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學家陳景潤的名言
【第1句】:孩子有個性才能成才,文藝家、政治家、科學家都靠個性的發(fā)展才獲得成功。
【第2句】:無論成敗如何,都要不惜一切地去努力。
【第3句】:做研究就像登山,很多人沿著一條山路爬上去,到了最高點就滿足了,可我常常要試十條路,然后比較哪條山路爬得最高。
【第4句】:人生的目的.是奉獻,而不是索取。
【第5句】:孩子有好奇心是件好事。他能拆開玩具證明他有求知欲望,能研究問題。當父母的要支持他才對。
【第6句】:學習要有三心,一信心,二決心,三恒心…
【第7句】:攀登科學高峰,就象登山運動員攀登珠穆朗瑪峰一樣,要克服無數(shù)艱難險…
【第8句】:革命加拼命,拼命干革命,有命不革命,要命有何用。
【第9句】:時間是個常數(shù),花掉一天等于浪費24小時。
【第10句】:在科學的道路上我只是翻過了一個小山包,真正的高峰還沒有有攀上去,還要繼續(xù)努力。
陳景潤-現(xiàn)代著名數(shù)學家的故事
陳景潤到了上學的年齡,父母給他找了一所離家近的小學,送他去讀書。在所有的學科中,他特別喜歡數(shù)學,只要遨游在代數(shù)、幾何的題海中,他就能夠忘卻所有的煩惱。
陳景潤平時少言寡語,但非常勤學好問,他總是主動向老師請教問題或借閱參考書。
一個中午,最后一節(jié)課下了,陳景潤走出教室,回家吃飯。他從書包里拿出一本剛從老師那兒借來的教學書,邊走邊看。書上的內容像電影一樣一幕幕地閃現(xiàn),陳景潤就像一個饑餓的人撲到面包上,大口大口地吞吃著精神的食糧。
他只顧專心致志地看書,不知不覺偏離了方向,朝著路邊的小樹走去。只聽“哎喲”一聲,他撞到了樹上。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初期,陳景潤剛剛升入初中,中學里的`一位數(shù)學老師使陳景潤的人生之路發(fā)生了根本的改變。這位老師就是曾經任清華大學航空系主任的沈元老師。有一次,沈元老師向學生講了個數(shù)學難題,叫“哥德巴赫猜想”,學生們“嘰嘰喳喳”地議論起來。
沈元老師最后又說了一句話:自然科學的皇后是數(shù)學,數(shù)學的皇冠是數(shù)論,而哥德巴赫猜想則是皇冠上的一顆明珠!
陳景潤聽了這句話后,內心不禁為之一震:“哥德巴赫猜想、數(shù)學皇冠上的明珠,我能摘下這顆明珠嗎?”
1973年2月,陳景潤的關于(1+2)簡化證明的論文終于公開發(fā)表了!“陳氏定理”立即在世界數(shù)學界引起轟動,專家們給予他極高的評價。
大數(shù)學家陳景潤的愛國故事
陳景潤是國際知名的大數(shù)學家,深受人們的敬重。但他并沒有產生驕傲自滿情緒,而是把功勞都歸于祖國和人民。為了維護祖國的利益,他不惜犧牲個人的名利。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數(shù)學家陳景潤的愛國故事,希望你們會喜歡!
大數(shù)學家陳景潤的愛國故事
1977年的一天,陳景潤收到一封國外來信,是國際數(shù)學家聯(lián)合會主席寫給他的,邀請他出席國際數(shù)學家大會。這次大會有3000人參加,參加的都是世界上著名的數(shù)學家。大會共指定了10位數(shù)學家作學術報告,陳景潤就是其中之一。這對一位數(shù)學家而言,是極大的榮譽,對提高陳景潤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大有好處。
陳景潤沒有擅作主張,而是立即向研究所黨支部作了匯報,請求黨的指示。黨支部把這一情況又上報到科學院。科學院的黨組織對這個問題比較慎重,因為當時中國在國際數(shù)學家聯(lián)合會的席位,一直被臺灣占據(jù)著。
院領導回答道:“你是數(shù)學家,黨組織尊重你個人的意見,你可以自己給他回信。”
陳景潤經過慎重考慮,最后決定放棄這次難得的機會。他在答復國際數(shù)學家聯(lián)合會主席的信中寫到:“第一,我們國家歷來是重視跟世界各國發(fā)展學術交流與友好關系的,我個人非常感謝國際數(shù)學家聯(lián)合會主席的邀請。第二,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唯一能代表中國廣大人民利益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為目前臺灣占據(jù)著國際數(shù)學家聯(lián)合會我國的席位,所以我不能出席。第三,如果中國只有一個代表的話,我是可以考慮參加這次會議的。”為了維護祖國母親的尊嚴,陳景潤犧牲了個人的利益。
1979年,陳景潤應美國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的邀請,去美國作短期的研究訪問工作。普林斯頓研究所的條件非常好,陳景潤為了充分利用這樣好的條件,擠出一切可以節(jié)省的時間,拼命工作,連中午飯也不回住處去吃。有時候外出參加會議,旅館里比較嘈雜,他便躲進衛(wèi)生間里,繼續(xù)進行研究工作。正因為他的刻苦努力,在美國短短的五個月里,除了開會、講學之外,他完成了論文《算術級數(shù)中的最小素數(shù)》,一下子把最小素數(shù)從原來的80推進到16。這一研究成果,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
在美國這樣物質比較發(fā)達的國度,陳景潤依舊保持著在國內時的'節(jié)儉作風。他每個月從研究所可獲得2000美金的報酬,可以說是比較豐厚的了。每天中午,他從不去研究所的餐廳就餐,那里比較講究,他完全可以享受一下的,但他都是吃自己帶去的干糧和水果。他是如此的節(jié)儉,以至于在美國生活五個月,除去房租、水電花去1800美元外,伙食費等僅花了700美元。等他回時,共節(jié)余了7500美元。
這筆錢在當時不是個小數(shù)目,他完全可以像其他人一樣,從國外買回些高檔家電。但他把這筆錢全部上交給國家。他是怎么想的呢?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們的國家還不富裕,我不能只想著自己享樂。”
陳景潤就是這樣一個非常謙虛、正直的人,盡管他已功成名就,然而他沒有驕傲自滿,他說:“在科學的道路上我只是翻過了一個小山包,真正的高峰還沒有有攀上去,還要繼續(xù)努力。”
《數(shù)學家陳景潤》閱讀理解及答案
數(shù)學家陳景潤
①陳景潤是福建人,生于一九三三年。他排行老三,上有哥哥、姐姐,下有弟弟、妹妹。他覺得自己是父母的累贅,是一個多余的人。
②陳景潤上小學和中學時,瘦削、弱小、內向,像一只丑小鴨,總是被人歧視,他習慣于挨打,從來不討?zhàn)垺Q菟銛?shù)學習題占去了他大部分的時間,成為他唯一的樂趣。陳景潤上高中三年級時,因為交不起學費,一九五零年上半年,在家自學了一個學期。高中沒有畢業(yè),但以同等學力報考,他考進了廈門大學。在廈門大學的時候,他學習的成效非常高。同學間有共同的數(shù)學語言。大學中間,沒有人歧視他,他全身心沉浸在教學的海洋里,成績特別優(yōu)異。
③一九五三年秋季,陳景潤被分配到了北京一所中學當數(shù)學老師。他是完全不適合當老師的。他那么瘦小和病弱,他的學生卻都是高大而且健壯的。他不善于說話,很難做到循循善誘,他私下里罵自己是笨蛋。他一向不會照顧自己,又不注意營養(yǎng)。積憂成疾,查出有肺結核和腹膜結核病癥。這一年內,陳景潤住進醫(yī)院六次,做了三次手術。他沒有能夠好好的教書。但他并沒有放棄他的數(shù)學專業(yè)。華羅庚的名著《堆壘素數(shù)論》,剛擺上書店的書架,就被陳景潤買到了。陳景潤一頭扎進了《堆壘素數(shù)論》,廢寢忘食的鉆研。住進醫(yī)院,在身體極度虛弱的情況下他仍然不放棄研究那高深的理論。在他看來,他的生命就是數(shù)學。他不能忘記自己的高中老師沈元曾說過的數(shù)論中至今未解的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他要不惜一切地去努力摘取那顆數(shù)學明珠。
④一次,陳景潤所在單位的一位領導遇見來北京開會的廈門大學校長,談起陳景潤時,連連搖頭說:你們怎么培養(yǎng)了這樣的高材生?王亞南廈門大學校長,聽到這樣的話后,非常吃驚。他一直認為陳景潤是他們學校里最好的學生,他同意讓陳景潤到廈門大學工作。
⑤說也奇怪,陳景潤聽說自己可以回廈門大學,他的病也就好多了。王亞南安排他在廈大圖書館當管理員,卻不讓他管理圖書,只讓他專心致志的研究數(shù)學。王亞南不愧是專家,他懂得價值論,懂得人的價值。陳景潤也沒有辜負老校長的培養(yǎng)。他果然精深地鉆研了華羅庚的《堆壘素數(shù)論》和大厚本的《(數(shù)論導引》。
⑥陳景潤在廈門大學圖書館中也很快寫出了數(shù)論方面的專題文章,文章寄給了中國科學院數(shù)學研究所。主持中國科學院數(shù)學研究所工作的華羅庚一看文章,就看出了奇光異采,提出把陳景潤選調到數(shù)學研究所來當實習研究員的建議。
⑦一九五六年年底,陳景潤再次從南方海濱來到了首都北京。自從陳景潤被選調到數(shù)學研究所以來,他的才智的蓓蕾一朵朵地爛漫開放了。在圓內整點問題、球內整點問題、華林問題、三維除數(shù)問題等等之上,他都改進了中外數(shù)學家的結果。單是這一些成果,他那貢獻就已經很大了。但當他已具備了充分依據(jù),他就以驚人的頑強毅力,來向哥德巴赫猜想挺進了。他廢寢忘食,晝夜不舍,潛心思考,探測精蘊,進行了大量的運算。一心一意地搞數(shù)學,他把全部心智和理性通通奉獻給這道難題的解題上了,他為此而付出了很高的代價。他的兩眼深深凹陷了。他的面頰帶上了肺結核的紅暈。喉頭炎嚴重,他咳嗽不停。腹脹、腹痛,難以忍受。他跋涉在數(shù)學的崎嶇山路上,他無法統(tǒng)計失敗了多少次,但他毫不氣餒。他向著目標,不屈不撓,繼續(xù)攀登。一張又一張的運算稿紙,像漫天大雪似的飛舞,數(shù)字、符號、引理、公式、邏輯、推理,積在樓板上,有三尺深。他終于登上了攀登頂峰的必由之路,登上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的臺階。
⑧陳景潤證明了這個命題,寫出了二百多頁的長篇論文。一九六六年五月,一顆璀璨的訊號彈升上了數(shù)學的天空,陳景潤在中國科學院的刊物《(科學通報>第十七期上宣布他已經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
⑨1972年2月,他完成了對1+2證明的修改。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外國數(shù)學家在證明1+3時用了大型高速計算機,而陳景潤卻完全靠紙、筆和頭腦。如果這令人費解的話,那么他單為簡化1+2這一證明就用去的6麻袋稿紙,則足以說明問題了。
⑩陳景潤的論文發(fā)表后,西方記者迅即獲悉,電訊傳遍全球。國際上的反響非常強烈。當時英國數(shù)學家哈勃斯丹和西德教學家李希特的著作《篩法》正在印刷所校印,他們見到了陳景潤的論文立即要求暫不付印,并在這部書里加添了一章,第十一章:陳氏定理。他們譽之為篩法的光輝的頂點。在國外的數(shù)學出版物上,諸如杰出的成就輝煌的定理等等,不勝枚舉。一個英國數(shù)學家給陳景潤的信里還說,你移動了群山!
(1)對本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牵海ǎǎ?分)
A.陳景潤在上小學、中學的時候總是受人欺侮,是因為他只知道演算數(shù)學習題,不愿和同學們交往。
B.第④段中陳景潤曾任職的'那個中學的領導對廈門大學的校長說:你們怎么培養(yǎng)了這樣的高材生?言外之意,是想了解大學如何培養(yǎng)高材生的問題。
C.王亞南讓陳景潤回到廈門大學圖書館當管理員,又不讓他管理圖書,是因為王亞南懂得陳景潤的價值,為他專心致志的研究數(shù)學提供更好的條件。
D.英國數(shù)學家哈勃斯丹和西德數(shù)學家李希特的著作《篩法》被國際上譽為篩法的光輝的頂點。
E.陳景潤的人生經歷也能說明出身貧寒、性格內向、被人歧視等并不可怕,鼓勵人們要有理想有毅力,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2)陳景潤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請結合文本內容簡析。(6分)
(3)文中多處使用對比,請你結合全文,談談這涉及了哪些方面并作分析。(6分)
(4)文章以數(shù)學家陳景潤為題,卻寫了陳景潤中學任數(shù)學老師的事情。這樣安排是否合理?結合文章內容,談談你的觀點并說明理由。(8分)
參考答案:
(1)CE,選E得3分,選C得2分,選A得1分。選B或D均不得分。解析:A瘦削、弱小、內向,家庭條件差是他受欺負的原因,演算數(shù)學習題占去了他大部分的時間,成為他唯一的樂趣。B是那位領導對陳景潤教學能力的不滿。由下一段廈門校長的聽到意見之后,非常吃驚。他一直認為陳景潤是他們學校里最好的學生等內容推知。D被譽為篩法的光輝的頂點應是陳氏定理。
(2)他是一位有理想有追求的、堅韌而勤奮的、對數(shù)學有卓越貢獻的數(shù)學家。①有理想有追求:在身體極度虛弱的情況下他仍然不放棄研究那高深的理論,他要不惜一切地去努力摘取那顆數(shù)學明珠。②堅韌而勤奮:他高中沒有畢業(yè),但以同等學力報考,他考進了廈門大學。③卓越貢獻:攻克了世界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每點2分)
(3)以前陳景潤被人歧視與后來被國內外著名學者賞識和贊嘆做對比;外國數(shù)學家用大型高速計算機與陳景潤卻完全靠紙、筆和頭腦做對比;陳景潤在中學任教時的那位領導對他的不滿與廈門大學校長的對他的賞識作對比;身體的病弱和不顧一切的研究精神作對比。(三點即可滿分)
(4)觀點一,這樣安排是非常合理(2分):①從內容上,豐富了文章內涵,真實全面地展現(xiàn)了陳景潤的生活和性格。(2分)②從結構上,引出下文,為廈門大學校長給他提供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埋下了伏筆。(2分)③從主旨上,不能勝任中學數(shù)學老師與在數(shù)學領域有重大貢獻作對比,說明不要被暫時的不順而嚇倒,要堅持不懈地為理想而奮斗。(2分)(每條2分,答其他可酌情給分)
上一篇:唐探系列開頭的名言-經典名人名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