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寡婦門前多是非。
【第2句】:【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fā)】 釋義:徐庶:三國時謀士,曹操把他騙到曹營,但他下決心不給曹操出謀劃策,不發(fā)表意見。 例句:全隊上下一百好幾十雙眼珠轉都不轉地盯著他,眼巴巴地等他開口。他倒好,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fā)!
【第3句】:【誰人背后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諺)人人在背后都被人說長道短,在人前也都會對人品頭評足。 指人前議論人,背后被議論,這是人情之常,用不著大驚小怪。 也作誰人背后無人說,誰人背后不說人。 誰個背后不說人。
【第4句】:【綺語】佛家所說“十惡”中,屬于“口業(yè)”的有四種,“綺語”即其中之一。“綺”字的本義是平紋起花的絲織品,引申為華美、艷麗。凡一切邪僻不正或涉及男女私情的話,都稱為綺語。如梁武帝《答菩提樹頌手敕》:“但所言國美,皆非事實,不無綺語過也。”關于“綺語”的定義,各家所說各有側重。或謂“染心所發(fā)諸語”(《俱舍論》),或謂“以非時(不合時宜)故”(《成實論》),或謂“邪言不正”(《大乘義章》卷七)等。主要是涉及艷情的花言巧語,如后世文人所做的艷詞淫曲之類。例如: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五:“近人為詞,習綺語者,托言溫、韋。”唐末五代的溫庭筠和韋莊,是“詞為艷科”的鼻祖。又如清·李漁《憐香伴·香詠》:“貧尼少時也學拈毫,摩頂以來,十年不作綺語了。”意思是說,出家人嚴守口戒,不再去作那些艷詞淫曲了。(李明權)
【第5句】:【世上人姓錢的】多按百家姓排列,趙錢孫李,姓錢的列第 二。指世上人大多愛錢財。申躍中《掛紅燈》:“世界上的人 姓錢的多,錢把兒在咱手里攥著,印把子也會調過來!”
【第6句】:讓人一寸,得理一尺.
【第7句】:【找個縫下蛆】(慣)比喻找機會干壞事。
【第8句】:【初一雨落井泉浮,初二雨落井泉枯,初三雨落連太湖】 釋義:五月初一下雨,井中涌出泉水;五月初二下雨,井里泉眼要干枯;五月初三下雨,井水外流通太湖。 例句:五月,諺云:“初一雨落井泉浮,初二雨落井泉枯,初三雨落連太湖。”又云:“一日值雨,人食百草。”
【第9句】:【拖后腿】見“拉后腿”。
【第10句】:【三字經滿天飛】三字經,指“他媽的”三個字。意即習慣 的罵語隨口而出。海外於梨華《三人行》:“沒幾次以后,又 恢復到他們原來在一處時談話的隨便了,三字經滿天飛。”
【第11句】:【打孩子,娘出來】娘會出來保護孩子。指迫使主要人物 出面。傳記圖書:“打孩子,娘出來。我痛擊張學良,看張作 霖還露不露頭!”
【第12句】:【走一步,得一步】(慣)路不熟,試探著走。指心中沒底,做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 也作“走一步,算一步”。
【第13句】:【豁出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見“拼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第14句】:【無病一身輕,有子萬事足】(諺)人只要身體健康,無病無災,精神自然輕松愉快;再有個兒子繼承家業(yè),一切就都感到滿足。多指在私有制社會里,有個頂門立戶的繼承人,就是最大的安慰。
【第15句】:佛是金裝,人是衣裝意思是說,佛像的莊嚴要靠黃金來裝飾(俗稱裝金),人的模樣則要靠衣飾打扮。明代沈自晉《望湖亭傳奇》第十出:“雖然如此,佛是金裝,人是衣裝,打扮也是極要緊的。”亦作“佛要金裝,人要衣裝”。
【第16句】:【三頭六臂】佛經上所說的天神和阿修羅(意譯非天,貌丑好斗,有福無德)往往有種種異相。如大自在天神,其形像是“八臂三目騎白牛”(見《大智度論》卷二)。天神那吒,其形像是“三頭六臂擎天地”(《景德傳燈錄》卷十三)。阿修羅的形象是:“體貌粗鄙,每懷嗔毒,·層可畏,擁聳驚人,并出三頭,重安八臂,跨山蹋海,把日擎云”(《法苑珠林》卷九)。后來,人們就用“三頭六臂”來形容神通廣大,本領非凡。元·佚名《馬陵道》第四折:“總便有三頭六臂天生別,到其間那里好藏遮!”又如夏衍的《秋瑾傳》第二幕:“聽人家說,我還以為您是一個三頭六臂的女英雄。”(李明權)
【第17句】:【貓兒頭差事】(慣)貓兒頭:元代民間指勾結官府、稱霸一方的人,轉指訛索錢財?shù)娜恕2钍拢罕蝗伺汕捕プ龅氖虑椤1扔饔欣蓤D的差事。
【第18句】:經一番挫折,長一番見識.
【第19句】: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
【第20句】: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第21句】:【令尊】“令尊”是對別人父親的敬稱,在交往中經常使用的一種稱謂。 “令尊”原指自己的父親,源出宋代陳叔方《潁川語小·上》:“世俗稱謂,多失其義,唯以令尊呼父,以內稱妻,尚可通。”可見,自古以來“令尊”稱為自己的父親就是正確的說法,“以內人稱妻”現(xiàn)在還有這種說法。 后來,“令尊”詞義逐漸發(fā)生了變化,由自己的父親變?yōu)橹竸e人的父親了。如果辨別不清,可能出現(xiàn)笑話。清代石成金《笑得好初集》載:有個父親教導兒子說:“做人說話要活脫些,不可出差錯。”兒子問:“怎樣說話才算活脫?”恰巧鄰居來借東西,父親隨機應變道:“比如這家要借什么,不可說多有,也不可說沒有,只說也有的在家,也有的不在家,這就把話說活脫了,今后遇事這樣回答,就不會出現(xiàn)差錯。”兒子點頭牢牢記下。幾天后有客人登門,問這家兒子說:“令尊在家嗎?”兒子答道:“也有在家的,也有不在家的。”客人聞言大驚,以為這個后生出了什么毛病,急忙離去。 笑話本不可當真,但類似這種情況并不鮮見。今人如不注意,也可能出錯。 這類生活常識,說來并不復雜,在“令尊”這個稱呼里,“令”是對別人親屬的敬稱,如“令兄”、“令弟”、“令愛”(別人的女兒)等;“尊”是尊長、長輩,這里說的正是父親。加上“令”字,“令尊”就是別人的父親,自己的父親不可稱為“令尊”。如果說到自己的父親以及比自己年長的家人,則需要在前面加個“家”字,如“家父”、“家母”、“家兄”;比自己小的家人,在前面加個“舍”字。如“舍弟”、“舍妹”。對別人的家人稱呼用敬稱,對自家的家人稱呼用謙稱,不可發(fā)生顛倒。在謙稱與敬稱上有個小小竅門,只要記住,保誰不差:“家大舍小令他人。”
【第22句】:兩軍相遇勇者勝
【第23句】:一日難再晨,歲月不待人
【第24句】:【弟兄協(xié)力,土塊變金】(諺)兄弟之間如果同心協(xié)力,一起奮斗,就能創(chuàng)造出黃土變金的奇跡。指兄弟同心最難能可貴。 也作“兄弟同心,黃土變金”。
【第25句】:【抖起來了】(慣)指因有了錢或有了地位而得意起來。
【第26句】:【大船爛了還有三千個釘】見“船爛還有三干釘”。
【第27句】:【君子一言,快馬一鞭】意即一言為定,說話算話。君子,也 說:好漢。老舍《四世同堂》:“你什么時候愿意來,那間小屋 總是你的!君子一言,快馬一鞭!”
【第28句】:和氣好比修條路,惹人等于筑堵墻
【第29句】:【瓜兒戀秧,孩兒戀娘】(諺)就像瓜離不開瓜蔓一樣,孩子離不開生身的娘親。指孩子離不開娘親是天性。也借指游子戀著故土完全出于真情。
【第30句】:【說到哪里,做到哪里】說話兌現(xiàn)。成語:言行一致。趙樹 理《三里灣》:“我這人說到哪里,要做到哪里!現(xiàn)在先向大 家表明一下!”
【第31句】: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第32句】:【將軍不下馬,各自奔前程】各人走自己的道路。清代《兒 女英雄傳》:“千里搭長棚,沒個不散的筵席;將軍不下馬,你 我各自奔前程,恕我失陪。”
【第33句】:【猛虎不吃回頭食】見“老虎不吃回頭食”。
【第34句】:【游方】古印度有些僧人沒有固定的住所,“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沿門乞食。中國也有修習“頭陀苦行”的行腳僧。“游方”,意謂周游各地寺剎,參學問道。南朝梁·慧皎《高僧傳》卷四載:竺法義“十歲便以博見馳名,弱年出家,游方受業(yè)”。又如唐·賈島《送靈應上人》詩:“遍參尊宿游方久,名岳奇峰問此公。”再如《水滸傳》第四回:“智深道:俺行腳僧人,游方到此經過,要買碗酒吃。”(李明權)
【第35句】:【笨烏先飛早入林,小船早開先到岸】 釋義:比喻能力差的人只要勤奮,遇事提前行動,肯下功夫,可以收到比其他人還好的效果。 例句:文化低怕什么?誰也不是一生下來就高的,學嘛!咱漁家有句俗話:笨鳥先飛早入林,小船早開先到岸。不會就學,就練。
【第36句】:【有心炒豆,不怕鍋響】(諺)有心要炒豆子,就不怕鍋里的豆子爆響。比喻決心要做某事,就不怕來自各方面的干擾。
【第37句】:【兒子是自己的好,老婆是別人的好】偏愛自己的,羨慕別人 的。類似的:莊稼是人家的好,孩子是自家的好。臺灣瓊瑤 《人在天涯》:“男人都一樣,兒子是自己的好,太太是別人的 好!”
【第38句】:【 抱著粗腿不放】一心投靠某種勢力。從維熙《大墻下的 紅玉蘭》:“可是,事情總得有個界限,你要是總抱著他的粗 腿不放,盲人騎瞎馬,那你可離懸崖不遠了。”
【第39句】:【幡桿燈籠,照遠不照近】 釋義:幡桿:垂直懸掛一種窄長旗子的旗桿。比喻做事照顧遠客,不照顧近親近鄰。 例句:他心里倒是挺高興的,可是還有點埋怨侄兒不照顧他,就嘰嘰咕咕道:“阿堅這孩子真是個幡桿燈籠,照遠不照近!”
【第40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第41句】:【人生一世,草長一秋】見“草活一秋,人活一世”。
【第42句】:【見所未見,聞所未聞】見“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第43句】:【藕發(fā)蓮生,必定有根】 釋義:比喻問題的產生必定有根源。 例句:藕發(fā)蓮生,必定有根。看來,他們可能要利用廖德俊和李旺這個事,搞什么把戲,居心叵測,葫蘆里不定裝著什么毒藥呢!
【第44句】:【真菩薩面前,切莫燒假香】在內行人面前不可弄虛作假。 韓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網》:“你小子,在真菩薩面前,可別 燒假香啊!”
【第45句】:【貓哭老鼠假慈悲】 降義:偽裝好人,假裝慈悲。 例句:他聲嘶力竭地狂叫一通,稍停,又貓哭老鼠假慈悲地說:“我知道大家日子不好過。親幫親,鄰幫鄰嘛!今天我做件積德事,每人發(fā)糧五斤。……”
【第46句】:【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 釋義:有地有牛,一家老小過舒服的日子。這是農民的一種小農經濟思想。 例句:他仍舊一心直奔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
【第47句】:【有福不會享,坐等到天亮】有幸運而不會利用,有優(yōu)裕的 條件而不會享受。臺灣朱秀娟《女強人》:“她這番話又引起 大家的爭執(zhí),大家罵她有福不會享,當太太本來就應該那樣 的。”
【第48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此語比喻人與周圍事物、人與人之間習性的關系,常因環(huán)境等改變自己。此典出自《北堂書鈔》六十五卷引《晉傅玄少傅箴》:“夫金木無常,方圓應形,亦有隱括,習與性成,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晉朝的大臣傅玄是個品學兼優(yōu)的人,很受皇帝敬重,被任命為太子的首席教師——太子少傅。 太子府里屬員很多,有宮女、太監(jiān)以及一大批為太子辦事的官吏。這些人為討太子歡喜,阿諛逢迎,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要想學好是很難的。為此,傅玄非常憂慮。有一次,他給太子講課的時候,講道:“想要做一個好人,做一個好皇帝,你一定要多接近正派的人。譬如,常接近朱砂,就會被它染紅;多接近墨水,就會被它染黑。對自己則一定要嚴格要求,行為端正,做到這些,周圍的人才會跟你學,正派的人才會圍繞到你身邊來。譬如:聲音清亮,回聲就一定和諧;自己站得直,影子就一定不會斜。你如果多接近正人君子,那么符合德義的話就會聽得多,自己的行為就會逐漸符合規(guī)范準則。如果你多接近小人,那就好像進入賣鮑魚的店一樣,時間久了,你就聞不到蘭花的芳香了。”后來皇帝聽到了傅玄的這番話,覺得很有深意,就命人把它寫在屏風上,放在太子的房里,讓他每天讀一遍,把它叫做《太子少傅箴》。從此,“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成了太子警示自己的座右銘。
【第49句】:【連鍋端】 釋義:比喻全部除掉或拿走。 例句:誰知道半腰里殺出一支解放軍的小分隊,打傷李榮厚,把那些“人質” 放走了,還差一點把司令部也連鍋端掉。
【第50句】:撒謊的開始,就是愛情的終結
【第51句】:【福倒】春節(jié)貼“福”字時,許多人喜歡把福字倒著貼,借用“福倒”的諧音—~“福到”。那么,倒貼福字是怎么來的呢?有兩個傳說。 一說源于明朝,明太祖朱元璋攻占南京后,命人在支持和幫助過自己的人家門上貼一“福”字,沒有福字的人家則以暗通元軍統(tǒng)統(tǒng)殺掉。夫人馬皇后知道后決心救下這些無辜的百姓,心生一計,于是傳令全城天明之前都在大門上貼上福字。誰料有戶人家又著急天又黑,慌亂中竟把“福”字給貼倒了。第二天,朱元璋微服上街查看,發(fā)現(xiàn)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一家競把“福”字給貼倒了,朱元璋勃然大怒,命令把這家人滿門抄斬。馬皇后救人救到底,急忙勸道:“這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給貼倒了,這是表示福到了的意思,百姓的福氣是您這位明君給帶來的,您應該高興才是啊!”朱元璋一聽轉怒為喜,傳令放人。一場塌天大禍被馬皇后巧妙化解。人們從此便將“福”字倒貼。 另一說源于清朝。那年春節(jié)前夕,恭王府大管家命人將“福”字貼到庫房和王府的大門上,有個家人因不識字,便將大門上的“福”字給貼倒了。 恭親王福晉(夫人)知道后大發(fā)雷霆,揚言要狠狠懲治那個家奴。大管家擔心這事要連累自己,慌忙跪在福晉面前說道:“奴才常聽人說恭親王壽高福大造化大,如今福真的到(倒)了,此是吉祥之兆,奴才要賀喜了!”福晉聽了轉怒為喜,厚賞了大管家和那個家奴。這件事從恭王府傳揚出去,北京城里紛紛仿效,后來,倒貼“福”字成了全國的風俗。
【第52句】:【空對空】(慣)1指講話、寫文章沒有實際內容。2指什么東西也沒有。
【第53句】:【惡魔】佛典中常以佛與魔相對而區(qū)別正邪。“八相成道”中有“降魔”一項。《楞嚴經》卷九于示正說后常結言:“作是說者,名為正說;若他說者,即魔王說。”魔即指人,亦指事。“魔有四種:一者煩惱魔,二者陰魔,三者死魔,四者他化自在天子魔……復次,除諸法實相,余殘一切法盡名為魔,如諸煩惱結使、欲縛取纏、陰入界、魔王魔民、魔人,如是等盡名為魔。”(《大智度論》卷五)惡魔,如《圓覺經》言:“汝善男子當護末世是修行者,無令惡魔及諸外道惱其身心,令生退屈。”魔集煩惱、障礙等一切惡法,故名惡魔。今以“惡魔”比喻十分兇惡的妖魔或人。如《西游記》第五十二回:“遇著一個惡魔頭,名喚兕大王,神通廣大。”(禹振聲)
【第54句】:【大路講話,草窩有人】見“路上說話,草里有人”。
【第55句】:【曹操諸葛亮——脾氣不一樣】(歇)曹操:東漢末期魏王,善于權謀。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足智多謀。指曹操和諸葛亮是截然不同的兩種聰慧人物。 泛指人的性格、志趣等各不相同。
【第56句】:【能當天上一只鳥,不做官家一房小】(諺)小:小妾,小老婆。寧愿做只小鳥,在天空自由飛翔,也不愿做官宦人家的小妾。指舊時官宦人家的小妾地位低下,往往備受凌辱。
【第57句】:【叫化子唱戲——窮開心】(歇)指人陷入窮困境地,卻故作歡樂,自尋開心。常含譏諷意味,有時用作自嘲。 也作“叫花子唱戲——窮快活“。
【第58句】:【雞肚不知鴨肚事】互相不了解。葉紫《豐收》:“雞肚里不 曉得鴨肚里的事!你們都知道我的家境嗎?”
【第59句】:【狗咬狗】(慣)比喻壞人與壞人爭斗。
【第60句】:入海算沙佛法深廣難測,喻為“法海”、“義海”等。經中又常以㈠匿河沙”比喻極多的數(shù)目。原來當年釋迦佛常在恒河流域說法,即指河岸沙灘為譬喻。如說到無數(shù)世界時,即形象化地稱為“恒河沙數(shù)世界”。又如《華嚴經·人法界品》記載,有幼童聚沙為戲,習“算沙法門”,獲得“工巧神通”。佛經卷帙浩繁,義理深奧。如果只在文字、名相上繞來繞去,分別計較,而不融會悟人,就難以獲得實益。正如唐代玄覺《永嘉證道歌》所說:“分別名相不知休,人海算沙徒自因。”又如明代宋濂《杭州靈隱寺故輔良大師石塔碑銘》謂:“教乘固當學,若沉溺不返,如‘人海算沙徒自困’耳。”后亦有用作褒義,喻學力精勤。如清代錢謙益《宋文憲公護法錄序》:“文憲三閱大藏,人海算沙,有如指掌。”
【第61句】:不吃酒,臉不紅;不做賊,心不驚。
【第62句】:【蒸不熟,煮不爛】(慣)形容人頑強,不馴服。
【第63句】:【推山山倒,填海海平】 釋義:比喻力量大,無往而不勝。 例句:只有天下窮人都團結起來,扭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個點上使,共同對敵,才能推山山倒,填海海平,把舊世界砸個落花流水。
【第64句】:【夜眠清早起,更有早行人】(諺)黑夜打早起身趕路,可路上還有比自己起身更早的人。指自己行動快,還有比自己更快的。也指人前有人,凡事不可自滿自足。 也作夜眠清早起,還有不眠人。 夜眠清早起,路上又有早行人。
【第65句】:深山不絕行路客,惡水仍有擺渡人
【第66句】:【靴里無襪自得知】(諺)光腳穿上靴子,別人看不出,自己是知道的。 泛指做下瞞人的事,自己心知肚明,無法瞞過良心。
【第67句】:【藝不壓身】(諺)技藝只會給人提供方便,不會給人造成負擔。指掌握了一門技藝,可到處自食其力。 也作“藝多不壓身”。
【第68句】:【身在福中不知福】謂不知足,或說:人在福中不知福,船 在水中不知流。海外陳若曦《遠見》:“在這里是身在福中不 知福了!在國內大學升學率是百分之三點六,誰不打破頭、 拼了命擠進大學之門呢?” 時來逢好友,運去遇佳人順利時有好友幫助,困難時有 佳人安慰。明代《西游記》:“行者道:‘我笑你時來逢好友, 運去遇佳人。’三藏又罵道:‘潑猢猻!胡說,我自出娘肚皮, 就做和尚。如今奉旨西來,虔心禮佛求經,又不是利祿之 輩,有什運退時!”’
【第69句】:【沒了頭的蒼蠅,亂撞一氣】 釋義:比喻失去主宰,行為不能控制。 例句:他們老人家越要以他們的眼睛當作我的眼睛,我就越想不用眼睛,而像沒了頭的蒼蠅似的,亂撞一氣。
【第70句】:【胡蘿卜就燒酒——仗個干脆】(歇)仗:講求。干:諧“甘”。本指又甜又脆,轉以形容說話或做事干脆利索。 也作“胡蘿卜就酒——嘎嘣脆”。 嘎嘣:擬牙齒咬胡蘿卜時發(fā)出的聲音。
【第71句】:【矮檐之下出頭難】(諺)矮檐:低矮的屋檐。指在矮檐之下身體彎曲,難以伸直頭顱。比喻人身處強大勢力的壓抑之下,身不由己。
【第72句】:【 東倒吃豬頭,西倒吃羊頭】兩方面均有利。成語:左右逢 源。劉云若《舊巷斜陽》:“玉珍這主意,可謂東倒吃豬頭,西 倒吃羊頭,兩不落空。”
【第73句】:【風水不便,客人背纖】(諺)背纖:人在岸邊用繩拉船前行。行船遇到逆風或逆水,乘船的客人也只好下船背纖。借指事到無奈時,只好勞動尊客。
【第74句】:【當著矮子,別說短話】說話應該避免引起類似的人多心。 類似的:當著瘸子別說短話/逢著瞎子不談光,逢著癩子不 談瘡。清代《紅樓夢》:“俗話說得好,當著矮子,別說短話。 這二位姑娘并沒惹著你,小老婆長,小老婆短,人家臉上怎 么過得去?”
【第75句】:【東西是死的,人是活的】 釋義:說明要動腦筋,想辦法。“東西”也可以換成“事”或具體的物。 例句:“……東西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不能看著你急死!”
【第76句】:人見利而不見害,魚見食而不見釣。
【第77句】:【纏麻頭,續(xù)麻尾】(慣)麻:這里指麻類植物的纖維,是紡織麻類織物的原料。比喻說話東拉西扯繞彎子,不直截了當。
【第78句】:【燈謎】燈謎來自猜謎,相傳兩千多年前,就有了猜謎這種活動,那時叫“瘐辭”,也就是隱語的意思,民間俗稱“謎”。那么,猜謎怎么和燈謎聯(lián)系上了呢? 據傳,在很早的時候,有一個姓胡的財主,家財萬貫,橫行鄉(xiāng)里,看人行事,皮笑肉不笑,人們都叫他“笑面虎”。這笑面虎對人的衣帽穿戴最是看重,只要是比自己穿得好的,他拼命巴結;對那些粗衣爛衫的窮人,他則恨之入骨。 那年春節(jié)將臨,胡家門前一前一后來了兩個人,前邊的人叫李才,后邊的人叫王少。李才衣帽整齊華麗,王少穿得破破爛爛。家丁見李才,忙回房稟報,笑面虎慌忙迎出門來,一見客人衣帽華麗,就滿臉堆笑恭敬相讓。李才說:“要借銀十兩。”笑面虎忙取來銀兩,李才接過銀兩揚長而去。笑面虎還沒回過神來,王少忙上前作揖道:“老爺,我借點糧。”笑面虎瞟了一眼,見是衣著破爛的王少,就暴跳如雷地罵道:“你這小子,給我滾!”王少還沒來得及辯駁,就被家丁趕出了大門。 王少越想越生氣,猛然心生一計,要斗斗這個“笑面虎”。轉眼春節(jié)已過,元宵將臨,各家各戶都忙著做花燈,王少也做了一個。到了元宵節(jié)的晚上,各家各戶門前都掛上了各式各樣的花燈,王少也挑著自己的花燈上了街,只見這花燈扎得又大又亮,更為特別的是上面還題著一首詩。王少來到笑面虎門前,把花燈挑得高高的,引得好多人圍著看。笑面虎正在門前觀燈,一見此情,也擠到花燈前,花燈上題著四句詩,他命身后的財房先生念給他聽:尖尖身細白如銀,論秤沒有半毫分。 眼睛長到屁股上,光認衣服不認人。 笑面虎一聽,只氣得哇哇大叫:“好小子,膽敢罵老爺!”就要命家丁來搶花燈。王少忙挑起花燈笑嘻嘻地說:“老爺,咋見得是罵你呢?”王少又朗聲念了一遍,笑面虎恨聲說道:“這不是罵我是罵誰?”王少仍笑嘻嘻地說:“噢,老爺是犯了猜疑,我這四句詩是個謎,謎底是個‘針’字,你想想是不是?”笑面虎一想,可不是,只氣得干瞪眼,沒啥可說,轉身狼狽地溜走了。 周圍的人都樂得哈哈大笑。 這事越傳越遠,第二年燈節(jié),不少人都將謎語寫在花燈上,供觀燈的人猜測取樂,所以就叫“燈謎”。以后相沿成習,每逢元宵燈節(jié)各地都舉行燈謎活動,一直傳劍現(xiàn)在。
【第79句】:正義戰(zhàn)無不勝,真理高于一切
【第80句】:現(xiàn)稱事物之非原本者,也叫化身。元代鮮于樞《題趙模拓本蘭亭后》詩:“蘭亭化身千百億,貞觀趙模推第一。”
【第81句】:【蛟龍本非池中物】 釋義:蛟龍:古代傳說能興風作浪、發(fā)洪水的一種神龍。比喻英雄人物總有施展才能的時候。 例句:袁金鎧笑呵呵地說:“雨亭,蛟龍本非池中物!你真有遠見。”
【第82句】:【登山觀虎斗,坐橋看水流/坐山觀虎斗】采取旁觀態(tài)度,伺 機得利。浩然《艷陽天》:“這樣一來,鄉(xiāng)里立刻就會來人解 決問題,蕭長春在上邊下邊都別想再站住腳了。只有請馬 之悅出來重整旗鼓。他越想越美,手都發(fā)癢了。真是登上 高山觀虎斗,坐在橋頭看水流。”
【第83句】:前身今稱事物原來的形態(tài)為“前身”。如《燕山夜話·北京勞動群眾最早的游行》:“當時煤窯的出現(xiàn)畢竟是一種新鮮事物,那些窯主們畢竟是后來的資產階級的前身,那些窯工們也畢竟是后來的無產階級的前身。…‘前身”源于佛教三世輪回的說法,指過去世之身。如《晉書·羊祜傳》:“羊祜五歲,時令乳母取所弄金環(huán)。乳母日:‘汝先無此物。’祜即詣鄰人李氏東垣桑樹中探得之。主人驚日:‘此吾亡兒所失物也,云何持去!’乳母具言之,李氏悲惋。時人異之,謂李氏子則祜之前身也。”又如清代袁枚《子不語·王昱廬宗伯是蓮花長老》:“宗伯大異,起視所供盤中之棗,其頂微缺,如少二三枚者。恍悟自己前身,乃此庵長老也,故終身奉佛甚虔。”
【第84句】: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第85句】:【胸口上掛笊籬——撈心】(歇)撈:諧“勞”。指費心勞神,操心。
【第86句】:【禍從天降,災向地生】(慣)指災禍突然降臨。
【第87句】:【在云端里過日子】(慣)形容提心吊膽。
【第88句】:【刀切豆腐——兩面光】見“快刀切豆腐——兩面光”。
【第89句】:【 來而不往非禮也】有來有往,互相交換、交流。也用反 語,指報復。尤鳳偉《中國一九五七》:“她說應該回擊,來而 不往非禮也。”
【第90句】:【驢皮影子,由人耍】驢皮影子,指皮影戲中的人物,由演員 在幕后操縱。比喻傀儡。浩然《艷陽天》:“你哩,主任,主任 還是副的,屁味兒,掛牌子的,跑龍?zhí)椎模H皮影子,由著人 家耍。”
【第91句】:【千個屠夫一把刀】(慣)屠夫:舊時以宰殺牲畜為職業(yè)的人。屠夫再多,所使用的工具也都是刀。比喻大家的做法都一樣。
【第92句】:【山杏核——苦仁兒】(歇)山杏核里的仁味苦。仁:諧“人”。指窮苦人或苦命人。 也作“杏核子——仁兒苦”。
【第93句】:【爬得高,跌得腫】(諺)指向上爬得越高,跌下來必定傷得越重。比喻人追求名利的欲望越強烈,失敗起來就越慘重。也比喻權勢越大,所承擔的風險就越大。 也作爬得高,跌得重。 爬得越高,跌得越慘。 攀得高,跌得重。
【第94句】:【人不辭路,虎不辭山】(諺)人不能離開道路,就像虎不能離開山岡。指人總要上路,上路總要靠別人幫助。
【第95句】:【拿人血染紅頂子】見“用人血染紅頂子”。
【第96句】:【又想吃大餅,又不愿累牙】(慣)比喻既想得好處,又不愿出力。
【第97句】:【程咬金的斧子——就這么三下】(歇)程咬金:唐初大將,古代小說《隋唐演義》、《說唐》中的人物.傳說慣使兩把很重的板斧,頭三下很厲害,后來就差勁兒了。比喻本領不怎么樣,就開頭幾下子,使不出新的花招。也用來表示自謙。
【第98句】:【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諺)五臟:指心、肝、脾、肺、腎五種器官。 麻雀雖然小,腹內五臟卻都齊全。 比喻規(guī)模不論大小,組織分類總者5齊全。 也作麻雀雖小,肝膽俱全。 麻雀雖小,腑臟皆全。
【第99句】:【寅時吃了卯時糧】寅時約在早晨五時,卯時約在早晨七 時,指提前消費,生活超支。成語:寅吃卯糧。古華《浮屠 嶺》:“也就是說,浮屠嶺的子民們寅時吃了卯時糧。現(xiàn)在是 一九七一年,口糧卻吃到了一九七六年!”
上一篇:思念的名言(表達思念的名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