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的格言警(精選80句)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比較經典的格言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習的格言警(精選80句),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1句】:誰游樂無度,誰沒空學習。——法國諺語
【第2句】: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
【第3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
【第4句】:書籍是培育我們的良師,無需鞭笞和棍打,不用言語和訓斥,不收學費,也不拘形式。——德伯里
【第5句】:書是這一代對下一代精神上的遺訓。——赫爾岑
【第6句】:讀書如飯,善吃飯者長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章學誠
【第7句】:讀書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獲報,自然夢穩心安。——《對聯集錦》
【第8句】:讀書數萬卷,胸中無適主,便如暴。——列子
【第9句】:讀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第10句】:學習永遠不晚。——高爾基
【第11句】:讀書能獲得知識,但更有用的知識對世界的認識卻只能通過研究各種各樣的人才能獲得。——切斯特菲爾德
【第12句】:讀書人不一定有知識,真正的常識是懂得知識,會思想,能工作。——徐特立
【第13句】: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列夫·托爾斯泰
【第14句】:勉之期不止,多獲由力耘。——歐陽修
【第15句】:鑿壁偷光,聚螢作囊;忍貧讀書,車胤匡衡。——許名奎
【第16句】:靜坐自我妄為,讀書即是立德。——曾國藩
【第17句】:評價一座城市,要看它擁有多少書店。——魯賓斯坦
【第18句】:書籍備而不讀如廢紙。——英國諺語
【第19句】:書籍是青年人不可分離的生命伴侶和導師。——高爾基
【第20句】: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陶行之
【第21句】:讀書時,我愿在每一個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條真理面前停留一樣。——愛默生
【第22句】:對圖書傾注的愛,就是對才智的愛。——德伯里
【第23句】:讀書對于智慧也像體操對于身體一樣。——愛迪生
【第24句】: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歌德
【第25句】:一本書像一艘船,帶領我們從狹獈的地方,駛向生活的無限廣闊的海洋。——凱勒
【第26句】: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其專精。——章學誠
【第27句】: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閱讀還要壞。我們必須學會這樣一種本領: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所需要的讀物。——別林斯基
【第28句】:無限相信書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諦之一。——蘇霍姆林斯基
【第29句】:人家不必論富貴,唯有讀書聲最佳。——唐寅
【第30句】:讀書對于智慧,也像體操對于身體一樣。——艾迪生
【第31句】: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第32句】:時間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時間給空想者痛苦,給創造者幸福。——麥金西
【第33句】:一切書籍不是刀劍,就是夢幻;你可以用語言進行殺戳,也可以用語言進行迷惑。——阿·洛威爾
【第34句】: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
【第35句】: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第36句】:天才不是別的,而是辛勞和勤奮。——比豐
【第37句】:讀書貴神解,無事守章句。——徐洪鈞
【第38句】:良書即益友,今明永如斯。——塔帕
【第39句】: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足己患不學,既學患不行。——韓愈
【第40句】:經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紙面上的話,另一眼睛看到紙的背面。——歌德
【第41句】: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
【第42句】:貪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王安石
【第43句】:讀書是我惟一的娛樂,我不把時間浪費于酒店、賭博或任何一種惡劣的游戲。——富蘭克林
【第44句】:讀書不知味,不如束高閣;蠢魚爾何如,終日食糟粕。——袁牧
【第45句】:無目的讀書是散步而不是學習。——胡適
【第46句】:對搞科學的`人來說,勤奮就是成功之母!——茅以升
【第47句】:讀書是易事,思索是難事,但兩者缺一,便全無用處。——富蘭克林
【第48句】:不要為已消盡之年華嘆息,必須正視匆匆溜走的時光。——布萊希特
【第49句】: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陳壽
【第50句】:書籍是青年人不可分離的生活伴侶和導師。——高爾基
【第51句】:沒有比讀書更廉價的娛樂,更持久的滿足了。——蒙臺居
【第52句】:旦旦而學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彭瑞淑
【第53句】:書讀的越多而不假思索,你就會覺得你知道得很多;但當你讀書而思考越多的時候,你就會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伏爾泰
【第54句】:書籍——當代真正的大學。——托馬斯·卡萊爾
【第55句】:人生不得行胸懷,雖壽百歲猶為無也。——南史
【第56句】: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事。——鄭板橋
【第57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第58句】:書籍把我們引入最美好的社會,使我們認識各個時代的偉大智者。——史美爾斯
【第59句】:學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諺語
【第60句】:讀書足以怡情,足以長才。——培根
【第61句】:素食則氣不濁;獨宿則神不濁;默坐則心不濁;讀書則口不濁。——曾國藩
【第62句】:欲速是讀書第一大病,功夫中在綿密不間斷,不在不速也。——陸瓏
【第63句】:書是我們時代的生命。——別林斯基
【第64句】:讀書足以恬情,足以博采,足以長才。——培根
【第65句】:經常不斷地學習,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高爾基
【第66句】:天才與凡人只有一步之隔,這一步就是勤奮。——佚名
【第67句】:不怕讀得少,只怕記不牢。——徐特立
【第68句】:讀書不趁早,后來徒悔懊。——《清詩鐸·趁早歌》
【第69句】:與其找糊涂導師,倒不如自己走,可以省卻尋覓的功夫,橫豎他也什么都不知道。——魯迅
【第70句】:放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放棄他。——莎士比亞
【第71句】:至樂莫如讀書,至要莫如教子。——《增廣賢文》
【第72句】:讀書不要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這樣的讀書使我獲益不少。——盧梭
【第73句】:讀書譬如飲食,從容咀嚼,其味必長;大嚼大咀,終不知味也。——朱熹
【第74句】:學習要有三心:一信心,二決心,三恒心。——陳景潤
【第75句】:一日無書,百事荒蕪。——《三國志》
【第76句】:在讀書上,數量并不列于首要,重要的是書的品質與所引起的思索的程度。——富蘭克林
【第77句】:讀書對于智慧,也象體操對于身體一樣。——愛迪生
【第78句】:書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寧
【第79句】:從來沒有人為了讀書而讀書,只有在書中讀自己,在書中發現自己,或檢查自己。——羅曼·羅蘭
【第80句】:學習這件事不在乎有沒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沒有覺悟和恒心。——法布爾
座右銘的警句格言精選
座右銘的警句格言精選
【第1句】:如同磁鐵吸引四周的鐵粉,熱情也能吸引周圍的人,改變周圍的情況。
【第2句】:余生平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歐陽修
【第3句】:好事總是需要時間,不付出大量的心血和勞動是做不成大事的。想吃核桃,就是得首先咬開堅硬的果殼。——格里美爾斯豪森
【第4句】:誰若游戲人生,他就一世無成,誰不能主宰自己,永遠是一個奴隸。——歌德
【第5句】:天地最有情,少年莫浪投。——陳毅
【第6句】:當許多人在一條路上徘徊不前時,他們不得不讓開一條大路,讓那珍惜時間的人趕到他們的前面去。——蘇格拉底
【第7句】: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孔丘
【第8句】:青春去時不告別,老年來時不招手。——俄羅斯諺語
【第9句】:拋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拋棄他。——莎士比亞
【第10句】:合理安排時間,就等于節約時間。——培根
座右銘的警句格言大全
【第1句】:要成功,先發瘋,頭腦簡單向前沖。
【第2句】:一個人只要有夢想,生命就有了依托;一個人只有不懈地追逐著夢想,活著才覺得意義深遠,趣味無窮,也才能將生命的潛能發揮到極致。
【第3句】:有了夢想,就應該迅速有力地實施。坐在原地等待機遇,無異于盼天上掉餡餅。毫不猶豫盡快拿出行動,為夢想的實現創造條件,才是夢想成真的必經之路。
【第4句】:人生觀決定了一個人的人生追求;世界觀決定了一個人的思想境界;價值觀決定了一個人的行為準則。
【第5句】:人生就是生活的過程。哪能沒有風沒有雨?正是因為有了風雨的洗禮才能看見斑斕的彩虹;有了失敗的痛苦才會嘗到成功的喜悅。
【第6句】:向著目標奔跑,何必在意折翼的翅膀,只要信心不死,就看的見方向,順風適合行走,逆風更適合飛翔,人生路上什么都不怕,就怕自己投降。
【第7句】:善待自己,不被別人左右,也不去左右別人,自信優雅。
【第8句】:心存希望,幸福就會降臨你;心存夢想,機遇就會籠罩你。
【第9句】:抱最大的希望,為最大的努力,做最壞的打算。
【第10句】:有些事情本身我們無法控制,只好控制自己。
【第11句】: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別人才會看得起你。
【第12句】:生命太過短暫,今天放棄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
【第13句】:不要對挫折嘆氣,姑且把這一切看成是在你成大事之前,必須經受的準備工作。
【第14句】:卓越的人一大優點是:在不利與艱苦的遭遇里百折不撓。
【第15句】:莫向不幸屈服,應該更大膽更積極地向不幸挑戰!
【第16句】:人得自知,既然沒種去死,那就找點樂子活下去。
【第17句】:你知道,只要你有足夠的渴望,足夠的自信,那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一切。所以今晚,就在你臨睡之前,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你最想從生活中得到的那件事上。堅信你可以得到它,看著自己正擁有它,感受著自己正使用它。
【第18句】:有福之人是那些抱有美好的企盼從而靈魂得到真正滿足的人。
【第19句】:擁有了太多反而是負擔。只擁有一塊手表的人知道現在幾點,一個擁有兩塊手表的`人卻很難確定現在的準確時間。
【第20句】:有不少人決心去改造這個世界,但實際上有幾個人能真正改造自己。
【第21句】:沒有人知道失敗和成功間的差距是多么得小。它們之間只相差了一個詞的距離,那就是膽怯。依靠堅持和信念必然可以讓人從失敗走向成功。
【第22句】:我們要多設想一些美好的事物,比如健康強壯富裕和幸福,將那些貧困疾病恐懼和焦慮驅趕出我們的精神世界,就像把垃圾倒在離家很遠的地方一樣。
【第23句】:強大的力量如果沒有方向和著力點,那又怎么能擊破障礙。
【第24句】:人生最大的喜悅是每個人都說你做不到,你卻完成它了!
【第25句】:我們要多設想一些美好的事物,比如健康強壯富裕和幸福,將那些貧困疾病恐懼和焦慮驅趕出我們的精神世界,就像把垃圾倒在離家很遠的地方一樣!
【第26句】: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
【第27句】:雖然你的思維相對于宇宙智慧來說只不過是汪洋中的一滴水,但這滴水卻凝聚著海洋的全部財富;是質量上的一而非數量上的一;你的思維擁有一切宇宙智慧。
【第28句】:寧愿跑起來被拌倒無數次,也不愿規規矩矩走一輩子,就算跌倒也要豪邁的笑。
【第29句】:態度決定一切,實力捍衛尊嚴!人要經得起誘惑耐得住寂寞!
【第30句】:只有經歷過地獄般的折磨,才有征服天堂的力量。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出世間的絕唱。
【第31句】:前有阻礙,奮力把它沖開,運用炙熱的激情,轉動心中的期待,血在澎湃,吃苦流汗算什么。
【第32句】:不要生氣要爭氣,不要看破要突破,不要嫉妒要欣賞,不要托延要積極,不要心動要行動。
【第33句】:這社會你改變不了就得適應,適應不了就得被淘汰!這叫適者生存!
【第34句】:智者一切求自己,愚者一切求他人。
【第35句】:別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須先由小河川開始。
【第36句】:積極思考造成積極人生,消極思考造成消極人生。
【第37句】:當一個人先從自己的內心開始奮斗,他就是個有價值的人。
【第38句】: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第39句】:人生不售來回票,一旦動身,絕不能復返。
【第40句】:人的活動如果沒有理想的鼓舞,就會變得空虛而渺小。
座右銘警句
1)奮斗的雙腳在踏碎自己的溫床時,卻開拓了一條創造之路。
2)壯士臨陣決死哪管些許傷痕,向千年老魔作戰,為百代新風斗爭。慷慨擲此身。
3)礁石因為信念堅定,才激起了美麗的`浪花;青春因為追求崇高,才格外地絢麗多彩。
4)善待他人,體諒他人,熱愛生命,努力生活。
5)只有剛強的人,才有神圣的意志,凡是戰斗的人,才能取得勝利。
6)抱最大的希望,為最大的努力,做最壞的打算。
7)沒有不可能完成的事,只有可能完成的事。
8)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9)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10)做決定之前仔細考慮,一旦作了決定就要勇往直前、堅持到底。
11)我做不到很堅強,但起碼要讓自己不再懦弱!
12)過去再優美,我們不能住進去;現在再艱險,我們也要走過去!
13)無論你覺得自己多么的了不起,也永遠有人比你更強;無論你覺得自己多么的不幸,永遠有人比你更加不幸。
14)不讀書的人,思想就會停止。人都向往知識,一旦知識的渴望在他身上熄滅,他就不再成為人。——南森
15)愛一個人到什么程度,通常只在分手時見分曉,這就是愛情的悖論。
16)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17)懂得感恩,是收獲幸福的源泉。懂得感恩,你會發現原來自己周圍的一切都是那樣的美好。
18)因害怕失敗而不敢放手一搏,永遠不會成功。
廉政格言警句精選
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
【注譯】孫:通“遜”,謙遜;固:固陋,寒酸。全句譯意為:一個人奢侈了就顯得不謙遜,太節儉樸素就顯得寒酸。與其顯得不謙遜,不如寧可顯得寒酸。
【解讀】孔子主張發揚儉德,為政清廉。他對當時社會權貴們豪華奢侈、鋪張浪費、財大氣粗、氣勢逼人深為不滿,對子路“車馬輕裘,與朋友共”的德行極為贊揚。他主張過一種勤儉樸素的生活。在他看來,勤儉樸素能看出一個人的志向和操守,也能看出其為官之德。
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宋·范曄《后漢書·第五倫傳》
【注譯】自身不正,即使是三令五申,別人也不會聽從。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育別人,大家就會心悅誠服,如果只用語言來空泛說教,大家就會發生爭吵而無所適從。
【解讀】第五倫,任東漢章帝時的司空,他對王公貴族驕奢淫逸、貪污腐化及世風日下深表憂慮。他多次上書倡導當權者廉政勤政,以身作則,言傳身教。這句話對我們今天開展反腐倡廉建設是有啟發意義的。領導干部只有在廉潔從政方面率先垂范,下級才不敢作奸犯科;如果像一些人那樣,“臺上講反腐,暗地搞腐敗”,不僅下級不會聽,而且還會帶壞一個地區、一個部門、一個單位的風氣。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不善禁者,先禁人而后身。——東漢·荀悅《申鑒·政體》
【注譯】善于用禁令治理社會的人,必然自己首先按禁令要求自己,然后才去要求別人。不善于用禁令治理社會的人,首先要求別人按照禁令去做,然后才去要求自己。
【解讀】這段話用現代的話來講,就是為官者要帶頭用紀律和法律來約束自己,做遵紀守法的表率。這既是一種領導方法,更是一種為官之德。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老子·九章》
【注譯】遺:遺留;咎:禍咎。滿屋子的金玉財寶,并不能長久保持。由富貴而生驕縱之心,是自己給自己遺留禍殃。
【解讀】盛極而衰,滿必招損。老子看到了物極必反的規律———事物發展到極端,必然走向自己的反面。同樣,老子以一雙飽經風霜的慧眼,看到了“金玉”、“富貴”中包含著的短命和災禍。古往今來,有哪一個攫取利益的成功者能夠把他所得的利益,如金玉、珠寶、財富、名聲、門第等,傳之無窮呢?沒有人能做到。不僅如此,個人占的財富過多,就會驕奢淫逸。而驕奢淫逸,往往會為自己招來災難。
禮義,治人之大法;———清·顧炎武《廉恥》
【注譯】禮義是社會管理的大法;廉恥是為人立身的大節。不廉便什么都可以拿,不恥便什么都可以做。
【解讀】做人有大節、小節之分,知道什么是廉潔和羞恥是做人的大節。加強自我修養,筑好思想道德的堤壩,要從守廉和知恥做起。不講廉恥,則無所不為;無所不為,則無禍不招。這句話對我們的干部修身立德、加強自我修養具有啟示意義。
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論語·季氏》
【注譯】樂:快樂;節:調節;道:稱頌,宣揚;佚游:浪游不歸;晏樂:飲食鋪張。全句譯意為:孔子說:“有益的快樂有三種,有害的快樂也有三種。以得到禮樂的調節為快樂,以宣揚別人的好處為快樂,以交了一些有益的朋友為快樂,是有益的。以驕傲放肆為快樂,以游蕩忘返為快樂,以飲食為快樂,是有損害的。”
【解讀】一個人的娛樂愛好,即現在所說的工作圈之外的生活圈、娛樂圈,對人的品德修養、對官員的廉潔從政至關重要。雖然今天我們的生活和娛樂內容和孔子的那個時代大不相同,但孔子總結的娛樂愛好的原則,還是很有指導意義的。
欲雖不可盡,可以近盡也;欲雖不可去———戰國《荀子·正名》
【注譯】欲望雖然沒有盡頭,不可以滿足,卻可接近于滿足;欲望雖然不可去掉,但卻可以對它加以節制。
【解讀】人的欲望是一個無底洞,永遠不可能得到滿足。放縱欲望,貪婪無度,就會禍國殃民,身敗名裂。這句話對今天的領導干部具有警醒意義:節制欲望,廉潔自律,才能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實現最有價值的人生目標。
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明·陳繼儒《小窗幽記·集醒》
【注釋】仗義疏財能夠團結人,嚴于律己能夠使人信服,寬以待人能夠得到人心,身先士卒能夠領導眾人。
【解讀】“聚人”、“服人”、“得人”、“率人”,歸根到底是得人心,而得人心的前提是“其身正”。身為領導干部,只有不偏愛錢財,清廉自律,才能一身正氣。寬以待人,以身作則,才能贏得人心。而能得人心者,便可成就事業。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三十三章
【注譯】能戰勝別人的人有力量,能戰勝自我(自己的缺點)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
【解讀】老子這句話,強調的重點在于“自勝者強”。一個人在物欲橫流的世界里,嚴格自律,控制自己的欲望,不隨波逐流,這是很難的事。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豪杰在戰勝自己的對手之后,卻不能戰勝自己的種種欲望而最終毀敗在自己的手里,教訓極為深刻!
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戰國《孟子·滕文公下》
【注譯】枉:使彎曲。直:使正直。自己不正直的人,不可能讓別人正直。
【解讀】孟子的.這句話和孔子的“己不正,焉能正人”同一個意思。儒家向來重視自律正己,以身作則。現在我們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也十分強調領導干部的廉潔自律。領導干部只有以身作則,樹立榜樣,廉政教育才能有說服力。
得民心者可名為官,失民心者何足道哉?——明·汪天賜《官箴集要》
【注譯】得民心的官員可以稱為官,那些失民心的官員哪里值得一提呢?
【解讀】民心歷來為執政治國者所重視。從大處來說,民心向背是關系到一個政黨、一個國家興亡的關鍵因素。從為官者個人來說,它可以決定一個官員的事業、前途和一個地區、一個部門、一個單位的發展。執政的根基在人民群眾,事業發展的血脈在人民群眾。贏得了民心,就贏得了根基,贏得了事業。
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益其過——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卷二十五·漢紀十七·宣帝元康三年》
【注譯】賢能之人,財產多了就會損害他們的意志;愚庸之人,財產多了就會增加他們的過失。
【解讀】疏廣及其兄疏受分別擔任過漢宣帝的太子太傅、太子少傅。二人告老還鄉時,宣帝賜給黃金二十斤,皇太子贈給五十斤。回到家鄉后,兄弟二人變賣金子,置辦酒食,請親戚朋友同享皇帝的恩賜。有人勸疏廣,用這些黃金為子孫購置產業。疏廣說:“我難道老糊涂了不顧及子孫了嗎?我是想讓子孫們在自家的土地上勤勞耕作,過普通人的生活。如果我用這些金錢為他們增加財富,只會使他們懈怠懶惰。”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論語·季氏》
【注譯】孔子說:“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誠實的人交友,同見聞廣博的人交友,是有益的。同虛偽做作的人交友,同阿諛奉承的人交友,同花言巧語的人交友,是有害的。”
【解讀】無論為人還是從政,都有個交友的問題。交友不可不慎重選擇。孔子早就警告,友有“益友”、“損友”之分。結交“益友”,則德才日進,事業有成;結交“損友”,不但不能長進有成,而且可能狼狽為奸,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