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語人生】有德者,人相助,濟危扶困,仗義疏財。無德者,人相殘,互相傾軋,爾虞我詐。有德者受良心支配,無德者受利益支配。
【第2句】:汝于一切剎海中,微塵劫海修諸行,一切如來諸行海,汝皆學已當成佛。《華嚴經》卷十一,毗盧遮那品
【第3句】:【禪心佛語】十方同聚會,個個學無為。此是(東華寺)選佛場,心空及第歸。
【第4句】:世界盡管黑暗,我們必須像蓮花出污泥而不染,不為周遭的環境所誘惑。
【第5句】:【佛語悟道】如果以善良的心去教育感化別人,即使別人因此離你而去,你也沒有做什么壞事;如果以惡毒的心去教別人相互亂斗,這就是搬弄是非,你就做了最大的壞事。
【第6句】:【禪心佛語】那人答道:“我正是觀音?!边@人又問:“那你為何還拜自己?”觀音笑道:“我也遇到了煩惱,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人生有些時候就得獨自面對煩惱。
【第7句】:生命的實現與生活的開展,需要寬廣的心理生活空間,因此,“放下”和“空”是每個人所必需的生活藝術和智慧?!嵤瘞r
【第8句】:我的眼睛對風沙特別敏感,如果這個世界到處充滿沙塵,我活著肯定毫無快樂而言。
【第9句】:【禪心佛語】讀書無嗜好,就不能盡其多,不先泛覽群書,則會無所適從或失之偏好。廣然后深,博然后專。
【第10句】:【禪心佛語】當我們面對自己的時候,你會發現每一天都會比過去更迷惑,因為我們要面對的東西越來越多,可抉擇的東西也更繁復。
【第11句】:【佛心禪語】常懷平淡之心的人,待人處世寬嚴相濟,方圓得體,厚德載物,雅量過人,心中有春風楊柳之隨和,胸中經天行地之豁達。
【第12句】:【禪語人生】未出娘胎以前,無生佛可立,非凡圣可名。既生以后,上有佛道可成,下有眾生可度,十界之別,皆由一念之殊。
【第13句】:菩薩摩訶薩不凈佛國土,不成就眾生,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赌υX般若經》卷二十六,畢定品
【第14句】:歲月流淌,誰會在年輪里守候花開?阡陌紅塵,緣分聚散來往,能夠一直陪伴之人,又會是怎樣笑若蓮花,蒼發流年!愿只愿有情人,情到深處勿忘語,天涯咫尺長相依。
【第15句】:【佛心禪語】做人要有錚骨,錚骨挺,直人生。錚骨無,媚骨生,玷人生,污人世,塌了脊梁,奴顏婢膝,喪失尊嚴、氣節,斷了魂靈。
【第16句】:身在其中的眾生,完成心靈的凈化,自發自覺地保護我們生存的環境,才是應循之道。
【第17句】:【禪心佛語】人類的痛苦有身苦與心苦,身體有痛苦的人只是少數,而心理上存在痛苦的人是普遍的。
【第18句】:回報父母就是孝養父母。儒家所講的孝養父母是盡人事、盡形態,要殷勤、順從,不要讓父母煩惱、操心,這就是孝。
【第19句】:忍辱不是縮頭烏龜忍辱也是多余的,根本就沒有辱,你忍的是什么?行菩薩道,就要覺悟、平等、慈悲。受辱生嗔,斤斤計較,那有什么慈悲可言?
【第20句】:【禪心佛語】強拆瑞云寺,地球人都知道,但我依然懷疑您是否知情?因為直到今天,您連一聲咳嗽都沒有。
【第21句】:【禪語人生】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孤立地生存在這個世界上,必須倚賴周圍的環境和人。
【第22句】:【禪心佛語】豐裕的生活并非就是幸??鞓返谋U希€需懂得駕馭人生這部列車,才能穿越層層的無形之墻,進入快樂的園地。
【第23句】:【經典佛語】“看破”是要有足夠的智慧,“放下”是要有足夠的勇氣。
【第24句】:【佛家禪語】人生的意義不在于名利與感情,而是慈悲與智慧。為有了慈悲,才能自利利他,有了智慧,才能自覺覺他。
【第25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蓖馕锒际翘摱粚嵉?,只有超越欲念的牽絆,才能成就自由的靈魂。
【第26句】:【禪心佛語】黃金非毒蛇,凈財作道糧,外財固然好,內財更微妙,求財要有道,莫取非份財。
【第27句】:無相性者,一切諸法但名言所顯,白性無相貌放,名無相性。無相有三種:假名相、法相、無相相。。離三種相,故名無相。(古印度)龍樹《大智度論》卷六十一
【第28句】:【禪語人生】愿意幫助別人,并在需要的時候希望自己得到別人的幫助,可以說是人之常情。而真正豁達睿智得人,卻善于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不會一味抱怨別人。
【第29句】:平等:無分美丑善惡,蕓蕓眾生都平等得到水的滋潤。無分高低凹凸,自然環境都平等得到水的滋養。所以水對蕓蕓眾生與自然環境的利益是平等的。
【第30句】:一切威儀中,常念佛功德,晝夜無間斷,如是業應作?!度A嚴經》卷十三,光明覺品
【第31句】:內心平和,才能在心里裝下滿滿的幸福。平和的人,看得開,放得下,想得明白,過得灑脫。
【第32句】:和廣信先生:聞事不喜不驚者,可以當大事。聽謗不怒不怨者,可以處煩囂。遇難不避不畏者,可以擔重任。用心不忮不求者,可以舉大略。做人不浮不躁者,可以固根本。
【第33句】:【圣經文案】443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并用百般的忍耐,各樣的教訓,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提后4:2)
【第34句】:在現實生活中,如果不能改變自私自利的后天形成的觀念,就無法做到慈悲待人。
【第35句】:【禪語人生】問:家中只有一人學佛,如何去除障礙,達到佛化家庭,讓家中眷屬同沾法益?上人:你虔誠去做,自然他們就聞風而化。
【第36句】:【禪心佛語】人的際遇無常,榮華富貴的朋友,也許一夕遭遇橫禍而貧病交迫,這時最需要友情,你千萬不要輕視他,能夠貧賤不輕,才是患難見真情。
【第37句】:男女性相本來空,妄執隨緣生二相。真性本無男女相。《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四,厭舍品
【第38句】:【禪語人生】愚者等明天,智者看明天,愚者賺今天,智者贏明天。只有干今天,想明天,抓當前,思長遠,才能把握未來,取得長盛不衰的主動權。
【第39句】:夫佛法本平常,而世人以奇特求之,故往往不得佛心也。故日“平常心是道”?!蹲习刈鹫呷?/p>
【第40句】:【佛心禪語】自家有好處,要掩藏幾分,這是涵育以養深;別人不好處,要掩藏幾分,這是渾厚以養大。
【第41句】:要結四緣:結人緣,結善緣,結法緣,結佛緣。這就是講如何發揮人的主動性,推動善因善果的成熟,避免惡因惡果的來臨。
【第42句】:【羅狀元醒世詩其21】萬世由天莫強求,何須苦苦用機謀。飽三餐飯常知足,得一帆風便可收。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幾時休。冤家宜解不宜結,各自回身看后頭。
【第43句】:【禪心佛語】人在世間安身立命之法不外乎,提高基本素質,規范行為習慣,確立遠大志向,増強愛國情感。
【第44句】:【禪語人生】真正的美不是炫耀出來的,真正的善不是傳揚出來的,真正的成功不是吹出來的。
【第45句】:【禪語人生】有一個人對佛陀說:我要快樂。佛陀回答說,首先去掉我,那是自負。然后去掉要,那是貪心??茨悻F在只剩下了快樂。
【第46句】:【禪心佛語】事業無須驚天動地,有成就行;金錢無須取不盡,夠花就行;朋友無須形影不離想著就行;兒女無須多與少,孝順就行;壽命無須過百歲,健康就行。
【第47句】:因為真實只有一種,沒有第二種;人們懂得這一點,就不會爭論?!督浖返谒钠?,第十二章《小積集經》
【第48句】:【禪心佛語】求簽算卦,說到底是對自己沒信心,只好寄希望于外在。人只有把握住自己的心念和行為,便能掌握自己的命運。
【第49句】:【佛心禪語】3識、4名色、5六入、6觸、7愛、11生、12老死七支――是輪回因緣的果報。
【第50句】:以有為空、無為空破諸法,令無有遺余,是名畢竟空。(古印度)龍樹《大智度論》卷三十一
【第51句】:【禪心佛語】生為星辰之浩瀚,活著為陽光之燦爛,死為月光之靜美。這是我們生命的三大境界。
【第52句】:【禪心佛語】佛說:死亡,只是此期生命形式的消失,我們離開這個世界,卻離不開輪回不息的六道,離不開炙然火宅般的三界。我信佛信仰佛教,我堅信這世間有因果輪回。
【第53句】:人心是相通的,真理是相通的,佛性是相通的。如果對佛法有真實感悟,說出來自然能感動人;如果只是名相堆砌,那僅是知識,聽的人只會覺得累,不會有感動。
【第54句】:【禪心佛語】每個宗教之所以被公認為宗教,本質上就是教導不自私,而教導無我或不自私是相當重要的事,偏偏它的信徒卻對這種道理毫無興趣。
【第55句】:無心寂現,此是了因;福德莊嚴,須從緣起。二因雙備,佛體方成。(五代)延壽《萬善同歸集》卷中
【第56句】:【禪語人生】學道須是鐵漢,著手心頭便判,直取無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第57句】:【禪心佛語】四十、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夾雜著傲慢。不要使你的謙虛心缺乏智慧。
【第58句】:參禪是參自己禪,非參佛祖善知識禪也。其所悟處,不悟佛境,不悟祖緣,不悟地心,不悟外法,皆是自悟其自己。-《天目中峰和尚廣錄》
【第59句】:【禪心佛語】世界和平,除非世界倫理一體化,政治一體化,經濟一體化,宗教一體化,否則不可能世界和平。
【第60句】:僧問:“如何是清凈法身?”師日:“白牛吐雪彩,黑馬上烏雞?!薄洞箨柧U師》
【第61句】:【佛家禪語】心念難免起伏,要有毅力降伏,讓心在輕安、清凈的境界。
【第62句】:【佛心禪語】入迷稱做失,人悟稱做得,得失在于人,和環境的喧鬧與安靜有什么關系?正如自己不懂得駕船,又怎能去怨河水的曲折呢?
【第63句】:【禪語人生】與天下之憂同憂,該憂則憂,莫杞人憂天;共天下之樂同樂,該樂則樂,樂而忘返。
【第64句】:【禪心佛語】生命中有一些人與我們擦肩了,卻來不及遇見;遇見了,卻來不及相識;相識了,卻來不及熟悉;熟悉了,卻還是要說再見。
【第65句】:愛人與被愛都是幸福的。但是這分愛必須“清凈無雜染”---付出者無所求,接受者不貪婪;施者受者無煩惱,彼此皆自在。
【第66句】:【禪心佛語】了知世界如幻,才能讓身心真正地放下,才會讓福德善業真正地成長啊。
【第67句】:【禪心佛語】好好的去求證謠言,你會發現百分之九十九與事實不符合。
【第68句】:【佛心禪語】做事,要做好事,好好做事,做有益之事;做人,要做好人,好好做人,做優秀之人。做事,工作上求勤奮,結果上求卓越;做人,信仰上求高尚,行為上求自律。
【第69句】:【禪心佛語】那些最不受誹謗中傷的人,通常都是那些最不逃避它的人。
【第70句】:【禪心佛語】花開花謝春不管,拂意事休對人言;水暖水寒魚自知,會心處還期獨賞。
【第71句】:非空非海中,非人山石間,無有地方所,脫之不受死。《增一阿含經》卷二十三,增上品
【第72句】:【禪心佛語】棉花是磨不出刀子來的。人的一生,經歷了種種的磨難、種種的痛苦,才會知道人生真正的滋味是什么。
【第73句】:【禪心佛語】水能熄滅熊熊大火,挽救即將付之一炬的房屋。同理,懂得觀照的智者,也能將自我或外在環境的憂患,消之于無形,宛如一陣風吹散棉絮一般。
【第74句】:心若安,可步步生蓮。心清一切明,心濁一切暗;心癡一切迷,心悟一切禪。
【第75句】:【禪心佛語】籃球:總是墜入圈套,因為有人拍它。車輪:保持距離才能行走和諧。貝殼:只因失去內涵,才被拋向沙灘。
【第76句】:【禪心佛語】吉慧長老:作為佛教徒,不管年齡大小,都始終要堅持愛國愛教的原則。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第77句】:【佛語悟道】意識不會單獨地產生,必須依靠外界的認識對象才能產生;外界的認識對象不會自動地生成,它是通過意識活動而顯現,成為人們的認識對象的。
【第78句】:【禪語人生】遇到任何問題都要向自己的內心尋找答案,才會有究竟的答案,往外找答案、問題只會越來越多、煩惱也會越來越深。
【第79句】:在反省中完善自我欲得凈土,當凈其心,隨其心凈,即佛土凈,若心清凈,所在之處,皆為凈土。
【第80句】:眾生與佛性,本來共同。以水況冰,體何有異?冰由質礙,喻眾生之系縛;水性靈通,等佛性之圓凈。——《楞伽師資記》原序
【第81句】:【禪語人生】于罪不見怖,看不到能招可畏的果報,叫無愧。這個苦報,有現世的:你做了壞事,大家對你有譏嫌,看不起你,貶低你的身份;有將來的:異熟果報,墮三惡趣。
【第82句】:【佛心禪語】一天,寺里來了一個青年,想了卻塵緣,皈依佛門,在這里尋一份清凈,找一方凈土。青年跪在了高僧的面前,說:“師父,請收下我做你的徒弟吧?!?/p>
【第83句】:【禪心佛語】評論古今:非常有道理的一句話:要讓別人羨慕一下,太容易了,裝一下就可以了,但要讓自己都羨慕自己,則需要舍去很多東西,拒絕很多東西,懂得很多東西。
【第84句】:【禪語人生】智能,不是知識、不是經驗、不是思辨,而是超越自我中心的態度。
【第85句】:宇宙之間惟有因果在主宰一切,而人又是主宰因果的,人又是誰在主宰呢?
【第86句】:勇猛精進,志愿無雜,深心堅固,恒不退轉。具勝希望,如救頭燃。《華嚴經》卷七十八,入法界品
【第87句】:【禪心佛語】人生的快樂,走自己的路,看自己的景,超越他人不得意,他人超越不失志。
【第88句】:責備的話要帶撫慰,批評的話要帶贊揚,訓誡的話要帶推崇,命令的話要帶尊重。(當代)星云《人間佛教的戒定慧》
【第89句】:【禪語人生】一喜一傷悲,一聚一別離,一念一無明,一世一夢里。風雨無言,繁華有邊,紅塵飛舞終會盡,孤身化人間。
【第90句】:【禪語人生】因果報應,不是像你所想象的立竿見影,生死輪回,善惡分明,終有報應。刻求因果,也是一種執著的悲哀,為心所困,不得其解,沒得解。
【第91句】:【禪心佛語】高尚的追求,使人變得壯麗,使人變得富有;庸俗的追求,使人生變得昏暗,使青春變得衰朽。
【第92句】:二般人遇到困境的時候,常會念一聲“菩薩保佑!”但是有很多人不知道“菩薩”兩字的真實意義。
【第93句】:名利之不宜得者得之,福終為禍;困窮之最難耐者耐之,苦定回甘。生資之高在忠信,非關機巧;學業之美在德行,不僅文章。
【第94句】:【佛心禪語】不要擔心被他人評判,或者被自我評判,不要害怕自己的不足被發現,不要害怕付出最大的努力還是做得不夠好,不要害怕達不到要求。
【第95句】:【禪心佛語】每個人的生活都充滿變化起伏,有得有失,這是普遍的,也是自然的。假使你坦然接受無常是生命的規律,你會放松下來。
【第96句】:多在意修身養性,保持淡泊人生、知足常樂的心態,才能使自己體會出無窮無盡的樂趣,達到人生的理想境界。
【第97句】:【禪語人生】我們在上路的時候,定要帶上件法寶,而不是赤手空拳。這件法寶是健壯的身體、豐富的知識和足夠的勇氣。
【第98句】:【禪語人生】一個常??磩e人缺點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夠好,因為他沒有檢討他自己。
【第99句】:【禪心佛語】佛者,心清凈是。法者,心光明是。道者,處處無礙凈光是。
上一篇:年度口號(廣東獅子會各年度口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