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傳中米開朗基羅的故事
《名人傳》由法國二十世紀的一位杰出的現實主義作家羅曼·羅蘭所作。今天小編就來分享一下名人傳中米開朗基羅的故事,相信各位讀者會有興趣。
名人傳中米開朗基羅的故事
在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雕刻家米開朗基羅用了四年的時間,完成了舉世聞名的大理石雕刻,名為“大衛”,現在存放于佛羅倫薩美術學院。每當朋友問起米開郎其羅是如何雕鑿出栩栩如生的“大衛”像的秘訣時,他只是輕描淡寫地說:“大衛本來就在這塊大理石之內,我只是將不屬于大衛的石塊鑿掉罷了!”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成功并非要改頭換面,脫胎換骨,而只要將自己美好的“本來面目,呈現人前”。成功就是恰如其份的展現自己的優點。
留意小節
有一天,米開朗基羅剛完成了一件作品,正在凝望作品沉思之際,一位朋友到訪,問他正在想甚么。他答道:“我在構思,把雕像這部分修改一下,把那部分稍加打磨,把這部分弄得柔和一些,使肌肉的線條突出一點……”
朋友不耐煩地說:“這些都是小節而已!”
米開朗基羅很認真地回應說:“也許你可以這樣說,但請你記著,將所有小節加起來,就是完美,而完美絕不是小節!”
之所以注重小節,才如此多的完美作品可以在米開朗基羅的手下誕生。眾觀我們自己,如果平時就開始規劃自己,從點點滴滴的小節做起,那么你只需要隨時保持著微笑。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把握機會,充滿自信,迎接挑戰!相信成功會屬于你的,因為你已經邁出了走向成功的堅實的第一步。
兩個小故事講完了,說之以理可以激勵人腦,動之以情可以激勵人心,但是最有威力的激勵是改變你的心態,但愿它能對你有所啟發。
米開朗基羅是文藝復興時代的大雕塑家、畫家和建筑家。1475年3月6日,米開朗基羅出生在離佛羅倫薩不遠的喀普列茲。
他的父親盧多維科·列奧那多·波那羅蒂是卡普里斯的市長。他在一個全是男人的家庭中長大。他有四個兄弟,沒有姐妹,母親在他六歲時去世。因此當市長的父親希望他的五個兒子能夠經商,或者當銀行家。當他發現小兒子執意想當藝術家時,分外惱火,開始用皮鞭“開導”他。然而皮鞭并沒有打消米開朗基羅想當藝術家的決心,父親萬般無奈之下只好讓他師從佛羅倫薩的一位畫家——格蘭達約學藝。
那時,格蘭達約正在圣母院內作壁畫。他叫學徒們研磨顏料,用布臨摹他精制的草圖。米開朗基羅的臨摹超過了原作,引起了格蘭達約的嫉妒。不久,他讓米開朗基羅轉往伯特爾多處繼續學畫。伯特爾多在為佛羅倫薩的統治者“豪華者”勞倫佐效勞的同時,還給一群青年人講授雕塑技法。伯特爾多是文藝復興時代早期的現實主義傳統的捍衛者,他在增長米開朗基羅的才干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他幫助米開朗基羅了解古代藝術的`實持,研究意大利的現實主義大師的創作。
一天,米開朗基羅在美第奇花園中正在鑿一個老人的頭像,統治者“豪華者”勞倫佐碰巧在花園里經過,當他走過米開朗基羅的雕像時,停步下來。他看了一眼,轉身朝著年輕的雕塑家:“我的孩子,”他說,“你難道不知道,老人總是掉牙缺齒的嗎?”
米開朗基羅一看是勞倫佐在跟他說話,激動萬分,他拿起工具,敲掉雕像的一顆牙齒,轉身面對勞倫佐:“這樣行了吧?”
“對”,勞倫佐大笑,“好得多啦!”
勞倫佐對這個機靈而有才能的14歲孩子感到興趣,把他帶到美第奇宮,允許他同桌進餐,鼓勵他跟自己的子女一起玩耍,送給他一件紫色大衣,每月給他五個金幣,讓他打開他的眼界,使他看到了異教世界的壯麗。在這兒,米開朗基羅從神秘主義者菲奇諾、哲學家皮科、米蘭多拉、詩人波利齊阿諾,以及世界各地來到美第奇宮殿的學者、作家和藝術家身上獲得了豐富多彩的精彩食糧。在美第奇的餐桌上大家對古希臘的哲學家柏拉圖推崇備至,認為他是首屈一指的先知和圣人。
米開朗基羅在這種異教的影響下,完成了他的第一創作——浮雕《眾怪之戰》。這是一場半人半馬怪物的逼真混戰,充滿希臘裸體的勻稱美,一則遠古神話在文藝復興世界中的再生。
這是米開朗基羅縱橫自如的世界,他在這段時期中的生活極為幸福。可是接踵而來的一次遭遇卻使他肉體和精神帶來終生的創傷。與他一起學藝的有才能的藝徒中,有一個名叫托里賈諾的,脾氣急,拳頭硬。這家伙打架的本領勝過繪畫本領,米開朗基羅奉命批評他的畫,事后發生了什么呢?最好莫過于看看托里賈諾的自白:“那時我對他的批評比平時更為惱怒。我捏緊拳頭,在他的鼻子上砰地一擊,鼻骨便軟得像松餅一樣,他就這樣終生帶著我的拳頭標記?!?/p>
米開朗基羅被抬到家里,人們以為他必死無疑。傷愈后,他在鏡子里看到了自己的破相。從這天起,他明哲保身,開始以懷疑的眼光看待一切。
23歲時他來到羅馬,開始應征為圣彼得教學塑造基督和圣母的雕像。他充滿自信地在申請書上寫道:“這作品將成為當今無人能夠逾越的作品。”此時,米開朗基羅深信文藝復興的理想是不可動搖的。他創作出來的作品飽含著憂傷,在《皮耶塔》這幅雕像作品里,母親把兒子的尸體抱在膝頭上,凝視著他的面孔,像是想知道所發生的一切。他的手勢是有適度的,逐漸地消除著痛苦的疑問,細膩地表達著她那內心深處的全部悲哀。把成年兒子放在母親的膝頭上的想法包含了一定程度的困難,而這個困難,畫家經過深思熟慮以配置帷幔的方法解決了。穿在圣母身上的衣著呈現出流水般的輕盈的細小裙紋,突出了她的女性面貌,沉重的布料衣裙從兩膝一直拖到地上,組成一團,類似雕塑的臺座,上面安放著基督的身體。為了造成明確、完整和純樸的印象,米開朗基羅采用了角錐形的造型雕像完成。雕像完成后全羅馬的藝術愛好者蜂擁前來觀看,大家都被這美麗而圣潔的圣母形象感染、震撼。
值得一提的是雕像作成后,米開朗基羅平生第一次亦是最后一次屈從于虛榮心這個弱點,晚上他把自己鎖在教堂里,在燭光下,把自己的姓名和故鄉的地名刻在雕像上。從此以后,他再也沒有在別的完成雕像上簽名。就像大自然的樹林和山脈一樣,米開朗基羅的杰作是無需附帶其創造者的簽名的。
管理啟示:
兩邊爭執,只要有一邊知道先讓步,無論讓的是真是假,事情就會變得順利許多。留三分地給別人,常能使彼此都獲得更大的天空。
碰上僵局,或者對方一直不掀牌,讓你莫測高深的時候,打破僵局最好的方法就是我先讓一步。
溝通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學會妥協,在很多成功的溝通案例中,都蘊涵著妥協的成分在里面,大到國家與國家間的談判,小到同事與同事之間處理工作問題,都會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妥協。而不會妥協,不會退讓,導致最后溝通出現問題。
當然,溝通中的妥協與退讓,也不是無原則的妥協與退讓。而是建立在底線的基礎上的妥協,就像和街頭小販的討價還價一樣,當我們還一個價格是他無法接受的情況下,交易是無法完成的。
在溝通前,需要明確自己的底線是什么,自己最低能夠接受的條件是什么,在溝通中,要反復試探出對方的底線,溝通的余地只能建立在彼此雙方的心里底線以上,否則,再好的溝通技巧都會失。
名人傳中貝多芬的故事
《名人傳》由法國二十世紀的一位杰出的現實主義作家羅曼·羅蘭所作。今天小編就來分享一下名人傳中貝多芬的故事,相信各位讀者會有興趣。
名人傳中貝多芬的故事
貝多芬是西方古典音樂中的愷撒??捎姓l知道,貝多芬25歲時患耳疾,45歲時失聰。貝多芬的音樂給后人帶來了無盡的享受,可他卻不能在生前享受到自己創作的作品。
請注意這個天生的音樂家
1770年12月6日,貝多芬誕生在波恩市的一個音樂世家。他4歲時就會彈奏羽管鍵琴,8歲起就登臺演出,并獲得了音樂神童的美譽。10歲時,他拜師于普魯士最著名的音樂教育家聶費。12歲時經聶費的推薦,到瓦爾特斯坦伯爵的宮廷樂隊充任管風琴師助手,這是貝多芬“音樂仆役”生涯的開始。
17歲時,貝多芬去拜訪音樂大師莫扎特,受到熱情接待。莫扎特在聽完貝多芬彈了幾首鋼琴曲子后興奮地說:“各位,請注意這位年輕人,不久的將來他就會博得世人的稱贊!”莫扎特還答應給貝多芬上課??上Т撕髢蓚€月,貝多芬母親突然去世。對此,貝多芬父親意志消沉,終日酗酒,貝多芬不得不挑起了養家糊口的重擔,再次回到原來的歌劇院當鋼琴師。
19歲那年,法國大路程爆發,貝多芬滿懷激情地寫了《誰是自由人》的合唱曲來表達他對自由與民主的渴望。后來,貝多芬通過人介紹,認識了李希諾夫斯基公爵。他很欣賞貝多芬的才華,收他為音樂仆役。貝多芬也很快以自己的即興鋼琴奏迷住了維也納人,其音樂旋律時而如細水潺流,時而如驚濤駭浪,時而如鳥語雞鳴,時而如暴風驟雨。有人曾評論貝多芬的即興曲“充滿了生命和美妙”。
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
30歲時,貝多芬愛上了一個伯爵小姐朱麗葉.琪查爾迪,但她父親嫌貝多芬出身低賤,硬是把女兒許配給一個伯爵。這給了貝多芬極大的精神刺激,據說他的名曲《致愛麗絲》就是在這段時間內創作的。
失戀固然令他傷心,但更令他傷心的是他的耳朵開始發聾。他在給朋友的一封信中寫到:“我過著一種悲慘的生活……要是干別的職業,也許還可以;但在我的行當里,這是最可怕的遭遇!”貝多芬曾竭力治療,卻無濟于事,他搬到維也那鄉下去療養了兩年。結果病情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更加惡化了,就連窗口對面的教堂鐘聲都聽不到了。
絕望中,貝多芬多次想到了死,但他不甘心就這樣離開人世,他堅信只有音樂才能拯救他。他在給朋友的.一封信中寫到:“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不容它毀掉我!”貝多芬立志要在余生中從事音樂創作。從此,維也那的官廷樂會少了一位出色的鋼琴彈奏家,但世界樂壇卻誕生了一位不朽的作曲家。
貝多芬從32歲起開始音樂創作,在近兩年的彷徨與探索后,他終于創作出第一部具有自己鮮明特點的作品--《第三交響曲》(《英雄交響曲》),其最突出的特點是音調跌宕起伏,時而沉靜凝思,時而憤慨咆哮,令人情緒激憤。貝多芬創作《英雄交響曲》,本來是想獻給拿破侖的,但他聽到拿破侖在巴黎圣母院加冕稱帝的消息時,怒不可遏,憤而涂去原來的獻詞,而是把它改成:《英雄交響曲》--為紀念一位偉大的人物而作。
貝多芬只有一個
1809年10月,法軍占領維也那,趨炎附勢的奧地利貴族們爭向占領者們獻媚,其中也包括李希諾夫斯基公爵,他強迫貝多芬為法軍軍官彈奏鋼琴聽,這使貝多芬忍無可忍,他操起一只凳子向公爵扔去,并在當晚離開了伯爵家。行前留下一張紙條,上書:“公爵,您所以成為一個公爵,只是由于偶然的出身所造成;而我之所以成為貝多芬,卻是由于我自己。公爵現在有的是,將來也有的是;而貝多芬卻只有一個!”
另一次,當貝多芬與歌德一同散步時,迎面撞見了皇后,太子和一群貴族們。面對他們,歌德立刻讓路,而貝多芬則坦然地說:“讓路的應是他們,而不是我們!”但歌德還是摘下禮帽,躬身立在路旁,而貝多芬則背著雙手,闊步向前。結果太子認出是貝多芬,連忙脫下禮帽向他致意,其侍從們也畢恭畢敬地分列兩邊,目送貝多芬挺胸而過。那次,貝多芬真正感到了做人的尊嚴。
貝多芬54歲時,創造出《第九交響曲》(《歡樂頌》)。他前后用了六年時間來創作、修改這部曲子。1824年5月7日,《第九交響曲》首次在維也那卡德劇院演奏。貝多芬親自指揮演奏,他既不看眼前的樂譜,也聽不見絲毫的琴聲。他全憑自己的記憶來指揮這場演奏。結果聽眾們興奮若狂,不時爆發出熱烈的喝采聲,鼓掌次數多達五次!而皇族成員出場也不過鼓掌三次。
貝多芬自勵人格的心理分析
從心理學上講,貝多芬之所以會在極度困苦的狀況下,一再創作出輝煌無比的音樂篇章,這與他的自勵人格有極大關系。自勵人格的突出特點是能很快將生活中的壓力轉化為自我勵志的動力,并在不斷的奮斗中獲得精神上的滿足。自勵人格的人還很善于升華個人的精神痛苦,他們會把每一次生活挫折都當成個人成長的契機,從而磨練個人的意志。
貝多芬的可貴在于他每每生活失意時,都會在音樂創作中尋求內心的平衡。例如,貝多芬因失戀而譜寫出《致愛麗絲》,因向往自由而譜寫出《第三交響曲》(《英雄交響曲》),因失聰而譜寫出《第九交響曲》(《歡樂頌》),他的音樂創作都飽含對人生的深刻感受,又充滿了激情。他最大的名言是“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他用一生的努力去向世人證明他有這個能力!
貝多芬的可貴還在于他永遠傲視達官顯貴,不因自己出身卑賤就去刻意巴結他們。他在音樂創作當中也突出體現出他的傲骨,他譜寫的旋律可比驚濤駭浪,可如氣壯山河,充滿了個性特征。
一個失聰之人,卻能寫出人類最動聽,最振奮的音樂篇章,這是貝多芬自勵人格的不朽傳奇。
名人傳中列夫托爾斯泰的故事
《名人傳》由法國二十世紀的一位杰出的現實主義作家羅曼·羅蘭所作。今天小編就來分享一下名人傳中列夫托爾斯泰的故事,相信各位讀者會有興趣。
名人傳中列夫托爾斯泰的故事
1·有一次托翁路過碼頭,被一位貴夫人當做搬運工,叫過去扛箱子。他為貴夫人搬運完箱子還得到了5戈比的獎賞。這時碼頭上有人認出了托爾斯泰。他的大胡子和身上那件自己設計的“托爾斯泰衫”,太好辨認了。
于是許多人圍過來向他問好,那位貴夫人見狀無地自容,還想要回那讓她含羞的5戈比,卻被托爾斯泰拒絕了:“這是我的勞動所得,我很看重這個錢,不在乎有多少。”
2·一個談笑風生的場合,有人話趕話地調侃托爾斯泰:你除了會寫小說還能干什么?
當時在場的人都覺得這句玩笑話說得過分了,而且也不是事實。年近花甲的.托爾斯泰并沒有對朋友的嘲諷還嘴,不吭一聲地回到家里,就忙起來了。他的“車間”緊挨著他的書房,當中一張大木臺子上擺放著榔頭、鉗子、鋼鋸、銼刀等工具,墻上掛著干活兒時圍的圍裙……他為回應朋友的調侃,親手制作了一雙漂亮而結實的高靿牛皮靴,鄭重地送給了大女婿蘇霍京。
蘇霍京哪舍得將老岳丈這么珍貴的禮物穿在腳上,便將皮靴擺上了書架。當時《托爾斯泰文集》已經出版了12卷,他給這雙皮靴貼上標簽:“第13卷”。此舉在文化圈里立刻傳為佳話。托翁知道后哈哈大笑,并說:“那是我自己最喜歡的一卷。”
托翁乘興又做了一雙半高靿牛皮靴,送給了好友——詩人費特。費特靈機一動,當即付給托爾斯泰6盧布,并開了一張收據:“《戰爭與和平》的作者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伯爵,按鄙人訂貨,制成皮靴一雙,厚底,矮跟,圓靿。今年1月8日他將此靴送來我家,為此收到鄙人付費6盧布。從翌日起鄙人即開始穿用,足以說明此靴手工之佳??湛跓o憑,立字為證。1885年1月15日。”后面還有費特的親筆簽名,并加蓋了印章。
手藝是精神的標記,行為體現了一個人的思想面貌。現代年輕人厭惡體力勞動,拒絕學習和掌握一門手藝,不管喜歡不喜歡讀書,讀得好和讀不好書的人,都一窩蜂地往上大學一條道上擠,正應了契訶夫的話:“大學培養各種才能,包括愚蠢在內。”
名人傳中的好詞好句
【第1句】:最可怕的敵人,就是沒有堅強的信念。
【第2句】:通過自己的努力即使知道一半真理,也比人云亦云地知道全部真理要好得多。
【第3句】:天才免不了有障礙,因為障礙會創造天才。
【第4句】:一無所有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將獲得一切!
【第5句】:人們常覺得準備的階段是在浪費時間,只有當真正機會來臨,而自己沒有能力把握的時候,才能覺悟自己平時沒有準備才是浪費了時間。
【第6句】:宿命論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借口。
【第7句】:要散布陽光到別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陽光。
【第8句】:先相信自己,然后別人才會相信你。
【第9句】:人生是一場賭博。不管人生的賭博是得是損,只要該賭的肉尚剩一磅,我就會賭它。
【第10句】:人生是一場無休、無歇、無情的戰斗,凡是要做個夠得上稱為人的人,都得時時刻刻向無形的敵人作戰。凡是那些致人死命的力量,亂人心意的欲望,曖昧的念頭,使你墮落使你自行毀滅的念頭,都是這一類頑敵。
【第11句】:如果你想獨占真理,真理就要嘲笑你了。
【第12句】:沒有偉大的品格,就沒有偉大的人,甚至也沒有偉大的藝術家,偉大的行動者。
【第13句】:一個人要幫助弱者,應當自己成為強者,而不是和他們一樣變成弱者。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