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詩句
《題西林壁》作者是宋代文學家蘇軾。其古詩全文如下: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翻譯】
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自身處在廬山之中。
《游山西村》作者是宋代文學家陸游。其古詩全文如下: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仗無時夜扣門。
【譯文】
不要笑話農家臘月做的酒渾濁,豐收之年有豐足的佳肴款待客人。一重重山,一道道水,懷疑會有無路可行的時候,忽然看見柳色暗綠,花色明麗,又一個村莊出現在眼前。你吹著簫,我擊著鼓,結隊喜慶,春社祭日已經臨近,布做成的衣衫,最普通的帽,簡樸的古風仍然存在。從今日起,如果可以乘著月光閑游,我這白發老翁也要隨夜乘興,拄著拐杖,敲開農家朋友的柴門。
《登鸛雀樓》作者為唐朝文學家王之渙。其古詩全文如下: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翻譯】
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滔滔黃河朝著東海洶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風光景物看夠,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
《尋隱者不遇》作者是唐代文學家賈島。其全文古詩如下: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翻譯】
蒼松下,我詢問隱者的徒弟,他說師傅采藥去了。就在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閱讀:
【第1句】:關于離別的.愛情詩句
【第2句】:古今愛情詩句的浪漫排名
【第3句】:秋天詩句配圖片
【第4句】:有名的梅花詩句
【第5句】:三年級描寫秋天的詩句
【第6句】:兩句思念親人的詩句
【第7句】:表達思念的詩句親人
【第8句】:描繪秋天景色的詩句是什么
【第9句】:關于春天詩句古詩
【第10句】:有關菊花精神的古詩句
詩句思念親人詩句
悲歌能夠當泣,了望能夠當歸------漢樂府平易近歌<<悲歌>>
悲莫悲兮生別離------戰國.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垂頭思故土------唐.李白<<靜夜思>>
逢人漸覺鄉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唐.司空圖<<漫書五首>>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杜甫
故土何處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薩蠻>>
故園眇何處?歸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
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
胡馬依冬風,越鳥巢南枝------漢.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家在夢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幾人還?
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唐.宋之問<<度年夜庾嶺>>
君自故土來,應知故土事.明天將來綺窗前,寒梅開花未------唐.王維<<雜詩三首>>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南唐.李煜<<清平樂>>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唐.杜甫<<月夜憶舍弟>>
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馬戴
明年春草綠,王孫歸不歸。
明月有情應識我,年年相見在他鄉。——袁枚
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歸>>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唐.賀知章<<回鄉偶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游子吟>>
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唐.賀知章<<回鄉偶書二首>>
昔本人往矣,楊柳依依;今本人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采薇>>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漢.<<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張九齡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
春天的詩句詩句大全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下文是描寫春天的'詩句大全,歡迎大家閱讀與了解。
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唐戴叔倫《蘇溪亭》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唐楊巨源《城東早春》
長江春水綠堪染,蓮葉出水大如錢。唐張籍《春別曲》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唐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唐韓愈《晚春》
洛陽東風幾時來,川波岸柳春全回。唐韓愈《感春五首》
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杜牧《悵詩》
萬樹江邊杏,新開一夜風。滿園深淺色,照在綠波中。唐王涯《春游曲》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唐李商隱《無題四首》
寒隨一夜去,春還五更來。唐史青《應詔賦得除夜》
東風何時至,已綠湖上山。唐丘為《題農父廬舍》
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覺春風換柳條。唐韓滉《晦日呈諸判官》
春風賀喜無言語,排比花枝滿杏園。唐趙嘏《喜張沨及第》
春雪滿空來,觸處似花開。不知園里樹,若個是真梅。唐·東方虬《春雪》
馬踏春泥半是花。唐·竇鞏《襄陽寒食寄宇文籍》
煙水初銷見萬家,東風吹柳萬條斜。唐·竇鞏《襄陽寒食寄宇文籍》>
庭前時有東風入,楊柳千條盡向西。唐·劉方平《代春怨》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唐·劉方平《夜月》
一夜好風吹,新花一萬枝。唐·令狐楚《春游曲三首》
落花滿春光,疏柳映新塘。唐·儲光羲《答王十三維》
【第1句】:《詠柳》
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第2句】:《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唐·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第3句】:《春思》
唐·皇甫冉
鶯啼燕語報新年,馬邑龍堆路幾千。
家住層城臨漢苑,心隨明月到胡天。
機中錦字論長恨,樓上花枝笑獨眠。
為問元戎竇車騎,何時返旆勒燕然。
【第4句】:《江南春絕句》
唐·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第5句】:《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第6句】:《春日》
宋·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第7句】:《絕句》
宋·僧志南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第8句】:《游園不值》
宋·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第9句】:《玉樓春》
宋·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
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第10句】:《早春南征寄洛中諸友》
宋·歐陽修
楚色窮千里,行人何苦賒。
芳林逢旅雁,候館噪山鴉。
春入河邊草,花開水上槎。
東風一樽酒,新歲獨思家。
愛國詩句現代詩句
愛祖國人民的勤勞、智慧與勇敢;我更愛祖國那生生不息、輝煌雄壯的民族魂!下面就是有關愛國詩句現代,歡迎大家閱讀與了解。
舒婷《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我是你河邊上破舊的老水車
數百年來紡著疲憊的歌;
我是你額上熏黑的礦燈,
照你在歷史的隧洞里蝸行摸索;
我是干癟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灘上的駁船
-------------------------------------------------
《寫給祖國母親的歌》
金秋的風
送裊裊暗香而來
霜中的菊
獻片片芳菲一季
吻夕陽余輝
愛溢出溫柔的眼眸
望四野安詳
激情飛上詩句
聽黃河汩汩
載無數苦難歷史
觀河沙沉沉
積淀多少回憶
滿目瘡痍
是你舊時的容顏
兒時的艱辛
留下了不滅的烙印
風霜雪雨
半個世紀的搏擊
淵遠流長
五千年文明的足跡
歷史的長河
翻滾著昔日英勇的浪濤
時光的琴弦
彈唱著今日輝煌的旋律
------------------------------------------------
飛翔吧!中國!作者:春城阿海
穿過你柔美的視線,
我在你群山環繞的懷里放聲高歌,
我是你最愛的龍兒,
你是我偉大的母親,
哦!我親愛的祖國,
我陪你笑看風雨,
陪你淚水滑落,
今夜我手捧星辰追逐夢想,
面朝大海為你研磨,
哦!我親愛的祖國,
強權者你絕不畏懼,
殘弱者你無私給以,
地球終于發現了你的名字,
啊!美麗的中國!
今夜你如詩的笑容綻放世界,
你美麗的山河氣勢沖天,
今夜我踏浪歸來為你迎風起舞,
我是你最忠實的戰士,
我是你最聽話的'孩子,
為了你我愿意,
站在狂瀾的暴風雨里,
手握雙拳為你把關緊守,
飛翔吧!中國!
看著你迎風含笑,
我才能擁抱幸福,
飛翔吧!中國!
我們就是自己的主流,
懷揣夢想手捧自由。
今天,我的祖國已堅不可摧 作者:田間
山河鼎沸。祖國的大江南北
有多少華夏兒女在聲嘶吶喊。吐氣揚眉
此時,東方已熹微
就讓我們憤怒吧,痛快淋漓一回
跪拜列祖列宗。爾后,連同那過去的恥辱
一起撕毀。抑或
讓我們用子彈。告訴那些魍魎魑魅
今天,我的祖國
已堅不可摧
---------------------------------------------
戴望舒《俺用殘損的手掌》
俺用殘損的手掌
摸索這廣大的土地:
這一角已變成灰燼,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這一片湖該是俺的家鄉,
(春天,堤上繁花如錦障,
嫩柳枝折斷有奇異的芬芳,)
俺觸到荇藻和水的微涼;
這長白山的雪峰冷到徹骨,
這黃河的水夾泥沙在指間滑出;
江南的水田,那么軟……現在只有蓬蒿;
嶺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盡那邊,俺蘸著南海沒有漁船的苦水……
無形的手掌擦過無恨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陰暗,
只有那遼遠的一角依然完整,
暖和,明朗,堅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俺用殘損的手掌輕撫,
像戀人的柔發,嬰孩手中乳。
俺把全部的力量運在手掌
貼在上面,寄與和一切期望,
因為只有那里是太陽,是春,
將驅逐陰暗,帶來蘇生,
因為只有那里俺們不像牲口一樣活,
螻蟻一樣死……那里,永恒的中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