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諺)指官府把老百姓逼得走投無路,百姓只得起來造反。 也作官逼民反,民急則亂。 官逼民反民自反。
【第2句】:【沒有彎彎肚子,不敢吃鐮刀頭】(諺)指有彎彎的肚子,才敢吞吃彎彎的鐮刀。比喻人在某方面沒有特別的本領,就不敢去冒某方面的風險。 也作沒有彎彎腸子,別吞鐮鉤刀子。 沒那彎彎肚子,也吞不下這鐮刀頭。
【第3句】:【黃連樹下長大的】 釋義:比喻在困苦環境中長大的。 例句:咱是從黃連樹下長大,在苦頭里活出來,還不死心塌地打日本鬧革命,給咱窮人長點志氣,你們說呢?
【第4句】:一好遮不了百丑,百好遮不了一丑.
【第5句】:【有毒的不吃,犯法的不做】(慣)形容人安分守己。
【第6句】:【茶是茶,飯是飯】(慣)形容飲食很講究,達到了一定的標準。
【第7句】:【貧不與富敵,賤不與貴爭】(諺)貧窮人家不和有錢人家作對,地位卑賤者不和有權有勢者爭斗。指舊時社會制度維護的是有錢有勢階層,不為貧賤大眾作主。 也作貧莫與富斗,賤莫與貴爭。 貧不與富斗,民不與官爭。
【第8句】:【耗子拉木锨——大頭在后】見“老鼠拉木锨——大頭在后面”。
【第9句】:【吃得端午粽,還要凍三凍】 釋義:吃過端午節的粽子,還要一凍再凍。形容端午節后天氣仍可能返寒。
【第10句】:【哭的是各人的兒,落的是一樣的淚】(諺)各人落的淚都是一樣的,但落淚的因由卻各不相同。指各人都有自己的悲苦事,外人很難體味得出。
【第11句】:【搭在弦上的箭——一觸即發】(歇)本指一觸動箭就發射出去,轉喻事態發展到非常緊張的地步,馬上就會發生嚴重的事情。
【第12句】:【拿著雞毛當令箭】 釋義:比喻把別人隨便講的話當作命令一樣來對待,或把小事當成大事。 例句:“俺就得問,這是俺們民兵的責任!”“哼!別拿著雞毛當令箭,你爹見著俺還得讓三分。”
【第13句】:【下臺階】(慣)比喻擺脫困窘的處境。
【第14句】:【晴帶雨傘,飽帶干糧】(諺)天晴時上路,也得帶上防雨的傘;吃飽后出門,也得帶上充饑的糧。指凡事都要有備,才能無患。
【第15句】:【人言可畏】 釋義:流言飛語令人生畏。 例句:大興營是個二百多戶人家的大村,可不是小事。常言說‘人言可畏’,…一
【第16句】:【狗尿苔長在金鑾殿上——生到好地方】(歇)狗尿苔:一種生長在潮濕地方的真菌,有黏液,有臭味,不能食,被人鄙視。指人生長在優越的環境里。
【第17句】:【洞房三天沒大小】(諺)洞房:新婚夫婦的房間。新婚三天內,不論年長年幼、輩分高低,都可和新婚夫婦逗樂。指民間習俗,新婚三日,人人都可鬧洞房。 也作“新婚三天沒大小”。
【第18句】:【天下衙門朝南開,有理沒錢進不來】見“八字衙門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
【第19句】:【入地無門,升天無路】見“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第20句】:【名取西川,暗奪荊州】 釋義:名義上說是去奪取西川,實際上暗中去奪取荊州。比喻聲東擊西。 例句:“你真是鬼主意多!我就依了你的,看你的什么名取西川,暗奪荊州”。
【第21句】:【無事家中坐,禍從天上來】見“閉門家中坐,禍從天上來”。
【第22句】:不下水,一輩子不會游泳;不揚帆,一輩子不會撐船.
【第23句】:【光吃進,不吐出】 釋義:形容人吝嗇,只往里進,不往外拿。 例句:鄉親們哭了,有的擦著眼淚,朝劉九興應著:“是啊!”有的深知王武氏“光吃進,不吐出”的脾氣,暗暗搖著頭。
【第24句】:【哀樂】“哀樂”在功能上如同古代的挽歌,都是哀悼亡者。但又有著本質的區別,挽歌重上層社會,而哀樂則是為悼念去世的革命者和普通百姓的哀歌。它源自革命圣地延安。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初,延安的音樂工作者安波、馬呵、時樂蒙等同志深人民間采風,在安塞地區搜集到了這支陜北民樂商調式哀樂。不久,在陜北人民公祭劉志丹同志的大會上,首次唱了由安波同志記譜和填詞的挽歌。解放戰爭時期,此曲傳到了晉察冀解放區,作為挽歌形式使用過。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任軍樂團團長、指揮羅浪同志為了禮儀的需要(國家需要有莊嚴的哀樂),把此曲配置了和聲作為軍樂隊的禮儀曲使用,這樣.這支哀樂被沿用下來。
【第25句】:【主人翁】“主人翁”一詞現在的含義是指當家作主的人。 據載,漢朝有個叫董偃的人,他母親是個珠寶販子,常年出入館陶公主家做生意。館陶公主是漢武帝劉徹的姑母兼岳母。董偃十三歲隨其到館陶公主家賣珠寶,館陶公主見這小孩長得白皮嫩肉,人見人愛,就喜歡上他了,把他留下來做養子,請人教他騎馬射箭,讀書算術,音樂書法等。 館陶公主五十歲那年死了丈夫,董偃十八歲。日久生情,兩個年齡懸殊的養母子,終于發生了“不倫之戀”,非法同居了。 館陶公主不是一般的有錢,小情人一天花銷只要不超過一百斤金子、一百萬錢、一千匹帛的上限,就不必上報,任由他去。 如此金錢鋪路,上流社會的酒席上總少不了帥哥董偃的身影,許多公卿名人都樂于和他交往,全城都尊稱他為“董君”。 后來,連漢武帝劉徹也知道了這事,有一天他找借口去看望姑姑館陶公主,其實是想看看這個“新姑父”到底長得什么樣,所以一進門,就單刀直人地對館陶公主說:“我想看看主人翁呢!”這就是“主人翁”最早的出處,這個詞算是漢武帝的一大發明。 館陶公主一聽皇上稱董偃為“主人翁”,不知是諷刺還是玩笑,嚇得直冒冷汗,渾身像扎了鋼針一樣不自在。急忙向劉徹磕頭請罪:“臣妾做事不成體統,辜負了皇上的好意,罪該萬死,請皇上治罪吧!”劉徹笑道:“姑媽不必如此,且請主人翁出來說話。”館陶公主急忙把董偃領出來與皇上見面,嚇得他戰戰就就,跪著不敢出聲。還是公主代他說道:“館陶公主庖人偃,冒死拜謁。” 漢武帝親手將他扶起來,不僅沒有責怪,還賜他衣冠,而且又一次親熱地稱他為“主人翁”,特許他和館陶公主一起陪自己飲酒。 連天子都叫董偃“主人翁”,還有誰再敢輕視。大才子東方朔就敢.他對皇上說:“董偃應該砍頭,理由有三:一是以家臣的身份私通主人;二是不婚而居敗壞風氣;三是蠱惑陛下沉迷聲色犬馬,這樣的人是國之大賊,死有余辜!”這番話說得劉徹心服口服,賞了東方朔三十兩黃金。 從此,劉徹就慢慢冷落了董偃,董偃老擔心劉徹會找岔子殺了他,不到三十歲就抑郁而死。 如此猥瑣的“主人翁”,怎么脫胎換骨轉義成為光明磊落的褒義詞,這要歸功于梁啟超先生,是他于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在《教告留學生諸君》一書中首先使貶義轉換成褒義,開頭即稱“中國將來主人翁留學生諸君閣下。”可謂對留學生期許甚高,寄望甚切。
【第26句】:【捧鐵飯碗】見“端鐵飯碗”。
【第27句】:【拖油瓶】舊社會婦女再嫁,前夫所生的子女被帶到后夫家去,俗稱“拖油瓶”,是方言,北方則稱“帶官兒”。“拖油瓶”其實是以訛傳訛,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拖有病”。 舊社會天災人禍頻繁,一旦寡婦帶來的孩子有什么三長兩短,往往引起前夫家親屬的責難,后夫為避免“跳進黃河也洗不清”這樣的糾葛,娶寡婦做妻子時,就要請人先寫一字據,言明前夫子女來時就有病,今后如有不測與后夫無關。因此人們就把再嫁婦女的子女稱為“拖有病”。由于“拖有病”與“拖油瓶”字音相近,就被人們說成了“拖油瓶”。這是對再嫁婦女子女的不尊重,
【第28句】:【朽木不可雕也】此語常用以比喻人沒有出息,不堪造就,如扶不起來的阿斗。 典出《論語·公冶長》:春秋時,孔子的學生宰予喜歡白天睡大覺。有一次,孔子發現后生氣地說:“腐朽的木頭無法雕刻,糞土一樣的墻壁無法粉刷。對于宰予這樣的學生,也就沒有必要再去責備了!” 宰予也夠倒霉的,別人說他幾句也就過去了,偏偏打瞌睡叫老師撞見了,落了個“青史留名”。
【第29句】:【睡著的人好喊,裝睡的人難叫】(諺)真正睡著的人一喊就醒,假裝睡著的人再喊也不應。比喻在教與學方面,真正不懂的人好教,有意拒絕的人難以施教。
【第30句】:【搔不著癢處】(慣)比喻沒有觸及要害。 也作“搔頭不知癢處”。
【第31句】:【抱粗腿】(慣)指攀附有錢有勢的人。
【第32句】:【蛇鉆窟窿蛇知道】(諺)窟窿:指蛇藏身的洞。比喻人對自己所做的事心知肚明。
【第33句】:【血盆里抓飯吃】(慣)比喻從事危及生命的工作。
【第34句】:【滿懷心腹事,盡在不言中】(慣)指心事重重,卻默默無語。
【第35句】:【若無三冬霜雪侵,難有梅花放清香】見“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第36句】:【歪嘴和尚念經】(慣)比喻水平低或心術不正的人歪曲上級指示或文件精神。
【第37句】:【信忌紅字】書信沒有用紅筆來寫的,這是為什么呢?人們歷來有個說法,叫“丹書不祥”。所以,人們忌用紅筆寫信,認為收到紅筆寫的信很不吉利。 其實,這不能算迷信,而是有深刻的文化歷史背景。 所謂“丹書”,在三種情況下使用。第一是古代統治者為了便于自己的統治,托言天命,捏造所謂的“天書”,用丹筆書寫,故稱“丹書”。第二是帝王頒發給功臣的一種證件,也用紅筆書寫。從文物中可以找到皇帝書寫的文件許多是用寶貴的朱砂寫成的。第三是古代用朱筆記錄罪犯徒隸的名籍。原來,古代罪人名冊要用紅筆書寫。直到現在處以極刑的罪犯名字都要用紅筆打叉或在名字下面畫杠,這種做法是古代處理罪犯的遺跡。 以上三種情況,都對老百姓的心理產生了影響。皇上假托天命,寫的文書稱丹書,有至高無上的權威,誰敢模仿冒犯,這是其一。罪犯的名冊用紅筆來寫,處斬死刑犯人要把罪犯的名字打上紅叉,老百姓對死看做是不吉利的事,何況被打上紅叉處斬的死囚犯呢,更是避之不及,這是其二。以上兩種原因產生了對老百姓的心理影響,因此,人們忌用紅筆寫信是有道理的。
【第38句】:【說溜了嘴】(慣)指不加思考順嘴就說出來了。
【第39句】:【稍粗膽壯】(諺)稍:賭資。指上賭場帶的賭資多,膽子就壯,膽壯往往能贏錢。也泛指資金充足,周轉自然不用發愁。 也作“稍長膽自壯”。
【第40句】:【口惠而實不至】(慣)指口頭上給人好處卻并不兌現。
【第41句】:【拉墊背的】(慣)1比喻找人頂替自己的錯誤或拉人一起去干壞事。 2指自己不行了,也不讓別人好過。
【第42句】:【好心倒做了驢肝肺】(慣)驢肝肺:比喻壞心腸。指好心被當成了惡意。 也作好心認做驢肝肺。 好心腸當作驢肝肺。
【第43句】:【親戚不共財,共財再不來】(諺)指親戚間不可在錢財上糾纏不清,不然就會破壞彼此之間的關系。
【第44句】:【開后門】(慣)比喻利用職權給人以不應有的方便和好處。
【第45句】:即使自己的祖國貧窮,也不要嫌棄。
【第46句】:【房檐上的冰凌柱——根子在上邊】(歇)冰凌柱:雪化后房檐滴水遇冷凝成的柱形的冰。比喻事情的根源在上層領導。 也作“房檐上的冰槌——根子在上面”。
【第47句】:【壽桃】在我國有一民俗,每逢父母或長輩生日,兒女或晚輩都要送一個大壽桃,并祝父母或長輩福如東海,壽比南山。那么,送壽桃的習俗源自哪里呢? 據說送壽桃祝壽的習俗是從孫臏開始的。孫臏十八歲時離家學習兵法,與家人無音訊達十二年。一年五月初五那天,孫臏想起今天是母親的六十歲生日,便向師父告假回家探母。臨行前,師父鬼谷子摘下一個桃送給孫臏,并說:“這桃是不輕易送人的,我送你一個帶回去給令堂上壽。”孫臏接過就辭別師父急忙行家趕。孫臏回到家,看見母親憔悴的面容,心里難過極了。 他趕忙從懷里捧出師父送的桃獻給母親,老母親接過桃吃了一口說:“這桃比冰糖蜂蜜還甜。”桃還沒吃完,老母親容顏大變,皺紋一掃而光,青絲如墨,雙目明亮,牙齒重生。后來,人們紛紛效仿孫臏,也在父母生日時,送上鮮桃祝壽。在冬春初夏沒有桃子時,人們就用面粉做成壽桃,蒸熟了送給父母拜壽。
【第48句】:【費周折】(慣)指經過許多曲折。
【第49句】:【三十晚上咽了氣——活不到大年初一】(歇)指活不長久,即將死亡。
【第50句】:【三日不好兩日好】(慣)指人的病情時好時壞。 也作“三日好兩日不好”。
【第51句】:【掉入五里霧中】見“墮入五里霧中”。
【第52句】:【病鬼碰著閻羅王】(慣)閻羅王:佛教稱掌管地獄的神,也稱閻羅、閻王、閻王爺。指必死無疑,沒有生的希望。
【第53句】:【快刀斬亂麻】此俗語比喻迅速果斷地處理復雜問題。典出《北齊書·文宣紀》,據記載,北魏大將高歡有幾個兒子,高歡想試驗一下他們的才智,于是,發給每人一堆亂麻,讓他們梳理整齊。別的孩子都在一根一根地整理,唯獨排行老二的高洋找來一把快刀,幾下就把亂麻斬斷了。高歡問他為什么這樣做,高洋回答說:“亂者需斬!”高歡聽后十分驚異。后來高洋廢掉東魏建立北齊,他就是北齊的文宣帝。不愧是“亂著須斬”,開出一片新天地。
【第54句】:【百樣通,不如一樣精】(諺)指在技藝上樣樣都會,不如有一樣是精到的。 也作“寧要一藝精,不要百藝通”。
【第55句】:【捉刀】“捉刀”,現在指代替別人做文章。源出南朝劉義慶主編的《世說新語·容止》,而發明捉刀的人就是三國時期的曹操。 東漢末年,群雄逐鹿,曹操滅掉袁紹平定北方后,聲威大振,晉封魏王,許多少數民族部落紛紛歸附,匈奴也派使者拜見曹操。但在高大的匈奴使者面前,曹操覺得自己長得有些呵磣,“不足雄遠國”,弄不好會損害國家形象。 決定找大臣崔琰做自己的替身。崔琰是當時有名的美男子,身材高大。曹操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崔琰,崔琰也滿口答應了。 于是,曹操讓崔琰假扮自己接見使者,而他自己卻“捉刀”扮成護衛站在崔琰旁邊。等朝見完畢,曹操派人向匈奴使者打聽他對魏王的印象,匈奴使者回答說:“魏王看起來很有威嚴,但是站在座榻旁邊的那個拿著刀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啊!”看來這個使者真是慧眼識英雄,崔琰雖然帥氣,但還是敵不過曹操的霸氣。其實,曹操是多慮了,據《魏氏春秋》記載:“武王姿貌短小,而神明英發。” 曹操的“捉刀”演變成代人寫文章或頂替別人做事的意思了。現在,“捉刀”的含義又有所發展,“槍手”是不是從“捉刀”變化來的呢?
【第56句】:【雞肚不知鴨肚事】 釋義:比喻這個人不知那個人的心思。 例句:“不是不相信老三。你是‘雞肚不知鴨肚事’。我有我的難事,你可就無所謂了。”
【第57句】:【老鴉野鵲揀旺處飛】見“鵓鴿子旺邊飛”。
【第58句】:【發什么聲,得什么音】(諺)音:音訊,信息。指說出什么樣的話,就能讓人看出他是哪個層面上的人。
【第59句】:【有風方起浪,無潮水自平】 釋義:比喻凡事都有原因。 例句:有風方起浪,無潮水自平。你不惹我,我好尋你?
【第60句】:【三十六計走為上】此語指事態無法挽回,別無妙計,只有一走了事。常言說:三十六計,走為上計。“走為上”確實是三十六計之一,排在最后一計。那么,是誰把“三十六計走為上”組合成一句俗語呢? 據《南史·王敬則傳》,南朝齊代,明帝蕭鸞病情嚴重,生命垂危,輔國將軍王敬則趁機謀反。明帝的二兒子蕭寶卷當時正在東宮議事,派人上屋觀望,見征虜亭大火沖天,王敬則大兵將至,蕭寶卷嚇得趕緊收拾行裝準備逃走。有人報告了王敬則,王敬則自言自語,像是對著明帝父子說:“過去檀道濟三十六策,走是上計,就讓你們父子趕快逃命去吧!”看來王敬則雖然謀反,但沒把事做絕。
【第61句】:不挑擔子不知重,不走長路不知遠。
【第62句】:【把好心眼掛在鼻子上——專為別人看】(歇)指假裝出一副好心腸,在人前顯示。
【第63句】:【爭氣發家,斗氣受窮】(諺)斗氣:憋著一股氣與人比排場比闊氣。指爭氣能使人奮斗成才,振興家業;斗氣卻會使人奢侈腐糜,錢財耗盡。
【第64句】:【借你口中言,傳我心內事】(慣)指借別人的口說出自己想說的話。 也作“借你口中言,傳我腹中事”。
【第65句】:【半天云里吹嗩吶——九州十府都聞鳴】(歇)九州十府:言地域廣闊。鳴:諧“名”。指名聲很大,遠近皆知。
【第66句】:【神仙一把抓】(慣)比喻本領高強,能解決所有的難題。
【第67句】:【時來逢好友,運去遇佳人】(諺)佳人:美貌女子。好運來時會遇到好友,霉運來時會遇到美女。指艷遇給男子帶來的往往是不幸。
【第68句】:【本命年】人都有屬相(也叫生肖),這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一種習俗。 以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12種動物代表卜二地支來記人的出生年,而形成12種屬相,每個屬相代表一年。如1951年是兔年,那么出生在這一年的人,其屬相便是兔。“本命年”的意思就是人的屬相年。如果你屬兔,那么,1951年、1963年等每隔十二年都是屬兔的本命年。 其他屬相也是這么推算。
【第69句】:【槐花黃,舉子忙】(諺)槐花黃:槐花在農歷七月開放。舉子:科舉時代應試的讀書人。指農歷七月正是舉子忙于應試的時節。
【第70句】:【強賓不壓主】(諺)賓:客方。指客方的聲望再大,勢力再強,也不得壓倒主方。用在交戰中的同盟者之間的常語。
【第71句】:【老天爺睜眼】(慣)1比喻苦盡甜來或事實得到澄清。2指雨過天晴或愿望得以實現。 也作老天爺長了眼。 老天爺有眼。
【第72句】:窮漢妻,半張犁。
【第73句】:【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諺)薄技:小手藝。積攢下萬貫錢財,也不如掌握一門小手藝好。指即使有萬貫錢財也會坐吃山空,有薄技在身就可以長久維持家庭生計。 也作積財千萬,不如一藝隨身。 一藝:一門小手藝。 家有千金,不如薄技在身。
【第74句】:【多得不如現得】(諺)多得:得利多多。沒有兌現的多得,不如現錢到手的少得。指凡利益或金錢,只有到手的才是真正可靠的。
【第75句】:【吃了五谷想六谷,做了皇帝想登仙】 釋義:比喻人的貪欲是無止境的。 例句:俗諺有云:“吃了五谷想六谷,做了皇帝想登仙。”人類欲望之無窮,大抵然矣。
【第76句】:【男僧寺對著女僧寺——沒事也有事】(歇)男僧:和尚。女僧:尼姑。指身處是非之地,即使沒事也會招惹嫌疑。
【第77句】:【閨女】“閨女”指未婚女子,也指女兒。其來源與古代女子居住的地方有關。 未婚女兒的住處稱作“閨閣”。原來,古代住宅,在大門與堂室之間,還有一個小門,叫做“閨”,相當于后來的二門。《公羊傳》宣公六年寫晉靈公派人刺殺趙盾的情況:“于是使勇士某者往殺之。勇士人其大門,則無人門焉者(門:守大門);人其閨,則無人閨焉者;上其堂,則無人焉;俯而闚其戶,(盾)方食魚飧。”這段描述準確地勾勒出了勇士經過的路線:大門——閨——堂。閨門以內即主人起居之處,因此,后來稱內宅為閨。枚乘《七發》日:“今夫貴人之子,必官居而閨處。”后來才引申為女子的住處。明代湯顯祖《牡丹亭·閨塾》:“……閨門內許多風雅。”《宋史·涂端友妻傳》日:“吾聞貞女不出閨閣。” 古人沒有滿足于將女人的居室稱為閨閣、閨房,而進一步將不少有美女人的稱謂與閨掛上了鉤:稱女兒為閨女,稱富貴人家的女兒為閨秀,婦女品德高尚的叫閨范,京劇中演少女的演員叫“閨門旦”等。女兒出嫁叫“出閣”,不出閨閣的女子(未婚女子)當然就叫“閨女”。
【第78句】:【八卦與小道消息】“八卦”與“小道消息”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事物,而且“八卦”有神秘嚴肅之象,而小道消息是道聽途說、捕風捉影的極不嚴肅的言論。是誰把它們硬拉到一塊,使八卦變成了小道消息,且帶有桃色意味,而且被人們普遍認可?這不是對“八卦”的褻讀嗎? 那么,頗具傳統色彩的八卦怎么和小道消息聯系上了呢?據說,八卦指非正式的小道消息或者新聞,最早源于娛樂圈。早年香港的某些雜志為了提高銷量,常在封面上放置一些較為暴露的圖片,并在某些重點部位加貼八卦圖以起到遮蔽作用,類似于現在的馬賽克效果。這些雜志為了吸引讀者,還到處挖掘明星們的隱私,內容也多涉及明星們的私生活,因而八卦與小道消息扯上了關系,這些雜志也被稱為八卦雜志。
【第79句】:【吝嗇】“吝嗇”指過分愛惜自己的財物,當用不用。“吝嗇”一詞,最遲見于漢朝。《三國志·魏書·曹洪傳》云:“初,洪家富而吝嗇。”史書記載,當屬正源。 關于這個詞的來歷,民間還有一段趣聞:傳說很久以前,有兩位先生,一個名叫吝先生,一個名叫嗇先生。吝先生有一回到城里辦事,在半路上碰到了嗇先生。兩人一路上有說有笑,談得十分投機,于是便結為朋友。分手時,他們相約中秋節到烏有山子虛亭(子虛、烏有是漢朝司馬相如《子虛賦》中的兩個虛構的人物)飲酒賞月,定好了由吝先生攜酒,嗇先生備菜。但兩人都很小氣,不肯輕易花一分錢。中秋節到了,兩人如約來到烏有山上的子虛亭,但彼此都是一雙空手而來,他們大眼瞪小眼地互相對視了一會兒,忍不住哈哈大笑。兩人謙讓一番在亭子里坐下之后,吝先生首先站起來打破僵局。只見他一只手彎曲著佯做舉杯狀,另一只手遙指高空,朗聲說道:“月光如水水如酒,請嗇先生開懷暢飲。”嗇先生也不甘示弱,隨即伸出兩個手指做筷子,指著荷塘深情地說:“池中游魚魚是菜,請吝先生大飽口福。”兩人觥籌交錯,互敬互讓,好不高興。吝先生脖子一仰,嘴里咂得滋滋作響,連聲稱道:“好酒,好酒,杜康也要遜色三分!”嗇先生也把手指送入口中,連聲稱道:“好菜,好菜,山珍海味也無與倫比!”過往的行人看到兩個人如癡如呆的舉動,無不捧腹大笑。其中一位過客認識吝嗇二人,便走上前打趣道:“今天兩位仁兄賞月,喝的是吝嗇酒,吃的是吝嗇菜,活著是吝嗇人,死了是吝嗇鬼。”從此,“吝嗇”一詞便傳揚開來。
【第80句】:【水手水手,三十六行懂透】 釋義:作為水手,要對船上各行都精通。 例句:“水手水手,三十六行懂透。”這是因為船行大海之中,五面靠天,一面靠水,凡事無法求人;船上有三十六行的工具,水手也有三十六行的手藝。
【第81句】:【稍瓜打驢——去了半截】(歇)稍瓜:一種菜瓜,長而脆。本指用長而脆的菜瓜去打驢而斷成半截,轉指人走了一半,或情緒、財物等衰減了一半。
【第82句】:【把頭往老虎嘴巴里填】 釋義:比喻冒險,送死。 例句:劉二虎會意,跨步上前,攔住李鼎三,嚷道:“參謀長,您這不是把頭硬往老虎嘴巴里填嗎?八路軍不會放過您的。”
【第83句】:【在江邊上賣水】(慣)比喻向行家或有本事的人挑戰。
【第84句】:【朝廷不打送禮人】(諺)指送禮與人,只要不是賄賂,原是無可厚非的。
【第85句】:【在家敬父母,何必遠燒香】(諺)在家孝敬父母,這就是最神圣的行為,何必再到遠地去燒香拜佛。指行善事就在眼前,舍近求遠沒有必要。
【第86句】:【千滾豆腐萬滾魚】(諺)指豆腐和魚多煮些時間才能入味。
【第87句】:【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諺)惡:惡劣,不肖。碩:碩大,豐盛。人們總是不認為自己的兒子不肖,不認為自己的田禾比別人的長得好。指人情一貫是:看兒子是自家的好,看莊稼是人家的好。
【第88句】:【棉花耳朵風車心】(慣)形容人耳軟心活,沒有主見,容易聽信他人。
【第89句】:【出洋相】“出洋相”這一俗語,可謂婦孺皆知,指那些不學無術、愚昧無知的人不懂裝懂,當眾弄出許多笑話。那么,出洋相是怎么來的呢?它確實與出洋有關。 清朝末年,光緒帝施行新政,要引進洋人的堅船利炮,于是派出許多官員到各國考察。當時的官員大多腹內空空,裝腔作勢,不學無術,卻爭相出洋,到了國外丑態百出,鬧出許多笑話,僅舉兩例可見一斑。 李鴻章出使到英國,受到英國貴族的熱情款待。英國已故將軍戈登的家人特地把曾在競犬會上獲得第一名的名貴愛犬贈送給他。不料,第二天收到李鴻章的一紙謝柬,上面寫道:“感謝您的盛情款待,只是我現在年事已高,胃口不佳,只嘗了一點,就覺得美味無比,真是三生有幸。”原來,那只名貴可愛的小狗,競被李鴻章燉著吃了。當地報紙一時嘩然,傳為笑柄。 駐英國使館的~位官員,是個愛財如命、見錢眼開的家伙。他經常在飯店賓館偷竊毛巾、刀叉這類小玩意兒,后來被警察搜出。這位官員為了賺外快,還讓他的夫人包洗使館全體人員的衣服。他的夫人更是個粗俗之人,把洗完的衣服全部都晾在使館門口。一次英國人看見中國使館門口忽然白帶飄揚,以為中國皇帝駕崩,專門派外交大臣前來探問,才知道那是裹腳布。西方記者曾想把它拍下來,刊登在報紙上,成為當時一大丑聞。 這些令人難堪的丑聞,都出在這些出洋要員們身上,人們就把“出洋的丑相”概括為“出洋相”。
【第90句】:【臉皮薄】(慣)指人容易害羞,不好意思。 也作“臉皮嫩”。
【第91句】:【千里相送,歸于一別】(諺)送客到千里遠,最終也還是要分手的。 指送行只表情意,不必遠送。勸止送行者的常語。 也作千里送君,終須一別。 送君千里,終須一別。
【第92句】:【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慣)形容相差懸殊。 也作“一個在天,一個在地”。
【第93句】:【朋柴火焰大,人多主意高】(諺)朋柴:柴火堆。柴多了燃燒起來火焰就高,人多了討論出的計謀就妙。指人多智廣。
【第94句】:長哥長嫂當爹娘。
【第95句】:【來也不認得爺,去也不認得娘】(慣)形容六親不認,不講道理。
【第96句】:【眼淚泡著心】(慣)比喻生活中有太多的痛苦和悲傷。
【第97句】:【不下高梁本,得不著老酒喝】 釋義:高梁的子實可用來釀酒。比喻不付出—定代價,就實現不了預期的目標。 例句:還是那句老話,不下高梁本,得不著老酒喝。他明知道請春杉上他家去,多少得破費一點。嗑把瓜子也是錢,喝口水也得費柴禾。可他想到長遠利益還是下了“請帖”。
【第98句】:【胡姑姑假姨姨】(慣)指胡亂認的,不是正經的親戚。
【第99句】:【擺陣勢】(慣)指拉開架勢,準備較量。
上一篇:德魯克名言(德魯克名言英文原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