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的名人名言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收藏過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文案吧,根據語氣的不同文案可以分為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和感嘆句。你還在找尋優秀經典的文案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反思的名人名言,歡迎閱讀與收藏。
【第1句】: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第2句】: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第3句】:放于利而行,多怨。
【第4句】: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第5句】: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第6句】: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第7句】: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
【第8句】: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第9句】: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第10句】: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第11句】:士而懷居,不足為士矣。
【第12句】: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第13句】: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第14句】: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第15句】: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第16句】:賢哉,回也。
【第17句】: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第18句】: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第19句】: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第20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第21句】: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第22句】: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第23句】: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第24句】: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第25句】:君于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第26句】: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第27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第28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第29句】: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第30句】: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第31句】:朽木不可雕也。
【第32句】: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第33句】: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第34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第35句】: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第36句】: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反思反思》教學反思范文
教師的成長,除精深的專業知識、先進的教學方法之外,更在于教學實踐中表現出來的反思能力,這種能力,是導致一部份教師迅速成為優秀教師,而另一部份不能或比較緩慢地成為優秀教師的一個重要原因。有人概括出這樣一個公式:經驗+反思=成長。可以說,沒有反思的經驗,只能是狹隘的、片面的、膚淺的經驗,無益于教師專業成長,無益于學校教育品位的提升。反思對于教師的成長是何等重要。
我們欣喜看到,這一點已越來越成為廣大教師的共識,并變成孜孜以求的行動,在很大程度上推進了新課程的實施,促進了教師自身專業的成長。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目前,教師的教育反思仍處在一種隨意的、散亂的狀態之中,影響了反思所應該具有的優越性。具體表現為:碰到了教育教學中的某個觸發點,突然引起教師的靈感,從而再去思考、探究,并用文本方式表達出來。這種反思帶有極大的偶然性、隨意性,也必須是零碎的,雜亂的,說得不好聽,有點腳踩西瓜皮,滑到哪兒算那兒。
因此,我們應該對“反思”進行更深層次的反思,努力提升反思的質量。
怎樣提升反思的質量呢?
首先,教師本人應該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結合自身的教學風格、學生特點,樹立一個自身發展的大致方向,明確一段時期研究的基本主題,強化問題意識,然后圍繞這一方向、主題,變被動發現為主動尋找,變偶然觸發為有機探索,從而構建起比較完善的體系,使反思趨向于理性化、系統化,能有重點地探索、解決問題。
其次,要把握反思的側重點。一般來說,反思的經過、成果,常常是以教育敘事案例、教育隨筆等方式呈現出來。從實際情況看,我們教師沒能處理,許多側重于敘事,而忽略了分析,有點像教育故事。其實,顧名思義,“反思”是側重于“思”而并非“敘”的。雖然“敘”是“思”的前提和基礎,但“思”是“敘”的升華和最終目的。我們要多花功夫在分析研究上下功夫,講深講透。
第三,積極與其他教師合作,特別是同備課組教師的力量,廣泛收集案例,集體攻關,拓展反思的橫截面,使反思跳出窠臼,走高更廣、更寬的境界,從而更具典型性。一個人閉門造車式的反思,往往受思想、經驗、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制約,難免會產生片面、甚至歧誤的.后遺癥;而通過群策群力,通過相互之間的思維碰撞,一定會產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最后,在個案反思的基礎上,要運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特別是新課程理念,把相對分散的、零碎的反思成果,分門別類,在更高層面上進行總結、分析、提煉,注入更多的理性思辯,形成有質量的科研成果,從而獲得更大收效,促進自身專業的更快成長。不能在反思過后,將反思成果束之高閣。因為反思是一個過程,是教師成長過程的一個小小的中轉站,一個登向頂峰的一級小小的階梯,而絕對不是成長的終結。
我想,以上所說應當成為深化“反思”的努力方向。
《角的反思》教學反思
對于剛剛上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角”的知識比較抽象,學起來有些困難。為了讓學生既輕松愉快地掌握這部分知識,能較好的培養學生的抽象的概括能力。經過反復的斟酌,我設計了用多種形式的“玩”貫穿整個“角”的教學環節。
【第1句】:玩“拼角”
數學概念是抽象的,而學生的思維一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所以教學時我讓學生作拼圖游戲:先拿上4根小棒,能圍成那些圖形?那掉一根,能圍成什么圖形?再拿走一根小棒會圍成什么圖形呢?從而引出角。
【第2句】:玩摸角
把角的概念放到實踐操作中感知,讓學生摸摸角的各部分,從而使學生體會到角的頂點和邊。同時也培養了手腦并用的`能力和對事物的感知能力。
【第3句】:玩找角
認識了數學概念的角,接下來就讓學生回到實際生活中找一找周圍什么地方有角?并用多媒體手段把一些實物播放出來,請學生文案頂點和邊分別在哪。這樣,學生學起來既好奇又興奮。
【第4句】:玩活動角
學生人手一個活動角,玩一玩,變一變,與同桌比一比誰的角大,并說一說自己的發現,當學生判斷出大小后,教師撕點大角的兩邊,再讓學生文案哪個角大哪個角小,通過演示、實踐、討論得知角在怎樣的情況下變大變小,跟什么無關。
【第5句】:玩畫角
通過實物角再畫在黑板上,完成了實物角抽象成概念角的過程。
【第6句】:玩欣賞角
【第1句】:把學生畫的角用投影的形式展示出來。
【第2句】:把自己畫的角展示給家長看,請家長欣賞自己的作品。
總之,整堂課我盡量讓學生在多變的玩法中學會了“角”的有關知識,但對于學困生來說可能減少了回答問題的幾率,還有待于總結出更合用于全體學生的教學方法。
《教學反思》教學反思
1.用數學知識存在普遍性與特殊關系的特點,教會學生用抓特殊性的方法來完成對知識的探究學習。在初中幾何教材中,平行四邊形與菱形、矩形和正方形的性質與判定的知識體系就體現了這一特點。
2.我們知道:菱形、矩形和正方形都具有平行四邊形的一切性質,而菱形、矩形和正方形除具有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外,還各自具有自己的獨立存在的性質,這也必然引起它們的判定、面積求法及應用上特殊性的存在。因此在這部分內容的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運用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關系,抓住共性的'同時,重點完成對特殊性部分的探究,便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3.這部分教學是這樣設計的:首先,在平行四邊形教學中,引導學生由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入手,從平行四邊形的角(對角、鄰角、外角與內角)、邊(對邊、鄰邊)、對角線、面積求法、對稱性(軸對稱、中心對稱)方面進行探究(用邏輯推理或實驗證明的方法,通過課堂上的討論、實驗、質疑、釋疑的方式完成)。其次,在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教學中,延用了平行四邊形教學方式。但課堂上重點引導學生從異性方面進行探索,找出特性,即菱形具有對角線互相垂直且平分每組對角、四邊相等、面積為對角線乘積一半三個特點;矩形具有對角線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面積可用鄰邊之積來求三個特點;而正方形又具有集菱形、矩形特性于一身的特殊性。再通過比較、總結,來完成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4.在初中幾何教材中,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關系的內容還有等腰三角形與等邊三角形;初中代數中一次函數與正比例函數等。這些教學內容都可以利用上述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來完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