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絕對禁止學生酗酒的班會感想
環境,人人有責。
然我們身邊卻有人隨地亂扔。
這不但破壞了環境,而且還成種陋習。
在學校總會看到亂扔垃圾的行為,其不能很好的認識到“學校是我家,環境美好靠大家”這句話真正的含義。
錯就錯在忽視了集體利益,沒有履行作為集體中一員的責任。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大學校園的“國罵”和“地方罵”悄然影響到了中學,現在的學生嘴里所噴吐出的再不是什么文明的語言,而是臟話連天,我仔細觀察過后進生的語言行為,即使在和好朋友交流時,三句里面倒有兩句是臟話,而學生們卻渾然不知,當作提醒教育的時候,雖有愧意,但過后依然如故。
不能說學校沒有在這方面教育過。
應主抓學生不文明用語,落實到各班,與學生規范考核掛鉤,當然也可以開展主題班會等活動,使同學重新回歸文明的用語。
求主題班會的稿
【第1句】:動員學生主題班會要開得成功,必須全體同學參與。
為此,我們要做到以下四點: 1) 向同學們說明班會的意義; 2)提前大概一周布置任務,讓每一位同學都做準備。
如:“告別壞習慣”主題班會,要求每位同學搜集一則名人告別壞習慣的故事,要同學思考自己有哪些壞習慣;如何改正壞習慣兩個問題; 3)確定發言對象。
如:辯論式主題班會要選出正反方的辨手;以“學習經驗交流”為主題的班會要選出每科成績拔尖的學生來談他們的學習經驗; 4)召開班干部會議。
發揮班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討論班會的程序,每一個環節落實到位。
【第2句】:確定主持人和發言稿 確定主題班會的主持人很關鍵。
到時,控制班會場面和處理突發事件,除了班主任臨場指導外,一般由主持人來把握。
這需要主持人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和表達能力。
選擇主持人還要根據班會的形式,如:以老師說為主的班會和以學生參與為主的班會,選擇的主持人就不同。
【第3句】:準備節目 為了使學生在活動中接受教育,可以在班會中穿插合適的游戲。
比如:在“告別壞習慣”主題班會中,可以讓同學們把平時的壞習慣用小品的形式集中反映出來。
小品由同學們自己設計、排練。
【第4句】:邀請嘉賓有針對性地談對某問題的看法,可以使學生受到更全面、深刻的教育。
【第5句】:布置會場 會場布置最重要的是突出主題、美觀大方。
比如:辯論式主題班會,正、反辯手的書桌擺到教室的最前面,分開正反兩方,正方選手坐在一邊,反方選手坐在另一邊,排八字形,辨手面對觀眾,下面分成兩塊,分別坐著其拉拉隊員。
又如座談式班會,座位可以排成圓形,中間留空,會場美觀大方。
(二)實施階段 按照設計的程序,由學生自行組織、主持召開班會。
讓學生當主人,自己當參謀,因勢利導,把活動推向深層。
在班會的最后,班主任要小結。
不要以為班主任的小結不重要。
其實,班會中,同學們各抒己見、觀點各異。
這時,班主任可以啟發同學們去思考,擴大教育影響,給班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五、反饋鞏固 主題班會要真正收到效果,還必須通過反饋鞏固。
如:開展“學習經驗交流”的主題班會后,利用《學習園地》班刊,讓學生談班會的感想和體會,制訂具體的學習計劃,并把計劃付諸實踐。
總之,搞好主題班會并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
但我們必須從實際出發,把思想性、趣味性、知識性、教育性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發動學生,做到寓教于樂。
關于法律安全的主題班會
班風,它是班集體的形——對內它是一種氛一種無形的力量。
因塑造良好的班風,是班主任的首要任務,是班集體建設的重中之重。
雖然學生情況千差萬別,班級管理各有差異,但是其中還是有共性可言的。
要創建良好的班風需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確立正確的目標 不論做什么事,有目標才能有動力。
目標是集體的發展前景。
它具有很強的導向和激勵作用。
它對每個小學生的成長和班風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意義。
班集體的奮斗目標是培養良好班風的基礎,而良好的班風又是實現奮斗目標的保證。
目標的提出要考慮少年兒童的年齡特點和接受水平,必須實事求是,符合班級的實際情況。
并且要鮮明、具體、富有鼓動性。
實現目標應先易后難、循序漸進。
要善于總結,對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的肯定,不足的問題要做具體分析,并及時地提出新的更高的目標,以鼓勵學生不斷進步。
二、實行制度管理 為了維護正常的學習生活秩序,建立良好的班風,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加強班級凝聚力,提高公共管理系的影響力,以全面發展為原則,發揮“團結、自覺、拼搏、爭先”的精神,需要有制度。
為實現監督的有效性和約束力,具體事務施行干部包干到每組同學責任制。
即,每組的兩三名班干部,負責所在組的同學一切日常事務,包括遲到、早退、完成作業、練習等情況。
班委應當本著為同學服務的態度,積極關注同學們的思想狀態,并經常定期召開碰頭會,對班上出現的情況進行協調處理。
對于班委履行職責活動,同學們有監督的權力,對做不夠的小組班干,同學們可在班會上指出不足之處。
例如在班級內務所設計的“每月之星”、“書海”這兩項專欄,是對每月杰出的班干部,表現突出的學生的展示臺,反之,做得不夠的同學也進行適當的懲罰,并用激勵體系、約束機制督促他們上進。
三、發揮班委的作用 班委會是在班主任指導下全面負責班級工作的機構。
所以,在班級工作中,班干部發揮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
因為他們與同學朝夕相處,對班級的情況更加了解,他們對同學的教育幫助在某些場合可能比班主任更有效果,一支能力強,以身作則的班干部隊伍不僅能樹立榜樣作用,帶動全班同學積極向上,還能起到班主任與同學之間的橋梁作用,他們是班主任管理好班級的得力助手。
平時我每兩周召開一次班干部會議,對兩周的班級工作舉行反饋和總結,及時掌握班級情況,對個別不夠自覺的班干部也起到提醒作用,最后布置新的工作。
此外,在班級開展幫扶活動,每個班干部至少要和幾個同學交朋友,幫助同學排憂解難,做同學的貼心人,使全班同學都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
這樣一人帶動幾個人,十幾人就能帶動全班,把全班同學的心牢牢地拴在班集體這根繩上,這樣班級的各項活動就能順利開展,良好的班風得以形成。
有了一支能力較強的班干部隊伍,班主任的工作相對輕松許多,即使老師不在的時候,班級也會井然有序。
四、做好德育教育工作 六年級是一個轉折點,學生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初中生是他們模仿的對象,小學生又是以他們為榜樣,這時候的孩子比較叛逆,分不清“是”與“非”,所以往往會做出一些出格的事。
實際上他們的心智還是很不成熟,稚氣十足。
在這種“道德”的朦朧期,班主任要“導其言,修其行,正其心。
” 每周一會是非常關鍵的。
《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小學生守則》,是最好的老師,要指導他們讀通讀透,嚴格遵守。
還有利用重大節日,例如:教師節,國慶節,少先隊建隊日,重陽節,元旦,用偉人或事跡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這時會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樹立自身的良好形象,增強班級的凝聚力 以身作則,努力使自己樸實無華的道德情操去感染學生,和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達到共識。
車爾尼雪夫司基曾說過:“教師把學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應當是這種人。
”可見,教師的形象對學生的身心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在教育實踐中,教師形象是學生模仿的對象。
因此,我盡量以自身的言行來感染學生,從身邊的事情做起,為學生樹立好的榜樣。
對班級衛生,我總是不忽視地上任何粉筆頭與紙屑,只要我看到,我總是彎腰撿起來,并放到垃圾筒里;我所使用過的東西從來不會丟三落四,一向都是擺放整齊;課桌椅擺放不整齊,我總是親自動手調整;從來不在學生面前使用不文明語言;班里有什么疑難雜癥的問題,我從不回避,而是親力親為的解決。
為此,贏得學生對我的信任。
這一系列的行為學生看在眼里,逐漸會記在心上。
教師的言行會深深的銘記在學生的心里,從而會引起學生自覺的重視,并付之于行動,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團結互助,有集體凝聚力的班集體。
六、激勵斗志,培養班級榮譽感 培養學生對集體的責任感、義務感和榮譽感,爭創優秀班集體在培養優良的班風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在班級中提出“心中有集體,進步靠自己”的口號,并在工作中緊緊抓住學校開展的“文明班級”的評比活動,不失時機地培養孩子們的集體榮譽感。
我經常和同學們談話交心,鼓勵他們要以自己的表現向大家證明自己是最棒的。
在與學生們無數次的交談中,我經常說:“守紀律、講衛生、講文明、愛學習的孩子心中就是裝著班級、裝著學校,走到哪他都會做一個好孩子,因為他知道他的一言一行代表著班級、代表著學校。
”這樣運用愛班級、愛學校的情感教育來培養孩子們的集體榮譽感,激勵著孩子們用行動來證明自我、表現自我,從而實現了班級確立的奮斗目標。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我們班在第一個月就獲得了“文明班級”稱號,在“六.一”活動中,繪畫作品,廣播操比賽,獲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朗誦,校園歌手比賽獲得了第二名。
在這次活動中無論個人,還是集體都實現了全面開花。
集體主義教育是班級思想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樹好班風建立良好集體的重要表現。
因此,班主任除了要求班級在學校集體性活動中樹立班級的形象外,還需經常對學生進行“班興我榮,班落我恥,以班為家,榮辱與共“的教育。
以此來增強班主任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戰斗力,真正做到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總之,抓好班風,端正學風,是經過長期耐心細致地教育和嚴格科學地訓練而逐步形成的,它是一種良好的行為風氣,是班級工作的重點,因此,班主任一定要狠抓班級管理,搞好班風建設。
搞好班級管理,樹立良好班風,是我們共同的誓言!
法律在我身邊主題班會
多表揚、鼓勵,逐步培養集譽感。
必要的表揚、鼓勵可動學生的積極性。
我剛擔任三年級班主任時,發現袁浩霖同學每天早早到校,主動打掃清潔區。
就抓住教育學生的機會,在班會課上表揚了袁浩霖,使大家認識到像他這樣以集體利益為重,一心一意為同學們服務就是對我們這個班集體的熱愛。
第二天,我發現有幾個同學來到教室后,爭著打掃衛生,擺桌椅,就立刻對他們提出表揚,同時也暗示全班同學,老師期待著他們的行動。
漸漸地,同學們的集體榮譽感被調動起來了,大家處處為集體著想,爭做好事。
同學之間互相幫助的多了,斤斤計較的不見了。
一種健康向上的班風已悄然形成。
二、培養集體榮譽感要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
學生不僅是教育的對象,也是教育的主體。
讓每個學生以主人翁的身份來參與班級工作,發揮其自我管理的作用,讓他們在班級舞臺上大顯身手。
我常常教育學生“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讓他們樹立正確的勞動觀。
當一面面紀律、衛生紅旗掛到教室里,同學們發自內心地快樂。
這是自我管理在培養學生集體榮譽感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效。
大家知道每一個同學都是集體中的一員,集體榮譽是靠集體成員共同努力得來的,來之不易。
它體現了集體的智慧與力量,是大家的光榮。
三、教育學生處處自覺維護集體榮譽。
班主任合理的表揚和批評有助于學生明辨是非、了解道德責任和做人的尊嚴,最終有利于良好班級心理氛圍的形成。
這是個道德是非問題,我馬上組織同學們進行討論:他的行為到底是不是在維護班集體利益
在討論中同學們一致認識到,做一名合格的小學生,就需要我們處處遵守學校紀律,特別以自律為主。
沒有去做操,已經是錯誤的,不能因僥幸沒被小衛士發現就認為自己的行為是正確的。
能夠想到集體的榮譽是好的,但更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維護集體榮譽。
那位學生最終紅著臉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這件事讓大家懂得了,集體中每個成員的言行都與集體榮譽有著密切的關系。
要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
努力為集體爭得榮譽,并珍惜、維護集體榮譽。
四、集體榮譽感的作用在學習中閃光。
班主任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機,使班級管理上臺階。
我們班開展的一周一次的“先進小組”評選活動,對學生形成爭先創優的競爭意識就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每周,組長從“作業、紀律、勞動、好事”四個方面對小組成員進行全面考核同學之間有了“比、學、趕、幫爭上游,自強自立創先進”的決心和熱情。
小組成員之間的聯系更緊密了,小組中先進的學生伸出熱情的手,真誠地幫助較差的學生;較差的學生也積極進取,向先進學習。
這樣,班級中逐步形成一種相互尊重、和諧一致、取長補短、共同進步的氛圍。
總之,在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中注入“競爭”這股新鮮血液,可激發學生的熱情,使其積極參與班級管理,形成人人爭先的喜人局面。
五、班主任“短中見長”,增強班級凝聚力。
第斯多惠說:“教育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
”我們班張耕同學在課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并且愛說些怪話,使課堂上總出現不協調的音符。
然而,今年開學的第一周,張耕在上學路上撿到一部手機,馬上交到政教處,為班級爭得了榮譽。
抓住他身上的閃光點,我及時召開主題班會“雷鋒精神處處閃光”。
大家紛紛向張耕投去敬佩的目光,通過熱烈的掌聲把最真誠的祝賀送給他。
很少受表揚的他,此刻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我趁機教育同學們,雷鋒精神的實質還有善于學習的“釘子精神”。
自此以后張耕有了很大轉變,懂得了珍惜時間,珍愛自己的名譽。
每個班級由于各種原因,免不了會有少數待轉化生,班主任應該全面正確地看待他們,不能僅看到“短”處而發現不了“長”處,從而形成“暈輪效應”(即以偏概全)。
要善于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如有的遵守紀律的自覺性不夠強,但能見義勇為,助人為樂;有的文化成績不夠理想,但文體方面有一定的特長;有的外表沉默寡言,卻能獨立思考,對有些問題常有獨到的見解;有的雖然一時落后于人,但內心也有爭上游、爭榮譽的欲望等等。
這就需要我們班主任全面了解、善于觀察,從“短”中發現“長”處,進而做到揚“長”避“短”。
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使班級的凝聚力更強,讓每個學生都感受到自己是班級的小主人。
六、在活動中加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學生有了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就會時時努力,為班集體爭得榮譽。
教師可以從學校、家庭、社會等多方位營造氛圍,為他們提供表現的機會和展示的舞臺。
學生有了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心里就會充滿成功的喜悅。
今年的校體育節活動期間,同學們個個生龍活虎,不怕吃苦,奮力拼搏,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各類報紙上也不斷刊登我們班學生的作品……大紅的獲獎證書,記錄著學生們成長的足跡,蕩漾著大家歡快的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