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發明家的勵志名言
發明家全靠一股了不起的信心支持,才有勇氣在不可知的天地中前進。──巴而扎克
發明是百分之一的聰明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奮。──愛迪生
凡在小事上對真理持輕率態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可信任的。──愛因斯坦
好動與不滿足是進步的第一必需品。──愛迪生
好奇心造就科學家和詩人。──法朗士
合理安排時間,就等于節約時間。──培根
即使通過自己的努力知道一半真理,也比人云亦云地知道全部真理還要好些。──羅曼·羅蘭
堅強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驚人的事業。──馬爾頓
金錢這種東西,只要能解決個人的'生活就行,若是過多了,它會成為遏制人類才能的禍害。──諾貝爾
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歌德
今天應做的事沒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誤了。──裴斯泰洛齊
具有豐富知識和經驗的人,比只有一種知識和經驗的人更容易產生新的聯想和獨到的見解。──泰勒
科學的每一項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膽的幻想為出發點的。──杜威
科學沒有國境,但科學家有祖國。──巴斯德
科學需要一個人貢獻出畢生的精力,假定你們每個人有兩次生命,這對你們說來也還是不夠的。──巴甫洛夫
科學要求每個人有極緊張的工作和偉大的熱情。──巴甫洛夫
當你做成功一件事,千萬不要等待著享受榮譽,應該再做那些需要的事。──巴斯德
冬天已經到來,春天還會遠嗎?──雪萊
讀書而不思考,等于吃飯而不消化。──波爾克
讀一切好的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說話。──笛卡爾
對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它遠遠勝過責任感。──愛因斯坦
對自己不滿是任何真正有才能的人的根本特征之一。──契訶夫
兒童游戲中常寓有深刻的思想。──席勒
家的勵志名言
【第1句】:家庭是一項社會發明,其任務是將生物人轉化為社會人。--〔美〕古德《家庭》
【第2句】:你將擁有的家庭比你出身的那個家庭重要。--勞倫斯
【第3句】:任何一只害鳥不會弄臟自己的窩巢。--英國
【第4句】:東家西舍同時發,北去南來不逾月。--李白《江夏行》
【第5句】:戰回各自收弓箭,正西回面家鄉遠。--王建《雜曲歌辭·遼東行》
【第6句】:家庭應該是愛歡樂和笑的殿堂。--日。木村久一《早期教育和天才》
【第7句】:幸福的家庭,父母靠慈愛當家,孩子也是出于對父母的愛而順從大人。--培根
【第8句】:成家之道,日儉與勤。--〔宋〕《林逋省心錄》
【第9句】:浦口多漁家,相與邀我船。--儲光羲《采菱詞》
【第10句】:家教寬中有嚴,家人一世安然。--明·呂得勝《小兒語》
【第11句】:每個人的家對他自己都像是城堡和要塞。--科克
【第12句】:家庭是政治社會的原始模型:首領是父親的影子,人民就是孩子的.影子。--〔法〕盧梭
【第13句】:我家柱石衰,憂來學丘禱。--李昂《題程修己竹障》
【第14句】:對于亞當而言,天堂是他的家;然而對于亞當的后裔而言,家是他們的天堂。--伏爾泰
【第15句】: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俄〕列夫托爾斯泰
【第16句】:家有萬貫,不如出個硬漢。--〔清〕《錢大昕》《恒言錄》
【第17句】:山川只詢物,宮觀豈為家。--張九齡《奉和圣制初出洛城》
【第18句】: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
【第19句】: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李白《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第20句】:【第1句】:萬里依孤劍,千峰寄一家。--劉長卿《贈元容州》
【第21句】:帝宅王家大道邊,神馬龍龜涌圣泉。--蔡孚《郊廟歌辭·享龍池樂章·第二章》
【第22句】: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李白《相和歌辭·子夜四時歌四首·夏歌》
【第23句】:錢塘江畔是誰家,江上女兒全勝花。--王昌齡《浣紗女》
【第24句】:無論是國王還是農夫,家庭和睦是最幸福的。--歌德
【第25句】:林塘花月下,別似一家春。--王勃《山扉夜坐》
【第26句】:家和貧也足,不義富多擾。--〔清〕申延《耐俗軒新樂府》
【第27句】:我的房屋對于我如同一座城堡,法律也無法將我從那里趕出去。--威·斯湯福德
【第28句】:國家用人,當以德為本,才藝為末。--康熙
【第29句】:父親們最根本的缺點在于想要自己的孩子為自己爭光。--羅素
【第30句】:溫和的語言,是善良人家庭中決不可缺少的。--印《摩奴法典》
【第31句】:家庭是第一個源泉,偉大的愛國主義情感和信念的巨流是從這里開始奔流的。--〔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
【第32句】:黃裳元吉,邦家以寧。--盧照鄰《中和樂九章·歌儲宮第六》
【第33句】:我相信家庭與外界是決然不同的,它可以充滿愛,關懷及了解,成為一個人養精蓄銳的場所。--〔美〕薩提爾
【第34句】:家庭是大自然創造的杰作之一。--桑塔亞那
【第35句】:芙蓉秦地沼,盧橘漢家園。--宋之問《春日芙蓉園侍宴應制》
【第36句】:家,在中國,是禮教的堡壘。--〔現〕老舍《四世同堂》
【第37句】:克勤于邦,克儉于家。--《尚書·大禹漠》
【第38句】:家怕先富后貧,政怕先寬后緊。--清·申居鄖《西巖贅語》
【第39句】:田家無四鄰,獨坐一園春。--盧照鄰《春晚山莊率題二首》
【第40句】:霅溪灣里釣漁翁,舴艋為家西復東。--張志和《雜歌謠辭·漁父歌》
【第41句】:家園,世界的樂園。--德國
【第42句】:家有不義之財,則傷本。--《戰國策·秦策》
【第43句】:鳥自愛巢人愛家。--英國
【第44句】:明智者四海為家--地球是他的壁爐,藍天是他的客廳。--愛默生
【第45句】:治家嚴,家乃和;居鄉恕,鄉乃睦--〔清〕王豫《蕉窗日記》
【第46句】:我家吳會青山遠,他鄉關塞白云深。--陳子良《于塞北春日思歸》
【第47句】:管理一個家庭的麻煩,并不少于治理一個國家。--蒙泰格尼
【第48句】:一朝辭此地,四海遂為家。--李世民《過舊宅二首》
【第49句】:田家已耕作,井屋起晨煙。--韋應物《園林晏起,寄昭應韓明府盧主簿》
關于法家的名言
【第1句】: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韓非子·說難》
【第2句】:人主無威而重在左右。(君主維修喪失轉而要仰仗臣下了)
【第3句】:去好去惡,臣乃見素;去舊去智,臣乃自備。(君主隱藏自己的好惡,才會得見臣下的本來面目;拋去舊有的成見,不顯露自己的智慧,才會讓臣下各守其職)
【第4句】:凡德者,以無為集,以無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凡是德都是因為無為而聚集,因無欲而成就,因不思而安穩,因不用而牢固。)
【第5句】:存亡在虛實,不在于眾寡。(一國的存亡要看權柄是否掌握在君主手里,而不應看國家武力的強弱)
【第6句】:因可勢,求易道。(根據可以成功的形勢,來尋求易于成功的方法)
【第7句】:恬淡有趨舍之義,平安知禍福之計。(恬靜淡泊之后才能把握取舍的原則,平穩安閑之后才能察知禍福的端倪)(說明∶拒斥外界的誘惑)
【第8句】:巧為輗,拙為鳶。(做車輗是聰明的,做木鳶卻是愚笨的)(說明∶考慮成本與實際功效)
【第9句】:誘道爭遠,非先則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調于馬?(在路上賽馬,不是領先就是落后,而此時還總是關注對手的話,又怎么能得心應手地駕馭自己的馬呢?)
【第10句】:夫有材而無勢,雖賢不能治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則臨千仞之溪,材非長也,位高也。(有才干而沒有權勢,即使是賢人也無法控御不肖之徒。一尺長的木材樹立在高山之上,就能俯瞰萬丈深淵。這并非是木頭長,而是它所處的地位高。)
【第11句】:人主好賢,則群臣飾行以邀君欲,則是群臣之情不效。(君主喜歡任用賢能之士,那么臣下就會自我粉飾迎合來君主)(說明∶還是讓大家各司其職,別把希望寄托在個別的賢能之士身上,防止權利的偏移)
【第12句】:群臣見素,則大君不蔽矣。(群臣本來的面目顯現出來,那么君主就不會收到蒙蔽了)
【第13句】:佯愛人,不得復憎也;佯憎人,不得復愛也。(假裝憎惡,就無法對其再加以憎惡;假裝憎惡,就無法再對其施以恩惠)
【第14句】:去甚去泰,身乃無害。(行為不過度,才不會危及己身)
【第15句】:欲速則不達。——《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第16句】:愛臣太親,必威其身;人臣太貴,必易主位。(過于寵信臣下,必然會危及君主自身;臣下權勢過重,必然有篡位之心)
【第17句】:不吹毛而求小疵。——《韓非子·大體》
【第18句】:且夫物眾而智寡,寡不勝眾,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相對于復雜的世事來說,個人的智慧是很渺小的,個人的渺小智慧難以處理繁雜事務,所以應該利用工具來處理事務)(比如∶法律制度及司法人員的設置等)
【第19句】:故視強,則目不明;聽甚,則耳不聰;思慮過度,則智識亂。(用眼過度,則視力下降;用耳過度,就會聽力下降;用腦過度,就會思慮混亂)
【第20句】:時有滿虛,事有利害,物有生死。(時機的盈虛是并存的,世事的利弊是兼有的,事務的生死是一體的)(說明∶君主不可因為這些不可避免的得失而怨怒)
【第21句】:千里之堤,毀于蟻穴。——《韓非子·喻老》
【第22句】:烹小鮮而數撓之,則賊其澤;治大國而數變法,則民苦之。(烹調小魚卻屢次翻動,那就會令其破碎不全;治理大國卻屢次更改法令,那就會使百姓不看其苦)
【第23句】:愛多者則法不立,威寡者則下侵上。(過于寵溺臣下,法令就難以確立。缺乏威嚴就會被臣下欺凌)
【第24句】:行賢而去自賢之心,焉往而不美?(做賢德的事情卻不以賢德自居,還有什么事是辦不好的)
【第25句】:圣人之道,去智去巧。智巧不去,難以為常。(圣人處世,是不需要智慮與機巧的。因為不拋棄智慮機巧,就很難維持長久。)
【第26句】:故去喜去惡,虛心以為道舍。(所以應該將親近好厭惡等情緒一并拋棄,才能成功地使用權謀之術)
【第27句】:故勢不便,非所以逞能也。(所以,當形勢不便時,是不應該逞強的)
【第28句】:倒言反事以嘗所疑。(故意正話反說或正事反做,來試探臣下)
【第29句】: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世間總有得不到的東西,也總有辦不到的事)
【第30句】:蕩而失水,螻蟻得意焉。(魚游到岸邊擱淺的是時候,就會被螻蟻吃掉)
【第31句】: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亂于法術,托是非于賞罰。(不因過度思考使內心疲憊,不因個人私欲而令自身受害;依據法令和權謀來治理國家,通過賞罰來彰顯是非。)
【第32句】:事有舉之而有敗,而賢其毋舉之者。(事情有做了卻不成功的,但這也勝過不去做的)
【第33句】:樹橘柚者,食之則甘,嗅之則香;樹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樹。(種植橘柚,吃起來是甜的`,聞起來是香的;而種植荊棘,長大了卻會刺傷人。)(說明∶栽培人時應個格外謹慎)
【第34句】:法莫如顯,而術不欲見。(法一定要讓人明了,而術一定不能被人覺察)
【第35句】: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執要,四方來效。(具體事務交由各級負責人去執行,而君主應保證中央權力的鞏固。只要君主能在準確把握全局,那么四方的臣民就會效勞)
【第36句】: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賢而有功,去勇而有強。(不用智慧可以明察,不顯賢能可以成就大業,不逞勇武依然強大)
【第37句】:使殺生之機,奪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生殺予奪之權落在臣下手中,如此一來君主就有失勢的危機)
【第38句】:利莫長于簡,福莫久于安。(最大的利益莫過于簡樸,最大的福澤莫過于安穩)
【第39句】:私行勝,則少公功。(營私舞弊之風盛行,臣下就不能盡職為君效力了)
【第40句】:和氏之璧,不飾以五采。(像和氏璧那樣的美玉,不必用五色飾物來裝飾)
【第41句】:一手獨拍,雖疾無聲。(一只手擊掌,即使再用力也不會有聲音)
【第42句】:君見惡,則群臣匿端;君見好,則群臣誣能。(如果是君主所厭惡的,那么群臣就會將其隱匿起來;如果是君主所喜好,那么群臣就會弄虛作假來迎合)
【第43句】:眾人助之以力,近者結之以成,遠者欲之以名,尊者載之以勢。(眾人會全力幫助他,身邊的人樂于結交他,遠方的人真心贊譽他,權高位重的人也會推崇他)
【第44句】:見而不見,聞而不聞,知而不知(看見就好像沒看見,聽到好像沒聽到,知道好像不知道)
【第45句】:虛則知實之情,靜則知動者正。(置身事外,才會看清真相;保持冷靜,才能制定出行動原則)
【第46句】:去其智,絕其能,下不能意。(君主隱藏智慧,不露才能,臣下就無法猜測他的意圖)
【第47句】:太山不立好惡,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小助,故能成其富。(泰山不以自己的好惡來選擇土石,所以成就了它自身的高大;江海不分大小來容納河流,所以成就了它的廣博)
【第48句】:君無見其所欲。(君主不應該表露自己的喜好)
【第49句】:虛靜無事,以暗見疵。(保持虛靜無為的狀態,往往會從隱蔽的角度得知他人的行為漏洞)
【第50句】:君人者釋其刑徳而使臣用之,則君反制于臣矣。(君主聽憑臣下私自施予刑罰與恩德,這樣一來就會反為臣下所控制)
【第51句】:華而不實,虛而無用。——《韓非子·難言》
【第52句】:夫物者有所宜,才者有所施,各處其宜,故上下無為。(世間萬物都各有特性,不同的才能有不同的施展方向,令有才干者各得其所,所以君主就可以無為而治。)
【第53句】:不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見示,故有大功。(不被小事妨害自己的長處,所以能取得大名;不過早顯示自己的才能,所以能成就大業)
【第54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韓非子·難一》
【第55句】:制在己曰重,不離位曰靜。重則能使輕,靜則能使躁。(權柄在手就是所說的重,不離本位就是所說的靜。持重者能夠控御輕浮者,寧靜者能夠克制急躁莽撞)
【第56句】:火形嚴,故人鮮灼;水形懦,人多溺。(火的形態看起來是嚴酷的,所以很少有人被灼傷;水的形態看起來是柔弱的,所以經常有人淹死)
關于名家的名言
凡讀無益之書,皆是玩物喪志。(清)
勞于讀書,逸于作文。
在所閱讀的書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處的東西,把其它一切統統拋掉,就是拋掉使頭腦負擔過重和會把自己誘離要點的一切。-----愛因斯坦
書,這是這一代對另一代人精神上的`遺言,這是將死的老人對剛剛開始生活的青年人的忠告,這是準備去休息的哨兵向前來代替他的崗位的哨兵的命令。-------《赫爾岑論文學》
愛看書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書,即課外書……譬如學理科的,偏看看文學書,學文學的,偏看看科學書,看看別人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這樣子,對于別人,別事,可以更深的了解。--《魯迅全集》
讀書貴神解,無事守章句。
各種蠢事,在每天讀書的影響下,仿佛在火上一樣,漸漸溶化。------雨果
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托爾斯泰童心便有愛書癖,手指今余把筆痕。(唐)
書到用時方恨少。
每一本書是一級小階梯,我每爬一級,就更脫離畜牲而上升到人類,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觀念,更熱愛這本書。--《高爾基論青年》
在學習中取得知識,在戰斗中取得勇敢。
圖書館使我得以有恒地研習而增進我的知識,每天我停留在里面一兩個鐘頭,用這個辦法相當的補足了我失掉的高深教育。-----《富蘭克林自傳》
光陰給我們經驗,讀書給我們知識。------奧斯特洛夫斯基
上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名言-經典名人名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