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樹老根多,人老識多.
【第2句】:【把煮熟的鴨子鬧飛了】 釋義:比喻把到手或即將到手的好處丟掉了。“鬧”又作“弄”。 例句:這一來倒不好了!別的都是小事,老爺那個天性,倘然這一翻臉,要眼睜睜兒地把只煮熟了的鴨子給鬧飛了,那么怎么好?
【第3句】:亡國奴不如喪家犬。
【第4句】:【想吃肉又怕燙了舌頭】(慣)比喻想占便宜,又怕付出代價。也比喻想干事,又害怕。 也作想吃又怕燙舌頭。 想吃肉又怕燙嘴。
【第5句】:【烏之將死,其嗚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釋義:鳥快死了,嗚聲是悲哀的;人快死了,說出來的話是善良而有價值的。 例句:曾子有疾,孟敬子問之。曾子言日:“鳥之將死,其嗚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p>
【第6句】:不吃酒,臉不紅;不做賊,心不驚。
【第7句】:【口頭禪】“口頭禪”是指一個人習慣在有意無意間時常說的話語,多無實際意義。 口頭禪一詞來源于佛教的禪宗,本意指不去用心領悟,而把一些現成的經驗掛在口頭上,沒有把禪理踐行到現實生活中去。禪,是要用心去學,用心來悟的,是需三關悟漸,閉關打七的功夫。禪宗的末流,好取現成的經語,掛在口頭上。如果單單靠從口中滔滔不絕說出來的禪學,那就不是真正的禪,而是“口頭禪”。口頭禪完全違背了禪宗“頓悟見性”的宗旨。 今天,口頭禪已經完全成了個人習慣用語的意思了。
【第8句】:一個人渾身是鐵,也打不了幾根釘子。
【第9句】:【前世作孽】據佛教“因果報應”之說,前世造下罪孽,損害其他眾生,一旦果報成熟,即不得不償還所欠的冤孽之債,謂之“前生債”或“前世孽”。如明·馮夢龍《桂枝兒·交惡》:“歹冤家,只今日便與你折帳,也是欠下前生債,與你相交這場?!庇秩缜濉ぴ丁独m子不語·葉氏姊》:“乾隆己酉,姊年七十二矣。偶秋日游園中,忽冷風如箭,直射其身。臥床,醫藥罔效……別駕乘其神氣稍清時,詢以終日喃喃,與誰共語,所患何處痛癢,而呼號不止?姊初不答,強問之,乃長嘆曰:‘前世孽也!’”今人遇到冤家或困境、災難時,往往說:“前世作孽!”即本于此。(李明權)
【第10句】:豈得以世俗男女分別而論?!庇秩?三寶太監西洋記演義》第二六回:“真君道:我既超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怎么又來管你凡間什么閑爭閑鬧斗?”
【第11句】:【笛子吹走了調,并不比木魚好聽】 釋義:比喻好話說過頭并不好,要實事求是。 例句:亂捧場沒啥意思。笛子吹走了調,并不比木魚好聽。表揚也要注意分寸。
【第12句】:【背靠背】(慣)指不當著有關人員的面檢舉揭發問題或提出批評意見。
【第13句】:【千中有頭,萬中有尾】(諺)縱然事情十分繁雜,千頭萬緒,也總有個頭尾。指解決問題要撥開繁冗,抓住要害。
【第14句】:【老虎花在背,人心花在內】 釋義:人心好壞,從外表看不出來。 例句:什么恩人呀仇人的?老虎花在背,人心花在內!姓趙的話值幾個錢?
【第15句】:【只有錯拿,沒有錯放】(諺)指案件中往往捉人比較隨便,而放人特別謹慎。
【第16句】:好漢做事干到底,好馬登程跑到頭。
【第17句】:【有風方起浪,無潮水自平】 釋義:比喻凡事都有原因。 例句:有風方起浪,無潮水自平。你不惹我,我好尋你?
【第18句】:摘花切忌撅花莖,說話不要傷人心
【第19句】:【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諺)遇合:碰到好官運。賣力耕作,不如逢個好年景;善于做官,不如碰個好官運。舊指依照常規努力,比不上有個好運氣。
【第20句】:聚沙成塔把細沙聚成寶塔,也作“積沙成塔”。語本《法華經·方便品》:“乃至童子戲,聚沙為佛塔。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边@段偈子的意思是:甚至于小孩子做游戲,也能聚沙為佛塔。像這樣的各種與佛結下善緣的人都已注定將來成就佛果。后比喻積少成多,常與“集腋成裘”合用。例:要懂得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道理,注意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滴油。
【第21句】:【吃柿子揀軟的捏】(慣)比喻專找軟弱的欺負。 也作“吃柿子揀軟的”。
【第22句】:【三分匠人,七分主人】(諺)制造器物或施工建筑,三分靠匠工的技巧,七分靠主人的安排。指匠工制作要服從主家的意愿。也泛指協助者要遵從主事人的指使。
【第23句】:【急婆娘嫁不下好漢家】(諺)婆娘:北方對婦女的俗稱。指急著想嫁出去的女子,往往找不到如意郎。泛指做事急于求成的,往往結果很不滿意。 也作急婆娘難嫁如意漢。 忙婆娘嫁不到好漢子。
【第24句】:【剪草除根,萌芽不發】(諺)指除草必須連根除掉,才能除得徹底。 比喻必須從根本上消除禍患,不使它有再滋生的機會。 也作剪草若除根,萌芽再不生。 斬草除根,萌芽不發。
【第25句】:【有把門的,可沒有把嘴的】(諺)門可把守,嘴無法把守。指群眾的議論是無法阻止的。
【第26句】:【拉牛皮糖】(慣)牛皮糖:一種粘牙而嚼不動的糖。比喻事情很難辦。
【第27句】:【妄語】佛教以“殺、盜、淫、妄”為“四根本性罪”,《大智度論》卷十三廣說其義。關于“妄語”,《論》云:“妄語者,不凈心欲誑他,覆隱實,出異語,生口業,是名妄語……妄語之人先自誑身,然后誑人。以實為虛,以虛為實,虛實顛倒,不受善法,譬如覆瓶,水不得入。妄語之人心無慚愧,閉塞天道涅槃之門。……實語之人,其心端直。其心端直,易得免苦,譬如稠林曳木,直者易出?!焙笱赜闷淞x,指說假話,胡說。如《梁書·何遠傳》:“每戲語人云:‘卿能得我一妄語,則謝卿以一縑?!姽菜胖?,不能記也。”(禹振聲)
【第28句】:【羊毛出在羊身上】(諺)羊毛是從羊身上剪來的。比喻用別人的錢,辦別人的事,虧了本對自己無損失。
【第29句】:【鄉里夫妻,步步相隨】(諺)指鄉里的夫妻,勞動、生活在一起,過的是日夜團聚的日子。
【第30句】:【野狼養不成家狗】 釋義:比喻本性壞的人再教養也改不了。 例句:他心一狠,竟咬牙切齒地說出這樣的話來了:“養活了你十幾年,真是野狼養不成家狗!你要走也行,先把這十幾年的飯錢算清了再走!”
【第31句】:【上門買賣好做】(諺)找上門來愿意和你做交易的,這種生意最容易成交。指送上門來的事容易辦成。
【第32句】:【水清無魚,人清無朋】 釋義:水過于清了,就不會有魚;人太苛察了,就沒有人與他交往。 例句:在今天,“清如水”是做不到的。“水清無魚,人清無朋?!辈坏珶o朋,而且會四面樹敵,使你連正常的工作也干不下去。
【第33句】:【無根的浮萍,長不成棟梁之材】 釋義:浮萍:一年生草本植物,浮生在池塘、河渠中。比喻浮在表面、沒有根底的人,不會有大的作為。 例句:他又想到自己前一段工作,所遇到重重困難,屢次碰壁,最根本的原因,恐怕就是沒有在群眾中扎下根去。無根的浮萍,長不成棟梁之材。
【第34句】:【現官不如現管】(諺)現官:現任的官員?,F管:直接管轄自己的頂頭上司。指不怕現任官員職位多高,就怕直接管轄自己的頂頭上司。
【第35句】:【廝打沒好手,廝罵沒好口】(諺)廝:相互?;ハ鄬Υ蚱饋?,就不會有饒人的拳頭;互相對罵起來,就不會有中聽的話語。指只要打罵起來,雙方就很難克制自己。 也作相罵沒好口,相打沒好手。 要罵無好口,要打無好手。
【第36句】:【辦酒容易請客難,請客容易款客難】(諺)指請客比辦酒難,招待得好比請來客人難。
【第37句】:不怕百事不利,就怕灰心喪氣。
【第38句】:【船漏水入,壺漏內虛】 釋義:船漏了,水就進來,壺漏了,水就流完了。比喻方式相同,結果相反。 例句:“鬻棺者欲民之死,蓄谷者欲歲之饑。‘船漏水入,壺漏內虛’也?!?/p>
【第39句】:【閨女是娘的連心肉】(諺)指女兒是母親最貼心的人。
【第40句】:【獨子得惜】(諺)獨子:獨生兒子。 指獨生子特別容易得到父母的寵惜溺愛。
【第41句】:【此亦是一非,彼亦是一非】 釋義:這個也不對,那個也不對。 例句:鱷魚頭道:“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此亦是一非,彼亦是一非;你能說哪一個完全對?”
【第42句】:現在《俱舍論》卷二十指出:“有作用時,名為現在?!币庵^事物正在發生作用的剎那間,謂之“現在”?!毒S摩詰經·弟子品》謂:“若現在生,現在生無住?!庇帧督饎偨洝分^:“現在心不可得?!睙o住、不可得,均指出“現在”的特點是剎那變遷,不可滯留。佛教還有“三世”之說,即過去世、現在世和未來世。
【第43句】: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
【第44句】:【春三月,不圓夢】(諺)春三月:春天的總稱。圓夢:迷信根據夢境來推斷吉兇。指春天的夢虛幻多變,沒有準頭,無法推斷。
【第45句】:【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慣)但:只。不求有功勞,只求沒有過錯。 指要求不高,態度不積極。
【第46句】:平生不作皺眉事,世上應無切齒人
【第47句】:【好家當怕三份分】(諺)再好的家業,要是一分三份,就顯得很單薄了。指大家業合在一起厚實,人力物力調動支配都方便;分開就處處拮據了。
【第48句】:【酒】酒,對中國人來說,是太重要了。中國酒文化源遠流長。曹操日:“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崩畎追粗S日:“借酒澆愁愁更愁。”李白還說:”舉杯邀明月”。蘇軾說“把酒問青天”。就是在平民百姓當中,也是“無酒不成席”。那么,酒是誰發明的呢? 關于酒的發明,說法很多。 一種說法是“猿猴造酒”。傳說猿猴將采摘的蘋果儲存起來,時間一長,蘋果發酵成酒,醉倒猿猴。 一說始于大禹時代的儀狄,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了。朱翼中的《酒經》記載,上古用桑葉包飯的發酵方法造酒,是指儀狄用此法造酒,獻給大禹而言的。儀狄是個官員,他造酒是為了獻給大禹邀功。 另一種說法是始于周朝的杜康,也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據《說文解字》記載,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秫即高梁。傳說杜康生于周朝,是個牧羊人。有一天,他把高梁粥裝進竹筒里帶著去牧羊,竹筒放在一棵樹下忘記帶走。半個多月后,他趕羊回來又在那棵樹下找到了他遺忘之物,打開一看里面高粱粥已經發酵變成液體了。村里人喝了都夸這種液體好喝,于是他不再牧羊,改行釀酒了,并辦起了杜康酒店。
【第49句】:【打破沙鍋——璺到底】(歇)璺:沙鍋等陶器上的裂紋,諧“問”。本指沙鍋性脆,一打破就從上裂到底,轉指對事情追問到底。 也作打破沙鍋——問到底。 打破沙罐——問到底。 打爛沙鍋——璺到底。
【第50句】:【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慣)南山:終南山,在陜西省西安市南邊。 指福運就像東海一樣無邊,壽命就像終南山一樣綿長。多用于祝壽。 也作“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
【第51句】:【二月的韭菜——頭一茬】(歇)韭菜: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一般農歷二月割頭茬。比喻頭一次。
【第52句】:勇氣長一寸,困難縮一尺:
【第53句】:賞于無功則眾離,罰加無罪則眾怒
【第54句】:【老虎掛上念佛珠——想變著法來吃人】(歇)念佛珠:佛教徒念經時用來計算次數的成串的珠子,也叫佛珠、念珠、數珠、串珠。指壞人想變化手法裝成好人來傷害人。 含責罵意。
【第55句】:【叫人不蝕本,舌上打個滾】(諺)蝕本:賠本。稱呼人是很容易的事,損失不了什么,只不過動動舌頭就是了。指見面向人打招呼,既不受損失,又能有益于人際交往。 也作“喊人不費本,舌頭打個滾”。 喊人:稱呼人。
【第56句】:踤者不急走,盲者不急視
【第57句】:【誰家敢掛無事牌】 釋義:說明誰家也不可能沒有事。 例句:親戚處,這都是常情嘛!誰家敢掛無事牌,保證沒得個三長兩短的?
【第58句】:【蛤蟆、促織兒,都是一鍬土上人】(諺)促織兒:蟋蟀。像蛤蟆、蟋蟀一樣,都是在同一片土地上活動著的。指地位相同、命運相連的苦命人,理應相互關照。
【第59句】:【鍋也砸了,碗也摔了】 釋義:比喻徹底完蛋。 例句:蕭長春在這個節骨眼兒把個親生兒子沒了,哪還有心緒打麥子,麥子垛一捂一爛,得,甜頭、苦頭全完了,一年白鬧騰,鍋也砸了,碗也摔了,貧農、中農一塊兒挨餓吧!
【第60句】:老姜辣味大,老人經驗多。
【第61句】:【月下老人】“月下老人”簡稱“月老”,指為男女之間牽線搭橋的媒人。 它源自唐代李復占《續幽怪錄·訂婚店》。 《續幽怪錄·訂婚店》載:唐代有個叫韋固的人,年少沒有婚配。在赴長安途中旅居宋城,晚上,他遇到一位老人。老人拿著一本書正在月下翻看,韋固問老人看的什么書,老人回答是婚書,上面記載著男女婚配姻緣。韋固又問袋中裝得什么,老者說:“是用來系夫妻腳的紅繩,他們一生下來,我就暗中把他們的腳用紅繩相系。不論冤家對頭,貴賤貧富,天南地北,只要這小繩子一系,他們終究要成夫妻?!庇谑琼f固又向老人問及自己的婚姻大事。 老人告訴他是店北賣菜盲婦的女兒,與盲婦一樣丑,今年三歲。韋固很生氣,便派家奴去刺殺丑女。家奴刺傷了丑女的眉間后,與韋固一起逃走。十余年后,韋固任相州參軍,被刺史相中,把女兒許配給他。妻子容貌漂亮,只是眉間總貼一花鈿,才知道此女即為家奴所刺丑女,被刺史收養。此即“月下老人”的由來,也是“千里姻緣一線牽”的出處。月下老人原來是司職姻緣之神,中國不少地方建有月老祠,以解人們對“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屬”的美好期盼。
【第62句】:【葛藤】掃除糾纏繁瑣的陳詞濫調,俗謂之“打葛藤”。如元·明本《雁蕩除夜》詩:“掃除自己閑枝葉,不打諸方爛葛藤。”本于禪宗話頭。如宋·圓悟《碧巖錄》第六則:“此事(指明心見性)無許多論說,而未透者卻要如此;若透得,便見古人意旨,看取雪竇打葛藤?!倍U師的意思是,未開悟的人當然要看經文,依語求解;對開悟的人來說,語言、事相等葛藤均被一掃而空,直截見性了。這里要指出的是:語言、事相本空,并非葛藤。只是你去執著乃至曲解語言、事相時,它們才成為葛藤了。在佛經上,已有葛藤的比喻。如《出曜經》卷三說:“其有眾生墜愛網者,必敗正道……猶如葛藤纏樹,至末遍則樹枯?!痹谶@里,葛藤指纏縛人心的妄想和煩惱。(李明權)
【第63句】:【足寒傷心,民怨傷國】(諺)指腳受寒了,就會傷及心臟;同樣道理,人民對執政者的怨怒,會直接影響國家的和諧,社會的穩定。
【第64句】:【人要金試,金要火試】(諺)金子是真是假,放在烈火中一試便知。 人是貪是廉,在金錢面前也一試便知。指認清一個人的品格,最有效的辦法是用金錢去檢驗。
【第65句】:【馬勺上的蒼蠅——混飯吃】(歇)混:本指摻雜,轉指茍且地生活。指從事某種職業是為了混日子。
【第66句】:天無一月雨,人無一世窮。
【第67句】:【上不巴天,下不著地】 釋義:形容沒有著落,沒有依靠。 例句:咱們頂好是各走各的路。這地方上不巴天,下不著地,你要是不識好歹,咱倆免不了同歸于盡!
【第68句】:【吃人飯拉狗屎】(慣)吃的是人飯,做的不是人事。斥人做盡壞事。 也作“吃人飯不拉人屎”。
【第69句】:【豆腐】“豆腐”是深受大眾喜愛的家常菜。豆腐不僅味美價廉,營養豐富,還具有相當的養生保健作用,自問世以來,頗受大眾的喜愛。 中國是豆腐的故鄉,這種傳統美食的歷史可追溯到漢朝。據五代謝綽《宋拾遺錄》載:“豆腐之術,三代前后未聞。此物至漢淮南王亦始傳其術于世?!泵鞔顣r珍的《本草綱目》,葉子奇的《草目子》,羅欣的《物原》等著作,都把豆腐的發明權歸功于西漢淮南王劉安。有詩為證,明代一個名叫蘇平的人創作了一首豆腐詩:“傳得淮南術最佳,皮膚褪去見精華。一輪磨上流瓊液,有沸湯中滾雪花。瓦缸浸來蟾有影,金刀剖破玉無瑕。個中滋味誰得知,多在僧家與道家?!边@首詩通俗易懂,只有兩個地方需要稍作解釋,一是“淮南”,指淮南王劉安;一是“蟾”,指明月。 據說,劉安的這項發明得益于他的神仙夢。劉安是漢高祖劉邦的孫子,被封為“淮南王”。他生性喜好煉丹之術,潛心煉丹欲求長生不老。眾所熟知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就和他有關。劉安一生耽于修煉丹藥,他在一次煉丹過程中用磨制的豆汁來培育丹苗,結果豆汁與鹽鹵意外凝結成美味可口的“豆腐”,并最終走進了千家萬戶,還漂洋過海到了日本、朝鮮、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等周邊國家?,F在恐怕遍及全世界。
【第70句】:【瞎子摸團魚——摸不到邊】(歇)團魚:鰲。比喻弄不清事物的底細。
【第71句】:【騎馬一世,驢背上失腳】(慣)騎了一輩子馬,卻在騎驢時出了岔。 比喻經驗豐富的老手,在不該出錯的地方失手出錯。
【第72句】:【上山虎遇見下山虎】(慣)比喻兩個強者遇到了一起。
【第73句】: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第74句】:學問勤中得,富裕儉中來
【第75句】:以勢交者,勢盡則疏:以利合者,利盡則敬
【第76句】:【見聞】指人的感覺作用和認識能力。佛教認為,人有“六識”。“見”是眼識的作用,“聞”是耳識的作用,“覺”是鼻識、舌識和身識的作用,“知”是意識的作用。見《大智度論》卷四十。又如《佛報恩經講經文》:“防惡人,看險路,見聞覺知必嫉妒。”至于“見聞”一詞,更為習見。通常指見到和聽到的,猶言耳聞目睹。如清·方朝《藐姑山》詩:“日月愁關鎖,風雷亂見聞。”亦指知識與經驗。如《老殘游記》第十回:“我們從小讀詩,題目里就有《箜篌引》,卻不知道是這個樣子,請先生彈兩聲,以廣見聞,如何?”在佛經上,“見聞”一般專指見佛聞法,如《法華經·序品》有“見聞若斯”之語。(李明權)
【第77句】:【一寸光陰一寸金】“一寸光陰一寸金”這句至理名言是勉勵人們要惜時如金。要知其來源,先要知其時間是怎么得來的,寸陰是多長時間。 古代用日晷計時,日晷是由銅制的指針和石制的圓盤組成的計時儀器。 銅制的指針叫做“晷針”,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晷針垂直地穿過晷面中心,日晷安放在石臺上,呈南高北低之勢,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這樣,晷針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極,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極。在晷面上劃上12個大格,每個大格代表兩個小時。當太陽光照在日晷上時,晷針的投影就會投向晷面,并隨著太陽的移動而移動,于是,移動著的晷針影子好像是現代鐘表的指針,晷面則是表盤,以此來顯示時刻。將晷面上的格子用“寸”來衡量,晷針投下的陰影,就叫“寸陰”。 那么“一寸光陰一寸金”這句話是怎么來的,古人早就使用“寸陰”一詞了。如漢劉安《淮南子·原道訓》:“圣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時難得而易失也?!蹦纤侮惲痢渡瞎庾诨实坭b成箴》:“當效禹王,寸陰是惜;當效文王,日昃不食?!贝颂幘怯谩按珀帯贝砉怅?。將“寸陰”最早比作“寸金”的是唐代詩人王貞白,其詩云:“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焙髞碓娙送 端完惣螘芬策@樣比喻:“盡歡菽水晨昏事,一寸光陰一寸金?!闭f的最完整的是清代周希陶編著的《重訂增廣賢文》云:“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從此,這句話就十分流行。
【第78句】:【人硬了傷錢,弓硬了傷弦】(諺)人過于剛強,會招災損錢,就如同弓過于強硬,容易拉斷弦一樣。指人固然不可軟弱,但也不可太強硬。
【第79句】:【不種百頃地,難打萬石糧】(諺)頃:百畝為一頃。指種的地廣,打的糧才會多。也泛指下的本大,得到的收益就豐厚。
【第80句】:【連陰百日,也有天晴;冬長三月,早晚打春】 釋義:比喻好日子總會到來。 例句:“我才不死,我偏活著!”碧桃站在大街上,不是向老爹,而是向那些鬼打墻的小人們發出挑戰的宣告,“連陰百日,也有天睛,冬長三月,早晚打春;我要眼睜睜看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才咽這口氣。”
【第81句】:如:宋代王林《野客叢書·臨終詩》:“平生不學口頭禪,腳踏實地性虛天?!庇帧恫烁T·閑適》:“讀書不見圣賢,為鉛槧傭;居官不愛子民,為衣冠盜;講學不尚躬行,為口頭禪?!?/p>
【第82句】:兔子沿山跑,還來歸舊窩
【第83句】:【千里井,不反唾】(諺)出遠門在千里之外,飲過井里的水,不要以為再不路過此處,便朝井里吐唾沫。指為人要忠厚,不可做欺心的事。
【第84句】:人怕引誘,塘怕滲透.
【第85句】:安身立命見《五燈會元·長沙景岑禪師》:“問:學人不據地時如何?師日:汝向什么處安身立命?日:卻據地時如何?師日:拖出死尸著?!薄采砹⒚迸c下文“著身處”意同。“問:如何是學人心?師日:盡十方世界是爾心。
【第86句】:【殺人不過頭點地】最多不過一死,不必欺人太甚。王蒙 《失態的季節》:“到此為止,不必再批判下去了。殺人不過 頭點地,畢竟人已經死了嘛?!?/p>
【第87句】:【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諺)指人生下來兩手空空,到死時一錢一物也帶不走。勸人要淡泊名利,知足知止,不可在財物上貪得無厭。
【第88句】:【種火又長,拄門又短】(慣)種火:引火。拄門:頂門。用來生火嫌長,用作頂門棍又嫌短。形容人或物不成材料,沒有用。
【第89句】:【拔了蘿卜地皮寬】(諺)比喻趕走或除掉了心頭憎恨的人,心里自然輕松愉快。
【第90句】:【說嘴郎中無好藥】(諺)說嘴:自我夸耀。郎中:稱中醫醫生。指喜歡自我吹噓的醫生,往往沒有治病的本事。也泛指愛自夸的人,總沒有多少真才實學。 也作“說嘴大夫沒好藥”。
【第91句】:【有智吃智,無智吃力】(諺)指有知識的人靠知識生活,沒知識的人靠體力生活。
【第92句】:【戴高帽子】(慣)比喻對人說恭維、吹捧的話。 也作“頂高帽子”。
【第93句】:【人受一口氣,佛受一爐香】(諺)人活著求的是氣順,就像佛要的是人們給它上香、對它敬重一樣。指人不能忍受的是對自己的無禮和壓制。 也作人爭一口氣,佛爭一股香。 人爭一口氣,神爭一爐香。 佛爭一爐香,人爭一口氣。
【第94句】:【偷香竊玉】“偷香竊玉”常用來比喻男子暗中引誘、玩弄女子的行為,屬貶義。其實,它的原意不是貶義,是好事多磨,有情人終成眷屬。典出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溺惑》。據載,晉人韓壽,是三國時魏司徒韓暨的曾孫,英俊瀟灑,才華出眾,在當時權臣賈充門下任司空掾(相當于今天的秘書長吧)。 賈充有兩個女兒。大女兒賈南風,嫁給了史上著名的白癡太子司馬衷,小女兒賈午,尚未出閣。 賈午在府中偶見韓壽,就被韓壽的美貌迷住,經常到韓壽辦公的地方偷窺。但是,一連好多天,韓壽也沒來,賈午相思成疾,臥床不起,不吃不喝。 婢女大多知道小姐是暗戀成疾。一婢女自告奮勇愿往韓壽住處,將賈小姐的意思代為轉達。韓壽聞言心花怒放,當即與婢女定下三更時分前往賈午小姐的閨房,與美人幽會。 兩人一番恩愛纏綿之后,韓壽驚奇賈午身上有一種幽香,這種幽香非常特別,從未從別的女人身上聞到過。賈午告訴他,這是外國人進貢給皇帝的異香,皇帝特賜給她老爸,她從老爸那里要來的,一經沾到身上,幾個月都不消失。自打那以后,韓壽欲罷不能,隔三差五跳墻人室與賈午小姐約會。 時間長了,搞得韓壽身上也有了異香。同事們不解,大男人擦什么香水。 賈午的父親也嗅出來了,好熟悉的味道啊。他終于想起來了,那是皇上特意賞給自己的香水,別人有錢也買不到啊。在家中我也只給了寶貝女兒,難道她和他…. 賈充和夫人把幾個婢女叫過來,一番軟硬兼施,婢女全招了:“小姐和那韓公子早就在一起了。” 賈午知道是香水惹了禍,怕老爸加害于情郎,哭著鬧著說除了韓壽寧死不嫁。生米既已做成熟飯,賈充把韓壽叫來,韓壽是又恐又羞,急忙認錯。 賈充說:“你要真喜歡我的午兒,就娶她吧。”韓壽巴不得有這種好事,連忙叫道:“岳父大人在上,請小婿一拜!” 后人津津樂道韓壽偷香的風流韻事,便有了“偷香竊玉”之說。只可惜“偷香竊玉”之好事多磨終成眷屬,卻變了味兒,轉意成采取不道德的手段拈花惹草。
【第95句】:勿盛怒多言,免動火傷肝
【第96句】:【三折肱知為良醫】(諺)肱(g。ng):胳膊。指多次折傷胳膊,就會悟出治療的方法,甚至成為這方面的良醫。比喻屢次受挫,就會總結教訓,領悟道理。 也作三折肱而成良醫。 三折肱,成良醫。
【第97句】:走不完的路,知不完的理.
【第98句】:身大力不虧,智大事有為
【第99句】:【金錢墊香爐——各抱一條腿兒】(歇)香爐:供神佛時燃香用的器具,底有三條腿。比喻各自選定投靠的人。
上一篇:佛心禪語的文案人生經典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