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敬老的經典名言
對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僅表現于口頭上,而且應體現于實際中。小編收集了關于敬老的經典名言,歡迎閱讀。
挾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為也;為老人折枝,是不為也,非不能也。(莊子)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祖孫兩人,更相為命。(李密)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將出牽衣送,未歸倚閣望。(黃遵憲)
子孝父心寬。(陳元靚)
老年時像青年一樣高高興興吧!青年,好比百靈鳥,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鶯,應該有他的夜曲。(康德)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孟郊)
母親的心是兒女的天堂。(意大利諺語)
我望著搖籃,我的兒子在成長,我沒有休息的權利!(何塞·馬蒂)
必須拿出父母全部的愛、全部的智慧和所有的才能,才能培養(yǎng)出偉大的人來。(馬卡連柯)
沒有父母的愛培養(yǎng)出來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馬卡連柯)
子女對父母有贍養(yǎng)扶助的義務。(俗語)
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時也沒有人來扶助。(印度諺語)
用毆打來教育孩子,不過和類人猿教養(yǎng)它的后代相類似。(馬卡連柯)
老來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司湯達)
對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僅表現于口頭上,而且應體現于實際中。(戴維·德克爾)
對父母養(yǎng)育之恩的報答,也是對人類勞動的尊重。(俗語)
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也就在于如何愛護兒童。(蘇霍姆林斯基)
與其批評孩子,不如做個榜樣。(茹貝爾)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孟郊)
母親的心是兒女的天堂。(意大利諺語)
我望著搖籃,我的'兒子在成長,我沒有休息的權利!(何塞•馬蒂)
老來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司湯達)
對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僅表現于口頭上,而且應體現于實際中。(戴維•德克爾)
對父母養(yǎng)育之恩的報答,也是對人類勞動的尊重。(俗語)
教育技巧的所有奧秘也就在于如何愛護兒童。(蘇霍姆林斯基)
與其批評孩子,不如做個榜樣。(茹貝爾)
必須拿出父母所有的愛、所有的智慧和全部的才能,才能培養(yǎng)出偉大的人來。(馬卡連柯)
沒有父母的愛培養(yǎng)出來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馬卡連柯)
子女對父母有贍養(yǎng)扶助的義務。(俗語)
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時
對父母養(yǎng)育之恩的報答,也是對人類勞動的尊重。(俗語)
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也就在于如何愛護兒童。(蘇霍姆林斯基)
與其批評孩子,不如做個榜樣。(茹貝爾)
必須拿出父母全部的愛、全部的智慧和所有的才能,才能培養(yǎng)出偉大的人來。(馬卡連柯)
沒有父母的愛培養(yǎng)出來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馬卡連柯)
子女對父母有贍養(yǎng)扶助的義務。(俗語)
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時也沒有人來扶助。(印度諺語)
用毆打來教育孩子,不過和類人猿教養(yǎng)它的后代相類似。(馬卡連柯)
老年時像青年一樣高高興興吧!青年,好比百靈鳥,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鶯,應該有他的夜曲。(康德)
老來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
為了孩子,我的舉動必須非常溫和而慎重。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孟子)
對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僅表現于口頭上,而且應體現于實際中
2022關于敬老的作文1200字
自古以來,我國就是一個禮儀之邦。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有著不計其數的家傳美談:烏鴉反哺、羔羊跪乳、程門立雪……這一個個故事都是要教給我們孝親敬老,尊師重學。
孝敬長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要想掌握這種傳統(tǒng)美德,就要對所有長輩懷有一顆孝敬之心。其實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也能體現出來,比如:出門時和長輩說再見,放學回來和長輩打招呼,吃飯要等大人都坐下來再吃……記得小學5年級的時候,爸爸媽媽外出工作,只有我和爺爺奶奶在家生活。奶奶每天做可口的飯菜給我,讓我得到溫飽;爺爺每天送我上下學,風雨不誤……這一系列的行為深深的打動了我的心,使我對他們產生了尊敬之情,不得不覺得孝敬爺爺奶奶是應該的。奶奶有糖尿病,腿腳不靈便,我每次放學就為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爺爺雖身體強壯,但這個家只靠他一個人是撐不起來的,所以我按時幫爺爺干一些體力活,雖很累,但我認為值得,所以我快樂。當然這只是我的做法。要想做一個真人,就必須懂得孝順,這可以說是做人的基礎。不僅我孝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也是他們的孝子。
一次假期旅行讓我親眼目睹了爸爸媽媽對爺爺奶奶的那份孝心。雖然爸爸媽媽在外奔波壓力很大,但從不在爺爺奶奶面前提起,可能是不然他們擔心吧。一大早我們就踏上了旅途,去了老年人喜愛的地方
-石老人。奶奶暈車,媽媽早就把暈車藥準備好了,給奶奶服上。經過了1個多小時的“跋涉”,我們到達了風景區(qū)。一望海邊,百米處有一座17米高的石柱,形如老人坐在碧波之中,這就是“石老人”,他以手托腮,注目凝神,每天晨迎旭日,暮送晚霞,伴著潮起潮落,歷盡滄桑,不知度過了多少歲月。參觀完了風景區(qū),到了大約12點。“午飯時間到了!”我大聲喊道,饑餓已經“控制”我了,爸爸應聲答應。我們來到了一個酒店做下,吃完了豐盛的午飯,我摸著鼓出的肚子打著嗝。奶奶好像正在找著什么。“遭了,忘記帶藥了!”奶奶是貧血患者,靠吃補血藥維持,爸爸一聽,二話不說,就開車找藥店買。過了一陣子,爸爸帶著一盒補血藥回來了,親自給奶奶倒水,讓奶奶服上。雖然這件事不是太大,但深深地感觸到了我。。在爸爸媽媽行為的潛移默化下,我也深深地懂得了孝敬長輩是多么光榮的事。
我們不但要在家里做一個孝順好孩子,還要在學校做一個懂奉獻的好學生。老師是一只辛勤的黃牛,勤懇的工種農田;老師是人類的工程師,是藍圖的繪畫者。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是他們最真實的寫照,“桃李滿天下,弟子勝三千”這是他們最大的欣慰。所以我們要懂得奉獻老師,不能讓他們辛勤的'汗水白白流淌。那些總是上課睡覺,不及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的學生,即使是一個孝順的孩子,在社會上也不會受到人們的尊敬。所以我們必須要學會尊師。尊師要用實際行動來證明,因為老師是靈魂的工程師和傳遞者,我們豈能讓他們?yōu)槲覀儾傩?
同學們,讓我們繼承中華民族的這種美德,懂的父母的良心用苦,做一個懂得“孝親敬老真情奉獻”的好孩子。
關于尊老敬老的作文
(一)
每個家庭中,幾乎都有三四位老人,老人是家庭中最辛苦的,他們養(yǎng)育了我們父母那一代,也養(yǎng)育了我們這一代,所以一定要,尊敬老人、愛護老人和幫助老人。家里的爺爺奶奶,撫養(yǎng)大了父母,如今父母已經獨立生活,爺爺奶奶只有孤單得帶在家里,說起這些,我不禁想起一句歌詞:“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幫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出大貢獻呀,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團團圓圓!”是呀,常回家看看,讓老人感到溫暖,感受晚年的溫馨。
我們不光要尊敬家里的老人,還要尊敬其他的老人。孟子曾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和孔子所說的“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的'思想是一脈相承的。
在我們和父母上街的時候,坐公交車,看見年邁的老奶奶、老爺爺,主動讓個座,一個小小的舉動,換來一片笑臉。如果我們也站著,沒有人肯讓座,就攙扶一下爺爺或奶奶,不要讓他們摔倒。有條件的話,可以讓爸爸媽媽帶著,一起去敬老院,來慰問一下那些爺爺奶奶,大家一起唱唱歌、跳跳舞,在歡歌笑語中度過一天。尊敬老人、愛護老人、關心老人,是我們少先隊員應該保持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我還會更加努力,繼續(xù)發(fā)揚中華民族尊老愛老的美德!
(二)
老人們?yōu)榱讼乱淮砷L嘔心瀝血,是多么偉大啊!他們理應受到晚輩們的尊敬,敬老愛老是天經地義的事,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我在老師的辛勤培育下,也學會了敬老愛老。
以往我在家里是個“小皇帝”,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更不懂得尊敬長輩,爸爸媽媽總把好吃的讓給我。自從學校開展“敬老愛老”的活動,我才下決心要做一個敬老愛老的好孩子。
“五一”放假時,爺爺因患了白內障到湯國華醫(yī)院做手術后,需要休息和補充營養(yǎng)。我就把什么好吃的全讓給他,爺爺要滴眼藥水時,我就不厭其煩地給他滴眼藥水。每天給爺爺的房間打掃衛(wèi)生,把桌子、椅子擦得干干凈凈,還幫他整理床鋪,洗衣服。有一天吃晚飯的時候,爸爸端出一只雞腿笑嘻嘻地對我說:“這是特意為你準備的,趁熱吃吧!”我一看到雞腿,很不得馬上狼吞虎咽起來,我剛想吃,又想到:敬老愛老,善待和關愛每一位老人是我們做晚輩應做的,我怎么可以這樣做呢?我說:“爺爺,請您老人家吃吧!”爺爺和藹地說:“我年紀大了,牙又缺了幾只,這個雞腿我吃不動了,還是給??吃吧!”我聽后,連忙說:“平時我吃得多了,現在您病后需要補充營養(yǎng),我怎能吃呢?孝敬長輩,是我應該做的。”這時,媽媽走過來,說:“是啊!你要學會尊敬老人這種美德,這個雞腿還是您吃了吧!”爺爺聽了,笑得合不攏嘴,說:“你長大了,變的孝順了,懂得尊敬長輩了。”我聽后,心理比吃了蜜還甜。
尊敬老人、愛護老人、關心老人,是我們少先隊員應該保持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今后我還要更加努力,爭取做的更好,努力發(fā)揚中華民族尊老愛老的美德。
(三)
奶奶今年七十多歲了,我爸爸經常教育我:“處處要想到老人,尊敬老人。”開始我不懂事,當燒了好吃的東西端上桌面后,我就先用筷子夾著吃。‘快別嘴饞了,’媽媽批評說,‘吃飯要講究規(guī)矩。先有老,后有小,等奶奶上了桌子,動了筷子,冬冬再吃,好嗎?’通過媽媽的教育,我懂得了吃飯時也要尊敬老人。”
“父母不僅教誨我,還為我做出好的樣子。(.)當奶奶輪到在我家過生活時,媽媽主動把正房的床讓給奶奶,自己睡到陽臺的沙發(fā)上;平時爸媽都很省吃儉用,可是奶奶來了,水果、好菜不斷,全家生活充滿陽光;奶奶只剩下幾顆牙齒,爸媽總是買些她老人家愛吃、能吃的東西,如清蒸豆腐炒肉、橙汁、蜜糖之類;奶奶平時有些咳嗽,媽媽就到附近農村摘枇杷葉,配藥方,煎藥汁給她老人家喝;晚上爸爸媽媽一旦聽到奶奶咳嗽,就起床給奶奶蓋被,一床被少了,又加蓋一床;奶奶來到我家一星期,咳嗽竟很快好了。星期天媽媽就陪奶奶到街上走走看看。只要是奶奶喜歡的東西,就給奶奶買;平時還經常塞些零花錢給奶奶。”
“由于爸媽在大家庭里以身作則,其他叔叔、姑姑和我們兄弟姐妹都很孝敬老人家,個個爭著接來接去,經常看望老人家,節(jié)日、生日從不讓他老人家失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