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理財的名人名言
善治財者,養其所自來,而收其所有余,故用之不竭,小編收集了關于理財的名人名言,歡迎閱讀。
【第1句】:當生意更上一層樓的時候,絕不可有貪心,更不能貪得無厭。——李嘉誠
【第2句】:承擔風險無可指責,但同時記住千萬不能孤注一擲!——喬治•索羅斯
【第3句】:世界上并非每一件事情,都是金錢可以解決的,但是確實有很多事情需要金錢才能解決。——李嘉誠
【第4句】:任何一種行業,如有一窩蜂的趨勢,過度發展,就會造成摧殘。——李嘉誠
【第5句】:不要懵懵懂懂的隨意買股票,要在投資前扎實的做一些功課,才能成功!——威廉•歐奈爾
【第6句】:一個人除了賺錢滿足自己的成就感之外,就是為了讓自己生活得更好一點,如果只顧賺錢,并賠上自己的健康,那是很不值得的。——李嘉誠
【第7句】:用于國有節,取于民有制。——蘇軾
【第8句】:人們的生產超過自己的消費越多,他們對國家越有益。——魁奈
【第9句】:理財市場是有經驗的人獲得更多金錢,有金錢的人獲得更多經驗的地方!——朱爾
【第10句】:投資不僅僅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帶有哲學意味的東西!——約翰•坎貝爾
【第11句】:善治財者,養其所自來,而收其所有余,故用之不竭,而上下交足也。——司馬光
【第12句】:善于富國者,必先理民之財,而為國理財者次之。——邱浚
【第13句】:與其到頭來收拾殘局,甚至做成蝕本生意,倒不如當時理智克制一些。——李嘉誠
【第14句】:夫天下財雖有限,散之則如沙,而機關滯;聚之則成團,而魄力雄。——黃興
【第15句】:善理財者,不加賦而國用足。——王安石
【第16句】:富其家者資之國,富其國者資之天下,欲富天下,則資之天地。——王安石
【第17句】:如果一點錢也沒有,生活不會快樂;如果有很多錢,也不一定會很快樂。錢是一個必要條件,而不是一個充分條件。——曾子墨
【第18句】:始終遵守你自己的投資計劃的規則,這將加強良好的自我控制!——伯妮斯•科恩
【第19句】:財政的支出,應該根據節省的方針。——毛澤東
【第20句】:善于富國者,必先理民之財,而為國理財者次之。——邱濬
【第21句】:財富是指你生活品質的'程度,而不是你賺錢的多與少,要體會富有的滋味,并不需要標明自己有上億的財產,而是去過、去想過適于你的生活。——洛克菲勒
【第22句】:如果在競爭中,你輸了,那么你輸在時間;反之,你贏了,也贏在時間。——李嘉誠
【第23句】: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取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王安石
【第24句】:眼睛僅盯在自己小口袋的是小商人,眼光放在世界大市場的是大商人。同樣是商人,眼光不同,境界不同,結果也不同。——李嘉誠
【第25句】:為國者,取之民而藏之官,出之官而散之天下。——邱濬
【第26句】:不進行研究的投資,就象打撲克從不看牌一樣,必然失敗!——彼得•林奇
關于理財的成語故事
導語:現實真有很多關于理財的哲理故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理財的哲理故事三則,歡迎大家閱讀!
故事一:小孩釣魚
有個老人在河邊釣魚,一個小孩跑過來看熱鬧,老人技術嫻熟,沒多久就釣了滿滿一簍魚,老人見小孩非常可愛,于是要把整簍的魚送給他。
小孩搖了搖頭,老人有點詫異:“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您手中的漁竿。”老人問:“要漁竿做什么?”小孩說:“一簍魚沒多久就會吃完,要是有了漁竿就可以自己釣,一輩子也吃不完了!”老人想了想,便把漁竿送給了小孩,可是,從此以后小孩卻再也沒有釣上一條魚來。
理財哲理:投資者這些年來收獲最大的應當說是理財意識的轉變,現在很多人說起理財來都是頭頭是道,甚至CPI、GDP這些經濟學家用的.數據,基本上人人都能了如指掌。正是有了這種“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的意識,所以很多人興沖沖地買了股票、基金、黃金等新的理財產品。但是由于不懂理財技巧,盲目投資,結果很多人虧得一塌糊涂。這就和這個小孩一樣,單有了意識不行,還要掌握理財技巧,否則,亂理財比不理財更可怕。
故事二:兄弟打水
從前有兄弟兩個,老大家里很富,老二家里很窮。有一天老二去找老大借錢,老大知道老二有花錢大手大腳的毛病,便提出了一個要求:你拿那兩只桶去打水,打滿一桶水回來我就借錢給你。老二看了看兩只桶,打水桶是有底的,裝水桶卻沒有底。老二每次打滿一桶水,都在裝水桶里流得一干二凈。怎么辦呢?老二換了個方式,把裝水桶換成打水桶,雖然每次只能打上來一點點,但是一天下來還是打滿了一桶水。這時老大來了:明白這里面的道理了吧?老二略有所思地點點頭:打水桶有底,但裝水桶沒底,永遠也打不滿一桶水;而裝水桶有底,打水桶沒有底,卻能一點點地積滿一桶水,原來這和攢錢、花錢是一樣的道理呀!于是,老二不但借到了錢,而且慢慢也成了有錢人。
理財哲理:過去人們收入少,卻很少有月光族,多數人都會精打細算、量入為出,從而都略有積蓄;而現在人們收入翻了不知多少倍,很多人卻月月花光,甚至刷信用卡當“負翁”。這就和故事中的老二一樣,掙錢用的是有底的打水桶,而攢錢用的是沒有底的裝水桶,開支無度,花錢如流水,這樣再多的錢也會分文不剩。因此,月光族們應給自己的水桶裝個“底”,每月采用基金定投或零存整取等方式強制攢錢,花錢的時候有計劃,有限度,這樣才能和老二一樣成為有錢人。
故事三:賽跑的智慧
1984年,在東京國際馬拉松邀請賽上,名不見經傳的日本選手山田本一出人意外地奪得了世界冠軍。
兩年后,在意大利國際馬拉松邀請賽上,他再次奪冠。記者問他連得冠軍的秘訣是什么,他的回答總是一句話:憑智慧戰勝對手。但很多人都不信,馬拉松憑的是體力和耐力,智慧能有什么用?直到10年之后,這個謎終于被解開。山田本一在自傳中說:“每次比賽之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線路仔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志都記下來,這樣一直記到賽程終點。比賽開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奮力地向第一個目標沖去,等到達第一個目標后,我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沖去。40多公里的賽程,就被我分解成幾個小目標輕松地跑完了……”
理財哲理:在理財上,很多人往往具體理財目標定得很高很大。但是,越是這樣高不可及的目標,往往越是難以實現。理財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好高騖遠。
故事四:父子騎驢
父子倆牽著一頭驢到集市上去賣,半路上有人笑他們:真笨,有驢不騎!于是父親便叫兒子騎上驢。走了不久,又有人說:真是不孝的兒子,竟讓自己的父親走著!父親趕快叫兒子下來,自己騎到驢背上。走了不久又有人說:狠心的父親,一點也不知道心疼孩子!父親連忙叫兒子也騎上驢背。誰知這時又有人說:兩人騎一頭瘦驢,不怕把驢壓死呀?于是,父子倆趕緊溜下驢背,把驢的四只腳綁了起來,用棍子抬著走。經過一座小橋時,由于走路不穩,結果驢掉到河里被大水沖跑了。
理財哲理:中國人在投資上往往很容易聽信別人,本來是到銀行準備存定期儲蓄的,結果發現大家都在排隊買基金,并且有人和他說:現在存儲蓄落伍了,還是買基金收益高。于是他就聽了別人的勸告,把養老錢全買成了風險較大的股票基金,最終造成了虧本。其實,在理財上,一百個人就有一百種理財方法,每個人的收益目標、風險承受能力以及對投資工具的熟悉程度都是不同的,因此在投資上不能人云亦云,盲目聽信別人,科學理財就是合適的人在合適的時機買了合適的產品。
關于理財投資建議書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一個人可以積累多少財富,不在于您每個月、每年能賺多少錢,而在于您如何理財,即如何錢生錢!
即將開始的第五次致富浪潮是又一次少數人創富的良機。時間大約8—10年,最重要的領域就在金融市場,但是需要有一定的資本及專業理財能力。合作“雙贏”才會有機會做到!
【第1句】:風險控制:
風險的大小不在于投資項目本身的風險大小,而在于風險控制能力的大校黃金及投資是屬于一般來講風險比較大的投資,就是所謂的高利潤伴隨著高風險,但是這個行業的投資風險是完全可以控制的,我們會用嚴格的資金管理方式來控制風險。
【第2句】:投資方式:
以杠桿原理,保證金的形式。即以銀行或交易商提供融資給投資者,投資者以一定比例的保證金的形式進行,交易商目前提供的保證金每手為10000人民幣,每手黃金的單位量為100盎司,目前1盎司黃金國際市場價格大約為750美元。
【第3句】:投資方法:
(一)自行操作:
投資者在完成開戶程序后,即可進行交易。如果自己有很強的操盤力,可以通過我們公司提供的網上交易平臺自行操作,我們也會提供實時操盤指導。
(二)授權操作:
如果投資者不想自己操作,可授權給我們。我們會依據投資者的意愿進行操作,做到及時匯報操作動態。
【第4句】:廣州曈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簡介:
香港北方金銀業有限公司成立于XX年,廣州曈訊投資管理屬于為香港金銀業有限公司。香港金銀貿易場行員(行員編號10),專門從事貴金屬現貨買賣服務,一直以推動香港的金銀業貿易為己任。本公司一直秉承忠誠為客戶服務的原則,一切以客為先,并且嚴格遵守金銀業貿易場的守則。為了向客戶提供最佳的服務,本公司現在與多家外國金商聯系成為策略性伙伴,提供更全面,更完善的貴金屬買賣服務,務求使客戶在投資貴金屬市場時更得心應手。
【第5句】:投資理念:
堅持“生存第一”的原則,以保住投資者的本金為前提;以做短線為主,中長線為輔;把握獲取利潤的機會;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利潤最大化;
【第6句】:投資市場簡介:
國際黃金市場已有百年以上的歷史,全球眾多國家、基金和投資者參與。除了具有公平和活躍的金融市場投資必須條件之外,也具備我們認為的投資一個項目所應具備的必要條件,一是這個市場的“量”巨大,目前每天成交量在二萬億美元左右,二是這個市場的利潤空間巨大。
【第7句】:投資優勢:
【第1句】:安全性:黃金的價值是自身所固有的和內在的,并且有千年不朽的穩定性。全世界公認最佳保值的產品。
【第2句】:變現性:由于黃金市場是一個全球性的24小時交易的市場,因此可以隨時交易變成鈔票,黃金更是與貨幣密切相關的金融資產,具有世界價格,還可以根據兌換比價,兌換為其他國家貨幣。
【第3句】:逆向性:黃金的價值是自身固有的,當紙幣由于信用危機而出現波動貶值時,黃金就會根據此貨幣貶值比率自動向上調整.而當紙幣升值時,黃金價格恒定,這種逆向性便成為人們投資規避風險的一種手段,也是黃金投資的又一主要價值所在。
【第4句】:稀有性:目前地球黃金存量大約【第13句】:74萬噸,地面上黃金存量以2%速度遞增,黃金年供應量約為4200噸,目前由于全球工業,首飾業的飛速發展,黃金的'需求量呈直線上升!
【第5句】:投資性:由于黃金長期趨勢向上,且黃金市場不可能被人為操控,風險較小,所以黃金是一種非常適合中長期的投資產品,不同于一些投機型的金融產品。
【第8句】:黃金交易特點:
國際黃金合約交易標準1手黃金100盎司(約3101克)
(1)雙向交易制度;黃金可以買漲,也可以買跌,主要方向判斷正確漲跌都可以獲利
(2)交易方式靈活;24小時交易,t0交易,可以當天買入就當天賣出。
(3)信息公開公平公正;全球市場,沒有任何機構可以控制價格。
(4)風險可以控制;當你判斷方向錯誤了,可以用止損價和止贏價來規避。
【第9句】:投資金額及方向:
五萬人民幣以上,投資于全球黃金現貨市場(主要從事倫敦金交易)而且您的帳戶名字是您自己而不是本公司。在此已在證監會押有5000萬港幣做保證金;同時也在廣州資產管理會押有3000萬人民幣作為保證金。
【第10句】:利潤預測及計算:
國際黃金保證金投資,以投資標準金額1000人民幣,實際操作放大50幾倍,等于53萬人民幣來操作。(1盎司680美元,100盎司為68000美元,換算為人民幣即為68000*【第7句】:8=530400)
例:您的帳戶里有10萬或5萬人民幣,您于黃金價格為680美元/盎司時購入5手,并作多(即買漲),那么當黃金價格上漲為685美元/盎司時,您的收益為:(685-680)*100*5=2500美元*【第7句】:8=19500人民幣再減去390*5=1950人民幣=17550人民幣,(另注:1美元=【第7句】:8人民幣,390人民幣是傭金)
【第11句】:投資建議:
綜上所述即使我們有把握把風險控制在您投資本金的20%—40%的范圍內,利潤可以達到50%或翻番,甚至更高,這樣的投資也是有風險的,因此我們真誠的建議您所要投資的資金是可以承擔這樣風險的資金,我們會依據您的回報要求而采取積極的或保守的資金管理和嚴格的操作流程。
關于成語故事3則
成語故事是我國歷史的一部分,成語是歷史的積淀,我們要學習好成語故事。下面是小編分享的關于成語故事3則,歡迎大家閱讀!
成語故事一
愛屋及烏
解釋:比喻愛一個人而連帶關心到跟他有關系的人或物。
傳說,殷商末代的商紂王是個窮奢極欲、殘暴無道的昏君(參看《助紂為虐》)。“西伯”(西部諸侯之長)姬昌,即后來的周文王,因為反對紂王曾被囚禁,想了很多辦法才得以出獄。當時,周的都城在岐山(今陜西省岐山縣),周文王回到岐山后,下決心要推翻商朝的統治。他首先聘得軍事家姜尚(即姜太公)為軍師,積極練兵備戰,又兼并了鄰近的幾個諸侯小國,勢力逐漸強大起來。接著,又將都城東遷至豐邑(今陜西省戶縣附近),準備向東進軍。可是,遷都不久周文王逝世了。
周文王的兒子姬發繼位,即周武王。姜太公繼續擔任軍師。武王的同母弟姬旦(即周公),異母弟姬奭[shì](即召公)是武王的兩個得力助手。同時,武王還得到了其他幾個諸侯的擁護。于是,武王正式宣布出兵伐紂。大軍在孟津(今河南孟縣之南的一個黃河渡口)渡過黃河,向東北挺進,直逼商朝的朝歌(今河南淇縣東北)。因為商紂王已失盡人心,軍隊也多不愿為他送命,于是逃的逃、降的降,起義的起義,朝歌很快就被攻克。紂王自殺,商朝就此滅亡。以后的八百年,便成了周的天下,稱為周朝。
當周武王攻克朝歌之初,對于怎樣處置商朝遺留下來的`權臣貴族、官宦將士,能不能使局面穩定下來,武王心里還沒有譜,因此有些擔憂。為此,他曾同姜太公等商議。漢朝人劉向編撰的《說苑·貴法》里有這樣一段文字記載: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問曰:‘將奈其士眾何?’太公對曰:‘臣聞愛其人者,兼愛屋上之烏;憎其人者,惡其余胥。咸劉厥敵,使靡有余,何如?’” 大意是說:周武王打敗了殷商,召見姜太公,問道:“該怎樣對待他們的人員呢?”太公答道:“我聽說,如果喜愛那個人,就連帶喜愛他屋上的烏鴉;如果憎恨那個人,就連帶奪來他的仆從家吏。全部殺盡敵對分子,讓他們一個也不留,您看怎樣?”
原文中所謂“余胥”,是指地位最低下的小吏,奴隸主貴族的管家之類。(余,末等的意思;胥;胥吏。)
漢朝人伏勝編撰的《尚書大傳·大戰》里也有類似的記載: “紂死,武王惶惶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問曰:‘入殷奈何:’太公曰:‘臣聞之也;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不愛人者,及其胥余。’”
這段記載,與《說苑》所載內容相仿。不過“余胥”一詞寫作“胥余”,兩者的含意也不一樣。“胥余”已不屬胥史等級,而是胥吏以外,比“余胥”更加低下的奴隸或刑徒了。例如商紂王時的“太師”箕子,因對紂王不滿,被囚禁而裝瘋,甘當奴隸,所以《莊子》稱他為“胥余”。
此外,《韓詩外傳》、《六韜逸文》也都有關于周武王和姜太公上述那段談話的記載,內容基本相同。由于這個傳說,就產生了“愛屋及烏”這句成語。
我國自古流傳一種迷信習俗,以為烏鴉是“不祥之鳥”,它落到誰家的屋上,誰家就要遭遇不幸。我國最古的一部詩歌集《詩經》的《小雅》部分,題為《正月》的一首詩里,就有“瞻烏爰止,于誰之家”。可見古人多厭惡烏鴉,而絕少有人愛它的。所謂“愛屋及烏”,是說:由于愛那個人,因而連他家屋上的烏鴉都不以為不祥,不覺得討厭了。這句成語,一向被人們用作推愛的比喻。因為深愛某人,從而連帶喜愛他的親屬朋友等人或其他東西,就叫“愛屋及烏”,或稱這樣的推愛為“屋烏之愛”。
唐代詩人杜甫在《奉贈射洪李四丈》(射洪,地名,在今四川;李四丈即李明甫)的詩中,開頭兩句是:“丈人屋上烏,人好烏亦好”。宋朝人周敦頤的《濂溪詩》中有:“怒移水中蟹,愛及屋上烏”。宋朝人陳師道的《簡李伯益》詩中也有“時清視我門前雀,人好看君屋上烏。”都是用的“愛屋及烏”這個成語典故。
成語故事二
按圖索驥
【典故】
孫陽,春秋時秦國人,相傳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相馬專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馬的好壞。因為傳說伯樂是負責管理天上馬匹的神,因此人們都把孫陽叫做伯樂。
據說,伯樂把自已豐富的識馬經驗,編寫成一本《相馬經》,在書上,他寫了各種各樣的千里馬的特征,并畫了不少插圖,供人們作識馬的參考。
伯樂有個兒子,智質很差,他看了父親的《相馬經》,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馬。他看到《相馬經》上說:“千里馬的主要特征是,高腦門,大眼睛,蹄子像摞起來的酒曲塊”,便拿看書,往外走去,想試試自己的眼力。
走了不遠,他看到一只大癩蛤蟆,忙捉回去告訴他父親說:“我找到了匹好馬,和你那本《相馬經》上說的差不多,只是蹄子不像摞起來的酒曲塊!”
伯樂看了看兒子手里的大癩蛤蟆,不由感到又好笑又好氣,幽默地說:“這‘馬’愛跳,沒辦法騎呀!”
【出處】
這個成語來源于《藝林伐山》,伯樂《相馬經》有“隆顙(sang)蚨日,蹄如累曲”之語,其子執《馬經》以求馬。出見大蟾蜍,謂其父:“得一馬,略與相同,但蹄不如累曲爾。”
【釋讀】
按圖像尋求良馬,比喻做事拘泥教條,墨守成規。現在指順著線索去尋找。索是尋找、覓求,驥是好馬。
成語故事三
邯鄲學步
【典故】
相傳在兩千年前,燕國壽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壽陵少年吧!
這位壽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論長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經常無緣無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飯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見什么學什么,學一樣丟一樣,雖然花樣翻新,卻始終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該是什么模樣。
家里的人勸他改一改這個毛病,他以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
親戚、鄰居們,說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聽不進去。日久天長,他竟懷疑自己該不該這樣走路,越看越覺得自己走路的姿勢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幾個人文案笑笑,只聽得有人說邯鄲人走路姿勢那叫美。他一聽,對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聽個明白。不料想,那幾個人看見他,一陣大笑之后揚長而去。
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究竟怎樣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來。這成了他的心病。終于有一天,他瞞著家人,跑到遙遠的邯鄲學走路去了。
一到邯鄲,他感到處處新鮮,簡直令人眼花繚亂。看到小孩走路,他覺得活潑、美,學;看見老人走路,他覺得穩重,學;看到婦女走路,搖擺多姿,學。就這樣,不過半月光景,他連走路也不會了,路費也花光了,只好爬著回去了。
【釋讀】
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