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的名言警句
墨子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農民出身的哲學家,墨子創立了墨家學說,墨家在先秦時期影響很大,小編收集了墨子的名言警句,歡迎閱讀.
【第1句】:兼相愛,交相利。(既愛自己也愛別人,與人交往要彼此有利。)——墨子
【第2句】: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第3句】:志不強者智不達。——墨翟
【第4句】:勇,志之所以敢也。——墨子
【第5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襟三江而帶五湖。——墨翟
【第6句】:良馬難乘,然可以任重致遠;良才難令,然可以致君見尊——墨子
【第7句】:法不仁,不可以為法。——墨子
【第8句】:仁人之所以為事者,必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子
【第9句】: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
【第10句】:釣者之恭,非為魚賜也;餌鼠以蟲,非愛之也。(釣魚人躬著身子,不是對魚恭恭敬敬;用蟲子作為誘餌捕鼠,不是喜愛老鼠。)——墨子
【第11句】:儉節則昌,淫佚則亡。——墨子
【第12句】:仁人之所以壞事,必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子
【第13句】: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墨子
【第14句】:人之于就兼相愛、交相利也,譬之猶火之就上、水之就下也,不可防止于天下。——墨翟
【第15句】:視人之身,若視其身。——墨子《非攻》
【第16句】:歸國寶,水若獻賢而進士——墨子
【第17句】: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子
【第18句】:君子不鏡于水,而鏡于人。鏡于水,見面之容,鏡于人,則知吉與兇。——墨翟
【第19句】:食必常飽,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麗;居必常安,然后求樂。——墨子
【第20句】:天下兼相愛則治,相惡則亂。——墨子
【第21句】:夫辯者,將以明是非之分,審治亂之紀,明同異之處,察名實之理,處利害,決嫌疑。焉摹略萬物之然,論求群言之比。以名舉實,以辭抒意,以說出故。以類取,以類予。有諸己不非諸人,無諸己不求諸人。——墨子《墨子·小取》
【第22句】:夫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惡人者,人必從而惡之;害人者,人必從而害之。——墨子《兼愛中》
【第23句】:不勝其任,而處其位,非此位之人也——墨子
【第24句】:君子不鏡于水,而鏡于人。鏡于水,見而之容;鏡于人,則知兇與吉。——墨翟
【第25句】:看到別人需要幫助,即使面對危險,都會勇敢的站出來。這正是我們所說的“俠”——墨子《秦時明月之萬里長城》
【第26句】:原濁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源頭混濁,水流不能清澈;行為無信,名聲必然敗壞。)——墨子《修身》
【第27句】:食者,圣人之所寶也。——墨子
【第28句】:剛天下者兵也——墨子
【第29句】:甘井近竭,招木近伐,靈龜近灼,神蛇近暴。——墨子
【第30句】:天下有利則治,無義則亂——墨子
【第31句】:食者國之寶也,兵者國之爪也——墨子《墨子》
【第32句】:義,利也。(利是義的本質)——墨子《經上八》
【第33句】: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據財不能以分人者,不足與友。守道不篤,偏物不博,辯是非不察者,不足與游。(意志不堅強的`,智慧一定不高;說話不講信用的,行動一定不果敢;擁有財富而不肯分給人的,不值得和他交友;守道不堅定,閱歷事物不廣博,辨別是非不清楚的,不值得和他交游。)——墨子《墨子·修身》
【第34句】: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據財不能以分人者,不足與友。守道不篤,偏物不博,辯是非不察者,不足與游。——墨子
【第35句】:輕千乘之國,而重一言之信——墨子
【第36句】:君子不鏡于水而鏡于人。(君子不用水為鏡子來照自己,而用賢人為鏡子來照自己。)——墨子
【第37句】: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第38句】:以攻戰亡者,可勝數。
【第39句】:無言而不信,不德而不報,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第40句】:尚賢。
【第41句】:萬事莫貴于義。
【第42句】:釣者之恭,非為魚賜也;餌鼠以蟲,非愛之也。
【第43句】:君子不鏡于水而鏡于人。
【第44句】:今重不為不義攻國。
墨子簡介
墨子(約前480~前420)中國古代思想家、墨家創始人。
中文名稱:墨子
又 名:墨翟
性 別:男
所屬年代:春秋戰國時代
生卒年:約480~420
生平簡介
墨子(約前480~前420)中國古代思想家、墨家創始人。名翟。春秋末戰國初魯國人。墨子出身低賤,一生中除著書立說和教授門徒外,還參加過一些政治活動。他曾仕于宋,為大夫,又到過衛、齊、楚、越諸國。楚惠王時,公輸般作攻戰之具,打算為楚攻宋。墨子聞訊,行走十晝夜,到楚加以阻止。楚惠王晚年,墨子曾向惠王上書。他和楚貴族魯陽文君相友善。目前所知墨子事跡僅此。
墨子有著作傳世。《漢書·藝文志》著錄《墨子》有七十一篇,后亡佚十八篇,故今本《墨子》僅五十三篇。其中較能代表墨子學說和思想者有《尚賢》、《尚同》、《兼愛》、《非攻》、《節用》、《節葬》、《天志》、《明鬼》、《非樂》、《非命》等。其余大都為墨家后學所作。其中《經》、《經說》和《大取》、《小取》,均屬名辯之作,以討論人的認識論和邏輯學等問題為主,可能成書于戰國晚期,故為集名辯大成之作,是今天研究戰國名辯之學的重要材料(見《墨經》)。《備城門》、《雜守》等十一篇,主要講城守之術,應為兵家小說詩歌文學作品,也是墨家善守御的一種見證。還有如《親士》、《修身》、《所染》,前人多疑非墨家所作。
《淮南子》說,墨家曾“學儒者之業,受孔子之術”。墨家和儒家都以《詩》、《書》為經典,但儒家尊周,墨家尊夏,兩家不但在學術淵源上不盡相同,而且長期以來一直互不相容。儒家辟墨,墨家非儒。墨自儒出的說法是靠不住的。
據《墨子》可知,墨子的學說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幾點:①兼愛非攻。所謂兼愛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愛,“愛人若愛其身”,并認為社會上出現強執弱、富侮貧、貴傲賤的現象,是因天下人不相愛所致。②天志明鬼。宣揚天命鬼神的迷信思想是墨家的一大特點。墨子認為天是有意志的,它不僅決定自然界星辰、四時、寒暑等的運動變化,還對人世的政治起支配作用。因“天之愛民之厚”,君主若違天意就要受天之罰,反之,則會得天之賞。對于鬼神,墨子不僅堅信其有,而且認為它們對于人間君主或貴族也會賞善罰暴。③尚同尚賢。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于天子。墨子認為,國君是國中賢者,百姓應以君上之是非為是非。他還認為上面了解下情也很重要,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賞善罰暴。尚賢是要求君上能尚賢使能,即任用賢者而廢抑不肖者。墨子把尚賢看得很重,以為是政事之本。他特別反對君主用骨肉之親,對于賢者則不拘出身,提出“官無常貴,民無終賤”的主張。④節用。節用是墨家非常強調的一種觀點,他們抨擊君主、貴族的'奢侈浪費,尤其反對儒家看重的久喪厚葬之俗。認為君主、貴族都應象古代大禹一樣,過著極為儉樸的生活,而且要求墨徒在這方面也能身體力行。
墨家在戰國是一重要學派,和儒家一道被稱為顯學,其徒屬遍天下。墨子弟子中較有名者有禽滑□、縣子碩、公尚過、隨巢子、胡非子等。《韓非子》說墨子死后,墨家分裂為相里氏、相夫氏、鄧陵氏三派。墨徒受到不少君主的信用和看重,“后學顯榮于天下者不可勝數”。
當時人稱活動于齊、魯、宋等地的墨徒為東方之墨者,稱活動于楚、越者為南方之墨者。墨徒進入到秦國者也不少,從惠文王時起,若干墨者受到秦的禮遇和信任。今《墨子》中的《號令門》篇即出于秦國墨徒之手,表明墨徒在秦國具有較大的勢力。
墨徒對自己要求較嚴,《莊子》說他們“以繩墨自糾,備世之急”。特別在生活奉養上提倡“以自苦為極”的犧牲精神,從而形成了墨徒與別家所不同的一種獨特形象。墨徒之間還組成紀律嚴格的組織,以精于墨理者為首領,號曰“鉅子”。“鉅子”死則另傳他人。墨徒以鉅子為圣人,“鉅子”權力很大,可依墨家之法處置犯了過錯的墨徒。《淮南子》說“鉅子”可以指揮其徒屬“赴火蹈刃,死不旋踵”。楚悼王死后,陽城君等貴族反對吳起而失敗,墨家“鉅子”孟勝效忠于陽城君,其徒屬八十三人都和他一道死難。
從西漢開始,墨學不再為世所重,故很少有人為《墨子》作注釋,僅西晉魯勝曾為《經》、《經說》作注。宋鄭樵說《墨子》還有樂舌注,不過魯、樂之書都未流傳下來。清代學者因治經而兼及諸子,于是盧文□、孫星衍、畢沅等又都為《墨子》作校注。清末孫詒讓《墨子間詁》為各種墨注中之最佳者。
上一篇:名言大全2000句-經典名人名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