子乘機沖出,循原洞爬出而逃。主人喊賊,眾人黑夜追捕將及,賊子又情急智生,捧大石墜井,追者圍觀,以其投井,賊子乃得從容而歸,怒叱其父狠心,棄之不顧!父笑問他如何無事歸來?賊子具道其故。父聞而呵呵大笑,并告其子說:「吾法已付與汝,以後汝自有法維持家計」!這便是蓮池「笑他父子情忘,始能做賊」的緣故。如情不忘,如何肯把兒子鎖在柜里,自己跑了。必要忘情,始有奇跡出現。我們學般若法門,亦是如此,學到情忘執破,自會水到渠成,出現新的境界,好比「山回路轉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第3句】:般若以空義為總持:總持、是總一切法,持一切義,包括了全部佛法的含義。佛法可以定慧為總持,亦可以陀羅尼為總持;而佛法的般若,卻以空義為總持。大般若云:「般若本攝一切法盡,唯其空故,涵攝一切」。般若注重掃蕩執情。以顯畢竟空理,然此空埋,空而不空,涵攝諸法。因此空,非凡夫所執空洞死板的頑空,非外道所執虛無斷滅的惡趣空,非二乘無為枯寂的偏空,而是菩薩破掉頑空、惡空、偏空所顯的非空非有的勝義空。勝義雖空,卻是空而不空的妙有,不空而空的真空。所謂「畢竟空中無盡藏,有花有月有樓臺」。能包涵一切法,能總攝一切法的空,也便是心經中所說的「諸法空相」的空。故虛大師說:「此經為諸法之總持,此咒又為此經之總持」。

【第4句】:般若為諸經的首長:古代判教的大德,從豎的時間,有判般若為第三時教,或第四時教;若約橫的空間來說,不論何時,佛說了義大乘之教典,都可稱為諸經之首長。況佛說大乘諸經,每部經都有它的重要義理,強調此重要義理,即以此經為最、為首、為長、并無不可。或一經的陳義最高,說理最圓,卷數最多的,指為眾經之首,亦無不可。平常在中國的佛教界,向來多推「法華為眾經之長」,或推「華嚴為經中之王」;但在數量上說,法華只有七卷二十八品;華嚴有「四十華嚴」、「六十華嚴」,最多亦不過八十卷的華嚴經;而大般若經一部,就有六百卷,洋洋大觀,不可謂為諸經之長,眾經之王嗎?又從義理上說:華嚴是「兼別明圓」的「別教大乘」也好,法華是「純圓獨妙」的「同教大乘」也好;然不經大乘般若的蕩執成智,何來法華的純圓獨妙,華嚴的圓頓大教呢?又法華所詮顯的最高理境是「諸法實相」,華嚴最高的陳義是「一真法界」;然此類最高的境界,如不經般若的觀照工夫的洗鏈與演進,試問從那里,用甚來完成與表現「諸法實相」或「一真法界」的理性呢?故金剛般若說:「此經為大乘者說,為最上乘者說」;足見佛說般若,以般若為佛法的中心時,贊嘆此般若,并善巧強調此般若為最高的佛法,又有何不可呢?

三心經盛行的原因

心經在中國,自唐至今,千多年來,流傳甚廣,老嫗能誦,豎子知名,深入民間,膾炙人口,比較其他的華譯經典,更為盛行。在日本,亦極流行。普通人有把心經稱為「繪心經」、或「盲心經」。意思是因為那些不懂文字,不識經文的人,猶如盲者,把心經用圖案畫繪出來,好像通俗的連環圖一樣,特別印行出來,方便她們認識心經。由此可知道這心經,是多普遍地流行於民間,比之在中國的普遍流行,并無遜色。探其盛行如此,約有幾種原因:

【第1句】:簡明切要:心經譯文,簡潔明暢,文句不多,涵義卻深,大小乘的教義,戒定慧的三學,幾乎都具備了。如經中說的四諦十二因緣,是小乘法;「無智亦無得」等六度,是大乘法;三般若的內容,即包括了戒定慧的三無漏學。

【第2句】:句短易記:心經的譯文,短小精明;且字數不多,只有二百六十個字,便於讀誦,容易記憶。所以不但在中國的大小叢林里,朝晚功課,必須背誦;就是在寺院內外的老嫗,亦多能讀,豎子亦多知其名,或亦能念誦。

【第3句】:適合口調:心經的譯筆,明朗流暢,合於讀者的胃口,容易念誦。

如「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等文案,一讀再讀,便可瑯瑯上口,不會忘記。

【第4句】:文約理詣:心經文句雖簡,而涵義湛深。如「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及「無智亦無得」等文句,性相空有的奧義,莫不具備。「諸法空相」,是顯性空的空相;不生滅、垢凈、增減,是顯諸法「法爾如是」的真理是有的,不是空了什么都沒有,才叫做空。

【第5句】:現前蒙益:念誦心經,能得冥陽兩利,存歿均可沾益。平時寺院里超度先靈,多念阿彌陀經、心經、往生咒,看來心經好似專利死者的,其實是與生者更有利。如大唐西域記所載:玄奘法師在西游取經途中,經流沙,越蔥嶺,遇一大河阻隔前路,四顧無人,又無舟楫可渡,正在旁徨之間,忽見水面漂著人用的器物,知上流必有人住,乃溯流而上,果見有老僧臥病草舍,乏人照顧,憐而服侍之;至病愈欲走,老僧意有所感,出梵本心經授之,并謂:「來日取經途中必遭諸多災厄,若誦此經,便可解除」。後來奘公背熟此梵本心經,果於途中,解除許多災難。如有一次公渡?,以相貌莊嚴,為土著選中,欲殺之以祭河神。公以取經未成,焉可先死其身,乃央求他們,待取經歸來,供其祭神。土著不肯,綁之欲殺。時公無奈,臨危不亂,默誦梵本心經有驗,忽起風暴,飛沙走石,天昏地暗,大禍將臨。土著睹情大驚失色,知公神明,不可侵犯,乃松其綁,投地哀求謝罪,天復清明如故。自此奘公每遇災難,誦之即解其危。憑此靈感,歸譯其文,輾轉抄寫,廣為宣播,紙貴洛陽,風行一時,此亦為心經弘盛的原因。

【第6句】:顯密雙修:佛教分有顯教和密教,信徒隨根選修,各蒙其利。本經是提示顯密雙修,真俗并觀,誦文可得顯益,持咒更獲密護,定慧兩運,現未俱利,因此人多喜歡讀誦,這亦是本經普遍流行的原因。

四經題的綜集解釋

自有華譯心經以來,古今緇素讀誦其文,講解其義的大德,不知凡幾

;注解本經的作者,亦不下三數百家:解文則各抒心得,互競其美;釋題則深淺互異,廣略不一。然雖各據所說,發揮其義,而在形式上解題的方式,以依智者大師五重玄義的規模為多。現為便利說明起見,亦采用其方式;不過筆者淺識,重在說明,有理可知,無玄可談,故把「玄義」易為「意義」了。

1略解經題的意義

(A)釋名:本經以法喻立名。般若波羅密多六字是法;心字是喻。喻心經乃六百卷大般若經的中心,為佛法之心要,比如我們人的心臟,為全身的中心,全身的脈絡,都操之於心臟,心臟的好壞,可以影響整身的健康與否。

(B)顯體:一經有一經的主體,若標明主體,則說法者胸有成竹,不致依文解釋,而聽法者心領神會,亦可智珠在握,運用自如。本經的主體,在顯「諸法空相」,亦在顯明「無智亦無得」的畢竟空理,從空理的本體,而演化一切現象的諸法。

(C)明宗:宗是宗要,本經以證悟「實相般若」為宗旨,由觀照般若,照見諸法性空無得,即顯現實相般若的真理,達到由學佛而成佛的目標。

(D)辨用:用是作用,本經既有主體和宗旨,就有從體所起的作用;它的作用是什么呢?就在「度一切苦厄」,或「能除一切苦」。苦是惑、業、苦三障之一,能照見五蘊皆空,便可息滅貪瞠癡三惑,解除一切由惑業而來的苦報。

(E)判教:是判定本經所說義理的淺深,屬於佛陀一生說法那一個時期的言教。佛陀一生的教法,有判為五時八教,有判為三時教,有判為一音教,則為大乘。維摩經說:「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有判三時教的,有兩種說法:一是解深經說三時教,初時說阿含經為有相教,次說般若為無相教,後說解深密經為中道時教。本經屬於第二的般若時教。二是智光清辨兩論師所判的三時教,一以阿含等經說諸法有的為「心境俱有教」,二以解深密經等說三界唯識為「境空心有教」,三以般若等經明一切皆空,為「究竟了義時教」。本經被判為第三時的究竟了義時教。而天臺的五時教,則判本經屬第四時般若教,是對根機已熟的眾生說的大乘法,使之回小向大,直趣佛果。這樣看來,無疑的,本經是屬於究竟了義的大乘佛法了。

2尊重般若的梵音

般若二字,梵音原為PRAJNA,華譯除般若外,還有班若、波若、缽若、般剌若、波羅娘等異譯;而最通行的,是般若二字。古來譯經的規則,對於印度佛教中專門的名詞,有「四不翻」與「五不翻」的保留梵文原音。四不翻是:【第1句】:翻字不翻音,如般若、咒等;二、翻音不翻字,如字;【第3句】:音字俱翻,如華文經典;【第4句】:音字俱不翻,如梵本原樣。五不翻是:

【第1句】:多含不翻,如阿羅漢(具殺賊、無生、應供三義)薄伽梵(具熾盛、自在、端嚴、名稱、吉祥、尊貴六義);

【第2句】:秘密不翻,如神咒;

【第3句】:尊貴不翻,如般若;

【第4句】:順古不翻,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第5句】:此無不翻,如庵摩羅果、閻浮提樹。

般若不翻,其原因不但尊貴,亦因含意深遠,不易譯得妥切;但歷來翻經的譯者,亦有翻出六義的:一遠離,出放光經;二明,出六度集經(明度);三清凈,出大品般若;四慧,此說很多經典都有;五智,此說較少,如智度論;六智慧,此說最多。但為何不流行智慧而仍通行般若呢?釋論上說:「智慧輕薄,不能稱於般若」。智慧被人口輕輕地說慣了,說出來不會引起人的恭敬、尊重,故仍保持般若,不用智慧。又智慧所以輕薄,因世間的智慧,不切實際,且含有好壞二義:一好的智慧,如寫一部好書,教人立正見,修正行,會使人上進,得大利益;二壞的智慧,若作一篇壞的文章,誨殺誨盜,誨淫誨妄,相習成風,流毒社會,就會使很多人墮落。所以說智慧輕薄,不但壞的智慧是染污不凈的,即使是好的智慧吧,依佛教看來,亦屬於世間「有漏法」的「世智辯聰」,不能靠此脫離生死,超越輪回的;而佛法的般若,是從正知見,正思想生出來的正智慧,清凈無染,有百利而無一弊的,所以是被尊重而非輕薄了。

3確定真理的法印學佛的行者,要達到學佛的目標,須要修得般若高度的智慧,才能徹證人生根本的真理。這真理在佛學的名詞,亦呼做「真如」。真者不偽,如者不變,它是「法爾如是」的,包括了本來如此、必然如此、普遍如此的三個原則,才能稱之為真理,才當得真理的美名;否則,沒有或不合這三個真理的原則,那就是世間法的真理,不是佛學上所講的真理了。因在世間法中如科學家、哲學家所說的真理,他們對真理所下的定義,都是變化不定的,後勝於前,前仆後起。如愛因斯坦所發明的相對論,當時大家都奉為金科玉律,可是曾幾何時,現在又被後起的科學家楊振寧、李政道等把他的對等定律推翻,他的真理就不能成為決定的真理了。而佛陀所悟證所發現的諸法之「真如」,是亙古不變,歷久常新的。佛陀在小乘經典中,分判世間法與出世間法的真理,說有「三法印」,凡是經過三法印印定正確不變的真理,就是佛法;不然,任你說得頭頭是道,與三法印之理不合,都不能稱之為佛法。三法印的名義如下:

(A)諸行無常:諸、指一切法;行、是遷變不停的意思。這是從豎的時間說的,諸法從過去到現在,現在到未來,都是川流不息在變動,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換舊人」,所以是無常;不過變有「突變」與「嬗變」,突變粗顯容易知道,嬗變隱微不易覺察,有些人就誤認諸法是常住了。

(B)諸法無我:指一切諸法,都是緣起性空的,其中找不到一個單獨常存的我,這是約橫的空間來說。因諸法既是從眾緣和合而生,緣來即生,緣散則滅,生滅法中,那里有固定不變的我體存在,所以理解它是無我可得。但世間的人,多數是執著有我,做我的奴隸,為我驅使,造業受苦。我曾在美國報紙上看到一則新聞,美國有一班好奇的大學生,想要知道人們在電話或書信來往中以那一個字用得最多?在討論這個問題:有的認為一定是戀愛的「愛」字為多;有的以為游樂的「樂」字最多;有的認為是讀書的「書」字最多,有各種不同的推論。很多學生經過半年的實地調查與考驗,結果以「我」字出現最多。以打電話來說,每十通電話中,統計有一百三十個我字。如拿起電話筒來聽:你是誰?是我。你問我作什么?我向你報告一個有關我們的好消息……每句話里都忘不了我,可見世人都是執有我的。這便是執有我的是世法,說無我的,才是合乎佛法無我法印的道理。

(C)涅槃寂靜:這一法印,是從世間的生滅法中,印定了出世佛法的涅盤,是不生不滅的真理。涅槃的理性,是從息滅了一切動亂變化的生滅現象,回歸到本來無生滅差別的理性中,體驗到宇宙人生的真如,悟證成佛最高境界,謂之涅槃。凡是說及涅槃、真如的典籍,都可印定它是佛法無疑。小乘佛教說三法印的真理,是行者從修學悟解的程序而來的,先了知諸法無常、空,才了悟在諸法中無我可得,無我執,無煩惱,無業障,就進入了寂靜的涅槃。大乘佛教則站在最高的勝義空上,只用一個空字,便把三法印統攝起來,成為一個「諸法實相」的無相印。無相即空,但空并非沒有了東西,而是經過一番革命性的徹底的大破壞,惑盡情空,掃蕩了一切虛妄的知見,才把實相無相的一切無為的真理和功德建設起來。

4世智佛智的比觀

般若的智慧與世俗的智慧,很容易混同,所以在佛經里加以分別,把般若的智慧叫做真智妙慧,以示與一般的世智俗慧不同。因世智俗慧從好的方面說,亦是世間的善法,不能說它有什么不對,可以攝入般若的方便智中;但是從壞的方面說,那些知見不正、思想錯誤的講話,或舞文弄墨的黃色文章,文過飾非、言詞艷麗,動人心魄,真不知要遺誤多少的聽者與讀者,瞎人眼目,損人慧命,使人退墮。這些世智俗慧,自然與般若清凈無染的真智妙慧,要距離得很遠很遠了。智慧二字,亦可以分別解說:智有真智與俗智;慧有聞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真智是觀察諸法的勝義,用以內照真如的理性;俗智是觀察世法的差別相,用以分別外在諸法的不同事相。聞所成慧是文字般若,由文字的方便作用,使我們悟解佛法;思所成慧是觀照般若,由於觀照的得力,使我們的「始覺智」現前,如大夢初醒,了知自己的本性,原來是佛,只要現在行持,將來必可成佛;修所成慧是實相般若,由於觀照的功深,惑盡情空,得「本覺智」,契證實相般若的理體,使自己修行得到成功。說一個比喻,從文字般若,悟解佛法。如過渡獲得了舟筏;從觀照般若,修行佛法,如過渡的駕駛工作;從實胡般若體驗到本覺的理體,如渡過了中流,達到彼岸的涅槃。這是說明了智和慧在修學佛法途中,外察內照,各有不同的功用。上面是把智慧分開來說,有真俗二智和聞思修三慧的不同;若把智慧合攏來說,則世法的俗智粗慧與般若的真智妙慧,有所不同,可分四種智慧來說明:第一種「常識的智慧」,是普通一般人的智慧。這種智慧,從普通見聞覺知的常識而來,有對的,有不對的,不對的常識是有錯誤的,屬於三量中的「非量智」,對事物量度不準確,是錯誤的。如暗夜見繩,誤以為蛇;或隔山見霧,誤以為煙,妄謂有火;或見瓶衣,不知是「所作性故」生滅無常的,而認為是實有常存的。這都是錯誤的推斷,落於非量智。但亦有常識屬於「比量智」的。如隔墻見角,比知有牛,隔岸見煙,比知有火。這種比例而知的常識,屬於比量智是對的。第二種「推理的智慧」,是科學家的智慧,屬於「比量智」。因科學家凡對於一切事物的真實性,不肯隨便下判斷的,要經過分析比較的研究正確,才把他研所得的成果加以肯定。這種智慧是屬於比量智。第三種「揣想的智慧」,是哲學家所運用的智慧。哲學家是注重從揣測推想中去建立他的理論。這種理論,有時揣測推想有錯誤的,則屬於非量智;沒有錯誤的,那從經驗上自己直接體驗到的,則近於「現量智」,是有多少真實性的。第四種直覺的智慧,是宗教家的智慧,多數是從直接的體驗得來,具有真實性的。如學佛修禪的人,從定中所見的真境,所以是屬於「現量智」所攝。這因行者從佛教的正知見中修養戒定內證所發的真智,在現前觀照的事物上,獲得直覺(直接覺照)的智慧,徹見事物的真相,所以它是屬於「現量智」所攝。如佛陀的般若智,從直覺的證悟得來,是真正的現量智;以其所言不誤,也叫做「圣教量」的正智。這四種智慧,前三種都是相對的真理,屬於世間法;後一種宗教的現量智,尤其是佛法的證悟,是絕對的真理,屬於出世的佛法。這種智慧達到最高峰,所謂「無分別智」,就是本經所說的實相般若。從前有一個國王,因自己國內甚寶貝樣樣都有,看得厭了,就派一個大臣到世界各國去采買自己國內沒有的寶物。這個大臣游觀了許多國家,買不到一點寶物,因為所看到那些寶物,自己國內都已有了的。買不到寶物,回國是難以向國王交差的,正為此事納悶,忽見一間店中空無一物,只有一個老學究似的坐在那里,門口標的招牌是「賣智慧」。他很奇怪地走進去問那位老先生道:「智慧也有得賣的嗎」?答:「有的」。問:

「那么幾多錢才賣呢」?答:「智慧偈四句,銀子五百兩」。他感覺到價值太貴,但,轉念一想,這是自己國家沒有的東西,就付錢買偈。只聽那老先生念智慧偈道:「遇事善思惟,莫遽發暴怒,今日雖不用,時至得大利」。他買到偈,在回國的途中,背得很熟,因久別家鄉,順便先往家里一轉,正值晚上,從窗口望見妻子睡床前面放了兩雙鞋子,頓疑妻子不貞,大發火氣,急要進去殺妻子;忽然想起智慧偈中的兩句:「遇事善思惟,莫遽發暴怒」就把腳步停下一想,再望睡床一看,看見他的母親撩帳子從床上出來,并不是有什么男人。他大喜過望,就大嚷起來說:「這智慧偈不貴不貴,值得值得,不但五百兩,一千兩銀子也值得,如果沒有這首偈,我將誤殺妻子,鑄成千古的大恨」。現在所講的般若智慧,正是無價之智寶,若不修行,不但五百兩銀子買不到,就是五萬兩銀子也買不到,唯有自己從觀點照般若修行,才能體驗到那實相般若甚深的智慧與價值。

5粗陳般若的種類在實相般若最高的理趣上,第一義諦,原無種類可言;而在行者所證悟的程度淺深,亦有種類可以分別。

(A)二般若:是共般若和不共般若。前者名我空般若,也是三乘共證的方便般若,後者名法空般若,是大乘不共教的般若,乃菩薩法門,不共二乘所修的。智論說:共般若是通聲聞、緣覺、菩薩、三乘共修共證的般若;不共般若是獨菩薩法,為大乘了義之教,不與二乘共學的。

(B)三般若:三般若有約橫說的三種,和約豎說的三種。約橫說的三種,是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實相般若。【第1句】:文字般若的文字是用,通指一切語言名相。這亦有二種:一種是顯義理的文字,是指凡以名字語言詮表一切事物意義者屬之,一種是顯境界的文字,凡從人心的思想觀念,變現一切境界之相狀者屬之。依此二種文字所發生的智慧,叫做文字般若。若依佛法精義說,則從佛菩薩遺教所發生的清凈智慧,都是文字般若,亦稱「真教般若」。【第2句】:觀照般若是相,觀有能觀與所觀,能觀是能取之心識,即能觀照的觀智;所觀是所取的義理文字和境界文字。若如實觀知所取的文字性空,而能取之心亦不可得,就是觀照般若。依此行解相應的觀照般若,亦稱「真慧般若」。【第3句】:實相般若是體,體本空寂,境自如如,只因無明覆蔽,不自覺知;今於文字而起觀照,豁破無明,如實了知能所本空而不空,選出真如圓明的本體,就是實相般若,亦稱「真性般若」。這三種般若,是依心之相、見、自證三分而立:文字般若,依相分心而立;觀照般若,依見分心而立,實相般若,依自證分心體而立的。若約豎說的三般若,是加行般若,根本般若,後得般若。加行般若是初聞佛法,但有理解,順起觀行,始能與理解相應,到觀行功深,求證實相,就與根本般若接近;再加功用行,至能所空寂,心境兩亡,證悟實相,就是根本般若。後得般若,是從根本智證真後所起設化度生的'智慧,覺行圓滿,成就菩提,而起教化的勝用,皆屬後得般若所攝。

(C)五般若:

【第1句】:實相般若,為所證之理,真如之體,離諸妄相。

【第2句】:觀照般若是能觀的觀智,粗想為覺,細思為觀,思惟觀照,五蘊皆空。

三、文字般若,為能詮之教,以文字方便,說諸法門,饒益有情。

【第4句】:境界般若,是理之所依,如觀徹大地,皆成佛國,所謂「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或「郁郁黃花,無非般若,青青翠竹,盡露真如」。都是境界般若所攝。

【第5句】:眷屬般若,是智之所屬,由般若智推展出來的六度萬行,一切善業,都是般若的屬眷。因這些萬行善業,都以般若為主體,才能成為出世無漏的功德。

6波羅密多的名義

梵音「波羅」,華譯「彼岸」。「密」譯「到」。「多」是語尾的拖音,譯如華文的「矣」或「了」的意義。合起來古文是「彼岸到矣」,白話是「到彼岸了」。印度的習俗,凡做一種「功德圓滿」,或一件「事業成辦」都叫做「波羅密多」。但般若波羅密多里面含有三個意思:

【第1句】:普通人做事完了,或求學畢業,皆非究竟波羅密多;

【第2句】:普通人做事到底,謂「到死方休」,如杜甫的「句不驚人死不休」,亦非究竟波羅密多,因死了亦未休,尚要輪回;

【第3句】:佛弟子依般若修學佛法,斷煩惱,了生死得到究竟涅槃,才當得起波羅密多這個高貴的名。波羅密多共有六種,亦叫做「六度」,能度「六蔽」,即布施度慳貪,持戒度毀犯,忍辱度瞠恚,精進度懈怠,禪定度散亂,智慧度愚癡。現在略釋名義,以作參考:

(A)布施波羅密:布施梵音「檀那」。

布施度有三:【第1句】:是財施,以財物濟眾利生;【第2句】:是法施,在世法以謀生技術,傳授他人,在出世的佛法,則以講經說法,濟眾利生;【第3句】:是無畏施,以善巧的方便,使眾生遠離恐布,得大無畏。

(B)持戒波羅密:持戒梵音「尸羅」。

菩薩持戒度有三:【第1句】:是攝律儀戒,誓斷一切惡,無惡不斷;【第2句】:是攝善法戒,誓修一切善,無善不修;【第3句】:是饒益有情戒,誓度一切生,無生不度。

(C)忍辱波羅密:忍辱梵音「羼提」。

忍辱度有三?【第1句】:是耐怨害忍,雖遇怨害,無有瞠心;【第2句】:是安受苦忍,對諸苦惱,不生怨嫌;【第3句】:是諦察法忍,於諸義深,不生難心。

(D)精進波羅密:精進梵音「離耶」。

精進度有三:【第1句】:是披甲精進,用功斷惑,如披堅甲,沖鋒陷陣,不畏艱難;【第2句】:是加行精進,加功用行,充備資糧,勤修不退;【第3句】:是無厭足精進,進修無厭,不安住一地,不樂居二乘。

(E)禪定波羅密:禪的梵音「禪那」,華譯「靜慮」,即思惟修。

禪定度有三:一是安樂住,於禪定中一心住定,平等任持名等持,即等持已,復引之轉入定境,名等引;已入正定的境界,得安樂住,則名等至;二是解疑,得安樂住已,不貪著覺觀的享受,舍離至於無念,可於定中解除一切疑惑。三是究竟無念,工夫至此,常安住法性無分別的三摩地中,證法性空,無住無著,故能究竟無念,於定自在。

(F)智慧波羅密:智慧梵音「般若」。

智慧度亦有三種:【第1句】:是聞所成慧,由聞法了解,得生勝慧了,【第2句】:是思所成慧,由如理思惟抉擇,而起觀行;【第3句】:是修所成慧,由思而修,親證其境;若不真修,如說食不飽,不得實際受用。復由般若度開出四度:【第1句】:方便波羅密,有回向方便,將自己所修善法,回向廣大菩提;拔濟方便,以種種善巧方法,拔濟眾生苦惱;教化方便,隨順眾生所樂,以種種方便,現身說法。【第2句】:愿波羅密,愿度眾生,有四大愿力,成就一切眾生;愿求菩提,供養諸佛,得成正覺。【第3句】:力波羅密:具足思擇力與修習力,精益求精,力上加力,以圖進取。【第4句】:智波羅密,此智比前般若智度更為進步,能知一切法的真實性,能知一切如來的智慧力,所說佛智與世智不同,有漏智與無漏智區別,以至此智為無漏凈智的極則。故此智所起的圓滿作用有二:一為受用法樂的智慧,即根本智;二為成熟有情的智慧,即後得智。由六度的第六般若波羅密,開出方便、愿、力、智四度,成為十波羅密多,如其次第,十度是為配合十地菩薩所修的十波羅密多妙行。

7分析心識的種類上面說過,般若心經的心字,俗人不解其義,往往讀破句,變成了「多心經」;其實應念「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一句讀下來,中間不可中斷,若中間要停頓應在「般若波羅密多」停頓,下面接念「心經」二字亦是可以的;決不可以念錯為「多心經」,那就成了笑話。華嚴經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解深密經說:「諸法識所變,唯識現」。佛教說萬法唯心造,對於這個心,非常重視。它的種類很多,唯識學上列有八識,或分作心,意,識三類。真諦三藏譯有九識,即加一白凈的庵摩羅識。諸經分析此心,約可歸納為五類來說明:

【第1句】:肉團心,這是物質的心,由地水火風四大組成的,如生理學上所說的心臟。中國象形造字,篆書心字,猶如動物的心臟,為全身的總樞。據生物學家的生理考察,心臟掌理全身血液流動,心臟健康,則全身生活靈敏,心臟若病,則周身皆病,生命亦停止。瑜伽論云:「人受胎時先生心臟,次第生百骸五官;死時心臟最後冷了,則生命一切活動皆停止」。但此肉團心是物質的,假名為心,實非真心,而眾生不知,錯認為心。楞嚴經說:「眾生顛倒,認物為己」;或認賊作父,便是指的這個肉團心。

【第2句】:緣慮心:是第六意識攀緣六塵境界的妄心,日常思惡作惡,思善作善,都由此虛妄意識為中心。楞嚴經說:「塵有則現,塵無則亡,離塵無體,純屬妄想,而非真心,凡夫暗昧,誤認為心」。圓覺經謂:「眾生妄認六塵緣影以為心相」,即指此攀緣的妄心。

【第3句】:思量心:即第七末那染污意識心,o?思量第八識的見分為我,計執五蘊假相,執有實我實法,看不破,放不下,世界與人生的種種人我是非爭斗,都因此識思量執我的心理作祟而來。

【第4句】:積聚心:即第八阿賴耶識心,此心無始以來,集起許多的善惡的功能種子,由於業力的熏習,遇緣即變起根身(人生)器界(宇宙)的現象諸法。所以這個心是人生宇宙的本體,具有真妄兩種原素,真即指下面第五種真如心,妄即指這個虛妄的阿賴耶識。故起信論說:「真如無明和合而成阿賴耶識。」所謂「真妄同源」,即指此識而說的。

【第5句】:真如心:真是真實,指諸法的體性離諸虛妄而說;如是如常不動,指法性常住不變不改,不同法相生滅變遷。成唯識論卷二說:「真謂真實,顯非虛妄;如謂如常,表無變易。」故真如心,就是自性倩凈的心,與佛性法身,如來藏,圓成實性,是同體而異名。古德有說:「真性心地藏,無頭亦無尾,應緣而化物,方便呼為智。」這智是轉識成智的智,也就是靈明洞徹的真如心的別名。在佛學上分析這個心,有上列的五類心:但這五類心,只是從心的不同角度上看有此不同,并非都是心經上所講的心。若以心經的經題是「從法喻立名」來說,其中只有「肉團心」與「真如心」,是與心經的心有多少關系的,說明如下:

【第1句】:從心經「以喻立名」上說,則與肉團心的心臟有關。因心臟是我們全身的中心,比喻大般若經是大乘佛法的中心,而般若心經,又為大般若經的中心,故以心臟的重要性,來比喻般若與佛法的重要關系。

【第2句】:從心經「以法立名」上來說:此法即是般若波羅密多的心法,則此心與真如心有關,因真如心即是實相心,實相心即是實相般若。實相無相,不但無相,亦是無念,無念即是「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諸法皆空的無所得心。無所得即是解脫,解脫即是涅槃,涅槃即是到彼岸,到彼岸即已心不著相,心不著相,即是般若的真空實相。所以這個心,即是真如心、亦即本來清凈的菩提心,或般若心經的心要,亦無不可。這個般若心從真心上來說,也即是禪宗的涅槃妙心,連磨祖師「以心傳心」的心。指月錄卷一說:「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世尊乃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詞迦葉」。這個付與迦葉的涅盤妙心,也即金剛經所說的無住心,心經所說的無所得心。所以楊仁山居士說:「達磨一宗,專弘般若,六祖稱為學般若菩薩」。則此般若心,是人人皆有,個個具足的自家寶藏,非外來之物,是自心本有的功德法財。

唐朝慧海禪師參禮馬祖道一,祖問他:「從何處來?」答:「從越州大云寺來。」問:「來此將做何事?」答:「來求佛法。」祖曰:「自家寶藏不顧,拋家散走作什么?我這里一物也無,求什么佛法?」師有所省,禮拜再問:「那個是我慧海的自家寶藏?」祖云:「即今問我者,是汝寶藏,一切具足,更無欠少,使用自在,何須向外求覓?」師於言下大悟,識自本心。這即是當下省識此般若真心,自己本來具足,不必枉向他求。正如慧思大師所說:「道源不遠,性海匪遙,但向己求,莫從他覓,覓亦不得,得亦非真。」這樣,我們現在聽講般若心經,學習佛法,不須向外追求,但向自己內心反省,觀照思惟,便能得到一個著落處,休歇處。

8本經和十二部經

經之一字,平常呼為「契經」。契是契合相符的意思。凡是經典里所說的義理,必是上契十方諸佛之理,下契一切眾生之機。或經是鏡義,喻鏡能照出人之污點。我們如讀佛經,便知自己三業不凈的污點。經亦作徑字解,徑是路徑,識路徑才能達到走路的目標。如研讀佛經,認佛理,才能知道人生應走的路向,而達到應達的目標。佛陀一生所說的經典,依義類別有十二種,亦稱十二分教:

【第1句】:修多羅,或素咀覽,義譯「法本」。依文體言,約如散文,亦有長行。今所講的心經,屬於此類。

【第2句】:只夜,義譯「重頌」,在長行後加些偈頌,重宣其義。有可葉韻,如中國之古詩;亦有不葉韻,聽其自然的壓韻。

【第3句】:伽陀,義譯「孤起」,全篇皆偈頌的裁體。

【第4句】:尼陀那,義譯「因緣」,說的或人或事的始末因緣。

【第5句】:伊帝目多,義譯「本事」,說佛弟子一生一世或多生多世的歷史掌故。

【第6句】:多伽,義譯「本生」,佛說自己過去在因地中多生多世修道弘法的歷史。

【第7句】:阿毗達磨,義譯「未曾有」,言經中妙義,聞所未聞,言所未言,得未曾有。

【第8句】:阿波陀那,義譯「譬喻」,以喻為主,寓法於喻中。

【第9句】:優波提舍,義譯「議論」,有經以議論為主題,議論佛理,收集成經。

【第10句】:優陀那,義譯「無問自說」,佛法本來非請不說,但亦有例外,如阿彌陀經,是因機緣到了,無人請問,佛自宣說的。屬於「佛為眾生作不請之友」一類。

【第11句】:和伽羅,義譯「授起」。如佛於法會中,授記何人,將來於何時何地成佛。經過佛陀親口記載,將來必定成佛無疑。

【第12句】:毘佛略,義譯「方廣」,即說方等大乘的義理,廣大平等,性相因果,無所不講。這十二部經:有從文字性質立名的三種,為法本,重頌,孤起;有從事實立名的八種,為本事,本生,因緣,譬喻,未曾有,無問自說,授記,論議;有從所表之理立名一種,為方廣,亦有人說:修多羅,伽夜,伽陀三部,為經文上的一種體裁,余九部,是從其經文所載的別事而立名。

五譯本與譯者略歷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1譯本的略史

本經從梵文譯成華文,自南北朝至宋朝,大約共有九種譯本。今略列於左,并敘其內容的同異:

【第1句】:摩詞般若波羅密多大明咒經西歷402姚秦(弘始四年)鳩摩羅什譯

【第2句】: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西歷649唐(貞觀二三)玄奘譯

【第3句】:佛說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西歷700唐(中宗時)義凈譯

【第4句】:普遍智藏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西歷733唐(開元二六)法月譯

【第5句】: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西歷790唐(貞元六年)般若等譯

【第6句】: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西歷850唐(大中時)智慧輪譯

【第7句】: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唐法成譯

【第8句】:佛說圣佛母般若波羅密多經西歷980宋施護譯

現存以上八種譯本(唐菩提流志及實叉難陀二譯今缺不存)的異同,據今人所考,約有三說:

(A)依譯文大概分別:玄奘與義凈譯本,文字全同;唯凈師於本經末增「誦此經破十惡五逆九十五種邪道」等五十三字,是說誦此經的功德,乃屬於流通分;般若譯本與法成譯本,文字亦大略相同。

(B)依三分具缺分別:什譯本與奘譯本,皆只譯正宗分;而略去序分及流通分;余六譯本,三分具足,但文字亦詳略不一。

(C)依說經者分別:法月譯本謂此經乃觀自在菩薩,請佛向大眾宣示般若深法,所以此經為佛所親說;般若及法成譯本,謂此經乃佛深入甚深三昧時,舍利弗欲聞般若深法,就請觀自在菩薩為他宣說這部心經;施護為密宗高僧,故其譯本謂此經乃在佛入三昧時,以威神力,令觀自在菩薩說此經。這樣說來,此經雖為觀音菩薩所說,亦等於佛陀授意而說的。且經中直呼「舍利子」名字,皆為佛呼弟子的口氣,非菩薩語氣,亦足證明此經為佛所說。諸譯中以奘師譯本最正確、最穩妥,文字亦最簡明工整,故特別單行流通,為人所愛讀,歷來各宗法師,亦多以此譯為講本及注釋;現在我所講解,亦不例外。

2譯者的簡歷

唐、是朝代。李淵三世仕隋有功,至隋恭帝將中國天下禪讓於李淵,為唐高祖,建都長安,國號曰唐。三藏,是指全部佛法有經、律、論三藏。經為佛說,律是佛制,論有佛在經中所議論的,但多數是佛弟子所造,分有宗經之論和釋經之論。法師、是以三藏法自師,亦以三藏法師人,上弘下化,稱為法師。今出家者,目不識丁,愚不可及,未明佛理,亦稱之為法師,或自稱法師,以誤為正,正是末法現象。今奘公博通三藏,譯講利人,才能當此嘉號。其平生軼事甚多,略志於下:

(A)考官賞識:奘師河南偃師人,俗姓陳。師十三歲正逢國家度僧,以不足歲數,徘徊考場不去。考官鄭善果問其故,及出家志愿為何?彼答:「遠紹如來,近光遺法」。鄭嘉其志,破例許度為僧。

(B)遍訪明師:俗語謂:「出家不參訪,菩薩未開光」;但出家後,須從剃度師學戒究理五年有得,才可出外參訪。奘師隨其兄長捷,出家於凈土寺,繼之參訪國內名德,於經論猶多問題,非求梵文原本,難以解決,乃於貞觀三年,適逢年荒;開放難民出關,乃隨之出國,潛行覓食,西游求經,取道哈蜜,越天山,渡流沙,過雪嶺,經七年抵北印,遍訪明師,學習唯識,入那爛陀,親近戒賢,盡傳其法。

(C)生烹祭天:師由中印東南行,將過?,被賊所俘,賊欲選相貌英俊莊嚴者,生烹祭天。師美中選,自分必死,唯誦梵本心經,及觀想彌勒菩薩,忽颶風四起,賊船覆沒,余賊恐怖,不敢害師,懺悔頂禮,親釋其縛,得以重生。

(D)師徒因緣:師所參訪的善知識甚多,而以那爛陀寺的戒賢論師為最。時戒賢論師,年已百六歲。當師未抵印度,戒公患病如刀刺者三年,欲不食而死,夢文殊菩薩告之曰:「汝夙為國王,多害物命,故得此報。將有中國僧人來此求學,汝當以法盡授之,使彼東歸流通大法,汝罪可滅,其病可愈。」戒公因此忍痛相待。奘師既至,喜極而泣,擁奘師曰:「吾忍死以待子久矣」。

(E)十師之一:戒公主講那爛陀寺,門下數千人,精通三藏者十人,師為十人中之一。為授瑜伽師地論,歷十五個月方畢;再講九月,深究五年,猶不欲東歸。其為學之苦心孤詣,令人五體投地!後復東行經十余國,謁龍猛所造古寺,拜觀音菩薩住處,參禮勝軍論師,再學唯識二年,一夕得菩薩示現,告以十年後戒日王崩,印度將亂,始決意作東旋之計。

(F)戰敗為僧:時南印度有小乘論師,造破大乘七百頌,呈戒日王,愿與大乘論師辯議決勝,王乃致書戒賢,請派四人赴會。戒公因派海慧、智光、師子光及奘師共往。未行,忽有外道書四十條義,懸於寺門。來求論難,倘論不勝,當斬首以謝。奘師挺身而出,與之詰辯,外道詞窮,愿自斬首。奘師謂吾教慈悲,不隨便殺害,乃命皈依為僧,免其自死。外道生大感激,乃為奘師述破大乘七百頌的內容。師既知其說,乃作「破惡見論」三千頌破之。

(G)拜大乘天:戒日為普揚奘師之論辯,乃在曲女城召開無遮大會,敕告天下。當時到會者萬余人,沙門外道,悉共與會。奘師升座標宗曰:「真故極成色,定不離眼識」。意謂:「本體界之真,乃因極微堆積而成物質;定中的境界,仍須仗眼識始能觀看」。牌懸十八天,無有能問難者,與會論師,盡皆箝口,大乘佛法於是大盛印度,奘師亦名布五天,被尊為「大乘天」。

(H)松知東歸:奘師在唐太宗貞觀三年赴印度,十九年回長安,其中十七年,在印游訪一百三十多國,學其文字語言。歸得梵文經本共六百五十七部,太宗歡喜贊嘆,乃敕令於弘福寺大開譯場,歷二十年,先後於弘福寺、玉華宮,共譯經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聞其赴印時,眾問何日歸來?師笑指屋旁之松樹說:待此松首東向之時,吾即歸矣。至其歸時??貞觀十九年,松首果然東向。大眾皆嚷師將歸矣,果然於是年歸來了。

(I)痛失國寶:高宗麟德元年,師示疾。於二月十五日中夜疾重,師口尚誦心經之「色蘊不可得,受想行識不可得,眼界不可得,乃至意識界不可得,無明不可得,乃至菩提不可得,不可得亦不可得」。後命左右同稱彌勒如來佛號,右脅安臥而逝,世壽六十有五。帝聞其逝,三日不朝,悲嘆曰:「朕失國寶!」奉安陜西白鹿原,滿朝文武百官及百姓送殮者逾百萬人,法緣希有,千古景仰!

六圣者的自在生活觀自在菩薩

凡是佛經,都有序、正、流通三分,等於普通論文的緒論、本論、結論。本經沒有頭尾,開始就先提出「觀自在菩薩」的圣號,那本經究竟是誰說的呢?是觀音菩薩說的?抑是佛陀說的?若是佛陀說的,為何經首不安「如是我聞」等六種成就的文句?若是菩薩說的,那全部般若經(包括小品、放光、光贊、道行、仁王、金剛、天王、文殊等八種般若)共有七百四十七卷,都是佛陀說的(佛講般若經達二十二年的長時間),為何這般若心經卻是菩薩說的呢?有關這一問題,在上節「譯本與譯者略歷」中已作三種說明:法月譯本謂此經是菩薩請佛說的;般若及法成譯本,謂佛入甚深三昧時舍利子等要聽般若法,請觀音菩薩說的;施護譯本謂佛入三昧時,以威神力令觀自在菩薩說的。如云:「於是具壽舍利子承佛威神,白圣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言:善男予!若欲修般若波羅密深妙法門者,作何修習?於是菩薩始呼其名而告之」。是則此經是佛加被菩薩所說,亦等於佛陀自己之所說。況大般若經中有「學觀品」,其中有文句完全與心經相同,可見心經是佛說的。因心經是從大般若經中的學觀品抽出來,是大般若經的心要,大般若經既是佛說的,心經自然也是佛說無疑。而講此經者,有以為是菩薩所說,是因什奘二譯僅譯正宗分,略去序分與流通分,沒有首尾,所以看起來好似菩薩說的,其實是佛說的。如「舍利子!是諸法空相」,都是佛呼弟子的口氣,不是菩薩呼羅漢的語氣。況佛是諸部般若的說主,本經是佛說是最合情理的。「觀自在」是唐時新譯,舊譯「觀世音」或「光世音」。八十華嚴探玄記說:譯觀世音是偏重語業立名,因說法或稱念時,以用語言為多,有語言才聽到音聲;「光世音」是偏重身業立名,因菩薩度人常放身光;譯「觀自在」是從修證解脫得名,三業清凈,成為三輪不思議化,攝物無礙,得大自在。又簡稱「觀音」,據說是因唐太宗名李世民。為避諱,略去世字;或中國人性喜簡厭繁,觀音簡稱,呼及順口,便把世字略去了。觀世音的梵名,阿縛廬枳帝濕伐羅(AVALOKITESVARA)。又梵語「毗缽舍那」,華譯為「觀」。觀深般若,性空無礙,故能得其自在。華嚴三八卷說菩薩有十種(瓔珞謂之十明)自在:

【第1句】:壽命自在:菩薩超出三界煩惱,已無生死壽夭,長短不拘,延萬劫而不長、促一念而不短。

【第2句】:心自在:凡夫妄識用事,心隨境轉,不得自在;菩薩真心無礙,已融其境,故得自在。壇經說:「心能轉物,即同如來」,菩薩功同如來,故能於心得其自在。

【第3句】:財自在:即資具自在。菩薩於境無礙,隨所樂欲,於諸資具,得大自在。如攪長江為酥酡,變大地為黃金,不算什么一回事。凡夫貪財,不得自在。如呂洞賓參黃龍禪師悟道後,為化世人病在何處,看見一個小孩,試問他要什么?他說要錢。呂就以指頭點一石成金,給他;誰知小孩貪財,不要黃金,而要指頭,你看貪得多么好笑。

【第4句】:業自在:業指凈業,才能自在;垢業纏縛,不得自在。菩薩以弘法為家務,利生為事業,應機設化,利濟自如。

【第5句】:受生自在:菩薩隨類受生,廣度有情,隨緣示現,人或非人,隨意所作,自在無礙。

【第6句】:勝解自在:菩薩於佛法中自得勝解,了徹勝義;亦為他說,令他普得勝解,了徹勝義。

【第7句】:愿自在:凡夫有愿,難得自在做到,就成虛愿;而菩薩發愿要做的事,必得圓滿成遂,無「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慨。

【第8句】:如意自在:亦作神力自在,菩薩具大神通,隨意生身,意到何處,即生到何處,變化自如了無障礙。

【第9句】:法自在:菩薩能修行一切法,亦能演說一切法,普令眾生,受法圓滿。

【第10句】:智自在:菩薩具大智慧,善說法要,辯才無礙,眾生愛樂,歡喜受化。

菩薩梵語「菩提薩埵」,華譯「覺有情」,或「大心眾生」。三覺具足,自利利他。奉行三戒,圓成佛道:持攝律儀戒,攝善法戒以自利;持饒益有情戒以利他。自他兩利,福慧莊嚴,究竟佛道,得大解脫。觀自在可作二解:

【第1句】:別指觀音行深般若,以智洞達人生真諦,空有雙照,於諸法中得其自在。

【第2句】:通指一切高位菩薩,觀空法性,解脫苦縛,無有障礙,都具十種自在。

本經是指前一種,即觀自在菩薩,是觀音菩薩的別名。觀自在菩薩的能觀自在或不能自在,完全在乎菩薩修觀般若工夫的深淺不同,而有自在與不自在的境界差別。凡夫未悟,有障有業,名不自在;圣者悟道,無障無礙,故得大自在。在菩薩本行經里,記載過去印度在應現如來時代有一個坐禪比丘,工夫相當深,能與身上生的虱子談話。他在坐禪時,虱子在身上爬來爬去咬他,他不堪騷擾,就與虱子訂下條約,要他遵守法則:在他靜坐時,要虱子隱身休息,不好出來活動打擾他,在他不坐禪時,它可出來活動,怎樣咬他都聽它自由。虱子守約,雙方相安無事,而虱子因過的生活有規律,能守時,有秩序,又合衛生,所以養得又肥又白,好生高興。不料一天忽然來了一只跳蚤,看到虱子養得又肥又白,而自己卻又黑又瘦,心中非常羨慕地說:「虱子姊!到底你有何法,能把自己養得又肥又白?」虱子答說:「我遵守上人所訂的條約:上人坐禪我休息,上人休息我出來活動,生活起居有時,合於衛生,所以養得又肥又白了。」跳蚤說:「我求求你,可憐我又黑又瘦,答應我加入你的團體,跟你學習,好嗎?」虱子說:「跳蚤弟,只要你能守法,跟我一起生活是可以的。」到比丘坐禪時,誰知跳蚤消化力很強,已很饑餓,嗅到比丘陣陣肉香,垂涎欲滴,禁不住跳出來咬了幾口,比丘定中驚起,以為虱子不守法,趕快把衣服脫下,要捉虱子定罪,誰知動作太快,太緊張了,把衣角觸到身旁的火爐,燃燒起來,虱子和跳蚤,頓時都遭劫了。這也證明這個禪師雖有定通力,能與虱子訂條約,教他守法,可是工夫不夠,仍有觸怒的煩惱,所以還不能觀法自在,而得逍遙。現在再講一個修觀工夫能觀自在的禪師。日本在德川時代,有一位白隱禪師,道行甚高,似已到了「行深般若,得其自在」的境界,名滿全國,無不景仰。當時有一位權勢高貴的將軍,全家大小數十人都皈依白隱禪師座下,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一次他的愛女和一青年戀愛相交而懷孕,父知其事,有敗壞家風,怒不可忍,責問其女,此孽種到底是誰所為?女知其父秉性燥急兇猛,若說實話,必與青年俱被打死,想到師父慈悲,或能救命,就答:「是師父白隱所為的。」其父聽了火冒三丈,大罵師父騙人,急奔寺中,不問皂白,把白隱打得頭破血流而歸。白隱莫明其妙,不知究竟是甚一回事,一句話也不出,只是默默無言。後來小姐生了小孩,將軍怒氣末消,又去向白隱找麻煩,把嬰兒丟與白隱說:「這是你的孽種,你拿回去養吧!」白隱慈心,不忍見嬰兒死而不救,就把他抱過來養,但無奶可買,嬰兒小命難保,只好朝晚抱出抱入,向人求奶,不顧名譽掃地,聽盡冷諷熱嘲,都不在乎,還是救活這條小生命要緊。當時那位留下孽種而逃走他方的青年,在外渾過了一個時期,靜靜回來暗中向小姐打聽風聲,問起那個胎兒如何處理?小姐把嫁禍白隱禪師的經過,具說一番。這青年也是皈依白隱禪師的弟子,聽到師受冤枉,大哭呼冤,心中感激,又是慚愧,大叫對不起師父,良心發現,就與小姐同去向將軍自首,承認那嬰兒是自己所為。將軍聽了大驚失色,幾乎暈過去,如何會冤枉師父,冤枉好人!乃率全家老少赴寺,跪在白隱禪師面前,痛哭流涕,哀求懺悔。一對青年夫婦,亦對禪師說:「孩兒是他倆的,不是師父的。」禪師就說:「孩兒既是你們的,快抱回去吧!」白隱交還了孩兒,如無其事。這因他的修養工夫很深,其心無礙,沒有煩惱,故能得大自在;同時因他已體驗到甚深般若,性空無相,故不動聲色,如無其事,與上面說的那位和蚤虱相處而未能無相,心有所礙,不得自在的禪師,工夫深淺,自然有所不同了。

七五蘊皆空的真義

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行深」,是指菩薩修行佛法達到最高深的般若智慧。約淺深的程度說:修四諦,觀十二因緣,是淺行;修六度至「無智亦無得」,或歷住、行、向三賢位和十地圣位而證佛智,才是深行。前者是以智進趣名行;後者是以達到佛位的佛智,都無得名行。意即無所行而行,無所得而得的甚深妙行。又行深般若者的所知所見,都是難知難見的佛知佛見。如唯識宗說有三量:以五根所接觸的為現量;由意識推度而知的為比量;憑信仰而得的為圣教量。三量是正的,倘有錯的,謂之非量。今此深行,都屬佛知佛見的現量境界,凡夫難知難見,為故以其行為「甚深」。「時」,是指菩薩行此般若深行時,以此最高智力,當下「照見五蘊皆空」,契悟空無所得的理性。五蘊是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蘊是積聚義,凡積聚之物,因緣所生,必會消散,故知其空。又蘊亦譯作「五陰」,陰是蓋覆義,由此五陰積聚的業報之身,蓋覆了我們的真如佛性,所以長淪苦海,生死不息;若觀空五陰,當體明心見性,解脫自在。所以觀世音菩薩行深般若,照見五蘊皆空,得名「觀自在」;其他的一切菩薩,凡有此觀照法空的工夫,亦都可得名為「觀自在」菩薩。那么,五蘊是怎樣才能觀空呢?這是唯證方知的境界,為方便初機,略釋如下:

【第1句】:觀色蘊空:色蘊的色,是指一切有形相的色法,是屬於物質的,不可誤為色欲之色。色法的定義有二種:一是質礙義,凡是物質的東西,必定是互相阻礙的。如我前面有一張桌子,我的身體就被阻礙,要向前進,便不能通過。二是變壞義,凡是物質所成的東西,一定會變壞的。如一只茶杯拿在手中,不慎墮地,便會碎壞了。因此,經過智慧的分析與觀照,由種種色法所聚的色蘊都是假名無實,猶如聚沫,空無自性。

【第2句】:觀受蘊空:受是領納義,是五遍行心所中的受心所。對於接觸的外境,領受而納入心中,生起順利的、相違的、俱非的感覺,有苦、樂、舍三受的分別。如五根攝受外面美味妙香而可愛境,就生起樂受;五根攝受污穢痛楚而感到悲痛的逆境,就生起苦受;五根接觸外面與自己不相干的境象,非苦非樂,苦樂俱非,就生起舍受。又自意根所接觸的外界塵相,約五俱意識則屬色法,約獨行意識則屬心法言之,則有喜受、憂受、舍受的分別,即意之所好的為喜受,意之所惡的為憂受,意無所著,好惡俱非的為舍受。苦樂與憂喜,同為感受之作用,所不同的,苦樂二受是由外境促成,其相為粗:喜憂二受發自內心,其相為細而已。若能觀知這些順、違、俱非之境,都是虛妄不實,如水上的泡,便知受蘊是空了。

【第3句】:觀想蘊空:想是構想義、取像義。如人對境思慮,不令即散,即此境相,想了又想,思之再思,洄溯過去,憧憬未來,而施設種種名言,名之為想。如看見一朵紫色花,緣計此花非淡紅,非深紅,即由此想攀緣計度分別而取其相,名為非淡紅非深紅的紫色花。這即是於境取相的意義。經中喻如渴鹿追逐陽焰,以為陽焰是水,可以解渴,結果徒勞無益,不解其渴,反增其累。由此觀之其想,虛妄是空。如小乘行者,皆執五蘊為我,而在五蘊中,尤以受想二蘊,最易令人生起我見,執著於我,故小乘必須要修滅受想定,破除我執,悟契我空涅槃,才能證得阿羅漢果。

【第4句】:觀行蘊空:行蘊的行,是遷流義,是造作義、一切造作的東西都是遷流不停的。在變遷不停的過程中,造諸行業,謂之行蘊。一切眾生三世遷流,輪轉不息,皆由生、住、異、滅等行相的變動不定而來;由未有而有,因緣輻湊而出現,叫做生;既生之後,在停留的階段叫做住;在住中不斷地推移變化無常,叫做異;結果由有變無,不能存在,叫做滅。在此一切生滅的四種行相中,遷流相續,其所造作的一切,叫做行業。凡夫由迷於諸行四相遷流之境,生起執著,決定所作,表現於行為的,叫做行蘊。經喻行蘊如芭蕉,芭蕉剝盡始知空,觀行蘊遷流不息如芭蕉心空無實,便會悟入行蘊空幻的境界。

【第5句】:觀識蘊空:識是了別義。廣五蘊論云:「云何識蘊?謂於所緣,了別為性。亦名心,能采集故;亦名義,意所攝故」。此中含義,識有三類:第一名識,是指前六識,了別為性,乃能了別六塵的粗相,名粗了別;其細了別,則屬於七八二識,因此二識,行相內轉,極多深細。第二名意,即指第七末那識,名染污意,無始以來o?思量第八識的見分為我,人生一切穢污濁亂的現象,皆因此識執我執法而來。第三名心,集起義,指第八阿賴耶識,其義為藏,有能藏、所藏、執藏三義;尤在能藏一切諸法的善惡種子,保持不失,眾生一切善惡輪回的業果報應,皆由此識的持種功能而來。此八識中以第八阿賴耶識為根本識,內變根身,外變世界,就由此幻識幻現此虛妄不凈的人生世界。識蘊之執著,在執根身有我有法,在前六識生起後天的分別我執和分別法執;在六七二識,起先天的俱生我執及俱生法執。能從觀照般若觀空前六識,分別二執即可破除;倘更空俱生我執,則達小乘極果,成阿羅漢。唯俱生法執未破,識蘊仍在,故必待法執全破,始能盡空識蘊。

佛學以此五蘊,為組成我們身體的要素。色蘊是物質的形體,其他四蘊是無形的精神作用。凡夫多數執著身體為我,以心為形役,為了這具身體,追求享受,造業受苦。中國的哲學家老子亦說:「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患何有!」老子的知識,已比一般凡夫高明,已觀察到身是大患,一切災難都是由我身所造的;只是他還沒有找出為什么無我的理由。有人說他的「及我無身」的思想,已接近小乘佛教的我空;但他也只有理論,還沒有佛法在修養上內證無我的觀法,所以仍未悟達無我的真理。印度的外道哲學,多數囿於有身有我的思想范圍,所以終難了悟人生徹底無我的真相,解除惑業的桎梏。他們執我的成見很多:或計一身一我;或計一身多我;或計色大我小,我在色中;或計我大色小,色在我中;或即蘊計我,或離蘊計我等等,都離不了執著蘊身有我的知見。其實五蘊諸法,都是眾緣所成,緣生性空,那里有我有得?退一萬步說,即使真的有個固定不變的我,也應該每個人只有一個我才對,決不應有好多個我!如執五蘊身為我,這五蘊已有五個,究竟以那一個蘊為我?若每個蘊都有一個我,那五蘊就有五個我了;若連其他諸法亦都有一個我算起來,那一個也是不對,如有人打我的手,我手知痛,即知我在手痛處;但若多人一齊打我的頭、背、肚、腳等各處,各處同時知痛,同時皆有一個我在,豈不是一身又是有好多個我,那里只有一個?既是一個,為何各處皆能知痛,可知我有好多。外道又轉言道:我只一個,猶如猴子,跳得很快,所以各處同時被打,同時知痛。這真是笑話之極。我們一身中那里來這許多的猴子?其實比如猴子的,應該是我們那心猿意馬似的意識。這意識是虛妄無性的。佛經中把它比作幻師變出的幻術,本是虛妄,那有實質,所以在那里面,是找不到有什么固定存在的我可得的。因此,觀自在菩薩修養到「行深般若」的時候,便了悟無人我,亦無法我,證實了「五蘊皆空」的真理。諸法不出五蘊,五蘊空故,諸法亦空了。

從前有一個行腳僧,經一村莊,天晚求宿。村長告以僧人不宜住在俗人家,此地只有一破廟,可供借宿;但廟中有鬼,你敢住否?僧不便說自己怕鬼,只好說敢住。他去廟里,睡在神桌下面,到半夜時,忽見一小鬼拖一死尸進來;正欲食尸,忽又來一大鬼,爭吃死尸,說這個尸是他拖來的,小鬼則說自己拖入來的。兩鬼諍論不休,小鬼忽見神桌下有僧,乃指向大鬼說:「可請此僧證明,他是看見我拖尸進來,尸不是你的」。僧聽得發抖,要他證明,不知怎樣說才好?他想兩鬼都兇惡,說真話說假話,恐都不免一死,不如說真話吧!於是就說:這尸是小鬼拖進來的,應該是屬於小鬼的。大鬼聽後暴怒,認為僧人不幫他的忙,就拔出僧的左腳來吃,小鬼即把那死尸的左腳抽出來補回僧的左腳。大鬼吃完左腳又拔出僧的右腳來吃掉,小鬼又抽出尸體的右腳,補回僧的右腳。隨後左右手等都被大鬼吃去,小鬼又都拔出尸體的左右手等補回僧體。吃完整個身體,兩鬼走了,僧想自己全身都已被鬼吃光,換來的是死尸的假體。到天亮走出廟門,疑團重重,邊走邊念:「我的身體是假的,我在那里?我在那里?」不斷地念,剛被一修道的高僧經過聽到,就對正他大聲說:「無我呀!」一語道破,僧便省悟。我們的身體亦是一樣假的、無我的,不可再執迷不悟了!

八觀空所得的利益

度一切苦厄這是由於觀空五蘊,所獲離苦得樂的利益。我們多生以來輪回生死的根源,由於無明不覺,起惑、造業、受報,在惑業苦三道中滾來滾去,從未停息。苦,就是身體所受的苦惱,能逼迫我們的精神,使身體不自在:厄、是災難,所碰到的禍患和危險。佛法以輪回六道為大災難,以墮落三途為大險厄。凡是遇到禍患或災難,多會使我們受苦的。但是受些什么苦呢?苦有幾多種類呢?佛經說有二苦、三苦、八苦等無量諸苦:

(A)二苦:一是身苦,即肉體上的痛苦,有饑寒,痛癢,疲勞等苦;二是心苦,即精神上的痛苦,有瞠怒、憎恨、嫉妒、憂慮、哀悼、恐懼、沉悶等苦。這些苦,貧窮的人固然有,富貴人亦是一樣地有的。

(B)三苦:照普通的說法,三苦就是由物質上來的求不得苦;由精神上來的不愉快苦;由自然界來的風霜雨雪,水火天災等苦。照佛法說的三苦,是苦苦、壞苦、行苦。

【第1句】:苦苦,是指我們由造惑業招感的這個身體,本來已是眾苦交聚,又加上人禍橫生、環境逼迫,苦上加苦,謂之苦苦。

【第2句】:壞苦,是指樂境變壞的痛苦。人處順境則樂,則樂境變壞,樂極生悲,其苦更甚。如窮人粗衣淡飯,習以為常,安於生活,亦不以為苦;而富人穿的是綾羅綢緞,吃的是珍饈百味,一旦受挫,傾家蕩產,尤其粗衣淡飯亦不可得,那時的痛苦,豈可想像,所以壞苦,是指榮華富貴的消散或事業失利、商場失意、情場失戀、賭場喪本、戰場失敗等諸苦。平常說:「英雄末路半為僧」,為僧如未勘破塵事,消極厭世,不發大心,積極救世利人,則精神苦悶,仍是無由解脫的,不是說為僧,就什么都快樂了。【第3句】:行苦,行是遷流不停的意思,由於身心環境轉變無常而生起來的痛苦。如人生由少而轉老,壯而忽病,生而忽死,都屬於無常遷變不息的行苦。這三種苦,人間天上以及三途眾生,都是有的;若加以分別,則苦苦以人及修羅、地獄、餓鬼、畜生所受為多。壞苦,以六欲天(四王、仞利、夜摩、兜率、化樂、他化自在六天)及色界四禪天人所受為多。這些天人平時在天宮寶殿,福樂隨身,衣食自然;但是由於前世修的是有漏十善業所感受,福報享盡,還要墮落受苦的。天人在墮落之前,先有五種衰相出現,即一衣裳垢膩,二頭上花萎,三頸項光滅,四腋下汗穢,五不樂本座。衰現樂壞,自知將墮,非常苦惱。涅槃經說:「天上雖無大苦惱事,然五衰相現,極受大苦,與地獄同」。至於色界天的天人,初禪天得定生喜樂定,二禪天得離生喜樂定,三禪天得離喜妙樂定,四禪得舍念清凈定,都生活在禪定中,快樂無比;但這些禪定都是世間的有漏定,到定衰樂壞時,生大苦惱,隨念墮落。行苦,以無色界四空天(空無邊、識無邊、無所有、非非想)的天人所受為多。因四空天人修四空定,皆厭動趣寂,無色質之累,有空定之樂。如以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天來說,他們依定力壓伏妄心(六識),可維持八萬四干大劫不動,但至最後一劫,壽滿定衰,妄心又起,勢將墜落,生大懊惱,如箭入體,其苦倍多。故大智度論說:「上二界死時,生大懊惱,甚於下界,譬如極高之處,墮落碎爛」。正是攀之愈高,跌之愈痛。其所說的「懊惱」,是因印度婆羅門教的外道,不懂佛法,得此定時以為已是究竟涅槃,生死已了;到了定衰樂壞,身要墜下,才懊悔走錯門路,仍落輪回。所以佛法說:「縱使修到非非想,不及西方歸去來」,就是這個意思。當時悉達多太子出家,參訪很多的印度的宗教師,他們都知修到非非想處天,就可壽長八萬四千劫,最為快樂;但當太子問他們到八萬四千劫天壽完了的情形是又怎樣?

251321
領取福利

微信掃碼領取福利

微信掃碼分享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海亚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合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苏拉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史陶比尔精密机械电子有限公司| 江南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无锡胜喜路机械有限公司| 淄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苏州孚杰机械有限公司| 郑州市同鼎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比富机械(东莞)有限公司| 江西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福建敏捷机械有限公司| 天重江天重工有限公司| 河北钢铁矿业有限公司| 昆山贝奇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汉 机械有限公司| 广州市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永立机械有限公司| 沧州昌鸿磨浆机械有限公司| 重庆德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上海 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杭州驰林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恒旺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国新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香宝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宁波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安宁市永昌钢铁有限公司| 南京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宁波钢铁有限公司地址| 昆山大风机械有限公司| 广州华劲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御流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深圳市印刷机械有限公司| 瑞安市瑞博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连富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春江茶叶机械有限公司| 唐山松汀钢铁有限公司| 慈溪科傲机械有限公司| 苏州锐豪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江苏银华春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广州冠浩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台州宏汇机械有限公司| 大方起重机器有限公司| 天津瑞星传动机械有限公司| 新乡市法斯特机械有限公司 | 昆明远桥机械有限公司| 宁波安德机械有限公司| 深圳市丹耐斯机械有限公司| 扬州涂装机械有限公司| 唐山泰钢钢铁有限公司| 苏州传动机械有限公司| 青岛德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山东六丰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牡丹江机械有限公司| 莱州弘宇机械有限公司| 大连华威机械有限公司| 宣化金科钻孔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京雅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绿峰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泰瑞汽车机械电器有限公司| 青岛正机械有限公司| 深圳固尔琦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安徽普源分离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西安 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合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温州惠利机械有限公司| 富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洛阳鹏起实业有限公司怎么样| 诸城市华钢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永达输送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腾达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镇江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合肥康恒机械有限公司| 新乡市中轻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鼎力机械有限公司| 瑞安市天晟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河南省金特振动机械有限公司| 广西利维重工有限公司| 唐山兴隆钢铁有限公司| 上海 包装机械 有限公司| 盘起工业大连有限公司| 上海起帆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 广汉市蜀汉粮油机械有限公司| 苏州腾龙机械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机械有限公司| 潍坊天宇机械有限公司| 德清泰德机械有限公司| 中信重工机器人有限公司| 山西风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中实洛阳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荣升机械有限公司| 东营 机械制造 有限公司| 杭州诺迈机械有限公司| 沈阳重工食品有限公司| 厦门华峰辊压机械有限公司| 洛阳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广州市赛思达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匹思通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涵延机械有限公司| 台湾鸿昌机械有限公司| 福建联丰机械有限公司 | 大连 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莒县长运机械有限公司| 华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浙江蓝宝机械有限公司| 福建省 机械有限公司| 台州瑞进机械有限公司| 无锡传动机械有限公司| 广东南牧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河北燕兴机械有限公司| 章丘大成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德珂斯机械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南平 机械 有限公司| 苏州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苏州百勤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广西玉柴重工有限公司| 四川青城机械有限公司| 肯拉铎机械有限公司| 中山伙伴自动化机械有限公司| 天津 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东元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四川腾中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南昌欣向荣机械有限公司| 日照港达船舶重工有限公司| 浙江兴盛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福克斯机械有限公司| 安徽鸿泰钢铁有限公司| 扬州禹笑水利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市沃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上海科斯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铁建重工包头有限公司| 武汉金火旺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宁波威恩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诚达机械有限公司| 上饶中材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恩纳斯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光大机械厂有限公司| 上海永德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杰卓机械有限公司| 湖南湘船重工有限公司| 兰州 机械 有限公司| 山东龙辉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瑞华机械有限公司| 天津市三鼎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南京巴蜀机械有限公司| 青岛威尔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 杭州大禹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曲阜 机械有限公司| 湖南星邦重工有限公司| 河南丰泉机械有限公司| 德林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江苏金沃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冠林机械有限公司| 烟台精越达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深圳美鹏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恒天九五重工有限公司| 常州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苏州市丰科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起鑫贸易有限公司| 郑州志乾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曲阜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智能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台州中茂机械有限公司| 扬州沃尔特机械有限公司| 宣城市建林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建昌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润山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环野机械有限公司| 柳州恒瑞机械有限公司| 广东盈钢机械有限公司| 曲阜市机械有限公司| 新兴移山天津重工有限公司| 浙江欣炜机械有限公司| 杭州沃沃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三牛机械有限公司| 沈阳冶金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川源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市机械有限公司| 青岛德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山东兴田机械有限公司| 青岛南牧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上海辰品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北京航天振邦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亿德隆机械有限公司| 华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阜阳 机械 有限公司| 曲阜志成机械有限公司| 阿特拉斯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江苏 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友池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宜都大一重工有限公司| 智能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青岛兴机械有限公司| 苏州博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嘉峥机械有限公司| 东源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德清泰德机械有限公司| 无锡锡南铸造机械有限公司| 扬州福尔喜果蔬汁机械有限公司| 重庆智茂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商丘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西安市机械有限公司| 天津市天机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 上海百劲机械有限公司| 中核机械天津有限公司| 广东耐施特机械有限公司| 杭州萧山凯兴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 无锡水登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宝锻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人科机械陕西有限公司| 立信染整机械有限公司| 张市机械机械有限公司| 珠海市中鑫隆机械化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陕西 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佳木斯佳联收获机械有限公司| 厦门 机械有限公司| 郑州华宏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江西凯奥机械有限公司| 镇江宏泰钢铁有限公司| 绍兴越发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宾迪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青岛凯机械有限公司| 焦作 机械 有限公司| 郑州大华机械有限公司| 无锡诺亚机械有限公司| 无锡马牌机械有限公司| 杭州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 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上海剑豪传动机械有限公司 | 宁波东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庆中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上海长空机械有限公司| 台湾高明机械有限公司| 飞扬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苏州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河北冠能石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诸城市志诺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市雅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熊猫机械有限公司| 青岛威尔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大连日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上海环球机械有限公司| 昆成机械昆山有限公司| 浙江江鑫机械有限公司| 志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德锐尔机械有限公司| 宁波梦神床垫机械有限公司| 东方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合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新兴移山天津重工有限公司| 山东海宏重工有限公司| 江苏环保机械有限公司| 中船重工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怎么样| 山西翔天钢铁有限公司| 深圳美鹏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雄克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厦门厦工机械有限公司| 江阴惠尔信机械有限公司| 宁波立强机械有限公司| 新兴重工天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宁波丰州机械有限公司| 河北荣信钢铁有限公司| 北京市政中燕工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攀枝花钢铁有限公司| 山东润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鞍山源鑫钢铁有限公司| 陆丰机械郑州有限公司| 广东穗华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南京宏伟屠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大连工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常州宝菱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南京建克机械有限公司| 山西建龙钢铁有限公司地址| 东莞协鑫机械有限公司| 鞍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中船重工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怎么样 | 宁波润达机械有限公司| 溧阳申特钢铁有限公司| 泉州市恒兴工业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白龙机械有限公司| 乐清市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联亿重工有限公司| 山东萨丁重工有限公司| 昆山鑫建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常州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春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迁安九江钢铁有限公司| 新余钢铁厂有限公司| 百事德机械江苏有限公司| 河南三兄重工有限公司| 漳州市机械有限公司| 廊坊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苏州 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广州新浪爱拓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工程有限公司起名大全| 制药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河南龙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安阳三一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小虎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瑞阳机械有限公司| 金鹰重型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洛阳泽华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无锡振华机械有限公司| 珠海飞马传动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市亿德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洛阳大华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铜陵群力机械有限公司| 丹阳龙江钢铁有限公司| 金丰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扬州 机械 有限公司| 烟台博迈机械有限公司| 泰上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河南千里马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唐山鑫鑫钢铁有限公司| 大连西格机械工具有限公司| 杭州龙云水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湘元三一机械有限公司| 昆山联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常州双鸟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永康机械有限公司| 郑州鼎盛机械有限公司| 河北钢铁矿业有限公司| 上海敏杰机械有限公司| 河南柴油机重工有限公司| 常州斯塔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起名| 广州磊蒙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南京南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成都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济南光先数控机械有限公司| 常州亚美柯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郑州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紫明印刷机械有限公司| 广州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龙岩市机械有限公司| 四川盛和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常州制药机械有限公司| 青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南京康尼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常州数控机械有限公司| 财益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机械进出口有限公司招聘| 宁波将军机械有限公司| 赛柏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常州奥恒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金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俊杰机械深圳有限公司| 东莞市瑞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东莞迅得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钢铁贸易有限公司| 苏州澳克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新麦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曲阜天阳机械有限公司| 新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淄博晟峰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五一机械有限公司| 青岛大牧人机械有限公司招聘 | 宁波天瑞精工机械有限公司| 河北航天振邦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杭州苹果机械有限公司| 嘉兴赛诺机械有限公司| 河南省邦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台州工交机械有限公司| 杭州沃沃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祥艺机械有限公司| 深圳市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兰州长征机械有限公司| 飞扬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无锡宝露重工有限公司| 常州市菲德机械部件有限公司| 西安普阳机械有限公司| 广州轻工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东星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 常州华德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鑫辉机械有限公司| 绍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瑞利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德清恒丰机械有限公司| 鑫阳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台州华达机械有限公司| 辽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郑州山川重工有限公司| 山东六丰机械有限公司| 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取名| 山东博远重工有限公司| 临沂胜代机械有限公司| 广州市赛思达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河南红星矿山机械有限公司| 吉首市中诚制药机械有限公司| 新乡市利尔机械有限公司| 无锡鹰贝机械有限公司| 张家口中煤嘉益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江苏华粮机械有限公司| 华东油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河南甲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范县中鑫钢铁有限公司| 无锡市钢铁有限公司| 宁波雄腾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柯恒石化电力机械有限公司 | 大连宏大连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青岛金福鑫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 起重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太仓健柏机械有限公司| 郑州恒科机械有限公司| 无锡全盛安仁机械有限公司| 中机建重工有限公司| 厦门市机械有限公司| 芜湖富鑫钢铁有限公司| 江门振达机械有限公司| 青岛日佳机械有限公司| 大连胜龙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新乡市中天机械有限公司| 兰州兰石重工有限公司| 江苏佳力起重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圣固 江苏 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讴神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常州常林机械有限公司| 苏州柯瑞机械有限公司| 厦门船舶重工有限公司| 上海合劲传动机械有限公司| 石家庄博锐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河南黎明路桥重工有限公司| 杭州三共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正润机械有限公司| 华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杭州双金机械有限公司| 无锡三麦机械有限公司| 河北输送机械有限公司| 广西玉柴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 河南耿力机械有限公司| 南京宏伟屠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豪德机械上海有限公司| 南京重霸起重设备有限公司| 宏祥建筑机械有限公司| 瑞安市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太仓悦凯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重工有限公司| 安徽宇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山东天力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鞍山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登福机械(上海)有限公司| 六安恒源机械有限公司| 扬州精辉试验机械有限公司| 昆山硕杰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曼中机械有限公司| 济南天方机械有限公司| 太原市 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嘉和机械有限公司| 河南世博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重庆川口机械有限公司| 河北展利机械有限公司| 青岛明高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欧森机械有限公司| 河北德龙钢铁有限公司| 杭州精工机械有限公司| 河南矿山重型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胜通机械有限公司| 大连 橡塑机械有限公司| 博兴县钢铁有限公司| 上海开隆冶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无锡金比机械有限公司| 江阴市西城钢铁有限公司| 保定向阳航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河北东方德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江阴市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中马园林机械有限公司| 江阴市华夏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广州冠浩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山东川大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广州市汇格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成都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武汉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莱州聚峰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兴盛机械有限公司| 徐工基础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江阴凯澄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东久机械有限公司| 河北九江钢铁有限公司| 平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洛阳友建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河南郑州机械有限公司| 河南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青岛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 山东鑫鑫机械有限公司| 河南良益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市业佳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临工机械有限公司| 安徽宇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杭州容瑞机械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冉本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东莞市铖铭机械有限公司| 潍坊永成机械有限公司| 新乡市大汉振动机械有限公司| 日照钢铁轧钢有限公司| 郑州市联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诸城盛和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宝科机械有限公司| 杭州精工机械有限公司| 景德镇 机械有限公司| 大阳通用机械有限公司| 宁波华热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山东逸通机械有限公司| 杭州华兴机械有限公司| 济宁萨奥机械有限公司| 龙川航辉钢铁有限公司| 浙江路杰机械有限公司| 娄底 机械有限公司| 济南恒铭钢铁有限公司| 佛山市浩铭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宁波 机械有限公司| 镇江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湘潭丰弘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青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自动化机械 上海有限公司| 广东华菱机械有限公司| 广东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 江阴市联拓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扬州意得机械有限公司| 常州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卫华起重机有限公司| 浙江四和机械有限公司| 南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泉州市力达机械有限公司| 星塔机械深圳有限公司| 飞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常州胜代机械有限公司| 威海盛世机械有限公司| 佛山市永盛达机械有限公司| 石家庄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诸城海宝环保机械有限公司| 安阳钢铁贸易有限公司| 大连龙尧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河南宏基矿山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精明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斯特克沃森重工设备有限公司| 明毅电子机械有限公司| 重庆旺田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威曼机械有限公司| 济南业兴通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新乡市振动机械有限公司| 昆山市升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昆山翔固机械有限公司| 重庆江峰机械有限公司| 永华机械有限公司招聘| 青岛鳌福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矿山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市台立数控机械有限公司| 新乡市威远机械有限公司| 石家庄博锐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南通国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江阴市长达钢铁有限公司| 临广电气机械有限公司| 常州国丰机械有限公司| 青岛唐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天津华悦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嘉宝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石家庄博锐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和和机械(张家港)有限公司 | 沧州瑞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安徽金丰机械有限公司| 无锡市 机械有限公司| 大江重工焦作有限公司| 长沙起重机厂有限公司| 招远市矿山机械有限公司| 力顺源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首钢钢铁贸易有限公司| 腾飞机械有限公司地址| 杭州中亚机械 有限公司| 南京寿旺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华劲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江苏联顺机械有限公司| 徐州福曼随车起重机有限公司| 安徽佳乐建设机械有限公司| 广东华冠钢铁有限公司| 抚顺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杭州沃沃机械有限公司| 扬州恒润海洋重工有限公司| 广州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力王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 青岛橡胶机械有限公司| 爱立许机械有限公司| 新疆丰泰钢铁有限公司| 成都杰瑞达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徐州普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江成机械有限公司| 金华市 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工程机械租赁有限公司| 郑州山川重工有限公司| 如东宏信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德州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苏州英维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温州欧诺机械有限公司| 新乡市起重机厂有限公司| 长沙聚邦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深圳市荣德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徐州荣阳钢铁有限公司| 珠海市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金恒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三星重工业宁波有限公司招聘| 青岛新东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 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兰州 机械 有限公司| 中山中炬精工机械有限公司 | 天津千百顺钢铁贸易有限公司| 四川建筑机械有限公司| 重庆江增船舶重工有限公司| 兄弟机械西安有限公司| 新乡市矿山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 曲阜广鑫机械有限公司| 济南圣元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四川盛和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苏州日拓机械有限公司| 佛山市柯田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 南京贝隆齐机械有限公司| 无锡力恩机械有限公司| 光大机械厂有限公司| 佛山市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文水海威钢铁有限公司| 广东烨辉钢铁有限公司| 深圳市 机械 有限公司| 济宁矿山机械有限公司| 北京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天烨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烟台绿林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天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斗山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广州合成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市英豪机械有限公司 | 广东三浦重工有限公司| 唐山 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潞城兴宝钢铁有限公司| 济南快克数控机械有限公司 | 河南耿力支护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常州斯太尔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济南蓝象数控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建设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华东制药机械有限公司| 道依茨法尔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隆康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安徽鸿泰钢铁有限公司| 纽科伦新乡起重机有限公司| 江阴鼎力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 万兹莱压缩机械(上海)有限公司 | 常州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友池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达和荣艺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 绍兴三纺机械有限公司| 潍坊润达机械有限公司| 福建东钢钢铁有限公司| 广州众起办公用品有限公司| 青县冀丰钢铁有限公司| 无锡盛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武汉 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浙江海工机械有限公司| 东营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斯耐达机械工具有限公司| 徐州天地重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浙江制药机械有限公司| 东平开元机械有限公司| 速技能机械有限公司| 江阴市联拓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镇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常州武进机械有限公司| 华鑫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广州汉达机械有限公司| 机械(昆山)有限公司| 深圳步先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湖南省湘粮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山东六丰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大丰机械有限公司| 武汉苏源机械设备租赁有限公司| 威海盛世机械有限公司| 天津市申成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中威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新疆昆玉钢铁有限公司| 山西中升钢铁有限公司| 三莲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南京创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江苏新技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鸿铭机械有限公司| 常州常矿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北京洛克机械有限公司| 河北安丰钢铁有限公司| 上海机械加工有限公司| 上海卓越机械有限公司| 海宁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慈溪市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起重运输机械厂有限公司| 吴江聚力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红重机械装备有限公司| 昆山铭世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南通 机械 有限公司| 北京刷机械有限公司| 青岛辉特重工有限公司| 宁波市机械有限公司| 成都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东莞豪力机械有限公司| 常州好迪机械有限公司| 临沂大阳通用机械有限公司 | 上海精工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翊特机械有限公司| 小森机械南通有限公司| 西安亿起来贸易有限公司| 唐山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汉鼎机械有限公司| 中山中炬精工机械有限公司| 重庆足航钢铁有限公司| 上海建冶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苏州勤堡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佛山市海之力机械有限公司| 河南永威起重机有限公司| 徐州明文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松井机械有限公司| 唐山利丰机械有限公司| 长沙建鑫机械有限公司| 菏泽瑞康机械有限公司| 戴氏印刷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 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佛山市三良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浙江向隆机械有限公司| 蚌埠柳工机械有限公司| 广州德机械有限公司| 长沙天映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木工机械有限公司| 河北鑫晟德农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江西龙工机械有限公司| 新乡市福泽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河南省中原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江阴古川机械有限公司| 随州市恒大机械铸造有限公司| 上海盾克机械有限公司| 无锡橡塑机械有限公司| 深圳市创能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康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服装机械有限公司| 新乡市威远机械有限公司| 深圳市鑫宏伟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南通科诚橡塑机械有限公司 | 诚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兰州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安宁市永昌钢铁有限公司| 太仓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蓬莱禄昊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佛山市松川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兰州炊事机械有限公司| 华盛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东莞市亚龙玻璃机械有限公司| 玉溪新兴钢铁有限公司| 青州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有限公司名字起名大全| 环保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湖南天雁机械责任有限公司| 辽阳筑路机械有限公司| 湖北 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江西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宁夏瑞光机械有限公司| 佛山突破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亚泰机械有限公司| 河南启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永川海通机械有限公司| 丰机械有限公司怎么样| 晋江力达机械有限公司| 乐清市机械有限公司| 重庆江增船舶重工有限公司| 青岛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苏州锐豪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深圳市稻田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地址| 浙江超洋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鑫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圣固 江苏 机械有限公司| 杭州中力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德国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赛尔透平机械有限公司| 潍坊钰兴机械有限公司| 东远机械昆山有限公司| 宁夏天地奔牛银起设备有限公司| 上海乔麦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无锡锡州机械有限公司| 兴虎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深圳创世纪机械有限公司| 唐山神州机械有限公司| 淄博 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深圳美鹏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青岛鑫泉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苏州工业园区嘉宝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沧州重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重庆金丰机械有限公司| 大连典石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山西立恒钢铁有限公司| 大连地拓重工有限公司| 玉环锐利机械有限公司| 佛山市钲昌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中核机械天津有限公司| 威海欧东机械有限公司骗局| 食品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重庆阿德耐特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力士德机械有限公司| 青岛南牧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上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杭州正驰达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东莞泽源机械有限公司| 宁波北仑 机械有限公司| 重庆阿德耐特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西安凌通机械有限公司| 德枫丹 青岛 机械有限公司招聘| 青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河北水利机械有限公司| 河北强华水利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启益电器机械有限公司| 佛山市钢铁有限公司| 集瑞联合重工有限公司| 济南岳峰机械有限公司| 福建海源机械有限公司| 德阳川广机械有限公司| 成都弘林机械有限公司| 郑州一正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南通力福通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自力机械有限公司| 潍坊天洁机械有限公司| 芜湖汇丰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宁波达峰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江阴机械有限公司| 瑞安市瑞博机械有限公司| 唐山鑫杭钢铁有限公司| 无锡市 机械有限公司| 扬州中建建设机械有限公司 | 山东瑞华机械有限公司| 中山冠力机械有限公司| 沈阳 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上海星贝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 广东科杰机械自动化有限公司| 新乡市海纳筛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湖南卓迪机械有限公司| 南京机械电子有限公司| 三一汽车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旭生机械深圳有限公司| 河南省金特振动机械有限公司| 青岛弗林斯曼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兴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曲阜天阳机械有限公司| 太原市 机械有限公司| 金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庆中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抚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江苏洪流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 成都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佛山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湖南星邦重工有限公司| 北京火车头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河北实阳机械有限公司| 机械(昆山)有限公司| 英侨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百斯特机械有限公司| 大连军峰机械有限公司| 靖江 机械有限公司| 柳工常州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松铭传动机械有限公司| 杭州神钢建设机械有限公司| 青岛堡鑫机械有限公司| 临海正大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民生重工有限公司| 江苏爱斯特机械有限公司怎么样| 太仓旭升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雄风起重设备厂有限公司| 青岛软控重工有限公司| 上海天驰制药机械有限公司| 中实洛阳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广州惠德机械有限公司| 潍坊裕川机械有限公司| 泉州巨能机械有限公司| 鞍山宝得钢铁有限公司| 秦皇岛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朗惠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世翔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五矿钢铁天津有限公司| 江苏永立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集美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武汉苏源机械设备租赁有限公司 | 广州惠辉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无锡锡州机械有限公司| 天津艾尔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合肥市春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青岛铸造机械有限公司| 湖南 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州东方机械有限公司| 威马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重庆海迅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芜湖汇丰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河北输送机械有限公司| 鼎泰盛机械有限公司| 盐城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广州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浩博海门机械有限公司| 佛山顺德木工机械有限公司| 洛阳易高机械有限公司| 无锡鹰普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西子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省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太星机械有限公司| 济南帕特机械有限公司| 杭州萧山天成机械有限公司| 机械有限公司 英文| 滨州市机械有限公司| 青州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广东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与鑫机械有限公司| 金华市 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杭州速博雷尔传动机械有限公司 | 常州常矿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 宁波海雄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莱州行星机械有限公司| 邢台振成机械有限公司| 延边鸿起实业有限公司| 昌邑市机械有限公司| 无锡南机械有限公司| 哈尔滨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德实机械平湖有限公司| 南京神鹏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万兹莱压缩机械(上海)有限公司| 无锡市阳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温州科瑞机械有限公司| 海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宇意机械有限公司| 江西钧天机械有限公司奔驰| 镇田机械平湖有限公司| 机械生产制造有限公司| 重庆双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浙江昌亨机械有限公司| 山推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科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佛山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台湾高明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市凯格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厦门厦工重工有限公司| 广州萱裕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建设机械有限公司| 台州启运机械有限公司| 河北鑫晟德农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浙江亿森机械有限公司| 常州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佛山顺德区机械有限公司| 新昌县蓝翔机械有限公司| 杭州沃沃机械有限公司| 乐清市锐成机械有限公司| 安宁市永昌钢铁有限公司| 襄阳东昇机械有限公司| 鼎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阳煤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中山市翠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章丘明天机械有限公司| 常州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沈阳华扬机械有限公司| 广州宏兴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苏州凯尔博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湖北华伟石化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浙江九隆机械有限公司| 河南省金特振动机械有限公司 | 郑州华隆机械有限公司| 杭州博阳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翔工机械有限公司| 辽宁富一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辰品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天津蓝科机械有限公司| 大连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广东明华机械有限公司| 河南嵩山重工有限公司| 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工程机械配件有限公司| 山东冠成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龙起重工有限公司| 北京 钢铁贸易有限公司| 东莞市沃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马钢合肥钢铁有限公司| 南阳奇丰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上易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盟申机械有限公司| 临沂金立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市鸿铭机械有限公司| 常州昊博机械有限公司| 四川兴明泰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建昌机械有限公司| 南通宝钢钢铁有限公司| 昆山奥德机械有限公司| 河北新金钢铁有限公司| 广州卓远机械有限公司| 宁波雄腾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市金峥机械有限公司| 广州机械有限公司招聘| 赣州群星机械有限公司| 江西钧天机械有限公司奔驰| 昆山乙盛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 重庆明华机械有限公司| 杭州高福机械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