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界的名言
醫學,是通過科學或技術的手段處理人體的各種疾病或病變的學科。以下是小編收集的醫學界的名言,歡迎查看!
【第1句】:選擇醫學可能是偶然,但你一旦選擇了,就必須用一生的忠誠和熱情去對待它。——鐘南山
【第2句】:醫術是一切技術中最美和最高尚的。——希波克拉底
【第3句】:一位西哲說:“醫學是一門科學,但要成為一名醫術高超的大夫卻是一門藝術”。
【第4句】:馬克思:“認識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療效重于理論)
【第5句】:不為良相,則為良醫。
【第6句】:人不窮理,不可以學醫;醫不窮理,不可以用藥。
【第7句】:博學而后成醫,厚德而后為醫,謹慎而后行醫!
【第8句】: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醫,是有醫不若無醫也。學醫不精,不若不學醫也。(清吳瑭《溫病條辨自序》)
【第9句】:凡為醫之道,必先正己,然后正人。——《醫工論》
【第10句】:欲救人學醫則可,欲謀利而學醫不可。——【清】徐廷祚
【第11句】:醫者,書不熟則理不明,理不明則識不精。——【清】吳謙等《醫宗金鑒凡例》
【第12句】: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張仲景
【第13句】:只要生命還可珍貴的,醫生這個職業就永遠倍受崇拜!——愛默生
【第14句】:專家是令人尊敬的,他們對一般醫生所不知道的事情,知道的越來越多;專家有時也是令人惋惜的,他們對一般醫生所知道的事情,卻知道的越來越少。——婦產科學家郎景和
【第15句】:醫生的服務對象是人,世界上最復雜的事物莫過于人。要做一名好醫生,首先一點要研究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就是醫德。醫德不光是愿望,更是一種行動,這個行動要貫穿醫療的全過程,貫穿醫生的整個行醫生涯。——吳階平
【第16句】:對工作還應該經常有一種“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感覺,這是一種面對病人最寶貴的生命而產生的責任感。
【第17句】:無恒德者,不可以作醫。——【清】陳夢蕾等《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
【第18句】:夫醫者,非仁愛之士,不可托也;非聰明理達,不可任也;非廉潔純良,不可信也。——【晉】楊泉《物理論》
【第19句】:醫者父母心,急患者之所急。
【第20句】:醫為仁人之術,必具仁人之心。
【第21句】:醫之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致其得。
【第22句】:學醫當學眼光,眼光到處,自有的對之方,次有說不盡之妙,倘拘拘于格里,便呆鈍不靈。——【清】曹仁伯《琉球百問》
【第23句】:Thereisnosafedrugbutsafedoctor.(沒有安全的藥物,只有安全的醫生)
【第24句】:Agoodsurgeonmusthaveaneagleseye,alionsheart,andaladyshand.(一名好的外科醫生必須有鷹的眼睛,女人的手和獅子的心)
【第25句】:Treatmentismoreaboutrestoringthepeaceofmindthanaboutproducingacure.(醫學治療的宗旨不只是要治療疾病,更要助人心安。)
【第26句】:herealdifficultyinorthopedicsliesnotinmakingadiagnosisbutinselectingtheappropriatetreatment.(骨科醫師的挑戰不在下診斷,而在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第27句】:Thepatientsareyourbestteachers.(病人是醫生最好的老師。)
【第28句】:Beforeyoubecomeadoctor,becomeaman.(成功待人處事是成為好醫生的前置條件。)
【第29句】:Thedecisionismoreimportantthantheincision.(在一個成功的手術中,決策比刀法更重要。)
【第30句】:Tocutesometimes,torelieveoften,tocomfortalways.(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
【第31句】:藥理與事理相合,醫法與心法不二
【第32句】:醫病醫心難醫命,顧利顧名不顧身
【第33句】:上醫治國,中醫治人,下醫治病
【第34句】:小病求生,大病求死
【第35句】:德不近佛者不以為醫,才不近仙者不以為醫——裘法祖老先生!
【第36句】: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愿普救含靈之苦——孫思邈!
【第37句】: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于此,故以為名也。(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序》)
38、良醫則貴察聲色,神工則深究萌芽。(唐孫思邈《千金翼方序》)
【第39句】:醫以濟世,術貴乎精。(清吳尚先《理渝外治方要略言》)
【第40句】:醫者,書不熟則理不明,理不明則識不精。臨證游移,漫無定見,藥證不合,難以奏效。(清吳謙等《醫宗金鑒凡例》)
【第41句】:讀書而不臨證,不可以為醫;臨證而不讀書,亦不可以為醫。(清陸九芝《世補齋醫書李冠仙仿寓意序》)
42、蓋醫者人命所關,固至難極重之事,原不可令下愚之人為之也。(清徐靈胎《醫貫砭卷上傷寒論》)
【第43句】:學醫業者,心要明天地陰陽五行之理,始曉天時之和不和,民之生病之情由也。(清吳謙等《醫宗金鑒運氣要訣》)
【第44句】:醫非博不能通,非通不能精,非精不能專。必精而專,始能由博而約。(清趙晴初《存存齋醫話稿序》)
45、一人生死,關系一家,倘有失手,悔恨何及?(清吳尚先《理渝駢文續增略言》)
46、醫之臨病,勝于臨敵。(清懷遠《醫徹卷四醫箴療醫》)
【第47句】:藥能活人,亦能殺人,生死關頭,間不容發,可不慎歟!(清劉昌祁《白喉治法要言白喉癥最忌服表藥》)
【第48句】:醫者仁術,圣人以之贊助造化之不及,所貴者,扶危救困,起死回生耳。(明聶尚恒《活幼心法卷一》)
【第49句】:夫醫者,非仁愛之士,不可托也;非聰明理達,不可任也;非廉潔純良,不可信也。(晉楊泉《物理論》)
【第50句】:無恒德者,不可以作醫。(清陳夢雷等《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
【第51句】:醫者人之司命,如大將提兵,必謀定而后戰。(明倪士奇《兩都醫案北案》)
【第52句】:名相治國,名醫活人,人貴于人有濟耳。(郭靄春《中國分省醫籍考山東省第六類方論外科雜集》)
53、臨病若能三思,用藥終無一失。(清沈李龍《食物本草會纂病機賦》)
【第54句】:Harvard大學醫學院院長SydneyBurwell教授曾對學生說過這樣一段話:"在十年內,你們現在學習的知識有一半會證明是錯誤的,更糟糕的是我們不知道哪一半是錯的。“
【第55句】:路上有兩種車,一種是兜風的,行車就是目的;另一種是赴約的,行車只是手段。(只談理論的兜風的,瞄著療效的是赴約的。)
【第56句】:有人同一個錯誤重復了幾十年,然后把它叫做經驗。(經驗等于證據。)
【第57句】:愛因斯坦對量子力學有這樣一句批評:"上帝不是靠仍色子的方式來決定自然規律的"。遺憾的是在醫學領域,上帝處處多都在玩篩子,循證醫學就是教醫生如何應對這個醫學實踐的不確定性。
【第58句】: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嗤,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亦不得瞻前顧后,自慮吉兇,護惜身命,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深心凄愴,勿避險巇,晝夜寒暑,饑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如此者可為蒼生大醫,反此則是含靈巨賊。——[唐]孫思邈
【第59句】:當我們決心要成為醫生的那一刻,我們的身上已經掛上了一條看不見的鎖鏈,讓我們背負一生。——法國胸科醫學之父雷涅克
【第60句】:行醫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病人把最寶貴的生命交給了醫院,醫務人員在工作中稍一粗心大意,就有可能致人傷殘,甚至危及生命。所以醫療工作不能有半點馬虎和輕率。——內科專家張孝騫
【第61句】:我雖然從醫六十多年,至今不敢忘記“戒慎恐懼”四個字。病人把生命都交給了我們,我們怎能不感到恐懼呢?怎么能不用戒驕戒躁、謙虛謹慎的態度對待呢?——張孝騫
【第62句】:人命至重,貴于千金,一方濟之,德逾于此。——[唐]孫思邈《千金要方》
【第63句】:成為一個醫生最大的責任不是只醫治疾病,一個醫生怎么看待貧窮的病人,是區分一個人是醫生還是醫匠的.關鍵點,真正的醫生肯定人的價值,醫匠的眼中,病人只是消費者。醫生看的是生病的人,醫匠看的是填病歷的表。——[美]布雷克威爾
【第64句】:醫生的人文素質就是你要真正熱愛生命,關注生命。一個優秀的醫生肯定是一個人道主義者,對生命要充滿同情。——周國平
【第65句】:世界上最使人驚奇和敬畏的兩樣東西,就是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康德
【第66句】:病人理應指望把醫生培養成為一個專心的傾聽者,仔細的觀察者,敏銳的交談者和有效的臨床醫生,而不是僅僅滿足于治療某些疾病。——《愛丁堡宣言》
【第67句】:凡鄉里同道之士,不可生輕侮傲慢之心,切要謙和謹慎,年尊者恭敬之,有學者師事之,驕傲者遜讓之,不及者薦拔之,如此自無謗怨,信和為貴也。——陳實功《醫家五戒十要》
【第68句】:護士的工作對象不是冰冷的石塊、木頭和紙片,而是有熱血和生命的人類。護理工作是精細藝術中之最精細者。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護士必須有一顆同情的心和一雙勤勞的手。不容置疑,一個護士必須十分清醒,絕對忠誠,有信仰和奉獻精神。她必須尊重自己的職業,服從上帝的召喚,因為上帝是出于信任才會把一個人的生命交付在她的手上。——菲洛倫斯,南丁格爾
【第69句】:我愿盡余之能力與判斷力所及,遵守為病家謀利益之信條,并檢束一切墮落及害人行為,我不得將危害藥品給予他人,并不作該項指導,雖有人請求亦必不與之......我愿以此純潔與神圣精神,終身執行我職務。——希波克拉底誓言
【第70句】:良醫者,常治無病之人,故無病。圣人者,常治無患之患,故無患也。——《淮南子》
歷代的名言
【第1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
【第2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
【第3句】: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經》)
【第4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
【第5句】: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詩經》)
【第6句】: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詩經》)
【第7句】: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第8句】: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齊光。(屈原《涉江》)
【第9句】: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屈原《卜居》)
【第10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周易》)
【第11句】:為山九仞,功虧一簣。(《尚書》)
【第12句】: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禮記》)
【第13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第14句】:來而不往,非禮也。(《禮記》)
【第15句】: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禮記》)
【第16句】: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
【第17句】: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
【第18句】: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左傳》)
【第19句】:輔車相依,唇亡齒寒。(《左傳》)
【第20句】: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左傳》)
【第21句】: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左傳》)
【第22句】: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第23句】: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左傳》)
【第24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國語》)
【第25句】: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師。(《戰國策》)
【第26句】: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戰國策》)
【第27句】: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戰國策》)
【第28句】: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戰國策》)
【第29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第30句】: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
【第31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
【第32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
【第33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
【第32句】: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
【第33句】: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
【第34句】:人而無信,不知其可。(《論語》)
【第35句】: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論語》)
【第36句】: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
【第37句】: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
【第38句】:言必信,行必果。(《論語》)
【第39句】: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論語》)
【第40句】:既來之,則安之。(《論語》)
【第41句】:朝聞道,夕死可也。(《論語》)
【第42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
【第43句】: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第44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第45句】: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第46句】: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
【第47句】: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孟子》)
【第48句】: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孟子》)
【第49句】: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
【第50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第51句】:天網恢恢,疏而不失。(《老子》)
【第52句】: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老子》)
【第53句】: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第54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第55句】: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子》)
【第56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第57句】: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莊子》)
【第58句】:愛人者必見愛也,而惡人者必見惡也。(《墨子》)
【第59句】:知彼知已,百戰不殆。(《孫子》)
【第60句】: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孫子》)
【第61句】:千里之堤,潰于蟻穴。(《韓非子》)
【第62句】: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呂氏春秋》)
【第63句】: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呂氏春秋》)
【第64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
【第65句】:言者無罪,聞者足戒。(《詩經》)
【第66句】: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
【第67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
【第68句】: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
【第69句】: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
【第70句】: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論語》)
【第71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
【第72句】: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管子》)
【第73句】: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
【第74句】: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
【第75句】:盡信書,不如無書。(《孟子》)
【第76句】: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禮記》)
【第77句】:一張一弛,文武之道。(《禮記》)
【第78句】: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淮南子》)
【第79句】: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淮南子》)
【第80句】: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司馬遷《史記》)
【第81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司馬遷《史記》)
【第82句】: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司馬遷《史記》)
【第83句】: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司馬遷《史記》)
【第84句】: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司馬遷《史記》)
【第85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司馬遷《史記》)
【第86句】:強弩之末,矢不能穿魯縞。(司馬遷《史記》)
【第87句】: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司馬遷《史記》)
【第88句】: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司馬遷《史記》)
【第89句】: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司馬遷《史記》)
【第90句】: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班固《漢書》)
【第91句】: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范曄《后漢書》)
【第92句】:盛名之下,其實難副。(范曄《后漢書》)
【第93句】: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范曄《后漢書》)
【第94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范曄《后漢書》)
【第95句】: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陳壽《三國志》)
【第96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陳壽《三國志》)
【第97句】: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陳壽《三國志》)
【第98句】: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陳壽《三國志》)
【第99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100、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曹操《觀滄海》)
10【第1句】:煮豆然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詩》)
10【第2句】:鞠躬盡力,死而后已。(現為“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諸葛亮《后出師表》)
10【第3句】: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誡子書》)
10【第4句】: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陶淵明《移居》)
10【第5句】: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雜詩》)
10【第6句】: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北齊書》)
10【第7句】: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枚乘《上書諫吳王》)
10【第8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太子少傅箴》)
10【第9句】: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1【第10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飲酒》)
1【第11句】: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
1【第12句】: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論語》)
1【第13句】: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
1【第14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韓非子》)
1【第15句】: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司馬遷《史記》)
1【第16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1【第17句】: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劉向《說苑》)
1【第18句】:有志者,事竟成;無志者,事事空。(范曄《后漢書》)
1【第19句】: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陶淵明《讀山海經》)
1【第20句】: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資治通鑒》)
1【第21句】: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第22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劉希夷《代悲白頭翁》)
1【第23句】: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李世民《贈蕭瑀》)
1【第24句】: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1【第25句】: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詠柳》)
1【第26句】: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回鄉偶書》)
1【第27句】: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1【第28句】: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雀樓》)
1【第29句】: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涼州詞》)
1【第30句】: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1【第31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王翰《涼州詞》)
1【第32句】: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
1【第33句】: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
1【第34句】: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1【第35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1【第36句】: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崔顥《黃鶴樓》)
1【第37句】: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黃鶴樓》)
1【第38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1【第39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1【第40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1【第41句】: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王維《觀獵》)
1【第42句】: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游子吟》)
1【第43句】: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登科后》)
1【第44句】: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1【第45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1【第46句】: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早發白帝城》)
1【第47句】: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望廬山瀑布》)
1【第48句】: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李白《秋浦歌》)
1【第49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1【第50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
1【第51句】: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1【第52句】: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李白《望天門山》)
1【第53句】: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1【第54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1【第55句】: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李白《關山月》)
1【第56句】: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
1【第57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第58句】: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岑參《輪臺歌》)
1【第59句】: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岑參《奉入京使》)
1【第60句】: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杜甫《戲為六絕句》)
1【第61句】: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1【第62句】: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杜甫《戲為六絕句》)
1【第63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四首》)
1【第64句】: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
1【第65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1【第66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1【第67句】: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杜甫《前出塞》)
1【第68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1【第69句】: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杜甫《夢李白二首》)
1【第70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1【第71句】: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杜甫《春望》)
1【第72句】: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春夜喜雨》)
1【第73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偶題》)
1【第74句】: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二韻》)
1【第75句】: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1【第76句】: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杜甫《曲江二首》)
1【第77句】: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杜甫《詠懷古跡五首》)
1【第78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1【第79句】: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劉禹錫《秋詞》)
1【第80句】: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高駢《山亭夏日》)
1【第81句】: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物《滁州西澗》)
1【第82句】: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張繼《楓橋夜泊》)
1【第83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1【第84句】: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崔護《題都城南莊》)
1【第85句】: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進學解》)
1【第86句】: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韓愈《調張籍》)
1【第87句】: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韓愈《調張籍》)
1【第88句】: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韓愈《調張籍》)
1【第89句】: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1【第90句】: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劉禹錫《浪淘沙九首》)
1【第91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1【第92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劉禹錫《竹枝詞》)
1【第93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劉禹錫《烏衣巷》)
1【第94句】: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
1【第95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劉禹錫《陋室銘》)
1【第96句】: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駱賓王《于易水送人》)
1【第97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上草送別》)
1【第98句】: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白居易《長恨歌》)
1【第99句】: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200、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白居易《長恨歌》)
20【第1句】: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白居易《憶江南》)
20【第2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白居易《與元九書》)
20【第3句】: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白居易《賣炭翁》)
20【第4句】: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白居易《賣炭翁》)
20【第5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20【第6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元稹《離思五首》)
20【第7句】: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賈島《題李凝幽居》)
20【第8句】: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賈島《題詩后》)
歷代中國的別稱
中國有五千多年的歷史,那么從古自今中國的別稱也有所不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歷代中國的別稱,歡迎大家閱讀!
中國的別稱:
九州,相傳禹治水后,分中國為九州:冀、兗、青、徐、荊、陽、豫、梁、雍。《淮南子地形》又載:古代中國設置九個州:神州、次州、戎州、州、冀州、臺州、濟州、薄州、陽州。后來,九州泛指中國。
赤縣神州,《史記孟子荀子列傳》戰國鄒衍言:“中國名曰赤縣神州。”赤縣,《詩北山傳》:“中國名曰赤縣。赤縣內,自有九州。
”《谷梁恒五年傳》又載:“九州之內,名曰赤縣。”神州,《中華大字典》:“神州,中國之別稱。”始于戰國后。
海內,《辭源》“四海”條注:古人以為中國四周皆是海,所以把中國叫作海內,外國叫海外。
華夏,《史記?夏本紀》:“禹封國號為夏。”《左定十年傳》:“夷不亂華。”夏原為國號,華原為國名。后稱華夏為中國。
中夏,《后漢書》:“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棱。”
函夏,《漢書》:“以函夏之大漢兮,彼曾何足與比功。”晉朝張景陽《七命》:“王猷四塞,函夏謐寧。”
九牧,《荀子》:“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又據《漢書?郊祀志》載:“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象九州”。
九區,晉朝陸士衡《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賦》:“九區克咸,燕歌以詠。”
九域,《漢書》:“《祭典》曰:‘共工氏伯九域’。”據宋朝《九域圖》、《九域志》,皆記全國各地的地理圖志。
八州,《漢書?許皇后傳》:“殊俗慕義、八州懷德。”
相傳,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是夏朝。古時候,黃河流域一帶的先民自稱“華夏”,或簡稱“華”、“夏”。“華夏”一詞最早見于《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47年):“楚失華夏”。唐孔穎達疏:“華夏為中國也”。從字義上來講,“華”字有美麗的含義,“夏”字有盛大的意義,連起來的確是個美好的詞。“華夏”所指即為中原諸侯,也是漢族前身的稱謂,所以“華夏”至今仍為中國的別稱。
中國”的別名,除上述的“華夏”外,還有“中華”、“九州”、“四海”、“神州”等稱呼。“中華”最初指黃河流域一帶,《三國志》裴注中最早出現了“中華”一詞。隨著版圖的擴大,凡屬中原王朝所管轄的地方都統稱為“中華”,泛指全國。唐代韓亻屋詩云:“中華地向邊城盡,外國云從島上來”,已把“中華”與“外國”對舉。所以,“中國”也簡稱“華”,中國人僑居海外稱“華僑”。
“九州”之名,起于戰國中期。當時列國紛爭,戰火連天,人們渴望統一,于是產生了區劃中原的思想萌芽,因而《禹貢》便有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九州。其它古籍如《爾雅·釋地》、《周禮·職方》、《呂氏春秋·有始覽》等也有“九州”的記載,盡管具體的州名有所差異,但記載的均為九個州。“州”正式成為政區是東漢的.事。后代的州越分越多,越分越細,轄區也越來越小,但中心地域大致相當于戰國時代“九州”的范圍。所以“九州”就成了中國的代稱,并一直沿用至今。
古時候,中國曾有“四海”之稱,以四境均有海水環繞而得名。戰國齊人鄒衍,得到海外交通的啟發,大膽提出了“大九州”說。他認為《禹貢》九州合起來只能算一州,叫“赤縣神州”;同樣大小的州共有9個,但不過是裨海環繞的小九州;這樣的小九州共有9個,組成大九州;大九州四周為大瀛州所環繞。所以,“神州”只占天下八十一分之一。后代的事實雖然證明這只是一種假說,但“神州”之名一直沿用到今天。
歷代愛國詩詞
愛國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公民應有的道德情操,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宋·辛棄疾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夏日絕句》
宋·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宋·陸游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示兒》
宋·陸游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涼州詞》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宋·陸游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從軍行》
唐·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出塞》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
《己亥雜詩》
清·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過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金陵望漢江》
唐·李白
漢江回萬里,派作九龍盤。
橫潰豁中國,崔嵬飛迅湍。
六帝淪亡后,三吳不足觀。
我君混區宇,垂拱眾流安。
今日任公子,滄浪罷釣竿。
《少年行》
唐·王維
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
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滿江紅》
宋·岳飛
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馬上作》
明·戚繼光
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草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
《從軍行》
唐·楊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岳忠武王祠》
明·于謙
匹馬南來渡浙河,汴城宮闕遠嵯峨。
中興諸將誰降敵,負國奸臣主議和。
黃葉古祠寒雨積,清山荒冢白云多。
如何一別朱仙鎮,不見將軍奏凱歌。
《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
唐·李白
晉室昔橫潰,永嘉遂南奔。
沙塵何茫茫,龍虎斗朝昏。
胡馬風漢草,天驕蹙中原。
哲匠感頹運,云鵬忽飛翻。
組練照楚國,旌旗連海門。
西秦百萬眾,戈甲如云屯。
投鞭可填江,一掃不足論。
皇運有返正,丑虜無遺魂。
談笑遏橫流,蒼生望斯存。
至今冶城隅,猶有謝安墩。
憑覽周地險,高標絕人喧。
想像東山姿,緬懷右軍言。
梧桐識嘉樹,蕙草留芳根。
白鷺映春洲,青龍見朝暾。
地古云物在,臺傾禾黍繁。
我來酌清波,于此樹名園。
功成拂衣去,長嘯武陵源。
《泊秦淮》
唐·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
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